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徐培华

摘要:当前义务教育发展同经济发展一样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状态,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突出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本报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回顾各级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未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秉持的理念,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建议

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科学发展观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文本精神在义务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得力措施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优质学校保持高位发展、薄弱学校实现快速提升,不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优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是“十二五”教育规划的重要之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重要使命。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远意义

1、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的基本人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化进程切实加快。政治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的民主化。2000年通过的《达喀尔行动纲领》的主题是“全民教育:履行我们集体的承诺”。2011年10月2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报告中指出:“教育民主化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教育民主的核心是要保证每位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

这也是教育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宗旨的战略举措。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上世纪末,美国通过了一个法案,对于连续两年内成绩没有提高的学校,政府增加拨款,投入之后,加强评估。如果此后仍无改进,学校拨款中的一部分将转给中低收入家庭,让他们请家教或转到其他公立学校,六年中间如果学校还没有起色,教师队伍要调整,以此举措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我国从2001年起,学术界已开始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关注,并认为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是今后20年我国政府最主要的教育理想。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宪法》和教育政策法规规定的任务和内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亮点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由义务教育的本质决定的。一方面,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公共教育,也是普及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公正、平等教育。政府有义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每所学校均衡发展,以满足广大城乡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最终实现促进每一位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义务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增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体现。我国政府已把它列为国家重要民生工程。就当前而言,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3、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支持力度。相继启动实施了“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贫困家庭

子女全免费制度。这些重大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优越性。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是相关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同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的状态,不仅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共同的教育需求,更严重的是还会促使教育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应对这一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从现在开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义务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缓解教育不公,教育部落实了两方面措施,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即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寄宿生生活费,二是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我国自80年代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地研究和探索,但就整体讲,素质教育还是任重道远,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的长期努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线,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素质差距,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性课题,在任何时候教育不均衡现象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出现,其中有的是教育发展问题长期积淀的结果,有的则是新时

代条件下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导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复杂,并相互交织缠绕,很难梳理。主要有以下原因:

1、省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由南到北的梯度差异,充分反映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指标上。

公共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尤其是省级财政投入的不足,就无法解决主要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能够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2、教育政策与制度设计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与制度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相吻合、相匹配,就是确保重点的非均衡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在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处理上,一直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与制度的设计也是如此,这势必导致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现行的学校管理和学校评估政策也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制造出新的差异。如评选示范性初中和实验小学,客观上推动了基层政府和社会对原有基础较好的学校重点关注、集中投入、增加资源,因而势必拉大校际差距,助长择校重点的形成。

由社会和教育转型而形成的政策制度缺失和真空,使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曾一度面对着泛市场、产业化、商品化的倾向。新旧体制交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政策和制度来不及及时反映和应对,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缺少政策和制度支撑。如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高的中小学进行改制,实行高收费,解决了学校自主发展的问题,也进一步扩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人事制度改革也产生新的问题,实施教师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其积极意

义明显。但好的学校优先聘任优秀教师,一般学校聘任一般教师,素质低的教师只能到偏远的农村、山区学校去,致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师资配置的失衡。

“就近入学”是国家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大中城市“择校”风愈吹愈烈,高烧不退。在校际差异如此之大的现实面前,有什么办法、制订什么政策来调控和规范家长择校的盲目冲动,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家庭和社会的“择校”冲动,择苦了自己,择坏了风气,择丢了公平。

3、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取得明显成效,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个别县政府因财政总量的不足,导致义务教育投入的困难;面对层次不一的乡镇,无法精确的认定投入份额,某些乡镇也会以“以县为主”为借口,不愿承担本乡镇的教育投入。县、乡(镇)政府管理职能的双重缺位,造成教育管理的部分“真空”,有一些乡镇政府降低了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弱化了乡镇一级对乡、村学校的领导管理工作,甚至不愿完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县教育局对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和教学点,也无法管理到位,造成部分农村地区新的义务教育发展滞后和不均衡。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部分地方政府不愿承担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为了减轻财政压力,视教育为负担,纷纷“卸包袱”,将部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一卖了之;或大打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擦边球”,强行推进公办学校的改制等。

三、当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现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差异、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存在不平衡,城乡之间、幼儿教育和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青

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还存在差距。主要问题有:

