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成本管理及应用模型

作业成本管理及应用模型

作业成本管理及应用模型
作业成本管理及应用模型

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第一部分作业成本法的差不多原理

1.1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差不多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差不多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依照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认作业、要紧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预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操纵、生产打算、工程处理、动力消耗、

存货移动、装运发货、治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缘故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依照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因此,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缘故。例如,起动预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预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明确了作业动因,就能够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不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要紧特点是:

第一第二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

其一,以作业为差不多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

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纳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

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产品的技术层次、项目种类、复杂程度不同,其耗用的间接费用也不同,但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所有产品都依照其产量均衡地消耗企业的所有费用。因此,在传统成本法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的成本往往高于事实上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的成本往往低于事实上际发生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联系资源和产品的中介,以多样化成本动因为依据,将资源追踪到作业,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提供了适应现代制造环境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以财务为导向,从分类账中获得要紧成本(如,间接费用)项目,进而将成本

追踪到作业成本库,再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侧重于对历史成本费用进行分析,是成本分配观的体现。

1.2作业治理

成本分配观的认识使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得以提高,而要有效地操纵成本的发生并降低成本就必须立足于过程分析观来进一步认识成本与作业的关系。过程分析观以业务为导向,从实物流淌及其与数量化、非财务的产品与劳务的关系的层面来分析生产经营过程。具体而言,首先要确定实物的消耗量;其次是确定生产经营过程消耗了何种资源。耗用资源就会发生

成本,一旦明确了消耗形态,就能够直接追踪资源耗用作业的全过程,从根源上对成本进行操纵,支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过程分析观承认多层次作业,既强调在一个过程中作业的相对独立性,又强调作业的链接关系。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作业治理得以实现。

作业治理确实是将企业看作由顾客需求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而成的作业集合体,在治理中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的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改善。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以及增加顾客价值但无效率的作业称为不增值作业,由不增值作业引发的成本称为不增值作业成本。作业治理一般包括确认作业、作业链和成本动因分析、业绩评价以及报告不增值作业成本四个步骤,要紧采纳如下方法降低成本:

(1)作业消除

作业消除确实是消除不增值的作业。即先确定不增值的作业,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例如将原材料从集中保管的仓库搬运到生产部门,将某部门生产的零件搬运到下一个生产部门差不多上不增值作业。假如条件许可,将原料供应商的交货方式改变为直接送达原料使用部门,将功能性的工厂布局转变为单元制造式布置,就能够缩短运输距离,削减甚至消除不增值的作业。

(2)作业选择

作业选择确实是尽可能列举各项可行的作业并从中选择最佳的作业。不同的策略经常产生不同的作业,例如不同的产品销售策略会产生不同的销售作业,而作业引发成本,因此不同的产品销售策略,引发不同的作业及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作业成本最低的销售策略,能够

降低成本。

(3)作业减低

作业减低确实是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或者改善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的作业,例如减少整备次数,就能够改善整备作业及其成本。世界闻名机车制造商Hardley —Davidson ,就通过作业减低方式减少了75%的机器整备作业,从而降低了成本。

(4)作业分享

作业分享确实是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即增加成本动因的数量但不增加作业成本,如此能够减低单位作业成本及分摊于产品的成本。例如新产品在设计时假如考虑到充分利用现有其他产品使用的零件,就能够免除新产品零件的设计作业,从而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

能够讲,进展至今,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以作业为核心、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二维导向、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治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治理制度。如下图所示:

成本分配观

过程分析观

成本分配观导向下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分析各种决策,过程分析观导向下提供的信息反映作业过程的动态关系,为从根源上操纵成本、评价业绩、持续改善生产经营制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作业成本法在决策与成本操纵中的应用

2.1作业成本法在决策中的应用

传统成本性态分析以产量作为区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中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这种成本性态分析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成本变化的缘故。但在高科技生产条件下,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这种性态分析就掩盖了间接费用的可变性,无法准确反映成本变化的缘故。作业成本法用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基于成本与成本动因的关系,可将成本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

成本、固定成本三类。短期变动成本一般在短期内随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故仍以产量为基础(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原材料耗用量等)来归属这些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往往随作业(如:生产批次、产品项目)的变动而变动,故以非产量基础(如:检验小时、定

购次数、整备次数)作为成本动因宋归属成本。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性态分析,拓宽了变动成本的范围,更大部分地明晰了投入与产出间的联系,是对传统成本性态分析的扩展。

成本性态分析是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相关成本决策法的基石之一。作业成本法扩展了成本性态分析,因而对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以及相关成本决策法产生了一系列阻碍。

