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种综合教学设计,它将教学和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化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某种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教学或学习目标转化成系统的抽象概念,再进一步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形成教材与教法结合的整体,用于实现教育目标。

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清晰明确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有系统化教学设计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以及实施系统化教学设计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例如,必须要明确的是,学生经过该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什么知识,能够做到什么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成果。

第二步,确定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确定思维方法体现在系统课中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步骤,如思维导图、问题解决流程、推理和讨论等;学习方法体现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如单元测试、模块学习、问答等。

第三步,确定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确定教学内容及其实施时顺序,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授课日程,分配课堂控制,以及检查学习成果等,是系统教学设计的第三步。

第四步,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系统教学设计要确定教学资源,如图书、电影、教材等;或者以学生自己为资源,如开展研究调查等;还要考虑教学设备等。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可以包括各种复杂的管理技能、组织技巧和激发手段;教学手段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设备、媒介和辅助教学资源。

第六步,确定评价方法。系统教学设计要确定评价方式及标准,以及评价内容,包括考试、小组作品、工作展示等。总的来说,教师要根据评价数据

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设计

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保持着严密的平衡。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力能源的需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成为当今电力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介绍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的目的 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方式,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获得以下知识: •学习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方法; •了解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特点和运行方式;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电力系统结构和运行原理;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 •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特点和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处理和恢复操作;

•电力系统模拟和仿真。 实践教学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电力系统模拟实验; •电力系统控制过程的仿真; •电力系统各种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 •电力系统的故障处理和恢复。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电力系统自动化理论课程采用授课、讲解、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重点讲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具体阐述各种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优劣性,并通过图表、视频等形式展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此外,可以采取团队学习和分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分享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室、实习等方式来进行。通过模拟实验、仿真实验、真实系统操作和故障救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评价方式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期末复习 总结 复习 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 期末复习 总结 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总结 关于人物: 加涅(美国心理学家)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提出信息加工分析法;九段教学策略;学习的层次的分类;任务分析技术。 奥苏贝尔:提出包容(Subsumption)和同化(Assimilation)理论以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提出掌握学习。梅瑞尔:“目标—内容”二维模型 瑞格鲁斯:细化理论;

巴班斯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院士。最优化教学理论。基本标准:效果与质量;时间。维果茨基: 肯普:ID1——“肯普模型” 皮亚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认识结构论---认识是主体在转变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推动认识的发展。杜威:实用主义大师,美国现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1900 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 桑代克:心理学大师,1912 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代的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重复率/效果率。猫笼实验 米勒:任务分析法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教学技术第一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术。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布鲁纳: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认知发现说 赞可夫:发展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 3.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4.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5. 奥苏贝尔把学习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有意义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 6. 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产品设计。(或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7.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 法则的英文全写:A 是对象、B 是行为、C是条件、D 是标准。 8. 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主要有注意、知觉、记忆和概念形成。 9. 学习支持包括课程支持、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支持。 10. 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所设计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的教学策略支持包括建模策略、教练策略和支架策略。 1、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 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产品设计。 2、瑞格卢斯提出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提出的成分 显示理论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微策略。 3、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4、常用的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为:算法式、矩阵式和流程图 5、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预备能力的分析、目标技能的分析和学习态度分析。 6、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7、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有内部需要分析法和外部需要分析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参照系的不同。 8、所谓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因素的看法,一般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0、在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中,“分析学习者特征”环节一般包含对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方面的分析。 11、电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 纲 的规定,采用电视图像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名词解释: 1.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结构的。 3.支架式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4.E-Portfolios:一个档案是对学生工作有目的的收集物,用这种收集物来展现学生某一方面或是多方面的努力进步及成就,这个收集物必须有学生参与选择内容选择的标准,评断的标准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的证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第六版)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下面我们先考虑什么是系统,然后考虑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方法。系统这个词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说的是我们的所作与他人所为是相关的。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最容易理解的系统是人工系统而非自然系统。例如,家里有一个冷暖空调系统,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系统就会自动关闭。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成分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显然教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有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讨论还只是局限于这个过程的交互环节,即老师和学习者在一起的时间,希望会产生学习。但是备课过程呢?教员如何决定要做什么,何时做?毫不奇怪,一个具有系统观的人会将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和修改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更广的系统观角度,各种资源是备课的输入,输出是某种产品,或者是产品和实施过程的结合。最后的结果用来判断系统是否需要改变,如果需要,如何改变?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模型 这本书就是要介绍一种用于教学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它不象空调,不是物理设备,而是过程系统,我们要描述一系列的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从前一步骤接受输入,并对下一步骤产生输出,所有组成一起工作,以帮助用户产生有效的教学。这个模型还包括一个评价成分,用以判断什么地方出错了,如何改进。 虽然我们的模型叫做系统化方法模型,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对于教学设计,不存在唯一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有许多模型都贴着系统化方法的标签,有着几乎同样的基本组成。本书所介绍的系统化模型不算复杂,但是也囊括了其它模型的主要成分。这些设计模型以及它们描述的过程统称为教学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

