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镜镜片镀膜及作用

眼镜镜片镀膜及作用

眼镜镜片镀膜及作用
眼镜镜片镀膜及作用

镜头镀膜的作用(用途)有二:1、增加镜头的透光率,制造镜头的原料是玻璃,玻璃虽然透明,但也有阻光作用,实验得知,每片玻璃阻光8%,镜头是有多片玻璃构成的,渡上一层膜(氧化镐)可以大大提高透光率,减少透光损失;2、防止杂散光干扰影像,提高影像清晰度。

加硬是指镜片没有加膜,没有加膜的镜片好!

发水膜是非球面镜片,是指看东西时,是立体的,而加膜,加硬看东西时,四周有点椭圆,但是不明显。

加膜的好,一是保护镜片,二是有效减低紫外线对眼睛的影响,三是好看呵呵。

现在许多人配眼镜时,要求在镜片上加膜。

镜片加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抗反射膜,即通过在镜片前表面镀上多层不同折射率与不同厚度的透明材料,利用光干涉的原理来减少镜片表面多余的反射光。镜片加了抗反射膜后,对光线的通透性会增加,佩戴者感觉眩光减少了,视物也更加真切和明亮。另一种是加硬膜,主要用于树脂镜片。它一般加在镜片前表面,使树脂镜片抗磨能力增强,同时光的通透性也有所加强。使用者在清洁加硬膜镜片时,应先用清水将镜片前后表面洗净,再用干净软布吸干,注意不要在镜片干燥时擦拭。

如果普通的镜片可以看得很清楚,就不需要加膜,如果要加,树脂镜片可以加抗反射膜,也可以加硬膜,玻璃镜片一般只加抗反射膜。

选眼镜最好还是去正规的眼镜店,经过专业技师的验光和建议,配出适合你的视力和脸型的眼镜。

光学镜片镀膜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

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上述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与戴镜者长期配戴的临床结果比较接近。

3)减反射膜和抗磨损膜的关系

镜片表面的减反射膜层是一种非常薄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材料(厚度低于1微米),硬且脆。当镀于玻璃镜片上时,由于片基比较硬,砂砾在其上面划过,膜层相对不容易产生划痕;但是减反射膜镀于有机镜片上时,由于片基较软,砂砾在膜层上划过,膜层很容易产生划痕。因此有机镜片在镀减反射膜前必须要镀抗磨损膜,而且两种膜层的硬度必须相匹配。

二、减反射膜

(1)为什么需要镀减反射膜?

1)镜面反射

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美观。

2)"鬼影"

眼镜光学理论认为眼镜片屈光力会使所视物体在戴镜者的远点形成一个清晰的像,也可以解释为所视物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并聚集于视网膜上,形成像点。但是由于屈光镜片的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并且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它们之间会产生内反射光。内反射光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眩光

象所有光学系统一样,眼睛并不完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圈。

因此,二个相邻点的感觉是由二个并列的或多或少重叠的模糊圈产生的。只要二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会产生二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二点太接近,那么二个模糊圈会趋向与重合,被误认为是一个点。

对比度可以用来反映这种现象,表达视力的清晰度。对比值必须大于某一确定值(察觉阈,相当于1-2)才能够确保眼睛辨别二个邻近点。

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D=(a-b)/(a+b)

其中C为对比度,二个相邻物点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感觉最高值为a,相邻部份的最低值为b。如果对比度C值越高,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的分辨率越高,感觉越清晰;如果二个物点非常接近,它们的相邻部分的最低值比较接近于最高值,则C值低,说明视觉系统对该二点感到不清晰,或不能清晰分辨。

让我们来模拟这样一个场景产:夜晚,一位戴眼镜的驾车者清晰地看见对面远处有二辆自行车正冲着他的车骑过来。此时,尾随其后的汽车的前灯在驾车者镜片后表面上产生反射:该反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增加了二个被观察点的强度(自行车车灯)。所以,a段和b段的长度增加,即然分母(a+b)增加,而分子(a-b)保持不变,于是就引起了C值的减少。对比减小的结果会令驾驶员最初产生的存在二个骑车人的感觉重合成为单一的像,就好比区分它们的角度被突然减小!

4)透过量

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决于镜片材料的折射率,可通过反射量的公式进行计算。

反射量公式:R=(n-1)平方/(n+1)平方

R:镜片的单面反射量n:镜片材料的折射率

例如普通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为1.50,反射光R=(1.50-1)平方/(1.50+1)平方=0.04=4%。

镜片有两个表面,如果R1为镜片前表面的量,R2为镜片后表面的反射量,则镜片的总反射量R=R1+R2。(计算R2的反射量时,入射光为100%-R1)。镜片的透光量T=100%-R1-R2。

由此可见,高折射率的镜片如果没有减反射膜,反射光会对戴镜者带来的不适感比较强烈。(2)原理

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二个振幅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二个光波原由相同,波程相差,如果这二个光波叠加,那么互相抵消了。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层前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了反射光,达到减反射的效果。

1)振幅条件

膜层材料的折射率必须等于镜片片基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

2)位相条件

膜层厚度应为基准光的1/4波长。d=λ/4 λ=555nm时,d=555/4=139nm

对于减反射膜层,许多眼镜片生产商采用人眼敏感度较高的光波(波长为555nm)。当镀膜的厚度过薄(〈139nm),反射光会显出浅棕黄色,如果呈蓝色则表示镀膜的厚度过厚(〉139nm)。

