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登泰山记》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登泰山记》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登泰山记》

[键入文字]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准备了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

?一、通假字

?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

?

?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

?

?二、多义词

?

?1、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

?2、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

?余始循以入(开始)

1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生产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今义“从事生产活动” (2)纵观,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 2. 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 3.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 4. 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 5.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 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 7.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 8. 降章邯使??投降 9.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 10. 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 11. 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 12.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13. 夜往见良连夜 14. 沛公从百余骑使动 15. 项羽遂西名作动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页 1 第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2020-2021年高二语文登泰山记一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登泰山记一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创作风格,创作主张,进而了解清代散文特色。 2.理解“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僻”10个词语,归纳“望、或、视”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掌握判断句、省略句和几种变式句的结构和用法。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价赏析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陶冶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出写景记游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2.诵读优美段落,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底。品赏作者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结合写景状物的精彩内容,体味作者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扩充文化知识,延伸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课堂讨论,诵读练习相结合,强化知识重点。 3.由主到次,层层深入,共同鉴赏优美文段。 ●教具准备 自行剪接泰山风光VCD光盘、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姚鼐及其作用,读背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记游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这样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描写的是哪座山呢?作者又是谁呢? 同学们纷纷回答:泰山,杜甫。 师:对。正是杜甫用他那磅礴的气势,给我们展现了号称“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那高大雄浑的英姿。今天,我们先来观看一部风光片。领略一下泰山的博大、雄浑。 (运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剪接的一组关于泰山风景和泰山日出组合而成的VCD光盘,约3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以后有何感想呢?……对。很美。泰山的雄姿和悠久令我们敬叹。历代帝王在这里筑坛告天;无数文人在这里登高吟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Teaching design of classical Chinese translati on and annotation for climbing Mount Tai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教学设计6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 2、篇章2:登泰山记文言文注释教学设计 3、篇章3: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4、篇章4:登泰山记创作背景教学设计 5、篇章5:登泰山记作品鉴赏教学设计 6、篇章6:登泰山记作者简介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泰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篇章1: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 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 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 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 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

高祖本纪文言文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bēi)繇(yáo)乃以秦王属吏(zhǔ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轵(zhǐ)道 垓(Gāi)下玉卮(zhī) 媪(ǎo)狎侮(xiáwǔ)酤(gū)箕帚(zhǒu)踞床(jù)长揖(yī)荥(Xíng)阳轘辕(Huányuán)黥(qíng)布炘(xīn)跂(qì) 崤(Xíao)山郦食其(Lìyìjī)贳(shì)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诎”通“屈”(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内”通“纳”“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 (11)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 通假字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通“悦”,愉快、高兴。 0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0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知”通“智”,智慧。 0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0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坐”通“座”,座位。 06、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火”通“伙”,伙伴。 07、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出现。 08、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通“无”。 0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偏”通“遍”,遍及、普遍。 10、一切乌有。(《山市》) “乌”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7、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8、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9、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0、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1、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2、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高一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一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用预习的效果教学,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四、结合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二、三,应是本文的教

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电视或电脑录放泰山风光与雄姿,并请去过泰山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登泰山的。那么古人是怎样登泰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姚鼐的《》 二、作者介绍(投影)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 登泰山记 作者:姚鼐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

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文言文注释 ①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②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③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④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教师版

导学单配套整理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小学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巩固练习题 一、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三、常见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例如: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例如: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例如: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登泰山记》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限】界限。 ?【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磴】石阶。?【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门槛。 ?【云】助词,无实义。?【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照。?【城郭】指城市。 ?【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漫】弥漫。 ?【稍】逐渐。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极天】天边。?【采】同“彩”。?【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驳,杂。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漫失】模糊或缺失。?【圈】同“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这东谷,古时候叫它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府,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翻译:亭子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 理归纳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 ......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生产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今义“从事生产活动” (2)纵观 ..,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 2.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 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 4.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 5.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 6.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 7.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 8.降章邯使……投降 9.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 10.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 11.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 12.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13.夜往见良连夜 14.沛公从百余骑使动 15.项羽遂西名作动 16.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半路 17.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名作动给……封王 18.深堑而守之名作动挖壕沟 19.大王起微细形作名平民、卑微的身份 四、解释重点实词。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完整版)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山麓(lu) 雕砌(qie) 山巅(di ān) B. 悬崖(ya) 石磴(den ɡ) 须臾(yu) C. 戊申(wu) 岱祠(ci) 姚鼐(lai) D. 膝盖(qī) 石罅(xia) 佝偻(lou) 答案:B 解析:A.“雕砌”的“砌”读“ qi ”;C. “姚鼐”的“鼐”读“ nai ”;D. “膝盖”的“膝”读“ xī”。 2.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③稍:渐渐; ⑤及:等到。 3.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 石苍黑色,多平 方,少圜

C.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C 解析:A.“采”通“彩” ;B. “圜”通 “圆” ;D. “受”能“授”。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 ;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 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 “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答案:D 解析:D.“桐城”为籍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 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B 解析:B.“道”是动词,A、C、D三项均为是名词。 2.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登泰山记翻译

登泰山记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3.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4.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5.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8.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 9.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10.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一:小学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练习题】 一、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 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7、能够古义:能够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能够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1人教版第三册

登泰山记 (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3.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三)德育渗透点 1.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反复朗读,说出游记的顺序;整体理解,熟读成诵。 难点:(1)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2)学一点古代文化常识。 解决办法:介绍泰山风貌,指导诵读;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义,老师适当点拨,感受泰山的高峻、雄壮。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了解有关泰山的知识。 2.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作好预习工作。 3.整体把握,熟读成诵。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桐城派 姚鼐(1731—1815),桐城派古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安徽桐城人。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著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主张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刘大槐提出“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2.关于“五岳”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范读课文并正音。 磴dèng 徂徕cúlái 戊wù樗蒲 chūpú罅xià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提出疑问。

《登泰山记》选择、翻译、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精品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此东海也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始循以入(开始) B.遂至其巅(因此) C.崖限当道者(阻挡) D.及既上(等到) 10.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月丁未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D.吾祖死于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课文知识点梳理

14文言文二则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篇一:登泰山记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通假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 2.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