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人民生活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A. 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 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 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 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2.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行病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一认识

A. 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

B. 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C.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D. 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3. 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各地乡村开展了填壕平沟的活动,以此消灭血吸虫寄生宿主钉螺。与此同时,群众就地取材,开新沟填旧沟,挖掘了大量新的沟渠。这些举措体现了()

A. 疾病防控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B. 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C. 群众彻底摆脱血吸虫病困扰

D. 维护健康是政府的核心工作

4. 据《盛京时报》报道,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但“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该报道反映了

A. 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

B. 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

C. 城市化进程弊端凸显

D.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5. 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A. 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 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 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6. 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初,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全部确诊病例的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一些中成药的冲剂、胶囊和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一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现代中国的医药学

A. 已完全融入西方医药学理论体系

B. 依然具有“重经验、轻理论”的特征

C. 实现了对传统医药学的继承创新

D. 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最有效的武器

7.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疾病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剧烈并极具破坏性。如SARS(非典)、H7N9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病毒及时下流行的新冠肺炎,就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有效应付类似日益突出的问题,世界更需要()

A. 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D.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8.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A. 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

B. 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 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

D. 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 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70年后,这一指标上升到77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③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④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规模卫生运动,其中,主要包括1949—1952年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1952—1954年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5年以后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这表明()

A. 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B. 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C. 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卫生防疫体系

D. 倡导群防群治的新风尚已形成

11. 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的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其原因是()

A.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B. 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

C.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D. 中国医学水平领先世界

12. 《中国卫生政策》(1992年第三卷第一期)的一份权威报告称,1980年,按卫生总费用来算,全国人均费用13.4元,1989年上升为51.2元,在整个医疗费用中,群众自费增长幅度较大。自费项目由1980年占医疗费用23%上升为36%,城市自费人均21元,农村人均15元。该报告()

A. 有利于城乡医保统筹

B.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C. 肯定农村改革的成果

D. 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13. 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我国()

A. 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

B. 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C. 国家治理效能的提高

D.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开始建立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

A.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

B. 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除

D. 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

15. 如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年份文件名称

1998《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200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义的通知》

2007《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09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A. 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

B. 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扩大

C.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D. 农民医疗问题的彻底解决

16.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A. 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B. 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 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

D. 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17.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0年,提取青霉素的方法被发明。1942年,青霉素得以量产,成为二战中重要的救命药品。上述材料反映出()

A. 化工产业开始逐步兴起

B. 科研活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C. 战争是科技进步的主因

D. 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成熟完备

18. 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A. 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 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 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19. 1918年,《中华医学杂志》曾刊发题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图文。对此文解读正确的有()

面具上不须用药,其功用仅如滤过纸,乃理学的作用,不必持化学的作用也……

今上海聂云台先生所办之恒丰纱厂,因防疫面具需用纱布,造成中国纱布。此乃国货,价廉而物美,深望凡吾医家及非医家

共同提倡之。

①近代中国社会仍强调程朱理学的作用

②将防疫宣传与提倡使用国货结合起来

③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

④口罩普及标志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 “赤脚医生”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研究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发展历程,从“赤脚医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1968年9月《红旗》杂志(1958-1988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发表《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

1977年底“赤脚医生”数量为150多万名,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

20世纪80年代全国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锐减至5%;

《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问题》,明确界定为“他们同民办教师一样,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脑力劳动者”。

2004年1月颁布《乡衬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范乡村医生的从业行为,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适应新农合的医疗消费层次和水平的服务体系。

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医疗制度宣告结束

③建立了完善的切合农民利益的合作医疗制度

④在中国卫生史乃至世界卫生史上具有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1.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医书文体以回答体为主。许多书籍,如《脉法》、《黄帝内经》等,并不是当时人所写的,往往是后人依靠前人留下的文献、传说编写的……由于长期依赖和崇拜经典,致使医书缺乏创新和提高的动力。

——摘编自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材料二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然而,近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由于国民政府在引入西方社会和文化制度的同时,错误地认为中医不合乎科学,对中医采取了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在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下,西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原因、预防和治疗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传入中国,使传统的中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根据历年统计公报,1990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185.69亿元,占当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的24.99%,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为383.09亿元……此外,为了给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规范,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从行政管理进入法制管理。

