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溪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兰溪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兰溪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兰溪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兰溪市人民政府

2008年4月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宋志恒(兰溪市政府)

副组长:祝维伟(兰溪市政府)

朱红(兰溪市政府)

戴相英(兰溪市政府)

成员:吴乐华(兰溪市委办公室)

徐亚平(兰溪市政府办公室)

金辉(兰溪市政府办公室)

马应堂(兰溪市委宣传部)

姜玉芳(兰溪市发改局)

陈玉祥(兰溪市财政局)

施廷涌(兰溪市环保局)

马叔东(兰溪市经贸局)

陈建伟(兰溪市国土局)

许金茂(兰溪市建设局)

唐正银(兰溪市农办)

徐志良(兰溪市农业局)

冯汉生(兰溪市林业局)

邵茂良(兰溪市水务局)

姚威(兰溪市交通局)

冯俊(兰溪市民政局)

邓素牛(兰溪市科技局)

王柏中(兰溪市教体局)

张志其(兰溪市文化局)

童洪基(兰溪市卫生局)

程明(兰溪市质监局)

赵景琦(兰溪市旅游局)

盛文星(兰溪市统计局)

章兴土(兰溪市计生局)

王建东(兰溪市创建办)

严建成(兰溪市团委)

张靓(兰溪市妇联)

办公室主任:施廷涌(兰溪市环保局)副主任:郑柏琳(兰溪市发改局)

金建华(兰溪市环保局)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

责任表

编制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兰溪市环境保护局

项目负责人:刘健(高级工程师)

参加人员:徐鹏炜(高级工程师)

陈远(工程师)

郑柏琳

金建华

陈毅强

徐金玲

徐力

审核:谭湘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施廷涌(局长)

第一部分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性质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通过明确各类功能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开发活动的环保准入条件等,实现对有限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目标。

第二条规划目的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准入门槛,控制和改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行为,达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三条规划目标

根据兰溪市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生态环境要素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全市划分为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设置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环保准入门槛,明确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产业的调整方向以及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为促进全市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城镇发展战略合理布局,环境管理部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规划期限

基准年:2005年;

规划年限:2006 ~ 2020年;

近期:2006 ~ 2010年;

中远期:2011 ~ 2020年。第五条规划范围

兰溪市整个行政区域,面积1310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4)《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6)《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

(7)《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

(8)《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9)《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

(10)《金华生态市建设规划》;

(11)《金衢丽产业带发展规划》;

(12)《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13)《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

(14)《兰溪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年);

(15)《兰溪市土地利用“十一五”时期及2020年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目标与布局研究》(2006-2020年);(16)《兰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16)《兰溪市总体规划》(2004-2025年);

(17)兰溪市其他相关专业规划。

第七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功能区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为手段,按照在新形势下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三个转变”的要求,从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的角度,划定优化准入、重点准入、限制准入和禁止准入区域,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进入要求,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有效调控,确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第八条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快对受破坏地区的治理和恢复。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确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统筹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和自然和谐为主线,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着眼于市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市域实际出发,根据其资源与生态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规划,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总量控制目标和产业环保准入条件。

4、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国家级、省级规划的细化与落实,应突出可操作、易实践的特点,满足环境管理方式转变需要,为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区域发展的内部区位结构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变迁,功能区划要分析这种变迁趋势,体现前瞻性。

5、与其它规划相协调、衔接的原则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注重与上一级规划相协调的同时,做好与其它相关规划尤其是兰溪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九条规划成果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登记表》。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说明》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图集》

第二章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第十条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选择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酸雨敏感性三个因子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由于水环境污染敏感性特别重要,予以较高权重,赋权情况为:水环境污染0.5,酸雨0.25,地质灾害0.25,综合评价兰溪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计算综合敏感性指数,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一般地区5个等级。

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芝堰水库、城头水库、小西湖水库、东风水库、洪垄水库及其集雨区范围,黄店镇的东北部山区,柏社乡北部山区,马涧镇南部山区和灵洞乡东部山区。面积177.5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13.55%。

高度敏感区:主要在各街道、乡镇的山区、岗地等区域,金华江和衢江汇合处,面积546.6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41.72%。

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上华街道南部,永昌街道、兰江街道、游埠镇、黄店镇、香溪镇、马涧镇、梅江镇的低丘荒坡地区。面积148.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11.36%%。

轻度敏感区:主要为县域中部的兰江、甘溪、赤溪、游埠溪和梅溪水域,面积55.6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4.25%%。

一般地区:主要在县域的中部和梅江镇的中部地区,面积381.6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29.12%%。

第十一条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综合考虑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影响、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因子,并进行等权赋值计算综合重要性指数,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地区4个等级。

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芝堰水库、城头水库、小西湖水库、东风水库、洪垄水库,面积6.4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0.44%。

中等重要区:主要分布在富春江沿岸风景带、葛溪、松溪、青云浦沿岸、龙门山森林公园大部分、里山南部等区域,面积275.1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21.05%。

比较重要区:主要分布在女埠街道、黄店镇、马涧镇、梅江镇、柏社乡、灵洞乡、云山街道、永昌街道、诸葛镇和水亭乡的山岗高地以及兰江、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等区域,面积774.5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59.11%

一般地区:主要分布在兰江街道、香溪镇、马涧镇、水亭乡、梅江镇的平原低丘地区,面积254.2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19.4 %。

