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三代史

家庭三代史

家庭三代史
家庭三代史

西安翻译学院

XI’AN FANYI UNIVERSITY

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 2015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 张泽敏 专 业: 商务英语 指导教师: 张江

2015年 02 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实践调查报告,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报告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报告。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

日期:年月日

关于家政服务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了,面临寒假的到来,很多大学生选择回家,接下来便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在家看电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实践是刻不容缓的活动。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每个到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提高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只有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才能够提高人生的高度和宽度。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向前迈进,而大学生作为这中间力量,中流砥柱,是当今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文化群体。也是不可缺少的建设者与奉献者。所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适应社会各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关乎到国家与社会的繁荣与兴盛。因此,大学生步入社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切身实践后,大学生可以逐步了解我国国情,了解社会真实需求,积累工作经验,增长见识,学习社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以便毕业以后,给自己准确定位。服务大众,贡献于社会,报效祖国。因此,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假期没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朋友邀我到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起初我对这个行业不看好,当朋友向我介绍了家政行业的发展史以及目前国家对对这个行业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和社会需求后,我对家政行业有了新的看法。我决心用此次实践来增长我的见识,初步了解社会,学习技能,历练心智。

2月9日,我按时到公司,接受公司内部培训后。对家政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国家政行业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诞生,目前社会需求量很大,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其工作性质:主要为客户提供家庭服务,目前延伸到油田,各大商场,物业公司,办公场所,店面服务等。服务范围:清洗保洁家电使用与维修保健护理居室美化商品配送服装洗烫商品代购预订机票房屋中介家庭教育个人理财私人秘书家庭膳食宠物饲养等等。

要做好此项工作,家政工作人员除必须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熟练使用洗地机擦玻璃器正确使用吸尘器石材打磨机牢记各工具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与人相处的礼仪,熟知基本法律常识,了解中外风情习俗。集社交心理学公关学管理学等知识为一体。仅这些还不够,每个家政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当然最主要是离不开“爱心”。用爱缔造中国家政第一品牌,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完美贴心的服务。

第二天,我被安排到商场洗地,前边专业人员驾驶着洗地机,动作娴熟,我在后面用尘推清除遗留污渍,虽说很辛苦却快乐着。

第三天,我随师父去擦玻璃,在师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的使用擦玻璃器,玻璃擦得还算透亮,洗完窗纱,擦完边框,唯独掏窗槽掏得我手指肿痛。却仍不干净,槽里的灰尘遇到水和成泥水了,很难清除。师傅过来给画铲上包上抹布边角,轻轻划过,泥水很容易被清除了。客户很满意。当然,是师傅的功劳。

在实践中,我渐渐发现,大多家政工作人员来自农,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掌握的参差不齐。对于各种清洁用品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了解甚少。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例如:一名家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误将杀螨虫的农药当作消毒液使用,险些酿成大祸;另一名家政服务员因忽视了擦玻璃时的注意事项,在操作时差点加上自己的手指。

同时,我发现了家政行业的软肋:由于家政服务员英语水平很低,甚至零基础,遇到涉外家政服务,都不愿给外国友人提供服务。当然,拒绝服务的原因

不仅仅是语言障碍,大多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慢工出细活,而老外则不然,他们时间观念很强,要求某时间段内必须做完约定服务内容,而且要求标准很高,要做到极致。他们以他们国内的家政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标准要求。而我们的大多数家政服务员还达不到他们的服务标准(不排除心态问题)。所以,涉外家政目前是一盲区。老外找家政服务员相对国人要困难一些,如果要找他们所谓的专业人员就更难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经商,工作,留学,旅游等。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有几十万人,常驻中国的外国人已达到百万。目前,在北京长住半年以上的外国人多达十几万其中有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人员、外国新闻机构常驻人员、国驻京商社和商业机构人团、外国留学生。此外,还有各国政府、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国际组织、跨货公司每年临时应邀到中国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会展、咱家各类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的活动的人员和来防记者,以及每天川流不息的路有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来中国常住和临时访问的外国人将会越来越多。外籍家庭收入一般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服务要求也比一般家政服务要求要高出很多。因此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大学生家政队伍。大学生家政涵盖内容全面,既包括普通的家庭服务,也包括私人家教,涉外家政,私家秘书,私家管家,私家顾问,私人家教,外联服务(帮外籍家庭办理签证等服务)所有高级服务员的选拔以大学生优先,不断补充,壮大大学生员工队伍,扩大大学生员工比例。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家政行业中,客户投诉率远高于其他服务行业。

究其原因:

1 个人礼仪

2 心态

3 专业技能

4 文化水平差异

5 综合素质较差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家政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整个发展过程几乎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其最难的是打交道的对象。一种是社会的中高端人群;而另一种则是社会基层的家政工作人员。要使他们和谐相处,即维系好客户,又要留住员工。这其中的经营技巧,是我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在这个行业,以规模取胜?还是寻求创新或突破?是自主创业,小心摸索?还是与他人加盟合作?需要小心抉择了。