——摘编自王胜利《新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成就》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医学书籍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帝内经》。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医学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7世纪英国在生理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汤飞凡,湖南醴陵人,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免疫学奠基人。1928年,汤飞凡从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担任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培养了一批生物研究人才。抗战爆发后,汤飞凡在极其简陋的防疫处,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批量生产后,挽救了许多中国和盟军抗日将士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毅然选择留在祖国,担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他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从此,我国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统一体制。当时中国卫生条件落后,疫病流行,在其主持下,先后研制出中国的鼠疫减毒活疫苗、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以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等。1954年,汤飞凡开始全心投入分离沙眼病原体的研究。为了确认分离出沙眼的病原体,汤飞凡亲身进行了风险极大的人体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后,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被誉为“汤氏病毒”。1957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列举当年三项最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之一就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病原体。

——摘编自管辉《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等

(1) 根据材料,概括汤飞凡对中国生物学的贡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飞凡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瘟疫不知道是受了天体的影响,还是威严的天主对作恶多端的人类的惩罚,不到几年工夫,死去的人已不计其数。……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

不能例外,都死的死,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底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城里的人们大难当前,丢下一切只顾寻欢作乐,乡下的农民,自知死期已到,也再不愿意从事劳动,田里的麦田早该收割了该打好收藏起来了,却没有一个人来过问一下。

——薄伽丘《十日谈》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里,政府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

——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瘟疫”的名称,并分析这场瘟疫带来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的举措,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启发下,群众自发集资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全国人大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随即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互助互济的集体医疗站。1959年,卫生部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后这一制度逐步走向普及化。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摘编自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等文(1)根据材料概括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的医疗机构,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医疗机构。中央的医疗机构有三个部门,一是掌管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太医署,二是为帝王诊疗服务的尚药局,三是为太子治病保健的药藏局。地方医疗机构根据人口数量不同,其设置规模也各不相同。唐代制定了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不仅对因医致死伤(医疗事故)与借医行骗(非法行医或诈骗)等情况作了详细规定,还专门对妨害卫生,诸如卖假药、毒药等也作了专门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也有一整套措施。

——摘编自徐正东、邓盛木、刘博《唐代医事管理与医疗机构设置制度初探》

材料二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运行,主要通过建置机构的方式贯彻执行。宋代医政被称为鼎新革故的时代,这一时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医政建设呈现出空前活跃状态,医疗福利制度较之前朝重视宫廷医疗向平民医疗转移。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医疗福利制度的有效实施为目的,针对皇族及官员、军人士兵、平民百姓等三大社会阶层建立医疗机构,施以医疗福利。同时政府通过抑巫扬医、培养人才、检束医官等方式加强医疗人员管理,保障医疗福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医疗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贯彻落实医疗福利制度的基本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发展医疗福利制度的背景。

材料三20世纪国家承担社会责任采取的主要行动

国家关注的领域国家采取的行动结果

医疗国家出资实行强制性免疫计划;实施健康教育;关注公共卫生;建造医

院,支付医疗费用。

控制或根除以前曾是致命的疾病;吸烟人数减少;预期寿命增加;穷人、老人和曾被忽

视的群体享受卫生保健。

教育公共拨款普及中等教育,资助和拨款支持大学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识字率和科技创新教育带来创新和社会变革;失业率下降;人口素质提高。福利通过直接付款、扶植教育和实施公共卫生计划帮助儿童和穷人。提高了平均寿命、教育程度和就业率;改善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保险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缴纳退休、失业保险金等。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贫困程度大幅下降;提供了更好的卫生医疗。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小题1】特点:以回答体为主,多由后人编写,缺乏创新和提高。评价: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小题2】原因:国民政府对中医的排斥;西方医学的传播。

成就: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小题3】成就: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影响: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22.【答案】【小题1】贡献:培养生物学人才;研制出中国的青霉素;制定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体制;研制出中国的疫苗;发现沙眼病原体;提高中国生物学的国际声誉。

【小题2】原因:爱国精神;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国家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23.【答案】【小题1】名称:黑死病(或鼠疫)。

影响: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饥荒。社会秩序的破坏(或社会动荡);冲击基督教神权统治;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小题2】举措:预防为主,医防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成就: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24.【答案】(1)特点:由农民自发到政府推动组织实施;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强调公益性质;受合作化等运动的深刻影响等。(2)意义: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于今天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25.【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设置从中央和地方的专门医疗机构;出台医疗法律。

