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文件太大不能上传,需要的话,请私信留下邮箱!好东西给最需要的人!

中国外来入侵昆虫数据库

AN00001 埃及吹绵蚧 Icerya aegyptiaca egyptian fluted scale;mealybug, egyptian AN00002 澳洲大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AN00003 巴西豆象 Zabrotes subfasciatus (Boheman) Mexican bean weevil AN00004 白粉蝶 Pieris rapae crucivora Cabbage butterfly AN00005 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AN00006 菠萝粉蚧 Dysmicoccus brevipes Pineapple mealybug AN00007 菜豆象 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 Bean weevil AN00008 蚕豆象 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 Broad bean weevil AN00009 长角捷蚁 Anoplolepis gracilipes (Smith) AN00010 长林小蠹 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 Red-haired bark beetle;Pine root scolytid AN00011 串珠环蝶 Faunis eumeus AN00012 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 Cottony sushion scale AN00013 刺桐姬小蜂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Erythrina gall wasp AN00014 大豆荚瘿蝇 Asphondylia ervi Soybean pod AN00015 大头蚁 Pheidole megacephala (Fabricius) AN00016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Rice water weevil, Root maggot AN00017 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AN00018 地中海实蝇 Ceratitis capitata(Wiedemann) Mediterranean fruit fly,Med fly AN00019 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Twospotted spider mite AN00020 番石榴果实蝇 Bactrocera (Bactrocera)correcta(Bezzi) Guava fruit fly ?2010-5-16 20:37 ?回复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 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 8.二拍”: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 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 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 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 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 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19.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 20.古文三大家:清前期文坛上,进行文学性散文创作的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被称为清初“三大家”。 2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22.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 23.玄奘归国后,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4.“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彦《觅灯因话》。 2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并在剧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26.“四大奇书”:《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27.张岱的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与《琅嬛文集》。 28.陈子龙是复社与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 29.沈德潜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包括义理与文理;袁枚标举性灵说。 30.“乾隆三大家”又称“江右三大家”分别为袁枚、蒋士铨、赵翼。 31.桐城派奠基者方苞树起“义法”说的大旗,刘大櫆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

电子信息行业: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专题分析

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专题分析

分析定义与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千帆说明l 千帆分析全国网民,分析超过99.9%的APP活跃行为。l 千帆行业划分细致,APP收录量高,分析45领域、300+行业、全网TOP 4万多款APP。l 千帆是数字化企业、投资公司、广告公司优选的大数据产品,2015年至今累计服务客户数量400+。 分析定义及分析范畴 l 分析内容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易观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l 分析内容中运用Analysys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消费者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 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l 大数据:大数据是一个伴随社会信息化而诞生, 以海量数据(主要特征包括数量大、种类多、处理 速度要求快、以前没有或无法获取且现在正不断生 成)积累为基础,囊括无数条“数据产生-数据处理- 信息提取-数据消费-新数据生产”的环状链,以降 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决策有效性、推进智慧和知识 演进为目标,可广泛作用于几乎所有实体的跨界生 态系统和发展趋势。l 本分析内容主要分析中国大数据应用发展背景, 大数据应用市场发展概况,大数据生态状况、产业 案例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目 录 01 背景:变革绽放中的大数据应用 02 现实:细分深耕中的大数据应用 03 应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典型案例 04 未来:大数据应用未来趋势发展

背景:变革绽放中的大数据应用

2019-11-275数据驱动精益成长大数据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带来商业变革、管理变革和思维变革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带来的变革不言而喻。从思维变革到管理变革再到商业变革,大数据带来量到质的改变。一方面,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撼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术到商业,从政府到百姓,从医疗、家居、教育、金融、安防、建筑、交通、制造、农业、仓储、化工和酒店服务,这种改变渗透到生活的每个领域。医疗家居教育金融安防建筑 交通制造农业仓储化工酒店服务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大数据时代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都提出了挑战。最惊人的是,社会需要放弃它对因果关 系的渴求,而仅需要关注相互关系。这就推翻了自古以来的惯例,而我们做决定和理解现实的最基本方式也将受到挑战。”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 商业变革管理变革 更好、更杂和更多 思维变革数据化和价值风险和掌控