1.对变动成本法的阻碍

变动成本法以传统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为前提,将与产量变动无关的固定成本视作期间成本,将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其目的是适用于短期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下非产量基础变动成本概念的提出,使许多不随产量变动的间接成本能够明确地归属于各产品,产品成本不仅随产量变动,而且随相关作业变动,这动摇了变动成本法的基础。特不是适时制条件下,单元式制造使大量的制造费用(如:折旧、辅助生产)由间接成本变为直接成本;零库存意味着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这些对变动成本法造成了更大的冲击。总之,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变动成本法的重要性在日趋减弱,约翰·李认为变化的缘故要紧有两个:一是在总制造成本中,变动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小,特不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二是把各项固定费用按期间归集处理,并不能为操纵日益增长的固定成本提供良策。与此同时,作业成本法的采纳在一定程度上幸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陷,因此,作业成本法有可能实现成本会计进展史上的否定

之否定而取代变动成本法。

2.对本量利分析的阻碍

本量利分析是进行成本决策分析的基础模型。传统的本量利模型为: R=PS-VS-F

R——税前利润 P——一销售单价

V——单位产量变动成本 S——产销量

F——固定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非产量基础成本动因的采纳,放宽了原本量利分析的假

设条件,改变了原本量利模型中税前利润仅与售价、产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模式,建立起税前利润与售价、产销量、单位产量变动成本、作业变量、单位作业成本及固定成本的关系,扩展了本量利模型的使用范围。与作业成本法相适应的本量利模型为:

R=PSI—VlSI—V2S2—……—VnSn—F

R——税前利润 P——销售单价

V1——单位产量变动成本 S1 ·产销量

V2…Vn——单位作业成本 S2…Sn——作业量

F——固定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单位产量变动成本更为准确,原假定随产量变动的成本可能被非产量基础变动成本更好的解释;固定成本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成本转化为非产量基础的长期变动成本;最突出的变化是增加了一系列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变量,利用本量利模型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各作业量和产量的对应关系。

3.对相关成本决策法的补充

相关成本决策法是治理会计中一项重要的治理决策方法,它将同某项决策相关的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来作出决策。其要紧特点是只考虑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略去不受决策阻碍的成本。

传统的相关成本决策分析往往将固定成本作为非相关成本而在决策中不予考虑。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原本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成本由于与作业成本动因相关而在决策中从非相关成本变成相关成本,有助于提高相关成本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

传统决策的成本核算假设是决策引发成本。作业成本法引入作业中介,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

一、练习材料费用的分配 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B两种原材料。甲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8公斤,B材料6公斤;乙产品投产100件,原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2公斤,B材料4公斤。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A材料1元,B材料2元。材料成本差异率均为-1%。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A材料1836公斤,B材料1568公斤。 要求: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二、练习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某企业2012年5月材料耗用汇总情况如下: 材料领用汇总表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两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及定额资料如下:A产品产量600件,材料单位耗用定额7.5千克;B产品产量500件,材料单位耗用定额6千克。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2、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三、练习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核算 1、资料:某工业企业2000年12月31日以前对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2001年1月1日起改为后进先出法。该企业2001年1月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12 500元,结存数量为1250;1月6日购入2000吨,每吨单价92元;1月14日发出3000吨存货;1月20日又购入1300吨存货,单价93元。该企业采用永续盘存制。 2、要求: (1)计算该企业2001年1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 (2)比较由于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后对期末存货价值的影响。 四、资料: 某企业生产A 、B 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其实际成本为29000元。两种产品的单位燃料费用定额为A 产品20元,B 产品15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 产品500件,B 产品300件。 要求: ①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燃料费用; ②编制耗用燃料的会计分录(分录中列示到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该企业成本明细账不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不专设“燃料“总账。 五、练习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某企业2012年8月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为12500元,规定按定额工时比例在甲、乙两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甲产品工时定额为20500小时,乙产品工时定额为10750小时;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工资为28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19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解释结构模型在HNAAT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市场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设备安装行业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设备安装单位与不断增加的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推动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在管理层面上,也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了工程项目科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本论文首先由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入手,特别是对近年来设备安装项目成本管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概述,以便从理论层面对设备安装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情况进行梳理。其次,深入剖析了我国设备安装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研究了设备安装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引入了ISM解释结构模型,讨论了全成本管理的关键之处和计算方法。 最后,在项目成本管理函待变革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分别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能够在节约项目开展项目成本的同时,改变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由一次性的成本管理转向项目全流程的跟踪监控成本管理,由狭义的成本管理转向全成本管理,由事后成本核算转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使得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更加规X化、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管理、ISM解释结构模型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ime, earth-shaking changes in China's market economy happened.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reform of China's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undergone rapid changes. The productivity of our industries greatly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equipment installation industry has greatly improved, more and more devices installed units and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ors to sign a contra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level, but also greatly enhanc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rojects scientific system. Starting from this thesis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eory, in particular the stat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cost of install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 prehensive overview so th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eory to sort out the situation. Seco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problems. Again, research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to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

