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编制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本区划)。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环境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功能区划,为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全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学原则。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的关系,明确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与依据。

区域相关性和相似性原则。从全市、全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生态功能的评价和区划,并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区域共轭原则。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单元必须具有独特性,空间上的完整自然区域。 (三)区划范围 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 1.查明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明确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布特征,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 2.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确定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3.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指导各生态功能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规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持续地发挥区域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作用。 二、区划依据、方法和命名原则 (一)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的空间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精心整理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前言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山东境内黄河横亘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在5km 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 以上的有155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89条。 (试行)。 10总则 1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山东省河道实际情况,制定本设计要点。 2、本设计要点适用于我省中小河流(流域面积50~3000km2)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流域面积小于50km2或大于3000km2以上的河流可参照执行。 3、本设计要点主要适用于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阶段,可行性研究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可参照执行。 4、本设计要点主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河道生态建设技术规范》(DB33/1038-2007)、《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关于印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利部、财政部水规计[2011]277号)等有关规范规程和文件。 在生态河道治理设计中,应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要点的规定编制。 一、基本资料 1、自然地理状况 简述河道地理位置、所属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河流水系、生态环境等基本自然地理状况。 2 3 4 根据的规定, 的有关规定。 二、水文 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四)应根据类似地区或相邻河流的设计洪水成果,以及治理河段的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成果等资料,对采用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五)涉及排涝工程的,应根据相关规划和涝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情况合理确定排涝原则和标准,划分排涝分区,进行排涝水文计算。 三、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适用规范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山东省水资源公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NDONG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 0 0 7 山东省水利厅

前言 水资源紧缺是山东省的基本省情,是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为领导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编制《2007年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告山东省年度水资源情势,以便通过综合措施,协调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供需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得以可持续利用。 《公报》是按年度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质概况等。分别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计算,提供数据和信息。 《公报》中的来水量和水质分析计算采用了2007年雨量站、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网以及水质监测的实测资料;供用水部分采用当年各市统计资料。 本期公报由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完成。

一、综述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73.0mm,比上年570.1mm偏多35.6%,比多年平均679.5mm偏多13.8%,属偏丰年份。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87.1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0.19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6.93亿m3。2007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49.5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37.64亿m3增加11.86亿m3。2007年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总体上稍有上升,平均上升幅度为0.18m,地下水蓄水变量增加4.91亿m3。2007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漏斗区面积为12658km2,比年初缩小1860km2。 2007年,全省总供水量为219.5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26.67%、地下水供水量占46.66%、其它水源供水量占0.90%,跨流域引黄供水量占25.77%。海水直接利用量为31.00亿m3。 2007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19.55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5.83%、林牧渔畜用水占9.24%、工业用水占10.99%、城镇公共用水占2.00%、居民生活用水占10.48%、生态环境用水量占1.46%。 根据2007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年均值资料评价,评价的141个水功能区中,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2个,占 1.4%,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16个,占11.3%,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35个,占24.8%,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25个,占17.7%,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有11个,占7.8%,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有52个,占36.9%。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2005-05-2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