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仍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于优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名校少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突出表现为择校现象严重,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初中、高中,能让孩子进入大家公认的学校,成为家长们的心病。教育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为社会对当前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低,学生压力大,近几年各地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数量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送孩子出去到名校读初中、高中的比例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教师整体素质亟需提高,教学方法有待于改善。在扩大发展规模,组建教育集团,创特色品牌学校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急需提升,外部环境还需优化:职业教育“双师”、“名师”比例不高,大部分职教培训机构存在缺少优秀专业课教师和优质教学实习设备问题,职业学校管理松懈,学生学习意识薄弱,教师教学无压力,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2、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由来已久。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市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从江苏的情况来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教育差异向“两极化”方向发展。近年来,虽然各地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没能有效缩小,并开始出现“两极化”的趋势。城镇、县城的教育和学校办得越来越好,农村教育则越来越艰难。城乡差异是区域差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江苏苏南、苏中、苏北的教育差异,从根本上说,是苏南农村、苏中农村、苏北农村教育的差异,苏南、苏中、苏北的城镇和县城教育差异并不明显。随着各地加大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办得较好的中小学不断向乡镇和县城集中,好的中小学在乡镇和县城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与乡镇和县城的扩张相伴随,与城乡一体化和新区建设相伴随,新建学校基本上在比较发达的乡镇

和县城,新建学校教育投入水平较高,办学条件较好,师资水平也较高;随着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每个乡镇保留一所左右的中心小学,一般建在乡镇,大规模的村小撤并后,乡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一般规模很小,办学条件较差。二是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村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近年来,苏中、苏北各市流失优秀教师均在千名以上,有的一个县就高达300-500名。教师流失的方向主要是苏南和大中城市,本市范围的流动则主要是当地的民办学校,农村教师向城镇跑,城镇教师向县城、市区跑,初、高中教师的流失尤甚。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师范院校毕业的优秀农村学生,毕业后很少回乡就业,大多数进入县城以上的单位和学校。农村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难以保证。农村初中教师队伍问题更加突出,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骨干教师甚至合格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被拔到高中任教,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被拔到初中任教,他们缺乏初中教学实际经验,专业培训不足,难以胜任,对进一步发展初中教育形成严重制约。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继续下去,农村义务教育就将面临渐成“空巢”或“空心”的危险。三是农村学生流失难以控制。控制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与计划生育水平紧密相关,也与教育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相反,苏北地区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则出现优秀学生外流的现象。与教师流动方向完全一致,苏北地区的部分优秀学生从乡镇向县城、从县城向大中城市流动,从条件较差的学校向苏中、苏南的好学校流动。这样一种流动完全超越行政区域和范围,直接影响了本地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县区教育局长感叹,教育的落后与贫困,不仅教师留不住,连学生也留不住。

3、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际差异。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际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等方面。就教育经费而言,主要从生均事业费、生均预

算内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以及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进行了比较。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际差异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非均衡化的保重点政策的产物,已成为一种客观现实和存在。然而进入新世纪后,由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校际差异的扩大,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就江苏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学校等级现象仍然严重存在。如从学校隶属关系来看,市直属学校、区直属学校、一般学校,隶属关系不同,等级地位也不同。市直属学校一般政府投入较大,师资配备较强,办学条件好;区属学校由于经济力量相对较弱,教育投入缺口较大,办学条件较差,与市直属学校的差距越拉越大。小学阶段的市县实验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一般小学或村小,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等级制,不同的等级待遇不同,地位不同,发展的条件与机遇也不同。这就反过来强化了学校之间的差异。二是热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校际差异增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所谓热点学校,是指家长择校的重点对象,包括传统形成的重点学校,目前方兴未艾的各级各类外国语学校、双语学校,名牌高中的民办初中部,以公办民营方式办学的学校等。这些学校有的是教育教学质量高,有的是学生毕业后出路较好,因而成为家长择校的热点学校。由于这些学校能够自主地面向市场,有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可以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办学,因而与普通学校相比形成了办学和发展的更强优势和更好的环境。三是教师的逆向流动加大了学校差异。教师的流动除了选择地区外,更重要的是选择学校,从农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一般学校流动到有实力的公办学校(例如重点中学或示范初中),从较差的公办学校流向较好的民办学校。目前,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名牌学校,普遍采用全省范围内(甚至全国范围)的教师公开招聘,开出较高工资和待遇吸引各地优秀教师任教,导致城市学校、名牌学校、条件好的学校,高学历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高度集中,形成非常明显的师资优势。