第十二条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类原则

规划根据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试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类原则:

1、禁止准入区(A类)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含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含一、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绝对(核心)保护区以及其他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

2、限制准入区(B类)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或极重要、生态环境高度敏感或极敏感,对于维持区域乃至全省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地区。主要包括绝大部分农业、林业用地,以及在城镇体系规划与工业布局规划中非重

点进行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的乡镇。这些区域以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为主,严格限制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规模,禁止新上高污染工业项目。

3、重点准入区(C类)生态环境敏感性为一般,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产业结构与布局相对合理、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功能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主要为在城镇体系和工业布局规划中需要进行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人口集聚),且现状污染物排放量不大、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该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且有较强的环境承载力。

4、优化准入区(D类)生态环境敏感性为轻度或中等,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开发历史久、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深,产业结构与布局有待于优化、人口密集、环境容量小、人均自然资源拥有率低的地区。主要为现状开发密度较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正在减弱,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环境质量现状未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区域。该区是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的重点区域,其与重点准入区的主要区别是需要进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第十三条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

综合社会经济现状结构布局、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分析与评价,衔接协调本地区现有的区划和规划,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总体定位指导下,按照“十一五计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依据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方法和小区归类原则,提出本地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将兰溪市划分为29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其中禁止准入区11个、限制准入区6个、重点准入区6个和优化准入区6个。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的面积分别为154.57、983.17、72.77和99.4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80%、75.05%、5.56%和7.59%。

从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

禁止准入区有11个区块,以零散分布为主,主要以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包括部分自然保护小区)等重要保护区域,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现强制性保护。

限制准入区由大面积成片的6个生态环境脆弱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组成。

重点准入区以小范围连片的6个环境容量相对充足、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区块组成。

优化准入区主要由6个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工业园区和城镇工业功能区组成。

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的代码与命名详见表1。

表1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代码与命名表

表2 各乡镇街道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面积表

表2为以乡镇为单位对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面积的统计。

第三章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十四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兰溪市重点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和环境统计专项核查,2005年兰溪市COD排放总量为6356吨,其中COD点源排放量4692.77吨;COD 排放总量中:重点污染企业COD排放量2135.73吨,占总量的33.60%,城镇生活COD排放量1954.28吨,占总量的30.75%,规模化畜禽养殖COD 排放量602.84吨,占总量的9.48%,农村COD排放量1672.23吨,占总量的26.17%。

全市氨氮排放总量742.52吨,其中氨氮点源排放量493.83吨;氨氮排放总量中:重点污染企业氨氮排放量65.16吨,占总量的9.04%,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325.73吨,占总量的43.87%,规模化畜禽养殖氨氮排放量102.94吨,占总量的13.86%,农村氨氮排放量248.69吨,占总量的33.23%。

全市SO2排放总量14000吨,其中重点污染企业SO2排放量13354吨,占总量的95.39%。

全市共有重点污染企业78家,主要为化工、造纸、医药和建材水泥企业。

第十五条总量控制方案制定原则

禁止开发区的点源允许排放量为零,所有点污染源必须全部禁止。

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时,以重点开发区为分配重点,其次是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不增加新的排放总量分配。

总量控制实行分区分配、分区管理的原则。

第十六条总量控制方案

到2010年底,COD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6356吨削减到5402.6吨,削减率15%,氨氮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743吨削减到631吨,削减率15%,SO2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14000吨削减到11822.3吨,削减率15.6%。

根据兰溪市实际情况,兰溪市需进行污染削减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主要集中在优化准入区、限制准入区,兰江城镇与综合服务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云山城镇及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和西北部山地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由于化工、纺织、食品企业集中以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重点削减COD排放总量;灵洞工业及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为水泥行业集中点,重点削减SO2排放总量。

禁止准入区原则上不进行总量分配,其他各生态环境功能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削减表见表3。

第十七条功能小区新增污染物替代

优化准入区环境功能未实现达标前,新、改、扩建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在同一功能小区内1:1.5替代同类污染物量。功能小区环境功能实现整体达标后,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在同一功能小区内按照1:1替代同类污染物排放量。

区域环境功能不达标的重点准入区,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在同一功能小区内按照新增量与减排量1:1.5的比例替代削减同类污染物排放量,或从处在同一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中按照新增量与减排量1:1.5的比例替代削减同类污染物排放量解决。区域环境功能达标的重点准入区,建设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可在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准入、优化准入和限制准入类功能小区间进行1:1替代。

区域环境功能不达标的限制准入区,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按照新增量与减排量1:1.5的比例替代削减同类污染物排放量。

表3 兰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主要污染物削减表

第四章生态环境功能区分区规划

第一节禁止准入区

第十七条禁止准入区概况

该区域是以自然保护区和重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为主的功能小区组成,包括11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禁止准入区主要分布在黄店镇、永昌街道、诸葛镇、水亭乡、兰江街道、云山街道、上华街道、柏社乡、梅江镇、马涧镇的部分区域,总面积为154.5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80%。

该区域内的重要生态敏感点和敏感区域的类型有: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自然风光)、兰溪市重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该区域属于严格禁止准入区域,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保护,禁止一切工业项目建设和不符合规定的开发活动,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全面维护生态安全。

序号代码及名称功能小区形状坐标

面积(km2)

