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家法与族规的分野

论家法与族规的分野

论家法与族规的分野
论家法与族规的分野

?专论?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4期

论家法与族规的分野

费成康

在中国历史上,家法与族规并无明确的分野。大量约束整个宗族的规范,即族规,仍被叫作家法、家规、家训之类。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合族之人本是同一祖先的后裔,宗族是家庭的扩展,是众多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因而族规与家规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同时,家法族规中常见的很多条款,诸如禁止子弟赌博、吸毒、宿娼、欺诈、偷窃、抢劫等等,无论在家法还是在族规中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仅依据这些条款,也根本无法区分何为家法、何为族规。不过,如果不是从名称来看,而是依据这些规范实际约束的范围来研判,则确实可将家法族规分为家法与族规两大类。

第一,家法。家法,即是家规,生效的范围是本家庭。它们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家人及家庭依附者的日常行为它们约束的对象是本家庭的成员,以及附属于该家庭的奴婢等人。家规的数量较少,只有一部分叫做“家规”、“家训”、“遗训”之类的规范才是真正的家规。家规基本上都是涉及家庭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规范。

第二,族规。族规生效的范围是本宗族,约束的对象主要是同一祖先传下的同姓后裔,这些后裔组成了众多的家庭。族规既约束族内各个成员及各个家庭的日常行为,也规范合族的各种公共事务。它们通常不将异姓的奴婢等列入约束的范围。不过,有些奴仆成群的名门大族的族规,也涉及奴婢等人。部分族规还实行综合管辖,将管辖的范围扩大到相关的族外人士,如受聘在族学里授课的教师,潜入宗祠聚赌的外来赌徒,途经本族聚居地的行人、商贩,由改嫁的母亲带至本族抚养的儿童等。族规数量众多,凡是带有“族”、“宗”、“祠”等字的家法族规皆是族规。部分“家规”、“家训”等带“家”字的规范也是族规。它们之中有综合性规范,也有专门调整族内某一方面关系的单一性规范。

除了约束的范围外,家法和族规还有若干方面的差异。家法的订立者一般是家长本人。族规的订立者则可能是始迁祖,也可能是族长,或是数位族尊,甚至是重金聘请的他族的文人学士,到清末民初还可能是族会、族议会等族内特设的机构。由于家庭人数有限,能够制订家法的一家之长一般都有足够的权威,可任意惩治不肖子弟,因而家法通常不需详细规定惩罚办法及惩罚强度。族规则不一样。尽管不少族规也只是简单地规定要处罚违犯者,但是如无具体规定,要任意处罚弱小者尚可,要处罚有头有脸的人物就会遇上一定的麻烦。因此,订立及修订于清代中后期的族规多订明对某种过错将予以何种性质和何种强度的惩罚。同时,“虎毒不食子”,除极个别的例外,再凶横的家长对子女总还有点舔犊之情。因此,家法中的惩罚办法通常较为温和,以叱责、罚跪、笞杖等为主,只有少数家法中有逼迫当时最玷辱门楣的所谓“淫乱”妇女自尽的规定。此外,几乎看不到因其他缘故而要致家人于死地。而在宗族中,族人间的血缘关系有时已很疏远,族人间的亲情已经淡薄,特别是有些土豪劣绅力图借家法族规来号令全族,更是要以苛繁的惩罚,直至以活埋、沉潭等残酷的处死方式,来迫使族众就范。最后,家法与族规在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家法主要规范的是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儿孙的教育之类,一般不涉及族中事务;有些族规则只涉及族中之事,如宗祠祭祀、族谱纂修等等,并不涉及各家庭的家事;另一些则在对族内各种事务作出规范的同时,也规范了各个家庭的家事,并还涉及与外族和国家的不少事务。因此,家法涉及的内容较为狭窄,族规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45?

