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单位换算进率如下:如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物理量的间接测量方法:①公式法如测密度ρ=m/V;电阻R=U/I、②累积测微法如测细铜丝直径、③转换法如测曲线长度

5、时间:①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 ”:1时(h)=60分(min)=3600秒(s);②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时钟等。

6、误差:①测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

总是存在的。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误差。②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③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和消除,任何实验都存在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①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②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③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运动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②静止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③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选择甲为参照物时它是运动的,但选择乙为参照物它可能变成了静止的。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比叫速度。

(3)速度计算公式:v= s/t 。变形公式:s= vt ;

t=s/v 。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l。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 3.6 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但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AB=sAB/tAB ,式中,t为AB 段的总时间,s为AB段的总路程。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v= s/t ;实验中要使斜面的倾角较小的目的是:使小车运动较慢便于测量时间

(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

(3)结论:斜面越陡小车运动的越快。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蚊子靠翅膀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也一定产生声音但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因为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正常的听觉、合适的声音频率范围等条件)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声速: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m/s(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距障碍物至少17米(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

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增强了原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二、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1)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或快慢)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其他条件相同时振动的物体越大、越长、越粗、越重则音调一般越低;)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000Hz,

(3)超声波:①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②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③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①定义: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②特性: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③产生: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地震、火山喷发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④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2、响度:(1)概念: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应用:回声定位、B超、声呐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打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 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接收处减弱(戴耳塞)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传递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读

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2、温度计:(1)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造的;(2)用法: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每1小格的数值),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温度计);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底;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1)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2)测量范围:35~42 ℃;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但使用之前要把体温计里的水银甩下去而普通液体温度计不能甩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叫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升到熔点且能继续吸收热量;(3)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降到凝固点且能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沸腾

不同点在任意温度下都能发

生,且只发生在液体表

面、缓慢、无气泡;蒸

发时吸热降温;蒸发快

慢跟液体的温度、表面

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

速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沸

点)发生,在液体表

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剧烈、有大量气泡;

沸腾时吸热恒温;沸

点与压强有关,液面

上的气压升高则沸点

升高

相同点都属于汽化,都要吸热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压缩体积(加压)。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钨丝变细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是建立的一个物理模型,和力的示意图、磁感应线一样。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3、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 3×108 m/s;= 3×105 km/s (2)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现象:倒影的形成、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单位换算进率如下:如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物理量的间接测量方法:①公式法如测密度ρ=m/V;电阻R=U/I、②累积测微法如测细铜丝直径、③转换法如测曲线长度 5、时间:①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 ”:1时(h)=60分(min)=3600秒(s);②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时钟等。 6、误差:①测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

总是存在的。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误差。②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③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和消除,任何实验都存在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①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②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③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运动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②静止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③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同一个物体选择甲为参照物时它是运动的,但选择乙为参照物它可能变成了静止的。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学习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1-2章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2020-12-12 【关键字】语文、情况、方法、条件、问题、继续、合作、保持、提出、规律、特点、位置、稳定、理想、要素、需要、环境、途径、方式、特色、作用、办法、标准、速度、分析、形成、保护、保证、取决于、加强、改进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另外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使用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的左端线对齐,且尺面要沿着被测物体放置,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其中,准确值是18.4cm ,估计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 (图1)(图2)(图3) 6、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2)、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停、三恢复零。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秒,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 8、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测几次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与原测量值的小数点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1km =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放置: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③读数:视线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录:数值+单位 4.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5.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秒表) 6.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①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误差;错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 ①判断运动状态: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运动(不变→静止) ②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观众方法 ②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花的时间——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方法①定义) ①公式:v= 路程(s)——米(m)——千米(km) 时间(t)——秒(s)——小时(h)

速度(v)——米/秒(m/s)——千米/小时(km/h) ②单位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①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 ②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一直保持不变 ③图像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v= t s (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 (3)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 (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 (5)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释放小车测量时间;计算速度;(6)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 (7)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致底端的过程中,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且v 下半>v 全 >v 上半 第2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v 固>v 液 >v 气 , ③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上册)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 ①进率: 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 m 10 dm 10 cm 10 mm 即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nm 25um=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 所以25km=25×1012 nm=2.5×1013 nm 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 所以25um=25×10-6 m=2.5×10-5 m 二、长度测量

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 L L 总 (N 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 ② 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读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三、时间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秒(s ) 2.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 =0.m=10-6m 1nm=0.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

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精确记录丈量值:丈量成效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 1以减小误差 6、特殊办法丈量(1)积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替代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活动物体位置的变革叫机械活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 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 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 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 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2章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绘 参照物:描绘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绘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拟快慢方法:时间一样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一样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绘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顿,该现象说明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振动的物体叫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间隔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原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拟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缺乏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间隔、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消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那么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