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

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

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继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3年增加了近2倍,培育形成了具有我省鲜明特色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医药、电子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近70%。

对外贸易和利用域外资进势头较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3.4亿美元,增长29.5%。其中实现进出口总值47.7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进口总值85.7亿美元,增长33.0%。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11.4亿美元,增长26.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3.9%。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增长32.5%;引进外省资金1200亿元,增长60%。

2004—2008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2829元和4933元,分别是2003年的1.8倍和1.9倍,实现了与GDP的同步增长。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全省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超过2100万人次。

我省近几年的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振兴发展的战略举措,一是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着力破解“三农”问题。在这一举措中,比如说继2005年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之后,全省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我们又启动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使全省粮食的总体实力、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集中力量改革攻

坚。在这方面,动作最大的就是2005年,在这一年全省集中对816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面进行了改制,之后又在06、07两年组织工业提速增效,使全省国有企业焕发了活力。三是坚持从吉林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出发,深入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四年累计投资14200亿元,等于再造了一个吉林(建国后到2005年前全省累计投资不到1万个亿)。四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在这方面,我省不断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振兴三大支柱、两大优势以及五大特色产业,每年梳理出亿元以上涉及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300个,滚动实施,推动发展。这些举措的提出和实施是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发展积累了经验。

在取得这些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到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总量小、相对落后仍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发展中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从总量看,虽然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仍然相对较小,GDP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左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还很大,在东三省也是总量最小的。

我省经济总量与发达省份及东三省比较

从产业结构看,2008年我省一产比重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二产、三产比重分别低于全国1.3和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缺少辐射带动作用。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企业能源消耗较高,但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工业内部资源型、原料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轻重工业比重仅为26:74。

从发展活力看,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增加值、上缴税金及规模以上企业数仅为发达省份的10-20%。县域经济实力较差。县域经济总量刚接近全省的一半,较好的县(市)经济规模也仅相当于沿海发达省份一个中等镇。经济外向度低。2008年全省外贸依存度为仅14.4%,大大低于59.2%的全国平均水平,也比辽宁和黑龙江低23和4.7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更大。

从经济效益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全国比重仅为

1.5%,为辽宁的7

2.2%、黑龙江的24.6%。地方级财政收入居全国偏下水平,占GDP的比重仅为6.6%,而发达省份比重基本在9%以上,与辽宁、黑龙江、内蒙相比也偏低2-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额由2003年的1467元扩大到2008年的2952元,五年差距扩大了1485元。

从支撑能力看,人均能源储量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值,煤炭储量仅占全国的0.2%左右,年开采量不到省内需求量的50%(我省煤炭消耗一年大体为6000万吨,而产量仅有3000多万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属全国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9.9%,全省灌溉保障率只有23%,仅为全国的1/2。

认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只要坚持我们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工作力度不松懈,充分利用好国家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机遇,保持住我们目前的发展势头,吉林就大有希望。

二、当前我省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基本上是好的,但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也是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考验就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我省经济目前正面临着近十年来最严重的困难阶段。现在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结束,世界各国、各种组织和各类市场主体普遍形成经济衰退的市场预期,危机何时见底,还很难预料,世界经济很可能经历

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这场危机已对我国经济影响也愈加明显,去年全国GDP季度增幅分别为10.6%、10.1%、9%、6.8%,全年累计增长9%,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沿海省份下滑3-5个百分点。工业增速直线下降,由6月份的16%下降到12月份的5.7%。随着经济减速、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现象,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就业形势严峻,2008年第四季度用人需求同比下降9.3个百分店,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全国几乎所有省份都下调了2009年GDP目标预期,2/3的省份回落2-3个百分点。

从今年一季度运行情况看,我省经济形势与全国一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经济总体上处于低位运行状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是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较大。一季度GDP增长9.1%,比上年同期回落7.4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近7个百分点。如此大的降幅为近20年少有,也超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从我们最近调度的九个市州情况看,由于这一轮金融危机对我省汽车、石化、冶金等重工业冲击较大,长春、吉林、通化GDP增幅为个位数;松原增长10%以上;辽源、四平、白山、延边、白城增长20%以上。二是工业生产经营矛盾突出。一方面,工业增幅降低。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我省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回落,12月当月增速滑落到个位数(9.5%),今年1月份继续滑落至近几年最低点