在数以万计的成文的家法族规中,家法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绝大多数的家法族规都是族规。形成这种局面,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绝大多数家庭并不订立成文的家法。寻常的百姓之家,大多是由两代人或三代人组成的数口或十余口的家庭。纵然多子多孙,有数子十余孙,连同媳妇、孙媳妇,总共也只有数十口。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社会中,这种大户人家的日常起居也并不复杂,何况作为一家之主的祖父或父亲在家中通常都有绝对权威,子孙不敢贸然抗命。如果子孙违反家长教令,家长也不必依据什么家规的规定,就可任意处罚。同时,即便是订有家规的家庭,也未必将它们见诸笔墨。写下家规的人家一直为数甚少。在明代晚期的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一个缪姓人士在旅居长安时给儿子们写了封信,要他们订立“数款约示,粘之本家墙壁”,对于违反这些约定的家人,就要予以重惩。他又叮嘱道,这样做是“尽我居乡守分之道而已,亦不欲以此干誉于乡也”。【1】可见,在此时订立了成文家规的家庭极为罕见,随意订立几条家规,就可以在家乡沽名钓誉。

为了形象地显示家法、族规之间的差异,拟全文载录较短的家法和族规各一份,以资对照。

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时曾订立一个“家规”。由于溥仪并无子嗣,其“皇后”婉容、“皇妃”文绣又在他残剩的“皇威”下战栗,因而他于此时订立的这一相当独特的“家规”,主要是约束家中的仆人。这一“家规”的全文如下:

一、不准彼此随便说话,以防结党营私。

一、不准互相包庇袒护。

一、当同事犯有过错时须立即报告。

一、上级对下级犯过的人,须在发现之后立即加以责打。如果放松看管,罪加一等。

在到达长春充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他又附加一项誓词:

如有违背,甘心承受天罚,遭受天打五雷轰。【2】

上海郁氏是当地的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不少是近现代的知名人士。该族于民国初期订立的“惩戒”条规全文如下:

族人若有犯后列各条者,有人举发后,归族会中审核。如无异义者,以后不得参与族事。惟身后神主仍得入词,神主后加刻“行革”两字。家谱无行传,世系图名下系“行革”两字,所以垂戒也。

悖逆伦理(如不孝、不悌、卖子女为娼等),经族会议决万难容忍者。

凡受最重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处分,经族会调查并非诬陷者。

虽未受刑事处分而犯罪证据确凿者(如侵吞公款、善举款,盗卖族墓、祭产等)。

族长如犯前条各款者,由族会按分齿改推。宗子如犯前条各款者,由族会别为大宗立后。会议时犯者避席。

妇人来归被出他适者,神主不得入宗祠,不得葬族墓,以其别有所从也。妇人来归因无行而被出者,亦同。其无过被出不再适人者,子孙或族人得向族会请求,经审核确实,由族会公决,附入哀女祠。其母族不为收葬者,经公决,得附葬哀女墓地上。【3】

通过对照这两份家法族规,可以看到,家法生效的范围是本家庭之内,族规则能约束整个宗族,涉及到宗族的族谱、祠堂、族长、宗子、妇女、族墓等等。根据生效范围这一标准,家法与族规的分野确实是十分清楚的。而在家法族规盛行的年代里,在这些规范的订立者之中,确实也有不少人注意到这两种规范的差异。这体现在当时的人们在命名这些规范时会把族规称为家规,但决不会把只规范一个家庭行为的家法称为族规、祠规。同时,也有些宗族在修订家法族规时正在逐步为这些规范正名,使它们名实相符。清代末年,新昌 来王氏准备修订家法族规时,即拟把这一规范由《家规》改名为《族规》。【4】

除家法、族规外,另有三类规范似乎介于这两者之间。第一类是“义门”的家法。“义门”是数代直至十几代同居共爨的大家庭,同居的人口通常有数百人,甚至有数千人。“义门”并未分家析产,有家的形式,因而其家法似应恰如其名,划入家规一类。但在实质上,“义门”是合族同居,家即是族,致使

?46?

