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桂林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桂林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桂林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桂林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桂林是一个以山水闻名天下的旅游城市,历史悠久,特色突出,在全国旅游目的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十年来,桂林立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造,城市品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为老牌旅游区增添了不少魅力。

一、桂林城市建设改造概况

在1998年前,桂林城市被戏称为“美丽的姑娘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城市破乱、陈旧,城市品位较低,与桂林当时在旅游界的地位极不相符。为改变当时的状况,桂林于1998年开展了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其工程量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桂林城建史上绝无仅有。当时的建设项目涵盖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形象塑造以及新区建设发展等多个领域。1999年初,桂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经济中心的城市性质,及时制定了《中共桂林市委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建设的决定》和《1999年至2003年桂林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思路》,明确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上。由此,桂林新一轮城市建设步入了快速、高效、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十五”期间,桂林累计投资16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城市中心广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街道改造等33项市政建设工程,共新建、重建桥梁20座,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街道)200条,免费公厕900余座。建设了一批高等级公路,改造完善了口岸、机场、码头、交通设施,开通了8条城市免费公交车线路和一批穿梭景区间的巴士。整个城市基本实现了旅游服务体系公共化、环境建设功能化、基础设施景观化、人居环境生态化,获得了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称号,并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

二、桂林城市建设改造经验

(一)明确城市定位,重视规划管理。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在文物保护上突出整体环境,在景观塑造上体现古城风貌,在空间结构上强化古城特色,在城市形态上重塑山、水、城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并明确了“把桂林建设成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安定、行居方便、市民文明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按照城市的定位和规划要求,桂林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桂林市城镇体系规划》、《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桂林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桂林市环境保护规划》、《桂林历史文化古迹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城市发展的重大规划修编工作。在规划制定和修编期间,桂林市政府请来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对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规划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寻求城市规划和城市经营的最佳组合。特别是在制定“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规划时,市政府邀请了法国、美国、日本等专家参与,开创了桂林国际设计招标的先河,并将优选设计方案布展于主干道中山路等场所,让市民评议。市长还上街倾听民情,收集民间反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营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规划的执行中,强调“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城市规划。并出台《桂林市规划管理办法》,建立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使规划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责任化,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约束力和执行力。

(二)创新经营理念,破解融资难题。在城市建设中,桂林市确立了经营城市的理念,创造了桂林城建模式,打破了过去城市建设由政府单一投入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金筹措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行为企业化的新路子。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

况,制定了城市建设的宏观政策和措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建项目进行策划和决策,成立建设项目指挥部,负责项目建设各环节的组织协调等工作。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为及时推进建设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筹措了大量资金;通过道路桥梁建设改造,改善周边用地环境,促进土地增值升值,采取“以房养路”的办法,顺利实施了中山路、解放路等多条城市干道及桥梁的改造、建设;鼓励“谁投资,谁受益”,用市场运作的方式,转变了长期以来市政、公益事业由政府单一出资建设的模式,推进了市政公益事业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化。例如,投资110万元的机场路人行天桥,通过对公用设施的冠名权、广告权的拍卖,全部筹集到该项目的建设资金,政府只投入了3万元的规划设计费。采

取“以商养厕”的措施进行全国闻名的“厕所革命”,免费公厕建设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7座(国家规定指标为3座),其中一类公厕占70%。成功的市场运作突破了桂林城市建设资金匮乏的瓶颈,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三)做好山水文章,塑造城市个性。桂林城市的地形是“千峰环立一水抱城”。城内共有大小石山134座,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35%;漓江自北往南穿城而过,小东江、桃花江分布在东西两翼,榕湖、杉湖、桂湖、西湖等湖塘分布城中。桂林通过做活山水文章,实现了“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城市特色。维护山的生态。一是严格保护主城周边峰林峰丛地貌,严禁开挖石山。二是进行石山绿化,提高石山绿化覆盖率。采取“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群众造林与专业绿化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发动全市军民,人工挑土、运肥、抬水上山植树绿化,使市区的石山全部披上绿装,绿化覆盖率达71%。激活水的灵性。在“两江四湖”工程实施之前,桂林城区内的湖泊和河流互不相连,城内的湖水全是一潭死水、黑水、臭水,既没有水的灵气,也没有水的妩媚。为此,桂林市组织实施了“两江四湖”环城水系