当然,无论哪种经营模式,都应增加英语强化培训,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不是为一个好的经营策略。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切实感受到,钱来之不易。而父母为了养育子女,供其上学,他们近二十年的心酸历程,却从不曾在子女面前提起,独自吞咽着,吞咽着受子女所累的苦水。孩子养大了,留给他们的是白发,憔悴面颊,不堪的腰,重病的身躯,粗糙的双手。我们应该记住:任何时候,无论父母多么贫穷与落后,儿女对他们的态度绝不能马虎。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他所取得的每一点儿进步,每一滴收获,都离不开父母,家人,老师,和朋友的帮助。要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才能每天拥有阳光,感恩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谅解。多一些温暖与关

实践周志

实践教学周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实践调查报告评阅表

院:诒华学院系:外语系专业:商务英语班级:146110606 姓名:张泽敏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认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道德规范 第一节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认识 一、传统家庭伦理的内涵 二、传统家庭伦理的特点 ?第二节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父子之伦:父慈子孝 ?传统父子之伦的基本规范就是父慈子孝,慈是对父母而言 的,孝则是对子女来说的。慈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养,二是对子女威严而有慈,教之以义方,使子女能成家立业。 父子关系的道德规范,在子女则为孝。 1.赡养父母。《礼记·祭义》:“曾子曰,孝用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尊敬亲长。《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亢仓子·顺道》:“孝者善事父母之名也。夫善事父母,敬顺为本,意

以承之,顺承颜色,无所不至。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父母;营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 3.服从父母。《礼记·曲礼》说:“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二、夫妇之伦:夫义妇顺 ?(一)夫唱夫随、男耕女织、琴瑟和谐、相敬如宾是古人协调夫妻关系的道德准则。 ?(二)夫妇关系直接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诗经·大雅·关睢》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祝英台墓 ?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以同学而同葬,见十道四蕃志所载。旧志称曰义妇冢,然祝英台女而非妇也。(《宝庆四明志》卷十三) 相敬如宾: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我的家族史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在其中成长的是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庭也与中国近现代史有着太多的关联和故事,让我慢慢了解和回想。 时常听爸爸说起,我们的老家在江西,在约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逃荒到了西南——也就是今天的贵州。贵州土地肥沃,在那农业领先的年代,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这里我的家族经历了中国的经现代史。 小时候,喜欢听曾祖母,爷爷或是爸爸一遍一遍说那些家族的故事,仿佛那就是一段传奇。长大了才知道,那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一个缩影。 听说刚迁到贵州的时候,那儿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我们家族的女主人又都是一些勤劳能干的(这也是我们子孙后代引以为傲的),家里很快就富裕了起来。到后来直接就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地主。村里的土地几乎都是属于我们家族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大一块土地被人叫做赵家坡呢。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没想到我们家族就是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鸦片传到中国,似乎就成了有钱人家的必需品。我们家的当时的老爷少爷们就毫不客气的吸起了鸦片来了,一时间家族的败落就有了前兆。无论女主人们多么勤劳,多么会持家,面对昂贵的鸦片,入不敷出很快就到来了。用光了钱财就卖地卖房,为了买鸦片什么都舍得了,直到后面没有东西可以卖了,就自己开始种起大烟(鸦片的俗称)。就这样一个刚兴起的地主家庭又很快又沦为了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家庭了。当然这之间最辛苦当然是我们的女祖先们,她们为她们的不争气的男人们吃尽了苦头。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有一天还从土里挖出了两把特别的小刀(就是当时用来割破罂

粟果皮,使浆液流出凝固的)。可惜现在早就不知道被我和弟弟扔得不知所向了。 每次听说到我们家族曾经那么辉煌又败落的过程,我们都感到很遗憾,可惜。不过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当我们家族经历这些的时候,中国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也就陆陆续续开始了,斗地主的热潮也很快就到来了,而我们家也恰好因为当年男主人们的堕落而幸免于难。说起当时那些被斗的地主家庭都给弄得家破人亡,我们就觉得原来还真有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事呢。 不过,鸦片对身体的伤害是不打折扣的,男主人们大多都因为吸食鸦片而过早的去世,或者成了家里的沉重的负担。他们在鸦片的毒瘾中醉生梦死,而苦了女人们的一生。 曾祖母是1927年来到我们家的,那时候我们家还没有完全败落,而苦命的曾祖母却是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生存不下去了就四处逃荒。后来来到我们家,曾祖母8岁,没办法就委身做了赵家的小媳妇,嫁给后来同样吸食鸦片的曾祖父。在落后的旧中国,曾祖母从那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注定为奴为仆,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上山下地,完全就胜过一个成年的青壮男子。那些旧中国妇女的命运悲剧遗留了几十年,曾祖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老了,她依然勤劳,但数不清的大小疾病却在春夏秋冬折磨着她。 我经常想,也许上天最厚待我的地方就是让我有机会和曾祖母一起度过了十二年的时光,听这位慈祥的老人讲述了她一生的沧桑,我们家庭的故事,我们中国的发展。曾祖母不是历史学家,而作为一个走过中国近代史,经历各种坎坷的