6.3%。一方面,重点企业经营困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汽集团销量、收入和利润、整车出口均出现下滑,今年一季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9.4%和1

7.9%,其中中重型卡车、轿车销量下降5

8.3%和14.6%,整车出口下降76.6%。中石油吉林油田全年产量已由665万吨下调到581万吨,与去年实现产量相比减少61万吨。通钢集团一季度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减少34.9%和115.3%;生铁、钢、钢材产量同比均减少15%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受原料成本上升及销售价格下降因素影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另一方面,工业用电量下降。从去年10月开始,当月用电量呈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仍下降6.67%。此外,企业盈利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64.7%。其中,国有企业下降92.7%。三是财政收入减收较大。由于企业效益明显下降,一季度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回落40.6个百分点。从地区情况看,全省九个市州财政收入呈现“7增2降”,吉林、通化财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0.9%和

9.8%,长春仅增长2.9%。四是外贸形势持续恶化。在全国进出口降幅收窄的大背景下,我省进出口特别是出口降幅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下降22.3%,降幅比1-2月份扩大3.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下降42.9%,降幅比1-2月份扩大5.2个百分点。国外需求萎缩已经对我省出口形成了较强的约束,目前每月的出口额只有去年月均出口额的一半;对欧盟、美国、俄罗斯市场出口下降50%以上,机电、

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汽车、汽车底盘、木制家具等主要产品出口降幅也都超过50%。五是CPI、PPI双双走低。CPI由1月份的100.8% 下滑到2月份的99.3%,这是我省2003年1月以来首次负增长,3月份继续下滑到99%。PPI自去年11月负增长以来延续了下滑趋势,一季度累计为94.89%,其中3月份当月为94.46%,比2月份下降0.64个百分点。

面对如此严峻和复杂的形势,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对困难作出充分的估计。同时更要坚定信心,客观地看到我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新的机遇。针对面临的经济形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比如,去年国家四季度增发1000亿中央国债,今年又增发1300亿中央国债,还发放2000亿地方国债等等,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将得到更多支持。二是吉林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东北振兴五年来的艰苦努力,我省已经摆脱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正在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实施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拉动的效应正在集中显现。三是我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吉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存在着巨大的产业升级空间和市场需求潜力。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

产业正在转型,以更快速度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为我们招商引资、推进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契机。四是全省谋发展、重发展、快发展的氛围浓厚。几年来我们注意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吉林实际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投资拉动战略,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思路清晰,形成了比较好的工作氛围,为下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个方面干部群众盼振兴、图振兴、促振兴的愿望强烈,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干劲十足。

为应对这场危机,省委、省政府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并结合实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包括扩内需促发展的18条、促进工业健康发展的27条、房地产17条、金融40条、服务业36条、全民创业27条等。目前看,国家和我省扩大内需政策累加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经济下滑趋势得到一定遏制,经济出现局部好转迹象,同比增幅虽然继续回落,但环比已经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总体情况要好于全国很多省份。尤其是进入今年2月份后,我省工业、消费、投资、信贷投放、房地产交易等部分指标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迹象,投资、消费的平稳较快增长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工业生产增长开始回升。1、2、3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分别为6.3%、8.6%和10.1%。工业用电量降幅逐步收窄,由1月份的-7.6%逐步回升到2月份当月的-6.5%、3月份当月的-5.72%。二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形势逐步

好转。全省汽车、石化行业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一些重点企业由去年下半年的停产半停产状态逐渐恢复生产,吉化炼油装置、吉林化纤等重点企业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国家和省出台的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一汽集团1、2、3月份当月产量(全口径)环比分别增长10.4%、29.8%和45.8%,销量环比分别增长3%、21.2%和25.1%。九个市州工业形势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工业增加值增幅由1月份“6增3降”(长春、吉林、通化降)恢复到2月份“8增1降”(吉林降),再到3月份的全部增长,其中辽源、四平、白城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三是消费需求实际增速好于上年。一季度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9.3%,高于去年同期(去年扣除物价后增幅为14.3%)。家电和汽车下乡政策对拉动农村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高于城市消费近2.6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迹象,同上海、北京等部分一线城市“价跌量涨”不同的是,3月份全省商品房销量及价格都呈上涨趋势,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止跌回升,同比增长3.1%(1-2月份同比下降10.4%);商品房均价同比上涨12.4%。冰雪游带动旅游业较快发展,春节黄金周期间,我省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6.3%。四是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支出特别是各项民生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快,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一季度,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财政支出分别增长34.6%、