建设工程,通过人工开挖的木龙湖,把主城的榕湖、杉湖、桂湖和漓江、桃花江沟通,建成了桂林市中心环城水系。实现了真正的江湖相通,使城市水系自然地融入城市空间,湖水因流动而活,城市得活水而媚。如今,“两江四湖”已成为桂林一道美丽的城中之景,既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应,又赢得了很大经济效益。制造绿的效果。自1998年以来,桂林市下大气力拆墙透绿、拆房建绿、拆违还绿,增加城市绿量,保护山水城市风貌。一是通过拆除市区杂乱无章的建筑和围墙,大量建设公园绿地、增加绿量,体现出旅游城市生态气息。二是通过道路改造,增加绿化带,建设大量街头绿地。三是在“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滨水绿地建设中,采用乔、灌、草结合,在水系沿岸大规模地建设滨水园林绿地,营造出良好的生态园林景观,有效提升了主城的园林绿化水平,使城市自然山水、城市绿地和城市建筑更加和谐交融。

(四)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公园建设,实现城园交融。桂林市依托山水,大量发展公园,现已建成公园、广场、小游园60多处,在城市的东西南北中,无论朝哪个方向走,市区的大部分市民从家中步行10分钟就可到达一处公园游憩。这些公园既是市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也成为桂林旅游的主要景点,增添了城市的吸引力。开展亮化工程,塑造夜色景观。在城市建设中,桂林十分注重城市道路街灯、宾馆酒店霓虹灯、临街门面广告灯和公园、环城水系附近的照明系统建设。特别是“两江四湖”周边的灯光系统建设,规格高、设计巧,为桂林城市制造了新的亮点,营造了浪漫、温馨、美丽的夜景。每到夜幕降临,整个桂林城市都显得灯火辉煌,多姿多彩。挖掘旅游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城市建设中,桂林市在主要街道、广场、公园和环城水系边设计制造了大量的雕刻和小品建筑。在修建桥梁时,采集了中外上百座名桥的样本,建造了近20座各具特色的桥梁,并在桥梁背面进行雕刻、绘画,使桥梁成为一道道美景。同时,特别注重挖掘保护好历史文化,

先后建成愚自乐园、梦幻漓江、桂海碑林、日月双塔、木龙湖古建筑文化广场等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

三、桂林城市建设改造对武陵源城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桂林虽然地理位置、城市发展历史、本土文化特点等方面与武陵源不尽相同,但其城市建设改造经验却值得借鉴,武陵源城市建设应突出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坚持科学定位,严格规划管理。《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决定》已明确提出,武陵源区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要实现这个工作目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统一思想,坚持科学合理的定位。科学合理的城市定位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武陵源城区拥有“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城景交融”的独特环境资源。四周青峰环绕,东有黄龙洞,西有百丈峡,南有宝峰湖、紫霞观,北有百溪沟依山傍城,中有索溪河穿城而过,同时还有插溪、宝峰溪、文风溪分布城中,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这一城市定位既有科学性,又有现实性,更有前瞻性。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定位不动摇,让这一定位始终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过程之中。二是要严格执法,狠抓规划的贯彻落实。武陵源的总体规划、城区的控制性详规已批复实施,各地块的分区规划也已基本编制到位,目前对武陵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规划执行到位。其一,要完善制度。应逐步制定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城市风貌管理办法,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归责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责任化。其二,要控制源头。“天下之事,制之在始;始不可制,制之在末”。规划执行中,最关键的是要将违法建设的行为扼杀在初始之中、消除在萌芽之时,只有公平公正地做到这一点,武陵源的违法建设才能从源头上得到控制。否则,就会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怪

圈。其三,要严格禁止私房建设。对城市建设拆迁一律取消宅基地安置,城市规划建设区内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新建或翻修私房,对原有私房实行逐步拆迁、逐步淘汰萎缩的办法予以消化,彻底消灭“城中村”问题。其四,要拆治并举。对已经形成的违法建设,要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决不手软。同时,对拆除后的场地要根据规划要求迅速整治,力求拆除一片、改造一片、靓丽一片。