一年级读书之星演讲稿(20200422114316)

一年级读书之星演讲稿 为知:就是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此, 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下面是XX精心收集的一年级读书之星演讲稿,希望能 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读书之星演讲稿【1】我是一年级二班的书之星 能成为“阅读之星”是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从幼儿园开始就对阅读有了兴趣。虽然那时候我的拼音 还不是很好,认的字也不是很多,但正因为这样才让我有了 要学好拼音多认字的想法。在幼儿园的课堂上,我认真听老 师讲课,回家后,常常一个人看电视学习拼音。因为喜欢, 所以学习起来并不难,掌握得也比较好。学会了拼音,认识 的字就多了,看起书来也容易懂了。以前不认识的字常常要 问妈妈,现在学会了拼音,已经很少再问妈妈。一个人的时 候,我觉得拼音就是我的老师,书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书里有很多我喜欢的故事,也有很多我想知道的知识。 看书,让我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 知道的知识。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看我喜欢的书,回到家后,我也坚持在睡觉之前看一会儿书。在放假的时候,妈妈常常 陪我去新华书店,有时也把喜欢的书买回家。现在我不但有 了自己的小书柜,书柜里也摆了很多我喜欢的书。

除了看书,我还喜欢参加学校和班里的各种活动,唱歌、跳舞、画画都是我喜欢的事情。作为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我 在学习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比其他同学更严格。课堂上,我能 认真听老师讲书中的知识,积极思考和发言,课后我也能认 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校,我常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有时也带领同学们一起复习当天学过的课文。虽然在 这个集体里我做的事情不是很多,但只要老师需要我,只要 同学们需要我,我会很开心地做老师的小助手,做同学们的 小帮手。 一年级读书之星演讲稿【2】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一一班的韩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书为 伴,快乐成长》。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天地间 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妈妈的陪伴下,我 漫游书海,尽情享受读书的快乐。 当我读了《大熊有一个小麻烦》时,我学会了倾诉和倾 听;当我读了《熊爱蝴蝶》时,我懂得了友谊的伟大;当我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时,我为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赞叹不 已;当我读了《小老鼠分果果》时,我明白了分享才能得到 真正的快乐!

项目名称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项目名称: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推荐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一、项目简介 本书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是一本认知我国昆虫形态和习性的百科全书,书中通过生态摄影师和科学家们拍摄的2200多种昆虫野外生态照片展示和文字精彩描述,详细介绍了中国昆虫的完整面貌,其中相当数量国内尚无正式记录的昆虫类群和种类也首次集中亮相,真实复制了昆虫的色彩和外形,还原了其所处的栖息环境,大大提高了物种的鉴别效率,是中国目前昆虫生态状况的集中表现,对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一)中国科学家原创的、科学的大型昆虫科普书 以往的昆虫科普图书,从数量到质量,大都是欧美、日本等占有绝对优势,中国读者读到的多来自引进版,本书作者在创作时,无论从昆虫物种的分布、数量、拍摄、鉴别和内容编排,都严格遵从本土、原创和科学,是中国科学家们在大型昆虫科普图书创作的一次勇敢尝试。 (二)高水平、有情怀的作者队伍 本书汇集了全国各地昆虫学专家、爱好者以及自然生态摄影师,共计一百余人。本书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前期昆虫学专家多年艰苦跋涉历经万险拍摄中国各种野外昆虫真实的生态图片,还是后期精准的物种鉴定、分类和文字编写,包括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均本着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科学情怀。为了拍摄、记录这些美丽物种,科学家们不避艰险,走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参与物种分类、鉴定和文字编写的昆虫学家们,几乎是义务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整个过程历时五年。 (三)科学性、创新性 本书采用最新的昆虫分类系统,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六足总纲3纲29目2200多种昆虫,将整个昆虫物种科学分类、鉴定和描述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不仅包括了多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如:伟铗(虫八)、棘角蛇纹春蜓(宽纹北箭蜓)、阳彩臂金龟、格彩臂金龟、三尾凤蝶(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