4、接受义务教育的人群差异。不同的人群享受着不同的义务教育,这就是接受义务教育的人群差异。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殊教育

的发展水平滞后于普通教育的发展水平,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在享受义务教育上存在着差异。二是流动人口子女所享受的教育资源落后于城市、城镇居民子女,城市、城镇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城镇居民子女在享受义务教育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缺乏正常、稳定的经费来源,随着父母流动容易中断学业;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紧张,难以全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民工简易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难有保障,部分学校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不同社会阶层享受着不同的教育资源,强势社会阶层与弱势社会阶层享受义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由于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农民与居民接受着完全不同的义务教育;由于有权阶层与有钱阶层具有较强的择校能力,因而能够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并反过来为学校提供发展的机遇和资源,从而扩大了校际差异。

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建议

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选择,也是化解基础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均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必须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力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配置是关键,教育质量均衡是中心,管理水平均衡是突破口。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均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必须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力度。

1、注重规划,对涉及教育相关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提出前瞻性对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许多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对今后若干年内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趋势预测,提出前瞻性对策。比如,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学龄人口减少和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造成的生源减少问题、现行教育政策对民办教育的影响、就业压力增大带来的教育和就业观念的调整、社会老

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学习以及成年人的继续教育问题,等等。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才能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出影响本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2、勇于创新,为教育优质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今天,站在历史的新阶段新起点上,我们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新工作思路,谋求教育的新发展。(1)、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找出一条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针对幼儿教育,一方面幼儿教育很重要,受到了广大群众重视,另一方面,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教育资源严重稀缺,使幼儿教育处于尴尬境地。随着小学生生源减少,利用小学教育腾出的空间,使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让幼儿教育变成准义务教育。(3)、为民办教育创造更宽松的环境,打通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资源流动通道,允许原来的公办教师自由流动而保留原来身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让民办教育享有与公办教育同等的办学条件。(4)、大力度招引外域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师的培养需要很长的周期,各地可以一方面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直接从师资力量丰富的地区招引名教师,快速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3、落实教育民生责任,加大各个阶段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践行教育公平,在科学分析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资源配置规划,落实教育公建配套,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布局优化、项目支撑、经费保障、危房改造、“三新一亮”、“校校通”和中小学校“四配套”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支持,促进各个区域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消除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异,巩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搭建便捷平台,力争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逐步缓解部分地区资源紧缺矛盾,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多样化等方面的需求。

4、完善城乡帮扶机制,组建教育集团或教育发展共同体。选择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或教育共同体,发挥名校优势,加强管理交流,围绕学校管理、高效课堂创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校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扩大城乡校际结对帮扶的途径,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缩小差距,逐步缓解择校矛盾,持续保持优质师资合理流动,推动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合作共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促进名师异校交流,构建优质均衡教育高位平台。教师是教育资源的核心,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根本保证,由于个别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择校屡禁不绝。发挥名师辐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让更广大群众受惠,将均衡教育的理念从教育内部传递到社会层面,是制止择校的良方。教育主管部门要运用激励或扶持手段,出台相应政策,明确优质资源学校、名师在学区建设中的辐射作用,确立评价、奖励机制,促使优质资源输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可以从具有省、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称号的名师中,选派师德素养高尚、业务底蕴丰实、教学特色鲜明的优秀名师异校交流,让名师在新岗位上不断释放自身能量,不仅带去前沿理念、教学经验,还带去高端的教研课题以及丰富的教研活动信息等,名师的业务素养、教学特色、研究品格、敬业精神等这些隐性资源的辐射,也能让交流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由名师引发交流学校教育教学的“蝴蝶效应”,促进平衡,从而全面实现教育的螺旋式上升。

6、产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助推地方经济腾飞。围绕地区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建设,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全力推进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一是通过政策扶持、资源统筹、市场引导等方式,确定一批知名企业作为职业学校实习基地、教师实践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师的实践能力。走“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