镀膜反射膜层的目的是要减少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可能做到没有反射光线。镜片的表面也总会有残留的颜色,但残留颜色哪种是最好的,其实并没有标准,目前主要是以个人对颜色的喜好为主,较多为绿色色系。

我们也会发现残留颜色在镜片凸面与凹面的曲率不同也使镀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在镜片中央部分呈绿色,而在边缘部分则为淡紫红色或其它颜色。

3)镀减反射膜技术

有机镜片镀膜的难度要比玻璃镜片高。玻璃材料能够承受300 °C以上的高温,而有机镜片在超过100 °C时便会发黄,随后很快分解。

可以用于玻璃镜片的减反射膜材料通常采用氟化镁(MgF2),但由于氟化镁的镀膜工艺必须在高于200°C的环境下进行,否则不能附着于镜片的表面,所以有机镜片并不采用它。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真空镀膜技术的发展,利用离子束轰击技术,使得膜层与镜片的结合,膜层间的结合得到了改良。而且提炼出的象氧化钛,氧化锆等高纯度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通过蒸发工艺镀于树脂镜片的表面,达到良好的减反射效果。

以下对有机镜片的减反射膜镀膜技术作一介绍。

1)镀膜前的准备

镜片在接受镀膜前必须进行预清洗,这种清洗要求很高,达到分子级。在清洗槽中分别放置各种清洗液,并采用超声波加强清洗效果,当镜片清洗完后,放进真空舱内,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垃圾再黏附在镜片表面。最后的清洗是在真空舱内,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垃圾再黏附在镜片表面。最后的清洗是在真空舱内镀前进行的,放置在真空舱内的离子枪将轰击镜片的表面(例如用氩离子),完成此道清洗工序后即进行减反射膜的镀膜。

2)真空镀膜

真空蒸发工艺能够保证将纯质的镀膜材料镀于镜片的表面,同时在蒸发过程中,对镀膜材料的化学成分能严密控制。真空蒸发工艺能够对于膜层的厚度精确控制,精度达到。

3)膜层牢固性

对眼镜片而言,膜层的牢固性是至关重要的,是镜片重要的质量指标。镜片的质量指标包括镜片抗磨损、抗文化馆、抗温差等。因此现在有了许多针对性的物理化学测试方法,在模拟戴镜者的使用条件下,对镀膜镜片进行膜层牢度质量的测试。这些测试方法包括:盐水试验、蒸汽试验、去离子水试验、钢丝绒磨擦试验、溶解试验、黏着试验、温差试验和潮湿度试验等等。

三、抗污膜(顶膜)

(1)原理

镜片表面镀有多层减反射膜后,镜片特别容易产生污渍,而污渍会破坏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发现减反射膜层呈孔状结构,所以油污特别容易浸润至减反射膜层。解决的方法是在减反射膜层上再镀一层具有抗油污和抗水性能的顶膜,而且这层膜必须非常薄,以使其不会改变减反射膜的光学性能。

(2)工艺

抗污膜的材料以氟化物为主,有二种加工方法,一种是浸泡法,一种是真空镀膜,而最常见的方法是真空镀膜。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真空镀膜。当减反射膜层完成后,可使用蒸发工艺将氟化物镀于反射膜上。抗污膜可将多孔的减反射膜层覆盖起来,并且能够将水和油与镜片的接触面积减少,使油和水滴不易粘附于镜片表面,因此也称为防水膜。

对于有机镜片而言,理想的表面系统处理应该是包括抗磨损膜、多层减反射膜和顶膜抗污膜的复合膜。通常抗磨损膜镀层最厚,约为3-5mm,多层减反射膜的厚度约为0.3um,顶层抗污腊镀最薄,约为0.005-0.01mm。以法国依视路公司的钻晶(crizal),复合膜为例,在镜片的片基上首先镀上具有有机硅的耐磨损膜;然后采用IPC的技术,用离子轰击进行镀减反射膜前的预清洗;清洗后采用高硬度的二氧化锆(ZrO2)等材料进行多层减反射膜层的真空镀制;最后再镀上具有110的接触角度的顶膜。钻晶复合膜技术的研制成功表明了有机镜片的表面处理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树脂镜片镀膜

树脂镜片镀膜 一.镜片的材料特性 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 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 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 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 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 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 2、机械和热性质; 3、电性质材料; 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 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 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是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 n=c/v。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计算公式: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 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 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 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 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1.5--1.9。 2)色散系数:阿贝数。 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事实上,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可见光的折射从光谱的红光区延伸到蓝光区。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描述,在欧洲、日本规定用e线,在美国等其他国家规定使用d线。 阿贝数与材料的色散力成反比,镜片材料规定的范围通常从30-60,数值越大即表示色散越少。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色散力越大,而阿贝数就越低。尽管所有镜片都存在色散,但在镜片中心,这个因素可以被忽略,只有在用高色散材料制造的镜片周边部,色散现象才易被察觉。在这种情况下,色散现象所表现的是离轴物体边缘带有彩色条纹。 (2)光线反射 光线在镜片表面产生折射的同时,也会产生反射现象。光线反射会影响镜片的清晰度,而且在镜片表面会产生干扰性反射光。通常,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越高,因反射而损失的光线就越多。当然,对于干扰性反射光可以通过在镜片表面镀多层减反射膜而相应抵消。(3)光线吸收:材料的本身吸收光的特性会减少镜片的光线透过率,这部分的光量损失对于非染色眼镜片是可以忽略的,但如果为染色或变色镜片,光的吸收量会很大,这也是此类镜