盘点中国10大资源昆虫

盘点中国10大资源昆虫 1.苍蝇 河北馆陶的23岁农村姑娘靠养苍蝇带动了4000多户农民靠养蝇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蝇蛆蛋白质含量高,喂鸡喂鸭都是非常好的饲料。 2.黄粉虫 河北清苑农村的郎女士养殖黄粉虫不仅成立了公司,还将黄粉虫出口到美国,形成黄粉虫从专业养殖到加工一条龙的大企业,带动河北、山东等多个地方的农村养殖黄粉虫致富。 3.蝈蝈 蝈蝈是鸣虫之首,养蝈蝈不仅可以玩,还是一味中药,治疗腰膝肿痛、湿脚气等症。蝈蝈的养殖只要在大棚养殖,现在人们可以用中药调节蝈蝈的声音。 4.蚂蚱 蚂蚱又叫蝗虫,小时候趴在草地里捉来放在火上烤熟了去掉头和翅膀,吃起来非常香。全世界都有以蝗虫做食品的习惯,许多国家的饭店把蝗虫当成特色菜肴。不但如此,蝗虫还是治疗破伤风的良方。

5.蝉蛹 蝉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农业生产遇到问题,中国最大的农技问答“云种养”平台,数万名农业专家时时在线,免费解答。 6.地鳖虫 地鳖虫是市场紧缺的中药材,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逐年扩大尤其以其质量优良而闻名遐迩,野生土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中国中药材交易市场上的价格逐年攀升 。 7.蜜蜂 蜂蜜、蜂蜡、蜂胶、蜂王浆、蜂蛹,甚至蜜蜂本身都是非常有经济价值的中药材。 8.豆青虫 豆青虫,学名豆天蛾,是一种常见于豆田里的害虫。随着人们对吃的追求,豆青虫已然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现在养殖豆青虫和种植大豆并不矛盾,专家已经给出合理的解决办

法,种大豆养豆青虫,每亩还可以多赚500多元。 9.蚕 蚕吐丝是丝绸,茧蛹也是美味,养蚕是回报率非常高的经济昆虫。 10.蝎子 蝎子药用价值非常高,蝎子泡酒是治疗关节炎非常好的药酒。蝎子还是一道美食,烤蝎子、炒蝎子。

古代文学第三册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白体诗人: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其中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指以杨亿、钱惟演等人的《西昆酬唱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的思想内容贫乏,但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饬、典丽的艺术特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君群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等。他们继承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创作的许多写景抒情小诗,描写湖光山色和闲适生活。这些小诗注重艺术的链炼,雅丽精绝,深得唐人风味,有时还深有禅意,颇似王维,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苏门四学士:北宋黄庭坚、秦观,晃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这四位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文学的影响,但四人造诣各异,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如黄的诗自创流派,秦观的词专以纤丽婉约见长,只有晁补之的《摸鱼儿》等个别作品中还能看到一些苏轼的豪放词风。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自己的词学著作《词论》中提出来的著名理论,强调词与诗歌不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作规律,尤重词的音乐性,对词的创作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代表作家之一。词作描写细腻,风格清疏淡雅,语言清新雅活,善于融口语入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中期四位着名诗人:杨万里,陆游,尤袤和范成大。其中中以陆游为代表。他们从江西诗派的氛国中冲决而起,初步克服了江西诗风的流弊,另辟蹊行,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 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其词内容丰富,艺术上驰骋自家,转益多师,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苏辛词派:北宋的苏轼,直开来词中的蒙放词派。南宋爱国词人辛奔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展现英雄抱负,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与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摩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堵家的词风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磷、悲凉感愤的苏率词派.