(二)服务休闲旅游,完善城市功能。一要整合宜游功能。武陵源城区旅游资源丰富,索溪河一线串连着百丈峡、宝峰湖、黄龙洞,都是精华景点。随着城市植物公园的建成,索溪河两岸的进一步美化和亮化,完全可以通过整合城区景点进行整体营销,形成新的城区旅游项目。而且,城区地势平坦,道路畅通,也可尝试开展城区自行车自助游,打造城区旅游亮点。二要提升宜住功能。休闲度假不是短暂的旅游观光,停留的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十几天甚至几个月。这就要求我们的城市不仅能让游客留得下,还要能住得好。要抓好宾馆饭店的提质改造,新建和改扩建高档次、高规格、高星级的宾馆酒店,走精品化、特色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发展之路,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逐步提高我区的医疗卫生水平,满足游客的生活保健需要。三要健全宜娱功能。要充分利用索溪河整治的成果,加快索溪河沿河观光大道建设,把索溪河沿河观光大道以南,西至高云桥,东至狮子岩区域,实行区域整体开发或包装,分层次分区域,建成规模较大的酒吧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娱乐一条街、购物一条街,打造武陵源的中心休闲板块。大力开展文体项目,以魅力湘西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打造一台特色突出、恢宏大气、文化底蕴深厚的文艺节目,充分利用激流回旋场地举办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激流回旋赛事。另外,要通过开发文风区域,建立高档次的会展中心,召开各类规模较大的会展,增强武陵源城区的对外吸引力和知名度。

(三)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个性。武陵源城小地少,城市建设必须是小而精、秀而美,要特色突出、个性张扬才能让游客一见钟情、留恋忘还。要始终按照本土化、生态化、精品化的要求进行城市建设活动。以建筑展示城市的个性。要按照“小青瓦、外挑檐、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的要求,规范城市建筑风格,逐步对城区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进行“穿衣戴帽”。要树立景观化的理念,注重街头、休憩园、沿河大道等公共场地的雕刻、绘画等小品建设,艺术处理桥梁、停车站台、路灯等公共设施,让整个城市弥漫本土文化的气息。以水凸现城市的灵性。水是城市的血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灵,要依托于水、借助于水,做足、做好“水”的文章。要聘请高水平的设计队伍,对城区水系进行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特别是索溪河,要通过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景观建设,改善其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河岸的公共活动岸线,创造特色景观,形成水与绿的横向滨河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新景观。以绿展示城市的秀美。要加强道路绿化带、街头游憩绿地、酒店宾馆、居住小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河溪两岸等区域的绿化建设,修建公园等建设公共绿地。开放单位专用绿地,拆除单位、酒店、居住区的封闭式围墙,鼓励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同时,要加强绿化保护和养护,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以灯光制造城市的浪漫。要建设城市灯光控制系统,抓好入城口、酒店、沿街门面、公园、休闲区等地段的亮化建设。特别是要对索溪河沿岸进行高标准的亮化设计,要用不同色彩、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立体灯光系统制造温馨、浪漫的气氛,打造璀璨的索溪河休闲景观带。

(四)积极市场运作,广筹建设资金。充裕的资金是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的前提条件,武陵源区小,财政总量小,要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应充分发挥城市的名气和游客多的优势,积极进行市场运

作,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突出以地生财,做好土地经营文章。武陵源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必须把土地文章做好做精,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要强化政府对有限土地的一级市场垄断,坚决杜绝私下交易土地。对国有土地要严格实行招、拍、挂,实行交易市场化,要招大商、招强商,不能迁就投资者,贬低土地价值。对集体土地和居民住宅土地应通过以房换房、货币补偿(货币补差)和入股受益等形式合理组合,获得土地使用权,实行整体开发。二是突出城市资源有效开发,做好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文章。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道路、桥梁、污水处理、供水、环卫、公交、出租客运、公园、广场等都是可以进行市场运作的城市资源。目前武陵源还只对公交车、出租车等进行市场化运作,而对其它城市资源的市场运作还不够充分。对于可经营性的供水、污水处理,以及桥梁冠名,路灯广告、垃圾筒广告、公交站牌广告等,可全面推向市场,通过招标拍卖的形式获得收益。对于一些准经营性项目,如收费公园、停车场等,政府只作初次投入,由政府控制其价格、成本,并视情给予一定补贴,日常运转主要依靠市场运作,经营者收取适当费用维持。三是突出群策群力,做好社会共建城市的文章。要大力宣传人民城市人民建和人民是城市的主人的观点,坚持敞开城门搞建设,本着“谁投资、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和“你发财、我发展” 的原则,制定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驻武陵源的非政府部门、非国有机构、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鼓励和奖励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行城市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大力吸引民资和外资,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汇报材料

全民参与群策群力 “三抓三促”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做 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县自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县以来,特别是2014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县 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创建全国 文明城市这一目标,群策群力、共识共动、务实创新、强化 实效,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市 民素质明显增强,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投资环境极大优化,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为建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 发展特色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环境支撑。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展情况 (一)领导带头抓落实,健全机制促推进在创建全国文 明城市工作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创新,立足于创建工作的长效性,着力强化领导、责任、考核三大 工作机制,保证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开展。一是提