产养教、产教并兴”的道路,形成企业有效益、专业增活力、学生得实惠、社会获满意的良好态势。二是进一步探索“引企入校”工作。围绕地方行业、产业的规模发展及企业的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调研,根据产业转型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利用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引企入校,把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新途径,设立冠名班等办学形式,争取得到更多的行业、企业的资金、设备等投入支持,促进各行业、各企业同职校联合办学,推进“定单教育”培养模式,发挥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优势,以便在最快的时间里满足地方专用人才需求,扩大职业学校和企业相互影响力。三是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总量。充分利用省级实训基地和紧缺型人才基地的建设,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场地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和再培训人员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升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员参加培训,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终身化,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按需施教。充分利用国家以及省市对特色品牌专业的创建扶持,整合现有职业学校资源,在各个学校建立自己的精品专业、品牌专业,建设专业学科的全省、全国第一,避免专业类同,缺乏特色,资源浪费。

7、实施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整合的教育方式。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农村教育的战略举措。它不仅能有效克服现行教师培训形式所固有的严重缺陷,如“工”“学”矛盾、“训”“用”矛盾、培训者的专业水平与参训者的学习需求等诸多矛盾难于解决等。而且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调整学校布局,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因地

制宜,从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科学配编;以人为本,加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定单教师”与“定向教师培养结合”;实施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途径,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稳定和优化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

8、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坚持始终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基本理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合理—综合性原则,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与计划生育结合,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与薄弱学校危房改造结合,与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结合,与课程改革结合。稳定—超前性原则,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做到改造一所,达标一所,保证10年乃至20

年不落后。教育—效益性原则,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又要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做到既讲究规模效益,又讲究办学效益。

9、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树立依法行政、服务教育的意识,严格规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各种检查行为,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学校进行检查,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切实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发挥统筹职能,组织教育、文化、体育、工商、卫生、防疫、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为学校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文明的周边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和应急值守制度,扎实抓好教育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与问题,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10、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政府都把推进教育改革、重视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布什总统在宣誓就任总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即2000年

1月23日,就制定了联邦政府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新政策,并公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蓝图。这个教育蓝图特别强调了重视教育公平,要帮助处于不利情况下的学生,并要奖励“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学校。2002年9月8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参观一个地方的“确保起点”项目中心时发表讲话,强调说:“我们的目标是在一代人中消灭贫困,不把贫困带到第二代。无论一个人的出身背景和阶级,每一个人都能享有我国日益增长的繁荣。”同时还强调:“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平等——平等的身份和平等的机会。”“确保起点” (Sure Start)是英国政府消除儿童贫困和社会排斥的一个里程碑。日本和韩国同样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问题。两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所有的小学、初中,只要有智力障碍和伤残儿童的,都有为这些儿童专设的教室并配有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对外国儿童也是如此。不仅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校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大民众也有极大热情。仅以美国为例,拥有10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基金会已有3000余个。如著名的卡内基改进教学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上述基金会的资产总额当时就约为145亿美元,其中教育是基金会活动中获得最多好处的领域。与国外的义务教育发展相比,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得还很不够,均衡程度、优质程度还比较低,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开阔国际视野,跟踪国际发展水平,借鉴国外积极有效的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涉及每一个家庭,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的核心问题之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做到这几个统筹,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而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

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不均衡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科技教育比自然资源更重要。自然资源可以通过贸易交换而得到,但教育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世界十大富国和最贫困的十个国家的现状是最好的见证。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且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它的提出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进步达到一定水平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一种期望。坚持教育均衡化,对于遏制当前不合理的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趋势有着现实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2004年江苏教育发展报告》,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美]托马斯﹒R﹒戴伊著,彭勃等译:《理解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探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探究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概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义务教育需求的接受程度,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过程和条件都是均等的,具体表现在教学教材内容均等、教育学费均等、师资水平均等、教学的质量均等,从而能让大多数义务教育对象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对象 义务教育均衡财政政策的落实点是个人,必须搞清楚学生在义务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上合理不合理,解决两个相互问题: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主要服务于哪些群体?哪些对象对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均衡有促进作用?让各教育机构和各教育对象都把义务教育资源能平等的分配,从而在义务教育上达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等关系。 (二)义务教育均衡的内容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育过程中资源是否足备,包括人、物各方面的充足,其次要验证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成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自身能力等各方面是否提高,最后要能产生义务教育均衡的长远效应,维持好各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在投入步骤中一定要保证投入的充足,但是投入不能盲目投入,投入可以是一般的货币,但要经过实际的测量,具体可以记录学生及老师的人数、教学规模的大小等。 (三)义务教育均衡的全面需求 现阶段我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单一公众的义务教育需求,而是要随着公众的数量及要求的提高,制定各自适合的财政政策,保证不同公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机会、义务教育过程及条件、义务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的均等,保障义务教育全方位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二、分析公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需求特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个人的受教育机会是均等的,其次要求是满足义务教育过程和条件的均等,最高要求就是教育质量的均衡,这一系列的要求逐层提高,体现出了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中让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自 查 自 评 报 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根据新政教督办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要求,组织人员从组织领导、发展水平、管理与质量和校际均衡等四个方面,对下加尕斯台村小学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A1组织领导(170分) A1—B1 领导职责(40分) A1-B1-C1优先发展(20分) 评估标准: (1)确立“科教兴县(市、区)”战略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六个优先”。(“六个优先”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2)有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并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其中。评分细则: 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得10分;总体规划体现“六个优先”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立了“科教兴县”战略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了“六