昆虫与中国民俗文化

昆虫与中国民俗文化 摘要:中国古代昆虫文化,就属于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昆虫文化,它虽然没有哲学那样深奥,不像文学那样富于光彩,但它深深扎根于民间,表现在平凡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以自己的质朴特色,同样深刻地传达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民俗意识和审美观念,凝聚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内涵和社会内容。本文主要探求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昆虫与文学、昆虫与绘画、昆虫的崇拜、昆虫与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前言:世界各地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资格更老的生物,它早在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人类的祖先在与自然界中的昆虫发生联系,在实践中发明或发现对昆虫资源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昆虫除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外,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精神生活、民俗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昆虫文化现象。民俗风情千差万别,而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集居着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虫文化也别具一格。 (一)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 古代中国人在长期利用昆虫资源的实践中,深受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影响,产生了有关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晋干宝《搜神记》记载马头娘(即蚕神)的神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碟则是一则流传极广的神化传说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的爱情婚姻的向往。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则记述了一书生因醉入梦的大槐安国,乃是大槐树下的一蚁穴的梦化故事。《庄子》记载了庄周梦中化蝶的故事。上述神话与传说故事,表明了古代人们对昆虫的崇敬之情,基于宗教之信仰而加以崇拜之。 (二)昆虫与文学 昆虫自古就是古代文学描述的重要题材,尤其是诗词歌赋中的咏颂昆虫的作品数量极多,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风格,是整个古代文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多处描述昆虫,此外“螓首蛾眉”、“蚕月条桑”、“蜎蜎者蠋”等,都是描写昆虫的著名诗句。开创了古代咏颂昆虫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咏物诗后,昆虫作为独立的咏颂题材受到历代文人们的喜爱,成为他们托虫言志、以虫寓情的对象,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咏虫诗赋,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大类别。古代人咏颂最多的是莹火虫、蝉、蝴蝶等昆虫。 (三)昆虫与绘画昆虫入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物上,就发现有蝉纹,有的与实物十分相像,是写实的手法;有的则加以变形,形成蝉形的几何图案。这些蝉纹主要是用于装饰。这时期还出现了很多蝉形的玉器,被作为佩戴饰物和殉葬品。秦汉时期的服饰、壁画中,昆虫的形象极为常见。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所画昆虫极多,常见的有蝴蝶、蜜蜂、蜻蜓、蟋蟀、螳螂、细腰蜂、纺织娘、蚕、蝈蝈、飞蛾等。《群蝶》、《豆角蟋蟀》、《藤萝蜜蜂》、《蜻蜓》、《贝叶蝉》等都是其重要的作品。 (四)昆虫的崇拜中国古代很早就存在着对生物和无生物的崇拜意识,在昆虫身上也有反映。最著名的则是对蚕神的崇拜。 中国很早就有崇拜蚕神的史实,早在殷周时期就存在祭祀蚕神的习俗,殷墟甲骨卜辞就有不少与蚕神有关,如“卜蚕王吉”、“贞元示五牛,蚕示三牛。十三月”、“蚕示三宰”等,说明当时祭蚕神时要用牛羊三只至二十只,有时还用活人祭奠。先秦思想家荀子《蚕赋》中有“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的赋句,当来自民间的传说。马头娘(蚕神)极受民间崇拜,清光绪《嘉兴府志》载浙江嘉兴地区崇拜蚕神“吴兴掌故所称马头娘,今佛寺中亦有塑像,妇饰而乘马,称马鸣王菩萨,乡人多祀之。”清光绪《桐乡县志》卷七引当地人李廷辉《蚕桑词》有“绿遍郊原是女桑,村村竞赛马头娘。去年舟泊嘉兴道,曾记蚕词赋六章”诗描述祭祀蚕神之况。