单位:元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 A 、B 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两种 一、练习材料费用的分配 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 A 、B 两种原材料。甲产品投产 200 件,原材料 单件消耗定额为:A 材料 8 公斤,B 材料 6 公斤;乙产品投产 100 件,原材料 单件消耗定额为:A 材料 2 公斤,B 材料 4 公斤。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A 材 料 1 元,B 材料 2 元。材料成本差异率均为-1%。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 A 材料 1836 公斤,B 材料 1568 公斤。 要求: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二、练习材料费用的归 集与分配 某企 业 2012 年 5 月材料耗用汇总情况如下: 材 料领用汇总表 产品的产量资料及定额资料如下:A 产品产量 600 件,材料单位耗用定额 7.5 千克;B 产品产量 500 件,材料单位耗用定额 6 千克。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2、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领用部门直接耗用共同耗用金额

三、练习存货发出计价 方法的核算 1、资料:某工业 企 业2000年12月3 1日以前对发出存货 计价采用先进先 出法,2001年1月1日起改为后进先出法。该企业2001年1月1日存货的账 面余额为112500元,结存数量为1250;1月6日购入2000吨,每吨单价92元;1月14日发出3000吨存货;1月20日又购入1300吨存货,单价93元。该企业采用永续盘存制。 2、要求: (1)计算该企业2001年1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 (2)比较由于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后对期末存货价值的影响。 四、资料: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其实际成本为29000元。 两种产品的单位燃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20元,B产品15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 A产品500件,B产品300件。 要求: ①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燃料费用; ②编制耗用燃料的会计分录(分录中列示到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该企业 成本明细账不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不专设“燃料“总账。 燃料费用分配表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4

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属于下列哪种定价策略。( B ) A. 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 B. 需求导向的定价策略 C. 利益导向的定价策略 D. 成本导向的定价策略 满分:2 分 2. 在项目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中使用的“营运成本”是指( B )。 A. 全部成本 B. 付现成本 C. 变动成本 D. 固定成本 满分:2 分 3.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现金流出项目的是( D )。 A. 经营成本 B. 建设投资 C. 各项税款 D. 折旧费 满分:2 分 4. 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业绩评价会计和( A )。 A. 规划控制会计 B. 成本会计 C. 内部会计 D. 外部会计 满分:2 分 5. 责任会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的产生。

A. 分权管理 B. 集权管理 C. 跨国经营 D. 多元化经营 满分:2 分 6. 在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中,那个没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 C )。 A. 内含报酬率 B. 净现值 C. 平均报酬率 D. 获利指数 满分:2 分 7. 经营预测的方法分为两大类,是指定量分析法和( B )。 A. 平均法 B. 定性分析法 C. 回归分析法 D. 指数平滑法 满分:2 分 8.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产品的单价越高,将导致保本点(B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没影响 满分:2 分 9. 按照收入来源的性质不同,利润中心可以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 A )两类 A. 人为i利润中心

B. 独立利润中心 C. 投资性利润中心 D. 经营性利润中心 满分:2 分 10. 下列适用于销售波动较大的产品的预测方法的是( C )。 A. 算术平均法 B. 移动平均法 C. 移动加权平均法 D. 指数平滑法 满分:2 分 11.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是根据成本按其( B )分类的。 A. 应用情况 B. 经济用途 C. 与决策的关系 D. 发生可否加以控制 满分:2 分 12. ( B )要求在成本管理中,企业控制人员对控制标准以内的问题不需逐项过问,而是重 点关注异常的关键性问题。 A. 经济效益原则 B. 例外管理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满分:2 分 13. 管理会计服务侧重于( D )。 A. 股东 B. 外部集团 C. 债权人