个优先”。制定了学校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实施方案(2015—2016学年)、学期计划与总结等政策性文件,通过制定具体的教育发展规划,使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规划之中,做到了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自评自查得分:15分 A1-B1-C2 责任落实(20分) 评估标准: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 (2)形成政府直接领导、教育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的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协调的工作局面; (3)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 评分细则: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得5分;各部门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得5分;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各单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责。县委、政府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潭口小全学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几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力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学校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村初小,始建于1953年。位于正平镇潭口村,学校辖潭口村、腾岭村两个行政村,服务半径为2千米,服务人口4000余人。学校共设8个教学班,一至五年级共有学生227人,其中留守儿童少年人,无残疾儿童少年。教职工10人,取得教师资格合格证9人,专任教师9人,其中男3人,女6人,平均年龄岁,获得本科学历6人,本科在读1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高学历达70%。小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一级教师人,小学二级教师人。年轻教师居多,高学历教师多,教师结构合理。

学校占地面积8029㎡,校舍建筑面积1500㎡。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其中教学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所㎡,绿化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中,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音体美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各功能室设备完好,使用正常。学校图书室共有图书3400册,生均图书15册,能满足师生阅读需要。 近几年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小学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学校不断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逐渐完善,投入金额逐年增加,增添功能室仪器和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学辅助用房要求,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学做人、会求知、健身心、育特长”为校训,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目标,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大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浓厚,教育教学氛围浓郁的学校。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 为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我校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心得体会 一、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在养成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品质的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不等于“样样都要好”。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应该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这方面行那方面不行,有的学生那方面行这方面不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行。“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对学生不要“抑长补短”,应该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落后一点,而在另外方面特别好一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结构、内容、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和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发现、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支持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发挥个人所长,充分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实施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其责任应主要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此外,改造薄弱学校、保障弱势群体子女享受同等义务教育待遇,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推进义教均衡发展中必然出现一 些难点问题,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衔接问题,也都是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只能一马当先、主动作为。 ,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条内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内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师去细细品味。 在杨老师的讲座中她最后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尤其我们班主任我想都会认同,而且一直朝这方面努力去做,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

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 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

20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供参考)

20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供参考)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致力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实施和创建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X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XXX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经过全镇干部职工、教师的共同努力,XXX镇已初步达到《XXX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现将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概况 XXX镇位于东阿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全镇国土面积64.37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总人口3.01万人。辖区内的XXX海拔82.1米,是东阿曹植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XXX梵呗”音乐的发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植墓坐落于XXX西麓。2012年我镇被评为XXX省旅游强乡镇。 近年来,我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质量不断上升,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小学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办学条件 我镇现有XXX镇中心小学和XXX镇第二中心小学2所完全小学。在校生900人,23个教学班,平均班额39人。小学校园占

地面积70余亩,生均占地面积51.8㎡;小学校园绿化面积18387㎡,生均绿化面积20.4㎡;小学校舍建筑面积9821㎡,生均校舍面积10.9㎡。 2、师资水平 全镇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69人,本科教师61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一级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6.37%。全镇小学师生比1:10,无代课教师。 3、资金投入 为改善师生就餐环境,2014年由政府投资70余万元对镇中心小学餐厅进行新建;为美化校园,在2015年由镇政府牵头争取资金40余万元,对镇中心小学校路、教学楼室内外进行建设和粉刷;为给学生创造一个清凉的学习环境,在2015年我镇争取资金10.38万,为学校购置20台空调;投资10万元,为镇中心小学体育运动场进行了硬化,并铺设了塑胶跑道。同时学校按照省级标准投资近100多万元为仪器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音体美器材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器材和仪器,满足了教学需求。现在我镇学校均无D级危房,校舍初步均衡。 现在全镇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各学校校舍均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基本配套,体育场地及附属设施基本齐全。 4、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148团第一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提升我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努力实现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师市教育局具体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校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保障少年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公平的提高,制定该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实校成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督导。 组长:毛爱华陈新德 副组长:刘守德张建新宋长青 成员:李新平李华武田桂英孙丽萍及各组长 三、目标任务 1、一是根据实际的需要,配齐配足实验设备。二是根据远程教育的需要,配齐相应的计算机,建立教学光盘播设备,设置远程教育