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酸雨、土壤盐渍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水环境污染等。 3.2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3.3 生态过程:指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流动、转化、储存与分配。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反馈控制等过程。 3.4 生态环境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3.5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化工园区布局,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合我省化工产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指以化工产业为纽带形成的生产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材物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专用、污染物统一治理、安全设施配套、资源利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的产业聚集区。 第三条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化工专项行动办)负责组织协调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园区认定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与所在市和县(市、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产业布局符合国家、区域和省、市产业布局规划要求。 第五条集约集聚,循环高效。按照产业链条布局产业发展,坚持上下游关联配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第六条安全环保,绿色发展。园区安全环保管理完善,本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较高,实施责任关怀,实现绿色发展。 第七条配套完善,设施共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配套完善,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和较强公共服务能力。 第三章认定标准 第八条园区认定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建成区连片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或者规划连片面积在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 (二)已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并与所在市或县(市、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山东省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红线等相关要求。 (三)具有批准时效期内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解读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人们仅仅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发展定位和开发方式。这种盲目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提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三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确定区域发展定位成为很多学者和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对象。2007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大尺度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而中尺度的省市级的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还在研究阶段。由于大中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只能从大的方针并打破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其实用性与可执行性不强。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尺度的区县级生态功能区划则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在生态功能区划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ARCGIS9.3和ERDAS9.1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乡镇为评价单元,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三方面对江津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和江津区区域发展定位对江津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本文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分析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有关生态功能区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研究不足、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及景观生态学理论等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这为本文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区域分析阶段。确定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重庆市江津区,研究对象为江津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并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江津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状况等自然环境概况和江津区发展定位、经济状况及交通状况等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生态功能区划图件处理阶段。基础图件主要是2006年30m分辨率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1:10000的地形图、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对遥感图像的解译,通过遥感图像的儿何纠正、直方图匹配、图像拼接与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与变换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前的处理,然后通过监督分类进行解译,并通过实地抽样踏勘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进行精度检验,最后将解译后的地类进行整理、叠加、矢量处理、属性数据录入,形成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数据库。生态功能评价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有生态环境现状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和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其中生态环境现状指标包含土壤侵蚀强度、地均有效GDP、城 乡差距系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水资源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绿地合理度、工业污染强度等9个二级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包含十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GDP农地弹性系数、单位GDP三废排放量和林地年度 减少量等5个二级指标,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是通过解译各地类的气体和气候调节、涵养水源、侵蚀控制、土壤形成、营养物质保持、废弃物处理、授粉、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供应、原材料、基因资源和娱乐文化等功能值来体现:其次,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和特尔菲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分值和实际分值;最后汇总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总值。生态功能区划阶段是本文的关键部分。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总分值、各乡镇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分值段和确定分区,并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发展定位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北部沿江产业集聚生态维护区、中部丘陵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区和南部山区原始生态保护区三个生态区。

山东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山东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1.生物安全现状分析 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濒临海洋;中部为突起的鲁中南山地丘林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东有森林、草地、湿地、潮间带、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虽然山东省在生物资源保护盒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物安全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恶化趋势。 1.1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①森林 山东省的森林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破话,建国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进20年来,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平原绿化、防护林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等生态工程,初步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城镇四个生态绿化体系。然而全省森林造林树种较为单一,山区树种以侧柏、赤松为主,乔灌草配置不尽合理;沿海森林以黑松、白蜡等为主,林带宽度不够;平原地区以杨树、泡桐等少数速生树种和枣树为主体。 ②草地 山东省的草地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草地面积逐年萎缩;二是草地级别不高;三是草地生态系统脆弱。 1.2农业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1.2.1污染现状 ①农药污染:2002年,全省农药施用量达到16.4万吨,单位耕地面积施用量为23.2千克/公顷,均高居全国前列。 ②化肥污染:2002年,全省施用量达到1406.7万吨,高居全国之首。 ③农膜污染:2002年,全省农用塑料薄膜年消耗量已达29.2万吨,约占全国的17%。 ④畜禽养殖污染:目前,全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为8亿吨,其中有20%左右的禽畜粪便直接排入环境。 1.2.2农业污染危害 ①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②降低农作物产量,增加生产成本。 ③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1.3湿地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3.1湿地资源及其破坏情况 ①湿地资源现状:2004年全省湿地总面积171.2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6%,其中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分别占73.4%和25.1%。 ②湿地生态破坏情况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效果及驱动机制研究

注:2009年,山东省还提出了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等发展战略,已被纳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当中成为“一区三带”中的“两带”(另一“带”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带),因此本表暂不列出。 第30卷第10期经济地理Vol.30,No.10 上海城市跨江发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2010年10月ECONOMIC GEOGRAPHY Oct.,2010