第9课历史人物小传活动课

第9课历史人物小传 【课题类型】活动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找历史人物资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史料收集方法,懂得如何整理和使用史料。 (2)通过本活动课的开展,来探索教学新途径,进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尝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通过本活动课的开展,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为以后的历史教学打下基础。 (4)通过评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合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生主唱;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部分] 1课时 一、历史人物小传撰写的一般要求 1、了解历史人物小传的写作特点 历史人物小传的突出特点是“小”,要求篇幅短,力求“短小精悍”,一般是2000字左右。一篇历史人物小传,大体包括三部分:一是简介历史人物,包括生卒年代、籍贯、身世等等。二是叙述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这是小传主体。三是简要评述历史人物的地位或影响。 2、确定写作对象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太多,如果让学生随意选取,就显得杂而乱,教师组织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写作对象的选定范围一定要规范,可以确定一些专题,为以后教学做铺垫。比如,以历史阶段作为划定范围的标准来确定范围,像辛亥革命历史人物、五四运动历史人物、抗战历史人物等等。以地域作为划定标准,像近代湖南名人传、近代广东名人等。以领域作为划定标准,像抗战名将传、近代文学名人、演艺明星等等。因为八年级上册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所以须撰写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我给学生定的范围是近代湖南名人) 3、收集和处理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如图书馆、书店、互联网、走访当地老人等等。到图书馆和书店查找资料,可以保证史料的真实性,但耗时费力。互联网方便快捷,但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建议学生采用互联网的方式收集资料。 4、写作原则 (1)真实性 (2)介绍主要事迹 (3)可读性,故事性强,切不可将历史人物小传写成历史人物简介或履历,也不能写成历史人物年谱。 (4)详略得当 二、近代湖南名人介绍 岳麓书社门首有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说的是湖南历来就是出人才的地方,但湖南人才辈出,只有到近代才真正名副其实。 清中叶以前,湖南的名人可谓寥寥无几,如蔡伦、蒋琬等等。唐大中年间(847—859)长沙刘蜕考中进士,时人号称“破天荒”,此后一直到清中叶,湖南人才依然寥寥。 近代湖南名人,大体上说,先后有五个人才集中出现的时段,这些人在各自的历史时期对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前言 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 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 之四方,以国为氏。”○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 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清乾隆年间,即距今两百多年前,又从迁出一部分人口至山脚 下,形成了我而今所在的村落------ 。○2 日月相易,流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间期发生过许多大事,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了,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

中国传统文化家庭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家庭美德 一、终身托付: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的贤相,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婴。 齐景公有一位女儿,景公很喜爱她。看到晏婴有才能,想把女儿嫁给他。为此齐景公特地跑到晏婴家里面来拜访,君臣开怀畅饮。席间, 晏婴的妻子也不时地忙碌地招待客人,景公看到了她,就问晏婴: “那位就是你的妻子吗?”晏婴不知底里,就如实回答说:“是的, 她就是我的妻子。”景公听了叹了口气说:“唉,怎么又老又丑啊! 我有一个女儿,年少而且貌美,请允许我把她嫁过来做您的妻室怎么样?”听了这话,晏婴放下筷子,起身立刻离开了自己的席位,恭敬 庄重地回答景公说:“我的妻子是年纪大了,人也不漂亮,但我已经 和她生活了很长时间。女人年轻的时候嫁给你,就将自己的一生托付 给你了。我的妻子在年轻的时候把终身托付给我,不在乎我身贵身贱, 个高个矮,而我也接受了。现在大王要把女儿嫁给我,这是何等的荣幸,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立天地之间,我已经接受了妻子的托付,又 怎么能背弃她的托身之情而接纳别人呢?”晏婴身居高位,而不背弃 年老貌丑的妻子,他的为人之道和高尚品质为人们所敬仰。 二、贤达之士不弃妻: 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但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 被封为侯。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 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个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 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 丈夫。这个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