41.9%、49.1%和79%。财政收入逐月攀升。1、2、3月份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增速分别为2.9%、10.1%和10.6%。与全国财政收入连续几个月下降形势相比,我们省还是比较好的。信贷规模明显扩大。截至三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27.8%,同比提高17.7个百分点,增速创10年来新高,贷款增量超过2008年全年的增量。特别是我省近期与农发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2700亿元的新增贷款金融合作协议,对全省经济建设资金需求将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初步判断,二季度全省经济发展将继续趋向好转。预计上半年全省GDP增幅有望超过10%,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增幅都将进一步提高;全年经济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实现GDP12%的增长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对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

三、需要着力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把加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第一动力

吉林省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投资增长的阶段,从我省来讲,“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拉动效果是最明显的,这是当前阶段的特点。自200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投资拉动的战略决策以来,在每年GDP增长当中,有10个百分点就是靠投资拉动来实现的。为保持经济增速不回落,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确保完成7200亿元投

资任务的基础上,力争达到75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经过前一段对全省各市州、各行业项目的汇总,今年全省要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3400个,亿元以上项目900个,20亿元以上项目5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抓好“八大工程”,即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生态环保、城市公共设施、民生等工程,目前,已分别成立了八个推进组,提出了工作目标,推动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跃上历史性新台阶。在这“八大工程”当中,除了在建的哈达山水利工程、长吉城际铁路、通往各地级城市的高速公路以及八大电厂外,准备新开工的重点项目有:核电今年开始五通一平,安排投资6亿元;吉林丰满大坝重建今年做前期准备,明年正式开工;长春市轻轨三期全线贯通,并开工地铁1号;在东西和东北建两条特高压1000千伏输变电线路,对松花江沿线城市污水全面治理等等。仅“八大工程”总投资将达到4000亿元。二是在结构调整方面,突出抓好“十大工程”,就是重大建设项目工程、重大新产品开发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特色园区建设工程、优势产业重组工程、管理创新工程、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产业链协助配套工程、高端产业发展工程、生产要素保障工程,在结构调整的“十大工程”当中重大项目有:200万辆汽车、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工醇、千万吨钢、千万吨炼油等。在一手抓当前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后续项目储备,进一步创新项目谋划思路,建立政府、

咨询机构、企业共同谋划项目的新机制,适度超前谋划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亿元、十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增强后续投资能力。在组织加大投入当中,我们还要继续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坚决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真正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积极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和产业跃升计划,提升农业和工业整体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农业发展方面,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重大决策。从2007年年初开始着手编制《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提出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通过实施引水工程、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工程等十大工程,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大范围推广超高产粮食作物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优化配置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由目前的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该《规划》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去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总体规划》,目前,我省正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着手制定规划的实施意见。规划的十大工程29个项目中,已有19个项目开始实施,其他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将全面实施。

工业发展方面,重点实施产业跃升计划,将其作为未来三五年内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使工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我省的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在全国具有相当竞争力,这些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

最近,国家提出了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规划已陆续出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这一政策契机,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挖掘潜力,突出区域特色,多谋划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全面加快建设汽车、轨道客车、精细化工、光电子、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等新型产业基地。开展自主创新,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构建结构协调、产业链长、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我们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装备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三)以服务业跨越和民营经济腾飞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和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是全民创业的主战场。今年是服务业跨越和民营经济腾飞两个三年计划的目标完成年,特别是在当前工业经济下滑、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促进其加快发展,对于扩内需、保增长至关重要。

今年,我省在发展服务业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进一步扶持服务业发展意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

点,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信息、金融、旅游、文化创意和农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集中力量抓好20个服务业园区和20个服务平台项目和100个亿元以上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

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的两年来,每年的民营经济主营业务增长都超过了30%,已经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突破性的措施,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促进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推动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升千户成长型企业发展层次,打造百强民企。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后劲

我们讲以投资拉动为第一动力,并不意味着重投资、轻消费,两者相互促进。投资的原动力在于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增长能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没有消费的长期有力支撑,投资和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

