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地理专题强化训练2—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专题强化训练2—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二)大气运动规律

(2020·江苏省高考模拟)图1为2020年3月6日某地天气预报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未来三天最可能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B.气旋

C.冷锋D.暖锋

[解析]由图示天气预报可知,该地将经历降雨过程,且降水过后气温下降,可判断是冷锋过境;反气旋过境是晴天,不会降水;气旋影响,气温不会大幅下降;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选C正确。

[答案] C

2.该地3月8日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图2中的()

A.①变大、②变小B.①变小、③变大

C.②变大、④变小D.③变小、④变大

[解析]图示3月8日降水,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即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③变小,致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变小;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强④变大,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选D正确。

[答案] D

(2020·江苏省高考模拟)下图为某地连续5天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5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A.第1天B.第2天

C.第3天D.第4天

[解析]图中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太阳辐射,一天的时间段是从零点到24:00,也就是第二天的零点。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第二天的凌晨。因此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4.该地最高气温持续走高的原因是()

A.天气持续晴朗无风B.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C.大气热量持续盈余D.大气逆辐射逐渐走弱

[解析]热量的多少决定了气温的高低,该地最高气温持续升高说明热量在不断地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除了第一天相对较低之外,其他四天都比较高,并且都达到了峰值800左右。通过温度可以看出,该季节是当地的夏季,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热量较多,晚上还没来得及降温,或者说降温消耗的热量远小于白天升温的热量,第二天开始热量持续增加,导致温度不断升高,因此正确答案选C。无法看出天气持续晴朗无风。太阳辐射每天上午是不断增加的,但是从下午开始是逐渐减少的,因此不能说太阳辐射持续增强,也无法看出大气逆辐射逐渐走弱,A、B、D错误。

[答案] C

(2020·浙江省高考模拟)图1为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日气象站()

A.以西北风为主

B.白天为东南风,夜晚为西北风

C.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D.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解析]由图1中等高线与河流分布可知,西北部地势低,东南部地势高。图2中显示气象站白天以谷风为主,夜间以山风为主,所以白天谷风应为气象站吹向图1中东南部山峰附近的西北风,夜间为山峰吹向气象站的东南风,A、B 错误;受图1中东南部山峰附近积雪冰川影响,山顶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强了山风,C正确。

[答案] C

6.有关该气象站山谷风叙述正确的是()

A.山风较谷风更为湿润

B.山谷风转化时间为午后14点左右

C.夏季时,受谷风影响时间更短

D.谷风转山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上升

[解析]气象站位于天池的西北方,山风需要越过天池水面,才能到达气象站,较来自河谷的谷风更为湿润,A正确;冬季时,冰川面积更大,温度更低,导致山风存在时间更长,C错误;山谷风转换均发生在日出、日落后一段时间,温度变化已比较缓慢,B、D错误。故选A。

[答案] A

(2020·山西省高考模拟)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夏季逆湿出现概率图,完成7~9题。

7.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绿洲中心B.荒漠中心

C.绿洲边缘的荒漠D.荒漠边缘的绿洲

[解析]根据题意,逆湿表现为下湿上干的大气结构(空气为水平运动)。根据材料,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绿洲中心和荒漠中心空气非水平运动,水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绿洲中心和荒漠边缘的绿洲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荒漠中心上下水汽都缺乏。故选C。

[答案] C

8.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解析]绿洲风弱会导致水汽输送量小,逆湿出现概率会降低,因此不选A;夜间荒漠气温下降快,与绿洲之间气压差减小,绿洲风较白天弱,因此C选项表述错误,不选C;绿洲边缘的荒漠中的水汽来自于绿洲风携带的水汽,地表温度低会导致绿洲风减弱,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小,因此不选D;相比于绿洲,荒漠比热容小,夜间地温和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地表和土壤中水汽更易冷却凝结,水汽向上输送的蒸发过程减弱,从而增大逆湿出现概率,故选B。

[答案] B

9.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A.导致沙漠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

C.加剧风力侵蚀D.导致降水增多

[解析]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可以使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A、C错误。逆湿产生的条件是大气水平运动,降水(一般指垂直降水)一般与气流上升有关,D错误。故选B。