网络教室。三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教室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图书室藏书量;四是配齐配足音美体器材。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巩固和确保无适龄儿童、少年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做到“应助尽助”。 4、积极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完善质量提升各种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安全教育,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四、主要措施 1、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各种保障经费。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学校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来保障义务教育各项经费的落实。 2、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不断加大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类标准,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和运动场地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要求。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 3、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精细管理的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教师全员培训的力度,通过专题自学、网上继续教育、岗位练兵、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比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在评优、评先和晋级上向一线、优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与原则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缩小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得重要手段。作为公共品得义务教育,其均衡发展得内涵有着内在得独特性,就是一个包括了区域均衡、学校均衡、个体发展均衡以及投入均衡、产出均衡等复杂得、多层次得概念。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坚持平等原则、弱势补偿原则、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社会参与原则与效率原则。 什么就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得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得,就是义务教育发展得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得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与普及性,就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得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得关键。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得同时,党与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 006年修订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得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得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得目标与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得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

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就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得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得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得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就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得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与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得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与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得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三就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与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与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与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四就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必学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一)一个门槛(一个前提) “一个门槛”(一个前提),就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10项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小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数、学生与教职工之比、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详见《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两个文件。 (二)两个要素(两项评估) 两个要素(两项评估),就是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 1、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这8项指标,用专门公式,分别计算全县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得出小学、初中校际均衡状况。 验收标准为: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 2、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督导评估,以量化打分方式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项A级指标,23项B级指标,34个评价要点,总分100分。 验收标准为:评估分数必须达到85分以上。 (三)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 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结果。 验收标准为:得分必须达到85分以上。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四个“一票否决” (1)三个增长近三年中有一年存在不达标情况; (2)教育系统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县不得申报; (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 (4)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县XX镇XX希望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 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作 介绍。 XX县XX镇XX希望小学位于XX镇文化东路3号,创办于2012年,办学至今第五年,是一所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师资 力量年轻,校风严谨笃实,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显著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32440㎡,校舍建筑面积 7404.69㎡,绿化面积13795.77㎡,体育场占地面积10876.04㎡,校园规划开阔井然,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人,各项指标均达到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大门) 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优良品质培养有 机结合,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好 学生活动,提出学校的“三风”建设,并深化为“知行合一”的校训,以此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和良好班风形成,促使学校的各项规章 制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之发展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 时常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多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文化长廊) 文化立校、艺术育人是我校转变德育观念,寻求新的突破,探 索出的独具个性、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学校主 动联系县文化馆,外请名师,内抓管理,开设足球、民族舞、器乐、书法、国画等五个学生社团,扎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 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