1

Ⅱ2-20781A01

城头水库饮用水

源保护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A—X:119.8827;Y:29.3879

B—X: 119.8254;Y:29.3529

C—X: 119.8359;Y:29.3504

D—X: 119.8469;Y:29.3413

E—X: 119.8779;Y:29.3637

F—X: 119.8931;Y:29.3721

18.59

2

Ⅱ2-20781A 02

大厦口饮用水源

保护生态环境功

能小区

A—X:119.7207;Y:29.4575

B—X: 119.6714;Y:29.4207

C—X: 119.6400;Y:29.4364

D—X: 119.6139;Y:29.3741

E—X: 119.6854;Y:29.4039

F—X: 119.7400;Y:29.4233

49.63

序号代码及名称功能小区形状坐标

面积

(km2)

3

Ⅱ2-20781A03

小西湖水库饮用

水源保护生态环

境功能小区

A—X:119.6143;Y:29.3063

B—X: 119.6097;Y:29.3061

C—X: 119.6070;Y:29.2982

D—X: 119.6156;Y:29.2946

E—X: 119.6182;Y:29.3013

F—X: 119.6200;Y:29.3053

1.06

4

Ⅱ2-20781A04

水坑自然保护生

态环境功能小区

A—X:119.8383;Y:29.3511

B—X: 119.8354;Y:29.3438

C—X: 119.8254;Y:29.3529

D—X: 119.8233;Y:29.3282

E—X: 119.8379;Y:29.3361

F—X: 119.8469;Y:29.3413

4.86

5

Ⅱ2-20781A05

大丘田村渔山尖

自然保护生态环

境功能小区

A—X:119.5778;Y:29.3615

B—X: 119.5763;Y:29.3598

C—X: 119.5745;Y:29.3579

D—X: 119.5752;Y:29.3563

E—X: 119.5778;Y:29.3544

F—X: 119.5793;Y:29.3574

0.56

6

Ⅱ2-20781A06

龙门下水库饮用

水源保护生态环

境功能小区

A—X:119.6389;Y:29.2899

B—X: 119.6109;Y:29.2624

C—X: 119.6199;Y:29.2271

D—X: 119.6543;Y:29.2289

E—X: 119.6772;Y:29.2382

F—X: 119.6751;Y:29.2789

34.46

7

Ⅲ2-10781A07

芝堰水库饮用水

源保护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A—X:119.3765;Y:29.4346

B—X: 119.3215;Y:29.3978

C—X: 119.3344;Y:29.3786

D—X: 119.3575;Y:29.3643

E—X: 119.3976;Y:29.3855

F—X: 119.3988;Y:29.4026

31.81

序号代码及名称功能小区形状坐标

面积(km2)

8

Ⅲ2-10781A08

东风水库饮用水

源保护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A—X:119.3296;Y:29.3163

B—X: 119.3101;Y:29.2876

C—X: 119.3101;Y:29.2721

D—X: 119.3295;Y:29.2856

E—X: 119.3488;Y:29.2908

F—X: 119.3592;Y:29.3037

5.19

9

Ⅲ2-10781A09

洪垄水库饮用水

源保护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A—X:119.2862;Y:29.2871

B—X: 119.2818;Y:29.2845

C—X: 119.2852;Y:29.2776

D—X: 119.2885;Y:29.2768

E—X: 119.2908;Y:29.2799

F—X: 119.2907;Y:29.2832

0.66

10

Ⅲ2-10781A10

包坞自然保护生

态环境功能小区

A—X:119.2379;Y:29.2208

B—X: 119.2284;Y:29.2242

C—X: 119.2269;Y:29.2102

D—X: 119.2330;Y:29.2130

E—X: 119.2373;Y:29.2068

F—X: 119.2455;Y:29.2229

1.85

11

Ⅲ2-10781A11

衢江兰溪饮用水

源保护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A—X:119.4611;Y:29.2152

B—X: 119.4563;Y:29.1987

C—X: 119.4480;Y:29.1776

D—X: 119.4671;Y:29.2000

E—X: 119.4969;Y:29.1937

F—X: 119.4719;Y:29.2037

5.9

第十八条城头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2-20781A01)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主要包括梅江镇城头水库库区及集雨范围陆域,总面积18.59平方公里,正常库容11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30万吨。水库水质现状优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质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一级标准,合格率100%。

2 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2)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山地25度以上的坡地一律退耕还林,强化封山育林,大力推进水土保持;改善树种结构,提高集水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

(3)城头水库保护区范围内有城头、梅坑和岩下山3个村庄,加强生活污水的治理,实行库区生态移民,鼓励库区周边各村农民下山脱贫,从源头上解决饮用水源安全;

(4)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与预警系统。

第十九条大厦口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2-20781A 02)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主要包括柏社乡石塘溪流域及集雨范围陆域,总面积49.63平方公里,无工业污染源,规划新建大厦口水库,作为兰溪市第二水厂水源地。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2)开展石塘溪流域综合治理;

(3)加强上游村庄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

第二十条小西湖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2-20781A03)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马涧镇鲍村,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水质状况总体优良。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2)加强生活污水的治理,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

(3)通过封山育林,设立禁伐区,制作保护栏、保护牌。

第二十一条芝堰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Ⅲ2-10781A07)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主要包括芝堰水库库区及上游集雨范围陆域,总面积31.81平方公里,为兰江支流甘溪上游,总体水质优良,个别理化指标有超标现象。总磷超标跟农田面源有关,浑浊度和总铅超标跟船只扰动和柴油泄露有关。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2)各有关村庄加强生活污水的治理,实行库区生态移民,鼓励库区周边各村农民下山脱贫,从源头上解决饮用水源安全;

