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 二轮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练

2020届 二轮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练

2020届  二轮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练
2020届  二轮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练

专题练(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高考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B.正午

C.日落前后D.午夜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对。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错。第2题,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对。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弱。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受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较弱。B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对流运动比热带雨林地带弱。C错。第3题,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对。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错。

答案:1.C 2.D 3.A

(2019·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

完成4~6题。

4.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B.3月

C.7月D.11月

5.该绿洲可能位于( )

A.吐鲁番盆地B.河西走廊

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6.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天9:00~15:00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B.第一天0:00~6:00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C.第二天0:00~6:00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D.第二天9:00~15:00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一天中绿洲与周围沙漠最高温和最低温在14~34 ℃可以判断,该时间最可能为夏季。第5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14时左右,绿洲和周围沙漠气温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达到最大,因此,该绿洲位于90°E左右,位于吐鲁番盆地附近。第6题,白天沙漠升温快,气温高;绿洲升温慢,气温低,则图中虚线代表沙漠气温的日变化,实线代表绿洲气温的日变化。第一天、第二天9:00~15:00地面沙漠气温高于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A、D错误;第一天、第二天0:00~6:00地面绿洲气温高于沙漠,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错误,C正确。

答案:4.C 5.A 6.C

(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埃及全国整体气候偏热,尤其到了夏季,炎热难耐,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酷暑面前,一些埃及人选择到亚历山大或马特鲁避暑。下图示意埃及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埃及夏季炎热难耐是由于埃及( )

①西南季风影响弱②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③河流湖泊稀少④沙漠面积广阔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8.亚历山大和马特鲁成为埃及避暑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②海洋影响显著

③阴雨天气频繁④地势相对较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7题,从纬度位置可判断埃及大部分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而炎热干燥;图示区域有大面积沙漠,又加剧了夏季的高温。第8题,图示亚历山大和马特鲁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同时两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低。

答案:7.D 8.A

(2019·河南郑州一模)2018年9月16日年度最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对登陆地区造成了强烈破坏。下图为2018年9月15日07时超强台风“山竹”的位置与浪高等值线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M、N两地相比( )

A.风力:M>N,浪高:M>N

B.风力:M>N,浪高:M<N

C.风力:M<N,浪高:M<N

D.风力:M<N,浪高:M>N

10.图中M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11.图示台风系统( )

A.正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B.四周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正向东偏北方向移动

D.中心气压值最低、风力最强

解析:第9题,台风的风力分布特点是中心附近(不包括台风眼)风力最大,向外围风力逐渐减小,M地距离中心较近,风力大于N地;从图中的等值线判断,M地的浪高在6~9 m之间,而N地的浪高在9~12 m之间,M地的浪高低于N地。第10题,台风为低压系统,中心附近气压最低,向外围气压逐渐升高;M地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盛行东北风。第11题,图示台风中心位于广东东南,而9月16日台风“山竹”在我国广东登陆,则其移动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即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答案:9.B 10.C 11.A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9·河南平顶山二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京津冀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一部分)、燕山和太行山、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下图为1961~2011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

(1)简述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8分)

(2)比较甲、乙、丙三地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8分)

(3)指出图中最具地理环境过渡性特征的城市,并说明该城市具有的过渡性特征。(6分)

解析:第(1)题,主要从总体分布特征、东西部对比、不同地形对比、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地区进行分析。第(2)题,甲地降水量:300~350 mm,乙地降水量:700~750 mm,丙地降水量:450~500 mm。主要结合海陆位置、地形进行分析。第(3)题,张家口地处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地理环境过渡性特征最明显,主要从地形、干湿地区、温度带、气候区、植被带、内外流域、农业活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1)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东部降水量明显大于西部;平原地区降水量普遍高于坝上地区,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大;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唐山西北部,最小值出现在河北西北部。

(2)乙>丙>甲。甲地位于坝上高原,距海远,同时受燕山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影响弱,降水量少;乙地距海近,且地处燕山南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丰富;丙地地处河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较少。