目标成本下的动态成本管理模型构建(SAP-GL-20)汇总

目标成本下的动态成本管理模型构建 文/那仁高娃近年来,在竞争、资金双重压力下,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投入增加、收入降低、利润压缩”困境,因此房地产企业也愈加重视成本管理,并由简单的成本核算管理阶段步入专业化的目标体系管理阶段。该阶段的管理环节是项目开发前期明确成本管控目标,以该目标成本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线,实时进行监控跟踪,反馈项目成本的动态情况,并在项目后期对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形成管理闭环。 目标成本体系对企业提出了更为专业化的要求,其中,目标成本的动态管理环节因其复杂性、多变性而难以实施,因此,如何建立目标成本动态跟踪体系、搭建动态成本管理模型,成为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目标成本下的动态管理模型管理原理及管理方式,并说明它们的利弊。 1.理解动态成本管理 动态成本,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体现的已发生成本和预期发生成本之和。其中,已发生成本包括合同性成本及非合同性成本;预期发生成本包括未签约合同估价、预计变更签证估价。 动态成本管理,即在项目招标、合同签订、变更签证、项目结算等成本发生阶段,适时反映项目动态成本的构成,及时发现项目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离状况,并通过预警、强控等措施使项目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合理范围内。 动态成本管理的基础工具是动态成本管理模型。动态成本管理模型实现了目标成本、动态成本的链接,通过一系列逻辑关系、数学公式构建出动态成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之间、合同成本与动态成本之间关联关系,进而实现对目标成本的动态监控。当前行业内一般采用科目法动态成本管理模型和合约规划法动态成本管理模型。 2.科目法动态成本管理模型

成本管理会计_第一、二、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成本管理会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5题,总分值15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成本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 C )。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核算 D、成本分析 2.生产经营费用按费用的( B )分类形成要素费用。 A、经济内容 B、经济性质 C、经济用途 D、经济作用 3.下列项目中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A )。 A、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B、企业支付的动力费用 C、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 D、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 4.一般来说,产品成本汇总表的编制依据是( A )。 A、产品成本明细账 B、费用明细账 C、科目汇总表 D、半成品明细账 5.车间维修人员的工资应计入( C )。 A、“应付账款” B、“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6.甲、乙两种产品的重量不同、材料单位消耗量基本相同、企业没有制定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材料领用时未能区分每种材料的消耗量,则对甲、乙产品共同消耗的材料费用,可以用作为分配标准的是( B )。 A、完工产品的重量 B、完工产品的数量 C、每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 D、每种产品的实际材料消耗量 7.基本生产车间本月归集制造费用15000元,本月该车间生产了A、B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200件和300件。本月该车间为生产A、B产品共耗用生产工时8000小时。其中A产品3000小时,B产品5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率为( D )。 A、30 B、5 C、3 D、1.875

成本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二: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本月人工费用分配率=18700÷(1240+1660+500)=5.5 #101:1240×5.5=6820 #201:1660×5.5=9130 #301:500×5.5=2750 本月制造费用分配率=20400÷(1240+1660+500)=6 #101:1240×6=7440 #201:1660×6=9960 #301:500×6=3000 (2)101#产品成本=8台成本+12台成本=8台计划成本+(1月份投入成本+2月份投入成本-8台计划成本+3月份投入成本)=(1月份成本+2月份成本+3月份成本)=12000+38000+2200+8800+1980+6020+20000+6820+7440=103260 101产品单位成本=103260÷20=5163 本月完工12台成本=1月份投入成本+2月份投入成本-8台计划成本+3月份投入成本=103260-27600-7100-6160=62400元 201#完工产品成本=(9300+1060+1100+15000+9130+9960)=45550 单位成本=45550÷30=1518.3 (3)借:库存商品——A产品62400 ——B产品4555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107950 习题三成本计算的简化分批法 采用简化分批法,要累积三个数字:累积制造费用、累积每个批次产品的总工时、累积全部批次的总工时,要注意简化分批法只和分配间接费用有关系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配 (1)701七月份投产,八月全部完工,原材料成本=12400+10600=23000元 (2)702原材料成本七月投入30800元,一次性投入,完工3件的成本=30800元÷8件×3件=11550元 (3)703投入原材料25000元 2、累积工时的计算 701累积工时=1020+1780=2800 702累积工时=4140+5560=9700 703累积工时=1200 各批次累积生产工时=2800+9700+1200=13700小时 3、直接人工的分配 累积工资薪酬=24800+36850=61650元 工资薪酬的累积分配率=61650÷13700=4.5元/小时 701应负担工资薪酬=2800×4.5= 12600元 702完工的3件产品应负担工资薪酬=6800×4.5= 30600元 703未完工,不计算 4、制造费用的分配 累积工资薪酬=27920+48800=76720元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模型

