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教师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教师版)

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模拟诊断]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A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命题趋势

专题 二 ××

大气运动

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答案】

1.D

2.A

【解析】

1.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A、B、C错误。

2.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正确。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故B、C、D错误。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差异大

【答案】

3.C

4.C

【解析】

3.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4.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

原因是两地地面状况不同,所以C正确。

考向2 大气运动和降水

[模拟诊断]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高度B.热力环流C.植物蒸腾D.大气环流

6.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B.气温日较差更大

C.降水量较多D.地形较平坦

【答案】

5.B

6.A

【解析】

5.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由两地降水特点,可以判断甲地为谷地(盆地)乙地为山地。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1-8点(夜晚)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据此分析选B。

6.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据此分析选A。

考向3 天气系统

[模拟诊断]

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M地吹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8.甲、乙两地间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

A.冷锋迫抬升B.暖锋被迫抬升C.冷锋缓慢爬升D.暖锋缓慢爬升

【答案】

7.D

8.A

【解析】

7.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美五大湖区有一个低压中心,并形成了一个锋面气旋系统,在M地的南北两侧气压数值分别是:北侧气压为1012hpa,南侧1008hpa,根据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判断图中M地吹东北风,D正确,故本题选D。

8.在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左侧锋面从高纬移来,为冷锋,来自高纬的冷气团南下,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带来大风、降温、阴天或雨雪天气,右侧锋面从低纬移来,为暖锋。故A对,B、C、D错,故本题选A。

考向4 气候类型

[模拟诊断]

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B.西风偏弱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寒流流经

10.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拦水发电B.储存淡水C.供旅游活动D.防海水入侵

【答案】

9.B

10.D

【解析】

9.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量比冬季小,是因夏季西风偏弱,B正确;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所以选B。

10.夏季降水较冬季少,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少,水闸关闭为防海水入侵,D正确。

考点清单

[名师点睛]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解题模版]

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

[名师点睛]

突破降水成因的2个技巧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

(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解题模版]

解答“天气系统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

[名师点睛]

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1)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①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②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

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2)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①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

②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3)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①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②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3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比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名师点睛]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

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

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

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3.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藏铁路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

【答案】

1.B

2.C

精题集训(70分钟)经典训练题

3.A

【解析】

1.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③④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

2.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A错误;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B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D错误;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C正确。故选C。

3.据图可知,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0℃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

5.该时刻甲地吹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答案】

4.D

5.A

【解析】

4.洱海所处纬度相对较低,而图中该时刻洱海上空等温面温度数值较低,应表示冬季而非夏季,排除AB;读图可知,该时刻洱海上空气温高于同海拔两侧气温,表明为冬季的晚上(夜晚湖泊降温速度相对较慢,气温较两侧同海拔地区高),C错,D正确,故选D。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时刻表示冬季夜晚,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为气温相对较低为高压,湖泊为低压,空气由陆地吹向湖泊,同时向右发生偏转,甲地吹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A.晴朗的白天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D.湿润的早晨

7.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

①潮湿气团②干燥气团

③无风④有风

⑤地形⑥重力

A.①③⑤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D.①④⑤

8.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D.植被茂盛,种类丰富

【答案】

6.D

7.C

8.D

【解析】

6.云瀑是多云,云密集形成瀑布的形态,湿润的雨后水汽充足,早晨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云瀑常常出现在

湿润的早晨,选项D 正确。

7.水汽充足形成①潮湿气团,在④风(季风、信风、谷风等)动力吹送至⑤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由于⑥重力因素跌落,选项C 正确。云瀑如下图所示。

8.图中川西地区气候湿润,河网交错,为云瀑形成提供水汽,选项A 正确;该地气候复杂,天气多变,气流运动强烈,为云瀑形成提供动力,选项B 正确;由图可知该地靠近横断山区,群峰纵列,峡谷纵横,地形起伏大,为云瀑形成提供地形条件,选项C 正确;植被茂盛,种类繁多,与云瀑形成关系不大,选项D 错误。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与①地相比,②地

A .位置偏西

B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 .昼长年变化较小

D .较晚进入新的一天

10.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 .7月

B .1月

C .4月

D .10月 【答案】

9.A

10.