[答案] B

10.(2019·长沙市长郡中学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比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带,起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边界,止于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长达2100千米。遍布的沙丘从北—西北向南—东南排列成串,单一的沙丘长达16~32千米,高240米。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几乎无降雨,但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纳米布沙漠植物稀少,但在海岸地带可见多肉质植物。

(1)分析纳米布沙漠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长达2000多千米的主要原因。

(2)纳米布沙漠上的沙丘多从北—西北向南—东南排列成串,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释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的原因。

[解析](1)纳米布沙漠起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边界,止于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长达2100千米。主要因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很少。流经非洲西南沿岸的本格拉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燥沙漠气候的形成。本格拉寒流流程较长,受其影响,纳米布沙漠也延伸了2000多千米。(2)南回归线穿过纳米布沙漠中部,纳米布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东南信风吹向西北方向,受东南信风的长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影响,沙丘顺风向从北—西北向南—东南排列成串。(3)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几乎无降雨,但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由于沿海地区空气总是达到或

近饱和,因而多浓雾天气。白天,浓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加之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偏低。夜晚浓雾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下降慢,气温偏高。所以昼夜温差很小。

[答案](1)纳米布沙漠因热带沙漠气候而形成;流经非洲西南沿岸的本格拉寒流对纳米布沙漠气候形成起着重要(降温减湿)作用。因而本格拉寒流流经的沿岸形成沙漠,本格拉寒流流程较长,纳米布沙漠也延伸了2000多千米。

(2)南回归线穿过纳米布沙漠中部,纳米布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东南信风成为纳米布沙漠的盛行风。在东南信风的长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沙丘顺风向从北—西北向南—东南排列成串。

(3)由于沿海地区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因而多浓雾。白天,浓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加之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够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偏高。

11.(2020·山东省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陆间水循环有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人工降水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2019年2月13日至14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多地气象部门抓住时机,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进行了多轮次增雪作业,缓解冬季少雪干燥的状况。

材料二降水环节中有一种降水方式,叫做降雪。雪花作为“岁寒三友”中的一员不虚其名,它形态多样,其形成与气温、相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相同情况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和风速密切相关,“最美雪花”多形成在零下14℃到零下18℃之间,复杂精致、大而饱满。图1为雪花形态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图2为中国最美雪花地区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阐述此次人工增雪的形成过程。

(2)简述此次人工增雪对当地环境的有利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判断相对湿度随温度降低的变化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天山西麓雪花发育大但残缺,不够精致美观;吉林南部地区雪花多复杂精致、发育大而饱满、形态完整,有最美雪花之称。

(4)试分析天山西麓与吉林南部两地雪花差异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此次降雪的条件是已经具备的自然条件加上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具体过程是强冷空气到达华北,气温骤降,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相对湿度大;但空气中凝结核较少;人工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形成大量凝结核,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形成冰晶,增加降雪量。(2)华北地区的人工降雪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抑制扬尘;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春季作物生长;清洁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3)根据材料二,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水饱和度随温度降低先增大后减小,同样的含水量,水汽饱和度越大,相对湿度越小,故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随气温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变化先快后慢。(4)根据材料,雪花形态的形成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密切相关,天山西麓与吉林南部两地雪花差异的原因从两地气温差异、相对湿度差异和风速差异分析,具体是天山的西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大风撕扯雪花,并且低海拔处降雪时气温较难降到-15℃以下;吉林南部,湿度大,冬季温度较低,多处于-14℃~-18℃,风力相对较小,利于最美雪花的形成。

[答案](1)强冷空气到达华北,气温骤降,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相对湿度大;但空气中凝结核较少;人工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形成大量凝结核,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形成冰晶,增加降雪量。

(2)增加空气湿度;抑制扬尘;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春季作物生长;清洁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

(3)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随气温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变化先快后慢。

