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激光雷达和相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及跟踪

基于激光雷达和相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及跟踪

基于激光雷达和相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及跟踪
基于激光雷达和相机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及跟踪

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分析

雷达目标检测实例 雷达对Swerling起伏目标检测性能分析 1.雷达截面积(RCS)的涵义 2.目标RCS起伏模型 3.雷达检测概率、虚警概率推导 4.仿真结果与分析

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探测目标。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打在目标上,目标会将入射电磁波向不同方向散射。其中有一部分向雷达方向散射。雷达截面积就是衡量目标反射电磁波能力的参数。

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 RCS)定义:22o 2 4π 4π4π4π()4πo i i P P R m P P R σ=== 返回雷达接收机单位立体角内的回波功率 入射功率密度 在远场条件下,目标处每单位入射功率密度在雷达接收机处每单位立体角内产生的反射功率乘以4π。 R 表示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P o 、P i 分别为目标反射回 的总功率和雷达发射总功率

?目标RCS和目标的几何横截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复杂目标在不同照射方向上的RCS不同 ?动目标同一方向不同时刻的RCS不同 飞机舰船 目标RCS是起伏变化的,目标RCS大小直接影响着雷达检测性能。为此,需用统计方法来描述目标RCS。基于此,分析雷达目标检测性能。

Swerling 模型是最常用的目标RCS 模型,它包括Swerling 0、I 、II 、III 、IV 五种模型。其中,Swerling 0型目标的RCS 是一个常数,金属圆球就是这类目标。Swerling Ⅰ/Ⅱ型: 1 ()exp()p σ σσσ =- 指数分布 Swerling Ⅰ:目标RCS 在一次天线波束扫描期间是完 全相关的,但本次和下一次扫描不相关(慢起伏),典型目标如前向观察的小型喷气飞机。 Swerling Ⅱ:目标RCS 在任意一次扫描中脉冲间不相关(快起伏),典型目标如大型民用客机。

激光雷达测距原理与其应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雷达与激光雷达系统 (2) 2激光雷达测距方程研究 (3) 2.1测距方程公式 (3) 2.2发射器特性 (4) 2.3大气传输 (5) 2.4激光目标截面 (5) 2.5接收器特性 (6) 2.6噪声中信号探测 (6) 3伪随机m序列在激光测距雷达中的应用 (7) 3.1测距原理 (7) 3.2 m序列相关积累增益 (8) 3.3 m序列测距精度 (8) 4脉冲激光测距机测距误差的理论分析 (9) 4.1脉冲激光测距机原理 (9) 4.2 测距误差简要分析 (10) 5激光雷达在移动机器人等其它方面中的应用 (10) 6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激光雷达测距原理与其应用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激光雷达系统组成,激光雷达系统与普通雷达系统性能的对比,着重阐述激光雷达测距方程的研究。针对激光远程测距中的微弱信号检测,介绍一种基于m序列的激光测距方法,给出了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激光测距雷达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案,并理论分析了脉冲激光测距机的测距误差。了解并学习激光雷达在移动机器人等其它方面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光雷达;发射器和接收器特性; 伪随机序列; 脉冲激光;测距误差 Applications and Principles of laser radar ranging Student majoring in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n xiaonan Tutor Shang lianju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mposition of laser radar systems, laser radar system and radar system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normal, focusing on the laser radar range equation. Laser Ranging for remote signal detection, presents a introduction of a sequence based on laser ranging method m, gives the high-spe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based laser ranging radar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ulse Laser rangefinder range error.We understand and learn application of Laser radar in the mobile robot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Laser radar;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haracteristics;Pseudo-random sequence;Pulsed laser;Ranging error. 引言:激光雷达是传统雷达技术与现代激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激光具有亮度 高、单色性好、射束窄等优点,成为光雷达的理想光源,因而它是目前激光应用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激光雷达是一项正在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激光雷达技术从最简单的激光测距技术开始,逐步发展了激光跟踪、激光测速、激光扫描成像、激光多普勒成像等技术,使激光雷达成为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系统。利用激光作为遥感设备可追溯到30多年以前,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人们进行了多项试验,结果都显示了利用激光进行遥感的巨大潜力,其中包括激光测月和卫星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LiDAR(Light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通常指机载对地激光测距技术,对地激光测距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地质、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地表信息。相对于其他遥感技术,LIDAR的相关研究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不论是在提高LIDAR数据精度及质量方面还是在丰富LIDAR数据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都相当活跃。随着LIDAR传感器的不断进步,地表采点密度的逐步提高,单束激光可收回波数目的增多,LIDAR数据将提供更为丰富的地表和地物信息。激光测距可分为星载(卫星搭载)、机载(飞机搭载)、车载(汽车搭载)以及定位(定点测量)四大类,目前激光测距仪已投入使用,激光雷达正处在试验阶段,某些激光雷达已付诸实用.本文对激光雷达的测距原理、发射器和接收器特性、束宽、大气传输以及目标截面、外差效率进行分析, 提出基于伪随机序列的激光测距技术 ,可将激光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视觉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视觉目标跟踪算法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革新,人类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使得视觉目标跟踪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无人驾驶、安防、人机交互、导航和制导等民事和军事应用领域,视觉目标跟踪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的目标跟踪算法依然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和目标自身的具有挑战性的干扰因素,如背景杂乱、遮挡、低照度、尺度变化、形变、运动模糊和快速运动等,它们严重制约着其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模态的数据之间的互补特性,结合不同跟踪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检测跟踪模型”的多模态数据融合跟踪算法。 该算法采用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中目标的全局/局部的多种特征,能够应对当前目标跟踪领域所面临的多种复杂干扰。首先,本文算法设计了两个跟踪模块:基于统计模型的跟踪模块(HIST模块)和基于相关滤波的跟踪模块(CFT模块)。 其中,HIST模块采用具有全局统计特性的RGB颜色直方图作为跟踪特征,结合贝叶斯准则设计了一种目标/背景区分算子用于区分目标和干扰物,是一种生成式和判别式的混合跟踪模块。该模块引入了积分图策略,以实现基于检测跟踪模型的改进,得到可与CFT模块的跟踪结果相融合的改进模块。 而CFT模块基于KCF跟踪原理,采用了多种特征(HOG、CN、图像强度)进行跟踪任务,是一种判别式跟踪模型,本文基于检测跟踪模型对该模块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了一种去噪融合规则来融合由多种特征得到的响应函数。其次,本文基于KL 距离提出了一种可靠性度量规则来度量上述两个跟踪模块的输出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度量结果,本文还设计了一种决策级的自适应融合策略来融合上述跟踪