这些家法也具有族规性质。因此,“义门”家法似乎非驴非马,只能自成一类。不过,如果要它们在家法族规中有所归属,似将它们划入族规类较为得当,这是因为它们在事实上约束着名为“义门”的整个宗族。第二类是“房规”或“支规”。这类规范有两种产生途径。较多的情况是,它们本是家长订立的家规。此后,随着老爷子谢世,儿子分家;儿子去世,孙子又分家;物换星移,一家发展成族中的一房或一支。此时,虽然这一家规并不能约束全族,但已为一房或一支所共守,成了该房或该支的规范。第二种情况是,有些家庭在迁至距本宗族聚居处较远的地方后,发展为族中的一房或一支。由于人丁日多,又自成一体,便有了订立本房或本支规范的需要。而这些以本支特殊情况为依托的规范,当然与合族的族规是不尽相同的。例如,蚊川前绪乡陈氏西宅支订立的“宗规”,就是该支的“支规”。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在新建的支祠中应如何安放族人的神主牌位。锡山过氏济塘派迁常支的支谱谱例,就包括五条摘自该族宗谱凡例的条款,并包含九条该支自行订立的条款。可见,这种房规、支规既不同于家法,也不同于族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不过,就其内容而言,它们接近于族规,大体上也可划入族规的范围。

第三类是大部分合约式的规范。合约式的禁单、议约多是若干房、若干支为墓地、祭产等事宜订立的多边协议。它们可以约束参与订立这些规范的各房、各支中所有的家庭和个人以及附属于这些家庭的奴婢等人。然而,这些规范尚不能约束族内没有参与议订的各房、各支。在一个大族中,常有十几房、十几支,甚至数十房、数十支,因而这些规范通常只能约束族内的部分成员或是一小部分成员,也处于既不是家法也不是族规的两难地位。由于它们约束的范围远远超出个别家庭,也超过了房规和支规,如果一定要使它们有所归属,则也可将它们视作族规。

还应指出的是,虽然族规难以蜕变为家规,有一部分的家规则可以发展为族规。这些家规多为始迁祖或辈份较高、声望甚隆的祖先所订立,到其子孙繁衍成宗族时,这一家规也就成了合族的族规。例如,清初平南王尚可喜临死前留下的遗训,本是一份家规。两百多年后,尚氏发展成有上百个家庭、上千人口时,这个当年的家规仍为合族共守,于是它就变成了族规。

当然,也有些家规绝对无法转化为族规。这些家规的规定极其具体,仅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家庭,甚至不能应用于孙子辈的家庭。例如,明代中期,弹奸相严嵩的杨继盛在其临刑前的绝笔中告诫他的两个儿子:如果搬嘴弄舌,使母亲生气,“便是不孝,不但天诛你,吾在九泉之下也摆布你”。兄弟俩纵有天大纠葛,也应私下请众亲戚调解,切不可告官。“若是一人先告,后告者把这手卷送至于官,先告者即是不孝,官府必重治他”。【5】可见,这一遗规只能约束他的两个儿子,对他的孙子已无效力,更不必说曾重孙。到他的儿子们去世,这一规范就会自动失效。

由于家法、族规之间有着一些本质差别,因而目前有些著作将它们统称为“宗族法”,似有可商榷之处。如果将“宗族法”这一概念涵盖家法、族规两部分,当然未尝不可。不过,既称之为“宗族法”,从字面来看,仅指族规,不包含家法,使家法部分无所归依。如果将它们称为“家族法”,似可兼容两者。但是,在法学界,“家族法”历来是指调整家庭内部秩序的法律,诸如有关婚姻、继承之类的法律。因此,称这些规约为中国历史上的“家族法”虽说是相当正确的,但两个不同的概念用了同一名称,在使用时容易混淆。同时,家法族规虽是种准法律,毕竟还不是真正的法律,因而似也不必冠之为“法”。鉴于这些情形,对于这些由家庭或宗族制订的规章,似以沿用历来的名称,仍称之为“家法族规”为宜。

注:

【1】《东兴缪氏宗谱》,同治十年本,卷一。

【2】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64年版,第369页。

【3】《上海郁氏家乘》,1933年本,《家乘凡例?(六)惩戒》。

【4】《新昌谷来王氏重修宗谱》,光绪三十一年本,卷一,《家规》。这一有墨笔修改处的宗谱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5】杨继盛:《杨忠愍公家训》,光绪十七年本,第2~4页。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47?