(4)天山的西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大风撕扯雪花,并且低海拔处降雪时气温较难降到-15℃以下;吉林南部,湿度大,冬季温度较低,多处于-14℃~-18℃,风力相对较小,利于最美雪花的形成。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复习强化练:大气环流(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强化练 大气环流 一、选择题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2、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较大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 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早,退却时间晚,受夏季风控制时间长,选B。第2题,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故①正确;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故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高原、高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空气,气温高,故④对。C项正确。第3题,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故A、B项错误;夏季风到达该地的时间为7月,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故C项错误;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3月降水较多,故D项正确。 每年秋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下称加州)易出现山林火灾。下图为“2018年11月加州山火分布示意图”,此次山火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圣安娜风”特指秋冬季节从大盆地向西南扫过加州的一种风,对所经过的山林火灾影响极大。据此完成4~6题。 4.形成“圣安娜风”的气压或风带是( ) A.陆地冷高压 B.副热带高压 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5.到达加利福尼亚州着火点的“圣安娜风”的性质是( ) A.低温干燥 B.高温干燥 C.低温湿润 D.高温湿润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大气运动

第一部分专题二 基础练 (2022·广东新高考)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C )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B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解析】第1题,汞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午后气温最高,蒸发最强;山顶与山谷温差大,同水平高度气压差异大,谷风最强,将山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含有汞的废气带到山顶,大气汞含量最大。②④正确,选C。第2题,土壤汞排放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工过程中汞的蒸发变化幅度大,B正确;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C错误;植被的覆盖度与汞含量变幅大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选B。 (2022·天津和平一模)专家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 ℃。下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 ℃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完成3~4题。 城市西宁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沈阳昆明哈尔滨北京温差℃15.2 14.7 14.2 14.1 13.6 13.4 12.8 12.3 12.1 12.0 A.频受寒冷空气侵袭B.冷暖气团在此交绥 C.以晴朗天气为主D.大气逆温范围广 4.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 ℃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 D ) A.湿润区B.半湿润区 C.干旱区D.半干旱区 【解析】第3题,表中城市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如西宁、昆明、拉萨等)、地理位置偏内陆(如银川、呼和浩特、兰州等)和偏北方地区,4月降水少,以晴朗天气为主,白天

2021高考地理大气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大气运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 解析首先,图中各箭头所示风向都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可知所示风都是近地面风;其次,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从而可以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2.下图为四地大气运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甲图中风向应该从高压指向低压;乙图中市区由于人们放出大量废热导致气温高,市区垂直气流应该上升;丙图中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应该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D 3.影响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解析影响近地面的风向的作用力主要有三个: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风速的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 答案D 4.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最终平行等压线,吹西风。 答案B 2010年4月10日,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安全抵沪,此次科考途中6次穿越西风带,创世界之最。据此完成5~8题。 5.南半球西风带风向及位置正确的是() 6.南半球西风带是科考途中最艰难的航区,此带具有“咆哮西风带”之称,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咆哮西风带”的成因是() A.温差大B.气压差大 C.摩擦力小D.地转偏向力大

2022高考地理专题强化训练2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二) 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21·安徽皖江名校8月月考)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 ) A.一小时 B.一个白天 C.一昼夜 D.一年 [解析]若海云在陆地和海上交替出现,则最有可能是陆地和海上交替的上升气流所致,那么其交替周期应当与气温的交替周期一致,为一昼夜。 [答案] C 2.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 A.午夜的陆地上B.黎明前的海上 C.日出时的陆地上D.午后的海上 [解析]午夜的陆地,气温低于海上,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海云,A错误;黎明前的海上,气温高于陆地,盛行上升气流,且湿度大,海云快速发展且维持时间长,B正确;日出时的陆地,陆地气温较低,不易产生对流,难以形成海云,C错误;午后的海上,气温低于陆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海云,D错误。 [答案] B 3.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 ) A.晴朗 B.无风 C.大雾 D.暴雨 [解析]夏季时出现于我国东南沿海强烈的上升气流最可能是热带气旋造成的,所以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应是狂风暴雨。 [答案] D (2021·辽宁丹东高三月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隧道的内部和外部1月与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情况。据此完成4~5题。 4.表示隧道内1月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我国季节分布和特征,7月为夏季,气温较高;1月为冬季,气温较低,所以①②表示夏季7月气温,③④表示冬季1月气温,A、B项错误。因隧道有顶部阻挡阳光,白天温度较隧道外低。隧道较为封闭,顶部起到反射作用,空气流通性差,热量不易散失,夜晚温度较隧道外高,隧道内温度昼夜温差较小,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 5.该学校所在省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 C.四面环海,台风多发 D.紫色土壤,植被葱郁 [解析]从1月平均气温分析,该地冬季温和,夏季高温,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在0℃以下,A项错误。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主要是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特征,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西北内陆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B项错误。台湾岛、海南岛四面环海,台风多发,位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多在15℃以上,C项错误。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壤,植被葱郁,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符合图中温度特征,D项正确。 [答案] D (2021·成都市新都区摸底)钦诺克风指位于北美洲西部的焚风,因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形成。位于落基山东坡山麓的莱斯布里奇市(50°N,113°W附近)常受钦诺克风影响,增温明显。下图示意落基山山麓莱斯布里奇某日的暖脊。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所示暖脊最可能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根据经纬度,结合等温线数值即可判断季节,数值低于0℃,应为冬季,D正确。选D。 [答案]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暖脊受盛行西风影响将向东移动 B.暖脊受北美高压影响将向西移动 C.夜间钦诺克风的强度稍高于白天 D.夜间钦诺克风的强度稍低于白天 [解析]图中所示暖脊位于落基山东坡山麓,因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形成,不会因盛行西风推动和气压的变化而移动,A、B错误。夜间落基山东坡坡面冷却快,形成山风,其与钦诺克风风向一致,风力随之加强,C正确。白天会有谷风,对钦诺克风有削弱作用,D错误。选C。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2019·茂名高州中学检测)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 解析:第1题,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出现;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D正确。第2题,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第3题,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与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有关,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C正确。