家庭史三代小传

家庭史三代小传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点亮孩子一生的一盏明灯。因此,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我的家庭三代为例阐述成长环境与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环境 爷爷出生于1949年8月18日,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神木镇王渠村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中。那时候新中国还未成立,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那时虽然家里贫苦,但是姥爷、姥姥还是让家里的六个孩子都上学了,爷爷是家里最大的一个,于1955年就参加小学读书,但是因为条件的缘故爷爷与1957后就因交不起学费而停止上学。那时候穿的衣服是缝补过后再缝补,鞋子也是如此。后来村里给老人扫盲识字,一直维持了两年。后来又继续参加小学读书,一直到1965年,现初中文化程度。因为条件艰苦,少穿无吃,粮食都是靠着国家供应粮,玉米、糠谷子、红薯等粮食来生活。因生活贫穷,1966年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爷爷在1966年冬季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边防参军,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爷爷在部队给边防线上开国防导,一直到1975年,1975年后复原给部队搞养种植,连同运输。爷爷在新疆呆的这些年并认识了奶奶,于1975年和奶奶双方结婚,后来生育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共5口人,后来就供三个孩子上学念书。爷爷说:那时候在新疆伊犁,地方也很穷,头几年时家里只有爷爷上班赚钱,挣的工资也少,五口人生活也很贫困,又要给三个孩子穿衣,交学费连同书本钱,每月工资有时候还不够,有时候还得像村里人借钱生活。后来奶奶也开始上班,家里就有了双份工资,而且工资也算高,所以他们的生活条件就越来越好,住着大房子,自己拥有大大的独院,里边种菜,种树…全家五口人在新疆居住15年,1991年爷爷全家五口人因王渠村需要确定户籍便返回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神木镇王渠村,安家溢户,五口人住一孔窑洞,一个孩子在神木县神木镇六里碑小学念书,其余两个在神木镇神木二中就读初中。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地家族 首先必须要介绍地是我地姓:张.张姓是中国最大地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张姓,具有三个明显地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地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地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地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b5E2R。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地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地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p1Ean。“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DXDiT。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地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地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地黄帝之后,正是张姓地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地直系后裔,并不为过.RTCrp。 这位名挥地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地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简称“弧”.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由“天弓”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地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赐姓张氏”.5PCzV。 不过,当初地“张”,非命姓氏之义也“.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张氏”地.从此之后,挥地后代子孙有地姓弓,有地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后世地张姓,在谈及自己地姓氏时,常常解释为“弓长张地张”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地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地一支.jLBHr。 过了近两千多年,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地周代,在中华大地上地张姓,又出现了两支.与其他姓氏所不同地是,新加入地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地,均出自由周文王地姬姓后裔所建立地韩国和晋国.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为氏,即“张姓出于姬姓,至周氏而氏者祖于韩”,“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 在张氏地总源流中,又增两支源流.这两支张氏源流,比挥之后要晚两千多年,但都是黄帝轩辕氏地后裔,只是有远近地区别而已.xHAQX。 关于张姓地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地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地河南濮阳.濮阳,是中国张氏地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LDAYt。 到了周代地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地系源,张姓地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地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地晋国,成为张氏望族地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据《中华姓府》张纸图谱记载,明朝年间,张氏已有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地望族,超过了其他诸姓.周代地这两支张氏姓源,为张氏后来成为中国地一个大姓,起了很大作用.Zzz6Z。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地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地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一些他姓人士,敬慕张姓地族大人

中国传统大家庭的人伦关系

中国传统大家庭的人伦关系 中国网 https://www.doczj.com/doc/ae12574921.html, 时间: 2008-02-18 发表评论>> 既然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占这么重要的地位,家庭中的人伦关系自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家庭中,讲求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等,每个人与不同的家人相处时,都应恰如其分地谨守一定的礼节。这不但古有明训,也是每个中国人深切了解的道理。 家庭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社会的骨干。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相当重视“家”,家不仅抚养培育个人成长,也是个人精神情感的寄托,更常是个人奋斗的目标。过去甚至有些人对国家、社会的观念较为淡薄,只有家才是他的思想、行动的中心。既然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占这么重要的地位,家庭中的人伦关系自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家庭中,讲求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等,每个人与不同的家人相处时,都应恰如其分地谨守一定的礼节。这不但古有明训,也是每个中国人深切了解的道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相当重视伦常关系,常将“伦理”和“道德”并称,似乎不讲“伦理”的人,其道德即有所欠缺。事实上,社会上也常以一个人是否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或敬老尊贤,来评判他的品德好坏。而教导人们要如何谨守“伦理道德”的文句,所在多有,例如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一开头就揭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又如《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夫义、妇德、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十义。”一般说来,“五伦”是包含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项。就家庭来说,父子、兄弟、夫妇三项是家庭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伦关系。 由于古书中所谈到的家庭礼节和应对进退之道十分繁琐,让人感觉中国家庭里的“规矩”很多,于是有人认为,只有在大家庭中,因人口众多且成员复杂,才需要这么多的礼节和规矩,以界定彼此的关系,约束个人的行为,而使家庭和谐、有秩序。但也有许多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家庭形态,应以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小家庭占多数;至多不过是折中式家庭(即由父母、未婚子女与一名已婚儿子和其妻小组成),大家庭的存在应是少数例子。有人甚至怀疑传统中国家庭所规定的应对进退之道,在实际生活上并不普遍实行。姑不论中国历代实际的家庭形态是大是小,至少大家庭制度是中国人的理想,为儒家所赞许,也是历代政府所提倡奖励的。这种代表大家庭精神的谦和有礼 ,克己忍让及讲求长幼有序等的规矩礼节,早已深植人心,即或生长在小家庭中,不需要那么复杂繁琐的礼节,也不会否定这套礼节的价值。何况,中国人安土重迁,看重家庭的力量,中国社会往往是一个宗族聚居于同一村里,即或是每家都维持小家庭的形态,其父系亲属也常是住在同一地区,且彼此往来密切,有关亲属间进退应对的规矩,在这样的宗族中,还是很需要的。 父子关系与伦序