(3)张家口。该市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带;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过渡带;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温带森林带和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带;内流区与外流区过渡地带;农耕区和牧业区的过渡带。(答出四点即可) 13.(2019·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蓝莓,因其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具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该地区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35 ℃低温,但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有的蓝莓品种植株高度达1.5米,有的品种仅0.3~0.8米。图a、图b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的气温日变化。

(1)据图比较冬、夏季山谷和山顶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8分)

(2)说明大兴安岭地区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的自然区位因素。(6分)

(3)分析生长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6分)

(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4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曲线数值判断,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是一日中气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冬季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第(2)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土壤肥力和厚度来影响农业。材料中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大兴安岭地区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和洼地,是因为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有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第(3)题,半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说明半山坡温度比山谷偏高。从气温的影响因素看,这是在一个小尺度范围内,大气环流都是季风环流,纬度差别不大,都不受洋流的影响,下垫面都是种植的蓝莓,因此,该区域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微地表形态造成的山谷风。依题意,主要是山谷和山腰的差异,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底的气温低,易受冻害。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山坡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且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第(4)题,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答案:(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

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于山顶,夜晚山顶气温高于山谷,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冬季,太阳辐射减弱,(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

(4)冬季时堆雪(积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土壤堆雪(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破解地球运动规律 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据此完成1、2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因甲、乙、丙是位于地球大圆上的三个点,乙是飞行路程中纬度最高的点,因此从甲-乙-丙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结合纬度特点,可知纬度差是先变小后变大。第2题,结合文字材料和图2可知,甲、乙、丙位于晨昏线上,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恰好日落;又因甲、丙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根据丙地日落时间为17点,可知该纬度的日出时间为7点。 3.某游客在杭州(30.3°N,120.2°E)西湖边甲处拍摄了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前 B.拍摄当天杭州日出东北 C.拍摄后第二天杭州昼长变短 D.拍摄当天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 【解析】选B。图中雷峰塔位于甲地正西方向,结合左图可以看出,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故拍摄时间应在18点之后;日落西北,应为夏半年,日出应为东北方向;拍摄第二天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无法判断;此时为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故拍摄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9.7°。 青岛(36°N, 120°E))的李明同学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44°N, 88°E)探亲。下图示意李明购买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4、5题。 4.从青岛北站出发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 是( )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5.Z105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李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李明和妈妈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9:52 10:00 B.10:00 10:00 C.10:00 12:00 D.12:00 12:00 【解析】4选A,5选D。第4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即120°E 的地方时。青岛的经度为120°E,地方时即为北京时间。李明从青岛北站出发的时间为4月30日17:25,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还未到18点,因此太阳位于西南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规律总结与补充 (说明:此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有些课本上非常明确的基本知识没有体现,所以不代表全部内容。大家还应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并认真理解每一道习题,通过习题巩固这些规律。) 本节知识逻辑关系示意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区分两个词语: 昼夜现象.... 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可以再加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照射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夜交替.... 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只要有昼和夜的存在,就是“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则增加了动态的过程。 (

晨昏线举例: 2.时差 (1)地方时 概念:同一时刻,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具有相同的地方时) 计时依据: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把这个时刻记为当地的地方时12点。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①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者同为西经,则用减法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用加法计算经度差。 ②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两地的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a.时区相关计算: ①某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计算方法为:时区号数× 15° ②某一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分别加、减7.5 °,即为时区的两条边界线。(东 西十二区除外) ③已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以15度,结果四舍五入。 b.区时相关计算: ①计算时区之间的时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同为西时区,则用减法计算时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时区一地为西时区,则用加法计算时差。 ②“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时差。 c.“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 °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指的是116°E的地方时。 (3)国际日界线 原则上是180°经线,但有弯折。“东减西加”——由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减去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加上一天;但钟点的数值保持不变。(特别注意“东减西加”容易出错) 拓展:两条日期界线: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而自然日界线指的是地方时处于0点的经线。多数情况下,它们把整个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特别注意:画图时,视线方向要与箭头方向保持一致。 地转偏向力与河流相关的问题:偏向的一侧容易侵蚀,不偏向的一侧容易堆积。

