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作方案

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作方案

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作方案
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作方案

大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方案

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9年9月

大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方案

一、规划背景

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家把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出了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对维护大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带,气候干旱,风大及土壤中沙壤、盐碱化土壤比重较大,加之资源长期开发和生态保护恢复不够。造成草原“三化”严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保护与改善大庆区域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环境防止其进一步退化,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二者之间的矛盾,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大庆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4、《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9、其它相关规划、法规、文件。

三、规划原则

大庆市生态功能区划除遵循《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所确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相关原则、相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外,根据大庆市的现状情况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油田产能相结合原则

大庆市因油而生,油田产能用地量大、面广,经过40多年的开发,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生态恢复任务艰巨,必须探索一条持续发展之路,既能维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绿色油化之都的目标。同时鉴于生态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社会和企业应及早动手,开展油田生态保护技术的探索。

2、突出自然特色原则

大庆市内水域众多,又有大面积的湿地,这是城市生态建设的自然基础,因此在大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中,要突出这一特色,打造生态化的天然百湖之城。

3、恢复、保护、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油田产能开发,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次大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应科学地划分生态功能区,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保护现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并合理的开发利用。

四、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大庆市域范围,含五区四县,面积为2.12万平方公里。

五、规划阶段

本次规划达到专项规划的深度。

六、规划内容

1、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以环境管理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服务为指导思想;目标是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特征,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明确生态环境敏感区,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2、对大庆市的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条件,人类活动及其对土地利用、城镇分布、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

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异规律,评价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趋势、成因及历史变迁。

4、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及其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沙漠化、盐渍化、石漠化、生境退化、酸雨等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区。

5、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沙漠化控制、营养物质保持等,分析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

6、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结果及分区特征描述。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采取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然后命名各分区,并对各分区特征进行概述。

7、各区生态功能保护措施。要求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禁止在生态功能区内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定位不一致的工程和项目;对已建成的与功能定位不一致且造成

严重生态破坏的工程和项目,应明确停工、拆除、迁址或关闭的时间表,提出恢复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的措施。

七、规划成果要求

1、文字部分

规划说明书;

2、图纸部分

(1)气候资源图;

(2)植被图;

(3)土壤图;

(4)土地利用现状图;

(5)生态环境现状图;

(6)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图;

(7)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图;

(8)生态功能区划图;

(9)生态要素分布图;

(10)体现规划意图的其他分析图。

八、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

1、准备与调研阶段(9月21日—9月26日)

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场调研、收集基础资料。

2、整理基础资料阶段(9月27日—10月4日)

对现状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基础资料汇编及初步方案。

3、规划方案编制阶段(10月5日—10月25日)

初步方案汇报,修改、完善初步方案。

4、提交规划成果阶段(10月26日—10月30日)

修改通过后,提交正式成果。

5、规划批复阶段(10月31日后)

规划成果报批,经批准后出版印刷。

九、编制费用概算

根据《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行业收费指导意见》中专业规划计费标准“100万以上人口城市,以45万元为基数按每增加50万人增加10万人计算”,预测到2020年大庆市域总人口为325.74万人,生态功能区划收费为:45 + 5×10 = 95万元,优惠系数为0.5,最后《大庆市生态功能区划》收费为:47.5万元。