在出口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充分挖掘消费需求蕴含的巨大潜力,保持消费率持续稳定的提高,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消费逐渐成为我省拉动经济的另一动力。当前来看,我省的汽车、房地产以及旅游、医疗保健、

教育文化、金融保险、农村消费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落实和完善扶持房地产发展、促进汽车消费等政策措施,培育和促进旅游、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等热点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认真落实提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标准等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引导农村消费。

(五)以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们的开放程度和水平还不高,这也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示:“吉林省在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方面先行试验,带动全省发展”。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积极向国家争取,打造一个具有特殊带动作用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经济快速增长区”。为此,省里提出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由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编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该规划范围是沿中国大图们江区域主轴(中蒙大通道)的重点区域,包括长春、吉林的部分地区和图们江地区(延边州)的主要地区(简称长吉图)。规划编制

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去年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目前,已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正在征求国家相关部委意见,争取尽早上报国务院批复,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区域内的省际、国际合作园区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部分已经启动。该规划的实施对推动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具有先导作用,将为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提供有效载体,有利于加快形成开放、活跃的长吉图经济隆起带,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除了抓好长吉图规划以外,今年我们还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继续办好东博会和汽博会等各类展会。发展对外贸易,突出抓好俄、朝边贸,扩大出口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战略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

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大改革才能有大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的改革:一是利用国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加快我省遗留难点企业重组改制,支持一汽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完善改制后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开集体林权改革。三是在落实国家出台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电价、水价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四是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业,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争取更多的外埠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六)推进重点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

改善民生是全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重大民生工程既能扩大投资,又能拉动消费,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改善民生、确保稳定,对扩内需、保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解决的问题,组织实施以改善群众居住和医疗条件、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及安全饮水等为重点的八件民生实事,激发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洗牌。每一次经济收缩,都孕育着新一轮的经济扩张。谁能在危机面前措施得力,在低谷中抓住机遇,谁就能平稳度过困难期,并在新一轮大发展中抢占先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就可以变“危”为“机”,保持吉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规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作用,根据《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政发[2014]10号)、《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吉财预[2014]291号)和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从2014年起设立,期限五年。 第三条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区域发展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点扶持、绩效优先的原则选择确定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引导资金扶持的对象:在省境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为中小企

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机构。 第五条引导资金预算实行项目化管理。编制年度引导资金预算时,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不低于引导资金总额的70%,预算执行中下达的部分不高于引导资金总额的30%。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省财政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引导资金管理政策的研究制定,会同省工信厅建立健全引导资金具体管理制度办法; (二)负责引导资金的设立、调整和撤销等事项的审核工作,并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 (三)组织引导资金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审核批复引导资金预算; (四)组织开展引导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五)对引导资金支出实施财政监督; (六)组织引导资金执行期满或者被撤销后的清算、资金收回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省工信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申请设立引导资金的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并提出绩效目标;

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重大历史贡献,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但是,1990年以来,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同时老工业基地的技术下降的越来越明显。企业设备老化,下降的竞争力,就业的矛盾,资源性城市如大庆等盛产石油的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愈演愈烈,同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愈来愈明显,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为了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党中央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等重大决策。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作为中国“一五”期间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东南沿海等地区由于地缘的优势,政策扶持的优势等迅速崛起。然而由于制度因素,吉林省在经济建设中渐渐丧失了它原有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洪流以及党中央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议,吉林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其中包括国有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等等。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吉林省的经济正书写着新的篇章。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一直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难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吉林,正是国内不发达省份的代表之一。研究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寻找影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通过分析主要因素寻找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对策,正是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与此同时,这些对策不仅仅可以给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建议意见,也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宝贵建议,作为不发达省份的代表之一,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了全国其他不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吉林省为例去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根据分析来寻找影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用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第一产业占比,人才技术等指标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对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吉林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复兴经济的伟大梦想。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刘树成,张连成,张平.(2007)所谓“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它指经济在稳定增长和轻微波动的情况下,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中等增长区间。这将经济周期从过去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起伏轨迹变为波动起伏,峰谷差距小。轨

2018-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推荐word版 (3页)