高思想认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宗旨,牢牢把握中央文明办将创建重点放在中西部和放在县级城市的良好机遇,全面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县委常委会、县文明委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到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按照创建内容,设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九个专项工作组,确保了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围绕《测评体系》,制定下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通过“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的五定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了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的任务和职责。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单位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加大考核力度,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二)部门联动抓重点,服务群众促成效我县的创建工作始终坚持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追求,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立足富民强县,群众受惠,狠抓惠民工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为更好地保护桂林市优秀的自然资源与景观环境,满足桂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践,贯彻“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方略,协调与统筹桂林市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1.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展现桂林世界独有的景观风貌特征、注重生态与人文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为前提,实现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制定科学、务实的城乡规划和行动安排。 (2)坚持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桂林市与周边城市的跨界联系,促进桂林市域内部市、县(区)、镇(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调动与促进各级行政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活力;加强区域与城乡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建设;积极带动与推动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环境的改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加强规划过程中的公众与各类群体的参与性;注重城市优良环境的营造,增强城市的可居性、可游性和安全性。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使城乡土地、水资源、能源、物产资源得到节约、集约与可持续的利用。 (5)坚持“山水环境观”。以“保护山水资源、传承山水文化、创新山水城市”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保护漓江、城市向西、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突出展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的特色。 2.规划期限与地域空间层次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为2030年。 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地域空间层次。其中,市域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包括5个行政区和12个县;规划区范围为5个行政区及临桂县、灵川县、永福县、阳朔县、兴安县;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桂林市区所辖的象山、叠彩、秀峰、七星4区,雁山区柘木镇和雁山镇,灵川县定江镇和大圩镇部分地区及八里街经济开发区,临桂县的临桂镇、四塘乡和庙岭镇部分地区等,总面积为866.36平方公里。 3.规划总目标 以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为契机,将桂林建设成为“中国山水之都,世界旅游名城”。在规划期内,贯彻“保护漓江,城市西拓”的空间发展战略,以实现“大旅游、新产业、强枢纽、幸福城”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打造广西新经济平台。 4.市域规划 (1)规划市域总人口至2015年控制在538万~541万人,至2020年控制在到554万~56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至2015年为46%~51%,至2020年为52%~59%。 (2)市域城镇空间形成由“流域”与“多轴交通”共同构成的复合型空间格局。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行政中心)、“三区”(城东新区、老城区、工业园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 1 / 9

拆除违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 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185.95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年县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标价为389.63万元,节约率达40%。 3、依托资源,抓好特色性建设。城市个性特征是美化城市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抓好城市特色建设。一是城东新

桂林城市介绍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城市中心区环城水系 规划设计 ——公共事业管理200804030039姚立林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千姿百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这些特殊的地貌和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市既是我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具有享誉中外的独特山水风景的旅游城市。完善和塑造符合未来“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功能和形象,构建“中心城区环城水系设计”是有意义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桂林城市改造的背景情况: 一、自然观桂林是以山水风景为特色的旅游城市。早在隋代就已经是游览胜地,宋代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山清水秀,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善如碧玉簪”是对“山水盆景”之喻的桂林城的形象描述。说明了山水在桂林旅游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自然山水是桂林城市的灵魂。山水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是建设桂林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根本保障。目前,现实中的一些不和谐,乃至破坏性的建设使环境不够理想,但我们不能由此否定自然山水的固有价值。任何自然山水价值在桂林市都具有永恒性,中心区环城水系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这一基本认识基础之上。 二、历史观桂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设始安郡其,桂林便一直是历代广西和南方地区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宋代已有“西南会府”之称。而今古城区的格局主要与历史上四朝的古城形态相关。一是汉代以现榕荫路为南北轴线修建的始安郡府;二是唐代将独秀峰、子成和象鼻山为南北轴线,修筑“夹城”和“外城”而形成的前朝后市,它奠定了桂林中心区的格局;三是宋成淳年间突破原有城市格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形成了南北长、东西窄,山、水、城有机结合的城市形态。并将漓江和西护城河形容如两条巨龙,在鹦鹉山和铁封山之间建园形瓮城,创造出“双龙戏珠”势态;四是明朝洪武年间,在独秀峰下修建靖江王府,并将城池向南扩大之象鼻山,桃花江作为南护城河,将原护城河(榕杉湖)辟为风景湖面,同时十字街的商业中心形成。四朝古城和近代文物多有遗存,这些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规划中充分体现古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是提高游览文化品位的重要方面。 三、发展观桂林中心城的护城河水系发展与城市总体形态紧密相关,其独特的环城水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以南面形成环城水系。当时桃花江与隐山西湖、榕湖、杉湖相通,可泛舟游览;宋代开凿“朝宗渠”和伏波山南渠,形成“一水抱换流”。到明代,筑坝引桃花江水东流直抵象鼻山北起护城作用。榕湖、杉湖和壕塘变成内湖,以后“朝宗渠”和伏波山南渠逐渐被毁,从城市和水系的演化中可以得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水系与城市都在变化,并且历代都形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XX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 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三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 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 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 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