(3)督促上游建德市境内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

(4)加强“白露山-芝堰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防止对水源地的环境污染;停止往返水库大坝和上游村庄之间的机动小客轮营运。

第二十二条东风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Ⅲ2-10781A08)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永昌街道境内,总面积5.19平方公里,水库库容为2140万立方,由金山头水库和火炉山水库组成,以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和防洪,将作为永昌片区的工业用水水源地和生活饮用水备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为III 类。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饮用水源保护、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2)加强水库库区周边植被培育,防治水土流失。通过封山育林,设立禁伐区,制作保护栏、保护牌;

(3)抚育生态公益林,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各种生态服务功能。

第二十三条洪垄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Ⅲ2-10781A09)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诸葛镇境内,总面积0.66平方公里,水库水质优良。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2)加强水库水产养殖管理,促进水库库面的珍珠养殖污染治理,逐步实施禁养;

(3)实施“千库保安”工程,修复水库病险,水库灌溉面积达到8万亩、防洪面积7千亩。

第二十四条龙门下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2-20781A06)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马涧溪上游,总面积34.46平方公里,正常库容8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1200万吨。水质现状优良,达到一级饮用水源标准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饮用水源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2)各有关村庄加强生活污水的治理,实行库区生态移民,鼓励库区

周边各村农民下山脱贫,从源头上解决饮用水源安全;

(3)通过封山育林,设立禁伐区,制作保护栏、保护牌;

(4)抚育生态公益林,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各种生态服务功能。

第二十五条衢江兰溪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Ⅲ2-10781A11)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三江交汇处,总面积5.9平方公里,为原兰溪市主要饮用水源地,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变劣,已丧失饮用水源功能。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划,该区域为饮用水源保护区;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远期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加强兰江航运流动源的污染治理,严禁从事剧毒危险品的运输;在兰江沿岸码头设置残油、废油、含油污水、船舶垃圾等废弃物的接收处理设施;

(2)加强饮用水源地附近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等单位的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加快水环境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理建设和应急预案建设,开展潜在污染源调查,建立饮用水源预警机制;

(3)开展两岸河道保洁整治和截污、清障、绿化工作,加快沿江防护林带建设和河流滩地的湿地保护和建设,改善兰江两岸生态环境。第二十六条水坑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2-20781A04)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梅江镇西塘下村,东至大柜坞岗,南至义乌界,西至落后山岗、北至官山、荒田,总面积4.86平方公里。区内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期和远期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均为二级,水环境质量执行Ⅱ类标准,保持森林覆盖率达到60%,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禁止一切与自然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防止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2)适当发展适生的重点树种,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覆盖率;

(3)实行封山育林,设立禁伐区,制作保护栏、保护牌。

第二十七条大丘田村渔尖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2-20781A05)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马涧镇大丘村水库东侧,属于龙门山脉,东至渔山尖山脊,南至山脊,西至水库、北农田,总面积0.56平方公里。区内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期和远期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均为二级,水环境质量执行Ⅱ类标准,保持森林覆盖率达到60%,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禁止一切与自然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防止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2)适当发展适生的重点树种,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覆盖率;

(3)实行封山育林,设立禁伐区,制作保护栏、保护牌。

第二十八条包坞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Ⅲ2-10781A10)

1、基本情况

该区域位于水亭乡西北部,东至塘上村仓坞山脊,南至松树下村山脚田,西至龙游山脊,北至诸葛镇管村山脊,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区内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期和远期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均为二级,水环境质量执行Ⅱ类标准,保持森林覆盖率达到60%,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1)禁止一切与自然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防止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2)适当发展适生的重点树种,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覆盖率;

(3)实行封山育林,设立禁伐区,制作保护栏、保护牌。

第二节限制准入区

第二十九条限制准入区概况

该区域主要由重要水源涵养地带、水土保持地带、生态农业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功能小区组成。该区域包括6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总面积为983.1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5.05%。该区域主要为山区高地,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大部分区块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均耕地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该区域是具有高度生态环境敏感性,在维持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保护风景名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区域是兰溪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和林业产品的重要产出区。该区域在维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引导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限制工业发展,禁止发展二、三类工业,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增产不增污。

序号代码及名称功能小区形状坐标

面积(km2)

