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摄影教程

新闻摄影教程

新闻摄影教程
新闻摄影教程

新闻摄影教程

由于摄影师在出发拍摄重大事件之前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挑选合适的器材、了解事件的背景,甚至可以熟悉整个事件预计的程序安排,这些都为摄影师提供很好的条件。

当摄影师明确了事件的发生地点之后,就应当在事件开始之前到现场进行勘查,挑选最有利的位置。

新闻摄影教程 2.预测事件的发生仅仅等待好镜头的出现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事件并不都像婚礼或是会议这样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面对战争、骚乱这样的事件,摄影师既身处其中,又要置身其外,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在这样冲突激化的地域和时间的区域里,任何突发的事件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这就要求摄影师能够预测到事件的发展,“嗅出新闻的线索。

新闻摄影教程 4.儿童的力量儿童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在各种灾难中成为最先受到伤害的群体。

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不仅仅要拍摄令人震惊的画面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用照片让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并用自己的良知做出正确的判断。

新闻摄影教程 5.独特的视角每一次重大的事件发生时,都会吸引数百名摄影师来到现场,要想让自己的照片在众多雷同的画面中脱颖而出,摄影师就需要在拍摄的视角上下点功夫。

摄影师没有把镜头对准台上正在发言的温家宝,而是对准了拿着长枪大炮的国为外同行,用这样的画面宋体现和烘托温家宝新闻摄影教程6,让拍摄对象忘记照相机的存在拍摄时机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在拍摄事先经过预约的肖像时,摄影师也可以寻找真实的抓拍时机。

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摆布被拍摄对象并不比观察拍摄对象自身的姿态更容易,优秀的摄影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拍摄对象的真实一面,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拍摄到满意的作品。

自然地面对镜头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除非是演员或是经过大量的训练和心理脱敏的人才会忽略照相机的存在,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感觉非常不自在。

新闻摄影教程7,光线的运用在拍摄新闻人物的肖像时,摄影师可以事先进行安排,寻找或创造出合适的光线。

通过绝妙的光线,杂乱的背景、拘谨的表情、生硬的姿态都不再是影响画面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很多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提前到达事先约好的拍摄地点,然后寻找最佳的光线。

一名政界的领军人物和一名科学家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一名舞蹈家和一位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环境的选择,摄影师可以把这些差异表现出来。

环境人物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在拍摄时总是以背景为主,前景的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相对较少。

阿诺德·纽曼认为被拍摄对象的影像尽管非常重要,但是只有这些

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被拍摄对象与社会的关系。

新闻摄影教程9,人物形象的抓取好的摄影记者直觉地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使用什么样的设备进行拍摄,他们尽可能捕捉被摄对象无意识的一瞬间,以记录他们的真实感情。

这样抓拍到的人物形象和分步设计好的照片不一样,摄影记者观察但不指导,拍摄结果依赖于他们不加干涉地抓取到贴切瞬间的能力。

有些摄影师则喜欢使用广角镜头,在拍摄对象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然后迅速离开。

如果拍摄对象对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投入的话,摄影师也可以大大方方地选择角度,进行拍摄。

新闻摄影教程10,用图片讲述故事任何新闻照片都应当能够说明照片中出现的人物在做什么事情,最好还能够反映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新闻要素。

也就是说,一张或是一组照片就是在叙述一个故事。

由于一些背景资料无法在画面中显现,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事件的内容,照片还需要简短的文字说明。

相机是我们的第三只眼,拍照其实就是通过镜头去看生活,去感受生活。

这就要求摄影师本人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以前不曾关注到的方面,从小处人手,循序渐进,慢慢转到大的方面,再进行大的问题的宏观把握。

新闻摄影教程11:人情味拍摄日常新闻照片,首先要选好一个主题。

由于日常新闻的主题大多比较平淡,所以要做到平淡中出奇招,就要做到照片的主题有人情味,换一句话说就是,照片主题内容要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新闻摄影教程12,技术一张清晰的照片能让读者了解到照片报道的事件,而好的技术能够使内容得到更好的突出。

尽管精彩的内容有时能够使读者忽视技术上的缺陷,但是,只有当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诞生一张伟大的照片。