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拆除违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 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 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文秘杂烩网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年县城各项市政基

广西桂林市区域概况

桂林是世界着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的永久举办地;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于2014年在桂林举办。 人文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距今约一万年前,桂林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夏、商、周时期,桂林是“百越”人的居住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桂林”之名,始于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汉、壮、苗、瑶、侗、回、京、彝、水、满等多个民族

和谐相处,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民族文化构成了桂林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特征。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桂林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 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及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荔浦、恭城11个县(自治县)。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75个镇、44个乡、15个民族乡,2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526.4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6.84(包括临桂)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临桂区。1995年起资源县为自治县待遇县。 2013年4月9日《广西日报》第二版:《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桂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已经出炉,同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同意桂林市人民政府驻地由现址象山区五美路16号,搬迁至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地理环境 地形 桂林山川奇特、风景秀丽,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桂林以俊俏的山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说明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解读 (1) 一、项目背景 (1) (一)区域背景 (1) (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 (1) (三)项目背景 (1) 二、规划范围 (2) 三、社会经济概况 (2) (一)经济概况 (2) (二)社会概况 (2) 四、上位规划分析 (2) 五、用地条件 (2) 六、现状概况 (3) (一)用地现状 (3) (二)建设现状 (3) (三)道路交通现状 (3) 第二部分规划总则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4) 三、规划理念 (4) (一)规划愿景 (4) (二)规划理念 ............................................................................................... 4 第三部分规划方案 (5) 一、功能定位 (5) 二、发展规模 (5) (一)用地规模 (5) (二)人口规模 (5) 三、规划结构 (5) 四、开发强度 (6) 五、用地布局 (6) (一)居住用地(R) (6) (二)公共设施用地(C) (7) (三)对外交通用地(T) (8) (四)道路广场用地(S) (8) (五)市政设施用地(U) (8) (六)绿地(G) (9) (七)水域及其它用地(E) (9) 第四部分支撑系统 (10) 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 (一)区域交通分析 (10) (二)道路网规划 (10) (三)重要立交及道路交叉规划 (12) (四)交通设施 (12) (五)停车系统规划 (12) (六)公交系统规划 (12) 二、竖向规划 (13) (一)设计标高: (13) (二)设计坡度: (13)

《桂林市风貌设计导则》

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略) 前言 桂林市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地貌形态以散布的孤峰为主要特征,形成群峰环抱,绿水穿城,山、水、城互为依托的格局,这种城景交融的特点使桂林独具一格。加上其自身源远流长、层次分明的古代文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山水文化和名家辈出、绚丽多姿的乡土文化以及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抗战文化,共同构成了桂林独具的城市特色。 如今,桂林的城市性质,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已完全不同于以往年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延续千年的古城风貌正受到巨大冲击。在不可避免的城市更新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山水城市的格局,延续历史形成的地方传统和城市肌理,探索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展现城市时代风采的新形式、新方法成为历史赋予桂林建设者的光荣责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需要将多年来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共识,作一个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帮助设计师深化对桂林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规范城市风貌控制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明确设计引导的方向。通过导则的实施,繁荣设计创作,促进设计界对地方传统的发掘和研究,推动城市建设文化的发展。从而将桂林建设成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充满魅力的、令人难忘的城市。 本次编写的导则侧重于与城市风貌有关的设计方面的控制和引导,是对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内容的深化和落实。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1.总则;2.规划;3.建筑;4.市政;5.园林;6.照明:7.色彩;8.标识。 通过本导则的强制推行,进一步统一全市规划设计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守法创新的规划设计意识,提升规划设计的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桂林市的规划设计水平,使桂林市的规划设计工作上档次、上品位,探索出桂林独有的地方特色,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 本导则由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写,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名誉主任:邓纯东、刘明昱、袁绪祥 顾问:齐军、周益平、张瑞清、熊声祥 李长杰、董永忠、王敬峰、鲁愚力 编写委员会: 主任:黄家城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张克俭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 副主任:王代连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总工程师 成员:韦伟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覃建民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贺强桂林市综合设计院院长 岳福武中化桂林分公司华夏建筑设计院院长 罗社高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院长 高建林桂林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黄东林桂林市工业设计院院长 唐忠享桂林市水电设计院院长 熊宇桂林工学院高级建筑师 编委会办公室:

桂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桂林市规划设计市场,提高规划设计水准,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组广泛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本规定。本规定反复请求了有关地方及部门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先后召开多次讨论会,并经专家审查定稿。 本规定的主要内容为:1、总则;2、城市用地规划管理;3、建筑管理;4、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5、城市景观环境;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本规定由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负责管理和解释。 本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总结工程经验,累积资料,交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办公室(地址:桂林市临桂路12号,邮编:541002,),以便今后订时参考。 本规定编委会 主任:黄家城 副主任:董林寿张克俭肖永泰谷海洪王代连杨守庚陈克东易贤立 编委:韦伟谭波覃建民刘高齐刘小光唐文彬邱日安陆永锦刘永平盛铁桥李小平胡季珍戴增琼方晓辉雷青松白先敏 蒋慕云覃联英王义鸣王常青叶昆黄琳吴毅王海斌 于小明庾爱华秦振富黄炜游宇乔丹玲赵春陈向涛 马良华韦刚黄初长黄剑尧伟申勇刘江帆郑斌 魏涛王郁岚粟林德陈历铁黄宇陆卫坚李萍李志雄 唐琳庬宗生廖铭做刘艳英白崇意魏骋阳建青黄江 谭圣 编写单位: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写组:毛义力钟艳晖王颖郑华张永红唐华克汤建平周彦

目录 1 总则……………………………………………………………………………… 2 城市用地规划管理………………………………………………………………城市用地分类…………………………………………………………………… 建设用地适建性规定…………………………………………………………… 建筑容量控制…………………………………………………………………… 3 建筑管理…………………………………………………………………………建筑间距…………………………………………………………………… 建筑退让…………………………………………………………………… 建筑物高度控制………………………………………………………………… 建筑基地绿地控制……………………………………………………………… 建筑基地出入口与配建停车位指标控制……………………………………… 公共设施配建要求……………………………………………………………… 4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给水与排水…………………………………………………………………… 电力、电讯、邮政…………………………………………………………… 环卫设施…………………………………………………………………… 综合管线…………………………………………………………………… 5 城市景观环境……………………………………………………………… 城市建筑景观……………………………………………………………………城市道路两侧建筑景观…………………………………………………………户外广告、招牌、指示牌、公用电话等…………………………………………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原则…………………………………………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要求………………………………………… 桂林市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规划要求…………………………………………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 7 附则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精选范文: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行政中心)、“三区”(城东新区、老城区、工业园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拆除违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185.95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查字典范文网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 年县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标价为389.63万元,节约率达40%。3、依托资源,抓好特色性建设。城市个性特征是美化城市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抓好城市特色建设。一是城东新区建设。面向全国招标并选定行政中心设计方案,以行政中心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规划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建设,高质量打造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休闲居住、宾招服务等区域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做大城市规模。二是步行街建设。公开拍卖了原新昌粮管所54亩土地打造精品步行街,建设白泽湖休闲广场,商业街全长260米,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它的建设不仅增添了城市风貌,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带动了旧城改造,为市民提供多彩多姿的城市带状公园。三是“一河两岸”建设。以耶溪河山水生态为依托,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风光带,做美城市环境,全面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形成市民休闲娱乐的环行走廊。四是绿地建设。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在县城规划建设渊明园、城东森林公园、市民公园、元形广场、流源广场等绿色场所,建设省级园林城市。xx年,县城共硬化道路12.27万平方米、绿化4.64公顷、亮化路灯616基,建安工程量9360万元,是我县城市建设历史上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变化最快的一年。4、精心培育,激活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坚持把房地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规范建筑规费征收。实行了建筑规费缴交一单清制度,规费征收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个帐户缴费,减少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益,堵塞征收漏洞,维护公正、公平的市