如果说“三个亮点”,从产业角度梳理山东经济,制定山东经济的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突破”无疑是张高丽发展山东经济的又一得意之作,这次张高丽是从区域角度来对经济重新梳理。所谓“三个突破”,就是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而其中又以“突破菏泽”为重点。 和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山东区域经济也呈现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在过去多年中,菏泽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全省平均低2个百分点。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的半岛地区将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甩得越来越远,菏泽的落后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 为实现山东“西部大开发”,2004年,山东省作出了“突破菏泽”的部署,并采取了“百个项目进菏泽”、“西接东输”(东部发达地区接收西部劳动力转移)工程,要求全省8个经济强市对口扶持菏泽的全部8个县区。 今年的山东“两会”传出这样的消息:菏泽市2004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15年中,菏泽市经济发展速度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数。东部突破的烟台市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最早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中,已经从第七位跃升至第一位。突破战略开始取得成效。 山东省政府发言人张德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三个突破”战略,在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将为解决全国东西差距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https://www.doczj.com/doc/b010572053.html,/zsyz/2005-05-23/60350.html 自2004年开始,山东省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三个突破”以及“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双30”工程,几年来已显现成效。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2018.01.01)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 2017年9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资源规划、保护、配置、取水管理、节约用水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坚持全面规划、节水优先、严格保护、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科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保障资金投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环境保护、农业、海洋与渔业、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水资源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投诉、举报人。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水情和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开展全民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对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规划 第八条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第九条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跨设区的市的流域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水资源综合规划、专业规划的编制、批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制定水资源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第十条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其他有关综合性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保障用水安全。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6.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7.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8. 生态功能区划 附件A 生态功能区划报告的编制提纲 附件B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附件C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 附件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E 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完整版)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

附一: 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 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标准中规定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具体量化考核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环评执行率和竣工验收执行率均达到100%。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构和信息报送系统,有应急管理机构、固定经费、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纳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2 、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及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 3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山东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 4 、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具备明确的环境管理职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 ---------------------------------------------------------精品文档

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 — 10 — 制。 5、园区管理机构通过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规划范围内新增建筑的建筑节能率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政策和标准。 7 、园区主要产业形成集群,主导产业明显,有明显的产业特征,具有示范价值。 8 、园区主导产业链条完整性、稳定性良好,产业关联性较好,整个园区的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9 、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较大的的科技创新项目,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方面有重要突破。 二、考核指标 山东省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指标见表1。 ---------------------------------------------------------精品文档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一、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地理上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中,北靠渤海,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北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与河北省为界,西与河南省相邻,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 (二)河流、水系概况。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和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河道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1552条,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在鲁中南山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状水系,向南流的有沂河、沭

河两大水系,经江苏省入海;向北流的主要有潍、弥、白浪河及小清河的主要支流绣江河、孝妇河、淄河等,均注入渤海莱州湾;向西流的主要河流为大汶河,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其他还有泗河、城漷河、白马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等均流入南四湖;向东流的主要河流有绣针河、巨峰河、付疃河、潮河、吉利河等。 在胶东半岛地区,由大泽山、艾山、昆仑山、伟德山等构成了一个西南东北向的天然分水岭,形成了一个南北分流的不对称水系,北流入渤海的有界河、黄水河等,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河、五龙河、母猪河、乳山河等。在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之间的南、北胶莱河分别流入胶州湾和莱州湾。 坡水性河流也分两部分,在鲁北平原区内,除漳卫新河穿过冀鲁边界外,主要有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由西南向东北汇集鲁北平原大部分地表径流,平行流入渤海湾。在湖西平原,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和东鱼河等自西向东流入南四湖。 山东省的湖泊主要有淮河流域的南四湖、黄河流域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南四湖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南四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南部微山湖、北部独山湖比较开阔,中部昭阳湖狭窄,称为湖腰。1960年在南四湖湖腰处修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湖面面积602平方公里,下级湖湖面面积664平方公里。南四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 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 分区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 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 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 (2)?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4. 生态功能区划 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 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 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 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 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 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 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 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 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 ——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送审稿) 目录 一、总则 (1) (一)导言 (1) (二)规划思路 (2) (三)规划原则 (8) (四)工作要求 (9) (五)基本规定 (11) (六)进度安排 (12)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38)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39) (二)社会经济资料调查分析 (41) (三)供水调查 (43) (四)用水调查 (48) (五)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 (51) (六)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54) (七)调查资料的合理性检查 (56) (八)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与评价 (58) 四、需水预测 (60) (一)基本要求 (61)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66) (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68) (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72) (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73) i

(六)需水预测汇总 (73) (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74) 五、节约用水 (75) (一)基本要求 (75)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76) (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77) (四)节水潜力分析 (78) (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79) (六)节水方案拟订 (82) 六、水资源保护 (85) (一)基本要求 (85) (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86) (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88) (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89) (五)纳污能力计算 (91) (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91) (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93) (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94) (九)地下水保护 (96) (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97) 七、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98) (一)基本要求 (98) (二)规划工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 (99) (三)规划工作技术要求 (102) (四)规划预期成果 (107) 八、供水预测 (109) (一)基本要求 (109) ii