2018届高三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 大气运动规律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 A. 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 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 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3.4.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

A. 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 B. 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 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 D. 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嵩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查地理试卷 【答案】 1.2.B 3.4.A 【解析】 1.2.根据图示信息,该地为美国的加州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材料中有“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的字样,最可能是为了防旱保水采取的措施。当地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高,球体黑色塑料漂浮在水库表面,可有效拦阻太阳辐射,从而减少湖水蒸发量达到保水抗旱的目的,据此选B。 3.4.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黑色塑料漂浮在水库表面,可有效拦阻太阳辐射,由于光照条件变差,水体活力不足会导致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水库水质会变差;水库地区的水循环会变弱;水库水温因遮挡光照,会下降,据此选A。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6.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 A. 高压系统 B. 低压系统 C. 冷锋 D. 暖锋 7.8.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 1.某船于2018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12日3时B.12日11时C.13日5时D.14日3时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2~3题。 2.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C.11月D.12月 3.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下表为石家庄、),读表完成4~5题。 4. A.①—武汉B.②—杭州C.③—石家庄D.④—福州 5.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下图为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读图回答6~7题。 6.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当日昼长夜短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7.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A.调整方向B.不用调整C.角度大约上调9°D.角度大约下调9° 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B.西C.南D.北 9.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 m ×300 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江夏一中 陈安德老师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1、 昼夜更替周期问题 若飞机每小时向东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若飞机每小时向西飞行a 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15-a 2、 有关日期判定问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大日期变为小日期的那条经线是1800 , 由小日期变为大日期的那条经线可由它与1800 经线的夹角推算出来,它的时间为小日期的24点或大日期的0点。 3、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极圈内某纬度极昼的天数等于南半 球南极圈内相同纬度的极夜天数。但两地的极昼天数不会相等,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等。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 4、 在太阳光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可视为当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 当极圈内某区域为极昼时,晨昏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为极夜时,晨昏 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 6、 当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 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同一半球的余角纬度;如果相切点的经线为12: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纬度为另一半球的余角纬度。 7、 已知某地出现极昼,又知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H )和0:00的太阳高度角(最小H ), 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纬度=900 — 最大H — 最小H 2 直射点纬度=最大H + 最小H 2 8、 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或H 2 =直射点纬度 9、 日出方位: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东偏北多少就是太 阳直射点的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东偏南多少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方落下。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10、一年中最大昼长与最小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最大昼长 — 最小夜长 = 昼长最大差值 昼长变化幅度=(最大昼长-12)×12=(12-最小昼长)×12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1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学案