新闻摄影教程相关文章:1.新闻摄影教程 2.新闻摄影技巧介绍 3.新闻摄影技巧培训4.新闻摄影技巧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 读后感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第6版读后感 2009370404 新闻一班彭琳 这是第六版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书中非常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新闻摄影方面的许多知识,作者是美国摄影理论家、新闻摄影师肯尼斯·科布勒。 作者不仅着眼于教授我们如何将新闻摄影做好的技术、技巧,也非常重视报道摄影的价值观念的宣传与渗透,有很强的人文关怀教养意识。 图片等级 《华盛顿邮报》图片编辑将图片从低至高分为4种等级:信息告知;视觉吸引力;真情实感;接近性。这也就告诉我们,新闻摄影的图片仅仅告知发生了什么、仅仅报道事实,是不够的,它缺乏新意。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一些技巧,或是运用广角镜营造出夸张的透视效果等来增添视觉吸引力的图片,则较之前普通的照片要好些。而图片中蕴含情感因素则能让读者与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而非“旁观事实”,也就是说有真情实感的照片是能够撼动读者最自然的感官和内心感受的。 报道盲区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或者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国家,都会有读者看不到的新闻,尽管我们的传播手段已经越来越先进,不再局限于仅通过媒体的官方报道来获得信息,但是,作为读者,我们仍然有许多看不到的新闻。因为,新闻是被选择过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媒体发表的照片应该反映我们的社会。”但是,事实上,媒体的报道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关注是非常不平衡的。如书中提到,“在1942年,《生活》、《新闻周刊》、《时代》杂志上,只有区区1.1%的篇幅报道了美国黑人。而且在对黑人的报道中,题材基本只有三种——运动、娱乐和犯罪。这种报道的倾向无疑反映了从媒体到读者对黑人的刻板影响。”也有研究表明“报纸中登出的男性照片要远远高于女性的照片”。 因此我们可以看见,这个社会有意无意地在忽略一部份人群。 对于某些人群的报道盲区代表了一种显而易见的偏见,同时也显示了主流社会、主流媒体对他们的忽视。 在中国,媒体对农村以及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城市人群的关注度。这是市场化运作的一种结果,但也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一定程度上的某种忽视。而关于农民以及农民工的新闻图片,似乎也出现了一种标签定势,使社会的人对他们的偏见更深。 因此,我们对社会的报道应该均衡一些,对社会底层的人员以及农民、农业的发展倾注更多关注点。报喜不报忧的观念应当转变成如实报道社会的方方面面。 虽然受众对新闻图片有自己的倾向性和喜好,但是编辑还是应该要向受众展示社会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只追逐受众感兴趣的一面。 报道社会问题 媒体报道并关注社会问题,能够给社会带来改变。而新闻摄影拍摄的图片则更能给受众造成直观的感受,以在更广的受众中产生震撼或形成深刻的认识并达成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共识。图片记录的真实,更能形成冲击力,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书中的《熬过酷刑》、《活证明》系列图片给我带来极强的震撼感,图片太触目惊心,甚至是惨不忍睹的,不敢相信竟能有人向他们犯下如此罪行,也为人类的残忍深感不安。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要做的事原谅哪些曾犯下如此行为的人们。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原谅战争,它会发生在下一代身上。”这是图片的文字说明上得一行话。在理,但是很无奈,人类为何要向其他人举起

新闻摄影基本技巧教学

新闻摄影基本技巧教学 新闻摄影基本技巧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新闻摄影基本技巧教学》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当今的传媒格局中,新闻摄影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尤其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新闻摄影已经成为了一... 在当今的传媒格局中,新闻摄影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尤其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新闻摄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媒介,把人与世界有效连接并整合起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1:提升篇1、找角度,选择新颖的角度。 2、找前景,注意哪个部分该虚哪个部分该实,虚化不重要的前景,更好的突出主题。 3、找反光,倒影。学会利用玻璃、镜子、水等折射作用。 4、虚实处理,主要是运用光圈的大小,焦距的大小,慢门、变焦摄影、追随等方法来实现的。 5、抓细节,找趣味点,新闻点。 6、使用剪影和影子。 7、注意光线,注意把握光线的方向和光比大小。 8、观察细致,抓住瞬间,抓住神态。 9、适当的题材,画面可以一定量的倾斜。 10、组照要兼顾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增加版面意识和编辑意识。 11、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在保证画面主次分明的前提下多摄入信息量。 12、对拍摄主题要有一定了解,如盲人用手辨认钱。 13、熟练使用闪光灯,慢速同步、反射闪光灯、平衡光比等。 PS:拍照的时候要先看看画面周围,再详细观察画面中的趣味点。