【CN209343061U】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76874.8 (22)申请日 2019.03.05 (73)专利权人 鹰潭市尼可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鹰潭国 际商贸园区(鹰潭国际眼镜城商会大 厦第23层) (72)发明人 沈劲松  (74)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58 代理人 程嘉炜 (51)Int.Cl. G02C 7/02(2006.01) G02B 1/18(2015.01) G02B 1/14(2015.01) G02B 1/111(2015.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 属于眼镜领域,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包括基 片层,基片层的上端贴合有防反射层,防反射层 的上端贴合有防蓝光层,防蓝光层为二氧化钛镀 膜,防蓝光层的外表面贴合有强化层,它设置有 防雾层,防雾层采用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聚四 氟乙烯不具有的吸水性,且在水中不会发生浸湿 或膨胀的现象,使得其可以防止雾气凝聚,且该 防雾镀膜眼镜镜片设置有防反射层,防反射层的 折射率介于空气和玻璃之间,使得薄膜内表面和 外表面反射光的强度几乎是相等的,当薄膜的厚 度约为光波波长的四分之一时,从薄膜内外表面 分别反射出的光线会通过相消干扰互相抵消,从 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看到的眩光,便于人们使 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09343061 U 2019.09.03 C N 209343061 U

(完整版)(整理)镜片镀膜技术原理

镜片镀膜技术原理 原理 内容: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

树脂镜片材料及光学镀膜

树脂镜片材料及光学镀膜 一.镜片的材料特性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2、机械和热性质;3、电性质材料;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是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n=c/v。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计算公式: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 1.5--1.9。2)色散系数:阿贝数。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事实上,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可见光的折射从光谱的红光区延伸到蓝光区。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描述,在欧洲、日本规定用e线,在美国等其他国家规定使用d线。阿贝数与材料的色散力成反比,镜片材料规定的范围通常从30-60,数值越大即表示色散越少。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色散力越大,而阿贝数就越低。尽管所有镜片都存在色散,但在镜片中心,这个因素可以被忽略,只有在用高色散材料制造的镜片周边部,色散现象才易被察觉。在这种情况下,色散现象所表现的是离轴物体边缘带有彩色条纹。(2)光线反射光线在镜片表面产生折射的同时,也会产生反射现象。光线反射会影响镜片的

树脂镜片的镀膜技术

树脂镜片的镀膜技术 大约1970年,树脂材料开始尝试作为眼镜片的新材料,自此,视光技术迅速发展,CR39,PMMA,PC这些折射率在1.52-1.65的材料开始用于眼镜基片,眼镜已不仅仅作为视力较正的工具,更成为一种装饰品来表达个性。 1. 玻璃镜片 近年为,由于树脂镜片的引进,玻璃镜片的重要性及销售量大大地减少,但即使今日,玻璃镜片也有一些树脂无法比拟的优点,如 l 硬度 l 方便擦洗 l 热稳定性 l 可镀性 玻璃比树脂有好的可镀性,玻璃镜片可加热到300度(而树脂只能加热到80度)所以很容易在玻璃片上镀上硬且牢固的增透膜,而且膜料更容易选择。为了取得最好的增透效果,最外面的膜层(与空气接触的一层)的折射率越低越好,通常玻璃镜片的最外层选用折射率1.38的氟化镁,在大于250度的情况下,氟化镁膜层非常牢固,而且其是目前可选择的最低折射率膜料。而树脂眼镜只能加热到80度,所以必须选择更高折射率的膜料,现在市场上主要使用折射率1.46的二氧化硅膜料。这也是为什么玻璃镜片比树脂镜片有更好的透过率。目前在美国,日本树脂片市场占有率大于90%,欧州约50%,而在欠发达国家玻璃镜片仍然占有绝大部分市场。目前中国眼镜市场正由玻璃向树脂过渡。 2.树脂镜片 虽然树脂有差的可镀性,但其优点也非常突出 l 不易碎 l 轻 l 易加工 当然其缺陷也众所周知:镜片软,抗刮能力低。但由于视光技术的日益近步,目前通过适当的镀膜工艺可以弥补这些缺点。 尽管镀膜本身与树脂镜片有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如热敏感性,热膨胀系数,这些性质使基片与膜层之前有非常大的内应力,膜层易碎。为了得到最好的膜层,目前树脂镀膜由四部分组成, l 交联层 l 加硬(如果用浸入式加硬,可以使交联与加硬一次完成) l 增透膜 l 防水膜 3.联结层 树脂镜片出厂后,他们将面对不同厂家的生产条件,如不可控的潮湿度,过长或不正确的包装等。没有镀膜的镜片有不同的表面结构,而且要经过多次清洗,腐蚀和污染。为了向客户提供高度一致性的基片,所以要在基片上镀一层联结层,通常用铬,三氧化二铬,二氧化硅,一氧化硅和其它特别材料。 联结层必须很薄(2-5nm),否则就会应力或影响光学性质。 4.硬膜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

