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

①进率:

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

m 10 dm 10 cm 10 mm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nm 25um=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

所以25km=25×1012 nm=2.5×1013 nm

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

所以25um=25×10-6 m=2.5×10-5 m

二、长度测量

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

L L 总 (N 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

② 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读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三、时间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秒(s )

2.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

3.换算:1h=60min=3600s

4.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钟、石英钟、日晷、沙漏等。

四、错误和误差

1.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②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方法;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第2节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的理解

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称为机械运动。

包括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假定不动)。

说明:

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这样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 ②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时,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树木、建筑为参照物;研究河流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通常以河岸为参照物。

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3.判断方法: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平时所说的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

②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定参照物,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二、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③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符号:v

3.公式:t

s v 由公式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4.单位:m/s (基本单位)、km/h (常用单位)且1m/s =3.6km/h

5. 1m/s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

【注意】

②公式中v、s、t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②单位要统一:m/s、m、s或km/h、km、h

③理解符合单位的物理意义。

三、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

②运动路线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②快慢不变,即速度大小不变。

2.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

..成正比

..与时间

【注意】此处不能说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于路程成正比。因为此时速度v是个定值。

3.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

s-t图v-t图

4.其他图像的理解:

①②

在图②②中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教你看图:

0~4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8s时间内,物体静止不动

8~11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在10s时相遇(甲追上乙)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从原点出发,乙从距原点50km处出发,且甲、乙在2h时相遇,(甲追上乙)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均从同一位置出发,乙比甲先走4s,且甲、乙在第8s相遇(甲追上乙)

【注意】s -t 图中,倾斜直线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越靠近s 轴速度越快);水平线代表原地不动,即静止;交点代表两物体相遇。

四、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1.运动方向不变,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粗略的描述物体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情况。

3.公式:t s v =

(s 为总路程,t 为总时间)

【注意】

②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②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②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

(包含中间停的时间)的比值。 ②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21212v v v v v +=;等时间平均速度公式221v v v +=。

4.测量平均速度:

②原理:t

s v = ②方法: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行的时间t ,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 ,利用公式t s v =

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③注意事项:争取做到物体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物体停止运动的同时停止计时。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均可)的振动..

产生(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未必能听到)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存在且会继续在介质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面对面也要通过无线电(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设备进行通话。

3.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把它叫做声波。

三、声速

1.声音的传播快慢用声速..

表示。 ②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关。 ②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记住:声音在15②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注意】不能认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如:v 软木=500m/s ,v 水=1500m/s ,即v 软木<v 水。

2.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和深度。s =12 vt 或h =12

vt 。

声加强。

【注意】声源距离障碍物17m以上时,才能听到回声。

4.在研究物体振动发声时用到了转换法

...,将不容易观察到的细微现象,形象直观的显示出来。

例如:在桌面上撒些细沙,敲击桌面发声时,可以看到细沙在桌面上跳动;音叉振动发声时,可以看到塑料小球被弹开等。

第2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低于20Hz的叫次.

声波。

...

【注意】

②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度有关。发声体越短.、越细.、越紧.时,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②声音的尖细脆

...指音调高,粗沉

..指音调低

③男高.音,“高”指音调高;“这一句太高.,我唱不上去”,“高”指音调高。

④同一音阶中,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

二、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2.决定因素:

②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②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注意】②“请不要高.声喧哗!”,“高”指响度大。

②“你的声音太低.,我听不清”,“低”指响度小。

②“震耳欲聋”指响度大。

三、音色

1.定义: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有品质。

2.决定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

3. ②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

②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起居、健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注意】

②“闻其声而知其人”指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②音调变高不一定响度变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③音色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

第3节 声.