雷达动态探测目标的仿真建模

雷达动态探测目标的仿真建模 谢卫,陈怀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成都 610036) 摘要:通过对雷达动态探测目标过程分析,提出了雷达探测目标仿真模型的方法,实现了雷达目标检测、多目标滤波跟踪、资源调度管理等数字模型。实际表明这些模型满足数据融合中雷达探测目标数据的需求,并且建模方法对数据融合传感器模型建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关键词:雷达;建模;仿真;数据融合 Radar detection of targets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ing XIE Wei,CHEN Huai-xin (CETC No.10th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China; ) Abstract: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radar dynamic detecting targets, a method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of radar detect targets is presented, some mathematic models (such as target indication by radar, variable number of targets tracking,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Scheduling algorithm) are realized. An actual experiment that the simulation data provided by radar detecting model can supply for the study of data fusion was made, simultaneity modeling method has a certain actual instructing meaning at the aspect of sensor detecting model of data fusion. Key words: radar; modeling; simulation; data fusion 1 引言 现代战场上各种目标的出现,要求利用多种传感器组网来采集信息并加以融合,充分利用不同目标各个方向、不同频段的反射特性,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满足战场需要。对于数据融合来说真实的战场目标和传感器探测数据,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最好条件。然而这样的真实数据很少,而且成本也较高,在融合算法的前期研究和实验阶段,就需要我们较真实的模拟多中传感器的探测数据。雷达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侦察手段,本文以雷达为列,分析其数据处理流程,并进行仿真建模。 2 雷达探测仿真建模 雷达探测功能仿真是通过仿真目标回波、接收机噪声、干扰、杂波等信号的幅度信息来复现雷达的检测过程。一般采用基于Monte Carlo的方法来实现,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雷达发展史

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它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雷达是英文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译音,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检测到远距离的较小目标,不为雾、云和雨所阻挡。雷达是现代战争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它不仅应用于军事,而且也应用于国民经济(如交通运输、气象预报和资源探测等)和科学研究(如航天、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和天体研究等)以及其他一些领域。 发展简史雷达的基本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雷达才得到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已知道电磁波被物体反射的现象。1922年,意大利G.马可尼发表了无线电波可能检测物体的论文。美国海军实验室发现用双基地连续波雷达能发觉在其间通过的船只。1925年,美国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并首先用它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3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脉冲调制雷达。1936年,美国研制出作用距离达40公里、分辨力为457米的探测飞机的脉冲雷达。1938年,英国已在邻近法国的本土海岸线上布设了一条观测敌方飞机的早期报警雷达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作战需要,雷达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就使用的频段而言,战前的器件和技术只能达到几十兆赫。大战初期,德国首先研制成大功率三、四极电子管,把频率提高到500兆赫以上。这不仅提高了雷达搜索和引导飞机的精度,而且也提高了高射炮控制雷达的性能,使高炮有更高的命中率。1939年,英国发明工作在3000兆赫的功率磁控管,地面和飞机上装备了采用这种磁控管的微波雷达,使盟军在空中作战和空-海作战方面获得优势。大战后期,美国进一步把磁控管的频率提高到10吉赫,实现了机载雷达小型化并提高了测量精度。在高炮火控方面,美国研制的精密自动跟踪雷达SCR-584,使高炮命中率从战争初期的数千发炮弹击落一架飞机,提高到数十发击中一架飞机。