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特长,不断提高艺 术修养,服务校园,服务社会,展示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 神风貌和学生的艺术特色,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我 校“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云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基地”的各项工作,精心打造精神文明校园和书香校园,取得良好的 社会效应。(书画活动室) 发展至今,在“办学目标明确,特色突出,育人环境优美;教 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好,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学习负担轻,学 习能力强,综合素养全面”三大特色引领下,XX小学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应。近几年,学校除经常接待县内外教育考察团外,还先后 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级防震减 灾示范校、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活动联系学校、县级常规管理 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被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被云南省教育厅小学语文研究会确定为“小学语文研究基地学校”,同时,学校集体、学生和教师个人分别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奖励27项次、254人次和78人次。(校史室) 目前,学校办学范围不断扩大,除接收本片区生源外,还接收 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2名,教师70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教师较为年轻,结构合理,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100%,学生与教职工之 比为22.61:1,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为帮助年轻教师尽 快适应城区教学及自我发展,学校开展年级结对与个人结对,通过 交流与帮扶,落实学生学习常规与班级建设的管理,促进教师尽快 适应城区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校以 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为突破口,突出教学中心,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如何解决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城区择 校问题 董庄小学虽然近年来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各地起点不尽相同,发展的差异性逐步凸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 (一)学校布局不均衡。“普九”期间,村村办学,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随着人口出生下降,生源逐年减少,一些地方教学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成班率低。 (二)师资配备不均衡。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掐尖”和自由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学科结构失衡。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三是年龄结构失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三)办学条件不均衡。经过“普九”时的突击建设及后期国家专项资金的拨付,一部分城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条件十分落后,条件简陋,教室破旧,缺少教学辅助设施和运动场地。 (四)学生分布不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校”。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一些资源优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择校风”。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 (五)教育投入不均衡。在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体制下,教师工资、教育工作经费及“普九”债务等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雪上加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难以建立,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解决的措施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是前提、学校布局是基础、师资配备是核心、资金投入是关键、政府重视是根本。 (一)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分布。 按照“小学就近适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尽快修编规划,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使之与城镇发展、人口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县市城区学校重点完善布局规划;各区镇处场重点建设好每镇一所初中、一所镇小和服务万人左右的农村中心小学,形成以镇中、镇小为主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看法 吴永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广大青少年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性,它具有省际间的不均衡和局部性的不均衡。它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解决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或许是50年或许是100年。当然,我们不能追求绝对的均衡,只是通过一定努力,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或是在本区域内缩小各学校的差距,也就达到了改革的目的。下面就个人观点说说而以。 一、要加强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是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每个孩子不论贫富都有成长为社会栋梁的机会,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民主,因此也是个“民主工程”。只有政府强有力的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对农村薄弱学校重点扶持,尤其在生均公用经费下拨时提高薄弱学校的比例。切实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消除危房、偿还“普九”历史欠债、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和改善农村农村学校的教学黑板、体育器材设备、饮水设施,组织学生免费看电影等。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许多举措,2011年上学期,我校为全市首批“班班通”试点学校,已为学校每个班级安装了全套多媒体设备。作为一所农村小学,700多名农村孩子能享受到如此现代化的教学服务,许多家长都由衷的发出了赞叹。 二、要培养和稳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老师老龄化严重,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因而导致了薄弱的学校更加薄弱。要稳定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老师的工资待遇。政府可以通过统一编制标准、健全补充机制、加强培养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等措施,为农村薄弱学校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化”师资力量。 三、实行政策倾斜 如名特优特酬、边远校倾酬、一线教师重酬,真正体现岗位不同、责任不同、业绩不同、报酬不同的分配机制。在其他待遇上同样倾向于边远学校,如组织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考察向农村学校倾斜,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优秀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通过政策导向和激励,破解优秀教师流动难题。在职称评定方面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比例,压缩城市学校的职称上岗比例,让在薄弱学校工作的优秀老师有优越感,让他们自愿扎根山区学校工作。老师稳住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这就是均衡发展。 四、打破“择校热” 目前仍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均衡是众多的原因造成的。现在要缩小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优质学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好的教师队伍、好的教学设施和好的管理理念。统领这三个条件的是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师队伍、管理方式的均衡显得更为重要。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问题有三点:校舍、教师、经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息来源:市民 盟发布日期 :13 年03 月 28 日 近日,民盟雅安市委、雅安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组织部分教育 专家对义务制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大家认为,近年来, 各级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规章 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解决了教育普及的 问题,进入了追求质量的阶段。在这个高考决定命运的时代,为 了让子女获得优质教育,不少家长不惜以高昂的代价送子女到成都、绵阳甚至更远的地方求学。先是高中,继而初中,现已发展到小学 高年级阶段,先是城镇,现已发展到了农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 就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不能满足群众 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如何培育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正确处理享 有优质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均衡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 关键问题之一。 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分析导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投入、师资、管理三方面。 (一)投入总量不足 一是投入经费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生均公用经 费缺口大,部分县级政府没有按照省政府的规定比例全额配套资