2018-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民营经济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突 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吉发〔201X〕5 号文件提出要突出发展吉林省民营经济,该项举措对繁荣我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吉林省民营经济现状 吉林省民营经济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近年来,通过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实行的两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 计划,我省的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根据吉林省统计局发布的《吉林省 201X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X 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053.7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1.1%;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8.2 亿元,增长 10.3%。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3315.09 亿元,增长 9.8%,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3.2个百分点;实 现利润 595.60 亿元,下降 6.9%。 1.2 民营企业贡献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今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10%。201X 年前三个季度,吉林省民间投资达到 6193.59 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2.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 72%,较 201X 年年 末提高 2.5个百分点。随着恒大集团、统一集团、凯迪生物质发电等特色产业 项目在延边落地生根,延边州实现了由小规模、低产出向大规模、集群化和产 业化转变。白城市服务业实现提档升级。围绕一线八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嫩江湾、查干浩特成功晋级 4A 级景区。物流园区、电子 商务、云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白城市获批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 基地。 2 吉林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虽然吉林省民营经济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1 民营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到 201X 年底,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 东五省市个体私营企业市场主体总数分别为:454.79 万户、305.66 万户、460.32万户、114.27 万户和 324.99 万户,而吉林省只有 101.7 万户,差距

2018年吉林省经济运行简况

2018年吉林省经济运行简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回升 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7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2.3个、2.0个和0.5个百分点,逐季稳步回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2.0%,第二产业增长4.0%,第三产业增长5.5%。 二、农业生产小幅回落 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1个、1.0个和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增长3.2%,林业下降8.4%,畜牧业增长2.5%,渔业下降4.2%。粮食产量达到726.6亿斤,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的较高水平。牛、家禽出栏量分别增长6.8%和5.2%,生猪、羊出栏量分别下降7.2%和5.8%。 三、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3.8个和3.0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持平。 八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医药、能源、纺织行业分别增长14.5%、13.2%、20.7%、12.2%;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冶金建材产业分别下降0.7%、0.8%、2.5%、0.2%。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油、中成药、化学纤维、钢材产量分别增长1.4%、9.3%、1.7%、36.7%。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99%,比上年同期提高0.37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1个、1.9个和1.3个百分点,快于地区生产总值1.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拉动全省GDP增长2.3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房地产业增长4.8%,金融业比上年下降1.4%。 五、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略有收窄 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8%,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2个、0.4个和0.4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额增长6.5%。 六、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10.2个、3.1个和0.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2.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4%。从主要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9.2%,房地产投资增长29.2%。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非常关心,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思考,我就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第一个方面:房地产调控问题 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李伟 房地产调控问题虽然如媒体所说的那样“八年七调”,但自去年“两会”以来,房地产调控仍是当前最为集中的热点问题。我认为,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需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二是地方财权和事权的问题。这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所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住宅建设方面,如果要求中国用几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还未走完的历程,这是很不现实的。这就是我要讲的住房结构问题。 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规定所占比例。新加坡在二十世纪60年代建国时就规定,90%的建设住房为政府廉租住房。上世纪90年代我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到新加坡考察时发现,尽管当时新加坡的廉租住房需求已下降,但他们仍在执行这项规定,直到上世纪末,这一规定才被取消,因为那时绝大部分新加坡公民都已得到政府租屋。英国在二十世纪40年代到1959年保持了70%的社会保障房、廉租房建设比例,1960—1979年期间保持了60%的建设比例,直到目前还保持着约20%的建设比例。香港现在则保持着50%的廉租房建设比例。美国现在每年建设350万套保障性住房,并规定只有收入低于17万美元的家庭才有资格购买社会保障性用房。奥巴马有一个很得力的非洲裔议员朋友,去年下台了,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购买了不该买的两套社会保障性用房。 而中国则过早地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要求取消了。前几年,我们的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占建设住宅的实际比例约为3%—5%,这个比例太低了。1998年党中央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要建设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的中国房地产体系,比例是70%—80%;但后来发了一个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文件,使情况发生变化,地方上当年就出现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2002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约为2400亿元,2003年涨到5400亿元,涨幅高达125%,到2009年为16000亿元,去年为27000亿元。因此,这就出现了一方面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热情高涨,但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比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极不相适应的局面。举例说明,比如现在的高档奢侈品,一个包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一件衬衫可以卖到3000—4000元,还有高档天价皮鞋、服装等等,老百姓对此没有多少意见,正是因为有几十元的包、一二十元的衬衫、不到100元的皮鞋、几十元的外衣……,他们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其中,衣食住更重要、更迫切。如果按照其收入水平,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或租得起廉租房,那作为高档的商品化住宅卖到天价也无妨,老百姓还会有现在这种程度的不满吗?但是现在解决住房结构问题确实很难,最大的难点就是,上面提到2010年的土地批租收入达27000亿元,如果房价降到与我国人均GDP4000美元相适应的水平,将会使土地批租收入大幅度下降,地方政府建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资金缺口将大增,这对我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关于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问题。现在许多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这使本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我认为,房地产调控问题将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短期内很难解决。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吉林省经济发展分析