中国古代文学 知识点笔记整理:元

元代散曲 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散曲又有“词余”、“乐府”、“今乐府”、“北乐府”等名,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带过曲。 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酒令。基本特征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小令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压一部韵,通常结尾部分有〔尾声〕。 3.带过曲是一种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特殊体式,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它是小型组曲;与套数相比,其容量小得多,且没有尾声。 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1.采用“衬字”,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 a.通过在曲中句子本格以外增字,使曲调的字数随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b.衬字具有使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2.语言风格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a.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言比比皆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句法讲求完整xx,省略语法关系。 3.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通过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运用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对这一审美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之效。 第二节元前期散曲创作 一、书会才人作家: 大多具有放诞不羁的精神风貌,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等。 关汉卿散曲创作多以男女恋情为题材,尤其以刻画女子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见长。著名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塑造了“浪子”形象,展现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和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在艺术上:1曲中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句,节奏铿锵,具有精神抖擞、斩钉截铁的意味。2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3长句以排列有序的一连串三字短句组成,从而给人以长短结合舒卷自如的感觉。 王和卿其散曲趣味不高,选材粗俗,表现了市民意识和文化庸俗的一面。写的较好的是〔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用语夸张,构 思奇特,极具滑稽诙谐之趣。 二、平民及xx作家: 他们既悲叹世道的不平和个人悲剧的命运,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又希冀以精神上的遁隐消解痛苦:因而多叹世归隐之作。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等。 白朴其散曲多叹世归隐之作,此外有男女恋情与写景咏物之作。 前者多质朴本色、直白通俗之趣;后者富于文采,有清丽淡雅之美。 马致远其散曲表现了积极进取与超脱放旷重叠交织的悲剧性人格。著名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在表面的放逸潇洒之下仍激荡着愤世嫉俗的深沉感情。在艺术上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成就很高:1其套数擅长把透辟的哲

论中国的昆虫文化(一)