3、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模型 3.1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活动分析 施工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后成立工程项目部,项目部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按质按时地完成施工工作;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整个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以实现该项目的预期利润。项目部作为成本中心,它所需要控制的成本范围是由企业决定的。施工企业根据工程合同标的,采用倒推法,在扣除预期利润、税金后确定合同总成本(计划成本BCWS),该计划成本就是项目部的预算成本(BCWP)的上限。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划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三个阶段:事前计划包括编制资源计划、成本估算、成本预算三个步骤;事中控制包括成本核算与分析、成本控制两方面;事后考评指的是成本决算。在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时,可以用六大模块来具体反映项目成本管理活动。我们将首先给出成本管理模型的IDEFO图,再进一步对其分析、说明。 3.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模型(见下页图1) 3.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过程分析 3.3.1资源计划编制 编制资源计划的目的是要确定完成项目活动需要的物质资源(如人员、设备、物资)的种类和需要量。项目部管理人员在接受任务以后,首先根据合同和施工设计图对该项目进行工作分解,编制工程项目分解表。即将项目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更易管理的工作单元,以便识别出项目中需要的资源、技术、时间,提高资源、成本及时间占算的准确性。工程项目分解表也是进行项目成本估算、预算和控制的基础。其次,确定工程项目分解表中每一工作单元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等资源的种类、数量及使用时间,并将其汇总确定完成整个工程所需各项资源的种类、数量及时间。在这一过程中,项目部需考虑企业现有的可供使用的人员、物资及设备情况,并结合企业或行业的定额标准进行分析。在确定人工定额时,可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采用不同的定额标准。例如技术性较强的工种,辅助工种采用时间定额计算;钢筋、混凝上等工种可采用产量定额计算。确定机械台班定额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可分为( ) A. 综合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 B. 平行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C. 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 D. 实际成本结转法和计划成本结转法 2. 混合成本的成本模型为y=a+bx,其中a表示( ) A. 固定成本部分 B. 总成本额 C. 单位变动成本 D. 变动成本部分 3. 若销售利润率为20%,变动成本率为40%,则安全边际率应为( ) A. 33.33% B. 35% C. 12% D. 18% 4. 区别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最主要标志是( ) A. 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B. 产品成本计算期 C.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D.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5. 由于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创利额的资料,因此它有利于正确地进行( ) A. 价格决策 B. 长期决策

C. 有关短期决策 D. 长、短期决策 6. 在影响利润变动的各因素中,一般情况下,以下列哪种的敏感性最大( ) A. 单位变动成本 B. 销量 C. 单价 D. 固定成本总额 7. 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支付)的手续费等,应借记( ) A. “制造费用”科目 B. “财务费用”科目 C. “管理费用”科目 D. “销售费用”科目 8. 作业成本计算法把企业看成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 A. 契约的集合 B. 作业的集合 C. 产品的集合 D. 生产线的集合 9. 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就是按照下列哪种计算产品成本( ) A. 订单 B. 品种 C. 车间 D. 生产工艺过程 10. 以下哪个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 A. 作业中心

成本管理会计习题及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习题及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混合成本可以用直线方程y=a+bx模拟,其中bx表示() A.固定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C.单位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总额 2.在相关范围内,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将() A.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B.在各种业务员凉水平下保持不变 C.随业务量变动而成反比例变动D.在各种业务员凉水平下各不相同 3.当经营杠杆系数为1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固定成本为零B.贡献毛益为零C.固定成本和费用为零D.变动成本为零 4.关于敏感系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数值变动百分比 B.敏感系数越小,说明利润对参数值的变化越不敏感 C.敏感系数值越大,说明利润对参数值的变化越敏感 D.敏感系数为负值,表明因素的变动方向和目标值的变动方向相反 5.下列有关变动成本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期末存货中不含固定制造费用B.最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C.税前利润随生产量同方向变动D.税前利润随销售量同方向变动6.下列预算中只反映实物量,不反映现金收支内容的是() A.销售预算B.生产预算C.制造费用预算D.直接材料预算7.只衡量其货币投入量,而不衡量其货币产出量这是()的特点。A.成本中心B.利润中心C.投资中心D.责任中心 8.当企业拥有剩余生产能力,而且短期内又无法移作他用或市场销售量急剧萎缩,一般采用()定价方法。 A.成本加成定价法B.贡献式定价法C.保本定价法D.保利定价法9.在联产品深加工与否决策中需要考虑的成本是() A.可分成本B.联合成本C.不可延续成本D.不可避免成本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一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一 一、单选题 1、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的构成是() A.技能、独立、客观、保密B.技能、公正、客观、廉正C.公正、客观、廉正、保密D.技能、保密、廉正、客观 2、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在产品已接近完工 B.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料 C.在产品原材料费用比重大 D.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 3、某产品按每件10 元的价格出售时,可获得8 000 元贡献边际,贡献边际率为20% ,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0000 件;将价格调低为9 元时,预计可实现销售9 000 件,则调价后的利润无差别点业务量为()。 A.9000 件 B.8000 件 C.6000 件 D.4000 件 4、成本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是() A.厂部 B.各级管理人员 C.一般职工 D.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 5、下列方法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是( ) 。 A.平行结转法B.逐步结转法 C.综合结转法D.分项结转法 6、当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的关系是() A.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C.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无关 7 、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A.照明费用B.广告费用 C.职工教育培训费用D.业务招待费用 8、辅助生产费用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将辅助生产费用() A.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中 B.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成本中 C.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和部门 D.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9、如果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原材料费用应按( ) 比例分配。A.数量B.定额工时C.约当产量D.定额费用10、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是指单位()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人工工时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 A.实际人工工时B.定额人工工时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