1

Ⅱ2-20781B01

东北部山地水源涵

养及水土保持生态

环境功能小区

A—X:119.7399;Y:29.4229

B—X: 119.6144;Y:29.3736

C—X: 119.5249;Y:29.3513

D—X: 119.6533;Y:29.3341

E—X: 119.7466;Y:29.3413

F—X: 119.8797;Y:29.4075

159.28

2

Ⅱ2-20781B02

东南部山地水源涵

养和生态农业生态

环境功能小区

A—X:119.6470;Y:29.3292

B—X: 119.4945;Y:29.2232

C—X: 119.5552;Y:29.1543

D—X: 119.6196;Y:29.2271

E—X: 119.8228;Y:29.3283

F—X: 119.8797;Y:29.4075

231.19

3

Ⅲ2-10781B03

西北部山地水源涵

养和生态农业生态

环境功能小区

A—X:119.4320;Y:29.4265

B—X: 119.2207;Y:29.1984

C—X: 119.2937;Y:29.1029

D—X: 119.3888;Y:29.1803

E—X: 119.4664;Y:29.2699

F—X: 119.4992;Y:29.3366

410.09

4

Ⅲ2-10781B04

高潮水库水源涵养

与生态保育生态环

境功能小区

A—X:119.4767;Y:29.1417

B—X: 119.4376;Y:29.1335

C—X: 119.4401;Y:29.1134

D—X: 119.4664;Y:29.0767

E—X: 119.4947;Y:29.1106

F—X: 119.4985;Y:29.1364

24.36

5

Ⅲ2-10781B05

兰江洪水调蓄与湿

地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功能小区

A—X:119.4992;Y:29.3366

B—X: 119.4664;Y:29.2699

C—X: 119.2990;Y:29.0891

D—X: 119.4672;Y:29.1999

E—X: 119.5434;Y:29.1347

F—X: 119.5552;Y:29.1543

78.34

6

Ⅲ2-10781B06

梅溪洪水调蓄与湿

地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功能小区

A—X:119.7131;Y:29.3499

B—X:119.6719;Y:29.3584

C—X: 119.5249;Y:29.3513

D—X:119.5042;Y:29.2838

E—X: 119.6192;Y:29.3348

F—X: 119.8382;Y:29.3791

79.91

第三十条东北部山地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

2-20781B01)

1、基本特征

该区域位于兰溪市东北部,以山区林地为主,包括柏社乡大部分区域、

梅江镇、马涧镇、香溪镇部分区域,总面积159.28平方公里。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市区绿色屏障等功能。

3、主要生态环境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近远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水

环境功能区要求;维持森林覆盖率50%以上。

总量控制目标:到2010年,点源COD年排放量控制在40.16吨,氨氮

年排放量控制在6.82吨,污染物削减主要途径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综

合治理。

4、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工业发展以一类企业为主,禁止发展新的三类企业(主要包括水泥、造

纸、电镀、印染、化工等);限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大于1吨标煤、万元

工业增加值水耗大于100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于30吨、

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大于5.0千克、单位面积投资密度低于90万元/

亩和单位面积利税小于2.5万元/亩的现有工业企业的发展,限制低水平重复

建设的现有企业发展。配合农林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发绿色食品,打响名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5、污染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产业导向和排污总量控制新增污染源,加强企业集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治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集中治理率;对于现有污染严重的水泥、化工、石矿、造纸企业,逐步关停搬迁。

6、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对于大于25度的开垦地应该逐渐退耕还林。废弃矿山的生态复绿;

(2)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

(3)实施生态移民,鼓励和引导高山深山贫困农户下山脱贫。

第三十一条东南部山地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Ⅱ2-20781B02)

1、基本特征

该区域位于兰溪市东南部,包括梅江镇、马涧镇、香溪镇南面、云山街道和灵洞乡东面,总面积231.19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山区林地为主,除灵洞乡有较多水泥企业,其他区域集中工业不多。六洞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当地主要旅游景区,宜发展第三产业。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土壤保持、水源涵养。

3、主要生态环境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近远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维持森林覆盖率50%以上。重点保护六洞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总量控制目标:到2010年,点源COD年排放量控制在38.08吨,氨氮年排放量控制在0.11吨,污染物削减主要途径为工业污染治理。

4、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工业发展以一类企业为,禁止发展《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第一批)》、《钱塘江流域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金华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规定的禁止类项目。

5、污染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产业导向和排污总量控制新增污染源,重点控制大气污染,近期,SO2削减20%。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引导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聚。对于水泥行业,淘汰水泥机械化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等落后工艺;限制新建和扩建新水泥生产线。

6、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对于大于25度的开垦地应该逐渐退耕还林。废弃矿山的生态复绿;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

(2)加强农业面源控制,严格按照兰溪市限养区和禁养区规定实行畜禽养殖管理;提倡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3)加强六洞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其附近的水泥企业尽量搬迁和全面整治。

第三十二条西北部山地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Ⅲ2-10781B03)

1、基本特征

该区域位于兰溪市西北部,诸葛镇、水亭乡、黄店镇和女埠街道大部分

区域、游埠镇、永昌街道、兰江街道部分区域,总面积410.09平方公里。以山区丘陵为主,诸葛八卦村为著名旅游胜地,带动了旅游经济。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土壤保持、水源涵养。

3、主要生态环境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近远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重点保护诸葛八卦村。

总量控制目标:到2010年,点源COD年排放量控制在358.74吨,氨氮年排放量控制在52.68吨,污染物削减主要途径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次为工业污染治理。主要污染物年削减5%。

4、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工业发展以一类企业为,禁止发展《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第一批)》、《钱塘江流域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金华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规定的禁止类项目。

5、污染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产业导向和排污总量控制新增污染源,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引导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聚。加强农业面源控制,严格按照兰溪市限养区和禁养区规定实行畜禽养殖管理;提倡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6、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1)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对于大于25度的开垦地应该逐渐退耕还林;废弃矿山的生态复绿;

(2)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

(3)加强诸葛八卦村名胜古迹保护和合理开发,配套旅游服务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开发绿色食品和观光休闲农业;

(4)加强山塘溪流整治,特别是芝堰水库和东风水库附近水体,进一步提高水体水质。

第三十三条高潮水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育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Ⅲ2-10781B04)