的利用 (声:不仅仅是可闻声,还包含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回声定位

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测距离的方法叫回声定位。 公式:s =

2

1

vt (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蝙蝠和声呐就是利用回声定位的。

二、声可以传递信息

实例:

②医生用听诊器、B 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②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等;

②超声波探伤;

②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铁轨,由声音判断螺栓是否松动;

②由雷声知雨来;

②人类的交谈声;

②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三、声可以传递能量

实例:

②用超声波洁牙、除尘、碎石等;

②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②敲瓶底火焰摇动。

【注意】区分声是传递信息还是能量,关键是弄清声起的作用。

①是声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则传递的是能量;反之,则是传递信息。

②传递信息是告诉我们什么,而传递能量是能改变什么。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的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利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其无规则波形。

2.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注意】有时优美的音乐也会成为噪声,如我们上课时,教室外动听的歌声便是噪声。

3.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二、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途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一、温度

1.定义: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通常采用摄氏温度,用“t”表示。

2.单位:摄氏度符号:②

3.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②,沸水的温度定为100②。

二、实验室用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测量范围:-20℃~110℃分度值:1℃

3.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测量前: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

测量时:②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等温度计中液柱稳定后在读数。

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上表面)相平,不可仰视和俯视。

【说明】读数时仰视偏小,俯视偏大。

▲【注意】读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即要看清温度计中液面

..所处刻度上面的数字大(零上的温度),还是下面的数字大(零下的温度)。

如图:

乙中液面上方的数字大,为零上的温度;

甲中液面下方的数字大,为零下的温度;

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35②;甲温度计的示数为-15②

三、体温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测量范围:35②~42②,分度值:0.1②

3.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②3、体温计用前必须将液柱甩.到最低位置,否则只能测出比它原来示数高的温度值。

如:一支体温计用完后示数为38②,如果下次使用时忘记甩回最低位置,则只能测出高于38②的温度,而低于38②(示数仍为38②)的温度均测不出来。

四、寒暑表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测量范围:-30②~50② 分度值:1②

第2节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1.定义: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伴随一个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特点: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特点:凝固要放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①晶体在熔化

..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继续吸热温度才升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②。

②液体凝固

..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完全凝固,继续放热温度才降低。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②。

【注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晶体的熔化过程可以用图像表示,称为晶体的熔化特性曲线。

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图像中有一段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便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而在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没有明显的水平线段。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AB段: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热,但温度不变

CD段:物质为液态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沸点

AB段:物质为液态

BC段: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热,但温度不变

CD段:物质为固态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关于蒸发的几点补充:

①没有热源为其供热时,蒸发仍然进行,蒸发吸热,因此蒸发具有制冷

..作用。

②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如:在同样的条件下水比油蒸发的快,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③蒸发一般从三方面进行考查:判断蒸发现象;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考查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关于沸腾的几点补充:

①液体沸腾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②气泡的变化规律:

沸腾前气泡上升时由大变小;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至水面破裂。

③温度变化:

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④沸腾图像:

如图为“水沸腾实验”的图像。(a、b两组)与纵轴的交点为水的初温,100②为沸点,即两次水的初温相同,沸点相同,但沸腾的快慢不同,由t a<t b知,a组水先沸腾。

可能原因:m a<m b;a组加盖,b组没有加盖等。

三、液化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式:

②降低温度:降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②压缩体积(加压):加压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

▲3、“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白气”的形式是一种液化现象。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无色无味气体,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看得见的“白气”。

例如:①初冬说话时嘴边冒出的“白气”;

②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周围的“白气”;

③沸腾的水冒出的“白气”;

④夏天在打开冰箱们附近形成“白气”;

⑤火箭升空时在发射架底座处形成的“白气”等,

这些“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4.“出汗”不是汗

①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的外壁会“出汗”;

②夏天的水缸外壁上会“出汗”;

③初冬早上会看到窗玻璃的内表面会“出汗”等,

这里所说的“汗”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3.升华和凝华都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过程。

4.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现象:②衣橱内的樟脑丸变小;

②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②碘遇热变成碘蒸气;

②灯泡钨丝变细;

②舞台上的烟雾等

凝华现象:②冬天,玻璃上的窗花;

②雾凇;