吉林省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吉林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立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并根据吉林省自身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提高吉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 关键字:吉林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限制因素十二五规划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近年来,吉林省的经济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相比较而言,发展仍可以说是滞后的,我国的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经济综合指标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较多。据网络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各省份GDP排名如下表: 2009年全国各省份GDP排名

据资料显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全国各省份的GDP综合排名中仅高于甘肃、云南、宁夏等少数省份。GDP综合指标相对较低,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中相对落后,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落后。 区位条件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优越的区位条件可以有利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区位条件相对较差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条件的诸多限制性因素:吉林省的西部为半干旱半草原区,中部为吉林

省中部平原区,东部多为山地丘陵地带。近年来,西部半干旱半草原地区致力于生态恢复和生态的可持续建设;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较大;因而,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了中部平原地区。吉林省是中国商品粮供给基地,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在提及商品粮供应基地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吉林省玉米产量的惊人成绩,但是,国家限制玉米出口政策使得吉林省的玉米优势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所有这些原因使得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不能依赖于农业,要从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入手,寻求经济发展的出路。 (二)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区位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就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区位来看,并没有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 首先,从交通方面考虑,吉林省的交通体系并不是十分发达,并没有形成交通网络,附近的铁路多以普通铁路为主,高速铁路匮乏。省内的区际城市之间并没有形成高速公路网络。从吉林省整体来看,交通是不完整的,是不成体系的。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交通体系的欠发达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区际的边际条件考虑,吉林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的内陆省份。虽然它与俄罗斯接壤,与朝鲜隔江相望,但是区际条件并不优越,俄罗斯尚还可以,但是我们的焦点较多的还是落到了朝鲜的身上,朝鲜的政局不稳对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吉林省不像东部沿海地区有着优越的临海区位优势,吉林省暂时还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出海口,这对于经济来说,无疑又是一大障碍。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发展对外贸易,缺乏出海口便是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 再次,从吸引外来投资方面考虑,吉林省整体上来说,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差。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可以增加经济发展的周转资金,减少资本阻力,可以带动该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吉林省没有像东部沿海或深圳等经济特区有着优越的招商引资条件。从整个省份来看,能够吸引外资的项目并不多,并且政府在对待外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也不是很多,这就为吸引外资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市场体系不完善: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场体系完善,可以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谈谈深化改革的意义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内涵,途径和意义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 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 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于25日通过并正式公布,至 此,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系数出炉,前后历时不到42天 国务院文件形式下发的近十页《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也已经在钢铁业相关部门传阅,据权威人士透露,近期将会对外公布,同时,其余产业的振兴方案细则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短期内火速出炉十大产业规划,以及紧随其后即将陆续推出的细则方案,凸显了政府拉动产业的决心和执行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表示,短期来看,这些规划有利于解决相关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推出的振兴规划中,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国家将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而物流业则主要从提高物流服务和扩大物流市场等方面着手,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人才培养,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和上述两个振兴规划方案相似,纵览政府出台的十个振兴规划,政府着重强调的主要有四个方面。”魏杰指出,一是财税方面,通过调整税费为产业"减压";二是金融方面,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和信贷规模来为产业"松绑";三是鼓励自主创新。25日会议中,除在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投入发放专项研发资金外,在融资方面也将给予倾斜;四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兼并重组。 “上述四点,正是长久以来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平说,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外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 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目前,国内规模以上铜冶炼企业有30多家,平均规模仅8万吨/年,而国外铜冶炼企业的一般规模达15万吨/年;国内电解铝企业有97家,平均规模仅14万吨/年,而国外平均规模在20万吨/年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大鹏认为,十个振兴规划产生的最大作用是将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即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从生产、流通、政策、标准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和升级。