车载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车载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陈雷1,岳迎春2,郑义3,陈丽丽3 1黑龙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 2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长沙 (410128) 3黑龙江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哈尔滨(150080) E-mail:lei_chen86@https://www.doczj.com/doc/af968012.html,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的基础上,推导了连续激光脉冲数字测距、多普勒频移测速的方法,给出车载激光雷达基本原理图,为车载激光雷达系统测距测速提供了基本方法。 关键词:激光雷达,测距,测速 1.引言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e,Li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位置的电子设备。其功能包含搜索和发现目标;测量其距离、速度、位置等运动参数;测量目标反射率,散射截面和形状等特征参数。激光雷达同传统的雷达一样,都由发射、接收和后置信号处理三部分和使此三部分协调工作的机构组成。但传统的雷达是以微波和毫米波段的电磁波作为载波的雷达。激光雷达以激光作为载波,激光是光波波段电磁辐射,波长比微波和毫米波短得多。具有以下优点[1]: (1)全天候工作,不受白天和黑夜的光照条件的限制。 (2)激光束发散角小,能量集中,有更好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3)可以获得幅度、频率和相位等信息,且多普勒频移大,可以探测从低速到高速的目标。 (4)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激光不受无线电波干扰,能穿透等离子鞘,低仰角工作时,对地面的多路径效应不敏感。 (5)激光雷达的波长短,可以在分子量级上对目标探测且探测系统的结构尺寸可做的很小。当然激光雷达也有如下缺点: (1)激光受大气及气象影响大。 (2)激光束窄,难以搜索和捕获目标。 激光雷达以自己独特的优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大气、海洋、陆地和其它目标的遥感探测中[14,15]。汽车激光雷达防撞系统就是基于激光雷达的优点,同时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克服其缺点而设计的。下面将简单介绍激光雷达测距、测速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讨论汽车激光防撞雷达测距、测速的方法。 2. 目标距离的测量原理 汽车激光雷达防撞系统中发射机发射的是一串重复周期一定的激光窄脉冲,是典型的非相干测距雷达,对它的要求是测距精度高,测距精度与测程的远近无关;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测量迅速,可以数字显示;操作简单,培训容易,有通讯接口,可以连成测量网络,或与其他设备连机进行数字信息处理和传输。 2.1测距原理 激光雷达工作时,发射机向空间发射一串重复周期一定的高频窄脉冲。如果在电磁波传播的

目标跟踪信息融合及仿真程序

目标跟踪信息融合及仿真程序 质心算法是最简单的定位算法,如图2-1所示,四个小圆为观测站,实线三角形是目标真实的位置,假设四个圆形观测站都探测到目标的存在,则根据质心定位算法,目标的位置(x,y )可以表示为:4 4 321x x x x x +++= , 4 4 321y y y y y +++= ,这里观测站得位置为),(i i y x ,同理,当观测站数目为N 时,这时候的质心定位算法可以表示为: ???? ? ? ??????=??????∑∑==N i i N i i y N x N y x 11 11 图1 质心定位 %%%%%%%%%%%%%%%%%%%%%%%%%%%%%%%%%%%%%%%%%%%%%%% % 质心定位算法Matlab 程序 %%%%%%%%%%%%%%%%%%%%%%%%%%%%%%%%%%%%%%%%%%%%%%% function main % 定位初始化 Length=100; % 场地空间,单位:米 Width=100; % 场地空间,单位:米 d=50; % 目标离观测站50米以内都能探测到,反之则不能 Node_number=6; % 观测站的个数 for i=1:Node_number % 观测站的位置初始化,这里位置是随机给定的 Node(i).x=Width*rand; Node(i).y=Length*rand; end % 目标的真实位置,这里也随机给定 Target.x=Width*rand; Target.y=Length*rand; % 观测站探测目标 X=[]; for i=1:Node_number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说课讲解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 理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1. 激光雷达通用方程 激光雷达方程用来表示一定条件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功率,其形式如下: r P 为回波信号功率,t P 为激光雷达发射功率,K 是发射光束的分布函数,12a a T T 分别是激光雷达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大气透过率,t r ηη分别是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的透过率,t θ为发射激光的发散角,12R R 分别是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距离,Γ为目标的雷达截面,r D 为接收孔径。 方程作用:激光雷达方程可以在研发激光雷达初期确定激光雷达的性能。其次,激光雷达方程提供了回波信号与被探测物的光学性质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探测的回波信号,通过求解激光雷达方程获得有关大气性质的信息。 2. 激光雷达测距基本原理 2.1 脉冲法 脉冲激光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短而强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到达目标后会反射回一部分被光功能接收器接收。假设目标距离为L ,激光脉冲往返的时间间隔是t ,光速为c ,那么测距公式为L=tc/2。 时间间隔t 的确定是测距的关键,实际的脉冲激光雷达利用时钟晶体振荡器和脉冲计数器来确定时间t ,时钟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脉冲震荡 ?T=1/f ,脉冲计数器的作用就是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电脉冲计数N 。如图所示,信息脉冲为发射脉冲,整形脉冲为回波脉冲,从发射脉冲开始,晶振产生脉冲与计数器开始计数时间上是同步触发的。因此时间间隔t=N ?T 。由此可得出L=NC/2f 。 图1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图 2.2 相位法