2:拍摄模式的设定白天在室外拍摄时,由于不同环境明暗差别较大,通常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新闻摄影师或许会选择自动曝光模式)。在非逆光情况下,用评价测光即能获得不错的曝光效果,逆光情况则可以使用点测光。对焦点可以视情况选择单点对焦或单点扩展对焦。 室内环境通常光线较为统一,可使用M 模式拍摄。镜头若有全时手动对焦功能,还可在对焦完成后微调,使对焦更精确。 长焦镜头适合在距离被摄对象较远的地方进行拍摄。 远距离抓拍能获得自然的画面。 3:选择适合的白平衡在白天室外拍摄的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喜欢更温暖的色调,则可以选用阴天白平衡。 室内拍摄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室内光源若为色温很低、光线偏暖的白炽灯,若想保留温暖的光线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想削弱这种黄色,可以选用白炽灯模式,稍微修正灯光的效果。室内光源若为色温很高、光线偏冷的萤光灯,但校正相对容易,通常使用自动白平衡或萤光灯白平衡 即能获得不错效果。 自订白平衡是最准确的方法。准备一张白纸(或灰卡),将白纸填满画面拍摄一张照片,在机身功能表内注册白平衡资讯,相机会记录现场光环境下的色温资料。这时将白平衡模式调至"自订白平衡",就可以完全校正现场色温。 当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RAW 档拍摄,可以不用考虑色温问题,在后制时重新指定就能得到最佳色温还原。 云南,香格里拉。15mm 定焦镜头的超广视角,将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和头顶的蓝天白云一同收入画面之中,产生了强烈的画面冲击力。 4:抓拍,捕捉瞬间情感温度使用长焦镜头在远处抓拍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常用的做法,可以在离被摄体极远的地方,在被摄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由于长焦镜头虚化能力极强,可以滤掉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干扰,使主体更突出。不过空间压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一、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 新闻摄影课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如今已将接近尾声,如果说大学里的很多课程以后可能都会忘记,但是这门课在我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较为长久的印象,主要是给我的“冲击力”比较大,这个“冲击力”就是一种对摄影兴趣的勾起,让我很想拿着相机去拍一些东西,去记住一些东西。 摄影这门课,其实从大二上的时候就开始给我们开了,但是那个时候对摄影这种东西,心里有点畏惧,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它,记得摄影技术第一堂课的时候,潘扬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各种各样的相机,还劝说我们最好每一个人买一个,而且从他的水平高度讲了很多知识,那些当时听着就跟天书似的。后来郑辉老师给我们也讲了一些摄影方面的技巧,不能说老师讲的不好,可能跟他上课的形式也有关系,他上课既不板书也没有PPT演示,就是他自己在上面讲,我们当时还在院办实验室,好几个人挤在一台电脑前面,上课的效果,说实在话,的确不怎么样,现在我能记得就是相机上的P档和Auto 自动挡,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实践课,自己到院里借相机出去拍,到期末的时候交30张人物照和30张景物照,本来对摄影的那种惧怕感就变成了对自己没信心,觉得自己不适合摄影,因为有这种心理的存在,自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很多都是随手而拍,没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唯一的收获就是会简单地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所以,摄影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想做感觉做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也没什么兴趣。 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发现有新闻摄影这门专业选修课,虽然大家都选了,但是吐槽的人还是蛮多的,觉得院里的课程安排的不太合理,课程有重复的嫌疑,而且还在周六,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心里没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后来通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的确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每次上课都会感慨“我们摄影技术就应该让这个老师给我们上!”如果当初老师能这么给我们上课,我也许就不会对摄影有那么大的畏惧感,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去了,新闻摄影课让

新闻摄影技巧报告

新闻摄影技巧 如今,新闻摄影从业者普遍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在新闻摄影实战中,不同焦段的镜头、外置闪光灯、备用存储卡、备用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摄影采访中,我一般配备三支镜头,它们的焦段分别为17-35mm,28-70mm,以及70-200mm,根据不同的拍摄素材选取相应的镜头。在无目的采访时,我大多只携带一支17-35mm 的镜头。 采访中,摄影记者很多时候不仅要承担摄影的任务,还要负责文字记录。因此,录音笔、笔记本,以及无线网卡等也是我们需要常备的设备。如果拍摄的场景选在音乐厅、体育场,或者大型会场,还需配备独脚架等装备,以便在灯光较暗或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 在接到采访任务后,我们要争取提前到达采访区域,全面了解采访区域的环境设施和光照条件,并且最好能够拿到此次会议或活动的议程,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要熟悉各种题材的常规表现方法,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议程,观察现场的地形,以便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室外光对活动现场的影响,室内灯光照度是否合适,如何设置闪光灯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别在不同设置模式下进行拍摄,以保万无一失;在室外拍摄中,要考虑到阳光对拍摄的影响,必要时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议和大型活动都是在弱光的氛围中进行,这就给我们的摄影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借助现场光摄影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新闻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相机的感光度,增加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像质量;二、拍摄的场面太大或被摄主体远离拍摄地点;三、摄影记者要在画面中突出现场气氛。 利用现场光进行摄影时,我们应尽量选择大口径的镜头,如70-210mm/F2.8,28-70mm/F2.8等镜头。这类镜头光圈较大,可以确保一定的快门速度,因此成像质量会比较好。一般来说,我们大多采用手执相机的方式进行室内拍摄,这就要求快门速度不低于最低限度。如使用17-35mm的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要控制在1/15-1/30秒左右;使用28-70mm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应控制在1/30-1/60秒左右。 我们这里所说的闪光灯是指外置闪光灯,其闪光头可以随意调整角度。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闪光灯直打被摄主体容易造成曝光过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把闪光头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伸出反光板,光源通过反光板和天花板进行反射。这样操作可以消除被摄主体的投影,改善光照不均造成的影响;如果会议现场空间狭小,被摄主体距镜头相对较近,可以将闪光灯调整到90度,通过天花板和周围的墙壁反光,打亮被摄的主体。 在日常的新闻摄影实战中,我们可以多尝试不同的闪光方式,不断积累闪光灯的使用经验。在拍摄领导人讲话,或者转瞬即逝场景的