区建设文明城市交流材料与区开展人口普查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区建设文明城市交流材料与区开展人口普查经验交流 材料汇编 区建设文明城市交流材料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县召开,是因为县今年以来,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县在、“整脏治乱”年度考核中均是全区倒数第一,在全省排名第86位。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干部群众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取得了今年一季度全省暗访督查排名第64位、二季度第57位、全区5至7月份评比第1位的好成绩,其精神值得鼓励和表扬,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今天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县的污水处理厂、文明卫生示范街、农贸市场、公厕、学校、社区、广场等单位和地段,总的感觉是变化很大,对比强烈,进步明显,很受启发。县在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变压力为动力,实现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城乡面貌大幅改观,群众满意度快速提升,工作成效得到省、地肯定,其经验主要是:党政高度重视,特别是县四大班子和乡镇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真正加大了投入;工作思路清晰,把“整脏治乱”作为改善民生、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来推进;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合力、严管重罚;强化宣传教育、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态度鲜明,奖惩分明。县5至7月份评比获全区第一来之不易,为此向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县的经验充分说明,的干部和群众有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有通过自己的文明行动改变对外开放形象、有通过自己的双手

创造文明卫生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关心、帮助下,有勤劳、善良、智慧、淳朴的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有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善抓敢管、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高原明珠、贵州西部门户、阳光之城一定能够后来居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全区“整脏治乱”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县召开,是一次相互学习、相互取经的机会,推动了全区上下的“整脏治乱”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也说明“整脏治乱”工作只要一把手真正重视,干部群众真正齐心协力,目标任务真正明确具体,工作措施真正有力有效,推动方法真正切合实际,是一定能够抓出成效的。在实际工作中,各县市也积累和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大家要认真学习,相互借鉴,尤其是在全省、全区排名靠后的县市要深刻反思,查找问题,采取措施,奋力追赶,努力把“整脏治乱”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会上,张副专员、杨副主任通报了相关情况,县、毕节市、大方县、织金县、地委办、县黑石头镇分别作了发言。下面,我就抓好“整脏治乱”和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整脏治乱”和创建文明城市 卫生城市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五年时间集中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在省文明办、省“整治”办的指导下,我区按照“一年重点治理、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巩固提高、四年规范管理、五年大见成效”的要求,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深入持久地抓好“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推动了创建文明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发展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比较优势 (3) 第三节制约因素 (4) 第二章总体思路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四节建设原则 (8) 第三章空间布局 (9) 第一节功能分区 (9) 第二节产业布局 (10) 第三节城镇体系 (11) 第四节临桂新区建设 (12) 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 (14) 第一节漓江保护和开发 (14) 第二节名城景观保护与开发 (16)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 (16) 第四节污染综合防治 (17) 第五节低碳与循环经济建设 (18) 第五章旅游业发展 (20) 第一节旅游产品开发 (20) 第二节旅游市场开发 (24) 第三节旅游市场主体建设 (25) 第四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6) 第五节旅游区域合作 (27) 第六章相关产业发展 (28) 第一节现代服务业 (28) 第二节绿色农业 (30) 第三节低碳工业 (31) 第七章支撑条件 (33) 第一节交通运输体系 (33) 第二节能源保障体系 (34) 第三节水利工程体系 (35) 第四节信息网络体系 (35) 第五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 (36) 第六节城乡协调发展 (38) 第八章保障措施 (39) 第一节改革创新 (39) 第二节政策措施 (40) 第三节组织实施 (42)

序言 桂林市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辖5区12县,2011年末户籍总人口 521.8 万人,城市化率40.2%。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从甑皮岩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到夏商周时期“百越”人的居住地、再到秦代开始置桂林郡,桂林历史上长期为广西政治、文化中心,生活着苗、瑶、侗、壮、回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特别是旅游业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桂林市也面临整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城市经济辐射带动力不足,旅游业在全国地位下降等突出问题。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发布,明确提出桂林市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这对桂林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推进桂林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以下简称《纲要》),规划年限为2012年至2020年。《纲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桂林优势、带动区域增长、促进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部署。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发展,就是要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旅游龙头带动、产业全面振兴、以城带乡、产业融合、生态环保的发展格局。

城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城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6年是我区不断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城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目前城镇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城区道路和城乡道路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完成了全年城建工作各项任务,城区建设的档次和品味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容区貌发生了新的改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更为优化。 一、2016年城建工作简要回顾 各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投资、企业自筹等多种方式,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先后实施了公里城乡道路建设、新建十六中学教学楼、安阳幼儿园维修改造、城区供热及供水、综合垃圾场项目、柳树街道路系统配套、217国道拓宽段改造等工程项目,大部分工程已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个别跨年工程在今年竣工。 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强化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全年拆除违章建筑平方米,规范了城区户外广告牌匾,杜绝了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进一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收回城镇规划区内部分闲置土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积极开展“天山杯”竞赛活动,与137团场合作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加大了对城区的环卫综合治理,全年共查处各类案件96起,城区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基本消