答案:1.D 2.A 3.C (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左图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右图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据此,完成4~6题。 4.该日气象站昼夜风向( ) A.以西北风为主 B.以东南风为主 C.白天为东南风,夜晚为西北风 D.白天为西北风,夜晚为东南风 5.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 ) 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C.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6.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叙述正确的是( ) A.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 B.冬季时,受山风影响时间更长 C.山谷风转化时间约为日出日落前后 D.山风转谷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下降 解析:第4题,根据等高线,该气象站位于河谷东侧山坡上,白天吹谷风,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夜晚吹山风,偏转成东南风,D对。A、B、C错。第5题,该日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比较易受积雪冰川影响,山风较谷风快,C对。与积雪冰川面积相比,天池面积小,影响小,A错。河谷地形没有昼夜差异,B错。昼夜长短有季节变化,不是山风较谷风快的主要原因,D错。第6题,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是位于干旱区,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

2021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 (1)——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的产生(含答案)

二轮复习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的产生 城市热岛强度指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引起的城乡之间气温的差异,用UHI表示。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表现出相似的特点。如图示意天津市2009~2017年春、夏、秋、冬四季平均UHI的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从四季平均UHII日变化的总体上看,由强热岛向弱热岛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天气变化 B. 空气湿度 C. 植被覆盖 D. 太阳辐射 2.推测图中春、夏、秋、冬季的曲线分别是 A. ②、①、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④、③、① 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A. 5-8点 B. 8-11点 C. 11-13点 D. 13-15点 5.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A. 高层写字楼 B. 地下车库 C. 电梯公寓 D. 独栋别墅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

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回答6-8题。 6.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 14:00左右相对湿度 最低,说明当时 A. 实际水汽压大 B. 饱和水汽压小 C. 实际水汽压小 D. 饱和水汽压大 7.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 最可能为 A. 阴天 B. 多云 C. 晴天 D. 雷雨 8.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 风办法是 A. 早晨放顶风 B. 中午放顶风 C. 早晨放底风 D. 中午放底风 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 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 A. 夏季正午后 B. 冬季日出时 C. 夏季日出时 D. 冬季正午后 10.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抬升,岩石坍塌 B. 地壳陷落,流水溶蚀 C. 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D. 地壳陷落,流水堆积 地闪指云内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 间的放电过程,如果是云中的正电荷对地 放电称为正地闪,如果是云中的负电荷对 地放电,称为负地闪。下图为上海地闪活动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上海地闪最高值出现在13~16时,主要原因是此时 A. 大气层结稳定 B. 下垫面加热强烈

2023老高考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2023老高考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突破练二 (2022·广东佛山教学质量检测)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下表示意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米)。据此完成1~3题。 1.逆温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据表推测,该地区南北坡易同时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1~7时 B.7~13时 C.13~19时 D.19时至次日1时 2.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 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 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 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 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 (2022·江西七校联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简称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在西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位置和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我国中东部地