新闻摄影基础

新闻摄影基础 新闻摄影的定义 1.新闻摄影是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的形式。其基本任务是报道各种新的事实,属于新闻工作的范畴。那种认为新闻摄影报道既是新闻报道、又是艺术创作的观点是不对的。 2.新闻摄影必须服从新闻工作的一般原则。在一般原则指导下,必须充分照顾其形象表现的特点,才能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地发挥其形象报道的威力。那种忽视新闻摄影形象特点的做法也要予以克服。 3.新闻照片是由摄影画面形象和具备新闻诸要素的文字说明结合而成的,对两者的要求应力求一致。比如,要求报道的内容应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现这一内容的画面形象也应是真情实景。而决不能在文字说明上要求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而在形象表现上却允许似是而非。 4.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是新闻现场情景有选择的摄影纪实。这种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摄取得来的,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5.衡量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坚持新闻的标准,主要是情景真实、观点鲜明、富有现场气氛;而不能把艺术照片的衡量标准强加到新闻照片头上,求全责备。人们常常以“艺术性”来衡量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习惯上说来,也未尝不可。但是,当使用这种说法时,要注意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照片区别开来。 一、摄影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小孔成像到照相机 1、墨子对于小孔成像的发现与研究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2、赵友钦和沈括对于小孔成像的记载 光通过小孔时,不论孔的形状如何,屏上得到的光斑总是发光物的像。当孔相当大时,则屏上得到的光斑形状随孔的形状而定,孔方则方,孔圆则圆。他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罅小则不足容日月之体,是以随日、月之形而圆,及其缺则皆缺。”“罅大而可容日、月之体也。”说明了小孔成像与孔的大小有关。 宋代沈括。他用“格术”对之作解,认为是由物出发的入射光线受小孔约束,而生成与物具有“本末相格”之势的像,即倒像。其具体内涵与《墨经》颇类,本书已有论述,这里不再多说。 3、绘画暗箱的出现——小孔成像由发现变成发明 15世纪,意大利画家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发明了绘画使用的暗箱。16世纪,意大利人波尔波若给“绘画暗箱”装上了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使暗箱形成的影像更清晰明亮。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画家们使用手提“绘画暗箱”作为绘画的辅助工具。“绘画暗箱”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 2009-08-31 本刊编辑部 本期嘉宾:《金融时报》首席摄影记者燕平 主办部门:集团品牌管理部 培训对象:各公司市场部及负责企业内刊的相关员工 培训目的: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新闻摄影能力与水平,更好地传播方正品牌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新闻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摄影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的呈现形式直观、形象而真实,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思想性和导向性功能。目前,主流都市日报将新闻图片大量运用于版面之中,力图透过新闻图片体现新闻内涵。对于我们各公司市场部及负责企业内刊的同事而言,新闻摄影同样重要,掌握一定的新闻摄影技巧对传播公司品牌和提升刊物质量大有裨益。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新闻摄影的实战技巧。 新闻摄影的准备工作 如今,新闻摄影从业者普遍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在新闻摄影实战中,不同焦段的镜头、外置闪光灯、备用存储卡、备用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摄影采访中,我一般配备三支镜头,它们的焦段分别为17-35mm,28-70mm,以及70-200mm,根据不同的拍摄素材选取相应的镜头。在无目的采访时,我大多只携带一支17-35mm的镜头。 采访中,摄影记者很多时候不仅要承担摄影的任务,还要负责文字记录。因此,录音笔、笔记本,以及无线网卡等也是我们需要常备的设备。如果拍摄的场景选在音乐厅、体育场,或者大型会场,还需配备独脚架等装备,以便在灯光较暗或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 在接到采访任务后,我们要争取提前到达采访区域,全面了解采访区域的环境设施和光照条件,并且最好能够拿到此次会议或活动的议程,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如何利用好现场光 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要熟悉各种题材的常规表现方法,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议程,观察现场的地形,以便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室外光对活动现场的影响,室内灯光照度是否合适,如何设置闪光灯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别在不同设置模式下进行拍摄,以保万无一失;在室外拍摄中,要考虑到阳光对拍摄的影响,必要时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议和大型活动都是在弱光的氛围中进行,这就给我们的摄影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借助现场光摄影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新闻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相机的感光度,增加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像质量;二、拍摄的场面太大或被摄主体远离拍摄地点;三、摄影记者要在画面中突出现场气氛。 利用现场光进行摄影时,我们应尽量选择大口径的镜头,如70-210mm/F2.8,28-70mm/F2.8等镜头。这类镜头光圈较大,可以确保一定的快门速度,因此成像质量会比较好。一般来说,我们大多采用手

新闻摄影教程期末复习材料

《新闻摄影教程》期末复习材料 1.摄影术诞生:1839年8月19日,银版摄影术为法国政府购买并公布于世。发明人:巴黎舞台美术设计师达盖尔。 2.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第一张新闻照片:1842年5月5日,比鸥乌、史特尔茨纳拍摄的《汉堡大火废墟》。 3.1952年,法国画家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一书,提倡“抓拍”。 4.世界新闻摄影比赛:1956年,荷兰3位摄影家发起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1957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举行一次。 5.中国最早成立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 6.李少穆: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供职于上海《神州日报》。 7.王小亭:著名照片有《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1937.8)。被认为是美国1855—1960 年发表过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8.沙飞: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和新闻摄影事业的开创者,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位摄影记者,因拍摄鲁迅先生逝世前十天的活动及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的悼念活动而闻名。代表作品《战斗在古长城上》,创办《晋察冀画报》。 9.新闻摄影改革: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 10.新闻摄影的定义:作为一种视觉新闻,它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11.报纸 主要发布渠道之一。以党报和综合性都市报为主。 要求图片的时效性,简洁、明了、主体突出。 杂志 以深度报道为多,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分析。 要求图片构成复杂,能够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12.新闻道德原则: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两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13. 1.选择哪种拍摄题材 新闻摄影工作者要从诸多可能成为新闻摄影报道题材的事实中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道德意志、最能体现报道的道德价值、最能达到自己道德目的的理想目标来加以报道。 2.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 不同道德体系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我们强调应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决地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选择报道角度和时机。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摄影 课程英文名称:News Photography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新闻学、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业学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发展史、传播学 一、课程性质 新闻摄影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是为培 养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众多新闻报道形式中,新 闻摄影是一种视觉传播新闻。学生在新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新 闻摄影知识的掌握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门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以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见诸报刊的新闻摄影是一种综合的传 播手段。与它直接相关的课程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以及传 播学等,间接相关的有美学、哲学、文学、史地、新技术等课程。 三、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摄影技巧能力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新闻摄影的敏感和素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二是照相机和暗房等摄影器材的技术操作;三是数码摄影及相关技术和伦理。培养他们利用镜头抓拍新闻的敏感和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新闻摄影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区别新闻摄影与其它摄影的不同。