十、参编人员

项目总负责人:杨海军

项目负责人:许娜

规划专业参编人员:崔征郭宏杰朱广娟张凯峰刘佳

园林绿化专业参编人员:刘平平裴晓红吕休然

水系统参编人员:谢刚朴雪银潘钊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2014-05-07 09:01:35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邢云鹏王建伟 4月1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并赋予其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计划到2020年前,在全省着力构建四大战略格局。 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20.15%,未来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未来规划为: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占全省国土面积14.2%。 “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将构建汾河平原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优质杂粮和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将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将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3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典型地貌;三是地貌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为方山丘陵,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为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市域的东北、东南部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以及槽谷等喀斯特景观分图1:全市地形与高程图布,分布区域占幅员面积近40%。 总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热量充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高温,七、八两月最热,平均气温27~29℃,冬季阴冷,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8℃;二是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400mm,东北部和东南部多,西部少,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三是雾日多,属全国低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921~1570小时之间,万州以东七区县(自治县)在1300小时以上,中西部平行岭谷区在1100~1300小时之间,东南部、南部与主城区均在1180小时以下。 植被覆盖良好。全市林地面积32731km2,占幅员面积的39.68%,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4绿乔木为主,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类。自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其中针叶林面积15254km2,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等,以马尾松林和柏木林为主,多为天然次生林或半人工林;阔叶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竹林等,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区和平行岭谷丘陵区;灌草和灌草丛植被包括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草叶灌丛等植被类型。栽培植被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农田作物植被和果、茶、桑等园地植被。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 领导小组 组长:曹羽 副组长: 庄德震(市府办) 林继平(市发展和改革局) 朱岳林(市环境保护局) 成员:赵永辉(市发展和改革局) 任发根(市环境保护局) 卢旦生(市财政局) 陈光辉(市建设规划局) 江胜(市工业经济局) 吴茂云(市科学技术局) 陈玉勤(市水利局) 王剑(市农业林业局) 梁金祥(市国土资源局) 陈文云(市海洋与渔业局) 郑卫斌(市风景旅游管理局)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温岭市环境保护局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项目负责人:王飞儿 参加人员:林琴徐向阳张秋玲 楼莉萍叶海波戴露莹 王利军何云峰周虹 钟晓航边金云 审核:任发根王飞儿 审定:朱岳林

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文本 登记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性质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划,明确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环境保护基本要求、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的过程。 第二条规划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找出温岭市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确定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划定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明确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区域产业发展环保准入门槛以及发展重点,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温岭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定义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为四类,即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 禁止准入区: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保护区)、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绝对保护区等。该区进行全面保护,禁止开发。 限制准入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或极重要、生态环境高度敏感或极敏感,对于维持区域乃至全省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地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绝对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包括在内。该区进行优先保护,限制开发。 重点准入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为一般,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产业结构与布局相对合理、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功能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该区实行合理布局,重点开发。 优化准入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为轻度或中等,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开发历史久、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深,产业结构与布局有待于优化、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小、人均自然资源拥有率低的地区。该区实行调整结构,优化开发。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 (3)《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 (4)《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2]8号 (5)《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 (6)《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试行),2006年 (7)《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年 (8)《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台州市实施规划》,2009年 (9)《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 (10)《温岭市市域总体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2005-2030),2006年 (11)《温岭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年 (12)《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东海塘总体规划(2009-2020)》,2009年 (13)《温岭市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06年 (14)《温岭市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 (15)《温岭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4年 (16)《温岭市水土保持规划》,2006年 (17)其他相关资料 第五条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温岭市全境,总面积15625.8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925.82平方公里,涉及5个街道11个镇。 规划基准年:2008年 规划近期:2008~2010年 规划远期:2011~2020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以《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和《温岭生态市建设规划》确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①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区域调控的政策机制基本确立。制定了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新城、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有效实施了一批支撑主导功能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区县结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 ——特色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类功能区域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部和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和商贸特色街区成为发展新亮点;城市功能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商务中心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新的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各功能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南北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内部互动加强,外部合作深化,特别是南城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速转型,一批新兴产业功能区域初具规模,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功能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2006-2010年,四类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经济总量分布格局与区域功能定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报批稿) 杭州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四月

前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实施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精神,加快实现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三个转变”,增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快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紧急通知》(浙环发[2006]55号)工作要求,结合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发挥环境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全面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各功能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为基础,以分区管理、分类指导为原则,以实现各功能小区的主体功能,制订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协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目的,遵循《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规律,将杭州市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

划,明确各功能小区的环境保护与产业准入基本要求的过程。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规划工作是在浙江省环保局统一指导和协调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的,以杭州市各区(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将各区(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拼接,在空间上合并生态环境小区形成大杭州的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划原则,以完整性、协调性为重点,从杭州全市的角度,对各功能区划分的科学性进行分析,重点关注跨边界,跨流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协调,以确保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合理性。 规划的实施将为杭州市政府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政策,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产业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手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80扎兰屯风景名胜区475石花洞风景名胜区84.66千山风景名胜区72盘山风景名胜区106鸭绿江风景名胜区824.2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 胜区 2394金石滩风景名胜区120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365.97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42野三坡风景名胜区498.5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 区 166.7苍岩山风景名胜区63凤凰山风景名胜区216嶂石岩风景名胜区120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44.7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256青山沟风景名胜区127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350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630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76松花湖风景名胜区500