、练习材料费用的分配 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B两种原材料。甲产品投产200件,原 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8公斤,B材料6公斤;乙产品投产100件,原 材料单件消耗定额为:A材料2公斤,B材料4公斤。原材料的计划单价为:A 材料1元,B材料2元。材料成本差异率均为一1%。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A 材料1836公斤,B材料1568公斤。 要求: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练习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某企业2012年5月材料耗用汇总情况如下: 材料领用汇总表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 B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两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及定额资料如下:A产品产量600件,材料单位耗用定额7.5千克;B产品产量500件,材料单位耗用定额6千克。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2、根据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三、练习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核算 1、资料:某工业企业2000年12月31日以前对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2001年1月1日起改为后进先出法。该企业2001年1月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12 500元,结存数量为1250; 1月6日购入2000吨,每吨单价92元; 1月14日发出3000吨存货;1月20日又购入1300吨存货,单价93元。该企业采用永续盘存制。 2、要求: (1)计算该企业2001年1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 (2)比较由于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后对期末存货价值的影响。 四、资料: 某企业生产A 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燃料费用,其实际成本为29000元。两种产品的单位燃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20元,B产品15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500件,B产品300件。 要求: ①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燃料费用; ②编制耗用燃料的会计分录(分录中列示到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该企业成 本明细账不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不专设“燃料“总账。 燃料费用分配表

成本模型概念

第六章成本模型 盈亏平衡模型概念与公式: 销售收入:R=pQ 其中p为销售单价;Q为销量 总成本:C=V+F 其中V为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V=v×Q v为单位变动成本 利润π=R-C =pQ - vQ-F =(p-v)Q-F 其中(p-v)为单位边际贡献(p-v)Q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k=(p-v)/p 则有:π= kpQ-F = kR-F π=0称为盈亏平衡:盈亏平衡销量Q0=F/(p-v) 盈亏平衡收入R0=F/k=pQ0 安全边际S=Q- Q0 =π0 /(p-v) 安全边际率s=S/Q=(Q- Q0)/Q=(R- R0 )/R 若目标利润π0,则Q=(F+π0)/ (p-v), R=(F+π0)/k 成本决策模型:(决策方案的选择) 相对盈亏平衡点: 两个备选决策方案的优劣随某个特定参数变化而交替变化,该参数在两方案优劣临界点处的值称为相对盈亏平衡点。(通常是两个方案中成本或利润相等时的销量用作为相对盈亏平衡点) 经济订货量模型概念与公式 D为全年需求量、Q为一次订货量、h为单位存储成本、k为单位订货成本,则 1)总成本C=h?Q/2 +k?D/Q

其中Q/2为年平均库存量,D/Q为年订货次数,h?Q/2是存储成本,k?D/Q是订货成本2)求导可得:经济订货量Q0=h kD/ 2 实现经济订货量时有订货成本与存储成本相等: h?Q/2=k?D/Q=2/ hkD 3)年总成本极小值为C min=kDh 2 4)订货周期为 Q0/D= T0=Dh k/ 2 当订货单价超过订货量阈值时,单价可以优惠打折,则采购成本pD是订货量的函数(单价随Q的阈值会变化) 总成本为:C=pD + h?Q/2 + k?D/Q 第八章投资决策模型 基本概念: 投资决策:指对投资项目的各种方案的收入支出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效益最佳的投资方案。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货币的时间价值:同一数额的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价值是不同的。资金的未来值:某一数额的货币将来某年的价值。 整存整取(一笔投资)的未来值: ()t r 1 P F+ = 零存整取(固定时间间隔,固定金额)年金的未来值: 函数=FV(利率,投资期,每期投资额,期初一次性投资,1/0) 注意:1财务函数参数中投资、支出为负,收入收益为正。 2财务函数参数中时间单位必须统一(化为最小时间单位)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二OK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本管理会计》作业二