2、牢固树立新闻摄影的真实、形象、及时的观念。 3、掌握新闻摄影的构成包括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的运用和技巧。 4、了解和掌握摄影器材知识,初步掌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技术操作。 5、掌握新闻摄影的专业素养要求和技术伦理。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 1、教学方法:由于新闻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分析作品,同时还结合学生暗房操作和室外拍摄的实习(有专门的摄影实验课)进行实践的分析。 2、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理论上强调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形象性、及时性以及新闻摄影的专业敏感与素养;二是数码摄影器材和操作技巧。 五、学时分配 新闻摄影课分为理论课部分和实验课部分,本课程是新闻摄影的 理论课,总课时为36学时。 教学内 容 讲 学 课 时 备注 绪论:视觉传播时代 的新闻摄影 第一章新闻 摄影的定义 第二章新闻 摄影的特性与优势 第三章新闻 摄影的地位与作用 4 第四章新闻 摄影的主题与题材 第五章新闻 摄影的评价标准 第六章形象 采访与现场抓拍 第七章新闻 摄影记者的修养 6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一、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 新闻摄影课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如今已将接近尾声,如果说大学里的很多课程以后可能都会忘记,但是这门课在我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较为长久的印象,主要是给我的“冲击力”比较大,这个“冲击力”就是一种对摄影兴趣的勾起,让我很想拿着相机去拍一些东西,去记住一些东西。 摄影这门课,其实从大二上的时候就开始给我们开了,但是那个时候对摄影这种东西,心里有点畏惧,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它,记得摄影技术第一堂课的时候,潘扬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各种各样的相机,还劝说我们最好每一个人买一个,而且从他的水平高度讲了很多知识,那些当时听着就跟天书似的。后来郑辉老师给我们也讲了一些摄影方面的技巧,不能说老师讲的不好,可能跟他上课的形式也有关系,他上课既不板书也没有PPT演示,就是他自己在上面讲,我们当时还在院办实验室,好几个人挤在一台电脑前面,上课的效果,说实在话,的确不怎么样,现在我能记得就是相机上的P档和Auto自动挡,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实践课,自己到院里借相机出去拍,到期末的时候交30张人物照和30张景物照,本来对摄影的那种惧怕感就变成了对自己没信心,觉得自己不适合摄影,因为有这种心理的存在,自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很多都是随手而拍,没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唯一的收获就是会简单地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所以,摄影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想做感觉做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也没什么兴趣。 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发现有新闻摄影这门专业选修课,虽然大家都选了,但是吐槽的人还是蛮多的,觉得院里的课程安排的不太合理,课程有重复的嫌疑,而且还在周六,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心里没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后来通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的确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每次上课都会感慨“我们摄影技术就应该让这个老师给我们上!”如果当初老师能这么给我们上课,我也许就不会对摄影有那么大的畏惧感,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去了,新闻摄影课让我