现代实用家法家规表教学文案

现代实用家法家规表

现代实用家法家规 X氏家风——严谨诚信 前言 1,无规矩不成方圆。 2,成功的家庭都有家规,成功的家庭教育也都有家规。 3,家长绝对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因为忙于生计而没时间监督孩子。家长必须态度一致,并且要划出专门的时间监督落实家法。 4,家规不能随便使用,不要随便打骂孩子,要跟孩子多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应有的惩戒。 5,可将此表贴在书房墙壁上。 6,请家法时(执行家法时),要严肃,正式,要有严格的仪式,用来确立家法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7,本家法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以《弟子规》为借鉴,整理修改之后变成现代实用的版本。 8,本家法适用于本家庭,解释权与修改权归本家族最高监护人所有。

严规八条: (孩子三岁生日时,并且给孩子把每条规矩说清楚。) 1,父母及亲属长辈呼唤时,孩子必须立刻答应。 2,父母及亲属长辈交代的事情,孩子要立刻去做,父母教训时,孩子应当低头接受,不可使父母生气伤心。 3,不得开玩笑,打闹,打骂,大声吼叫,伤害,父母及亲戚长辈。 4,不得在父母及亲属长辈面前撒谎。 5,不得偷东西,藏东西,或者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拿东西,哪怕最小的东西也不行。 6,不得因为任何原因,摔砸或破坏物品和家庭环境。 7,不得自己一个人外出,与家长外出时,必须走在家长能看的见的地方,并且在十步以内,行人人多时或者过马路时必须牵紧家长的手,和家人走散立刻找警察叔叔。

8,不得靠近或者触摸电器插座,不得玩火玩水玩泥等一些脏和危险的东西。 十二岁以下孩子的家规: (孩子六岁生日时,并且给孩子把每条规矩说清楚。) 以下规矩,每天晚上7点结算,按100分或者十颗星计算。 (每周再结算一次600分或者六十颗星,或者连续6天A+级别,得到额外的周奖) 得满分A++级别,得到以下全部奖励,另外奖励零花钱。 B级别:60分(六颗星)为不奖不罚。 A级别:61-80分(八颗星)奖励半小时可以做最喜欢的事物,比如上网,看动画,玩玩具,出去外面玩,吃喜欢吃的东西等等。 A+级别:81-100分(十颗星)奖励一小时可以做最喜欢的事。 C级别:59-40分(四颗星)罚,面壁思过,大声朗读全部家规三遍。 D级别:39-20分(两颗星)另外加罚,请家法戒尺三十下通红。 D--级别:19-0分全部惩罚乘以三倍,全程跪向家法家规表。 大规十五条:(扣10分或扣一颗星)