B 高频易错题

【解析】

9.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知,该图中心点表示北极点,地球自转呈逆时针。与①地相比,②地位置偏西,A 正确;②地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昼长年变化幅度较大,BC错;②地位于180°以东,较早进入新的一天,D错。故选A。

10.读图可知,图中亚欧大陆受高气压控制,大西洋和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因此表示北半球的冬季,且结合图中晨昏线的分布可推测,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在1月,故选B。

截止2020年2月,持续燃烧了近7个月、过火面积突破10万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才基本熄灭。大火使澳洲大陆约三分之一被浓烟覆盖,烟雾受强烈气流影响,飘向邻国新西兰。读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示意图(图例颜色越深,火灾越严重),完成下列小题。

11.澳大利亚中部几乎没有火灾灾情分布的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低B.降水频率较高

C.高温天气偏少D.人类积极灭火

12.澳大利亚火灾产生的烟雾严重影响了新西兰的空气质量,主要是借助了

A.东南信风B.盛行西风

C.西北季风D.东南季风

13.澳大利亚火灾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大气的碳氧平衡B.河流径流量变率变小

C.酸雨产生概率明显增加D.生物多样性短期内稳定

【答案】

11.A

12.B

13.A

【解析】

11.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中部位于20°~30°S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多荒漠,森林等植被分布很少,因此澳大利亚中部几乎没有火灾灾情分布,A符合题意;澳大利亚中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稀少,排除B、C;澳大利亚中部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当地火灾灾情少不是人类积极灭火所致,排除D。故选A。

12.东南信风位于低纬度,由东南吹向西北,而新西兰位于中纬度,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方,因此东南信风不可能把澳大利亚火灾产生的烟雾带至新西兰,排除A;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盛行西风能把澳大利亚南部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带至东南方向上的新西兰,影响新西兰的空气质量,B符合题意;澳大利亚北部夏季的西北季风位于低纬度地区,不能把澳大利亚火灾产生的烟雾带至中纬度的新西兰,排除C;东南季风不能把澳大利亚火灾产生的烟雾带至东南方向的新西兰,排除D。故选B。

13.澳大利亚火灾烧毁了大量森林植被,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释放的氧气减少,破坏了大气的碳氧平衡,A符合题意;森林火灾使得当地森林覆盖率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调节径流能力随之下降,因此河流径流量变率变大,排除B;森林火灾没有明显改变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因此酸雨产生概率不会明显增加,排除C;火灾烧毁了大量森林植被,大量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部分野生动物直接受到伤害,生物多样性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并稳定,排除D。故选A。

精准预测题

泰晤士河流域植被覆盖好,水流平缓,河流含沙量小。下图为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以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同时水闸上方排洪)的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4.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B.副热带高压控制

C.夏季西风偏弱D.寒流流经

15.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拦水发电B.储存淡水

C.供旅游活动D.防止海水入侵

16.泰晤士河河口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

A.泥沙沉积量减小B.泥沙沉积量增大

C.河流水质下降D.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

14.C

15.D

16.A

【解析】

14.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量比冬季小,是因为夏季西风偏弱,B错误、C正确。伦敦处于平原地区,无明显山脉阻挡,A错误。伦敦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D错误。故选C。

