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209343061U】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专利】

【CN209343061U】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专利】

【CN209343061U】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专利】
【CN209343061U】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76874.8

(22)申请日 2019.03.05

(73)专利权人 鹰潭市尼可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鹰潭国

际商贸园区(鹰潭国际眼镜城商会大

厦第23层)

(72)发明人 沈劲松 

(74)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58

代理人 程嘉炜

(51)Int.Cl.

G02C 7/02(2006.01)

G02B 1/18(2015.01)

G02B 1/14(2015.01)

G02B 1/111(2015.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

属于眼镜领域,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包括基

片层,基片层的上端贴合有防反射层,防反射层

的上端贴合有防蓝光层,防蓝光层为二氧化钛镀

膜,防蓝光层的外表面贴合有强化层,它设置有

防雾层,防雾层采用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聚四

氟乙烯不具有的吸水性,且在水中不会发生浸湿

或膨胀的现象,使得其可以防止雾气凝聚,且该

防雾镀膜眼镜镜片设置有防反射层,防反射层的

折射率介于空气和玻璃之间,使得薄膜内表面和

外表面反射光的强度几乎是相等的,当薄膜的厚

度约为光波波长的四分之一时,从薄膜内外表面

分别反射出的光线会通过相消干扰互相抵消,从

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看到的眩光,便于人们使

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09343061 U 2019.09.03

C N 209343061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343061 U

1.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包括基片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层(1)的上端贴合有防反射层(2),所述防反射层(2)的上端贴合有防蓝光层(3),所述防蓝光层(3)为二氧化钛镀膜,所述防蓝光层(3)的外表面贴合有强化层(4),所述基片层(1)的外表面贴合有强化层(4),所述强化层(4)的外表面贴合有硬化层(5),所述硬化层(5)的上端贴合有防雾层(6),所述防雾层(6)采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防雾层(6)的外表面贴合有保护膜(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层(2)是镜片上的一层很坚固、很薄的膜层,所述防反射层(2)采用的材料为PC材料,所述防反射层(2)的折射率介于空气和玻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4)为二氧化硅加硬液,涂抹在基片层(1)和防蓝光层(3)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5)采用的材料为氧化镁,在真空条件下镀在强化层(4)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镀膜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5)的外表面贴合有保护膜(7),所述保护膜(7)采用的材料为聚乙烯。

2

防雾眼镜的创新型设计

防雾眼镜的创新型设计 小组成员:廖兴良1112030126 项斌1112030211 崔志博1112030227 课程名称:科技创新方法—TRIZ导 论 任课教师:郑继红、贾宏志

一、应用背景 眼镜现在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视力保健工作的开展,眼镜在人们生活 领域中将要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所有 戴眼镜的人,都知道最大的烦恼莫过于 镜片出雾。特别是天冷时,镜片出雾的 现象更加明显,严重影响视力,是生活、 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事情。如何使镜片清 楚呢?下面是人们常用的几种眼镜防 雾的方法。 第一:使用眼镜防雾剂。在眼镜市场有卖,3、4元一瓶。它有清洁、去污、 防霜、防雾、保护视力等功效,对皮肤 无刺激,对镜面无腐蚀,使用方便,使 用一次可保持1-3天不生雾。 第二:使用防雾眼镜布。直接擦拭镜面,污渍去除即可。具有防雾、防霜、 去污等功能。对皮肤无刺激,对镜面无 腐蚀,使用方便,擦拭一次可保持1-2 天不生雾。 第三:用肥皂、洗洁精涂抹。用半

干的肥皂涂擦镜片,再用眼镜布抹匀擦亮,就能防止雾气产生了。用洗洁精蘸点水擦拭的效果更好(注意正反两面都涂)。平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保护眼镜片。 第四:自制防雾水。先用甘油30毫升,肥皂液10毫升混匀,然后加松节油数滴,搅拌均匀备用,到使用时将防雾水涂在镜片上,再用眼镜布擦拭,防雾可持续3-4小时。还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肥皂均匀涂在眼镜上,然后用擦镜布擦干,可短时间防雾。也可解决戴口罩眼镜有雾气的问题。原理:因为肥皂含有油脂成分,将肥皂水涂抹在镜片上,镜片就不容易沾上水汽。但是直接把肥皂涂在眼镜上防雾的时间 就没这么长,效果也没这么好,所以加了甘油来减慢它的挥发。 但是,上面的方法都很繁琐,很不方便。那有没有一种眼镜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就可以做到防雾呢?

