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楚国君主世系表

【周】楚国君主世系表

【周】楚国君主世系表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

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楚国由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地开始。

前597年,楚围郑,迫郑降,晋派兵救郑,两军于邲会战,晋大败。

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

公元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

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

前506年,楚昭王时,吴国君主阖闾派孙武子、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楚国大败几乎灭亡。

这时越国勾践趁机攻打吴国,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

楚怀王晚年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客死咸阳,欲兴兵夺回楚王的楚国军队又为秦将白起击败,被迫东迁至寿春,楚国国

势也因此在楚怀王后期迅速衰弱。

楚考烈王死后,太后李嫣嫣执政,国力更加一蹶不振。

秦王政亲政后,知楚将项燕擅战,先遣李信为将,领二十万兵马,欲灭楚,失利。再遣老将王翦,统秦师六十万,灭楚。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楚熊蚤

熊蚤

楚熊丽

熊丽

楚熊狂

熊狂

(西周时期)

楚熊绎

熊绎

前1042年—前1006年楚熊艾

熊艾

前1005年—前981年楚熊亶

熊亶

前980年—前970年楚熊胜

熊胜

楚熊杨熊杨

楚熊渠熊渠

楚熊挚熊挚

楚熊延

熊延

楚熊勇

熊勇

前847年—前838年楚熊严

熊严

前837年—前828年

楚熊霜

熊霜

前827年—前822年楚熊徇

熊徇

前821年—前800年楚熊咢

熊咢

前799年—前791年(春秋时期)

楚若敖

熊仪

前790年—前764年楚霄敖

熊坎

前763年—前758年楚蚡冒

熊眴

前757年—前741年楚武王

熊通

前740年—前690年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前675年楚杜敖

熊艰

前674年—前672年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前626年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前614年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前591年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前560年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前545年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前541年

楚灵王

熊围

前540年—前529年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前516年楚昭王

熊珍

前515年—前489年

(战国时期)

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前432年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前408年

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前402年楚悼王

熊疑

前401年—前381年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前370年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前340年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前329年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前299年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前263年楚考烈王

熊元

前262年—前238年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前229年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7年—前223年

01吴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吴国君主世系简介 吴国君主世系图 吴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2世纪-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吴,周朝的姬姓封国。吴国的起源,按《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吴国国君的祖先泰伯是商朝时期的诸侯周太王的长子,因为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于是与其弟仲雍借替太王采药之名,毅然出走,来到长江南岸的衡山(《史记索引》认为“地在楚越之界”,今当涂县附近),后继续东迁到今江苏太湖附近,如《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泰伯,其