15.泰晤士河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来自北海的海水倒灌造成河水水位上涨,城市受洪涝灾害威胁严重。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的时间夏季多于冬季,因夏季西风弱,来自北海的潮涌势力更强,水闸泄洪孔关闭主要为防止北海风暴潮涌进泰晤士河造成大洪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由材料可知,泰晤士河流域植被覆盖好,水流平缓,河流含沙量小,故下游河段的泥沙主要是海水倒灌从河口带来的。水闸关闭时,阻断了潮涌从河口带来的泥沙,使得水闸以上至伦敦段泥沙沉积量减少,A正确、B错误。水闸关闭,阻断了还是倒灌及泥沙涌入,水质会有所提高,C错误。河流含沙量和流经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有关,和水闸关闭与否无关,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海南岛某年10月12日至14日过程累积雨量,15日全岛降水强度明显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带来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北部湾海域B.我国大陆南部

C.海南岛以东洋面D.海南岛以南洋面

18.图示100 mm等降水量线大致向东弯曲,说明弯曲处

A.位于山地,海拔越高降水越多B.地处背风坡,成为雨影区

C.水汽来源丰富,降水强度大D.准静止锋控制,雨势较弱

【答案】

17.C

18.B

【解析】

17.读图可知,图示海南岛降水量东多西少,则东侧为迎风坡,故水汽来自海南岛以东洋面。故选C。18.读图可知,图示100 mm等降水量线大致向东弯曲,向高值凸,说明此处降水少于两侧,C错。结合海南岛中部有山地分布,此处海拔较高但降水较少,可判断地处背风坡而降水少,B对,A错。材料显示三天时间降水量很大,说明不可能是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D错。故选B。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重庆、川东、川南东部等地区的秋雨。秋季频繁南下的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2014年9月7日至16日,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降雨,这次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天气。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属于

A.气旋B.暖锋C.反气旋D.冷锋

20.关于“华西秋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秋作物容易遭受冻害霉害B.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C.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来年的春旱D.不可能缓解河西走廊的旱情

【答案】

19.D

20.D

【解析】

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19.华西秋雨天气具有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是准锋天气系统;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是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秋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但暖气团的势力不如夏季强盛;同时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其天气的形成属于冷锋,D正确。故选D。20.华西秋雨是秋季盛行,冷空气强盛进,可带来冻害,持续时间长可产生霉害,A正确;华西秋雨强盛时,降水量大,强度大,可能造成洪涝灾害,B正确;秋雨多,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来年的春旱,C正确;华西秋雨影响甘肃的中、南部地区,可能缓解干旱的河西走廊的旱情,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D。

在西北太平洋,9~11月生成的台风通常称为秋台风,其强度强、危害大,甚至可形成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这种现象在大西洋、印度洋极少出现。此时,影响台风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下表为1949 ~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可能是

A.广东B.浙江C.江苏D.山东

22.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强度强、危害大的原因是

A.登陆频率更高B.源地水温较高

C.冷空气势力弱D.海面摩擦力小

23.与形成西北太平洋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海流速度B.海水深度C.海水盐度D.海域面积

【答案】

21.A

22.B

23.D

【解析】

21.秋季,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东退南移,受其影响,秋台风主要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广东受其影响最大,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2.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造成的海水温度偏高,积累更多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读图可知,秋台风比夏台风登陆频率低,此时冷空气势力增强;海面摩擦力不会随季节而发生改变。

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3.西北太平洋海域面积广阔,若海水温度偏高,易造成双台风、多台风现象多发。海流速度、海水深度、海水盐度和台风发生关系不大。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此时

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丙丁两地气流上升D.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25.甲地当前的风向可能为

①东北风②西北风③东南风④西南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24.D

25.D

【解析】

24.冷锋降水在锋后,而甲地和丙地位于锋前,A错误。甲地受暖气团控制,乙地受冷气团控制,乙地气温低于甲地,B错误。丙地处于暖气团一侧,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丁地处于冷气团一侧,气温低,近地面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丁地位于山地垭口(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处,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大于乙地,D正确。故选D。

25.图中北侧为暖气团,南侧为冷气团,由此可以判断该锋面气旋在南半球。同时图中的锋为冷锋,应当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推移而成,且南半球气旋中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顺时针辐合,故低压中心应位于图中东北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甲地吹偏西风,可能为西北风或西南风,②④正确,①③错误。D②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练:大气的运动(教案) doc