光学镀膜的作用

光学镜片镀膜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对眼镜的设计创新

对眼镜的设计创新-自定义查询 作者:1289478131 时间:2015年3月14日 调查方法: 时间:2015-3-14 样本总数:13 份 本报告分析内容:自定义查询 本报告样本筛选规则: 本报告包含样本数量:13份 数据与分析: 第1题您的性别[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男753.85%女646.1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2题您的学历[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初中00% 高中00% 大学本科1292.31%硕士研究生00% 博士研究生17.6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3题您戴眼镜么[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1184.62%否215.3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4题您眼镜的度数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100-200 215.38% 200-300 430.77% 300-400 17.69% 400以上646.1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5题您更换眼镜的频率[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小于半年00% 半年一换17.69%一年一换646.15%一年以上646.1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6题目前你带的眼镜的类别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单纯的近视镜753.85%隐形眼镜17.69%带有装饰的框镜430.77%其他17.6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7题您对眼镜的外观关注吗[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是1292.31%否17.6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8题您更倾向于什么类型的外观[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隐形17.69%全框646.15%宽黑框323.08%半框215.38%无框00% 其他17.6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9题您对于镜架材料有什么要求[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金属17.69%树脂或塑料646.15%天然材料430.77%混合材料215.38%其他如木质0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第10题您对于镜架样式有什么要求[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全框架538.46% 尼龙丝架215.38% 无框架215.38% 组合架17.69% 折叠架17.69% 眉毛架17.69% 半框镜架17.69% DIY 0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

防雾镜片的防雾方法和保养方法

防雾镜片的防雾手段和保养方法 镜片结雾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温差和空气中的水汽。为了使镜片达到防雾的目的,只要破坏镜片产生雾气的条件就可以了,这就是头盔镜片防雾的原理!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破坏镜片结雾的条件: 物理方法: 1、不停的擦拭,使水汽不能在镜面上存留,更不能结成细小水珠,达到除雾的目的; 2、加热,使水汽不能停留而挥发,从而达到防雾的目的; 3、制冷,使镜面和环境的温度基本一致,由于没有温差,所以雾气就不会产生。 化学方法: 1、使用疏水性防雾涂料对镜片表面做疏水化处理,使水汽在镜面集聚成水滴而自动脱落,即产生“荷花效应”,从而起到防雾的作用; 2、使用亲水性防雾涂料对镜片表面做亲水化处理,使水汽吸附在镜面后形成超薄透明的水膜,从而达到防雾的作用。 防雾镜片的类型 根据防雾功能可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效防雾镜片和短效防雾镜片两种: 长效防雾镜片是指防雾时间可以持续几个月或几年、不怕擦拭、不怕水洗的那一类镜片,如千天防雾镜片就属于这类的长效防雾镜片。; 短效防雾镜片是指防雾时间仅能持续几天或十几天、怕擦拭、怕水洗且擦拭或水洗一两次后防雾效果完全消失的那一类镜片,如即时防雾镜片。 所以,擦拭和水洗是验证防雾镜片之防雾效果的做好方法(但不是防雾镜片的保养方法)防雾镜片保养方法 第一、正确去污擦拭防雾镜片。 要在正确的时间(镜面干爽的时候)使用正确的方法(柔软的眼镜布或毛巾轻柔擦拭)来保养擦拭防雾镜片。虽然长效防雾镜片耐擦拭性能好,但是不正确的擦拭会导致防雾镜片表面出现不必要的划痕。虽然划痕不影响防雾效果,但是会影响视线和美观; 第二、尽量避免淋水或浸水。 虽然长效防雾镜片不怕水洗,但是防雾涂层中的亲水基团会因为过多地吸附水分而导致亲水基团因子的快速流失和防雾效果的快速衰减,就像在高速路上用2、3档开快车一样,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够!连续用水浸泡防雾镜片的实验证明:当连续用水浸泡4、5个小时以后,防雾效果已经有所减弱;连续浸泡20多个小时后,防雾效果完全丧失!所以,水洗是防雾效果的检验方法,而不是日常保养的方法!要尽量避免水洗。不慎淋水,应尽快擦干为要。

树脂镜片镀膜

树脂镜片镀膜 一.镜片的材料特性 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 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 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 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 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 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 2、机械和热性质; 3、电性质材料; 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 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 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是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 n=c/v。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计算公式: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 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 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 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 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1.5--1.9。 2)色散系数:阿贝数。 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事实上,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可见光的折射从光谱的红光区延伸到蓝光区。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描述,在欧洲、日本规定用e线,在美国等其他国家规定使用d线。 阿贝数与材料的色散力成反比,镜片材料规定的范围通常从30-60,数值越大即表示色散越少。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色散力越大,而阿贝数就越低。尽管所有镜片都存在色散,但在镜片中心,这个因素可以被忽略,只有在用高色散材料制造的镜片周边部,色散现象才易被察觉。在这种情况下,色散现象所表现的是离轴物体边缘带有彩色条纹。 (2)光线反射 光线在镜片表面产生折射的同时,也会产生反射现象。光线反射会影响镜片的清晰度,而且在镜片表面会产生干扰性反射光。通常,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越高,因反射而损失的光线就越多。当然,对于干扰性反射光可以通过在镜片表面镀多层减反射膜而相应抵消。(3)光线吸收:材料的本身吸收光的特性会减少镜片的光线透过率,这部分的光量损失对于非染色眼镜片是可以忽略的,但如果为染色或变色镜片,光的吸收量会很大,这也是此类镜