当代新闻摄影教程总结资料

当代新闻摄影教程总结资料 1.路易.达盖尔第一个发明了摄影术 2.APS照相机的主要特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多画幅选择。其次是独特的暗盒设 计。第三是全自动后期处理。最后是便捷的观看方式。 3.照相机按取景方式分类:(1)同轴取景照相机(2)旁轴取景照相机 4.摇头照相机也叫转机 5.镜头的作用:镜头是照相机的关键性部分,是照相机的眼睛,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照片 的画面质量。 6.(判断)光圈越大则进光孔的直径越大,光圈越小则进光孔的直径越小 7.光圈在摄影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光圈能够方便的控制曝光,光圈可以 调节和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面积大小,开得大,进光量就足,相反就弱。其次,当适当收小光圈时,可以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三,光圈能够控制画面的清晰范围,光圈F系数大时,画面中景物的清晰范围就大,而光圈F系数小时,画面中景物的清晰范围小。 8.照相机的取景器有三大功能:一是用于观察拍摄物体,二是用于选取拍摄的画面范围, 三是用于精确地聚焦。 9.(简答)照相机产生抖动的因素包括:首先是手指按快门的动作和力量太大会造成相机 的抖动。其次,快门速度太慢会导致照相机抖动。第三,照相机镜头焦距太长,也会使拍摄的画面产生虚动现象。最后外界的影响因素也会导致照相机抖动。 10.(论述)长焦镜头的主要摄影特性和用途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长焦镜头能像 望远镜一样把远处的景物拉近,将被摄体拍摄得很大,能拍摄远处无法接近的物体,不易于干扰被摄对象。第二,长焦镜头拍摄的影像纵深清晰范围小,有利于摄取虚试结合的影像,容易突出主体,简洁画面。第三,长焦镜头能够压缩空间,减弱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削弱前后景物间的空间距离感,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结构比较紧凑。 11.在装卸存卡时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在开机状态下不能进行存卡的装卸工作。其次 某一类型的存卡只能以指定方位装入数字相机。第三,将存储卡装入数字相机时,要确认他们完全插到位。第四,不同的存储卡从相机中取出的方式也不一样。最后,对于某些弹起式的存储卡,在取出时要防止卡落到地上。 12.数字相机中的白平衡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自动白平衡(2)手动白平衡(3)专 有模式 13.(判断)白平衡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比较准确的色彩还原。 14.(简答)在手持数字照相机拍摄时要注意一下几点:手持照相机时,避免用单手拍摄, 避免手伸得很高很远拍摄;尽量用双手持握照相机,手臂尽量与身体之间夹紧;快门速度过低时,尽量寻找依托物体稳定照相机;在保证拍摄质量的条件下,尽量使用高速快门。 15.课本P104——扫描仪(看下) 16.课本P110——操作系统软件(看下) 17.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 18.在直射光照明的条件下,被摄物体主要呈现这样的一些特征:(1)被摄体上有着明晰的 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从而能突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2)被摄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亮度差较大,被拍摄出来的景物反差大,具有明暗对比强烈的造型效果,适合表现粗糙表面质感。(3)被摄体的轮廓形态十分清晰,具有很强的力度感。(4)阴影比较浓重,增加画面的纵深透视感和立体感,有时阴影也是很有表现力的构图因素,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新闻摄影教程 院系文学院 班级09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号20093021 姓名谢飞燕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摄影器材的使用 2. 摄影的一般技术 3. 数码图像的处理和编辑 4. 新闻摄影创作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日期年月日成绩 实验一、摄影器材的使用 一、实验课程名称 《新闻摄影》 二、实验项目名称 摄影器材的使用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焦距、光圈、景深等概念。 2、在熟悉单反的一般操作后,熟练掌握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方法。 3、通过采用不同焦距进行拍照练习,观察取景范围的变化;采用不同光圈,观察快门的变化。 4、分别用大景深和小景深进行拍摄,了解焦距、物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1、D3000的基本操作方法 2、新闻摄影基本技巧 五、主要仪器设备 尼康D3000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套机以及55mm-200mm镜头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焦距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指导老师袁玖根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成绩 指导老师 袁玖根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 挡,即光圈优先,将其固定在5.6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200mm 、135mm 、70mm 、55mm 、35mm 、18mm 的焦距,拍摄6张照片,观察取景范围的大小变化。 2、光圈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 挡,即光圈优先,并固定相机焦距为85mm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F5.6\8\11\16\22拍摄5张照片,并分别记录它们的快门速度,进行比较。

浅谈新闻摄影技巧

浅谈新闻摄影技巧(2007年03月23日) 一、新闻图片,除了新闻性、时效性外,其成败还取决于抓拍的技巧。新闻摄影中的拍摄角度、拍摄高度、拍摄构图、拍摄用光、拍摄时机、准确曝光等,是一幅好的新闻照片的基础和关键。笔者跟据平时业余爱好和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新闻摄影的抓拍: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件适合用摄影表现手法记录和传播的可视形象。它不同于照像馆人像摄影,“以静对静”,可以说基本上是“一切听众指挥”,而新闻摄影,其基本规律 是“动”,“以动对动”。无论是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商业乃至突发事件的新闻,凡适合用新闻摄影表现的,基本上是“活动”变化的。比如,领导到某一地区视察,深入工厂、农村考察,有时是不停地“运动”,边走边看,边走边问,要想用照相机把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真情真实而感人的拍摄记录下来并加以传播,那就不能“走慢点,等一等”指挥或导演拍摄对象。这就要靠摄影者的抓拍技巧。 (二)拍摄角度对主体的影响:在新闻摄影中, 拍摄角度直接影响着主体,即新闻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突出。无论是在任何环境或条件下,摄影者必须始终注意新闻事件主体(主要人物)的变化,死死盯住不放,在其频繁的变化中掌握运用拍摄高度,抓住拍摄时机,充分利用有效的画面构图和现场有限的光源准确曝光,为一幅完美的新闻图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拍摄高度对主体形象的影响:新闻事件主体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往往因拍摄高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主体形象,比如,在众多的反映抗洪救灾勇士的新闻图片中, 摄影者并不是在同一条件、同一高度拍摄的。 (四)抓拍中构图是先决条件:抓拍,这是新闻摄影中最基本的手法。而抓拍中构图,构图中抓拍,又是一幅图片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假若摄影者在新闻事件中从头到尾不注意主体变化,见啥拍啥,主体成了陪体,甚至所要反映的主要事件(主体)被排斥在画面之外,或者说不应该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应该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的反而不见了,其结果是失败的。 光是突出主体的必要条件:事件现场,其光源受环境影响,要么顺光,要么逆光,甚至微弱光源有时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摄影效果。 新闻摄影,必须追随新闻事件的主体,随其变化而变化,摄影者合理运用现场光源,恰到好处进行适度的辅助光,不但能弥补现场光源的不足,还能突出主体。 (五)拍摄时机对主体形态的影响:除了拍摄角度,拍摄高度,抢拍中构图,合理运用光源外,拍摄时机对于新闻主体形态影响极大。具体讲,按快门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必须选择在新闻事件情景交融,人物感情融合的最佳时机进行。否则,拍出的图片将是失败之作。 (六)准确的曝光对图片效果的影响:在新闻摄影中,摄影曝光受新闻现场光源、背景制约,尽管目前照相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更加齐备,但深色背景,浅色背景,逆光、顺光,都有一定的影响,即使使用闪光灯,也会因明暗不同背景使底版曝光过度或不足,直接影响图片的层次。 在新闻摄影过程中,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用光的不同,构图的差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