(2)做法:设置不同阶层的医疗机构、重视平民医疗、加强对医疗人员管理。背景: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加强,讲求仁政治国;理学的兴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3)影响:有利于照顾弱势群体,消除疾病;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提高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与进步;减缓贫富差距,改善生活水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缓解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维护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学案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条件和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状况。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明确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造福人类社会生活,培养家国情怀。 1.重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难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基础认知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一)体系构成: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___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___体系等内容。 (二)体系建设 1.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_______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②公共卫生___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________得到控制。 (2)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_______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①美国的_____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北欧国家宣布建成“___国家”。 2.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①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___网络;

②推行计划___,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2)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 ①逐步把______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到国家基本______服务中。 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______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3)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_______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________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____状况的改善 (1)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______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 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2)许多国家把______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______、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世界_______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卫生运动。它体现出我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_______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许多国家的______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注重精神卫生,普及精神医学知识。 深化探究 探究一现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 材料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教案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典型史料,在时空框架下梳理古代疫病流行与中西医的发展与成就,落实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学生能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疫病对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感悟珍爱生命,自觉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意识,向为人类战胜疫病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致敬;对比分析中西医药的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涵养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时空坐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中医药的主要成就。 难点:疫病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防治技术的进步,辩证地看待中西医学之争。 【教学内容】 知识点01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②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③国家政策调整(社会保障、福利国家),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 ④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 ⑤现实的需要(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患病人数);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 (3)医学人才增加、医学科技的进步(人工肤岛素、青蒿素等); (4)借鉴了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 【扩展提升】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 ①经济: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②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了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③生活:促进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观念: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⑤社会:医疗卫生体系覆盖面的扩大利于推进社会公平; 【扩展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①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薄弱②政府统一管理 ③成就显著④全方位,普惠性 思考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劳动者对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有效需求。 (3)有利于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体系。 (4)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5)有利于稳定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疾病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人民生活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A. 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 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 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 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2.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行病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一认识 A. 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 B. 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C.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D. 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3. 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各地乡村开展了填壕平沟的活动,以此消灭血吸虫寄生宿主钉螺。与此同时,群众就地取材,开新沟填旧沟,挖掘了大量新的沟渠。这些举措体现了() A. 疾病防控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B. 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C. 群众彻底摆脱血吸虫病困扰 D. 维护健康是政府的核心工作 4. 据《盛京时报》报道,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但“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该报道反映了 A. 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 B. 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 C. 城市化进程弊端凸显 D.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5. 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A. 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 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 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6. 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初,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全部确诊病例的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一些中成药的冲剂、胶囊和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一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现代中国的医药学 A. 已完全融入西方医药学理论体系 B. 依然具有“重经验、轻理论”的特征 C. 实现了对传统医药学的继承创新 D. 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最有效的武器 7.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疾病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剧烈并极具破坏性。如SARS(非典)、H7N9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病毒及时下流行的新冠肺炎,就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有效应付类似日益突出的问题,世界更需要() A. 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D.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8.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A. 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 B. 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 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 D. 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1.1951年5月2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颁布《妇幼保健站组织条例》,对各地积极筹建妇幼保健站、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定。除此以外,还通过整顿旧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并组织建立新的属于人民的接生组织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的新型接生组织机构网。这些举措() A.破解了卫生事业发展难题B.提升了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当地经济迅速恢复D.加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2.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3.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4.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现在1000万人患疫(血吸虫病),1万万人受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日之华佗们在前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第四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口号,各疫区把冬季开荒、兴修水利与灭螺运动结合起来,掀起了群众性的防治运动。由此可见,当时医疗卫生工作() A.得益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建立一所眼科医院,为患者免费治疗,第一年就诊治病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达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入。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 ) 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 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 )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 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 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 3.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4.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我国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写入宪法。这说明我国( ) A.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5.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 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6.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国际关系的重组,在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断退群、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组织不能正常运行,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球化、全球治理遭遇严峻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这表明( )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案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教学理念: 在本课设计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学习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过程,对历史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精神。课前有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社区医疗卫生体系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本设计引用大量史料,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在本节课的探究中,有关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史学观点并论证观点的能力。在本设计中贯穿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课题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本课与上节课《古代疫病与医学成就》形成统一体系。教材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内容,一是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二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内容较为条理清晰。整节课内容以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为主,穿插西方医疗事业。我认为本课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建国以来医疗体系的建立发展过程,缺乏历史的连续性,所以在具体设计时我重点补充了该部分内容。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的内容,经过一年多高中历史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解读历史史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就本课而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高中学生对医疗卫生体系并不了解,只能自身或周边的生活中接触零星知识,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引用较多的史料,给学生一定的认识,方便本节课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 通过回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历程,构建历史时空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不同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学习,体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通过史料阅读与探究,体验分析史料,得出史论的过程,提高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能力 通过体会国家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现代医疗体系建立的过程。现代医疗体系建立的过程关系到整节课的连续性,也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只有明白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过程才能真正把握医疗体系的内容,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节课通过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的学习最终还要回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上,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经济、医疗的进步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时我首先研读了课标,2017年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通过材料补充了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历程,同时由于西方医疗的发展教材涉及到的并不多,也不是很系统,所以我对这部分简单化处理,只是通过材料梳理了西方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历程。重点处理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新世纪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材料、探究使学生学习历史,最后通过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得出医疗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六单元第15课 【基础巩固】 1.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 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 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答案】B 【解析】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的美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注重获得和维持其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优势,而非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故A项错误;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与美国医疗卫生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不符,故C项错误;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 项错误。 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了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列言论能体现西方福利制度实质的是( ) A.“各自凑钱的聚餐” B.“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C.“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 D.“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 【答案】D 【解析】“不得不给工人香肠”体现出西方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秩序的实质,故D项正确;西方福利制度的实质是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秩序,A项属于西方福利制度的实施方式,排除;B项属于西方福利制度的覆盖范围,排除;C项属于西方福利制度的实施方式,排除。 3.1979年,英国开始实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成立新的卫生管理机构,通过市场提供部分非医疗服务,严格医生资质管理,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这些政策旨在( ) A.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服务 B.扩大政府的行政职能 C.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D.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 【答案】D 【解析】英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注重利用市场,而且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英国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医疗改革正是这一背景下的政府行为,目的是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故D项正确。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知识点1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2023辽宁鞍山二模]德国著名卫生学家弗兰克(1745—1821)就提出政府在保护和增进公民健康的问题上有道德责任。19世纪,公共卫生问题在西欧颇受关注,医学界一些学者从理论上阐述公民健康与国家富强的关系。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D.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 2.[2023天津武清区月考]1950年起,国家拨巨款成立并完善了专门研究防疫制品的北京、长春、兰州、成都、武汉、上海等地的大型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检定所,还在全国县以上行政单位建立了防疫站,在有地方性流行病的省、区、市陆续建立防治站和专科医院。这些举措( ) A.有利于改善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均衡 B.推动了我国防疫体系的正规化建设 C.确立了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科研体系 D.使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大幅度降低 3.[2023湖南岳阳三模]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分类表。据此可知( ) 类别主要享受对象资金主要来源 合作医疗(互助保险制)农民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 劳动保险医疗(企业保险制)企业单位的工人和职员企业福利费留成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 公费医疗(国家保健服务制) 国家预算支出 员 A.国家培养全民卫生健康意识 B.城乡医保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 C.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D.国家治理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 知识点2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4.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52年的宣传画——《人人防疫,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该宣传画可以反映(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复习学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复习学案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课时名称学习目标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中国不同时期的疫病与防治1.中国古代的疫病