一、单选题 1、成本还原的对象是( B )。 A.产成品成本B.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产品的综合成本C.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D.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2、不在“废品损失”科目核算的内容是( C ) A.修复废品人员的工资 B.修复废品耗用的材料 C.实行“三包”损失 D.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3、假设每个质检员最多检验500件产品,也就是说产量每增加500件就必须增加一名质检员,而且是在产量一旦突破500件的倍数时就必须增加。那么,该质检员的工资成本就属于( B ) A.半变动成本B.半固定成本 C.延伸变动成本D.变动成本 4、作业消耗一定的( D )。 A.成本B.时间C.费用D.资源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元,产品售价为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总量应达到( A )件 A.400 B.222 C.143 D.500 6、专设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都是( C )。

A.约当产量比例法B.交互分配法 C.按年初数固定成本计价法D.定额比例法 7、当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不应停产的条件有(BCD ) A 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大于1 B 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小于1 C 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 D 该亏损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大于零 8、为实现目标利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ACE ) A.提高单价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C.增加销售量D.降低固定成本E.调整产品品种结构 三、判断题 1、保本点、保利点和保本作业率都是反指标。( ×) 2、“制造费用”帐户的发生额最终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故月末必然没有余额。(×) 3、交互分配法只进行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交互分配。(×) 4、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5、安全边际率与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之和为1。(√) 6、由于实际工时和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7、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实现最大化。(√) 8、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一系列差异是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 四、计算题 1、某企业甲产品分两道工序完成,第一工序月末在产品320件,完工程度为36%(完工率),第二工序月末,在产品180件,完工程度为86%(完工率)。本月完工产品680件,月初加本月工资费用合计61275元。1)计算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2)计算工资费用分配率3)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工资费用。 答: 第一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320 X 36% = 115.2(件) 第二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80 X 86% = 154.8(件) 月末完工产品数:115.2 + 154.8 + 680 = 950(件) 工资费用分配率:61275/950 X 100% = 6450%

成本看板管理思想建立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型

成本看板管理思想建立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型新益为6S咨询公司概述:传统的生产管理,是一种从前往后的,与生产工序顺序相符合的管理方式。由于传统生产管理方式会导致各种在产品的积压以及人工浪费,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大量增加降低企业的效益,使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下降。因此,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量运输和过量生产,以最终市场产品需求为导向的,与生产工序顺序方向相反的生产管理方式,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应运而生。 准时制生产的突出表现之处在于看板管理方式在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在看板管理方式中,每一道生产工序所需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都是由下一个生产工序的运行拉动的。以最终需求的产品为目标带动生产的进行和以看板作为生产指令和生产信息的传递方式是看板管理方式的主要思路。所以,建立任何形式的看板管理体系必须要以这种思路为基础展开。看板管理的采油厂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是引入成本管理体系中以看板作为生产工序间信息和生产指令的传递方式,以看板为表现形式,传递标准成本信息。 1、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缺点 成本动因单一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模糊,不能够准确的界定引起制造费用增加的影响因素,在最后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和绩效考评时也不能够准确的分配到主要责任人,不利于事后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改进。 2、看板管理体系的涵义以及实施规则和步骤

由于看板是实施生产信号传递的工具,所以,看板既可以是电子看板,也可以是纸质看板。而且看板是和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绑定在一起的,每一种看板上都有具体的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需求数量,这样,在实施看板管理时可以在看板上加入这些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的成本信息,这些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都可以按照标准成本管理方式中的估算方法,估算出来,这样一来,每一个生产工序的生产不仅可以由下一个生产工序来带动,生产工序的成本消耗亦可以由下一个生产工序来带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明确每一道工序所产生的标准成本大小,以及由哪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所引起的。 3、可以将总的标准成本以及各个看板模块的标准成本与各自的实际成本对比分析 如果标准成本大于或等于实际成本,说明生产是有效率的。如果标准成本小于实际成本说明生产效率低,资源有闲置或浪费的情形。如果在某一个生产看板上出现了标准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看板管理的组织协调作用,由专业人员对看板所属的标准化看板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关键的影响差异存在的因素,消除生产中存在的差异,从而保证在总体上不会出现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现象。 4、采用成本看板思想建立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型 一方面可以发挥看板管理的作用,以看板为信号传递方式,按照市场需求方式进行生产,消除各生产链中得中间产品存储,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