系统化教学设计指南

系统化教学设计指南 一、系统化教学设计引言 教学不再仅仅是一门艺术,然而,它也不是一门科学。教学是知识、经验及科学原理的娴熟应用,旨在建立起促进学习的环境。根据这样的解释,教学便是一门技术。 技术既涉及运用科学原理,同时,也包括做出合理的推断。多年来,教育一直被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以至教育心理学及其他学科对教育的实践所能引起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晚近心理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发展已经提出多种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原理,一些应用性的研究也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及识见做出了贡献。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教育学、系统设计等领域将有关的原理、理论及应用加以综合,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教师理解。 如果教学是旨在设计促进学习的环境,那么,教师作为该类环境的负责者,必须做出多方面的决定:诸如提供什么样的刺激;如何对刺激进行编排;采取什么样的活动顺序;什么时候进入下一步骤;哪一种媒体对哪一种学习的类型最有效;如此等等。这些决定应该是用系统的、目标定向的方式做出,因而教学应该说是一种根据对每一位学生的达标进步程度做出持续反馈的有计划的活动。 本文的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认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功能有四个方面:首先是“预评”(pre-assessment),旨在了解学生同将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是指教师希望达成预期结果所采取的活动的现实计划;第三是“教学过程”(instructional process),这是指教学活动实际展开的本身;第四是“终评”(post-assessment),这是指了解预期的目标是否达成。 图1将教学设计置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发生有效的学习。系统化教学设计(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design)是本文考虑的主旨,这可参看图1中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设计被用来设计一种学习环境,并且对环境中的各项活动先后顺序做出合理安排以促进学习。图2中,教学设计被分解成几项不同的任务,形成一个系统流程。这一流程往往始于建立教学目标。然而,在建立目标之前常常还需要先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 图1 教学的系统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 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02) 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瑞格卢斯,1994) 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教材观点: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模式(P19) 2.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设计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主要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2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 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质是教学问题求解,并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求与决策的过程。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理论按性质分类可分为规定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两大类。规定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理想结果所采用的最优策略与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正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去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教学策略,所以它是一种规定性理论。但这种策略的制定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描述性理论作为科学依据的。 6.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 7.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8.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和传播理论 (1)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论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他们着重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他们关心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教学规律是什么;学习理论的任务则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它关心的是“学习是如何让发生的,学习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而教学设计则关心怎么样做的问题 (2)学习理论:当代学习理论分为两大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特别强调外部刺激的设计,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小步子呈现教学信息,如果学生出现正确的反应要及时予以强化。 认知派则否定了行为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观点,主张研究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 (3)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发展作用: A.教学系统设计首先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 B.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课操作的程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 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 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与“程序”。2. 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的发展:思想萌芽1900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理论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初程序教学和行为目标理论孕育了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理论形成20世纪60年代末学 科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后3.教学设计的特点: 系统性(将教育教学做为一个系统实地考察;系统方法就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方法);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活动就是理论的应用领域活动,同时具备多样的情境);过 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模式的创造性地应用领域);具体性(教学设计的过和每一个环节 都就是具体内容的)。 4.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设计理 论学科,规定性理论学科。 5.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系统”为 中心。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信息。 6.系统方法: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把单一的要素放到 整体中,考虑它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点:综合性,整体性和最优化。7.瑞格鲁斯的细 化理论(et)(宏策略): 一个目标:按照心智主义自学理论同时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地非政府。两个 过程:挑选起始概述;对挑选出的概述展开细化等级设计。四个环节:挑选,定序,综合 和总结。 七条策略:确定课程的细化顺序、每一堂课的内容顺序、总结的内容和方式、综合内 容综合 教学系统方法的构成及教学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心智心理学、系统科学理论稀释至了 教学系统设计中方式;创建当前所学科学知识与学习者旧有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 生的学习动机和心智策略;同时实现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的自我掌控。8.梅瑞尔的成分表 明理论(cdt)(微策略) 行为目标发现运用记忆事实性概念性过程性原理性内容类型9.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 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学科性质 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 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 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 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 3.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CDT) 4.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理论 三、ID1与ID2两种模式的比较p19-21 1、主要标志 ID1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 ID2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代表模式 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 模式特点: (1)四个基本要素: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