②早晨看到的霜等。

5.升华可以用来降温。

如:①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

②利用干冰升华进行人工降雨。

二、常见的天气现象

雨→液化雾→液化露→液化

云→液化、凝华霜、雪→凝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 换算关系:1cm=;1mm=;1μm= 001m;1nm=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天使音阶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以下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位置的描述:用参照物和位置矢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时间的描述:使用时钟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间。 3.速度的描述: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速度。 4.加速度的描述: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 5.速度-时间图象: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6.加速度-时间图象:用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二、力和运动 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者方向有所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5.摩擦力的计算:计算摩擦力时一般采用标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最大值。 6.弹力:物体因受到弹簧形变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力。 7.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 8.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9.等效重力:在垂直向下和垂直向上的力的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用等效重力来替代这两个力的合力。 三、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1页/共3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引起物体速度、形状或位置改变时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乘以物体的位移。 3.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位能和动能之和,它是物体进行做功的能力。 5.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静电和电流 1.电与电荷: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静电仪的原理:静电仪通过将金属雷达接触到地球,使其与地球保持相同的电势差, 使金属球的电荷不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3.电流的定义: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量。 4.电路的组成:电源、导体、电阻、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等。 5.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的大小之间成正比,电流与电阻的大小之间成反比。 6.电阻的计算: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7.串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电流强度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之和。 8.并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有多条路径,电流强度不相等,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之和。 9.电功率:电功率是电路中产生热量的速率。 五、声的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音的特性:音高、响度、音色和音速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 ①进率: 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 m 10 dm 10 cm 10 mm 即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nm 25um=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 所以25km=25×1012 nm=2.5×1013 nm 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 所以25um=25×10-6 m=2.5×10-5 m 二、长度测量

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 L L 总 (N 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 ② 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读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三、时间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秒(s ) 2.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 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 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 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 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 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 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 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 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答案:可先用小绳测 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 离?(答案: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 出曲线长度)(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 上曲线的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 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误差,是能够避免的。 7.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小时(h);1min=60s;1h=60min 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 物体)叫参照物。 3.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1km =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放置: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③读数:视线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录:数值+单位 4.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5.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秒表) 6.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①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误差;错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 ①判断运动状态: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运动(不变→静止) ②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观众方法 ②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花的时间——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方法①定义) ①公式:v= 路程(s)——米(m)——千米(km)

时间(t)——秒(s)——小时(h) 速度(v)——米/秒(m/s)——千米/小时(km/h) ②单位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①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 ②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一直保持不变 ③图像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v= t s (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 (3)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 (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 (5)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释放小车测量时间;计算速度;(6)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 (7)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致底端的过程中,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且v 下半>v 全 >v 上半 第2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运动的描述 三、运动的快慢 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六、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丈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余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微米 (μm)、纳米 (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丈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丈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重要贴被测物体,地点要放正,不得倾斜,零刻度线应付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野要垂直于尺面,而且对正观察点,不可以仰望或许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分 (min)。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4.丈量值和真切值之间的差别叫做偏差,我们不可以除去偏差,但应尽 量减小偏差。 偏差的产生与丈量仪器、丈量方法、丈量的人相关。 减少偏差方法:多次丈量求均匀值、采用精美丈量工具、改良丈量方

法。 偏差与错偏差别:偏差不是错误,错误不应发生能够防止,偏差永久 存在不可以防止。 二、运动的描绘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地点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依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参照物(不可以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往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一样的参照物来察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一样。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行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行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行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 km·h-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 =0.m=10-6m 1nm=0.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

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精确记录丈量值:丈量成效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 1以减小误差 6、特殊办法丈量(1)积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替代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活动物体位置的变革叫机械活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卷尺等,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比如超声波测距等。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1米=109纳米,1纳米=10-9米。 4.量程:测量的范围。 5.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7.时间的测量:在国际单位之中,实践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h=60min,1min=60s。 8.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9.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1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 12.国际单位制(SI):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1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 14.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 15.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7.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快;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18.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在国际单位之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19.速度公式:υ= t 或m·s-1;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换算:1米/秒=3.6千米/小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