新闻摄影实战技巧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新闻摄影已经成为当代摄影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的呈现形式直观、形象而真实,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思想性和导向性功能。目前,主流都市日报将新闻图片大量运用于版面之中,力图透过新闻图片体现新闻内涵。 对于我们各公司市场部及负责企业内刊的同事而言,新闻摄影同样重要,掌握一定的新闻摄影技巧对传播公司品牌和提升刊物质量大有裨益。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新闻摄影的实战技巧。 新闻摄影的准备工作 如今,新闻摄影从业者普遍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在新闻摄影实战中,不同焦段的镜头、外置闪光灯、备用存储卡、备用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摄影采访中,我一般配备三支镜头,它们的焦段分别为17-35mm,28-70mm,以及70-200mm,根据不同的拍摄素材选取相应的镜头。在无目的采访时,我大多只携带一支17-35mm的镜头。 采访中,摄影记者很多时候不仅要承担摄影的任务,还要负责文字记录。因此,录音笔、笔记本,以及无线网卡等也是我们需要常备的设备。如果拍摄的场景选在音乐厅、体育场,或者大型会场,还需配备独脚架等装备,以便在灯光较暗或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 在接到采访任务后,我们要争取提前到达采访区域,全面了解采访区域的环境设施和光照条件,并且最好能够拿到此次会议或活动的议程,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如何利用好现场光 在新闻采访和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要熟悉各种题材的常规表现方法,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议程,观察现场的地形,以便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室外光对活动现场的影响,室内灯光照度是否合适,如何设置闪光灯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别在不同设置模式下进行拍摄,以保万无一失;在室外拍摄中,要考虑到阳光对拍摄的影响,必要时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议和大型活动都是在弱光的氛围中进行,这就给我们的摄影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借助现场光摄影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新闻现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相机的感光度,增加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像质量;二、拍摄的场面太大或被摄主体远离拍摄地点;三、摄影记者要在画面中突出现场气氛。 (0) ?回复 ?1楼 ?2012-12-16 17:30

新闻摄影教程人民大学版课后习题答案

新闻摄影教程人民大学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视知觉理论和视觉教养 1.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什么?通过读图训练讨论和理解它们。 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系统(组合与聚合)、内涵与外延。第二章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1.新闻摄影的内涵是怎样的?它和纪实摄影有什么不同?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采访为主要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上刊载的新闻报道活动。 在目前的中国摄影实践中,许多人混淆了“纪实摄影”和“摄影的纪实性”这两个概念。此外,“纪实摄影”常常因为发表媒介的局限,而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和新闻摄影中的专题报道、图片故事形式类同。 2.能够发布新闻摄影的媒介渠道有哪些? 报纸,报纸是我国新闻摄影从业者的主要供职媒体,也是新闻摄影产品的主要发布渠道之一,其中又以党报和综合性都市报为主。 杂志,依据内容范围和观点的不同,杂志可以是周刊、半月刊或季刊。新闻类杂志一般是周刊。 新闻网站,互联网的出现和数字技术在新闻摄影领域的普及,被很多摄影人看作是新闻摄影新的发展契机。 通讯社,我国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主要通过专线向国内外媒体提供新闻图片。 图片库,是摄影图片市场化的产物。 媒介融合,成为新闻摄影发展的新空间。 3.合格的新闻摄影人才有什么素质要求? 视觉教养,传播意识,影像文化与影像传播理论素养,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与数字影像传播的知识与技能,媒体教养,创新思维,自由而负责任,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 4.拜访你所在城市的一家媒体,调查其中的视觉工作者日常是如何工作的。(略) 第三章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1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一、新闻性 新闻价值决定拍摄内容,所谓新闻价值指的是社会对该新闻事实需要和关注的程度。在具体拍摄时可以从事件的重要程度、事件对人们的接近程度、事件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等去判断和取舍,对新闻价值规律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新闻敏感性。只有从新闻价值规律出发,从生活出发,从读者出发,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事件、现象中找到新闻线索,拍摄出具有价值的新闻图片。 在新闻传播规律中,还有对新鲜性、时效性等要素的要求。新鲜性指的是报道的事实新、角度新。所发生的新闻在以前没有或较少见到就是事实新。角度新体现在立意新和形式特别上。一般情况下,突发性新闻的时效性都是较高的。 二、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必须遵守这个原则。新闻摄影的真实