我家三代人的奋斗史

我家三代人的奋斗史 奋斗是一个人实现理想的努力过程。每代人的历史背景不同,奋斗理想就不同。但是每代人的奋斗史却惊人的相似: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去追寻、去努力、去创造。 除夕夜里,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等待着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时间尚早,小孩子们便闹着要听老人们的故事。以下是我根据复述总结出的爷爷的奋斗史。 爷爷出生于1927年,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在炮火中度过。迎着建国的春风,爷爷奶奶经过红娘的介绍,喜结了一段良缘。在那段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他们举案齐眉相符相持,小日子过得清贫但很甜蜜,时光匆匆数年之后有了第一个结晶-------大伯。那时候,社会主义公社化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每天早晨,爷爷带着耕作工具积极参与生产队的大生产。傍晚,爷爷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每到此刻,奶奶总会从锅里拿出热乎乎的玉米糊和地瓜干,看着奶奶和在襁褓中的大伯,爷爷心里觉得无比的踏实和幸福。但是有一天,爷爷傍晚面带愁容的回到家里,在奶奶细心地劝说和安慰下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大队里有好几百人居然没有一个识字的,就像今天村长要求大家登记时,没有写出一个字,只有一排排的红手印,爷爷思来想去没有文化是不行,没有文化既不能造福于家乡,又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添瓦。因此,爷爷为此伤心了一些时间。爷爷思虑多时决定,为了家族的振兴、家乡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必须要读书识字。恰在此时,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识字班,爷爷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乡镇上有个识字班。白天,爷爷奶奶积极参加大生产队的生产。晚上,爷爷走五里夜路去参加镇上的识字班,每次夜半时分就着明亮的月光,沿着崎岖的小路,回到静静的村庄。在识字班里,爷爷初次学习识字,由于不再年轻识字比较困难,但他仍然坚持不断地练习,常常在劳动之余用棍子在地上练习。春去秋来无论寒暑,爷爷没晚都要去识字班学习。经过一年不懈地努力,爷爷终于完成了实习班的学习。在这一年之中,爷爷饱受了别人的目光和奶奶的唠叨声。终于,爷爷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识字的人。自此之后,每天下工回来,爷爷都在记分本上几下他和奶奶所干的工分,再也没有摁过手印。过了不久,村长发现爷爷不但识字还具有一定的知识,于是就让他担任会计一职,主要负责一些工分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长就请爷爷教大家识字,所以爷爷在村里的威望逐渐升高,所以村长就把更多的工作交予爷爷管理。爷爷白天参加队里大生产,晚上还要熬夜处理村中的事情。奶奶经常抱怨的说从来都不照顾身体,看多了那么多白发,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任劳任怨、做事认真、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爷爷为村里的事忙前忙后来累了大半辈子,终于在村委选举中退休了。这就是爷爷努力奋斗的一生。 爸爸是60后的尾巴,听爸爸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基本解决了人们的生活问题,实现了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的问题。但是服装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新衣服只有过年节才穿。农村人们日常的衣服上会打补丁。衣着的色调以蓝、灰、绿、黑、白为主,服装样式比较简单,人们的服装样式比较传统。城市中,春秋季人们的服装以中山装、工装、军装为主,男性在夏季以白衬衫,蓝绿色的长裤为主,女性夏季一般着碎花衬衫或碎花裙子。过年是那时的人们最想过的节日,因为能买到新衣服(实际上往往是用家里的织布做的),能有几角压岁钱,能自家瓜子或花生,能吃上一年也不能有几顿的白面饺子,男孩能玩上几个鞭炮,女孩能有一两件小服饰,这是最强烈的也是最可能实现的。爸爸是兄妹五个中最小的一个,都因没有考上大学没有找到好出路在家务农。爸爸虽然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但是干的活却不是家里最少的一个。爸爸与大伯年龄相差了将近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奋斗史。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驶里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的家族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谈到我的家族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闯关东顺应时代的潮流 首先讲一下我姥爷当家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当年黄河下游连年饥荒,地里的庄稼也不怎么长,在当时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每家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甚至有的婴儿生下来没几天因为没有奶吃或者孩子没有东西吃而活活饿死,而当时每家的孩子又有那么多,至少有四五个,我姥姥家就有五个,面对这种情况,我姥爷弟兄几个毅然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正好当时政府消除关禁,东北地区有着肥沃的土地,丰厚的资源,当时许多山东人都走上了闯关东这条“不归路”。闯关东当时分为陆路和水路,因为我的家乡在山东济宁,所以姥爷当年是通过陆路走到东北的。当时没有像今天这样交通那么发达,哪怕就是有汽车火车这种代步工具,当时的普通的劳动人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谈有钱来坐车,所以当时他们是一边乞讨一边前进,累了就在路旁休息,渴了就找点水喝,也不管卫不卫生。干不干净,只要能解渴就能喝。其实沿途有许多像他们这样闯关东的人,他也不会感到有一种异样的眼光。由于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姥爷的鞋子总是破的,即便冬天也是破的,冬天那凛冽的寒风真的让人受不了,但是他们一步一步的都走过来了,挑着一条扁担,里面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据说当时的挎筐和挑担是有很大区别的,挑担的说明还有一些资产装在担子里,挎筐的筐里只有一个讨饭的碗。虽说条件比较艰苦,他们几个人一路上还是有说有笑,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一定能到达东北。 就这样长途跋涉,跌跌撞撞到达了吉林省,到达吉林省之后还是先继续乞讨,先把肚子填饱,看到东北的确是个好地方,竟然有白馒头吃,而在当时那种连年干旱的山东这种东西是非常罕见的,就连白面都非常少,因为麦子几乎颗粒无收,所以他们看到了希望。过了几天姥爷找了一份工作,就这样也算在当地安定了下来,起码不至于被饿死,在东北也是做一些苦力,所以生活过的也算清苦。渐渐地那种连年饥荒的时期过去了,由于山东人安土重迁的性格,所以不少人就返回家乡,而我姥爷则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所以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