情境一学习 眼镜质量检测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任务二、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 任务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质量检测 任务四、眼镜片质量检测 任务五、配装眼镜棱镜度和棱镜底向的检测任务六、太阳镜的质量标准及测试方法 任务七、眼镜装配质量的要求和检查 任务八、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和整形要求 任务九、配装眼镜的检测 任务十、眼镜架检测 任务十一、无框眼镜外观质量检查 任务十二、瞳距尺、瞳距仪的使用 任务十三、镀膜镜片的膜层质量要求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 一、学习目标 了解顶焦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顶焦度计测量眼镜镜片顶焦度和轴位的操作步骤 二、学习内容 (一)顶焦度计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前普遍使用的顶焦度计大致有三种:直视式顶焦度计、投影式顶焦度计及电脑焦度计。下面以直视式顶焦度计JDY-1型为例进行介绍。 图1-1-1为顶焦度计的光学系统图。 1,光源;2,滤色片;3,移动分划板;4,准直物镜;5,置片座;6,被测镜片;7,物镜;8,固定分划板;9,目镜

顶焦度计由准直系统和望远系统组成,如图1-1-1所示。光源1通过滤色镜2照明准直分划板3,准直分划板3可以前后移动,故又称移动分划板。望远系统分划板8是固定的。 在未放置被测眼镜情况下,移动分划板3位于准直系统物镜4的焦平面上,此时,通过望远系统目镜9,可以看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8上。这一位置即为顶焦度计的零位。 当在准直物镜前放置被测眼镜后,通过目镜9看到移动分划板像变得模糊,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移动分划板前后移动,直到移动分划板能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为止,移动分划板的移动量,即对应被测眼镜的顶焦度。 (二)测量前的准备 1.接通电源,灯泡亮。 2.调整望远系统目镜视度:转动目镜视度圈,能清晰看到望远系统固定分划板为止。 3.核对零位: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通过目镜观察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此时,顶焦度测量手轮的读数应为零。 如图1-1-2所示。

眼镜片

光学镜片材料及其镀膜技术 一.镜片的材料特性 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 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 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 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 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 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 2、机械和热性质; 3、电性质材料; 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 1、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 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庀咴谡婵罩械乃俣萩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 n=c/v。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计算公式: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 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 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 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 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1.5--1.9。 2)色散系数:阿贝数。 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事实上,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可见光的折射从光谱的红光区延伸到蓝光区。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描述,在欧洲、日本规定用e线,在美国等其他国家规定使用d线。 阿贝数与材料的色散力成反比,镜片材料规定的范围通常从30-60,数值越大即表示色散越少。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色散力越大,而阿贝数就越低。尽管所有镜片都存在色散,但在镜片中心,这个因素可以被忽略,只有在用高色散材料制造的镜片周边部,色散现象才易被察觉。在这种情况下,色散现象所表现的是离轴物体边缘带有彩色条纹。 (2)光线反射 光线在镜片表面产生折射的同时,也会产生反射现象。光线反射会影响镜片的清晰度,而且在镜片表面会产生干扰性反射光。通常,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越高,因反射而损失的光线就越多。当然,对于干扰性反射光可以通过在镜片表面镀多层减反射膜而相应抵消。 (3)光线吸收:材料的本身吸收光的特性会减少镜片的光线透过率,这部分的光量损失对于

眼镜镜片知识必备知识大全

眼镜镜片知识必备知识大全 1、镜片材料有哪几种? 天然材科:水晶石,硬度高、不易研磨,能透过紫外线,有双折射作用。 人工材料:包括无机玻璃、有机玻璃和光学树脂等。 ①无机玻璃:是由二氧化硅、钙、铝、钠、钾等冶炼而成,透明度好。 ②有机玻璃:化学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③光学树脂:化学成分是丙烯基二甘醇碳酸脂。优点是,重量轻,耐冲击,浇铸成型,易染色。 2、树脂镜片的优缺点? 优点:重量轻,不易碎,碎了也无棱角,安全 缺点:不耐磨镜片厚价格稍高

3、玻璃镜片的优缺点? 优点:耐磨镜片薄光学性能好价格低 缺点:重易碎不安全 4、树脂与比玻璃片二者的区别? 选材工艺不一样,树脂片是一种特殊材料—聚碳酸脂制成的,材料造价也不一样,所以树脂镜片价位高一点。二者区别在于树脂镜片的工艺比玻璃的高,树脂轻、不易碎,阻挡紫外线、透光度好、易染色,比玻璃安全、美观;玻璃镜片重、易碎,比树脂片薄,耐高温。树脂片没有玻璃片硬度高,易划伤。二者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儿童、青少年建议配树脂片。 5、镜片安全中心厚度(国际的)? 树脂 1.0MM 玻璃0.7MM 6、阿贝数同色散、折射率的关系? 阿贝数同色散是反比关系通常来说阿贝数同折射率也是反比关系 7、树脂镜片有哪些折射率? 1.499 1.56 1.61 1.67 1.701 1.74 8、不同折射率的镜片我该选哪种? 500度以内1.56/1.61,500-800度建议1.61-1.67,800度以上建议1.67-1.74。 9、何为光学中心? 镜片上光线通过,而不改变自身方向的点。