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变迁分析

延 边 大 学 ( 二 〇 一四 年 4月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本科毕业设计 题 目:吉林省经济与环境变迁 学生姓名:马洪达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经济学 班 级:经济系 指导教师:李升哲 副教授 学校代码: 10184 学 号:2104030852

目录 第一章引言---------------------------------------------------------3 第二章对于两大问题的分析和情况概述---------------------------------3 2.1贫富差距的概述与分析------------------------------------------------------4 2.2吉林省贫富差距现状的分析--------------------------------------------------4 2.3国家对于贫富差距的应对方式------------------------------------------------------------------------5 2.4吉林省吉林市的环境变迁分析------------------------------------------------5 第三章如何解决两大瓶颈---------------------------------------------6 3.1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6 3.1.1劳动者素质提高----------------------------------------------------------6 3.1.2农业配置----------------------------------------------------------------6 3.2 如何处理环境污染问题------------------------------------------------------7 3.2.1农村污染问题现况--------------------------------------------------------7 3.2.2城市治理方法------------------------------------------------------------7 第四章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带给的启示-----------------------------------8 第五章总结--------------------------------------------------------10 第六章参考文献注释附录与谢辞--------------------------------------10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 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

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继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3年增加了近2倍,培育形成了具有我省鲜明特色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医药、电子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近70%。 对外贸易和利用域外资进势头较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3.4亿美元,增长29.5%。其中实现进出口总值47.7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进口总值85.7亿美元,增长33.0%。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11.4亿美元,增长26.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3.9%。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增长32.5%;引进外省资金1200亿元,增长60%。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吕长森 在全党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开展《党章》、党的方针政策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等方面的讲课,这是提高党员素质、领会国家政策涵义、增强党性观念、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好形式。通过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大家交流学习的课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仅供党员同志们参考借鉴。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因这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与英文“砖块”相似,故称金砖“四国”,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

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韬:隐藏,光:锋芒,养:修养,晦:昏暗、不足之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也是外交策略)。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经济“帝国”,在自己民族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2009年,我国GDP达到33.53万亿元(折5万亿美元,日本达5.07万亿美元,美国为14.27万亿美元,中国GDP占日本的96%,仅为美国的34.5%),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2010年第二季度已超过发达国家日本,赶超美国也不是很远(预计再过30年超美)。 什么是发达国家? 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标准并非总量而是人均,2005年的标准是1万美元/人均GDP进发达国家。目前被定为发达国家的共有40多个国家,其它150多个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人均GDP不到765美元的49个国家称“最不发达国家”。 中国人对GDP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GDP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强国,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梦想。《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记载,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明末1644年清初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 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作用,根据《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政发[2014]10号)、《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吉财预[2014]291号)和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从2014年起设立,期限五年。 第三条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区域发展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点扶持、绩效优先的原则选择确定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引导资金扶持的对象:在吉林省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省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机构和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机构。 第五条引导资金预算实行项目化管理。编制年度引导资金预算时,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不低于引导资金总额的70%,预算执行中下达的部分不高于引导资金总额的30%。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省财政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引导资金管理政策的研究制定,会同省工信厅建立健全引导资金具体管理制度办法; (二)负责引导资金的设立、调整和撤销等事项的审核工作,并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 (三)组织引导资金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审核批复引导资金预算; (四)组织开展引导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五)对引导资金支出实施财政监督; (六)组织引导资金执行期满或者被撤销后的清算、资金收回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省工信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申请设立引导资金的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日期】2014.06.03 【实施日期】2014.06.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财政局、工信局,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公主岭市财政局、经济局,县(市、区)财政局、经济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按照《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吉林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4年6月3日

附件: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作用,根据《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政发[2014]10号)、《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吉财预[2014]291号)和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从2014年起设立,期限五年。 第三条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区域发展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点扶持、绩效优先的原则选择确定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引导资金扶持的对象:在吉林省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4.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9.1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9.8:43:47.2调整为10:35.8:54.2,第三产业比重提升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96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448.9美元。