大气的运动 [考纲要求] ⑴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2)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知识讲解]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比较A 、B 、C 、D 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 (根据空气密度大小来确定) 实例: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 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学生自绘示意图) 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 风向平行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 于等压线 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 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 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①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②比例尺大小;③等压线的疏密;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气压场:指气压的空间分布。: 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 鞍部:阴沉,不稳定 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垂直 水平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热力环流 受热 受热 冷却 低 高 低 等压面(线) 北半球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从“地理实践力”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在地理实践中的应用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020·浙江7月选考)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1)~(2)题。 (1)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2)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B(2)D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抓住热力环流的四个关键点

3.大气受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变暖 (2)大气受热过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大气受热过程与太阳能资源 ①高海拔地区 考向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热力环流 (2019·江苏高考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一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二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2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2 大气运动规律 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下图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棕色云团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主要原因有( ) ①大气反射增强②大气逆辐射减弱③地面反射减弱 ④地面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主要原因是( ) 某个城市的高温程度是根据日最高温≥35℃日数、夏季均温、极限高温数值等指标来综合衡量。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所感受到的体温指数,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当日最高温≥32℃,相对湿度达到80%时,人体会感到闷热难耐。下表为2019年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高温程度和体感温度前五位排行表。根据材料完成3~4题。

3.海口在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高温程度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是( ) A.临海,夜晚气温高 B.纬度低,极限高温数值大 C.临海,相对湿度大 D.纬度低,≥35 ℃的日数多 4.体感温度排名前五位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均位于南方沿海地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①距海近,大风天数多②白天气温高,昼夜温差小③距海近,夏季风影响大④白天气温高,昼夜温差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霜是指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冷却至0℃以下凝结而成。无霜期是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农作物生长越有利。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无霜期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图示区域无霜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6.图中甲地与乙地无霜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甲地( )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2大气运动 含答案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 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 (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DC.晴朗白天出现.晴朗夜间出现 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 D .盛行西风 C.湖陆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 D.下倾,不易登山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所以本题选C。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所以本题选D。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所以本题A、B、C错误,D 正确。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大气运动

第一部分专题二 基础练 (2022·广东新高考)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C )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B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解析】第1题,汞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午后气温最高,蒸发最强;山顶与山谷温差大,同水平高度气压差异大,谷风最强,将山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含有汞的废气带到山顶,大气汞含量最大。②④正确,选C。第2题,土壤汞排放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工过程中汞的蒸发变化幅度大,B正确;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C错误;植被的覆盖度与汞含量变幅大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选B。 (2022·天津和平一模)专家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 ℃。下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 ℃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完成3~4题。 城市西宁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沈阳昆明哈尔滨北京温差℃15.2 14.7 14.2 14.1 13.6 13.4 12.8 12.3 12.1 12.0 A.频受寒冷空气侵袭B.冷暖气团在此交绥 C.以晴朗天气为主D.大气逆温范围广 4.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 ℃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 D ) A.湿润区B.半湿润区 C.干旱区D.半干旱区 【解析】第3题,表中城市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如西宁、昆明、拉萨等)、地理位置偏内陆(如银川、呼和浩特、兰州等)和偏北方地区,4月降水少,以晴朗天气为主,白天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练(二)大气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高考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 C.日落前后D.午夜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对。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错。第2题,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对。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弱。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受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较弱。B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对流运动比热带雨林地带弱。C错。第3题,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对。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错。 答案:1.C 2.D 3.A (2019·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专题二大气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角度1 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 (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析: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应选B。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第3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种植葡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且寒冷期平均气温与图示气温相近,故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B 2.C 3.D 角度2 大气环流及其影响 (高考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4~5题。 4.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5.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解析:第4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第5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4.C 5.D 角度3 气温和降水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6~7题。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热点聚焦2沙尘暴教师用书