中国家庭生活的变迁 摘要: 近代中国有传统向现代转型,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社会在家庭婚姻生活方面的变化是可以说是各类变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家庭婚姻生活是社会生活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婚姻的变化可以深刻的折射出社会在经济,文化,价值观和政治方面的变化。在近代,中国的家庭的生活由集体化走向私人化,由大家族走向小家庭。因为独生子女问题而造成的核心家庭的合并与减少已经社会养老问题。因为城市化和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家庭搬迁和人口移动问题。因为夫妻离婚率的升高而形成的家庭重组问题。家庭收入变化带来的家庭物资生活的改变,已及未婚同居,同性婚姻,丁克一族,未婚生育等现象的产生。关键词:家庭合并与重组家庭多次元化丁克一族择偶标准两性权力的变化亲缘单一化家庭复杂化 正文: 什么是家庭(family),学者有多种解释。日本社会学者森冈清美认为:“家庭是以夫妇,亲子,兄弟姐妹等少数近亲的主要成员,因成员互相的深厚感情而结合的谋求福利的首属群体。这样解释较为具有代表性,丛亲缘方面解释了何为家庭。同时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包含相应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的职能也包括:生育,生产,抚养等职能。可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变化和扩展。这张扩展和变化是横向和纵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 中国的历史悠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远。在家庭伦理上面也是遵循着:“百善孝为先”的准则;恪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时也是“孝父母,重生产”这些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职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宗法制”来约束血缘姻亲家庭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维系这大家族的权威。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过分强调宗族、宗法观念,人为划分远近亲疏,又束缚了人的自主发展。这中在“宗法制”可以说是封建统治时期的重要社会基础。在“宗法