多发原因①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②战争、自然灾害使人口流动加剧,生存及卫生条件恶化。③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防控措施①政府减免税收,赈济灾民,节用抗灾。②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③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防疫影响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防疫措施的普及。④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2 多发原因①近代中国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②清政府腐朽无能,对卫生环境等管理不足。③近代医学知识匮乏落后 防控措施①人们接受西方先进的医学科技和卫生知识。②清政府开始采用新的卫生防疫方法,开始确立近代卫生防疫制度。③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卫生防疫制度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防疫影响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有序发展。③有利于中国近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 3 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③医学科技的进步。④国际社会的支持等 意义①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③有利于国家安定、富强 1.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健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我国建立了覆盖城市、农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 2.卫生投入不断增加,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逐渐减轻。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下降。 3.坚持预防为主,主要疾病得到遏制。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城乡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的发病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重大疾病得到控制。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分课时试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必2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时练习(14)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与疫病的斗争中,古人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不包括() A.注意公共卫生,修建下水道B.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C.建立疫病救治机构,防治结合D.进行牛痘接种,治疗疟疾 2.《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 该史料可以说明秦代() A.已实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制度B.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C.已建立起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D.尚未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3.威廉·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瘟疫与人》中以人类史为主线,讲述人类与瘟疫的关系——“瘟疫是人类文明的副产品之一。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而瘟疫横行又致使人类行为发生改变,继而又发生新的瘟疫。因此平衡才是王道。”该学者的研究 () A.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B.主张人类应该全力消灭疫病 C.是疫病研究的最权威的观点D.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4.古罗马人把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这说明古罗马() A.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 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 5.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6.下表所示为中国汉、唐两朝疫病防治事例摘录(部分)。这表明汉唐时期()朝代摘录 汉朝赵瞿病癞(传染病),历年医,不瘥,家人乃赍粮弃送于山穴中 唐朝设“疠(瘟疫)人房”,“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 C.注重改善病人的居住条件D.通过药物研制来救治病人 7.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 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 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 8.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爆发鼠疫,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东北防疫事宜。外务部施肇基坚决反对俄、日的主张,并进一步提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防疫() A.坚决反对国际医疗援助B.遏止了西方列强侵华野心 C.关乎到民生与国家主权D.确立了近代公共防疫体系 9.历史上,霍乱曾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导致第三次霍乱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二