镜片镀膜常识

镜片镀膜常识 镜面镀膜有三层: 外层防污膜是防灰尘和油渍; 中层防反射膜,是提高镜片光线通过率; 内层加硬膜是防止镜片磨损、刮花。 这三层镀膜,会使视线更明亮,在昏暗的环境下也不会灰蒙蒙,间接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 镀膜镜片价格 质量好的镜片镀膜,价格几乎与镜片相同。如果有眼镜店说加层镀膜只多十几块钱,那消费者就要考虑真伪和质量问题了。而加膜之后,从侧面看镜片呈现紫色还是蓝色,只表明镀膜阻挡光线中的哪种颜色,没有品质上的区别。 加膜镜片有玻璃和树脂加膜镜片。 现在许多人配眼镜时,要求在镜片上加膜。镜片加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抗反射膜,即通过在镜片前表面镀上多层不同折射率与不同厚度的透明材料,利用光干涉的原理来减少镜片表面多余的反射光。镜片加了抗反射膜后,对光线的通透性会增加,佩戴者感觉眩光减少了,视物也更加真切和明亮。另一种是加硬膜,主要用于树脂镜片。它一般加在镜片前表面,使树脂镜片抗磨能力增强,同时光的通透性也有所加强。使用者在清洁加硬膜镜片时,应先用清水将镜片前后表面洗净,再用干净软布吸干,注意不要在镜片干燥时擦拭。如果普通的镜片可以看得很清楚,就不需要加膜,如果要加,树脂镜片可以加抗反射膜,也可以加硬膜,玻璃镜片一般只加抗反射膜。 原载:视客眼镜网

在磁粉探伤检测过程中,每个被检工件在磁化后,都要吸附一定数量的磁粉,因此,磁悬液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测定磁悬液的浓度,以保证磁粉探伤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一、用磁悬液浓度检测管测定 检测磁悬液浓度的准确方法是应用磁悬液浓度测定管——即磁粉沉淀管。 1、开启设备油泵十五分钟,待储液桶的磁悬液充分搅拌、均匀后,从油枪或喷淋系统取样100ml,装入磁悬液沉淀管,垂直静置放置。 2、煤油磁悬液和水剂磁悬液放置60分钟,变压器油和10#机油磁悬液放置24小时。 3、时间到后,观测磁粉沉淀管的磁粉沉淀刻度。 4、荧光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为0.1~0.5ml,普通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为1.2~2.5ml。 5、当磁粉的沉淀容积刻度在上述数值的下限值时,应添加相应的磁粉或重新调制磁悬液。 6、需要准确计算磁悬液的浓度时,应首先作出三种标准磁悬液(荧光磁粉磁悬液按:1g/L、2g/L、3g/L配置;非荧光磁粉磁悬液按:10g/L、20g/L、30g/L 配置,各取样品500ml)的浓度和沉淀高度的曲线,然后测出待检磁悬液的沉淀高度,用对比法进行计算。 7、完全沉淀后,磁悬液的载液很脏时,应该重新调制磁悬液。 二、根据经验和目测法判定 用户检测磁悬液浓度的最精确的方法是使用磁粉沉淀管。对于经验非常丰富的操作者或者没有购买磁粉沉淀管的用户来说,也可以根据经验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 1、磁悬液的颜色变化很大,有很多脏物时,应重新调制磁悬液。 2、用户在探伤检测时,工件表面的磁粉分布较淡,或者根本没有磁痕堆积。应考虑添加磁粉或者重新调制磁悬液。