激光雷达在军事中的应用讲解

激光雷达在军事中的应用 作者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激光雷达的特点、激光雷达探测的基本物理原理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激光雷达;探测;军事应用 1.引言 激光雷达是现代激光技术与传统雷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像传统的微波雷达一样,由雷达向目标发射波束,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将其与发射信号对比,获得目标的距离、速度以及姿态等参数.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的微波雷达,它发射的不是微波束,而是激光束,使激光雷达具有不同于普通微波雷达的特点. 根据激光器的不同,激光雷达可工作在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的波段上.相对于工作在米波至毫米波波段的微波雷达而言,激光雷达的工作波长短,是微波雷达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根据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与波长成反比的原理,利用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极高的角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通常角分辨率不低于0.1mrad ,距离分辨率可达0.1m , 利用多普勒效应 可以获得10m / s 以内的速度分辨率.这些指标是一般微波雷达难以达到的,因此激光雷达可获得比微波雷达清晰得多的目标图像。 激光束的方向性好、能量集中,在 20km 外,其光束也只有茶杯口大小,因而敌方难以截获,而且激光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难以受到敌方有源干扰的影响.由于各种地物回波影响,因而在低空存在微波雷达无法探测的盲区.而对于激光雷达,只有被激光照射的目标才能产生反射,不存在低空地物回波的影响,所以激光雷达的低空探测性能好. 激光雷达体积小、重量轻,有的整套激光雷达系统的重量仅几十千克.例如为了适应海军陆战队的需要,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伯恩斯公司都提出了手持激光雷达的设计方案.相对于重达数吨、乃至数十吨的微波雷达而言,激光雷达的机动性能显然要好得多.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激光雷达也有自身的缺陷.激光光束窄、方向性好,虽然表现出能量集中的优点,但不宜用作战场监视雷达搜索大空域.而且激光的传输受环境影响大,尤其是在雨、雪、雾的天气,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更大.当然,激光在大气层外传输时不易衰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们趋利避害,已研制出多种类型的军用激光雷达. 2. 用干战场侦察的激光雷达 众所周知,普通的成像技术(如电视摄像、航空摄影及红外成像等)获得的场景图像都是反映被摄区域辐射强度几何分布的图像,而激光雷达可以通过采集方位角一俯冲角一距离一速度一强度等三维数据,再将这些数据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从而可产生极高分辨率的辐射强度几何图像、距离图像、速度图像等,因而它提供了普通成像技术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例如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库研制的一种激光雷达,激光器功率为120MW ,显示屏幕的像素为64 X 64 元,视场内物体的图像可显示在屏幕上,每秒钟更新4 次,并用不同颜色和灰度显示物体的相对距离.这种激光雷达能对运动的装甲车辆产生实时图像,图像分辨率足以识别车辆型号. 美国雷西昂公司研制的ILR100 型砷化稼激光雷达,可安装在高性能飞机和无人机上,当飞机在120m~460m 高空飞行