我家三代人的奋斗史

家是构成国家的基本单元,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可从我家三代人的经历中,更加清晰地看到党90多年来的光辉身影. 祖辈生在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际,长在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的时代 爷爷,汉族,山东省人,没有上过学只跟人家学过认字。爷爷有一个兄弟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后来姐妹陆续出嫁,给爷爷家带来不少帮助,那个时候闺女回娘家带的最好的礼物就是馒头了。爷爷的大姐出嫁了,由于家境不好,爷爷的大姐夫挣得吃的都拿回家给老婆孩子吃,最后由于劳累过度加上饥饿,早早就死了,爷爷说他是被饿死的。大姑奶奶从此就带着他的孩子外出要饭了,最终他的女儿长大出嫁落户于河南郑州市的一个县里了。后来爷爷家被划分为贫中农,还好没有像那些地主家什么的批斗。年轻时候爷爷出去给人家盖房子,勉强能吃上饭。爷爷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大家族长,封建思想非常严重,爷爷娶的第一个老婆,爷爷母亲看不上给撵回家了。也正是爷爷能挣钱后来才又娶了奶奶,奶奶是个典型的古代千金大小姐,只会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孩子,做的一手好女工。 祖父辈的那个时代已经临近解放,解放后,党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几年后,家里就新建了一幢土坯房。自1958起党中央提出开展“大跃进”运动,吃大锅饭,“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后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内忧外患,没多长时间粮食就吃光了。爷爷说过:“在最困难的时期想吃到现在猪吃的糠,也只是一种愿望,靠在干涸的水塘中挖野孛荠吃、削泼枣树的树皮吃而度命”。姥姥说那个时代根本不允许家里有冒烟的,就会被批斗成走资派。姥姥家就差很多了,姥姥说姥爷不顾家,姥爷是个党员,天天在公社的小卖部里,他一人吃饱不管老婆孩子。姥姥一人养育妈妈兄妹五人,常常吃了这顿没那顿。她领着妈妈出去要过饭,妈妈还差点被人拐走。有一次姥姥饿的实在不行就把身上的棉袄拿到集市上给卖了换了顿饭吃。还有一次饿的起不来床,是大舅偷偷跑到公社的地里偷了小萝卜还没有麦秸秆粗,用火盆煮熟了喂给她吃才活了过来。逢年过节也没有新衣服穿。姥姥说能活下来就是福,活着就是赚的。 祖父辈穿的是粗布衣,很多衣服都是穿好多年,穿补丁衣服就更是正常了;房子也都是土坯房,有好多房子经不起风雨的洗礼,在某个瞬间就会轰然倒塌;生病了也没有钱去看病,大多时候都是硬撑下来,就连生孩子都不去医院;但是他们的身体还是比现在人壮士老多,爷爷说他们种地的时候,没能喂养起牲口的人家,犁地都是人拉犁和耙。后来能吃上白面馒头,住上亮堂堂的新瓦房,生病了能去看看医生,看到机器收割和播种,真是天大的梦想!爷爷说他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成功的把孩子喂养大,远离了传统年代的贫苦与剥削,真是说不完的感慨呢。只盼望他的孩子都能衣食无忧,能好好上学,不求为国家做多大贡献,也别为国家添麻烦。 父辈生在社会制度确立之际,长在改革开放中国新发展之初 父亲,汉族,山东省人,父亲是家里第三个孩子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两个弟弟,而且父亲1967年出生,对爷爷来说可以算是老来得子。父亲出生时爷爷已经四十多了,那个时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所以父亲的童年还是不错的,但也只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法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业班级09法学一班 学生姓名吕晓冰 指导教师黄利新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09法学一班吕晓冰 一直很喜欢听家人给我讲他们过去的故事,关于爷爷的爸爸的,关于爷爷的,关于奶奶的父母亲的,关于奶奶的,关于外婆外公的,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他们要不生在一个动乱的社会,要不生在一个艰难的时代,比起他们,我们这一代人幸福多了。 讲讲中国近现代史跟我的家庭的关系,很俗套地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吧。曾祖父生在十九世纪末,年轻的时候就漂洋过海到日本做起了生意。当时中国经历了前后两次的鸦片战争还有一系列的西方列强侵犯我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那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甚至被西方列强戏称中国人民为“东亚病夫”。所以那时日本就开始了排华活动,曾祖父就带着爷爷从日本被遣送回国了。 回国之后,曾祖父才发现国内民不聊生,动乱的社会无法让他们安宁地耕作或者做生意了。也许他自身也局限在狭隘的小农思想里面,终日享乐于前半辈子创造的巨大财富中,改不了好赌的劣根性,于是他败掉他所有的财富。那时已经是20世纪初了,我爷爷还有他另外的四个兄弟和四个妹妹都已经出生了。可是曾祖父再也没有能力养活这个庞大的家族,在那样饥荒的年代,他卖掉了我的四叔公还有四个姑婆。可是那个年代,举国欠债,解决温饱问题简直天荒夜谈的说。不久之后曾祖父便饿死兼病死了。 我的爷爷出声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他七岁的时候由于日本排华便跟随曾祖父回国了。十几岁的时候抗日战争便打响了。日本鬼子一直打到我们广东江门这边来,爷爷说他为了躲避战争逃亡都几次了,每次都跑去远远的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年,为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地进程,需要用现代家庭教育地理念引领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改变不良地家庭育人环境.为此,整理并及时以下十大理念.——顾晓鸣 、学会向孩子学习 、孩子不是你地私有财产 、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没有优良地家庭教育是不完整地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地核心是育人 、没有教不好地孩子,只有不懂教地家长 、问题孩子地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关注家长生命成长,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学会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基石 、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学会向孩子学习 信息时代地今天,地球已变成村了,孩子每天都与世界亲密地接触着,信息与潮流刺激地事孩子们地神经,影响地是孩子们地思维,改变地是孩子们地行为尽管他们地超前,让父母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带他们毕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色彩地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是上上策,而我们地多数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学习,难怪与我们地孩子会称自己地父母是“外星人”,听不懂孩子地语言.另外孩子们地创造性,想象力,行动力,新地思维方式及一些人与生俱来地可贵品质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地,也就是做父母地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不是你地私有财产 把孩子看作一个单独地个体,不可把自己地需求或意愿强加在孩子地身上,一切包办代替,更不可以非打即骂,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地身心发展地规律,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常言道: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强迫马儿喝水,除非马儿有口渴地需要. .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是孩子地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地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教育它是一切教育基础之基础. 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家庭教育:一项有说服力地调查: 北京一项按家长地家庭教育水平好、中、差划分进行地调查,调查对象:名初中、小学生地家庭,调查内容:在校表现与家庭教育水平之间地关系,结果发现:

近代史论文---我的家族与近代史

我的家族和近代史的渊源 今年是2011年,遥想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犹如一声巨雷在中国大地诞生了,从此中国的历史就跟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了。值此建党九十周年,我觉得有必要来写一点东西,来纪念那段历史,也回忆一下我的家族在那段历史中的起起伏伏。由于我是标准的90后,中国的近代史我并没有亲身尽力过,所有的叙述都是建立在奶奶以及曾奶奶细致言传的基础上的,并没有过多去考证其真假,所以也请看的人不必过分追究其是否缜密。仅以此文怀念我的亲人,怀念那些在那段历史奋斗着的先人,真切感谢中国共产党带着我们走过那段艰辛的历史。 我姓韩,家乡是广东清远。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在中国的历史洪流中,韩姓家族的人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所以,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在文章的开头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与我家族有关的历史。韩姓最早活动在春秋时的晋国,随着韩虔建立韩国并建都平阳使韩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坚实基础。秦亡后,韩国宗室韩王信起初被封为颍川王,而后又改封太原,其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这支韩姓在东汉得到很大发展。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贬潮州刺史,为韩姓最早入广东者。南宋时,居于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元明清时期,韩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的播迁于南方各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我的家族属于客家人,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客家人非常团结合作,在中国大陆多居于闽、粤、赣地区,故有浓厚的山区文化,客家人也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客家文化特点是耕读传家,保留古代汉民族的特点,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亦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所以说现在世界各地都有韩姓家族的人存在,他们勤劳朴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也因为勤劳,让自己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旅居海外的韩姓族人,在经过艰苦奋斗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不忘回报家乡,每年都有很多人回到家乡,修桥筑路,捐资助学,这是后话了。 好了,回归主题,这一次的主题是想借着近代史这条主线来叙述与我的家族有关的故事,所以也不扯远了。说到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在这部艰辛的奋斗史战争史中,也可以看到和我们有关的声影。 中国近代史是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惜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甚至发动鸦片战争。听曾奶奶说,她小时候听家里的长辈讲故事的时候,每次讲到这一段,都忍不住啜泣。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但每次我看到曾奶奶眼角擒住的泪水,我还是可以理解这段历史的生灵涂炭的。从教科书上面我们也可以得知,这个时候几乎整个中国都被鸦片毒害着,官员在吸,普通老百姓在吸,连保障国家安全的士兵也在吸。英国收获的是一箱箱的白银,而带给中国的却是越来越腐败的政府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整个国家的大环境如此,我的家族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在曾奶奶的泪水中,我知道那个时候的先人过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当生存下去也变得很艰难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活着是多么的幸福。我相信,家族里的那些先人肯定是深有体会的。吸鸦片的吸鸦片,饿死的饿死,还有各种因为战争的不幸,我慢慢知道,我能出生在90年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中国古代家庭的德育习俗传统