热点聚焦2 沙尘暴 热点链接 截止2023年3月30日我国已出现6次较强沙尘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1次,比2022年偏多4次。2023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12日,较常年平均(2月14日)偏早33天。其中,3月19日至23日沙尘过程达强沙尘暴级别,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过程,影响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最远“抵达”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等地。这些热点为考查天气系统、沙尘天气形成及影响提供了素材,关注环境变化,树立环境意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向。 1.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自然因素 (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2.沙尘暴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土地退化。 3.沙尘暴产生的有利影响 (1)一定程度上使其经过地方的土壤更肥沃:沙尘暴在长途跋涉中会携带沿途的“特产”——包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一路上不断施肥。 (2)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富含营养物质的沙尘暴给沿途海洋生物带去了佳肴。例如澳大利亚的赤色沙尘暴中携带大量铁质,飘浮到南极附近海洋成为浮游生物的可口食物,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海底淤泥中大约四成的营养物质来自沙尘暴的沉积。 (3)减缓温室效应:浮游生物的繁殖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4)有效减缓酸雨影响:沙尘暴还能减缓酸雨的影响,因为它携带着丰富的碱性离子,能有效中和沿途的酸性土壤和酸雨。 (5)带来风能资源(但也可能损害风电设备) 4.沙尘暴的防治 (1)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建设。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建设示范工程,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培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气运动精编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粉红椋鸟是一种长距离迁犹鸟类,在新疆属典型的夏候鸟。冬季,它们在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一带越冬。粉红椋鸟主要以蝗虫为食,新疆选择粉红樟鸟作为当前蝗灾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被营为保护新疆草原的“铁甲兵”。据此完成1-2题。 1.当新疆迎来第一批远道而来的粉红椋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东北平原准备春播B.我国各地日出东南 C.我国北方进入雨季D.澳大利亚农民正忙着剪羊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疆适合在草原区利用粉红椋鸟控制蝗灾,不适合在山区 B.粉红椋鸟繁殖期与新疆草原蝗虫发生期具有空间不同域性 C.虽然新疆蝗害区面积大,但是利用粉红椋鸟完全可以控制 D.粉红椋鸟繁殖期与新疆草原星虫发生期具有时间同步性 某日一网友在飞机上拍摄的“泾渭分明”的照片登上微博热搜榜。照片中秦岭一侧出现低空云雾,而另一侧晴空万里。下图为该网友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秦岭低空云雾现象出现的月份和位置最可能是() A.1月秦岭北侧B.1月秦岭南侧C.11月秦岭南侧D.3月秦岭北侧 4.照片中云雾的出现是因为秦岭阻挡了() A.冷湿气流B.冷干气流C.暖干气流D.暖湿气流 下图示意某地理研究员绘制的某地区某日某时刻近地面的等温线分布状况,该时刻天气相对较稳定,风向主要受热力环流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水库附近等压线与等温线的分布是()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6.①①①①四地的风向是() A.①地西北风B.①地东北风C.①地西南风D.①地东南风 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7-9题。 7.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①吹西风①吹东风①风力较大①风力较小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8.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A.高温B.干旱C.高湿D.大风 9.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 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B.增加木材蓄积量 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 读中亚某城市1989-2013年气温上升幅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影响该城市气温变幅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人类活动C.天气状况D.太阳辐射 11.图中开发区东侧气温上升幅度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繁忙,尾气排放多B.人口密集,温室效应强 C.建筑密集,地面辐射强D.资源开发,废热排放多 12.该城市的水域最可能是()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__风