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 1引言 融合(Fusion)的概念开始出现于70年代初期,当时称之为多源相关、多源合成、多传感器混合或数据融合(Data Fusion),现在多称之为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或数据融合。 融合就是指采集并集成各种信息源、多媒体与多格式信息,从而生成完整、准确、及时与有效的综合信息过程。数据融合技术结合多传感器的数据与辅助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以 获得比单个传感器更精确、更明确的推理结果。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信息的冗余性、互补性、协同性、实时性以及低成本性。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之间存在本质 的区别,其关键在于信息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更 为复杂的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 2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由于信息融合研究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目前还没有 统一的关于融合过程的分类。 2、1按照信息表征层次的分类系统的信息融合相对于信息表征的层次相应分为三类: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与决策层融合。 数据层融合通常用于多源图像复合、图像分折与理解等方面,采用经典的检测与估计方法。特征层融合可划分为两大

类:一类就是目标状态信息融合,目标跟踪领域的大体方法都可以修改为多传感器目标跟踪方法;另一类就是目标特性融合,它实质上就是模式识别问题,具体的融合方法仍就是模式识别的相应技术。 决策层融合就是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观测同一个目标,每个传感器在本地完成处理,其中包括顶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或判决,以建立对所观察目标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关联处理、决策层触合判决,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 2、2JDL模型(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 JDL)与λ-JDL模型该模型将融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信源处理,第一层处理(即目标提取)、第二层处理(即态势提取)、第三层提取(即威胁提取)与第四层提取(即过程提取)。模型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有层次地进一步分割,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它们。 λ-JDL模型为JDL模型的简化,把0层包含进了1层, 4层融入其她各层中。 2、3按照数据流融合的位置进行分类多传感器融合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何处对数据流进行融合。按照融合位置的不同可以将融合结构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集中式融合、分布式多传感器融合与无中心融合结构。对于特定的信息融合应用不可能找到一种最优的融合结构,结构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计算资源、可用的通信带宽、精度要求、传感器能力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 1. 激光雷达通用方程 激光雷达方程用来表示一定条件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功率,其形式如下: r P 为回波信号功率,t P 为激光雷达发射功率,K 是发射光束的分布函数,12a a T T 分别是激光雷达发 t θ为发r D 通过 定时间t ,时钟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脉冲震荡 ?T=1/f ,脉冲计数器的作用就是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电脉冲计数N 。如图所示,信息脉冲为发射脉冲,整形脉冲为回波脉冲,从发射脉冲开始,晶振产生脉冲与计数器开始计数时间上是同步触发 的。因此时间间隔t=N ?T 。由此可得出L=NC/2f 。 图1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图 2.2 相位法

相位测距法也称光束调制遥测法,激光雷达相位法测距是利用发射的调制光和被目标反射的接受光之间光强的相位差包含的距离信息来实现被测距离的测量。回波的延迟产生了相位的延迟,测 出相位差就得到了目标距离。 假设发射处与目标的距离为D,激光速度为c,往返的间隔时间为t,则有: 图2相位法测距原理图 假设f为调制频率,N为光波往返过程的整数周期,??为总的相位差。则间隔时间t还可以 因为L 不能测得 优点:测量距离远,一般大于1000m。系统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精度较低,一般大于1m。 激光雷达相位法测距: 优点:测量精度高。

缺点:测量距离较近,一般为一个刻度L内的距离。(300-1000m)。受激光调制相位测试精度和相位调制频率的限制,系统造价成本高。相位法测距存在矛盾:测量距离大会导致精度不高,要想提高精度测量距离又会受限(刻尺L较短)。 3.激光雷达测速基本原理 激光雷达测速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激光雷达测距原理实现,即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测量目标距离,用两次目标距离的差值除以时间间隔就可得知目标的速度值,速度的方向根据距 它的 f 式中, d v< 反之0 f 移 d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

激光雷达点云数据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另外也称Laser Radar或LADAR(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由激光雷达进行扫描所获取的数据,即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 激光雷达是用激光器作为发射光源,采用光电探测技术手段的主动遥感设备。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现代光电探测技术结合的先进探测方式。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发射系统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体激光器以及光学扩束单元等组成;接收系统采用望远镜和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组合。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或连续波2种工作方式,探测方法按照探测的原理不同可以分为米散射、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荧光、多普勒等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的特点: 与普通微波雷达相比,激光雷达由于使用的是激光束,工作频率较微波高了许多,因此带来了很多特点,主要有: (1)分辨率高 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通常角分辨率不低于0.1mard也就是说可以分辨3km距离上相距0.3m的两个目标(这是微波雷达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并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距离分辨率可达0.lm;速度分辨率能达到10m/s以内。距离和速度分辨率高,意味着可以利用距离——多谱勒成像技术来获得目标的清晰图像。分辨率高,是激光雷达的最显著的优点,其多数应用都是基于此。 (2)隐蔽性好、抗有源干扰能力强 激光直线传播、方向性好、光束非常窄,只有在其传播路径上才能接收到,因此敌方截获非常困难,且激光雷达的发射系统(发射望远镜)口径很小,可接收区域窄,有意发射的激光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的概率极低;另外,与微波雷达易受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电磁波影响的情况不同,自然界中能对激光雷达起干扰作用的信号源不多,因此激光雷达抗有源干扰的能力很强,适于工作在日益复杂和激烈的信息战环境中。