电视新闻拍摄方法与技巧

视新闻的拍摄技巧 一、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从拍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可分为两大类:录像报道、现场报道。 录像报道之采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记者不出镜头。其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是画面和解说词,而画面又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镜头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性镜头,一部分是中心镜头。 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 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拍摄时要注意: 1、抓重点。既要抓住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 2、抓全面。拍摄时不要遗漏相关的镜头,避免后期补拍。 3、抓细节。镜头要特别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出镜,在新闻现场采访和播报新闻。 现场报道和录像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加进了记者的形象。现场报道的开头是记者的独白,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 在现场报道中,一般都有记者的镜头前采访,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首先需要一个交待性镜头,这个镜头要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 如果是新闻专访,交待性镜头多半是从记者和采访对象两人的侧面拍摄,采用全景或远景。在现场报道中,因为记者以在开头的独白中露过面,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待性镜头一般拍成越肩镜头。拍摄越肩镜头时,要摄像机处于记者的背后,拍下采访对象正面镜头和记者头部与肩部的一部分。 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较长时,就要用采访对象单独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 为了后期编辑的需要,还要拍摄一些记者的镜头,一种是“倾听镜头”,这种镜头在编辑时用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表明记者的态度。在拍摄时,把摄像机放在采访对象后面让记者面对摄像机镜头。 另一种镜头叫“反向提问镜头”,是记者提问的镜头,也是采用从采访对象后面拍摄的方法。间隔镜头,用来在后期编辑中作为过渡镜头使用。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 二、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 “轴线”一般指被摄对象和被摄主体的“动作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怎样变化,都不允许发生“跳轴”现象。 三、现场拍摄 勤于积累、心中有数、及时抓拍。 拍摄介绍性镜头。介绍性镜头一般要交待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拍摄中心镜头。中心镜头要着重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在拍摄中心镜头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抓细节和富有人情味的场面。 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中心镜头应占绝对比例,大约70%以上。 四、同期声的录取

新闻稿图片的要求及拍摄技巧

新闻稿图片的要求及拍 摄技巧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闻稿图片的要求及拍摄技巧1、图片要求 ①求真,新闻中图片必须是这一事件中真实的照片,不可以将其他图片用于这个新闻上,除非特别需要! ②求新,图片包含的景象必须新鲜,色彩鲜明,清晰! ③求活,图片可以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表现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够抓住图片主体的表情特征,借以抒发主体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据整体新闻的要求,新闻图片必须对新闻内容的侧重点有所表现。 ⑥文字说明要规范,描述画面的事实,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精确严谨,然后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图片的拍摄技巧 新闻摄影是新闻媒体日常工作中的必备环节。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题的情感浓缩于画面中,“一图胜千言”,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新闻摄影要求在图片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的手

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图片“说话”,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切实把握好新闻图片的拍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闻的抓拍 新闻摄影是新闻事件中适合用摄影表现的手法记录和传播的可视形象,它不同于照相馆里的人像摄影,“以静对静”,“一切听从指挥”,而是“以动对动”,顺其自然,把握瞬间是照片成败的关键要想获得一幅好的新闻照片,就必须要特别注意: a.抓动作。没有动作的题材照出来经常是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拍摄对象动得越厉害,照片就越生动、越真实。 b.抓神态。有的拍摄对象没有动作,那么可以关注他的神态和表情。神态往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有些神态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 c.抓细节。为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就必须得抓细节,细节可以增加照片的可感性和趣味性,没有细节往往导致照片平淡乏味。 d.抓特写。一个人物、一个地点,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抓特写能使照片的表现力增强。由于繁杂而又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很难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件事物。所以把取景的范围推向极端,近到无法再近、少到无法再少、画面精练到极致,就会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e.抓矛盾。有矛盾、有问题就能引人注目,耐人寻味。矛盾也是一种对比,对比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拓展作品的深度和广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新闻摄影教程 院系文学院 班级 09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号 20093021 姓名谢飞燕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三、实验仪器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摄影器材的使用 2. 摄影的一般技术 3. 数码图像的处理和编辑 4. 新闻摄影创作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一、摄影器材的使用一、实验课程名称 《新闻摄影》 二、实验项目名称 摄影器材的使用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焦距、光圈、景深等概念。 2、在熟悉单反的一般操作后,熟练掌握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方法。 3、通过采用不同焦距进行拍照练习,观察取景范围的变化;采用不同光圈,观察快门的变化。 4、分别用大景深和小景深进行拍摄,了解焦距、物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1、D3000的基本操作方法 2、新闻摄影基本技巧 五、主要仪器设备

尼康D3000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套机以及55mm-200mm镜头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焦距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挡,即光圈优先,将其固定在5.6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200mm、135mm、70mm、55mm、35mm、18mm的焦距,拍摄6张照片,观察取景范围的大小变化。 2、光圈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 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挡,即光圈优先,并固定相机焦 距为85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