专题强化练(二) 大气运动——风 (2022·福建模拟预测)在坡度较大的冰面上,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表层空气温度下降、密度增加,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从而形成下降风。我国中山站坐落在南极洲拉斯曼丘陵上,常年盛行下降风。下图为某年1月18-19日中山站风向玫瑰图(图中0°表示正北)。读图,完成1~2题。 1.中山站下降风最可能出现在( ) A.晴朗的夜晚B.阴天的夜晚 C.晴朗的白天D.阴天的白天 2.推测中山站附近冰盖斜坡坡面朝向( )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解析: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表层空气温度下降、密度增加,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坡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下降风。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地面降温剧烈,斜坡高处近地表空气温度下降,密度增大,形成下降风,故A正确;阴天的夜晚,云层较厚,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强,因此降温较弱,故B错误;晴朗的白天和阴天的白天,地势较高的位置,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不易形成下降风,故C、D错误。选A。第2题,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可知,下降风受重力作用应沿斜坡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但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会沿坡面斜吹,即风向不与等高线垂直。结合图中最大风频为偏正东风,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

判断气压梯度力应自东南指向西北,气压梯度力与等高线走向垂直,即斜坡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面朝向西北,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1.A 2.C [点睛] 风向的判断方法: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陕西省北部某风电场2016-2018年夏季不同高度平均风速日变化统计图,风速的垂直分布会影响风电功率输出。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风电场夏季不同高度平均风速分布的差异及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白天大于晚上,近地面受热少上升气流微弱 B.白天小于晚上,近地面受热多上升气流旺盛 C.白天大于晚上,大气辐射较强气温差异较大 D.白天小于晚上,大气辐射较弱气温差异较小 4.夏季,该风电场最大发电功率出现在( ) A.9:00-12:00 B.18:00-21:00 C.0:00-3:00 D.3:00-6:00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白天不同高度风速差异小于晚上,A、C错误;夏季白天大气辐射比较强,气温较高,D错误;由于白天近地面强烈受热,使得空气对流旺盛,大气层结不稳定,湍流混合较强,减小各层间风速差异;夜间对流微弱,大气层结稳定,各层间风速差异较大,B正确。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风速越大越有利于发电,发电功率越大。从图里可以看出风速最大在0:00-3: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3.B 4.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微专题2云雾与雾凇教师用书

微专题2 云、雾与雾凇 微点精讲 1.云的形态及影响 (1)形态:云是水循环与大气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云可以形成各种的形状,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而分为许多种。比较笼统地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2)影响 ①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逆辐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保温作用与降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②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可以从云的生消演变中识别预测各种天气现象。 2.云与天气 (1)卷积云:若天空中出现大面积密布的卷积云,说明有很强的扰动或者空气抬升作用,从而把空气中的水汽输送到高空大气层中,这种情况一般说明距离本地不远的地方有强的气旋或锋面的作用,同时卷积云的存在说明高空大气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会从上至下影响中层、甚至低层的大气,使整个大气都变得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本地不远的气旋或锋面靠近,加之大气不稳定,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天气转阴,风雨随之影响本地。 (2)高积云:在高压控制下特别是从冷高压转变为暖高压时,本地的空气稳定抬升,由于没有强烈对流,不会出现大朵的棉絮状云,而是大范围水汽稳定抬升,在高空冷凝形成范围很大的、边界清晰的粗鱼鳞状云,这也预示着天气将晴好下去。 3.雾的分类及形成、消散 (1)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变冷而形成。其形成条件是: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天气晴朗少云,大气较为稳定;风力微弱;凝结核。 (2)平流雾: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逐渐冷却形成的,其形成条件: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暖湿空气的湿度大;适宜的风向和风速;大气结构较为稳定。 (3)海雾的形成:海雾的形成类似于平流雾,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易形成海雾: ①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提供丰富的水汽;寒流提供较冷的下垫面,借助微风进行水汽输送。 ②低纬度的寒流附近:低纬度海区提供丰富的水汽;寒流提供较冷的下垫面;借助微风进行水汽输送。 ③高纬度的暖流附近:高纬度海区提供较冷的下垫面;暖流提供丰富的水汽;借助微风进行水汽输送。 (4)消散条件