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当时江南一代还很落后,由于泰伯、仲雍带来了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是为江南开化之始。周武王灭商后,寻求泰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泰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吴于前585年称王。 也有其他说法,因为泰伯让国事迹没有记载于《尚书》,而《诗经·大雅·皇矣》篇也只说“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季”,并未显言让国;《左传·僖公五年》“太伯不从,是以不嗣”,也没有提及让国。以后《论语》记载孔子言行提及,到西汉,司马迁《史记》以吴泰伯为世家之首,在《吴太伯世家》与《周本纪》中才正式记载其让国事迹。 近来有学者考证吴的历史与有虞氏南迁有关,即史书上记载的虞舜“南巡狩”,并根据“舜服厥弟,终然有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为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指,孰斯去斯,得两男子?”的记载,认为舜的两子封在吴。这里的南岳,是指古代的南岳,不是衡山而是江淮之间的霍山。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并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亦有说法吴王阖闾为春秋五霸之一。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与越交战失败,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吴国的历史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详细记载,但早期历史不可考。 吴国君主 1.泰伯 泰伯,生卒年不详,一作太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因为太王第三子季历的儿子昌有“圣瑞”,所以太王希望以季历为继承人,然后传位给昌。于是作为季历的兄弟泰伯与仲雍不忍发生王位争夺而同避江南,纹身断发,以示不可用,土著崇尚泰伯的道义,归附者千余家,奉立泰伯为当地的君主,自号句吴。 吴国亡国后,仲雍的一些子孙入海,有一些观点认为是邪马台国倭人的始祖,但并没有被历史学界广泛接受。中岩圆月与林罗山也认为神武天皇是他后人。 2.仲雍 仲雍,生卒年不详,姓姬,名雍,字孰哉。在《史记·周本纪》中,称之为虞仲。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之次子。太王欲立三子季历然后传位给季历之子昌,于是仲雍与大哥泰伯同避江南,纹身断发。泰伯成为当地的君主,自号句吴。泰伯死后,仲雍成为句吴的第二任君主。仲雍死后,葬于虞山,其子季简即位。 3.季简 季简,生卒年不详,句吴第三任君主,承袭父亲仲雍担任句吴君主。季简死后儿子叔达继位。 4.叔达 叔达,生卒年不详,句吴第四任君主,承袭父亲季简担任句吴国君主。叔达死后儿子周章继位。 5.周章 周章,生卒年不详,句吴第五任君主,承袭父亲叔达担任句吴国君主。武王克殷后,周武王寻找伯祖父太伯、仲雍的后代,打算敕以封赐,知道周章已经在吴为君,就封他做吴国的国君,而封周章的弟弟虞仲为虞国的国君,建邑夏墟。周章死后儿子熊遂继位。 6.熊遂 熊遂,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六任君主,承袭父亲周章担任吴国君主。熊遂死后儿子柯相继位。 7.柯相 柯相,生卒年不详,吴国第七任君主,承袭父亲熊遂担任吴国君主。柯相死后儿子强鸠夷继位。 8.强鸠夷 强鸠夷,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八任君主,承袭父亲柯相担任吴国君主。强鸠夷死后儿子余桥疑吾继位。 9.余桥疑吾 余桥疑吾,生卒年不详,吴国第九任君主,承袭父亲强鸠夷担任吴国君主。余桥疑吾死后,儿子柯卢继位。 10.柯卢 柯卢,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任君主,承袭父亲余桥疑吾担任吴国君主。柯卢死后,儿子周繇继位。 11.周繇 周繇,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一任君主,承袭父亲柯卢担任吴国君主。周繇死后,儿子屈羽继位。 12.屈羽 屈羽,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二任君主,承袭父亲周繇担任吴国君主。屈羽死后儿子夷吾继位。 13.夷吾 夷吾,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三任君主,承袭父亲屈羽担任吴国君主。夷吾死后儿子禽处继位。 14.禽处 禽处,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四任君主,承袭父亲夷吾担任吴国君主。禽处死后,儿子转继位。 15.转 转,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五任君主,承袭父亲禽处担任吴国君主。转死后,儿子颇高继位。 16.颇高 颇高,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六任君主,承袭父亲转担任吴国君主。颇高死后,儿子句卑继位。 17.句卑 句卑,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七任君主,承袭父亲颇高担任吴国君主。当时,晋献公通过假途灭虢之计,灭掉了和吴国同宗的虞国。句卑死后,儿子去齐继位。 18.去齐