探鸟雷达(低慢小目标探测雷达)解决方案

传统雷达通常探测高空快速大目标(简称高大快目标),而对低空慢速小目标(简称低慢小目标)无法有效探测,进而无法对低空安全做出有效防范。低慢小目标通常包括:鸟类、无人机、航模、热气球、滑翔伞等等。鸟击航班一直都是航空飞行安全的一大隐患,对机场近空鸟类的防范关系到飞行器与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消费级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与成本下降,小型无人机异常活跃,给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深的威胁着低空的安全。 低慢小目标探测雷达应运而生,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发现低慢小飞行目标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维护低空空域的安全。 鸟击是指航空器在起降或飞行过程中与鸟类、蝙蝠等动物相撞的事件,或者是因为动物活动影响到正常飞行活动的事件。据统计,仅北美地区每年鸟击所造成的军用和民用航空经济损失就超过5亿美元,欧洲每万次飞机起降平均有5.7次鸟击,严重的鸟击事件甚至可能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根据民航总局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信息分析报告》,中国全行业共发生2553起鸟击事件,其中事故征候148起,占全部事故征候总数的55%;发生在机场责任范围内的鸟击事件429起,共涉及85家机场,带来的经济损失为1.87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机械维修和航线运营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不包括航班取消、延误等引起的间接损失。 鸟击分析报告显示,飞机最易遭受鸟击的部位为发动机;起飞、爬升、进近、着陆等低高度阶段为鸟击多发阶段,占确定鸟击飞行阶段报告的86%,其中0~100米发生的鸟击事件超过半数;春秋季为鸟击事件高发季节,夜晚及晨昏的低能见度条件下为鸟击事件高发时段;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为我国鸟击事件高发区域。 目前,我国民航的鸟情观测手段仍非常有限,基本停留在人工处理阶段,但在目测困难的黎明、黄昏和夜晚,恰恰是鸟击事件的高发期,迫切需要相关技术手段的支持来辅助开展驱鸟工作。探鸟雷达系统的优点在于不受能见度和恶劣天气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全天候自动运行,与常规鸟类活动监测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全天候、自动化、监测面积大、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

智能雷达光电探测监视系统单点基本方案 一、系统概述 根据监控需求: 岸基对海3~10公里围主要大小批量目标; 主动雷达光电探测和识别; 多目标闯入和离去自动报警智能职守; 系统接入指挥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目标海图显示管理; 系统能够自动发现可疑目标、跟踪锁定侵入目标、根据设定条件进行驱散、同时自动生成事件报告记录,可以实现事故发生后的事件追溯,协助事故调查。 1. 项目建设主要目的 ?为监控区域安全提供综合性的早期预警信息; ?通过综合化监测提高处置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2. 基本需求分析: 需配置全自动、全量程具备远距离小目标智能雷达探测监视和光电识别系统,系统具备多目标自动持续稳定跟踪、多种智能报警功能、支持雷达视频实时存储、支持留查取证的雷达视频联动回放功能等;同时后期系统需具备根据用户需求的功能完善二次开发能力。同时支持后续相关功能、扩点组网应用需求。 根据需求和建设主要目的,选型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拥有相关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二次技术深化开发的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2001年成立,2010年国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65,致力于航海智能化与海洋防务/信息化的国唯一上市企业)的智能监视雷达光电系统。该系统在国外有众多海事相关成熟应用案例,熟悉国海事、海监、海警、渔政公务执法及救捞业务需

求特点等。同时,该系统近期成功中标国近年来相关领域多套(20套)雷达光电组网项目,充分说明该系统的技术领先及成熟应用的市场广泛接受度。 3. 项目建成后的主要特点 ?全天候、全覆盖、全自动的立体化监控。该系统具备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能力,确保对探测围雷达信息源、光电、AIS、GPS等设备信号源进行有机的融合和整合。 ?系统具备了预警、报警、实时录取回放的综合功能。任何目标物进入雷达视距时,系统即开始进行监测。目标物触碰警报规则后,指挥室获得报警信号,同时联动设备综合光电锁定警报目标,以便驱离。整个过程系统实时记录、方便随时调用回放。 ?系统技术水平国领先。该系统中创新地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先跟踪后探测”算法技术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保证了在严苛条件下满足对目标地探测与持续跟踪能力。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开放灵活的系统网络架构,能够根据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和配置,系统可扩展性强。 ?维护便捷,由于采用网络架构,获得用户授权后能连接到用户网络,可以远程支援维修维护系统,从而提高维护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可靠性高,充分适应不同的海洋环境。 二、系统设备清单