教学设计系统原理

教学设计系统原理 教学设计系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安排和组织,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教学设计系统的原理是教学设计活动所遵循的规则、准则和原则。教学设计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教学设计系统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性原则:教学设计系统的目的在于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范围、目标群体和目标水平。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使教学目标既符合学科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系统应包括逻辑性、完整性和层次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有机联系、互相依存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教学设计系统要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多样化、灵活化,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 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设计系统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和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5.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教学设计系统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过程的评价。要求评价具有客观、科学、准确、全面和及时性。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地考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设计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总之,教学设计系统原理是在教学设计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和准则,是教学设计系统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系统原理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理解和贯彻教学设计系统原理,使得教学设计系统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教学系统设计

一. 教学设计的模型: 1.ADDIE 模型 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执行(Implementation)与评估(Evaluation) -(1)分析:目标分析;行为(能力)分析、目标人群分析、媒体选择、任务分析、成本分析; - ⑵设计:界面设计、序列设计、课的设计、学习者 控制; -(3)开发:这一阶段通常通过程序员、绘图艺术家、作家以及学科内容专家的共同合作将设计蓝图具体化并产生一个工作模型,然后,通过对工作模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对评价反馈结果的整合,最终产生一个完整的学习程序; -(4)执行与评估:最后的两个阶段包括把完成了的程序交付给学习者并对目标的达成度作出评价。 2•格拉奇埃利模式 格拉奇埃利模式是一个典型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焦点。已有的教师、学生、课程计划、设备、设施和资源都是进行设计的前提条件。设计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这些条件下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设计往往发生在学校教师想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通常由老师自己来完成设计任务。 这类模式的设计重点是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改变和运用已有的媒体材料,而不是从头开发。 3、肯普模式 这一模式是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模式中寻找自己工作的起始点,按具体需要编排设计顺序。肯普对学科内容、目标的确定和资源选择等方面的阐述对教师很有吸引力,但他对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和修改的说明却不够详细。 肯普模式的主要特点: a、强调了十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要 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 b、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 c、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种环行结构模式的中心,说明它们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归宿,各个要素都应围绕它们而进行设计。 d、表明教学设计是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的活动与所有其他要素相联系。 e、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迪克和凯里模型 迪克凯利模型中的步骤是连续的,一般不能跳跃,但是形成性评价可以在任何一个步骤之后进行。 该模型对需求评估不重视,没有相应的措施。 教学策略的开发部分相对单薄。 较适合于大型的教学开发项目和个别化教学。但其中整体设计的思路对完善教学过程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历史阶段: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领域出现于教育之外,美国军方在二战中培训大量新军人时所用,其后应用于企业培训,在社会需要非常旺盛后才开始理论研究。但作为一种思想, 它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A 20世纪上半叶,北美教学设计研究起源于几个心理学家试图把心理科学运用于教育情境的努力。杜威和桑代克为教学设计研究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B 20世纪50、60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I的崛起。 C 20世纪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 D 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二. 需求分析 教学问题的定义 教学问题是指教学系统严重不适应学习者的情况,是教学系统中存在着严重设计不良的状况。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困惑问题 教学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 绩效问题指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或者目标状态间的差距。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学习需要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论证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开端,经系统调研形成总的设计目标有助于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现实意义:用科学的体系和方法来不断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解决一为什么教II的问题 (二)学习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 n 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是否存在、性质、解决的可能性) n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 n分析并确定总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要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由来与发展:(××提出××思想) 思想萌芽:20C50S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 理论形成:20C60S教学系统方法 学科建立:20C70S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 教学设计的内涵:(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设计应用领域: 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教育远程教育教学软件教学材料 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产品层次:教学中所使用的媒体、材料等。比如音频、视频、网站、APP等。 系统层次:大型的教学设计,比如学制或专业的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等。 课堂层次:基于班级授课制,利用特定的教学设施,针对教学对象进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的和决策定向的领域,它需要应用学 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作为制定决策的 依据。教学设计的许多原理和方法直接源自这些理论,了 解这些理论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和灵活地应用教学设计的 原理和方法。