财政收支 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4.6亿元,下降8.4%;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5.0亿元,下降22.6%;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01.2亿元,增长5.5%。 民营经济 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 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93.8亿元,占GDP比重为47.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19.8万人,同比下降2.9%。民营经济单位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末,民营企业户数达4.1万户,同比增长23.2%;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9.1万户,同比增长13.3%;民营“四上”企业达到2897户,同比增长2.4%,其中,新增民 营规上工业企业66户。 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8.7%, 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 服务类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0.2%,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7%。

2018年一季度吉林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8年一季度吉林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今年以来吉林省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全省上下积极应对砥砺前行,宏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5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32.69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46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比重为5.3:46.4:48.3。 一、农业生产稳定 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2.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其中,实现牧业增加值121.72亿元,同比增长5.0%。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4.0%,牛出栏量增长8.7%。 二、工业生产喜忧参半 一季度,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194.78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9%。 从重点产业看,全省八大重点产业六升二降。其中,汽车制造业、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冶金建材产业、能源工业和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1.4%、0.4%、4.7%、3.6%和1.8%;石油化工产业和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和7.9%。

从企业效益情况看,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0.84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8.01亿元,同比下降1.9%。 三、服务业发展对全省经济贡献提高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3%,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2.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9.59亿元,增长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1.96亿元,增长2.6%;房地产业增加值145.47亿元,增长4.9%;金融业增加值161.47亿元,下降3.7%。 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市场销售旺盛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受气候影响同比下降8.6%。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5.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 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面积250.56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4%。 五、消费增速有所放缓 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9.21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6.0%,商品零售增长4.9%。 六、对外贸易相对稳定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一)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吉林省民营经济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活力,但也存在融资环境差、法制环境差等问题。笔者就此提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 一、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 (一)总体规模 就总体规模而言,从企业数量上看,吉林省民营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单位规模相对偏小,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产业布局 民营企业在产业上的分布,可以反映民营经济的技术能力、发展实力、发展阶段。 从企业数量上看,吉林省民营企业的产业布局明显向第三产业倾斜。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较为低级化,进入大工业领域的企业比较少,相应的技术有机构成也较低,整体实力比较弱。与其他经济类型相比,民营经济就业结构体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并有向第二产业聚集的特征。 (三)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看,吉林省的个体、私营经济实力弱。大多分布于产业价

值链的下游环节,除制造业占有一定比重外,大部分集中于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这说明个私经济在安排就业上的能力不强。 (四)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吉林省民营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与全国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民营经济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吉林省应当在困境中争取主动,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 二、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融资环境差 影响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一直是限制民营经济发展最致命的因素,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营经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金实力较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融资成本较高,所以融资相当困难。其次。国有金融机构在面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时还是区别对待的。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缺少获得银行贷款的正规渠道,得不到良好的信贷支持。同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股票进行直接融资的环境并不宽松,因严重缺乏与资本市场沟通的能力,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极少,不能有效地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此外,从政府融资服务来讲,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专门

吉林省gdp数据概览

总结安徽经济结构的特点。(①2001-2013年安徽经济总体增长趋势明显,保持了年均约13.7%的增长率。②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经济中的构成看,2008年以前居民消费占有较大比重,而2008年内以后,投资转强,成为经济结构中的主要成分。说明安徽省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由消费主导型向投资主导型的转变;此外,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收支基本平衡的状态,可以说运行基本稳定。③安徽省经济中的消费结构符合恩格尔定理。) 4.同一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数据,对同一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结构进行比较,并找出各自的不同特点。(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负责协调) 5.小组之间互换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经济结构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负责协调) 6.撰写分析报告,各省份的分析报告每人一份,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差异和特点的分析报告各小组一份。(小组长负责) 1. 2000年到2006年经济增长较为平缓。2006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趋势较为明显。 2.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经济中的构成看,资本形成总额2006年后超过消费支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排头兵而与此相反的货物和

服务净流出则一路下滑出现了负增长。说明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由消费主导型向投资主导型的转变;此外,对外贸易在06年之后打破收支平衡的状态以进口商品引进服务为主,可以说运行不是太理想。。 从2000年到2014年CPI指数基本维持在100以上而且波动幅度较小说明吉林省的消费结构符合恩格尔定理。

通过计算得到贡献率计算表,分析贡献率表可知: 1. 吉林地区2000年以来资本对于该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影响较大,其中资本形成总额,该地区经济属于资本主导型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