明代家法族规与家族保障探究

摘要明代社会成员的保障来源主要是宗族保障,而保障实施的制度性机制就是家法族规。本文通过此方面的探讨,对我国现在的家庭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家法族规家族保障约束机制 家族保障是与国家举办的社会保障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家族通过义庄、义塾、义宅、义仓、义冢等方式对本族的成员进行经济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使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得到全面抚恤的一个系统工程。自宋范文正公创设义庄进行家族保障以来,发展到明代,明代的家族保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明中叶以来,以嘉靖十五年(1536)明廷采纳礼部尚书夏言的奏言,允许臣民以祭祀始祖为契机,使祠堂、族田、族谱为中心的宗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使得家族保障较之于以前更加完备,在保障家族成员生活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 一、明代家法族规与家族保障的关系 对于大家庭的治理,从唐代就有不少的探索,唐初,唐高宗曾亲访九世同堂的郓州张氏。见到张公艺,高宗问其如何在漫长的时间同居而不分家,张公艺不答,拿出纸笔,连写一百余个“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赠缣帛”刚。但是,在具体的家族管理文践中,仅仅依靠家长族长的隐忍品行是不行的,唐人陈崇认为:“治家不可以不立纲纪,夫纲纪不举,则条目不张;纲纪一振,则条理秩然矣。”可见,建立家法族规对成员进行有效约束和引导就很有必要。但是,家法族规作为和睦宗族的准法律制度鲫卵,它必然涉及对成员行为的约束以及对家族宗族的弱势者,如鳏寡孤独废疾者、贫穷者的帮扶问题,藉以此达到敬宗收族的目的。 在明代,家法族规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明初,宋濂就帮助浦江郑氏的子孙编制了共有一百六十八则的《郑氏规范》,形成了中国古代家法族规的代表作。明中后期,经历了大约一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数十口乃至数百口的大家族已不罕见,制定家法族规进入了—个更加繁荣的时期,正统八年安徽休宁西fJ汪氏,嘉靖时期安徽徽州新安汪氏,万历时期浙江黄埔庄范氏、安徽泾川吴氏、安徽茗州吴氏、浙江吴兴潘氏等纷纷建立了本族的族规、家训或家约[31440。又如王春元就在天启年间写成了本族的第一份族规f4j。明朝大量的家族法规的出现,确保了家族保障的顺利实施。 二、家法族规在实施家族保障中的作用 明代家法族规虽名目不一,涉及的范围大小也有所差别,但大多都对族人生活行为、族人与家族、家族与官府、宗祠的职责、对族人的管理以及宗族与他族之间交往的原则等方面进行规定。同时,对贫困者的救助、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对教育的重视等也成为这蝗家法族规的共性。宗族法规中对这些内容的规定,就为宗族保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约束。兹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1.在保障老年人养老方面:老有所养。在我国,自汉以来“以孝治天下”、“百事孝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几乎每个家法族规都对尊重、供养老人做了详细的规定,对不遵守者予以严惩。物质上的供养如毗陵长沟朱氏规定“族中子弟以孝悌为先”,不孝不悌则给予“责板”、“出族”的惩罚阁。寿州龙氏《家训劝善十二条》第一条“孝父母”云:“凡我族人,宜念乾父坤母,生我劬劳。贫则菽水承欢,富则皆甘备养。”哒都要求对父母供养,甚至有的家族在细节上对老年人也别有优待:“尊长所用,仍令知酒人别酿好酒。以俟供应。”FI其他家族亦多如此类。在精神蕴藉上,古者多重孝道,注重老年人精神上的欢愉,这在家法族规中多有体现。上虞雁埠章氏家训要求为子女者,“尤当(对父母一笔者注)体心顺志,时时周旋膝下。即 境遇贫富不齐,而孝道贵乎顺亲敬亲。苟不讲乎此,虽日用三牲,不得为孝也”。甚至说“养其亲而不知敬,怼其亲不知顺者,直禽兽等尔!”噼对忤逆父母者严惩,“有不孝父母、肆行忤逆者,乃人伦大变,法所当诛”f)l。“有子孙忤逆父母者,重笞逐出,永不入祠。”lql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家法族规中把养老敬老放在了无以复加的地位,从而族中老年人的生活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障。虽然各个家庭、家族在供养老人方面的经济条件不可能一致,但是由于家法族规的约束以及强调对老年人身心双方位的重视,我国明代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还足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 2.在救助族中贫弱人口方面:贫弱有所扶。宗族的本意在于“敬宗收族”,为了达到和睦宗族的目的。家族往往对族中的贫}f司者、弱势群体(孤嫠残等)予以救助,给封建宗法披上了温情脉脉的外衣。在具体的实施上,往往是通过义田、义仓、学田、义冢等为贫弱者提供经济、食物、教育、丧葬的帮助。对此,家法族规也明确提f“了具体的要求。武陵郭氏要求对孤儿寡妇,凡属族邻?均有“提携扶植”的义务,对他们的合法权益和财产予以特殊保护,对侵犯者从重处理l埘。九江岳氏劝诫族人要“救人难,济人急,悯人孤,祭孤坟”,四安孙氏也要族人“周穷恤匮,济物利人”。在家族中,守节的寡妇和失怙的孤儿一般都会得到家族的特别照顾。对待幼孤。明代江苏金匮安氏就规定:“族人年幼、父母具亡,无兄长抚育者,许近亲收养,月给米三斗,岁给布银i钱,男十六岁以后住给,女嫁住给。”…题过这些规定,目的是使家族中贫困无告、孤苦伶仃的弱势者,实现生者有所养,壮者能够婚配,病者获得医疗,丧者能够得到安葬。 3.在保障族中成员受教育方面:族众有所学。“耕为衣食之本源,读乃圣贤之根柢。”大多数家族都十分重视子孙的文化教育,为了使自己家族子孙能多出人才,光宗耀祖,纷纷投入专款,开办本族的义学。如果家庭经济实在困难的,有条件的家族一般都会予以帮助。家族学校主要是初级的启蒙学校,族学一般都有自己的章 兰2009§9翰园 下半月■_万方数据