1、基本特征

该区域位于上华街道南面,总面积24.36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山区林地为主,工业不发达,城市化水平低,相对人口较少。

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土壤保持、水源涵养。

3、主要生态环境目标

环境保护目标:近远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总量控制目标:到2010年,点源COD年排放量控制在160.17吨,氨氮年排放量控制在27.36吨,污染物削减主要途径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年削减5%。

4、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工业发展以一类企业为,禁止发展《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第一批)》、《钱塘江流域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金华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规定的禁止类项目。严格限制在高潮水库附近发展工业企业。

5、污染控制措施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a. 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 经济制约型 b. 协调型 c. 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 a.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 水污染控制规划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 《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 2013年4月,金口镇人民政府委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承编《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金口总规”)。2015年5月,“金口总规”通过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15年7月,“金口总规”通过专家及即墨市相关部门评审会。为加强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金口总规”进行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规划公示期限为三十天,公示期为2015年7月30日至8月30联系电话:0532-******** 地址:即墨市金口镇人民政府、即墨市店集中心社区管理委员会 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背景

1、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抓住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城镇化的健康、高质量和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生态边界、历史文化保护、地方财政、社会公共事业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时代背景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这也为即墨东部城镇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大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由环胶州湾地区向全域拓展,全域统筹的重点是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重点是南北统筹,这也为即墨金口小城镇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即墨行政区划调整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郭怀成版)

生态环境规 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3、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14、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15、噪声污染: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16、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17、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第二章 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2018-2030)》规划简介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 (2018-2030)》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1.大致坡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115.42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东、南接文昌市东路镇,西邻海文高速公路,北达乌土城村。规划总用地面积778.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62.16公顷。 二、总体发展目标 依托高效绿色农业、南洋河等资源及便捷的交通优势,秉承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建成以商贸、“互联网+”为支撑,以琼剧文化为底蕴,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一流的特色产业小城镇。 三、总体发展定位 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重要示范区、形成琼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创建以琼剧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小镇。 四、空间发展结构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大致坡镇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廊、两心、五区”结构。 一廊:以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形成的交通发展廊道。

两心:为大致坡镇区综合发展中心和咸来片区综合发展中心。 五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反季节瓜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乡村旅游发展区、建材加工产业区。 五、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公墓用地、水域、农林用地等。 六、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根据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组织,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三个等级。 中心镇:大致坡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咸来墟、大东村、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其中咸来墟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经济辐射能力在大致坡镇西部片区中作用明显,是周边行政村经济、社会服务中心。其他中心村是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中心。 特色村:金堆村、昌福村、栽群村、美良村、永群村,特色村是作为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同时根据村庄特色建设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乡村旅游。 七、城镇性质 大致坡镇城镇性质为:琼东北地区以商业贸易、现代服

镇总体规划

关于《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的公告 《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规划成果已经舒城县汤池镇人民政府委托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即将上报舒城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现依法向社会公告,诚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详情可在汤池镇人民政府网站、舒城县规划局网站及舒城县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公告期自2018年4月5日起至2018年5月4日止。 附件:《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的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结合汤池镇发展实际情况,编制完成《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统筹的和谐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城市双修等为思想,以塑造生态镇为标准,合理调整城镇发展空间,协调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与周边景区之间的关系,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镇品质。 (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发挥优势,促进发展 (3)优化结构,完善功能

(4)提升品位,塑造特色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镇域、镇区两个规划层次。 1、镇域 包括整个汤池镇域范围,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2、镇区 镇区规划范围共1049.1ha,分为中心片区、三江片区和城冲片区三大片区,中心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万佛湖大道(三江快速连接线),西抵倒淌河西侧山体、东达高速公路,南至镇区南侧山体,范围大小为856.2ha;三江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三江北环以北用地边界及往东至城冲河边、南达三江南环及万佛湖大道、西以环湖旅游路为界、东至城冲河堤,规划范围约144.3ha;城冲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城冲河和舒桐路外绕线、西以现状建成区边缘及平行南延为界、南至敬老院南侧附近、东抵城冲河,规划范围约48.5ha。 五、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城镇化发展目标 用10—20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全面改善投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使之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成以温泉为特色,地方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综合服务业繁

2017年生态环境检测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生态环境检测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发展规划与目标 (2) 1、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2) 2、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2) (1)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检测营销网络建设 (3) (2)增进自主创新能力 (3) ①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 (3) ②积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技术研究 (3) (3)加强团队建设 (4) ①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4) 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4) ③健全公司激励机制 (5) (4)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5) ①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提高经营效率 (5) ②建立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机制 (6) ③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强集中管理和控制 (6) (5)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规范经营 (6) 二、业务发展规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7) 三、拟定发展规划的假设条件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及确保实现发展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 (7) 1、拟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7) 2、实施发展规划和目标所面临的困难 (8) (1)公司资金实力相对较弱 (8) (2)检测能力不足 (8) (3)公司目前缺少其他检测行业专业人才 (9) 3、确保实现发展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 (9)