论中国的昆虫文化(一) 摘要]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虫文化现象。有关昆虫的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昆虫的食用、昆虫的药用、昆虫的养殖、虫害的防治等方面;有关昆虫的精神文化层面主要由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昆虫与文学、昆虫与绘画、昆虫的崇拜、昆虫与民俗等构成。 关键词]昆虫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资格更老的生物,它早在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人类的祖先在与自然界中的昆虫发生联系,在实践中发明或发现对昆虫资源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昆虫除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外,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精神生活、民俗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昆虫文化现象,本文对此进行概述。 一、物质文化方面 昆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最早应该是发生在物质领域,是对昆虫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昆虫的食用据古代传说早期先民过着“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1]等饮血茹毛的艰苦生活,这里就应当包括对昆虫的食用。在殷周时期昆虫就是当时上层人享用的食品。《周礼.天官》有“祭祀,……蚳以授醢人”、“腵修蚳醢”的记载,“蚳”是指蚁卵,“蚳醢”是指用蚁卵制成的蚁子酱,说明周代已有昆虫食品蚁子酱。《周礼》还记载蝉和蜂是当时帝王宴席的美味。自此之后,昆虫则是历代人美食的佳品。汉魏六朝时除仍食蚁、蝉外,还食用蝗、桂蠹、绀蝶和蛴螬等。《汉书.南粤王传》记载当时南粤王赵佗的贡品就有桂蠹,唐代人颜师古称“此虫食桂,故味辛,而渍之以蜜食也。”蛴螬即地蚕,白色,甚肥嫩,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称其可“杂猪蹄作羹”。唐宋时人还食用蟠虫、天虾等昆虫。元明时期食蚕蛹、蜻蜓、蝗虫等,元吴瑞《食用本草》称“缫丝后蛹子,今人食之,呼小蜂儿。”《云南志》载“澜沧、蒲蛮诸地,凡土蜂、蜻蛉、蚱蜢之类,无不食之也。”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对明清之际昆虫的食用记载甚为详尽,中有蜜虎、龙虱、洋虫、棕虫等。清蒲松龄《农桑经》记载当时山东人食用豆虫的习俗,“豆虫大,捉之可净,又可熬油。法以虫掐头,掐尽绿水,入釜少投水,烧之炸之,久则清油浮出。每虫一升可得油四两,皮焦亦可食。”由上所见,人食用昆虫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人食用昆虫的方法大多是油炸、煎炒、蒸煮等法。现代人食用昆虫多种多样,山东河北人食用油壳螂、河北人还食用蝇蛆,徐淮地区人则食用蝉、蝗虫、蝈蝈等,云南傣族人盛行食竹虫。云南哈尼人有一道著名的菜,叫“肉芽”,其制作的方法是把新鲜猪肉挂在野外,听任苍蝇在上面产卵,不久,就出现密密麻麻的又白又嫩的蝇蛆。用竹竿敲击,使蛆虫纷纷堕落,收集起来用油炸或碳火烧都可,有特别的香味。随着食虫热的兴起,现今人食用昆虫的种类更多,诸如蚂蚁、白蚁、螳螂、蝴蝶、蛆虫、天蚕蛾、象鼻虫、蟋蟀、蜈蚣等,共约500余种。这些昆虫都是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和保健品。蝗虫、黄粉虫、土元等已开始人工饲养,供食用或饲料,是新开发的蛋白质来源。 (二)昆虫的药用我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昆虫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治病。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记录了22种昆虫药物,如石蜜、蜂子、蜜蜡、螵蛸、蚱蝉、白僵蚕、石蚕、蝼蛄、莹火等。陶宏景《名医别录》较《神农本草经》增加了白蜡虫、原蚕、土蜂、蜻蛉等9种昆虫药品。集大成者则是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它是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李时珍在书中共收药品1892种,比前人新增374种,其中昆虫类就占106种,谓之“虫部”。并将其分成卵生、化生、湿生类型,每种昆虫皆分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对每一味昆虫药物的名称由来,前人的各种观点、药性及主治功能等各方面予以详细论述。直至现代许多昆虫仍是中医治病疗疾的良药。

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

展调告(2015 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5年5 月

版权声明 本调查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调查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

前言 2014 年是中国企业级大数据市场的起步之年,经过近两年的探 索业用户开署大数据平台 与应用,带动软件、硬件和服务市场发展。为进一步掌握中国企业大 数国信息通开展了2014年中国大 据的应用状况和特点,中信研究院 数据应用状况的调查。本次活动采用在线问卷的方式,对中国大数据 市场规模、应用状况、数据资源情况、平台建设情况、企业大数据应 用的政策和资源需求等问题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包括电信、互联网、金融、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固定从业人员16368 人。本报告希望以严 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企业等了解中国大数据发展状况和制定相关 决策提供参考。 本《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大数据解决方案提 供商和企业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大数据调查访问的企业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5年5月29日

目录前.............................................III 目录..............................................................................................................................................IV 观 (1) 点摘要.......... 一、调查背景 (3) 1.1 调查方法及样本 (3) 1.2报告术语界定 (4) 二、大数据市场规模 (5) 2.1 大数据市场规模预估 (5) 2.2 大数据市产值 (6) 场细分领域 三、大数据应用 (6) 3.1 对大数据应用的认识 (6) 3.2 大数据应状 (7) 用的部署现 3.3 大数据应果 (8) 用带来的效 3.4大数据应碍 (8) 用的主要障 四、大数据资源 (9) 4.1数据资源的规模 (9) 4 的来源.......... .2数据资源 (10) 4 的类型.............................. .3 数据资源 (11) 五、大数据平台 (12) 5.1 大数据平台建设模式 (12) 5 据平台模式. .2 自建大数 (12) 5.3 采购公共云服务模式 (15) 六、政策需求和资源需求 (16) 6.1大数据发展的政策需求 (16) 6.2 企业对大数据资源的需求状况 (17) ......................................................................................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f11066292.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昆虫与中国民俗文化