恒山风景名胜区147.51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103.38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178仙景台风景名胜区32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70防川风景名胜区139五老峰风景名胜区300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720琅琊山风景名胜区115太湖风景名胜区888齐云山风景名胜区110.4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1采石风景名胜区64.85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巢湖风景名胜区800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7.43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61.2三山风景名胜区17.23太极洞风景名胜区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59.04花亭湖风景名胜区254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11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9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89.91清源山风景名胜区62普陀山风景名胜区41.95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245.74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8.2太姥山风景名胜区92.02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34.91 30.23 区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625金湖风景名胜区140莫干山风景名胜区58鸳鸯溪风景名胜区66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40海坛风景名胜区7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1]。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72号)编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范围涵盖全省所有国土空间。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构建美好家园,实现科学有序开发,首先要认识我省现有国土空间的基本状况、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趋势。 第一节基本状况 ——区位。陕西地处我国内陆中心腹地,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大西北的门户,与晋、蒙、宁、甘、川、渝、鄂、豫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接壤(见附图1),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对全国定位 第一层次:【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1、——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首都经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强化创新功能,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2、——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功能,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发展的能力。 3、——增强广州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大都市。 第二层次:【大区域中心】天津、重庆、深圳、成都、西安 1、——提升天津的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结构,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2、——增强深圳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功能,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3、——构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以主要交通干线和长江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强化重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4、——强化成都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金融、文化教育中心。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兰溪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兰溪市人民政府 2008年4月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宋志恒(兰溪市政府) 副组长:祝维伟(兰溪市政府) 朱红(兰溪市政府) 戴相英(兰溪市政府) 成员:吴乐华(兰溪市委办公室) 徐亚平(兰溪市政府办公室) 金辉(兰溪市政府办公室) 马应堂(兰溪市委宣传部) 姜玉芳(兰溪市发改局) 陈玉祥(兰溪市财政局) 施廷涌(兰溪市环保局) 马叔东(兰溪市经贸局) 陈建伟(兰溪市国土局) 许金茂(兰溪市建设局) 唐正银(兰溪市农办) 徐志良(兰溪市农业局) 冯汉生(兰溪市林业局) 邵茂良(兰溪市水务局) 姚威(兰溪市交通局) 冯俊(兰溪市民政局) 邓素牛(兰溪市科技局) 王柏中(兰溪市教体局) 张志其(兰溪市文化局) 童洪基(兰溪市卫生局) 程明(兰溪市质监局) 赵景琦(兰溪市旅游局) 盛文星(兰溪市统计局) 章兴土(兰溪市计生局) 王建东(兰溪市创建办) 严建成(兰溪市团委) 张靓(兰溪市妇联) 办公室主任:施廷涌(兰溪市环保局)副主任:郑柏琳(兰溪市发改局) 金建华(兰溪市环保局)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兰溪市环境保护局 项目负责人:刘健(高级工程师) 参加人员:徐鹏炜(高级工程师) 陈远(工程师) 郑柏琳 金建华 陈毅强 徐金玲 徐力 审核:谭湘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施廷涌(局长)

第一部分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性质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通过明确各类功能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开发活动的环保准入条件等,实现对有限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目标。 第二条规划目的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准入门槛,控制和改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行为,达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三条规划目标 根据兰溪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生态环境要素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全市划分为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设置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环保准入门槛,明确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为促进全市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城镇发展战略合理布局,环境管理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规划期限 基准年:2005年; 规划年限:2006 ~ 2020年; 近期:2006 ~ 2010年; 中远期:2011 ~ 2020年。第五条规划范围 兰溪市整个行政区域,面积131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4)《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6)《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 (7)《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 (8)《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9)《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 (10)《金华生态市建设规划》; (11)《金衢丽产业带发展规划》; (12)《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13)《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 (14)《兰溪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年); (15)《兰溪市土地利用“十一五”时期及2020年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目标与布局研究》(2006-2020年);(16)《兰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16)《兰溪市总体规划》(2004-2025年); (17)兰溪市其他相关专业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划 目录 序言 (5) 第一章规划背景 (3) 第一节基本状况 (3) 第二节综合评价 (5) 第三节面临趋势 (7) 第二章主体功能区划分 (9) 第一节划分类型 (9) 第二节重大关系 (11) 第三节划分结果 (13) 第三章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 (15) 第一节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开发原则 (17) 第三节主要目标 (18) 第四节战略格局 (20) 第四章重点开发区域 (23)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3)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4) I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27) 第五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32)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2) 第二节区域分布 (33) 第三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36) 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37)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38)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8) 第二节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0) 第三节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 (43) 第四节点状开发的城镇 (45) 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 (46)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布 (46) 第二节管制原则 (47) 第三节近期任务 (53) 第八章能源与资源 (55) 第一节主要原则 (55) 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 (56) 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58) 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58) 第九章区域政策 (60) 第一节财政政策 (60)