2023老高考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2023老高考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突破练二 (2022·广东佛山教学质量检测)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下表示意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米)。据此完成1~3题。 1.逆温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据表推测,该地区南北坡易同时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1~7时 B.7~13时 C.13~19时 D.19时至次日1时 2.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 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 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 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 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 (2022·江西七校联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简称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在西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位置和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我国中东部地

区的天气、台风影响深刻。近年来,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频次不断增多,强度不断增大。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季节性变化是() A.冬季最北,夏季最南 B.冬季最南,夏季最北 C.春季最北,秋季最南 D.春季最南,秋季最北 5.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 A.乌云遮日 B.冷若冰霜 C.风雨交加 D.晴空万里 6.近年来,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频次增多、强度增大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 A.势力偏弱,位置偏东 B.势力偏弱,位置偏南 C.势力偏强,位置偏西 D.势力偏强,位置偏北 (2022·四川达州一诊)下图为某日12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 核心考点练2大气运动与降水

核心考点练2大气运动与降水 (2022·山东菏泽二模)海陆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局地环流。海风从海洋向陆地推进时与大陆气团的交界面具有类似锋面的特征,被称为海风锋。海滨城市的海风锋叠加城市热岛环流常触发局地对流天气。研究发现,上海7、8月份海风锋活动频繁,且易触发对流天气。据此完成1~3题。 1.海风锋多在9~12时登陆,主要是因为该时段() A.热力对流旺盛 B.海陆温差较大 C.热岛效应显著 D.日照条件较好 2.海风锋触发对流天气时出现() A.阵性降雨 B.狂风暴雨 C.和风细雨 D.连绵阴雨 3.推测上海海风锋触发对流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是() A.受东南季风控制 B.受亚洲高压控制 C.受西南季风控制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2022·山东烟台高三期中)湖陆风是发生在较大湖泊周围,风向和风速存在明显日变化的风。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湖泊及其西北侧五个气象观测站的位置,图2是五个观测站不同季节的风速日变化曲线。其中“风速”是与简化湖岸线垂直方向上的风速分量,正值表示观测站测到的离岸方向,负值表示向岸方向,全日平均值为全天的平均风速,是认定湖风与陆风的风速标准。据此完成4~5题。 图1

图2 4.关于该地气象观测站测到的湖风,描述正确的是() A.湖风为离岸方向,夜晚以湖风为主 B.湖风为向岸方向,夜晚以湖风为主 C.湖风为离岸方向,白天以湖风为主 D.湖风为向岸方向,白天以湖风为主 5.该湖西北侧湖陆风强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 A.春季湖风最弱,陆风最弱 B.夏季湖风最强,陆风最强 C.秋季湖风最弱,陆风最强 D.冬季湖风最强,陆风最弱 6.(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大气运动(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大气运动(附解析) 考向预测 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关注 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 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模拟诊断]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答案】 1.D 2.A 【解题思路】 1.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A、B、C错误。 2.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正确。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故B、C、D错误。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运动(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运动(有答案和详 细解析) 高考真题训练 (2020·天津地理)读图,回答1~2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 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A.乌鲁木齐B.贵阳C.上海D.福州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等压线,华北地区等压线向数值低处凸出,为高压脊,天气为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晴天,A对。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可判断乌鲁木齐、贵阳、上海风向为偏北风,福州风向为偏南风。选D。 (2020·江苏地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A.航程最短B.风阻最小

C.逆水最短D.岛礁最少 4.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由图中可以看出,60°E以东基本沿圆弧航行,即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航程最短,选A。该海域盛行东南信风,60°E以东航线为东北—西南向,所以风阻并非最小,B错误。图中未顺南赤道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航行,C错误。巽他海峡西行至60°E,在赤道以南海域岛礁都少,D 错误。第4题,7月西风带北移,航线北移可以减少西风带影响,B对;该地纬度较低,不会有冰山存在,A错;航线越偏北,距离热带风暴源地越近,C错;读材料可知,航线应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岛礁、最短航线等因素,所以沿途补给不是选择大洋航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D错。 (2020·7月浙江选考)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5~6题。 5.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6.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完成1~2题。 1.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A.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2.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 A.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B.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 D.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解析:1。B 2.A 第1题,从左图中可知L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投放黑色塑料球可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第2题,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水中藻类因失去光照而减少。水库中水质不可能显著上升,对水库地区的水循环影响不大,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 A.高压系统 B.低压系统 C.冷锋 D.暖锋 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3。A 4.D 第3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故A正确。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D正确. (2016·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A.正西 B.东南 C.正东 D.西北 6.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解析:5。C 6。C 第5题,读图,图中甲地南面对应的高空是高压,北面对应的高空是低压,甲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正东。第6题,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为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 (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7~8题。