【CN109946848A】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及其制作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4252.0 (22)申请日 2019.04.24 (71)申请人 丹阳市精通眼镜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有限公司 地址 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丹伏路 98号 (72)发明人 张志平 许生炎 张国军 眭婷婷  (51)Int.Cl. G02C 7/02(2006.01) G02B 1/16(2015.01) G02B 1/113(2015.01) G02B 1/14(2015.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及其制作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及 其制作方法,这种镜片是在制作镜片的单体材料 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透明相变储热材料相结合,制 作成相变储热基片,然后依次在相变储热基片表 面浸涂加硬膜层、真空蒸镀沉积导电膜层、减反 射膜层和防水膜层制成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本 发明,这种眼镜片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由室内到室 外温度变化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与环境气温的 温差,从而防止了镜片雾汽的产生,保持了视线 的清晰。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9946848 A 2019.06.28 C N 109946848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46848 A 1.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由相变储热基片(1)、加硬膜层(2)、导电膜层(3)、减反射膜层(4)和防水膜层(5)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储热基片(1)表面依次浸涂有加硬膜层(2)、真空蒸镀导电膜层(3)、减反射膜层(4)和防水膜层(5),相变储热基片(1)由镜片单体材料和透明相变储热材料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储热基片(1)是采用折光率1.499、1.56、1.60、1.67、1.71、1.74、1.76折光率不同的树脂镜片单体,所述的透明相变储热材料采用0315型号透明相变储热胶囊粉末材料,胶囊直径50-60nm,相变转换温度15℃,储热能力每克240J;基片单体材料化学成分是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间苯二甲酸二丙烯酯,氨基树脂材料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硬膜层(2)是使用二氧化硅加硬液,如国产CR39镜片加硬用XT-113、CH-01-8H、TC2000、FC200型号加硬液、日本进口TS-56-T树脂镜片加硬液,加硬液在相变储热基片表面的浸涂厚度1-2um,不同折光率与材质的树脂镜片要与所对应型号的加硬液配套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膜层(3)是采用ITO铟锡合金靶材在真空蒸镀机中形成的金属云沉积在相变储热基片(1)表面获得,厚度50—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反射膜层(4)是采用氧化锆靶材在真空蒸镀机中形成的金属云沉积在相变储热基片(1)表面获得,厚度100-3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膜层(5)是采用氟化碳靶材在真空蒸镀机中拉电弧形成的金属云沉积在相变储热基片(1)表面获得,厚度60—100nm。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储热防雾眼镜片的制作方法,以重量百分比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相变储热基片(1):在室温下将选用88-92%基片单体材料送入专用配制罐内,按重量比称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引发剂IPP、透明相变储热材料、紫外线吸收剂UVG和增塑剂DOP,加入罐内,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搅拌混合、除气,使液体与气泡分离,抽真空净化,然后低温冷贮-10℃备用;lPP的用量取2.0%,透明相变储热材料用量取5-10%,紫外线吸收剂用量0.04%,增塑剂用量0.01%; 所述的基片单体材料是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间苯二甲酸二丙烯酯,氨基树脂中的一种; ①模具灌注:将冷贮的配置备用的单体用电氮气加压后灌入清晰擦净的玻璃模具中,然后转入固化成形工序。 ②固化成形:将灌注有单体的模具预置一定时间后(预凝胶)送入固化设备内加温,首先加温至48℃,保持2h,然后均速升至90℃,并加速降至60℃,经过21h完成单体固化成型制成相变储热基片(1); ③稳定处理:相变储热镜片(1)脱模后进行退火处理,以减少二聚物或三聚物消除内应力,从而提高镜片的稳定性,改善镜片的成像质量,其处理方法是:将镜片加温至约110℃,保持2h,通过以上程序得到相变储热基片(1)成品; 2

镜片防雾

材料物理 镜 片 防 雾 论 文 姓名:赵雯雯 学号:1051

镜片防雾 引言:材料表面结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形成原理是气温降低造成水的饱和蒸气压减低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1-2]。因此,当材料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温差时,表面就会出现水雾甚至是水滴[3-4]。例如,冬季时人戴着眼镜从屋外进入室内,眼镜表面会凝结水雾影,戴口罩时眼镜也容易有雾气,戴眼镜喝开水的时候也是。 关键词:防雾剂表亲水化光学防雾膜表面改性 镜片起雾原因 1.镜片内较热的气体遇较冷的镜片所产生的液化现象; 2.被眼镜密封的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在镜片上的气体凝结,这也是喷防雾剂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 采取方式及深入了解 (一)简易方法 1.防雾剂:通过一定的化学喷剂,有清洁、去污、防霜、防雾、保护视力等功效,对皮肤无刺激,使用方便,使用一次可保持1-3天不生雾。缺点是防雾剂掺杂了许多化学成分,会对镜片的膜层造成影响。 2.肥皂水:用肥皂水在眼镜片上抹匀,然后用镜布擦干可起到暂时的防雾效果,防雾的时间特别短一般2-4小时以上。缺点是:因为镜片表面有人工膜,长期使用碱性,酒精会对膜的伤害很大,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眼镜片的磨损速度,简短镜片使用寿命。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像镜片的透光性。 3.自制防雾水:先用甘油30毫升,肥皂液10毫升混匀,然后加松节油数滴,搅拌均匀备用,到使用时将防雾水涂在镜片上,再用眼镜布擦拭,防雾可持续3-4小时。 4.把湿肥皂均匀地涂擦在眼镜片上,稍等一会儿,将镜片用软布擦亮。然后在镜片两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甘油,稍等一会儿,用软布擦亮。经过这样处理,镜片遇水蒸气就不会起水雾了。这样不仅使眼镜光亮一新,还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抵挡雾气的困扰。如果用树脂镜片就会比玻璃镜片要好得多,可以解决冬天进屋眼镜有热气的问题, 5.在眼镜片上涂上表面活性物质,如洗洁精、沐浴露等,轻轻涂在眼镜片上,再拿水冲洗干净就可以了,注意,洗的时候不要用手哦! 原理:因为肥皂类的洗衣涤剂中含有油脂成分,用其涂抹眼镜,镜片上就形成了一层膜,阻挡水蒸气与镜面接触,镜片不容易附着水蒸气,那也就不容易起雾了,甘油用来来减慢肥皂的挥发。 镜片:其散热性能高,或者选择具有一定防雾功能的镜片,防雾镜片的表面有最新型的镀膜,可以有效地减少镜片出现雾化的现象,采用这种镀膜的工艺,散雾的效果尤为明显。 7.防雾眼镜布:直接擦拭镜面,污渍去除即可。具有防雾、防霜、去污等功能。对皮肤无刺激,对镜面无腐蚀,使用方便,擦拭一次可保持1-2天不生雾。(二)树脂镜片