10、什么叫双光镜片? 同一镜片具有二个光度,上光为远用区域,下光为近用区域。 11、多焦点镜片有何特点? 一副眼镜看远中近距离,无缝隙,美观,对于青少年能控制近视,中老年老花眼患者可以使生活更便捷。 12、何为加硬镜片? 加硬,顾名思义,就是镜片比普通镜片更硬,加硬片具有超强耐磨的特性,原理就是在镜片的表面镀有特殊的超微粒加硬处理,增强镜片的抗磨损耐力,延长使用寿命。 13、什么是PC片,适合哪些人群? 俗称太空片,宇宙片。适合青少年,危险作业者,低度数配无框架者。14、天然水晶片与合成水晶片有何区别?怎样鉴别? 天然水晶是一种然透明的石英结晶体,合成水晶是经过人为加工的,含杂质少。要到专门的珠宝鉴定部门用专门的仪器才能鉴别。但真正的天然水晶都应有宝石鉴定部门盖章认可的鉴定书,而合成的则没有。两者色泽不同,天然水晶有棉状或冰冻花纹等。 15、有人讲水晶镜片可以养目,这种说法对吗? 错,天然水晶包含很多杂质且光学性能差,安全性能弱,不阻挡红外线和紫外线。

讲真,别再被非球面镜片、镀膜镜片神马的忽悠了!

【优恪原创】“文化人”优恪君每次去配眼镜,面对货架上眼花缭乱的数百款镜片,都会陷入一种深深的“选择焦虑症”。最终,禁不住店员热情的“忽悠”,选择了一款并不那么适合自己的镜片,一看价签,还挺肝儿疼。 店员不靠谱,那就靠自己喽!今天,优恪君终于也从行家那里拿到了一些店员不会告诉你的配镜法则。 非球面镜片对低近视度数没什么卵用 在去配镜片的时候,店员一上来就会问要球面的还是非球面,并且往往会推荐非球面的。非球面镜片与球面镜片相比究竟好在哪儿?是否对所有人都适用呢? 不可否认,相比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拥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 非球面设计使视物更真实,更自然,视野更宽阔,降低视物后眼睛的疲劳感; ● 眼镜片表面曲率变平,因此减少了放大率,会让人眼睛看起来自然,变化不会特别明显,增加美观性; ● 眼镜片更薄、更轻; ● 眼镜片的弧度与镜圈的弧度匹配,配装安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去配非球面的镜片。 在适用人群上,高度数近视或高度数散光、老视眼的人群,建议使用非球面镜片。因为度数高的情况下,物体缩放的比例会更明显,而且同一屈折率和同一度数的镜片相比,非球面镜片比较轻薄美观。而在低度数时,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非球面镜配适不当,可能会导致比球面镜配适不当更糟糕的视觉质量。 此外,验光是否准确、磨边装配的精准状况、戴用调整是否到位,都会对非球面镜片的戴用效果发生影响。非球面镜配适时需要测量单眼瞳距、瞳高,以及调整镜框前倾角。 办公室白领应使用颜色较浅的染色镜片 夏天到了,店员们又多了一招杀手锏——向顾客推荐染色镜片,因为这种镜片“可以在室外防紫外线,对眼睛好。” 这又是真是假?染色镜片颜色那么多,究竟该买深色的还是浅色的?

眼镜片的镀膜工艺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小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损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征,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摩擦系数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在加硬液中既含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图11)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砾的容器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摩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摩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纲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定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摩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摩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上述两种测试方法和结果与戴镜者长期配戴的临床结果比较接近。 3)减反射膜和抗磨损膜的关系

眼镜镜片知识

眼镜镜片知识 59、镜片材料有哪几种? 天然材科:水晶石,硬度高、不易研磨,能透过紫外线,有双折射作用。 人工材料:包括无机玻璃、有机玻璃和光学树脂等。 ①无机玻璃:是由二氧化硅、钙、铝、钠、钾等冶炼而成,透明度好。 ②有机玻璃:化学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③光学树脂:化学成分是丙烯基二甘醇碳酸脂。优点是,重量轻,耐冲击,浇铸成型,易染色。 60、树脂镜片的优缺点? 优点:重量轻,不易碎,碎了也无棱角,安全 缺点:不耐磨镜片厚价格稍高 61、玻璃镜片的优缺点? 优点:耐磨镜片薄光学性能好价格低 缺点:重易碎不安全 62、树脂与比玻璃片二者的区别? 选材工艺不一样,树脂片是一种特殊材料—聚碳酸脂制成的,材料造价也不一样,所以树脂镜片价位高一点。二者区别在于树脂镜片的工艺比玻璃的高,树脂轻、不易碎,阻挡紫外线、透光度好、易染色,比玻璃安全、美观;玻璃镜片重、易碎,比树脂片薄,耐高温。树脂片没有玻璃片硬度高,易划伤。二者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儿童、青少年建议配树脂片。

63、镜片安全中心厚度(国际的)? 树脂 1.0MM 玻璃0.7MM 64、阿贝数同色散、折射率的关系? 阿贝数同色散是反比关系通常来说阿贝数同折射率也是反比关系 65、树脂镜片有哪些折射率? 1.499 1.56 1.61 1.67 1.701 1.74 66、不同折射率的镜片我该选哪种? 500度以内1.56/1.61,500-800度建议1.61-1.67,800度以上建议1.67-1.74。 67、何为光学中心? 镜片上光线通过,而不改变自身方向的点。 68、什么叫双光镜片? 同一镜片具有二个光度,上光为远用区域,下光为近用区域。 69、多焦点镜片有何特点? 一副眼镜看远中近距离,无缝隙,美观,对于青少年能控制近视,中老年老花眼患者可以使生活更便捷。 70、何为加硬镜片? 加硬,顾名思义,就是镜片比普通镜片更硬,加硬片具有超强耐磨的特性,原理就是在镜片的表面镀有特殊的超微粒加硬处理,增强镜片的抗磨损耐力,延长使用寿命。