.【师说】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综合检测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2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以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沉着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 A.气旋B.热力环流 C.季风环流 D.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模拟近地面和高空由气温差异形成的大气运动,即热力环流。 2.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 B.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C.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D.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近地面冰块处气温低,高空点燃的香处气温高。近地面气温低那么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压较高,那么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以下图为2021年12月14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丙地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的走向和气压值,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近地面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此时丙地吹西北风。 4.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反气旋气旋 B.气旋反气旋 C.气旋气旋 D.反气旋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甲地外围等压线闭合,且该闭合等压线的数值与附近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那么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值更小,故甲地为低压,即气旋;而乙地的气压高于周围地区,为高压,即反气旋。 因可能遭遇台风天气,某旋行团将原方案2021年7月22日在海南岛某海边(东经110°,昼长约13小时)观日出的时间改为2021年1月22日。以下图示意2021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移动路径。读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大气运动学案

2 大气运动 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模拟诊断] (2018全国卷I)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题。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解题思路】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 【答案】1.A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3.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4.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题思路】第2题,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第3题,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第4题,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2.B 3.C 4.D [名师点睛]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能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提能专训(二)大气运动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4·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某年10月23日,徐老师在手机上打开了“天气通”软件,看到其所居住的我国某城市的部分天气资料(如图)。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时段气温日较差先减小后增大 B.据风向来看一个低压系统反复经过该城市 C.10月21~22日该城市气压可能先下降后上升 D.10月22日夜晚该城市正在经历锋线过境 答案:C解析:读图并计算分析可知,该城市该时段内的气温日较差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过程;据风向判

断可能有连续两个低压中心自西南向东北经过该城市;结合风向可判断10月21~22日,有一个低压中心经过该城市,且该时段气温先升高后下降,故此期间气压先下降后上升;由于从22日到23日,风向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由西北风转变为偏北风,而锋线两侧风向一般有明显变化,所以D选项错误。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徐老师居住的城市可能是() A.北京B.成都C.海口D.上海 答案:D解析:结合图中该城市在10月中下旬的日出日落时间、气温和风向分析,该城市可能为上海。 (2014·衡水中学月考)读“北半球台风和船只相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台风前进过程中,处于①②③④位置的海上船只受台风影响危险性最大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B解析:北半球台风是逆时针的辐合气流,在台风前进的右前方,辐合气流方向与台风前进方向一致,叠加后的风速更大;另

外,台风辐合气流会把船只推向台风行进路线的前方,会使船只更加接近台风中心,从而加大船只遇险的可能。 4.处于台风路线前方的船只需快速避开强台风,最佳的航行方向是() A.a B.b C.c D.d 答案:A解析:台风前进速度快,在其前进方向上的船只难逃台风的破坏,所以,b、d两种方式最差;a、c两种方式都可以避开强台风,但a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大体一致,避开速度快,而c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相反,避开速度慢。 (2014·保定5月二模)在寒冷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白菊盛开。读图,回答5~6题。 5.地冰花与霜的形成不同,原因是() A.水汽来源不同B.风力大小不同 C.温度高低不同D.阴晴状况不同 答案:A解析:地冰花分布于裸露松散的土地上,其水汽来源应该是来自于土壤中,形成霜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大气中。 6.地冰花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