一、公司发展规划与目标 1、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生态环境检测公司。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公信力和检测技术,继续加强自主研发,依托在生态环境检测领域多年来形成的专业研究人才队伍及关键技术平台,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依靠深圳市环境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环境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巩固原有生态环境检测业务的基础上,加大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和检测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力度,如检测标准、区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及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流域与大气有毒污染物(包括POPs 等)源汇及迁移转化规律等,力争将公司打造成知名的生态环境检测企业,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发展战略,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检测的服务能力,在扩大检测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技术服务相关业务,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运营一体化业务、生态环境检测分析评价业务,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内生态环境检测领域的市场地位。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1.福州应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建设成为依江傍海的山水园林城市,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旧城改建和新区开发中,应合理调控城市开发强度,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确定并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形成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大片林地、农田为基础,园林绿地为重点,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为依托的城市生态环境。 2.采用“圈、环、带”,“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建成“内外渗透、纵横交错、重点突出、全面覆盖、接近市民、造福万代”的网络式园林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体系。规划期末,人均公共绿地大于9平方米,城市绿地率大于35%,城市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 3.福州“众山环抱,闽江穿越”,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鼓山、鼓岭、恩顶、北峰、旗山、五虎山等环城众山应实行封山育林,面向城市一重山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乌龙江和闽江的两岸各形成宽度50-100米的生态林带,构成城市生态圈。 4.市区、中心城及城市各组团均应利用自然山水条件建设外围生态环,中心城四周环城市生态环基本绿化宽度控制为50~500米。各外围组团生态环基本绿化宽度控制为50米。

中心城要利用金鸡山、金牛山、光明港以及入城道路、铁路等的绿化走廊,使生态圈和生态环的绿化空间楔入城内,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5.中心城内主要内河两岸、二环路和三环路两侧都要形成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带。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地区,即“三山两塔一湖”的周边形成“绿链”,共同构成中心城绿地系统的基本网络。城市建设项目绿地率严格按旧城不小于25%、新区不小于30%的规定控制。住宅区建设中,人均公共绿地,旧城不低于1.0平方米,新区不低于1.5平方米。这些绿地构成绿地系统的基础。中心城绿地面积将达2280公顷,居住区公共绿地170公顷。 6.规划扩建市级公园12个,新建市级公园9个,新建区级公园34个,扩建区级公园8个,公园面积达1899公顷,其中,中心城1618公顷。规划新建江滨、仓山、鼓山、金山等四个广场;新扩建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苍霞洲四处滨河绿带,总面积150公顷。 在城市外围生态圈中规划建设鼓山、青芝山、闽江口和北郊四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700公顷。 在不适合建成公园的滩地、山地建设17片风景林,面积950公顷。沿铁路、公路、环路建设7条防护林带,总面积373公顷。在城市东北部和南部规划园林生产基地270公顷。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总论 1.1规划提出背景 “十二五”期间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县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一,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二是结构优化。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三是效率提高。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此外,还要注重

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二是生态建设。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第五,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建设重点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建设,即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问题。二是进行生态行动,让机关、企业、居民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1.2目的和意义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按该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弄清辖区内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提出“十三五”期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及措施,切实处理好“十三五”期间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为建立

(完整版)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镇总体规划收资清 下列的内容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如有不足,请指正! 相关表格见附表。 1、历版总体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纸) 2、当地行政区划图(能够显示该城镇在上级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界线明显) 3、地方志 ⑴ 气象资料(风玫瑰图)当地主导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冰冻深度及灾害性天气等一些相 关记载 ⑵ 水文资料镇域内的河流、湖泊等名称、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洪水淹没界线,现有防 洪设施(是否有山洪发生) ⑶ 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建设区的扩展等资料。 ⑷ 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区断裂带 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情况 4、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5、最近5年统计年鉴 6、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7、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各产业的具体概况,特色产业详细说明) (1)包括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整体的产业结构、三产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 (2)一、二、三产业的状况 (3)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企业入驻情况,企业类型、产值状况;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4)当地工业发展情况 8、主要资源及利用价值 ⑴ 自然资源主要涉及到城镇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 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⑵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以 及矿产资源分布图。 ⑶ 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9、给排水

现有自来水、污水、雨水处理设施数量、位置、管道长度、管径。 10、清洁能源(燃气、沼气等) 现状用气气源种类、位置、供气量、气化率;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燃气其它设施位置、规模。 11、环保 镇域及镇区内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等级及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河流的污染)、环境监测结果和环境质量评价 现存主要问题及综合治理设想、措施等 12、环卫 镇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厕)数量、位置 现有垃圾处理场位置、面积、拟开辟垃圾处理场位置、面积 当前环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计划 13、防灾(包括消防、防洪、抗震、人防) 流经城镇的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河长、河道比降、河道断面规格、堤坝高程、最大流量、平均流量、最高水位、平均水位。城镇主要防洪设施。 14、绿化 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 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质量 ⑴ 城镇各类公共绿地(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级中心绿地、滨河绿地、林荫道、景 观路等) ⑵ 城镇生产绿地(苗圃、花圃、林场等) ⑶ 城镇防护绿地(卫生隔离带、减噪带、水源涵养林等) 15、镇区殡葬设施用地现状(位置、用地规模等): 16、当地农贸市场位置、占地面积,主要农产品类型,是否可满足当地居民需求

生态环境规划

第九章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I . L . McHarg在《Design With Nature》一书 中指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 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生态规划对象是社会?a经济?a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任务: (1)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2)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等;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础设施密度限值。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自然环境状况调查主要侧重对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调查,包括:气候气象因素和地理特征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状况;人类开发历史、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础图件收集和编制,主要收集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和土壤侵蚀图等。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四类。 ?收集历史资料,可以了解区域与城市的过去及其与现在的关系,还可以提供实地调查所不能 得到的资料; ?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