镜片镀膜之减反射膜

眼镜片镀膜——减反射膜 本文由亿超眼镜网提供—— 眼镜片镀膜——减反射膜,以下是对减反射膜的作用、原理、特性和技术加以介绍。 一、减反射膜的作用 眼镜片与眼镜构成了一个光学系统,镀有减反射膜的眼镜片对视觉有明显的改良效果。我们经常会遇到戴惯了镀减反射膜镜片的人如换成不镀减反射膜镜片后会感觉非常不舒适,而且眼镜片对于戴镜者来说还具有重要的装饰作用,镀减反射膜对于眼镜片的美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分析如下: 1. 镜面效应:在镜片的前表面(凸)面产生的反光会影响戴镜者的美观。光线通过镜片的前后表面时,不但会产生折射,还会产生反射。这种在镜片前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会使别人看戴镜者眼睛时,看到的却是镜片表面一片白光。拍照时,这种反光还会严重影响戴镜者的外观形象。 2. 虚像(俗称“鬼影”):镜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不同曲率使镜片内部产生的反光会产生“鬼影”现象,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由眼镜学理论可知,镜片屈光力使所视物体的光线通过镜片发生偏折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但是由于屈光镜片前后便面的曲率不同,而且又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所以镜片内部会产生内反射。内发射也会在远点球面附近产生虚像,也就是在视网膜的清晰像点附近产生虚像点。这些虚像点会影响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性。 3. 眩光:镜片表面产生的反光会使我们产生眩光,降低视物的对比度。根据University of Wales-College of Cardiff 的研究显示,减反射膜对屈光不正戴镜者眼前闪光灯刺眼后恢复稳定对比度的时间。 例如,对于驾驶者而言,配戴镀减反射膜的镜片非常重要。当夜间驾驶时,我们常常会面临来自各个方向的干扰光线,尤其是来自周围车辆车前、车尾的照明灯。如果我们戴的是没有镀减反射膜的镜片,那么镜片除了会产生眩光外,镜片前后表面因反射产生的干扰光线会降低我们的视觉质量,对我们的视物产生干扰,这对于驾驶是非常危险的。 二、减反射膜的原理 减反射膜是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为基础的。两个相位相同,波长相同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增强;如果两个光波振幅相同,光程差相差λ/2的光波叠加,那么光波的振幅互相抵消。减反射膜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镜片的表面镀上减反射膜,使得膜层前后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扰,从而抵消,达到减反射的效果。 三、特性 1. 减反射效果:镜片的减反射效果可以通过反射光谱图来表示。对于不同的波长,反射率是不等的,反射率最低的部分约为波长460mm左右,但在其他波段,例如在400mm和700mm处,反射率高。此曲线表示镀单层减反射膜的镜片,其减反射效果不理想。 2. 多层防反射膜:采用新工艺镀制的减反射膜。新工艺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不同的新材料和不同的膜层厚度,例如膜层为7层或8层;另一种是采用两种不同的膜层材料,采用厚薄交替的4层膜。这种多层减反射膜的方法,使得减反射的效果大大提高。而且膜层间的结合,膜层与镜片的结合也很理想。

眼镜片的内幕你知道多少

眼镜片的内幕你知道多少 现在配眼镜动不动就说“超薄特薄”,“非球面”、“耐磨防花”,价格从几十到几千不一而足,那到底什么样的镜片才算是好镜片,全世界又有几个牌子真正算得上质量过硬的好牌子》!? 为了配副好眼镜,我收罗了几大全国性的专业网站和一些国外网站,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在眼镜片行业有“四大国际品牌”的说法,他们指的分别是德国的卡尔蔡司光学、法国的依视路光学、美国的苏拿光学和日本豪雅,除了这四家之外,像德国的罗登斯德也算是牛牌一个了.2006年随着德国的卡尔蔡司光学收购美 国苏拿之后,全球就剩下三家真正的镜片王者了。 根据市场号召力、品牌美誉度及研发技术,他们大致的排名应该是 NO.1 卡尔蔡司光学囊括了ZEISS、苏拿、AO三大品牌,与大家熟知的蔡司镜头同出一家,一样的设计技术,采用革命性的莲花镀膜(传说中502胶水都不粘的膜层),个人化渐进,德国原装进口,贵宾号可查镜片真伪,价格贵的要命,2007年推出TEFLON镀膜镜片性能卓越,2009年推出AO博易双极设计渐进片,攻占中端市场。随着一些低价位产品的开发这一原本高高在上的品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生产基地:广州 NO.2 依视路与蔡司一样浸淫光学界100年历史,开发了众多特色镜片,技术也属于一流,像智洁膜性能优越,渐进设计方面有不少专利,价位中高,比比吉亚是其低端品牌,法国企业和德国企业比最大的优势是擅长市场营销,在三家里依视路的市场是做得最好的。依视路在国内的工厂在上海。 NO.3 豪雅日本光学泰斗企业,特色产品是VP膜、成人渐进片,价位中高,星钻是其低端品牌,在全球各主要市场都有销售,最近一年来市场增长的比较快,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在上海。 上述三家产品质量都属于上层。 镜片好坏的判断标准:透光率、折射率、阿贝数、安全性能、渐进设计、曲率组合。 简单讲:透光率越高越好,折射率越高越薄,阿贝数越高越舒服,安全性能就不说了 渐进设计干扰区越少越好,曲率组合越多越合理。