单项选择题( 共15 道试题, 共30 分。) 1. 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 区别对待, 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 属 于下列哪种定价策略。( B ) A. 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 B. 需求导向的定价策略 C. 利益导向的定价策略 D. 成本导向的定价策略 满分: 2 分 2. 在项目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中使用的”营运成本”是指 ( B ) 。 A. 全部成本 B. 付现成本 C. 变动成本 D. 固定成本 满分: 2 分 3. 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现金流出项目的是( D ) 。 A. 经营成本 B. 建设投资 C. 各项税款 D. 折旧费 满分: 2 分

4. 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业绩评价会计 和( A ) 。 A. 规划控制会计 B. 成本会计 C. 内部会计 D. 外部会计 满分: 2 分 5. 责任会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 的产生。 A. 分权管理 B. 集权管理 C. 跨国经营 D. 多元化经营 满分: 2 分 6. 在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中, 那个没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 价值( C ) 。 A. 内含报酬率 B. 净现值 C. 平均报酬率 D. 获利指数

满分: 2 分 7. 经营预测的方法分为两大类, 是指定量分析法和 ( B ) 。 A. 平均法 B. 定性分析法 C. 回归分析法 D. 指数平滑法 满分: 2 分 8.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产品的单价越高, 将导致保本点 ( B )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没影响 满分: 2 分 9. 按照收入来源的性质不同, 利润中心能够分为自然利润中心 和( A ) 两类 A. 人为i利润中心 B. 独立利润中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答案《成本管理会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成本管理会计》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加工成本是由()组成的。 A. 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 B.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C.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D.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 下列各项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有()。 A. 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 B. 管理人员工资 C. 职工培训费 D. 保修费 3.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运用中,在二者之间起沟通作用的帐户是()。 A. “固定性制造费用”帐户 B. “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帐户 C. “制造费用”帐户 D. “产成品”帐户 4. 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上半叶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 20世纪70年代 5. 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A.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 B. B产品广告费用 C. 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 D. 车间的办公费用 6. 适合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 A. 分步法 B. 分批法 C. 分类法 D. 品种法 7. 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 A. 分步法 B. 分类法 C. 定额法 D. 品种法 8. 小型工业企业中,可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帐科目合并为一个()。 A. 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B. 辅助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C. 生产费用总帐科目 D. 制造费用总帐科目 9. 基本生产成本按()。

A. 产品品种分设明细帐 B. 产品成本项目分设明细帐 C. 明细分类科目分设明细帐 D. 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设明细帐 10. 下列项目中属于待摊费用的是()。 A. 预付的保险费 B.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C. 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D. 短期借款利息 11. 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时主要差异在()。 A. 变动制造费用 B. 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 C. 固定制造费用 D.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12. 一般说来,计件工资制下的直接人工费属于()。 A. 固定成本 B. 变动成本 C. 混合成本 D. 半变动成本 13.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元。 A. 16.4 B. 14.6 C. 10.6 D. 10.4 14. 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 A. 股东 B. 外部集团 C. 债权人 D.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15. 4月份生产合格品25件,料废品5件,加工失误产生废品2件,计价单价为4元,应付计件工资为()。 A. 100元 B. 120元 C. 128元 D. 108元 16. 下列适用于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A. 精密仪器 B. 小型水泥厂 C. 发电 D. 采掘 17. 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 A. 施惠最多,受益最少的生产部门排在第一位 B. 施惠最少,受益最多的生产部门排在第一位 C. 施惠最多,受益最多的生产部门排在第一位 D. 施惠最少,受益最少的生产部门排在第一位 18. 定额法的主要缺点是()。 A. 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B. 较其它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工作量大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既可以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可以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对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

成本分析模型

岭南师范学院 课题:成本分析模型 班级:13信管 组别:B组 组员:廖宇亮(2013254139) 潘燕春(2013254110) 李剑惠(2013254119) 高俊峰(2013254127)

成本分析模型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3) 二、建立成本分析模型的必要性 (3) 三、案例分析 (4) 1、模型的前提假设 (4) 1.1成本假设 (4) 1.2成本分析中的供应链建模假设 (5) 2、成本表达式 (6) 2.1 不考虑关税时的成本表达式 (7) 2.2存在关税情况下的成本表达式 (7) 2.3成本模型分析 (7) 2.4成本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 (9) 四、总结语 (10)

一、成本分析的概念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立成本分析模型的必要性 1、通过调研发现,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导致单纯的压缩成本,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 2、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 3、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对开展成本分析,加强成本管理,揭示各种因素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影响,为充分挖掘和动员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搞好产品成本预测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数量分析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