地球运动专题----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一、 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基本特征 二、自主预习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 思考: 从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何不同,如何根据经纬度的变化确定地球自转的方 向? 从南极看 从北极看 请在图中标注出地球运动的方向 2.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 日和 日。 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判断A 为 , B 为 。 注意: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 (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 (2)线速度; 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 思考: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 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有何关系?线速度呢? 2.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所在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 3.在野外看北极星确定方向,看北极星的仰角与所处的经纬度有关吗?有何关系? 例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 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 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 (3)速度 在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方向、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位置?公转速度有何特点? 思考:南极附近与北极附近极昼、极夜天数相等吗?为什么? 例2:每年的6月7日~8日,是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 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据此回答下题。 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的椭 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 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 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 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 常所用周期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 为15°/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 B.a点角速度大于b点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 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运动题库(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知识点 考点 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四、公转的含义 五、公转的方向及周期、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日 期及速度特征 学习目标 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理解课本15页活动里的表格) 一、地球自转的含义 二、侧视图、俯视图中的自转方向 三、自转周期、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规律 基础组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 A. 一般来说,地轴的空间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斗星附近 B. 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西向东逆向自转;从南极来看,地球自东向西顺向自转 C.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一个恒星日 D.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3.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026ˊ C、A点在的东南方 D、A点比B点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5.右图中A 、C 、D 、E 、F 各点中,与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 的有几个……(D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北京(40°N )和广州(23.5°N)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C )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短短的20多小时里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返回。请根据资料回答7~8题。 7.在飞行中,杨利伟约见到几次日出现象? ( B ) A.1次 B.7次 C.14次 D.28次 8.“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的速度与赤道上的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 A ) A.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些 B.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大 D.角速度大些,线速度相等 9、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A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10.(安微省育英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33、读昼夜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2)A 、B 、C 地,地方时较早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A 、B 、C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 呈 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 时针方 向旋转。 ③④①② B D C A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讲座地球的运动规律(学案) 主讲李武德时间2016、3、30 考点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会有极光、停电等现象出现,很快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回答问题。 1、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 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考点二、时间计算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题。 1、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2、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 B、1/3 C 、1/2 D、3/4 考点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晨昏线问题 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点线面三要素之一,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一、晨线与昏线的区分 在晨昏线上任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判断下一时刻进入昼还是夜,进入昼,则为晨线;进入夜,则为昏线。如图:弧DAE 为昼夜半球分界线,其中AE 为晨线;DA 为昏线。 二、晨昏线的特点 1、是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且永远平分赤道的大圆 2、与经线有两种关系 (1)重合:每年春、秋分日时,且晨昏线过极点 (2)相交: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在〔0~23 o26′〕之间,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和开始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二至日时,夹角最大为23 o26′。 3、和纬线有三种关系 (1)太阳直射赤道时,和纬线互相垂直、平分 (2)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如右图 ①纬线a 和晨昏线相交,夜弧BAC 说明昼长夜短,如图中为北极点,则B 为日落点,C 为日出点, ②纬线b 和晨昏线相切,A 为切点之一(另一切点在刚显出极夜的纬线圈上),刚出现极昼。纬度和直射点(F )的纬度互余,极昼极夜范围为切点和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此时太阳高度为0 o,地方时为0:00;正午太阳高度(A 1)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例图中为46 o52′),地方时为12:00。 ③纬线c 和晨昏线相离,出现极昼,其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 4、与地方时的关系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NE )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ND )的地方时为18点;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NF )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NA )地方时为24(0)点。 5、以15度/小时自东向西运动 6、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如图中的ABCDE ) 7、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如图 N N N 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A · ·B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

地理知识清单-专题02 大气的运动规律(原卷+解析版)

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专练 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 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28℃/18℃ 上海25℃/19℃ 哈尔滨24℃/11℃ 西宁22℃/3℃ 1.表中温差最小的城市,其日温差小的原因与图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②④B.②③ C.③④D.①③ 2.该日() A.上海一定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降水较多 B.北京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C.寒潮降温使哈尔滨形成大雾天气 D.西宁昼夜温差与昼夜长短有直接关系 3.表中哈尔滨与上海最高气温相差较小,最低气温相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天气状况D.海陆位置 某国棉花生产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图示意该国棉花生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5.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A.乌兹别克斯坦B.埃及 C.巴西D.阿根廷 6.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棉花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读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分钟)统计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8.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拔D.沿岸洋流性质 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同一城市,晴朗、无风时热岛效应非常明显,大风条件下热岛效应微弱。下表为我国某特大城市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风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速 (m/s) 平均云 4.77.38.47.58.48.89.4 5.6 5.7 4.1 4.1 5.0 量 注: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天无云,云量记为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云量记为10。 9.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该城市市区和郊区温差最大的时段是() A.冬末春初(2~3月)B.春末夏初(5~6月) C.夏末秋初(8~9月)D.秋末冬初(11~12月) 10.6、7月该城市云量较多,导致() A.被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 B.大气昼夜温差增大 C.地面昼夜温差减小 D.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由于不同颜色的地膜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率不同,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据此回答11~13题。 地膜类型透光率 无色透明地膜90%以上 银色地膜60%左右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原创题)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重达3.8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难度更大。嫦娥四号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特别是近月制动和落月的过程,没有重来的机会,对系统可靠性有着极高要求。上图为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更加崎岖不平。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背面多火山爆发 B.月球背面能量释放导致月面剧震 C.冲向地球的流星体多撞击月球背面 D.月球背面昼夜温差更大 答案 C 解析月球背面永远背向地球,面向外太空,当有流星体冲向地球时,月球背面最易受到冲击,形成许多陨石坑,造成极其崎岖不平的月貌。月球正面则很少受到冲击。故选C项。 2.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嫦娥四号探测器重量更大 B.落月过程地面控制更困难 C.月球背面光线昏暗 D.月球背面温度变化极大 答案 B