第二节投资政策 (60) 第三节产业政策 (61) 第四节土地政策 (62) 第五节农业政策 (62) 第六节人口政策 (63) 第七节环境政策 (64) 第八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65) 第九节绩效评价政策 (66) 第十章规划实施 (68) 第一节规划实施 (68) 第二节监测评估 (70) 附表1:重点开发区域名录 (72) 附表2: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名录 (73) 附表3: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74) 附表4:点状开发的城镇 (75) 附表5:全省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76) 附表6: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77) 附图1:陕西省行政区划图 (109) 附图2:陕西省地形图 (110) 附图3: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111)

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2017-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100分)

试卷总题量: 25,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2425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根据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B.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展望到()年。 A.2020 B.2025 C.2030 D.2035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3.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4.规划目标包括()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5.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7.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 A.循环经济 B.低碳经济 C.绿色经济 D.生态经济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8.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总体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哪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A.上级 B.本级 C.上级和本级 D.上级或本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2017年生态环境检测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生态环境检测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发展规划与目标 (2) 1、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2) 2、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2) (1)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检测营销网络建设 (3) (2)增进自主创新能力 (3) ①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 (3) ②积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技术研究 (3) (3)加强团队建设 (4) ①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4) 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4) ③健全公司激励机制 (5) (4)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5) ①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提高经营效率 (5) ②建立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机制 (6) ③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强集中管理和控制 (6) (5)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规范经营 (6) 二、业务发展规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7) 三、拟定发展规划的假设条件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及确保实现发展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 (7) 1、拟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7) 2、实施发展规划和目标所面临的困难 (8) (1)公司资金实力相对较弱 (8) (2)检测能力不足 (8) (3)公司目前缺少其他检测行业专业人才 (9) 3、确保实现发展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 (9)

一、公司发展规划与目标 1、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生态环境检测公司。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公信力和检测技术,继续加强自主研发,依托在生态环境检测领域多年来形成的专业研究人才队伍及关键技术平台,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依靠深圳市环境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环境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巩固原有生态环境检测业务的基础上,加大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和检测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力度,如检测标准、区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及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流域与大气有毒污染物(包括POPs 等)源汇及迁移转化规律等,力争将公司打造成知名的生态环境检测企业,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发展战略,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检测的服务能力,在扩大检测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技术服务相关业务,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运营一体化业务、生态环境检测分析评价业务,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内生态环境检测领域的市场地位。

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样本

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富阳市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四月 富阳市生态环境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陆洪勤( 富阳市政府)

副组长: 章强明( 富阳市政府办公室) 吴祖仁( 富阳市环保局) 成员: 郑延( 富阳市发展与改革局) 朱国荣( 富阳市经贸局) 何荣华( 富阳市建设局) 戴钰虎( 富阳市环保局) 张国平( 富阳市交通局) 陆淑雯( 富阳市国土资源局) 姚红光( 富阳市风景旅游局) 丁文松( 富阳市农业局) 吕丰旻( 富阳市林业局) 张祖国( 富阳市水利水电局) 办公室主任: 戴钰虎( 兼) 副主任: 王忠良( 富阳市环保局) 《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富阳市环境保护局 项目负责人: 刘健(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参加人员: 徐鹏炜(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远( 工程师) 戴钰虎 王忠良 陆兴龙 姜燕 审核: 谭湘萍(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祖仁( 局长)

第一部分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性质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经过明确各类功能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开发活动的环保准入条件等, 实现对有限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目标。 第二条规划目的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 经过设置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准入门槛, 控制和改进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行为, 达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三条规划目标 根据富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生态环境要素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 将全市划分为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 设置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环保准入门槛, 明确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 为促进全市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城镇发展战略合理布局, 环境管理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规划期限 基准年: ; 规划年限: ~2020年; 近期: - ; 中远期: -2020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富阳市整个行政区域, 面积1831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依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发[ ]38号) ; ( 3)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 4) 《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5) 《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 ) ; ( 6) 《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 ( 7) 《浙江省县( 市、区)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 ( 8)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 9)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10) 《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 ( 11) 《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 12) 《富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 ; ( 13) 《富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2020年) ; ( 14) 《富阳市土地利用”十一五”时期及2020年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目标与布局研究》( -2020年) ; ( 15) 《富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编) ; ( 16) 《富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 ; ( 17) 富阳市其它相关专业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