中国古代家庭的德育习俗传统 摘要:家庭教育一直是数千年来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阵地,尽管历朝历代都以兴学来张扬教化,但受教育面仍然是极小的一部分。无论是私塾还是筵师在家,教育除识字以外,就是做人的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德育教育。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家庭中的德育传统做一些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古代家庭教育德育思想德育传统 直到近代公学的兴起,教育的普及,家庭教育的地位才逐渐削弱。在古代,有能力的家庭请教师到家庭中教育子弟或进入私塾,有的私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弟才起馆教学。在启蒙读物的开篇,就是一首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姑且不论其它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受教育的目的性是十分明白的。 一、中国古代家庭德育的指导思想——家国一体的治家原则 家国一体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家庭传统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确立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地位 《礼记·大学》开篇不久,即以大段论述治家修身的重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个人如果不能修身治家,何以能平天下呢!

(二)明确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与治国的关系 《礼记·大学》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张九龄在《千秋金鉴录》中说得更明白:“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这里至少可以认为一个国家的道德是由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道德构筑而成的,每个家庭的道德都有是高水准的,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不就是很高么。 (三)明确了家庭德育的目的是为了国家 修身也好,齐家也罢,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平天下”,以身报国。家国一体的原则就是为了国家这个大家庭:“理明身修,则推之天下国家无不顺治”。(胡居仁:《胡文敬集/白鹿洞讲义》)因而,为了达到“国家无不顺治”,家庭教育就要紧紧围绕“理明身修”这个大纲进行。 家国一体的思想,发端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汉时独尊儒道以来,成为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历代著述十分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传统——德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是核心,是如何做人,而且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少儿学做人,中青年要会做人,老了要教育后人,特别是以身作则。在中国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多数人是不识字的,学文化必须请家教或到私塾中去,这是绝大多数家庭做不到的。因此,家庭教育不可能把重点放在学习文化上。不识字可以生存,不会做人则不行,因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近代的中国,她的艰难,她的屈辱,她的不堪,不该被我们遗忘。就在近代的中国动荡不安中,我的家族也经历着细小轻微而缓慢的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的南部,佛山南海夏滘,根资料显示,叶氏家族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县的附近,濒临沙河的南岸,其中就有一个叫做叶县,从两千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是以“叶”为名的。我的上几代不知道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但我从族谱了解到,“叶”姓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姓氏,最早好像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后来到了明朝,就出了一个有名的内阁首辅,叫叶向高,之后经过迁徙,“叶”姓已经分出很多个分支,但其中也不乏人才,像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叶剑英、叶挺,他们分别是广东梅州叶氏的31世、32世,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平也曾当过广东省的副省长,虽然他们与我没多大联系,但总算都是叶氏子孙。而我的家乡叶氏比较平凡,没出过什么大人物。我们那里是属于农村,到城里也不是很方便,那时候的农村人大多数十几岁就结婚了,然后有些三四十岁就当爷爷奶奶了。好像那时候还有童养媳这种现象存在,文化水平还是很低,文化程度差异好大。尽管如此,近代中国改革的潮流还是悄悄地向他们逼近。 说到我爷爷,我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因为好像在我出生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了,但后来透过我父亲的讲述,对他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爷爷好像也是生在一个地主之家,家里生活也不是说特别好,但还是不至于要担心一日三餐。我爷爷那时候好像上过几年私塾,读过几年书,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家道中落,生活变得越来越紧了。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白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改完成后,中国农村以小农土地所有制为主,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地主阶级被消灭。从那以后家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祖父祖母都要下田耕作,土改把他们的地都没收了,最惨的是,还会时不时给人抓去批斗,给我爷爷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经过土改,农民当家做主,废除了压迫他们多年的剥削制度,激起了农民维权意识,此时共产主义、人人平等的意识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之后,我爷爷到一家工厂应聘会计,因为他读过几年书,所以他很轻松就近到厂里,后来经过几年打拼,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