区的天气、台风影响深刻。近年来,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频次不断增多,强度不断增大。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季节性变化是() A.冬季最北,夏季最南 B.冬季最南,夏季最北 C.春季最北,秋季最南 D.春季最南,秋季最北 5.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 A.乌云遮日 B.冷若冰霜 C.风雨交加 D.晴空万里 6.近年来,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频次增多、强度增大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 A.势力偏弱,位置偏东 B.势力偏弱,位置偏南 C.势力偏强,位置偏西 D.势力偏强,位置偏北 (2022·四川达州一诊)下图为某日12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气运动精编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粉红椋鸟是一种长距离迁犹鸟类,在新疆属典型的夏候鸟。冬季,它们在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一带越冬。粉红椋鸟主要以蝗虫为食,新疆选择粉红樟鸟作为当前蝗灾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被营为保护新疆草原的“铁甲兵”。据此完成1-2题。 1.当新疆迎来第一批远道而来的粉红椋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东北平原准备春播B.我国各地日出东南 C.我国北方进入雨季D.澳大利亚农民正忙着剪羊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疆适合在草原区利用粉红椋鸟控制蝗灾,不适合在山区 B.粉红椋鸟繁殖期与新疆草原蝗虫发生期具有空间不同域性 C.虽然新疆蝗害区面积大,但是利用粉红椋鸟完全可以控制 D.粉红椋鸟繁殖期与新疆草原星虫发生期具有时间同步性 某日一网友在飞机上拍摄的“泾渭分明”的照片登上微博热搜榜。照片中秦岭一侧出现低空云雾,而另一侧晴空万里。下图为该网友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秦岭低空云雾现象出现的月份和位置最可能是() A.1月秦岭北侧B.1月秦岭南侧C.11月秦岭南侧D.3月秦岭北侧 4.照片中云雾的出现是因为秦岭阻挡了() A.冷湿气流B.冷干气流C.暖干气流D.暖湿气流 下图示意某地理研究员绘制的某地区某日某时刻近地面的等温线分布状况,该时刻天气相对较稳定,风向主要受热力环流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水库附近等压线与等温线的分布是()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6.①①①①四地的风向是() A.①地西北风B.①地东北风C.①地西南风D.①地东南风 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7-9题。 7.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①吹西风①吹东风①风力较大①风力较小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8.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A.高温B.干旱C.高湿D.大风 9.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 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B.增加木材蓄积量 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 读中亚某城市1989-2013年气温上升幅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影响该城市气温变幅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人类活动C.天气状况D.太阳辐射 11.图中开发区东侧气温上升幅度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繁忙,尾气排放多B.人口密集,温室效应强 C.建筑密集,地面辐射强D.资源开发,废热排放多 12.该城市的水域最可能是()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运动(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大气运动(有答案和详 细解析) 高考真题训练 (2020·天津地理)读图,回答1~2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 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A.乌鲁木齐B.贵阳C.上海D.福州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等压线,华北地区等压线向数值低处凸出,为高压脊,天气为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晴天,A对。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可判断乌鲁木齐、贵阳、上海风向为偏北风,福州风向为偏南风。选D。 (2020·江苏地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A.航程最短B.风阻最小

C.逆水最短D.岛礁最少 4.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由图中可以看出,60°E以东基本沿圆弧航行,即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航程最短,选A。该海域盛行东南信风,60°E以东航线为东北—西南向,所以风阻并非最小,B错误。图中未顺南赤道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航行,C错误。巽他海峡西行至60°E,在赤道以南海域岛礁都少,D 错误。第4题,7月西风带北移,航线北移可以减少西风带影响,B对;该地纬度较低,不会有冰山存在,A错;航线越偏北,距离热带风暴源地越近,C错;读材料可知,航线应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岛礁、最短航线等因素,所以沿途补给不是选择大洋航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D错。 (2020·7月浙江选考)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5~6题。 5.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6.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解密03 大气运动规律(分层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