解析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着陆,地球和月球之间通信便利,落月过程易于操控。而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通信困难,需要通过月球上空一定高度的中继星来完成月地信息沟通,落月过程地面控制难度增加。故选B项。 3.与月球正面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深空射电探测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月球背面( ) A.不受地球无线电信号干扰 B.尘埃物质更少 C.处于黑夜,便于观测 D.表面更干燥 答案 A 解析在月球正面进行深空探测的仪器,会受到地球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探测效果较差;如果在月球背面,可以屏蔽地球无线电信号,探测效果好。故选A 项。 (2019·广州调研)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便于游客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信息“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可知,磁纬度大于60°的地区常出现极光。读图可知,图中近似平行的一组曲线为磁纬线,丙、丁两地磁纬度小于60°,不在极光区,排除C、D两项;乙地位于加拿大东

专题二 大气及其运动

专题二大气及其运动 [2018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8全国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2018全国卷II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地球的运动规律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03 地球的运动规律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7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 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 对称中心对称要素特征地理意义 地心对跖点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 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长与另 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 赤道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 度数相等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 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 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时,地方时相等 地轴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昼夜变 化趋向相同 春分日(或秋分日) 时间 距离春分日(或秋分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一日的 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反 夏至日(或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至日) 的时间天数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 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 的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 地球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专题 【考点通报】 考点举例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2018·全国文综Ⅱ,6)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2018·天津文综,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2018·海南地理,12)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2019·天津文综,10)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2019·天津文综,1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2019·江苏地理,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2019·江苏地理,2)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2018·全国文综Ⅰ,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2018·天津文综,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2018·海南地理,13)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一、地方时判断的技巧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太阳正对的经线)为正午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0时,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二、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规律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或相差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2)日期变更遵循“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过180°经线(日界线)减一天”的规律,即“过0时所在经线,东加西减,过180°经线(日界线)东减西加”。 归纳点拨 1.时间计算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

学案1 地球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考试说明解读】 1.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理解造成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化规律及原因。 4. 分析昼夜交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①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附近。 ②方向:从侧面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周期: ④速度:角速度:除了,其它各地都相等,约等于。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极点的线速度为。 2.地球的公转 ①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②方向:同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侧面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轨迹 形状:近似正圆的轨道 对地球的影响:近日点:时间;远日点:时间。 ④速度:近日点的速度较,远日点的速度较。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分界线: 周期: 2.地方时:概念: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 经度相差15秒,地方时相差 时区: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 划分标准:全球共分24各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度,东、西十二区各跨经 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区时:每个时区的的地方时称为这个时区的

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国际日界线:人为规定原则上以经线作为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应用:大气运动、洋流的运动等。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自转:赤道面 夹角23.26‘黄赤交角 公转:黄道面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周期:一个回归年 过程:3.21 6.22 12.22 3.21(在箭头上标上运动方向)赤道赤道 3.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 北半球夏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冬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春秋分: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过程及规律:随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改变 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由直射点向 5.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思维训练】 1.能不能画图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侧视图和俯视图)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什么纬度地区最适合? 3.你能否判断当地球处于图中A、B、C、D四点时北半球的节气?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4.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有,昼夜交替的周期如何?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