昆虫与中国民俗文化 【摘要】昆虫是动物世界里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生存适应能力最强的类群。这类低等动物似乎有着极高的“智商”,有些昆虫同样有着复杂的社会组织。昆虫同时又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类群之一,不论养是有益的经济昆虫,还是有害的害虫等,在任何时空上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乃至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民俗文化取材于昆虫。 【关键词】昆虫节日民俗成语文化 【正文】 一、昆虫与成语 成语是由汉语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或短句构成的。我国具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作为语言主体的汉语历史悠久,所以成语也特别多。鉴于昆虫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成语的形成中,昆虫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昆虫有关的成语有螳臂当车、飞蛾扑火、作茧自缚、断肢自救、无头苍蝇、噤若寒蝉、蚍蜉撼树、螓首蛾眉、蛾附蜂屯、蝇头小利等等。因字数限制,下面列举两例细说。 1、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唐代白居易:“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代释道原:“声闻执法坐禪,如蚕丝自缚。”郭沫若《波斯诗人我默伽亚谟》:“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作茧自缚,终而至于发狂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了。” 但是事实上蚕儿“作茧自缚”并非出于自讨苦吃,而是保护没有自卫能力的“蛹宝宝”安全渡过一生中的最后一次静止阶段。 2、断肢自救 这是比喻為了逃避敌人的危害,可断其肢体而救得性命。这种现象在双翅目大蚊科昆虫中比较普遍。大纹的腿又细又长,非常醒目,抓住或碰到后很容易脱

落,而虫体本身并不会受到伤害,却可借机逃走。 当青蛙看到垂吊著的大蚊时,便猛然跳起,张嘴伸出长舌捕住大蚊。本想享受一顿美餐,哪知卷入口中的只是一条细细的大腿。原来大蚊受到突如其来的攻击,便断肢自救,逃之天天了。 昆虫中有不少种类能产生一种对不利环境的抗性行为。人发现蚊、蝇、蝶蛾类足上的跗节是杀虫药剂DDT极易通过的部位,接触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脱落而免于一死。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残体自卫”。 由此可见,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围城的词组或是典故性的,更多的是人民口中常说的习用语。如《蝶粉蜂黄》,出自李商隐《酬催人早挴有赠兼示之作》:“废除拂胸资蝶粉,几时深额籍蜂黄。”后即以粉蝶蜂黄称妇女装扮笑容。 虽然与昆虫有关的成语现仅200余条,与近18000条的成语总数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由此已可见昆虫对人类的语言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影响。 二、昆虫与民俗风情。 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千差万别,而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集居着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虫文化也别具一格。 1、婚礼中的吉祥虫 在众多的昆虫种类中,有一些种类被喻为向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其中蜜蜂和蚕是典型的代表。因为蜜蜂可酿密、产蜂蜡,蚕能吐丝织蚕,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因此,人们常将蜜蜂视为甜蜜和勤劳的化身,将蚕喻为无私的奉献者,并将两虫视为婚礼中的吉祥虫。 如我国拉古族人有捕蜂制成蜂蜡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一对新人一定要点燃两支蜂蜡烛,以喻示他们婚后生活充满光明、甜蜜与幸福。据说源于一个苦老的传说:“一对恋人因双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们的婚恋,无奈二人为情爱双双自杀而亡。后来二人坟上长出一颗七里香花树。不知为何两家父辈所养的蜜蜂都到这棵花树下来采蜜。双方家长吃了蜂蜜,又想念起故亡的儿女,悲悔莫及,不约而同来到这棵花树下握手言和了。”从此往后,晚辈们的婚恋不再受干涉了。人们把蜂蜡烛视为自由、光明同美好的象征。婚礼中的吉祥虫将象征婚姻的和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