(完整版)(整理)镜片镀膜技术原理

镜片镀膜技术原理 原理 内容: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

安全卫士防雾镜片注意事项

安全卫士防雾镜片功能以及注意事项 使用时注意事项: 1:镜片脏时请用眼镜店提供的专业眼镜布擦拭,不可用纸屑或者粗糙的布巾擦拭,以免损伤膜层。 2:可直接用清水清洗,洗后用镜布擦干即可。 3:环境湿度太高,温差太大时;镜片表面会有彩纹出现,此种情况为正常现象不影响视觉效果。 4:轻微的镜片表面划伤具有自修复功能;但切记勿用尖锐之物刮伤镜片表面。 5:严禁使用带化学成分的液体清洗。如:洗洁剂,洗衣粉,肥皂,以及丙酮或者酒精等! 防雾镜片装配及使用说明 防雾镜片使用和装配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镜片从包装袋里抽出时,因镜片表面具有亲水功能,容易吸收镜片袋内的细小纸屑,使镜片表面有很多细小的白点,装配前可以用柔软的镜片擦掉或者清水冲洗就可以干净。 二:在检验时不可以像绿膜镜片一样检验,因为材料及工艺的特殊性镜片表面会有非常细小的点子,但是不影响佩戴和视觉效果。

三:在打点和定位时,要用水性的记号笔,(用油性的擦不掉)若不小心用到了油性记号,可以使用少量的酒精擦拭记号点,再有清水冲洗即可。但不可以用大量的酒精大面积的擦拭镜片。 四:装配时会有吸盘压痕,因膜层具有弹性,此时用柔软的镜布沾取热水擦拭即可消失。 五: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沾上油污时,可以放在热水中清洗,或者放在超声波中清洗,油污即可消除。 六: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若有轻微的擦痕,可以把眼镜片放在热水中浸泡1~2分钟,再用镜片擦拭即可复原。 特点有: 1:长效防雾,任何温差环境均可使用。 2:不怕水洗,不用防雾布擦。 3:防紫外线(uv400) 4:弹性膜,具有超级韧性弹性铂金膜层,可抗一定程度的冲击及已经达到(美 国FDA标准) (弹性膜防雾原理:全新的镀膜工艺,利用高分子纳米材料提拉技术,在镜片表 面形成超亲水性(水珠与镜面的接触角为0度)弹性膜层,此种膜层犹如在镜 片表面构建无数的网络管道,这些管道就像人体毛细血管;水汽一接触镜片表 面就被这些“血管”迅速的吸收和铺展。由此雾气不在是雾气)

树脂镜片材料及光学镀膜

树脂镜片材料及光学镀膜 一.镜片的材料特性眼镜片的光学目的旨在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恢复清晰视力,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这些与镜片屈光作用密切相关的因素:1、材料的几何特性:曲率半径、表面形状等;2、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折射率、阿贝数等。镜片材料的研究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并控制这些相关因素,了解并掌握其特性,以使不断完善、发展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镜片材料的基本特性有:1、光学性质,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2、机械和热性质;3、电性质材料;4、化学性质通过外界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为光线在镜片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材料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和衍射现象。(1)光线折射:通过镜片的光线会在镜片的前后表面发生折射或偏离现象,光线的偏离幅度由材料的折射率和入射光线在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度决定。1)折射率:透明媒质的折射率是光线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媒质中的速度v的比值,n=c/v。该比值没有单位并且总是大于1。折射率反映媒质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从空气进入该媒介的光束偏离得越多。从空气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媒质所发生的偏离或折射可以根据斯涅耳-笛卡尔定律(Snell-Descartes Law)进行计算,规定如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入射角i和折射角r分别由法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构成。计算公式:sin i=n sin r 由于透明媒质的光速随着波长而变化,所以折射率的值总是参考某一特定波长表示:在欧洲和日本,参考波长为e线546.07nm(汞--绿光谱线),但是在美国等其它国家则是d线587.56nm(氦--黄光谱线)。但这个区别并没有造成实际影响,因为它的区别仅仅反映在折射率值的第三位小数上。目前市场所采用的镜片材料的折射率范围是从 1.5--1.9。2)色散系数:阿贝数。由光波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会使白光根据不同的折射产生色散现象。事实上,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可见光的折射从光谱的红光区延伸到蓝光区。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描述,在欧洲、日本规定用e线,在美国等其他国家规定使用d线。阿贝数与材料的色散力成反比,镜片材料规定的范围通常从30-60,数值越大即表示色散越少。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色散力越大,而阿贝数就越低。尽管所有镜片都存在色散,但在镜片中心,这个因素可以被忽略,只有在用高色散材料制造的镜片周边部,色散现象才易被察觉。在这种情况下,色散现象所表现的是离轴物体边缘带有彩色条纹。(2)光线反射光线在镜片表面产生折射的同时,也会产生反射现象。光线反射会影响镜片的