光学镜片镀膜

光学镜片镀膜 光学镜片镀膜 2011-04-28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 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 相比,BR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 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 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 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 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 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 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 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 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 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

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上述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与戴镜者长期配戴的临床结果比较接近。 3)减反射膜和抗磨损膜的关系

眼镜镀膜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眼镜镀膜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很多人在选购的时候会要求或者听店员说到眼镜镀膜,眼镜镀膜是镜片质量和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普通的镜片可以看得很清楚,就不需要加膜,如果要加,树脂镜片可以加抗反射膜,也可以加硬膜,玻璃镜片一般只加抗反射膜。一般镀膜有很多种类型,这里稍微介绍下主要几种。 首先抗反射膜,即通过在镜片前表面镀上多层不同折射率与不同厚度的透明材料,利用光干涉的原理来减少镜片表面多余的反射光。镜片加了抗反射膜后,对光线的通透性会增加,佩戴者感觉眩光减少了,视物也更加真切和明亮。 然后是加硬膜,主要用于树脂镜片。因为树脂镜片的抗磨性是比较差的。它一般加在镜片前表面,使树脂镜片抗磨能力增强,同时光的通透性也有所加强。使用者在清洁加硬膜镜片时,应先用清水将镜片前后表面洗净,再用干净软布吸干,注意不要在镜片干燥时擦拭。这样会磨损镜片。 抗污膜,顾名思义就是防止污渍,不过这种膜一般都是搭配发射膜,因为表面镀有减反射膜的镜片特别容易产生污渍,而污渍会破坏减反射膜的效果,减少光线的透射。抗污膜的材料以氟化物为主,可将多孔的减反射膜层覆盖起来,并且能够减少水和油与镜片的接触面积,使油和水滴不易粘附于镜片表面,因此也称防水膜。 抗辐射膜,这大家一个很熟悉,很多人经常在电脑前工作的话店员会推荐你买抗辐射膜的眼镜。抗辐射镜片就是根据电磁干扰遮蔽原理采用特殊镀膜工艺,经过特殊电导体薄膜处理,使镜片具有抗电磁辐射的功能。抗辐射物质是一种金属化合物,在镜片表面形成一种屏障,将低频辐射及微波进行反射和吸收,能有效地滤除电磁辐射波。所以经常在电脑前的用户的确可以考虑抗辐射膜的入手。 偏振膜,用偏振膜能很好地阻挡刺眼的眩光中较强的水平方向光分量,可以在阳光刺眼的环境下保持一个良好的视野环境。眼用镜片中的偏光膜分为两种,一种是胶合于镜片中间的厚度相对较厚的偏光膜,这样的镜片边缘呈现很明显的“三明治”状态。一种是贴附于镜片表面的厚度较薄的新型偏光膜,这样的镜片比较美观一点。

眼镜片镀膜之抗污膜

眼镜片镀膜——抗污膜 本文由亿超眼镜网提供—— 镜片镀膜——抗污莫的原理和工艺。 一、原理 镜片表面镀制多层减反射膜后,镜片特别容易产生污渍,例如,戴镜者配戴减反射膜镜片几小时后,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污渍,而污渍会破坏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发现减反射膜呈微孔结构,所以污渍特别容易浸润入减反射膜层的微孔。解决的方法是在减反射膜层上再镀一层具有抗油污和抗水性能的顶膜,而且为了不改变减反射膜的光学性能,必须是一层非常薄的顶膜。 二、工艺 抗污膜的材料以氟化物为主,有两种加工方法,一种是浸泡法,一种是真空镀膜,最常用的方法的真空镀膜。当减反射膜层完成后,可使用蒸发工艺将氟化物镀于减反射膜上。抗污膜可将多孔的减反射膜层覆盖起来,并且能够将水和油与镜片的接触面积减少,使油和水滴不易黏附于镜片表面,故也称为防水膜和憎水膜。 对于树脂镜片而言,主要的表面系统处理应该是包括耐磨损膜、多层减反射膜和顶膜抗污膜的复合膜。此外也可以镀制进一步加强抗击性能的抗冲击膜。如果镜片需要染色的话,一般是在镀制耐磨损膜前先进行染色处理。通常耐磨损膜镀层最厚,约为3-5μm,多层减反射膜的厚度约为0.3μm,顶膜抗污膜镀层最薄,约为0.005-0.01μm。复合膜的常规镀制过程为: 在镜片的片基上首先镀上含有硅的耐磨损膜,然后用离子轰击进行镀制减反射膜前的预清洗,清洗后采用高硬度的金属材料等进行多层减反射膜的真空镀制,最后再镀上使油和水滴与镜片表面呈一定接触角度(105°-110°)的防水/抗污膜。如果多层减反射膜和防水/抗污膜都采用真空镀制,常将其合二为一,一起镀制。

为了满足戴镜者对眼镜片清晰、美观、舒适、耐用等要求,近年来眼镜片的表面镀膜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镜片的镀膜具有较高的商业附加值,生产商和销售也不断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加速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眼镜镜片镀膜及作用