家法

刘氏家法 相关搜索:刘氏, 家法 家法是维护道德的有力保障。 法律只能用于犯罪的人,但是一个人没犯罪而只是缺德,那么法律就拿他没办法;然而犯罪的前奏是缺德,因此法律不能预防犯罪。不过,我们通常说的法律是指公法,适用于所有的人;但是在公法之外,还有国际私法、团体私法。 由于涉外因素又称国际因素,而民法和商法在西方传统上称为私法,所以国际私法因此而得名。由于一个团体也有自己的特别规定,例如党团纪律、公务员纪律、军人纪律、家族家法,因此这些特别规定也叫私法。 公法与私法不同: ①从利益保护的重心来看,公法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而私法则是以维护团体的利益为目的。 ②从调整的社会关系即对象来看,公法调整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各种关系;而私法是调整团体内部的人事关系。 ③公法是以权力为轴心,严守权力法定的定律;而私法也是以权利为核心,而且也是适用于权利推定的逻辑。 试想,如果一个党团队伍、一个公务员队伍、一个军人队伍、一个家族没有特别规定,而只凭公法去维护,那是万万不能的。 例如: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别规定:三大纪律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就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违犯了怎么办?轻者要限制人身自由被强制坐禁闭、降职降薪,重者要被送军法处判刑、甚至枪毙。 中国有个电视剧《亮剑》,其中的主人翁李云龙因为行动不听指挥,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却受到了降职处分,甚至差点儿被枪毙;这就是突显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特别规定。这在常人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军人纪律必需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否则军队就成了私人武装。 你看,私法是否比公法严厉!也就是说,私法是团体内部预防犯罪之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我们允许一个党团队伍、一个公务员队伍、一个军人队伍有特别规定,那么就应当允许一个家族有特别规定,这就是家法;然而家法不是私刑,而是维护道德的工具。

论家法与族规的分野

?专论?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4期 论家法与族规的分野 费成康 在中国历史上,家法与族规并无明确的分野。大量约束整个宗族的规范,即族规,仍被叫作家法、家规、家训之类。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合族之人本是同一祖先的后裔,宗族是家庭的扩展,是众多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因而族规与家规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同时,家法族规中常见的很多条款,诸如禁止子弟赌博、吸毒、宿娼、欺诈、偷窃、抢劫等等,无论在家法还是在族规中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仅依据这些条款,也根本无法区分何为家法、何为族规。不过,如果不是从名称来看,而是依据这些规范实际约束的范围来研判,则确实可将家法族规分为家法与族规两大类。 第一,家法。家法,即是家规,生效的范围是本家庭。它们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家人及家庭依附者的日常行为它们约束的对象是本家庭的成员,以及附属于该家庭的奴婢等人。家规的数量较少,只有一部分叫做“家规”、“家训”、“遗训”之类的规范才是真正的家规。家规基本上都是涉及家庭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规范。 第二,族规。族规生效的范围是本宗族,约束的对象主要是同一祖先传下的同姓后裔,这些后裔组成了众多的家庭。族规既约束族内各个成员及各个家庭的日常行为,也规范合族的各种公共事务。它们通常不将异姓的奴婢等列入约束的范围。不过,有些奴仆成群的名门大族的族规,也涉及奴婢等人。部分族规还实行综合管辖,将管辖的范围扩大到相关的族外人士,如受聘在族学里授课的教师,潜入宗祠聚赌的外来赌徒,途经本族聚居地的行人、商贩,由改嫁的母亲带至本族抚养的儿童等。族规数量众多,凡是带有“族”、“宗”、“祠”等字的家法族规皆是族规。部分“家规”、“家训”等带“家”字的规范也是族规。它们之中有综合性规范,也有专门调整族内某一方面关系的单一性规范。 除了约束的范围外,家法和族规还有若干方面的差异。家法的订立者一般是家长本人。族规的订立者则可能是始迁祖,也可能是族长,或是数位族尊,甚至是重金聘请的他族的文人学士,到清末民初还可能是族会、族议会等族内特设的机构。由于家庭人数有限,能够制订家法的一家之长一般都有足够的权威,可任意惩治不肖子弟,因而家法通常不需详细规定惩罚办法及惩罚强度。族规则不一样。尽管不少族规也只是简单地规定要处罚违犯者,但是如无具体规定,要任意处罚弱小者尚可,要处罚有头有脸的人物就会遇上一定的麻烦。因此,订立及修订于清代中后期的族规多订明对某种过错将予以何种性质和何种强度的惩罚。同时,“虎毒不食子”,除极个别的例外,再凶横的家长对子女总还有点舔犊之情。因此,家法中的惩罚办法通常较为温和,以叱责、罚跪、笞杖等为主,只有少数家法中有逼迫当时最玷辱门楣的所谓“淫乱”妇女自尽的规定。此外,几乎看不到因其他缘故而要致家人于死地。而在宗族中,族人间的血缘关系有时已很疏远,族人间的亲情已经淡薄,特别是有些土豪劣绅力图借家法族规来号令全族,更是要以苛繁的惩罚,直至以活埋、沉潭等残酷的处死方式,来迫使族众就范。最后,家法与族规在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家法主要规范的是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儿孙的教育之类,一般不涉及族中事务;有些族规则只涉及族中之事,如宗祠祭祀、族谱纂修等等,并不涉及各家庭的家事;另一些则在对族内各种事务作出规范的同时,也规范了各个家庭的家事,并还涉及与外族和国家的不少事务。因此,家法涉及的内容较为狭窄,族规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45?