CR-39树脂眼镜片的防雾涂料

CR-39树脂镜片的防雾涂料 首先、用在CR-39树脂镜片和其他任何材质上的防雾涂料,都必须拥有很好的附着力,附着力不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 测试CR-39树脂镜片防雾涂料附着力的方法有两个,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个方法是常规方法即百格测试法,只要达到国家标准就是合格产品,比如达到0级-1级。 CR-39防雾眼镜片的出口企业也有采用ISO国际认证标准,附着力达到5B-4B即可。 第二个方法是泡水测试法,这是防雾涂料独有的测试方法,是从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指标!具体方法是:在眼镜片的防雾涂层表面用金属锐物划一条深的划痕,然后放入自来水中浸泡10分钟以上,取出,马上用手指甲与上述划痕垂直抠、划,如果手指甲抠不掉防雾涂层(即该处防雾涂层彻底和眼镜片基材脱离,而不是刮掉薄薄一层粉末状物),即判定为该眼镜片的防雾涂层附着力合格。如果离开水1-3分钟以后,手指甲才抠不掉,就要判定为不合格。 这是因为现有的防雾涂料都是亲水性的,而“亲水”的特性会对——附着力——产生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泡水后马上用手指甲抠防雾涂层,能够抠得掉,晾1-3分钟就抠不掉,即判定为附着力不合格,这就是由防雾涂料的“亲水”的特性决定的:因为亲水性防雾涂层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水合,防雾涂层会不断地进行干燥和再润湿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亲水性防雾涂层也会随之收缩(干燥)和膨胀(湿润),时间长了就会导致附着力下降,顾客在佩戴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局部发白甚至防雾涂层脱落的现象,从而产生售后矛盾。 如果是出口眼镜片,在长时间的海运过程完成后,更有可能出现镜片局部发白、脱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摩托车防雾镜片的出口中屡见不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类现象的存在和产生,归根结底就是防雾涂料的附着力不好造成的。所以,用泡水测试法来测试防雾涂料的附着力,很有现实意义。无论是防雾的CR-39树脂镜片,还是其他的防雾产品,概莫能外! 其次,CR-39树脂眼镜片的防雾涂层必须要有比较好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这样才能满足眼镜的日常佩戴和保养需要。 一般而言,亲水性的防雾涂层防雾效果越好,表面硬度就会越低;反之,表面硬度越高,防雾效果反而会降低。所以防雾效果和表面硬度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单就CR-39树脂镜片防雾涂层的表面硬度而言,能够达到以下状态,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一、手指甲用力划,划出的划印可以擦掉,没有划痕,表面硬度好; 二、用复印纸球或者报纸球擦拭防雾镜片表面,不出划痕,表面硬度好; 三、用0000号钢丝绒施加100克力摩擦防雾涂层表面,不出划痕,表面硬度好。当然,施加的力越大, 代表该防雾涂层越硬,耐磨性越好。 最后,做为防雾的CR-39树脂镜片,肯定要有比较好的防雾效果,才能名副其实。判定CR-39树脂镜片防雾效果的适用方法也有两个: 第一个方法:将眼镜片放入自来水中浸泡5-10分钟(20-25°C),取出,擦干后晾3-5分钟,测试防雾效果:将眼镜片置放在50-60°C热水的上方熏汽,如果瞬间不起雾,即为判定为合格。 这个检验步骤很重要,通过的检验可以代表佩戴眼镜时遇到温度变化时,马上可以拥有防雾功能。 第二个方法:将眼镜片放入自来水中连续浸泡1小时或以上,取出,擦干后风干3-5分钟,测试防雾效果:用吹气的方法或者将眼镜片置放在50-60°C热水容器的上方熏汽,测试防雾效果,不起雾,即为合格,说明防雾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眼镜片的防雾需求。当然,能够连续泡水的时间越长越好。