除了城区主要街道及中心地段脏、乱、差的现象。 绿化工作扎实推进。2016年,我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绿化工作,以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为载体,全民动员,大力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加快了绿化美化及生态建设步伐,全年共植树9万余株,绿化面积达420亩,全区绿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加强了食品卫生管理、检查工作,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除四害活动,使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和谐,安定祥和的氛围和文明向上的风气与日俱增。 一年多来城区建设的紧张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步加快城区建设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全力抢抓工程进度,建设“高效工程” 我们牢固树立“工期就是效益”的思想,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工程转,全力以赴,千方百计抢抓工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一是科学安排工期。采取了统筹安排、规模施工、全线铺开的方案,项目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只争朝夕。每项工

2005-2025年桂林市建设规划(doc75页)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区位概况 桂林市叠彩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部,东至桂林市著名的尧山景区,南为桂林市市中心地区,西临桂林市桃花江水系,北接桂林八里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另外,著名的漓江纵惯全区,环城水系中的桂湖和木龙湖位于辖区内,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分区现辖叠彩街道办事处、北门街道办事处两个街道办事处和大河乡一个乡政府,共14个居委会和25个村委会,是桂林市典型的城乡结合的行政管辖区。 第二节交通概况 叠彩区对外交通发达,湘桂铁路、322国道纵惯全境,桂柳高速公路、322国道在区内交接,规划桂林市东外环路横贯全区。桂林港务所,铁路客运始发站,桂林市邮电、通讯中心座落其中。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距辖区仅26公里。辖区内拥有桂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站,年吞吐量达300万吨。另外,叠彩区位于湘桂交界地区,是广西乃至广东等省

与湖南、湖北等省的重要交通要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第三节经济发展概况 叠彩区2005年统计显示,全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2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0%;财政收入完成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7元。全区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全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叠彩区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有显著的仓储优势,辖区内连片成行的仓库可以开发成各类不同的专业性市场以及商住小区等。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有大片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土地可供近期开发使用。有较好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辖区内现有日用百货、建材装饰、粮油副食品、饲料、水果、家具和塑料皮革等8个专业市场,全区社会商品销售额达8亿元,是桂北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区内还投资建设了三大农产品种植基地——南方优质梨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尧山花卉基地,前期的投资以基本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叠彩区分区现状 第一节用地现状 叠彩区为桂林市典型的城乡结合区,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用地没有明显的区分,总体上来说,分区城市建设用地偏少。

城建室主任项目推进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城建室主任项目推进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我就城建二室XX年负责实施的项目推进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项目推进情况 XX年,城建二室负责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7个。半年已完工项目4个:昊天横街支街、兰家坝中街、北村路东段、蟠龙路南段二期等项目。未完工项目3个:一是河东大道道路及排水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监理招标,并已组织召开项目开工前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会,现正在协调河溪镇党委政府和国土局统征办完成道路红线内管线迁改、房屋拆迁及征地青苗补偿工作,计划10月20日进场进行土石方开挖;二是朱子街至凤翅大道道路及排水建设项目,道路施工范围内需迁改蚕种场供水主管道,经市委郑常委协调由市供排水总公司牵头已于10月9日完成迁改供水,施工单位已进场复工计划本月完成土石方开挖;三是新增黎公广场建设项目,该项目前期工作由禾欣置业有限公司实施,我室积极与禾欣置业有限公司联系,现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计划本月内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两创项目涉及4个大项、7个小项,其中:区内交通骑

游道改造项目、停车场车位管理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按xx古创指[XX]2号文件要求已上报市牵头领导及双创办审定;旅游厕所建设项目:西城派出所三星级公厕维修提升已进场施工,贡院广场四星级公厕改造和一桥机房街口三星级公厕维修提升工程计划本月内进场施工,塔山湾三星级公厕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报经市委郑常委同意暂缓实施;园林绿化市政公园休息设施、道路等建设项目已进场维修和增设休闲座椅、并对地面损毁铺装石材进行修补更换。上述项目均达进度。 二、主要举措 我室在局党委行政领导下,今年实施项目相对较少,项目下达股室后,我室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1、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市发改局、市财评中心等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及时办结,以利项目顺利完成招标并进场施工。 2、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与项目所在地办事处、居委会、管线单位协调,取得支持,排除障碍,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积极与市目督办、局督查股比对项目进度,针对因施工组织不力欠进度项目,我室及时组织项目相关责任单位约谈施工单位,发现存在问题、制定措施、限时整改,对因配合责任单位存在问题影响项目进度情况,及时上报项目市级牵头领导组织召开协调会并报市目督办根据实际情况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