克拉玛依生态环境

克拉玛依市就是依托油田勘探与开发而发展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经过50多年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全国石油石化工业重要基地。但就是,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却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针对克拉玛依市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开展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油田开发这一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定量研究克拉玛依市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特征。(1) 土壤侵蚀敏感性以中、高与极高敏感性为主,高与极高敏感性分布在克拉玛依区与独山子区大部,乌尔禾区北部,白碱滩区西侧狭长区域。地形坡降迅速、水力侵蚀强、无植被或疏林地广泛分布,就是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主要原因。(2) 土地沙漠化以中、高敏感性为主,高与极高敏感性分布在白碱滩区西部与南部,克拉玛依区北部与西部区域。土壤基质多为沙粒,且植被覆盖率较低就是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高的主要原因。(3) 土壤盐渍化敏感性以中、高与极高等级为主,极高与高度敏感性分布在白碱滩区东南部,克拉玛依区东部与北部,以及乌尔禾区东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剧烈,就是土壤盐渍化敏感性高的主要原因。(4) 生物多样性以轻度与中度敏感性为主,高与极高敏感性分布于克拉玛依区东部与南部区域。这些区域植被生长茂盛、物种数量较为丰富,就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域。(5) 油田开发区域的生态敏感性高,分布在乌尔禾区北部油田,白碱滩区西部油田,克拉玛依区西北部油田与独山子区中部油田。油田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包括工业“三废”,动植物生境破坏与水资源短缺等。(6) 综合自然演化与人为开发的敏感性,研究区以高、中度敏感性为主,极高与高敏感性分布在克拉玛依区中部与北部,白碱滩区西南部区域。 1 引言 生态敏感性就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反映程度,说明发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可能性大小。生态敏感性评价实质上就是对现状自然环境背景下的潜在生态问题进行明确辨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空间区域上的过程。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一生态问题或国家尺度上的综合从研究尺度上瞧,省市级尺度的生态敏感性与生态功能研究已基本完成,地市级(县域) 尺度区域生态敏感性研究较少涉及,评价方法正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指标体系选择存在较大随意性,还未形成统一评价标准。然而,地市级(县域) 尺度上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克拉玛依市就是依托油田勘探与开发而发展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经过50多年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全国石油石化工业重要基地。但就是,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却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开发更具指导意义,亟待系统开展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工作。 2 研究区概况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冲洪积扇前倾斜平原地带,加依尔山南麓, 84°44'~86°01'E,44°07'~46°18'N (图1),其东面濒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面同乌苏市、沙湾县与奎屯市相连,西面与托里县相邻,北面与与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接,奎屯市把独山子区隔开,使独山子区成为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克拉玛依市地貌单一,多为广阔平坦的戈壁,地势北—南与西—东坡度均为2%,平原区海拔高度250~500 m,南部独山子山的海拔为全区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 前言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km/km2。山东境内黄河横亘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km以上的有155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有389条。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陆续启动实施了一大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较以往相比,全省河道治理呈现大规模推进态势。无论从中小河流治理数量上还是治理投资上,今后几年中小河流治理的任务均十分艰巨,实施好中小河流治理已成为我省各级水利部门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生态河道治理是在传统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在满足河道防洪除涝、供水、灌溉等基本功能基础上,采用生态学原理对河道及其周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建设,创造出适宜河道周边水生动植物生存生长的生态环境,营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生活环境。2012年9月18~29日,省水利厅召开水利前期工作培训会,对我省河道生态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建设具有防洪、兴利、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河道,保持河道的蜿蜒性、连续性、断面多样性,彰显河流生态廊、景观带等功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生态河道的设计水平,根据省水利厅的要求,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山东省生态河道设计要点》(试行)。 本设计要点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水文、工程地质、治理任务与规模、工程总体布置与建筑物、工程设计、河道绿化与景观和防护设施、工程运行管理和设计概算等10个部分。 生态河道治理在我省尚属起步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山东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27号,邮编:250014),以便修订时参考。 总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