真空镀膜与光学镀膜对比

真空镀膜主要利用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将氩气(Ar)离子撞击靶材(target)表面, 靶材的原子被弹出而堆积在基板表面形成薄膜。溅镀薄膜的性质、均匀度都比蒸镀薄膜来的好,但是镀膜速度却比蒸镀慢很多。新型的溅镀设备几乎都使用强力磁铁将电子成螺旋状运动以加速靶材周围的氩气离子化, 造成靶与氩气离子间的撞击机率增加, 提高溅镀速率。一般金属镀膜大都采用直流溅镀,而不导电的陶磁材料则使用RF交流溅镀,基本的原理是在真空中利用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将氩气(Ar)离子撞击靶材(target)表面,电浆中的阳离子会加速冲向作为被溅镀材的负电极表面,这个冲击将使靶材的物质飞出而沉积在基板上形成薄膜。一般来说,利用溅镀制程进行薄膜披覆有几项特点:(1)金属、合金或绝缘物均可做成薄膜材料。(2)再适当的设定条件下可将多元复杂的靶材制作出同一组成的薄膜。(3)利用放电气氛中加入氧或其它的活性气体,可以制作靶材物质与气体分子的混合物或化合物。(4)靶材输入电流及溅射时间可以控制,容易得到高精度的膜厚。(5)较其它制程利于生产大面积的均一薄膜。(6)溅射粒子几不受重力影响,靶材与基板位置可自由安排。(7)基板与膜的附着强度是一般蒸镀膜的10倍以上,且由于溅射粒子带有高能量,在成膜面会继续表面扩散而得到硬且致密的薄膜,同时此高能量使基板只要较低的温度即可得到结晶膜。(8)薄膜形成初期成核密度高,可生产10nm以下的极薄连续膜。(9)靶材的寿命长,可长时间自动化连续生产。(10)靶材可制作成各种形状,配合机台的特殊设计做更好的控制及最有效率的生产。 光学镀膜 一、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

树脂镜片的镀膜技术

树脂镜片的镀膜技术 大约1970年,树脂材料开始尝试作为眼镜片的新材料,自此,视光技术迅速发展,CR39,PMMA,PC这些折射率在1.52-1.65的材料开始用于眼镜基片,眼镜已不仅仅作为视力较正的工具,更成为一种装饰品来表达个性。 1. 玻璃镜片 近年为,由于树脂镜片的引进,玻璃镜片的重要性及销售量大大地减少,但即使今日,玻璃镜片也有一些树脂无法比拟的优点,如 l 硬度 l 方便擦洗 l 热稳定性 l 可镀性 玻璃比树脂有好的可镀性,玻璃镜片可加热到300度(而树脂只能加热到80度)所以很容易在玻璃片上镀上硬且牢固的增透膜,而且膜料更容易选择。为了取得最好的增透效果,最外面的膜层(与空气接触的一层)的折射率越低越好,通常玻璃镜片的最外层选用折射率1.38的氟化镁,在大于250度的情况下,氟化镁膜层非常牢固,而且其是目前可选择的最低折射率膜料。而树脂眼镜只能加热到80度,所以必须选择更高折射率的膜料,现在市场上主要使用折射率1.46的二氧化硅膜料。这也是为什么玻璃镜片比树脂镜片有更好的透过率。目前在美国,日本树脂片市场占有率大于90%,欧州约50%,而在欠发达国家玻璃镜片仍然占有绝大部分市场。目前中国眼镜市场正由玻璃向树脂过渡。 2.树脂镜片 虽然树脂有差的可镀性,但其优点也非常突出 l 不易碎 l 轻 l 易加工 当然其缺陷也众所周知:镜片软,抗刮能力低。但由于视光技术的日益近步,目前通过适当的镀膜工艺可以弥补这些缺点。 尽管镀膜本身与树脂镜片有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如热敏感性,热膨胀系数,这些性质使基片与膜层之前有非常大的内应力,膜层易碎。为了得到最好的膜层,目前树脂镀膜由四部分组成, l 交联层 l 加硬(如果用浸入式加硬,可以使交联与加硬一次完成) l 增透膜 l 防水膜 3.联结层 树脂镜片出厂后,他们将面对不同厂家的生产条件,如不可控的潮湿度,过长或不正确的包装等。没有镀膜的镜片有不同的表面结构,而且要经过多次清洗,腐蚀和污染。为了向客户提供高度一致性的基片,所以要在基片上镀一层联结层,通常用铬,三氧化二铬,二氧化硅,一氧化硅和其它特别材料。 联结层必须很薄(2-5nm),否则就会应力或影响光学性质。 4.硬膜