空间目标探测雷达技术发展及启示

空间目标探测雷达技术发展及启示 空间目标探测是利用各种天、地基探测设备(卫星、光电、雷达等)对所有人造天体向空间进入、在空间运行及离开空间的过程进行探测、关联、特性测定和测轨,并结合情报资料,综合处理分析出目标轨道、功能、威胁等信息,掌握空间态势,向各类航大活动等提供空间目标信息。主要探测特点是非合作性、完备性及长期性等。目前,仅有美国和俄罗斯具备对空间目标编目数据进行定期更新能力。欧洲正在讨论未来空间目标探测系统多项计划,最终将建成‘空间态势感知系统“。 应用雷达成像结果分析卫星失效原因 雷达以其固有特点,在空间目标探测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实时性强、探测信息丰富,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编目。在美国空间监视网中大量使用了地基探测雷达,像位于夸贾林的ALTAIR、ALCOR、MMW和TRADEX以及林肯实验室空间目标探测站的Haystack、HAX和Millstone(MHR)等雷达。欧洲也建设了GRA VES系统和TIRA雷达并充分利用法国Monge测量船Armor雷达以及英国用于大气层和电离层研究的Chilbolton 雷达开展空间目标探测活动。 美国空间目标探测雷达技术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国先后对夸贾林的ALTAIR、ALCOR、MMW和TRADEX以及林肯实验室空间目标探测站的Haystack、HAX和MilIstone(MHR)雷达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使其现代化。目前正在对Haystack雷达进行更人的技术升级改造,完成后称为HUSIR(Haystack Ultra-wideband Satellite Imaging Radar),即Haystack超宽带卫星成像雷达。Haystack超宽带卫星成像雷达 这些雷达技术升级主要措施为:> ALTAIR雷达建立了一套用于区分、辨别和跟踪中高轨目标的高分辨波形; >TRADEX雷达改进实时积累算法、增加了凝视方式(Stare Mode)和凝视追踪方式(Stare-and—Chase)、使用更大功率速调管;> ALCOR雷达更新信号处理器支持相参积累和实时成像、使用扩展交互作用速调管(EIK)替换原行波速调管、采用GaAs FET低噪声放人器改进灵敏度;> 毫米波雷达(MMW)35GHz采刚波束波导天线馈源替代了波导馈线、增加了第二部发射机,95GHz系统采用先进的低温致冷固态技术与准光学馈源单元组合,有效提高系统灵敏度;>HUSIR 雷达增加了W频段,雷达同时工作在X频段(10GHz频率,1GHz带宽)和W频段(96GHz频率,8GHz带宽),成像分辨率小于3cm。主要更新升级包括天线、伺服控制、发射机、信号处理等。 欧洲空间目标探测雷达技术发展

激光雷达应用

光电传感技术与应用 课程作业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激光雷达技术 评审意见 演示文稿张数14 评审意见

激光雷达 林无穷 江南大学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江苏无锡 214122 摘要:本文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原理、发展与历程,还有它在当今时代的多方面应用。我们把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以激光为工作光束的雷达称为激光雷达,它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它在地形检测,导航,测距,追踪以及军事方面有着显著作用。 关键词:激光,雷达,环境检测 引言 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从工作原理上讲,与微波雷达没有根本的区别: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目标回波)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从而对飞机、导弹等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现代光电探测技术结合的先进探测方式。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发射系统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体激光器以及光学扩束单元等组成;接收系统采用望远镜和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组合。 原理 激光雷达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即是上述几种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机制。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经光束准直(有的情况下需要扩束)后发射到大气中,激光在大气中传输遇到空气分子、气溶胶等成分便会发生散射、吸收等作用。散射中的小部分能量——后向散射光落入接收望远镜视场被接收。被接收到的后向散射光传输到光电探测器(通常为PMT)被转换成电信号(一般为电流信号),实现光-