教学设计模式的概念与意义:(名词解释)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则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开发的理论的简化形式。 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点: (1)教学设计模式是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再现; (2)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设计的理论内容; (3)它是简化形式,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精心简化。 教学设计模式意义: (1)是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2)是管理教学设计活动的指南; (3)是决策的规则系统或算法。 三类教学设计模式:(了解)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可能会画图,知道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 学习需要的内涵:(背诵) 学习需要是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1篇: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21)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教案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教案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lan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教案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师提问:这里,系统需要进行最优化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获得利润最大值。 教师提问:利润受到哪些人为可调节的因素影响? 学生:每周生产桌子和椅子的数目。 教师提问:在这个利润问题的系统中,又存在哪些不能 人为解决的约束条件呢? 学生:制作一张桌子需4平方木板及20小时工时,制作一张椅子需6平方木板及18小时工时;每张桌子利润50元,每只椅子利润60元。 教师:若把利润最大值用表示,变量每周生产桌子数用表示,每周生产椅子数用表示,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式子。

教师:数学思维很清晰!下面就请大家算一算的解,找出最大利润值。 学生:算不出来!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这四个约束条件的式子,找出数据中体现出受限最大的约束条件是哪个? 学生:工时! 教师:好,请你将最主要的约束条件 (3)与目标函数式(1)联系起来,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影响因素与最优值的关系。 学生:生产椅子所需工时少利润大,生产桌子所需工时多利润反而小!生产的椅子越多利润越大。 教师:那我们干脆不生产桌子了,专门生产椅子,可不可以? 学生:不行,至少要生产8张桌子! 教师:哦,原来还有约束条件(3)的限制。那好我们就生产8张桌子,算一算意义子最多可以生产多少张? 学生:13张!

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系统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一、教学设计 在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到。 2.分析学科结构: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科的结构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教师将学科知识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确定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前提知识,进行内容的选择和整合。 4.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

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在系统化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1.整体-部分法:教师可以先将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呈现给学生,然后再逐步介绍各个部分的细节。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2.归纳-演绎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几个具体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关的规律和原理。接着,教师再通过演绎的方式将这些规律和原理应用到其他问题中。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学科知识。 3.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交流,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三、评估 在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之后,教师需要进行评估,以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评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反馈。 2.终结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项目报告等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检查学生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包括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大,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 4、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5、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1)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2)主要流派:①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②认知主义分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加涅; 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 ③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 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 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①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思想;尊重学生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行为矫正(态度的学习)贡献突出 ②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 极思维的过程。学习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必须以原有知识为基础。要 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教学活动 的组织要符合学习者信息加工模型 ③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 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 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6、教学系统设计两方面的成果:一个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题, 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另一个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 7、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ytematicdeignofintruction)(第六版) 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 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 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 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 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 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 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 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 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 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 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 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 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 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什么是教学系统化思想 运用教学系统化思想,就是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组成成分都担当 着重要的角色,就象空调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样,为了达到期望的输出,必须有效地合作。显然教学系统不仅要有机制评价系统产生学习的有 效性,还要有机制在学习失败时进行修改。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讨论还只是局限于这个过程的交互环节,即老师和学习者在一起的时间,希望会产生学习。但是备课过程呢? 教员如何决定要做什么,何时做?毫不奇怪,一个具有系统观的人会将教 学的准备、实施、评价和修改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更广的系统观角度,各种资源是备课的输入,输出是某种产品,或者是产品和实施过程的结合。最后的结果用来判断系统是否需要改变,如果需要,如何改变什么是教学 设计的系统化模型 这本书就是要介绍一种用于教学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 方法模型。它不象空调,不是物理设备,而是过程系统,我们要描述一系 列的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从前一步骤接受输入,并对下一步骤产生输出, 所有组成一起工作,以帮助用户产生有效的教学。这个模型还包括一个评 价成分,用以判断什么地方出错了,如何改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