镇总体规划技术成果基本标准

镇总体规划技术成果基本标准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镇总体规划编制成果的内容、深度及格式,规范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审批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和其它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次规划编制必须遵照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总体规划,除遵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阶段成果 2.1 一般规定 2.1.1镇总体规划的成果由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两部分组成。法定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技术文件为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现状调研报告)。 2.1.2本标准将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现状调研阶段、方案阶段、评审成果阶段和正式成果阶段。 2.1.3所有阶段的成果文件应采用A3幅面装订(图纸大于A3幅面则折叠为A3幅面装订)。 2.1.4规划文本、图纸应装订为一册,附件(规划说明书、现状调研报告、基础资料汇编)装订为一册。 2.1.5所有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成果的电子文档(CAD、PSD、WORD文

件)。 2.2现状调研阶段 2.2.1现状调研阶段必须提交下列内容。 (1)基础资料汇编。 (2)现状调研报告。 2.2.2现状调研阶段必须提交下列图纸。 (1)区域位置图。 (2)土地使用现状图。 (3)城镇建设用地评价图。 (4)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实施评析图 (5)重大基础设施现状图(主要为综合交通、电力、给水、环卫、防洪等)。 2.3方案阶段 2.3.1编制镇总体规划,研究确定镇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对镇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框架性意见。 2.3.2 镇总体规划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方案,预测镇域总人口; (2)分析城镇职能、提出城镇性质和发展目标; (3)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4)预测城镇人口规模; (5)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6)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镇总体规划及镇

xxxx院格庄镇总体规划及镇 区控制性 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xx规划局xx分局 二〇一三年五月 一、规划背景及范围。 本规划位于烟台市莱山区南部。随着莱山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街道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院格庄镇发展面临着新的契机,城镇建设任务日趋繁重,面临和正在进行着经济、社会、物质和人文空间的变动和重新建构。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的制约,城镇空间形态需要从水平方向拓展为主的平面形态向以调整、配置、组合等其它多种形态转变;另一方面,由于院格庄资源特点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为院格庄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院格庄镇自身建设发展,乡镇的发展同整个城市的发展更为紧密地融合起来。为加快城镇经济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城镇功能,促进院格庄镇的综合协调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及我局编制计划,拟进行院格庄镇总体规划编制。 本次规划编制为莱山区院格庄镇整个镇域范围。北至莱山新兴产业园,西、南、东至莱山区行政区划边界。总用地面积约72.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现状人口约为2.1万人。 具体范围详见所附规划xx。 二、设计依据 (一)《xx城乡规划法》 (二)《镇规划标准》(2007)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四)《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及实施细则 (五)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六)《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九)《xx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 (十)其他法律、法规及已批准的各种规划。 三、设计概要 (一)规划应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专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二)充分发挥该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利用区域内的土地和景观资源,确定功能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价值,使该区域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规划应与周边已有规划衔接,规划应完善城市职能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为促进本镇合理健康发展,增强镇区综合实力做具体指导。规划应充分重视该区域在烟台市城区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创造与其地理位置相适应的城市标志性区域。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促进水系、绿化、业态、居住的和谐局面,促进地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利用规划以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上层次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各项城市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注重体现城市集约化思想,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持续的适度发展。根据现状地籍资料,结合现状建筑情况合理确定地块边界,有利于规划的操作和可实施。

环境规划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 答:(1)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2)从环境规划学上,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区域 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 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 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功能:(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 特性: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 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 答:关系: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合理安排,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它们与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呼应,是进行环境规划首先必须掌握的知识。在编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和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 指导作用:①自然子系统对环境规指导作用划的指导作用自然环境是环境演变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制约着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方式和程度。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以及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随之不同。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动的改造自然,改变原来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形成新的环境。现代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叠加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演化方向,因而必须综合研究区域的复合生态系统,从而研究其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寻求编制环境规划的方法,使编制出来的规划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复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区域当地环境质量状况的实质性改观。②社会,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且总是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因此,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如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的调整而环境规划未能做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由于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本身将失去意义,如果未能及时进行调整,那时牵涉到得方方面面很多,工作量将很大,从而影响到规划的顺利实施。许多的环境问题都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引起的,要处理好这些环境问题,做好环境规划就必须摆好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的位置,脱离这两大系统而编制的环境规划,必定是不切实际甚至毫无使用价值的。综上所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必然是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 答:城市边缘工业的集聚和市中心商业、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共同使用公用交通运输、环境治理及其他基础设施;有利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技术、产品和信息交流;便于统一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从而产生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

浅谈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

编号:AQ-Lw-07107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谈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 划设计 On the ke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ecological leisure environment

浅谈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 计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的规划设计属于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必然结果。论文首先概述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的内涵特征,并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关键设计。 关键词:生态城市;问题;规划 城市生态休闲带作为承载城市生态休闲行为的最佳环境空间,其发展形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城市格局与城市特色,并间接的调整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如何创造出融生态和休闲双重功能的城市生态休闲空间,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工作还需

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 作为城市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态休闲环境,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态休闲带的科学内涵在于:1)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平衡;2)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4)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关键设计 2.1生态整体规划设计

环境建设规划

环境建设规划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的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和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的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八。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的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的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的平均水平。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剧贫困程度。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众贫困的主要根源。二是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降雨量减少和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由于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