解密02 大气运动规律 分层训练 (2023·浙江·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雾凇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沙漠戈壁中更难得一见。雾凇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密切相关。下图为某次降雪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雾凇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与此次雾凇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受热环节是() A.大气反射作用强B.地面反射弱C.大气逆辐射弱D.地面辐射强2.沙漠垄上雾凇一般要比垄间雾凇量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垄上地势更高,降温更明显B.垄间处于背风处,多晴天气温高 C.垄间地势低洼,地下水更丰富D.垄上处于迎风处,水汽更易与草木接触 【答案】1.C2.D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雾凇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密切相关”可知,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凇,C 正确;大气反射作用、地面反射都不是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的原因,若地面辐射强,说明地温高,不利于形成雾凇,ABD错误。所以选C。 2.垄上与垄下高差相差较小,温度差异较小,A错误;垄上与垄间的天气状况差异较小,B错误;地下水丰富,会导致雾凇更大,C错误;垄上为迎风坡,水汽更易与草木接触,更有利于雾凇的形成,雾凇较大,D正确。所以选D。

(2023·广东·统考一模)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湖南省郴州市东江湖的著名景观“雾漫小东江”与平流雾密切相关。图示意2020年小东江库区气温和水温的逐月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东江库区易出现平流雾的时段为() A.2-4月B.5-9月C.10-12月D.1-2月 4.与“雾漫小东江”现象形成有关的自然条件是() A.冷空气南下B.夏季水温高C.风速较强D.河谷地形 【答案】3.B4.D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在图示中,5-9月气温与水文的差值较大,且气温高于水温,因此易形成平流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根据所学及材料可知,“雾漫小东江”是温差效应多平流雾出现,河谷地形会加剧温差,易出现雾,才会出现“雾漫”景色,D正确;“雾漫小东江”是地区差异景色,主要发生在5-9月,与冷空气南下时间不匹配,A错误;夏季水温高与“雾漫”景色缺少逻辑关系,B错误;风速较强不利于雾的形成,C错误。故选D。 (2021·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一模)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和荒漠的性质差异,引起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下图示意7月河西走廊某绿洲与荒漠间测得的距地面5m和10m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备战高考地理全国高三卷 考点2 大气运动(解析版)

考点02 大气运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三月考)2021年4月9日,湖北陈先生在网上发布了一段青海西宁(36.56°N,101.74°E)某洗车场“洗车师傅用高压水枪制服龙卷风”的视频。视频中显示,龙卷风卷着灰尘沙土和纸屑逐渐向洗车师傅靠近,洗车师傅淡定地拿着高压水枪对着龙卷风一通喷水,肆虐的龙卷风转瞬之间就被喷没。下图为洗车师傅用高压水枪对龙卷风喷水视频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这次小型龙卷风出现的时间可能在() A.日出之后B.正午之前C.正午之后D.日落之前 2.造成这次小型龙卷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洗车场() A.吸热蒸发较快,近地面易形成低气压B.树木障碍物少,地表对风的阻力较小C.尘土颗粒较细,细尘土易迅速地飘浮D.车辆排热量多,气流上升的速度较快3.高压水枪在喷没这次小型龙卷风中所起的作用是() A.减速作用B.降温作用C.增湿作用D.减尘作用 【答案】1.C2.A3.B 【分析】1.龙卷风是一种少见的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陆地和海洋上均可出现。龙卷风是一种低气压下形成的气旋,常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春、夏、秋季正午之后的1~2点,而冬季极少,C正确。日出之后、正午之前、日落之前热量条件不足,不足以形成小范围局地的热力环流,ABD错误。所以选C。 2.龙卷风是一种低气压下形成的气旋,这次小型龙卷风形成原因是地表开阔,以平坦的沙土质地表为主,地面吸热较快,空气强烈上升,地表形成低气压,与周围气压梯度较大,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空气迅速盘旋上升,形成龙卷风,故选项A正确。树木障碍物少,地表对风的阻力较小是小型龙卷风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尘土颗粒较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大气运动(二)含答案