选必二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展示图片《当时的东北医护人员都带上了伍氏口罩》教师设问:同学们,为什么在当时众多的中国人当中,伍连德先生能率先提出如此多的公共卫生治理措施呢? 预设:联系伍连德先生的求学经历,最早的公共卫生治理措施有可能是从西方国家学习而来的。 教师设问:西方最早的医疗卫生体系是从什么时候开 始建立的呢? 展示数据《1801—1841年伦敦人口数》。 教师设问:从上图中,你能得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预设:1801年—1841年,伦敦人口数增长迅速。与此同时,人口死亡率也在飙升。 教师追问: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增长速度如此之快? 展示图片:《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街头》 预设: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环境污染严重。 讲述:疫病的流行让人类饱受痛苦,尤其是当下正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思考促进近代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处疫情之下的我们,更能切身感受到疫病带来的人口死亡与社会混乱之弊;但正如清末民初伍连德抗击东北肺鼠疫事件一样,疫病的流行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使人们意识到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客观上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其对人类生活与生命健康又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近代中国医疗与公共卫生的起步期(1910——1949) 1、教师设问:通过预习我们可以知道,西方医疗 卫生体系要比中国的创立时间早很多,中国医疗卫生体 系直到1949年才初步创立起来,在这期间阻碍中国现 代医疗体系创立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呢? 展示史料: 预设:政治上:当时的中国政治环境动荡,连年的战争 导致政令发布后得不到实施;经济上:社会经济凋敝, 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的经费不足;社会观念上,国民文 化素质普遍偏低…… 教师过渡: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近代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举步维艰。 结合教材和学案内 容,思考:1910年— 1949年中国医疗卫生 体系为什么没有真正 建立起来?当时面临 的国内社会整体环境 如何? 二、当代医疗 卫生体系初创时期(1949——1978) 教师过渡:刚建立的新中国面临的人民健康状况是 怎样的呢?我们不妨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一下。 展示图片《可怕的血吸虫病》 阅读课文和材 料,回顾所学,感受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 的严峻健康问题。 1、达成课 标规定的 基本要求: 了解现代 医疗卫生 通过阅 读史料, 整体把 握当时 中国面 临的社 会背景, 培养学 生的史 料实证 能力。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知识点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十五课 体系西方中国 基本医疗 卫生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 卫生监督。基本控制重大传染病 搭建医疗网络,出台法律法规、推行计划免 疫、积极防治疫病,进行安全监督 医疗服务 城乡居民都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 规范收费,加大医疗扶贫 药品供应 医疗保障 制度推广医疗保障,建立福利国家,为民众 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①20C60S,公费医疗。 ②改革开放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二、知识拓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2)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落后 (3)社会公众健康水平低 2.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1)以预防为主 (2)健全卫生防疫网络(医疗服务网络) (3)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人民至上的理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城乡协调发展 (5)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6)采用中西医结合方针 (7)成本低,效果好 3.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 (1)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医疗卫生体制脱离经济发展水平 (2)改革开放的决策 (3)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 4.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 (1)顺应经济发展,逐步推进,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2)简政放权,扩大医院自主权,充分调动市场