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doc

1.激光雷达通用方程 激光雷达方程用来表示一定条件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功率,其形式如下: 4KPT ta1 t T a 2 D r2 r P r t2 R12 . . 4 R22 . 4 P r为回波信号功率, P t为激光雷达发射功率,K是发射光束的分布函数, T a1T a 2分 别是激光雷达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大气透过率, t r 分别是发射 系统和接收系统的透过率, t 为发射激光的发散角,R1R2分别是发射系统到目标和目标到接收系统的距离,为目标的雷达截面,D r 为接收孔径。 方程作用:激光雷达方程可以在研发激光雷达初期确定激光雷达的性能。其次,激光雷达方程提供了回波信号与被探测物的光学性质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探测的回波信号,通过求解激光雷达方程获得有关大气性质的信息。 2.激光雷达测距基本原理 2.1脉冲法 脉冲激光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短而强的激 光脉冲,激光脉冲到达目标后会反射回一部分被光功能接收器接收。假设目标距离为 L,激光脉冲往返的时间间隔是t ,光速为 c,那么测距公式为L=tc/2 。 时间间隔 t 的确定是测距的关键,实际的脉冲激光雷达利用时钟晶体振荡器 和脉冲计数器来确定时间 t ,时钟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电脉冲震荡 T=1/f ,脉冲计数器的作用就是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电脉冲计数N。如图所示,信息脉冲为发射脉冲,整形脉冲为回波脉冲,从发射脉冲开始,晶振产生脉冲与计数器开始计数时间上是同步触发的。因此时间间隔t=N T。由此可得出

L=NC/2f。 图 1 脉冲激光测距原理图 2.2相位法 相位测距法也称光束调制遥测法,激光雷达相位法测距是利用发射的调制光 和被目标反射的接受光之间光强的相位差包含的距离信息来实现被测距离的测 量。回波的延迟产生了相位的延迟,测出相位差就得到了目标距离。 假设发射处与目标的距离为D,激光速度为 c,往返的间隔时间为t ,则有: 2D t c 图 2 相位法测距原理图 假设 f 为调制频率, N 为光波往返过程的整数周期,为总的相位差。则间隔时间 t 还可以表示为: t N 1 2 f 所以: D 1 ct c N 2 2 f 2 定义 c L 为测尺或刻度,N 为余尺2 f 2 则: D L N N

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一、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一、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认识外部世界的一切。用耳朵听音乐、话音、机器的轰隆声、钟声、铃声等一切通过声音传递的信息;用手感觉温度、物体的硬软以及物质的存在;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的形状、颜色、运动状态、速度、位置、识别物体的种类等等。人的眼睛之所以可以看见外部世界,是因为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照射在物体上反射的结果。那么除了“可见光谱”之外还存在别的“不可见的光谱”吗?事实上,广义的光谱按频段的不同,有大家所熟悉的电磁波、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紫外光谱,而可见光谱区中,红色的光波长最长,紫色的波长最短。而且人们已经发现不同的物质辐射不同的谱线,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只辐射某一单一波长的谱线,当其人们发现不可见光谱区中的单一的光谱谱线具有可贵的特性的时候,就力图去产生、开发、利用这种单一光谱谱线,由此产生了激光及用于不同场合的激光系统。 视觉引发人们的形象思维,眼睛从外界事物所获取的信息量大,直接而快速,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代替的,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眼见为实”的深切内涵。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人们不愿受限于“可见光”的可见,而想去探求自然光条件下所看不见的东西,如想在漆黑的夜晚,去观察外部世界,就开发出了“夜视仪”。被动“红外热成像仪”也不是依赖于可见光的反射特性去观察变幻莫测的外部世界的,而是依赖于物体本身的热辐射,无论白天或黑夜都可以用以观察人类世界的一切,而且已经是超视距的。目前最新的热成像仪,1ms内热敏成像。红外成像高速测温用来检测来复枪,其射出的弹头在弹道上飞行速度为840m/s,弹头距枪口0.914 4m处的热成像还能分辨出弹头上不同部位摩擦热的温差。 遥感仪则可以依据物体本身的辐射谱线,包括电磁波段与红外光区,远距离成像,把肉眼原本看不见的自然变化,转化为可见,以照片的形式或屏幕显示的图像,甚至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当今人们感兴趣的可视化技术。人们力图从各个领域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通过眼睛人们能够确定方向——定位,作为控制手的动作的依据,当然这是受限于“视距”之内的,通过望远镜可以延伸视距;但是“定位”的精度达不到人们通用目的需要,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雷达满足了远距离定位和精度的要求,雷达源于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RADAR,于1935年问世。 当其“激光”这种波长处于红外光谱波段的“激光光源”被研究出来之后,人们自然想到利用微米波段(红外光谱波段)的光波作为信息的载体去探测、获取其他手段难于探测、观测到的目标的信息。激光雷达研制成功后,相继激光成像雷达应运而生。激光雷达的英文名字“LADAR”是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激光雷达的研究是从目标探测和测距入手的,早期(1962~1976年)的研究系统被称为光雷达(Optical RADAR),并命名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可以说军事应用对测量系统精确度的要求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