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风 (2022·福建模拟预测)在坡度较大的冰面上,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表层空气温度下降、密度增加,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从而形成下降风。我国中山站坐落在南极洲拉斯曼丘陵上,常年盛行下降风。下图为某年1月18-19日中山站风向玫瑰图(图中0°表示正北)。读图,完成1~2题。 1.中山站下降风最可能出现在() A.晴朗的夜晚B.阴天的夜晚 C.晴朗的白天D.阴天的白天 2.推测中山站附近冰盖斜坡坡面朝向()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解析: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表层空气温度下降、密度增加,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坡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下降风。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地面降温剧烈,斜坡高处近地表空气温度下降,密度增大,形成下降风,故A正确;阴天的夜晚,云层较厚,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强,因此降温较弱,故B错误;晴朗的白天和阴天的白天,地势较高的位置,太阳辐射较强,

气温较高,不易形成下降风,故C、D错误。选A。第2题,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可知,下降风受重力作用应沿斜坡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但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会沿坡面斜吹,即风向不与等高线垂直。结合图中最大风频为偏正东风,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判断气压梯度力应自东南指向西北,气压梯度力与等高线走向垂直,即斜坡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面朝向西北,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1.A 2.C [点睛]风向的判断方法: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陕西省北部某风电场2016-2018年夏季不同高度平均风速日变化统计图,风速的垂直分布会影响风电功率输出。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风电场夏季不同高度平均风速分布的差异及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白天大于晚上,近地面受热少上升气流微弱 B.白天小于晚上,近地面受热多上升气流旺盛 C.白天大于晚上,大气辐射较强气温差异较大 D.白天小于晚上,大气辐射较弱气温差异较小 4.夏季,该风电场最大发电功率出现在() A.9:00-12:00 B.18:00-21:00 C.0:00-3:00 D.3:00-6:00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修地理考点强化训练:地球上的大气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修地理考点强化训练: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 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有水汽凝结时遵循湿绝热变化规律,无水汽凝结时遵循干绝热变化规律。湿绝热变化过程中随着水汽凝结会有热量的释放,导致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偏低。下图为某山体两个坡向气温垂直分布理论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线b反映的是湿绝热变化规律B.秦岭南坡夏季气温变化与b线一致C.线a①至②区间的变化是因为水汽凝结放热导致D.随海拔升高,两个坡向气温差异先变大后变小 2.山麓地带两个坡向的气温差异最接近() A.8℃B.10℃C.12℃D.14℃ 3.下列地理事象符合曲线a变化规律的是() A.华北平原的干热风B.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草原 C.伊犁河谷的“塞外江南”D.金沙江干热河谷 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1980~2010年间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A.2月B.5月C.7月D.12月 5.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势力增强B.太阳辐射增强C.植被覆盖率提高D.大气降水增多6.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化石燃料使用增多B.途经航空班次增多C.地表植被密度增大D.人工降雨频率增大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8.“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A.持续降低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增高D.先升高,后降低9.“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巩固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 (一)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回答1--2题。1.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A.D > C > A > B B.A > B > D > C C.C > D > A > B D.C > D > B > A 2.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1--2、A A (二)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 B.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 D.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 解析:1.C 2.A 第1题,从表中可读出上海昼夜温差最小,白天中雨,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间小雨,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

第2题,从表中看,我国南北普遍高温,为夏季,上海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寒潮一般出现在冬半年;西宁夜间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 (三)[2019·河南洛阳统考]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 ℃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 ℃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答案:D B (四)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1--2题。

【2021高考地理】大气运动含解析

大气运动 (2021·福建泉州质检)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外源污染物的输入和污染物的扩散。2013年3月10日,武汉在雨后出现了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下图示意当时武汉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小空气越洁净)及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此次武汉空气重污染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2.10日01时~09时空气质量指数迅速上 升是因为() A.气团移动 B.气压升高 C.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 3.为减少此类污染,武汉城市群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扩大水域面积 B.增加植被覆盖 C.进行工业产业升级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2021·潍坊高三期中)图2示意北半球某地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4~5题。 4.①点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北风 5.③点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状况很可能是() A. 晴朗 B.阴雨 C. 高温高压 D.低温高压 (2021·江西景德镇一模)地表受降水的侵蚀力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形式等因素相关。图4示意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地表受降水侵蚀力空间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造成①地和②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 7.图中降水侵蚀力和降水量关联性最弱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推测降水侵蚀力等值线最稀疏的季节和影响因素分别是() A.夏季降水强度 B.夏季降水形式 C.冬季降水强度 D.冬季降水形式 (2021·重庆质检)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气流的吸引,倾泻而下的极严寒的地方性风,被称为“冷空气大瀑布”。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列关于布拉风的说法合理的是() A. 性质与焚风大致相同 B. 时间多出现在冬季夜晚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11 大气运动(A)(含答案解析)