现代实用家法家规表

现代实用家法家规 毛氏家风——严谨诚信 前言 1,无规矩不成方圆。 2,成功的家庭都有家规,成功的家庭教育也都有家规。 3,家长绝对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因为忙于生计而没时间监督孩子。家长必须态度一致,并且要划出专门的时间监督落实家法。 4,家法戒尺不能随便使用,不要随便打骂孩子,要跟孩子多交

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应有的惩戒。 5,可将此表贴在书房墙壁上,前面放一张长型供桌,上供家法戒尺。 6,请家法时(执行家法时),要严肃,正式,要有严格的仪式,用来确立家法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7,本家法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以《弟子规》为借鉴,整理修改之后变成现代实用的版本。 8,本家法适用于本家族,解释权与修改权归本家族最高监护人所有。 9,本家法编辑出自https://www.doczj.com/doc/ae11006763.html,/181820153 严规八条: (孩子三岁生日时,让孩子跪拜家法表,叩头三次,并且给孩子把每条规矩说清楚。) (六岁以下,立即直接惩罚,跪向家法家规表,请家法戒尺十下,要手心或臀部泛红,大声朗读严规八条三遍,可父母领读。)

(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使用时,扣30分或扣三颗星) 1,父母及亲属长辈呼唤时,孩子必须立刻答应。 2,父母及亲属长辈交代的事情,孩子要立刻去做,父母教训时,孩子应当低头接受,不可使父母生气伤心。 3,不得开玩笑,打闹,打骂,大声吼叫,伤害,父母及亲戚长辈。 4,不得在父母及亲属长辈面前撒谎。 5,不得偷东西,藏东西,或者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拿东西,哪怕最小的东西也不行。 6,不得因为任何原因,摔砸或破坏物品和家庭环境。 7,不得自己一个人外出,与家长外出时,必须走在家长能看的见的地方,并且在十步以内,行人人多时或者过马路时必须牵紧家长的手,和家人走散立刻找警察叔叔。 8,不得靠近或者触摸电器插座,不得玩火玩水玩泥等一些脏和危险的东西。 十二岁以下孩子的家规: (孩子六岁生日时,让孩子跪拜家法表,叩头三次,并且给孩子把每条规矩说清楚。) 以下规矩,每天晚上7点结算,按100分或者十颗星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