(3)由政府主导 (4)城乡兼顾 5.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 (1)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 (3)有利于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为建立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体系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6.21世纪后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 (1)应急医疗体制存在弊端,常规医疗卫生体制失效 (2)医疗事业中不公平现象增加 (3)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建立全民覆盖的医疗体系 7.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1)立法先行,强制实施 (2)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早 (3)医疗保障制度完备 (4)医疗保险组成成分多元,以法定医疗保障制度为主,私营医疗保障为辅 (5)医疗保障覆盖人群广 (6)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医疗服务 8.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必2第15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C.涉及医保、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始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80年代 3.下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B.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 C.农村医疗事业获得发展D.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4.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曾经饱受疫病的折磨。人类改变了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状态的发现是 A.牛痘接种法B.巴氏灭菌法C.青霉素D.青蒿素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 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让疫情在中国最快得到控制,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其背后的 试卷第1页,共4页

政治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有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制度自信 ①我国有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自信 ①中国有着强有力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①有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7.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这直接反映了() A.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机 8.1997年,英国出台新政策:允许患者在转诊时挑选医院;扩大医院经营自主权,允许医院赚钱,允许医院改善员工待遇和福利。这反映出,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英国()A.公立医院受到冷落B.强化市场竞争机制 C.政府财政压力减轻D.民众医疗得到保障 9.1928年,针对染坊及制革厂“所用制染药质随即与水混合,城市河道浅狭尤易沉淀”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下令“各市县长严于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这说明浙江省政府() A.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B.着力应对民族危机 C.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重视公共卫生问题 10.全球卫生治理属于全球治理的一个专门领域,专注于全球卫生问题的应对和解决。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研究司提出的全球卫生治理框架,该图示体现出当今全球卫生治理的突出特点是 试卷第2页,共4页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时分层作业15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含解析)新人教版选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基本医疗卫生制度②医疗服务制度和药品供应体系③医疗保障制度④养老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A[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服务制度、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制度等内容。故选A项。] 2.天花病毒经过三千多年才传播蔓延到世界各大洲,最后于1775年传播到澳大利亚。而在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一个月的时间蔓延全世界,成为全球公共安全事件。导致新冠病毒肺炎急速传染,其关键推手应是 ( )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 B.新冠病毒肺炎具有超强传染性 C.防疫措施不到位 D.科技革命的影响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加快了传染病的蔓延。] 3.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此,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这表明我国( ) A.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 B.环境治理依靠法制力量 C.大力推进民主立法 D.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 D[题干信息“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表明我囯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D项正确;A项是现象,B项中环境治理说法有误,C项中民主说法错误,均排除。] 4.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B[材料“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故选B项。] 5.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旨在 ( ) A.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B.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 C.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 D.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 B[三大保险法的通过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故选B项;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排除A项;保险法的颁布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否定,排除C项;保险法与推动科技创新关系不大,排除D项。] 6.2020年初,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迅速蔓延,疫情非常严重。全国4万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一个多月时间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 ) A.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和发展 B.人民的支持和救援 C.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的支持 D.医疗技术水平先进 A[根据材料“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可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防疫和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 7.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统编历史选修2第十五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十五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课重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本课难点:公共卫生观念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 知识概要: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 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服务制度、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制度等。 2. 落实措施: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公共疾病的防控与公共卫生的监督。 3. 医疗机构的建立 (1)20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完善了各层级的医疗组织。 (2)建国后,我国建立起各级医疗网络,加强规划免疫。 (3)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重大传染病。 (4)许多国家注重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工作,出台了相应法律法规。 4.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医卫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卫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增强。 (2)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3)建国后,我国医卫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益强化。 (4)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层级医卫机构进一步明确服务意识,服务内容不断扩大。 (5)21世纪,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扩大,医疗扶贫的力度加大。 5. 现代医疗保障制度起源自欧美 (1)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 (2)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 (3)二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美社会下层民众的医疗卫生基本得到物质保障。 (4)建国后到60年代,我国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了几种医疗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 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西方国家治疗疑难杂症,重视防疫工作。 (2)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从1980年的59.2岁增长到2015年的71.6岁。 (3)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5年的76.3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战后,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培养个人卫生习惯。 3. 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精神卫生日益得到注重。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2 第 15 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历史时空】

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 (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习近平) 知识点2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世界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③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人均预期寿命,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X5 限制着人们的寿命) (2)中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1岁)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 (2)中国: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 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X6 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2)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3)注重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 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名词解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归纳总结】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特点。 从地方自发探索到中央主导推行(政府领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从局部地区到全国普及;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重视培养农村卫生人员 [历史解释] 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 【历史解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本课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