考点11 大气运动(A)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一般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常产生于门窗相对或有类似通道的房间中。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形成中起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大房屋前后的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我国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门窗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南北向)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下图为某滨海城市夏季海陆风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市热岛效应最强时() A.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 B.国际标准时间为16时 C.为市区日气温最低时 D.为市区日气温最高时 4.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 A.较暖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B.较凉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 C.较暖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D.较凉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 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左图为太行山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和焚风多发的季节及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A.东坡、冬季、夜间多发 B.西坡、夏季、白天多发 C.东坡、冬季、白天多发 D.西坡、冬季、夜间多发 6.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练习: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

揭秘大气运动规律 2020年2月底,乌克兰沃纳德斯基南极科考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经科学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积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它们一般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所以呈现红色。下图为南极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昆仑站位于沃纳德斯基站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西瓜雪”不易在昆仑站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降雪量少 B.紫外线强 C.风力强劲 D.气温太低 3.“西瓜雪”的出现会导致当地( ) A.地面辐射增强,加速冰雪消融 B.太阳辐射增强,加速冰雪消融 C.大气逆辐射减弱,减缓冰雪消融 D.大气辐射减弱,减缓冰雪消融 【解析】1选A,2选D,3选A。第1题,昆仑站和沃纳德斯基站均为南极科考站。昆仑站较沃纳德斯基站更靠近南极点,纬度更高,所以应位于沃纳德斯基站南部。从东西方向来看,南极俯视图是顺时针方向的,自西向东,昆仑站位于沃纳德斯基站东侧,所以昆仑站位于沃纳德斯基站的东南方向。第2题,由材料可知,粉红色的“西瓜雪”是一种存在于积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它们一般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所以呈现红色,说

明其出现的因素主要与气温有关,而昆仑站纬度较高,气温更低,该藻类不适宜迅速生长而呈现红色。第3题,“西瓜雪”的出现使得部分地区的积雪呈现红色,白色的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部分地区积雪由于“西瓜雪”的出现不再呈现白色,使得反射作用减弱,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表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从而加速冰雪消融;由于地面辐射增强,加速冰雪消融,太阳辐射并未增强。 澳大利亚是一个干燥的大陆,丛林大火时有发生。下图为2020年某时刻澳大利亚部分丛林大火分布及周边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珀斯附近地区发生天然林火的时间,多出现在 (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5.图示时刻的天气形势,最有利于抑制当地森林大火蔓延的是( ) A.塔斯马尼亚岛 B.珀斯附近地区 C.墨尔本附近地区 D.黑德兰港周边地区 【解析】4选A,5选B。第4题,珀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气温高,降水少,故最易引发丛林大火;珀斯在南半球,故1、2月为夏季,7、8月为当地雨季,4、5月和10、11月为当地的秋季和春季,相对于夏季,气温较低,森林潮湿。第5题,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图判读,塔斯马尼亚岛、墨尔本附近地区、黑德兰港周边地区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森林大火易蔓延。珀斯附近地区处于高压脊的控制之下,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则森林大火易受到控制。 中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6、7题。

专题02大气运动—备战2021年浙江省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 (解析版)

备战2021年浙江省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02 大气运动 (2021·浙江高考1月选考真题)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A.太阳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D.地面反射增加 【答案】13.A 【分析】13.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0·浙江高考7月选考真题)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面小题。 10.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11.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答案】10.B 11.D 【分析】10.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氧化亚氮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吸收作用增强,并且重新发射辐射,从而具有增温效应,B正确,A错误。氧化亚氮并不能使地面辐射总量增加;也不能使地面反射作用增强,CD错误。故选B。 11.我国是农业大国,由农业产生的氧化亚氮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1.5%,这其中约72%来自农田排放。而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氧化亚氮源于土壤的排放,主要是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大量施用造成,D 正确。作物生长时的排放、大气中氮气的转化和秸秆燃烧时的产生均不是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ABC错误。故选D。 21.(2020·浙江高考1月选考真题)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