镜片表面镀膜

镜片表面镀膜 最常见的一共有3种,分别是加硬膜,反减模,防水抗污膜 1、耐磨损膜(加硬膜) 用于树脂镜片,用浸泡法.使镜片浸泡在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速度提起,然后在100℃左右的烘箱中聚合数小时. PMMA和PC主要是有机加硬 CR-39目前在硬化液中有加入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即“钻晶”镜片. 目前光学镜片在镀反减膜(减反射膜) 之前,要先在基片上镀一层耐磨损膜.因为反减膜一般是由稀土元素的氧化物组成,硬且脆,和基片材料结合不好.有耐磨损膜做基础,反减膜在遇硬物磨擦时,可有效的得到缓冲.不易产生划痕或减轻划伤程度 2、反减膜(减反射膜) 反减膜原理 反减膜是以光的干涉现象为基础的,两组光波沿同一路径传播,其合成幅度要看两波列的相位差而定,波峰与波峰相重合而互相加强,如果两光波恰好相差半波长就是波峰与波谷相重而互相抵消,合成幅度为零.反减膜就是要保证使入射镜片的光线在空气与镀膜的分界面以及在镀膜与镜片分界面所反射的光波其相位差恰好等于1/2波长 . 几个基本概念 : ①膜的光学厚度只能等于入射波长的1/4.一般选择最大亮度的波长为准即555nm.当镀膜的厚度过薄(<<139nm)时反射光会显出浅棕黄色,如果厚度过厚(>>139nm)反射光就会呈蓝色.反减膜并不可能做到完全消除反射光线,镜失表面总会有残留的膜层颜色一般为浅绿色. ②前面讲过当介质折射率减小时, 表面的反射也随着减少, 因此反减膜的镀膜材料应该有低的折射率.而实际应用的镀膜材料中折射率最小的也左1.45以上.而单层反减膜只能针对某一波长. 所以要更有效的降低反射就采用多种不同折射率的膜层以不同的厚度覆盖不同的波谱即多层反减膜 ③反减膜应当是正反面都以相同的膜层进行镀膜 . ④目前玻璃片膜层通常采用氟化镁在200℃以上环境镀膜,树脂片通常采用氧化钛氧化锆 .反减膜均使 用真空镀膜技术 . 3、抗污防水膜 镜片表面镀有反减膜后特别容易产生污渍,因为反减膜层是呈孔状结构的,解决的办法是在反减膜上再镀一层具有抗油污和抗水性能的膜抗污防水膜的材料以氟化物为主 ,加工方法有浸泡法和真空镀膜法 . 对于光学树脂镜片而言,理想的表面处理应该是包括抗磨损膜多层反减膜和防污防水膜的复合膜.

防雾眼镜 2 (2)

防雾眼镜 背景: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在大街上看见人人都是盯着各自屏幕再看所以这让我们的眼镜损坏的非常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佩戴了眼镜。 然而佩戴眼镜有很多的不便,例如:冬天人们从室外进到室内,一碗热腾腾的吃的在你面前,你的眼镜上都会出现一层很厚的雾气,让你什么也看不见,冬季时戴口罩时眼镜容易有雾气,戴眼镜喝开水的时候也是。这给佩戴眼镜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我想要设计一款防雾的眼镜还解决戴眼镜的人在冬天的困扰。 问题分析: 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雾”除掉。然而现有的防雾眼镜——喷雾剂式防雾眼镜,它的不足有:对眼睛有害、损害镜片、保质期短、不易携带。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给佩戴者一个永久无雾的视觉体验,要有一个全新的防雾系统!在带给人们无雾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眼镜的轻便性,如何快速地将雾除掉。 解决方案: 防雾膜:使用物理防雾膜,能高效的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将热能直接传导至镜片,防雾膜使镜面升温阻止水蒸气在镜

面凝结,达到防雾的效果。 提供电源装置:太阳能内置电池。 湿度感应控制开关:控制电源的接通与断开。 工作原理:第一步:雾气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第二步:由于防雾膜的特性,水滴会均匀的分布在镜片表面。第三步:湿度感应器接通电源。太阳能电池供电,防雾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水滴瞬间蒸发(关键),时间不能过长。 重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眼镜的轻便性。 2,防雾膜的稳定性。轻薄,易安装,安全、节省电能。 3,电池的大小以及放置的位置。

解决方案的科学依据: 防雾膜原理:防雾膜能高效的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将热能直接传导至镜片,防雾膜使镜面升温阻止水蒸气在镜面凝结,达到防雾的效果。 太阳能电池原理:通过大容量太阳能驱动系统,通过高灵敏度的感光面板,即使微弱的光源,也可转化为电能,能支持感应能耗巨大的功能的正常运作。 防雾膜特点:1,产品轻薄. 2,节省电能. 3,安全有效 4,安装简易。 太阳能电池特点:1,小巧轻便。2,普遍丰富性。 3,永久性。4,无污染性。5,安全可靠性。 综上,通过实现防雾膜、小型轻便的太阳能装置、湿度感应器以及眼镜的结合,制造出在不影响眼镜清晰度,镜框的轻便性和使用者的佩戴的永久性防雾眼镜,切实避免很多场合水雾给眼镜佩戴者带来的不便。

[新版]光学镀膜分类

[新版]光学镀膜分类 一、 耐磨损膜(硬膜) 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有机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较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第一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有机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有机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较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有机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有机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有机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

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有机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最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 ?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上述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与戴镜者长期配戴的临床结果比较接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