金之农村学校学,加生数少,公用经费仅能维持一般的日常开支,要修缮或更新教育设施就难以办到,致使一些教育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根本谈不上优质教育。二是是教师收入低,导致一些 优秀教师流向外地任教、调入其他单位或考取公务员,致使本地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三是基础设施不足。除几所重点学校以外,大部分学校资源严重短缺,一些农村学校连普通教学使用的录音机、幻灯机等基本设备都不够,要想配齐电脑这些现代教学设施更是遥遥无期。学校运转举步维艰,不必说发展。 (二)投入不均衡 过去几年中,教育资源持续不断地向城区集中,城区资源向重点学校倾斜,从而拉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是教师配置不均衡。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教师的素质、待遇均有很大的差距,一些优秀教师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提高自己的收入,不断向强校、向城区流动。 这种优质教师资源单向流动的现象,使校际间的教师力量配备差距扩大。二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不均衡。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教师不足,设备不全,课时安排不足,必要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学生不断向城区学校流动,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城镇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三是学校布局出现新的不合理。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城区生源暴增、农村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 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48团第一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提升我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努力实现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师市教育局具体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校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保障少年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公平的提高,制定该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实校成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督导。 组长:毛爱华陈新德 副组长:刘守德张建新宋长青 成员:李新平李华武田桂英孙丽萍及各组长 三、目标任务

1、一是根据实际的需要,配齐配足实验设备。二是根据远程教育的需要,配齐相应的计算机,建立教学光盘播设备,设置远程教育网络教室。三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教室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图书室藏书量;四是配齐配足音美体器材。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巩固和确保无适龄儿童、少年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做到“应助尽助”。 4、积极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完善质量提升各种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安全教育,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四、主要措施 1、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各种保障经费。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学校预算管理制度,通过预算来保障义务教育各项经费的落实。 2、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不断加大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类标准,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和运动场地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要求。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 3、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精细管理的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教师全员培训的力度,通过专题自学、网上继续教育、岗位练兵、专家引领、同伴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各地的义务教育基础和起点很不相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凸现,集中表现为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即拟对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策 教育公平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美好理想,而要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促进社会平等,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和稳定器的功能。教育均衡发展的确切内涵应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其含义是:实现均衡的资源配置以搭建竞争平台,通过公平竞争以引发发展中的不平衡,然后通过微调再达到相对平衡。近年来,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又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突出地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即旨在对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在教育发展方面呈现出的不均衡、不协调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发达地区学校即更为优越。城区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运动场馆,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舒适的学生公寓。而乡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这些学校教室紧缺,无实验室、图书室,更就谈不上有体育场、馆和学生公寓,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仅凭简陋的教室,简陋的宿舍,简陋的食堂来办学。就办学条件而言,特别是就校舍、场地质量来看,可谓是天壤之别。 2、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特别是发达地区学校的经费投入远远高于乡村学校的投入(北京、上海城区学校年生均教育经费达上万元)。城镇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元的,加之办学条件好而走上了规模办学轨道,这样获得国家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总量就大。城镇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的校园绿化美化像商业运作的公园、景点,城镇学校建设一块高标准体育场(跑道)所用的经费相当于3所贫困山区初级中学的固定资产总值。而贫困山区中学因办学规模小,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也就少,并且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有限的经费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支出。 3、师资方面的差距。总体而言,城镇学校有充足且优秀的教师数量;而乡村学校则教师编制少,教师数量缺额,并且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二、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 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之所以被提了出来,是因为教育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特别是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曹桥完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新的奋斗目标, 事关教育公平, 社会广泛关注。虽然近年来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各地起点不尽相同,发展的差异性逐步凸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 (一学校布局不均衡。“普九”期间,村村办学,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随着人口出生下降,生源逐年减少,一些地方教学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成班率低。 (二师资配备不均衡。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农村学校条件差, 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 “掐尖”和自由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学科结构失衡。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三是年龄结构失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1 (三办学条件不均衡。经过“普九”时的突击建设及后期国家专项资金的拨付,一部分城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条件十分落后,条件简陋,教室破旧,缺少教学辅助设施和运动场地。(四学生分布不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

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堂”。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一些资源优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择校风”。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 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 (五教育投入不均衡。在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体制下,教师工资、教育工作经费及“普九”债务等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雪上加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难以建立,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解决的措施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是前提、学校布局是基础、师资配备是核心、资金投入是关键、政府重视是根本。 (一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分布。 按照“小学就近适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尽快修编规划,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使之与城镇发展、人口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县市城区学校重点完善布局规划;各区镇处场重点建设好每镇一所初中、一所镇小和服务万人左右的农村中心小学,形成以镇中、镇小为 2 主体,中心小学为基础,极少数村级低年级教学点为补充的学校布局;确定永久性保留学校和过渡性学校,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整合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 (二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分步缩小城乡差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