镜头镀膜的作用(用途)有二:1、增加镜头的透光率,制造镜头的原料是玻璃,玻璃虽然透明,但也有阻光作用,实验得知,每片玻璃阻光8%,镜头是有多片玻璃构成的,渡上一层膜(氧化镐)可以大大提高透光率,减少透光损失;2、防止杂散光干扰影像,提高影像清晰度。 加硬是指镜片没有加膜,没有加膜的镜片好! 发水膜是非球面镜片,是指看东西时,是立体的,而加膜,加硬看东西时,四周有点椭圆,但是不明显。 加膜的好,一是保护镜片,二是有效减低紫外线对眼睛的影响,三是好看呵呵。 现在许多人配眼镜时,要求在镜片上加膜。 镜片加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抗反射膜,即通过在镜片前表面镀上多层不同折射率与不同厚度的透明材料,利用光干涉的原理来减少镜片表面多余的反射光。镜片加了抗反射膜后,对光线的通透性会增加,佩戴者感觉眩光减少了,视物也更加真切和明亮。另一种是加硬膜,主要用于树脂镜片。它一般加在镜片前表面,使树脂镜片抗磨能力增强,同时光的通透性也有所加强。使用者在清洁加硬膜镜片时,应先用清水将镜片前后表面洗净,再用干净软布吸干,注意不要在镜片干燥时擦拭。 如果普通的镜片可以看得很清楚,就不需要加膜,如果要加,树脂镜片可以加抗反射膜,也可以加硬膜,玻璃镜片一般只加抗反射膜。 选眼镜最好还是去正规的眼镜店,经过专业技师的验光和建议,配出适合你的视力和脸型的眼镜。 光学镜片镀膜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

专业知识-镜片——眼镜行业题库

专业篇 一、名词、术语及定义 1.顶焦度 镜片后顶点(指配戴时靠近眼球的一面)至焦点(以米为单位的)截距的倒数, 其单位为屈光度,量纲为m-1(符号为D)。 2.球镜度 球面镜片的后顶焦度称为球镜度,以符号“DS”表示。 3.柱镜度 柱镜片中两个顶焦度之差值称为柱镜度以符号“CYL”表示。 4.棱镜度 定义为光线通过镜片上某一点所产生的偏离。棱镜度的表示单位为厘米每米 (cm/m),以符号“△”表示。 5.单光镜片 具有单视距能力的镜片(如球镜、球一柱镜、柱镜等)。 6.主子午面 含光轴,并具有最大和最小屈光力的镜片的垂直截面。一般来说,两条主子午 面是相互垂直的。 7.球镜片 使近轴的平行光束会聚于一个点的镜片。 8.柱镜片 使近轴的平行光束会聚于两个分离的,相互正交的焦线上,与球镜片不同,含 有两个主顶焦度的镜片。 9.平柱镜片 球——柱镜片的一个特殊情况,其中主子午面之一的顶焦度为零。 10.球——柱镜片 在两个相互正交的主子午面上曲率不同的镜片,也称为球镜与柱镜联合镜片或 复曲面镜。 11.光学中心偏差 毛边镜片光学中心与几何中心的偏移。 12.中心范围 镜片中心Φ30mm的区域。 13.曲率(Curvature):球面的弯曲度。 14.曲率半径:球面弧的曲度半径,曲率半径愈短,球面曲率越大 二、镜片的种类 1.按屈光度分; A.球面镜:球镜光度 B.柱面镜:矫正散光光度 C.三棱镜:改变光的进行方向(矫正某些眼疾) 2.按焦点分:

A.无焦点:平面镜、三棱镜 B.单焦点:近视、远视、散光 C.双焦点:双光镜 D.多焦点:三光镜、渐进多焦点 3.按材料分: A.天然材料 B.玻璃材料 C.树脂材料 4.按功能作用分: A.矫正视力 B.防止有害光(电磁波、紫外线) C.控制可见光(太阳镜) D.防止有害物(防护镜) 三、镜片的三要素: 1.折射率Ne 折射率是指光线在真空里的速度c,与光线在介质(镜片)里运行的速度v的比值Ne = c/v ,折射率越大,表示镜片越薄,折射率与镜片的厚薄有关系,但镜片 的厚薄除了与折射率有关,在相同度数的情况下,还与镜片的设计有关系。 2.比重: 表示镜片重量的指标g /cm3,数据越小,表示镜片越轻。 3.阿贝系数 Vd或A 阿贝(Abbe)是外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发现了镜片存在色散的现象,因此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阿贝系数也叫色散系数,是表示镜片色散的指标,数据越大,色 散现象越小,透过镜片看物体也就越清晰。 色散现象:在镜片的阿贝数较小的情况下,可见光透过镜片时,不同波长的色素会 发生衍散的现象,看东西时就觉得变成了五颜六色。 四、镜片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一)天然材料 一般指水晶镜片、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分为无色和茶色两种,水晶镜片价格昂贵的原因主要是材料比较稀少,再者将它打磨成镜片比较困难,水晶镜片的特点有: 优点:坚硬、不易磨损、不易潮湿(雾气不易在其表面保留),热膨胀系数小(吸热性不好)缺点:几乎不防紫外线,易引起视觉疲劳,密度不均匀,易含有杂质,有双折现象(看物体有重影)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称水晶镜片可以养眼。这主要是因为水晶的吸热性差,特别是在夏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