13楚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楚国君主世系简介楚国君主世系图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国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最终在前223年亡于秦国。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如同服侍父亲一样跟随周文王,其曾孙熊绎,当周成王时,封为楚子(楚国国君爵位为子爵)。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楚国国都在楚武王时期从丹阳迁至郢,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楚之先亦颛顼后,始起在汉水流域丹、淅水入汉水处,曰丹阳”,而楚国的宰相墓子庚墓和大量楚国贵族墓在淅川县仓房镇的香严寺下寺附近的发现,印证了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楚国历史有800多年,其中有300多年在丹江流域建都。 楚国君主 季连,芈姓,楚国的祖先。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祝融氏吴回的孙子,陆终的最幼子。陆终有六个儿子:昆吾(樊)、参胡(惠连)、彭祖(钱)、(来言)、曹安(晏安,安季,邾国的祖先)、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为鬻熊。 1.鬻熊 鬻熊,出土楚简中又写作媸酓,芈姓,季连的后裔,如同服侍父亲一样跟随西伯昌,不幸早死,其子熊丽继位。 2.熊丽 熊丽,芈姓,熊氏,名丽,鬻熊之子,居住在荆山与睢山之间(湖北南漳西北李庙镇),南漳位于“南条荆山”山麓,被史学家定为“楚文化发祥地”。《墨子·非攻下》说:“昔者楚熊丽始封此睢山(荆山)之间,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始邦于越,唐叔与吕尚邦齐晋,此皆地方数百里,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3.熊狂 熊狂,芈姓,熊氏,名狂,熊丽之子。熊狂生熊绎,周成王时代,成王要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于是熊绎受封为楚君,赐田地,居丹阳。 4.熊绎 熊绎,芈姓,熊氏,名绎,熊狂之子。周成王时代,成王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于是熊绎受封为楚君,赐“子男”田地,曾参加岐阳之会(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管理置茅缩酒,并与山戎酋长一起“守燎”。熊绎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桃弧棘矢供奉周天子。熊绎子熊艾继任为楚君。 熊绎曾与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熊绎却无分。春秋时的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5.熊艾 熊艾,芈姓,熊氏,名艾,熊绎之子。熊艾生熊䵣。 《史记集解》:服虔曰:“周昭王南巡狩,涉汉未济,船解而溺昭王,王室讳之,不以赴,诸侯不知其故,故桓公以为辞责问楚也。”《索隐》:宋衷云:“昭王南伐楚,辛由靡为右,涉汉中流而陨,由靡逐王,遂卒不复,周乃侯其后于西翟。”这件事可能发生在熊艾至熊杨在位期间。 6.熊䵣 熊䵣,芈姓,熊氏,名䵣,熊艾之子,熊䵣生熊胜。 7.熊胜 熊胜,芈姓,熊氏,名胜,熊䵣之子。熊胜以弟熊杨为后。 8.熊杨 熊杨,芈姓,熊氏,名杨,《索隐》邹诞本作“熊钖”,一作“炀”,熊胜之弟。熊杨生熊渠。 9.熊渠 熊渠,芈姓,熊氏,名渠,熊杨之子。熊渠有三子:长子熊康(熊毋康)、次子熊红(熊挚红)、少子执疵。熊渠依西周体制立长子熊康为句亶王,次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熊毋康早逝,次子熊挚红继位,熊挚红死后,其弟继位为君,改名熊延。 附:熊毋康 熊毋康,又称熊康,芈姓,熊氏,名毋康,熊渠之长子。 熊渠有三子:长子熊康(熊毋康)、次子熊挚红、少子执疵。熊渠立毋康为句亶王。句亶在今天湖北省江陵。熊康早逝,前877年,熊渠卒后,挚红、执疵相继继位。 10.熊挚红(熊挚) 熊挚红,芈姓,熊氏,名挚红,又被称为熊挚,熊渠之次子。由于长兄熊康早逝,熊渠卒后挚红成为继承人,他死后,其弟执疵继位,改名熊延。谯周认为熊挚是熊渠长子熊翔的长子,因为有疾病不能继位。宋均的注记载熊挚居住于夔,成为楚国附庸,后来被楚王封为子爵。 11.熊延 熊延,芈姓,熊氏,名延,名执疵,熊渠之少子。熊渠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越章王执疵发动政变,弑次兄鄂王熊挚红代立为君,改名熊延。前847年熊延卒,子熊勇立。

楚国郢都

楚国郢都 楚国历代国都: 楚国在周成王时期,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公元前506年,因为和吴国的战争曾一度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南)。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迁都于陈(仍称郢,今河南淮阳)。 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亦称郢,今安徽寿县西南)。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郢的解释: 郢(音yǐng)〔名〕 (1) 古邑名郢,故楚都,在郡江陵北十里。从邑,呈声。——《说文》。朱按,在今湖北荆州府江陵县北,楚武王自丹阳、今宜昌府归州徒此。 (2) 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 (3) 汉县名。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纪南城东南 (4) 代称楚国。如:郢书燕说(比喻曲解原意,以讹传讹);郢人(借指楚国人) 古文有载:郢,故楚都,在郡江陵北十里。从邑,呈声。——《说文》即在今湖北荆州府江陵县。 繁华郢都 楚国国都郢自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于此,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郢作为楚国首都400余年,共20个王在此执政,先后统一了近50个小国,可谓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屈原就是在纪南被攻破后,悲愤地写下了《九章?哀郢》。 汉桓谭在《新论》中说:“楚之郢都,车挂觳,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意思是说,当时城内车碰车,人挤人,早晨穿上出去的是新衣裳,晚上回来就被挤成破衣裳了。足见楚国当时的繁华。 楚国的大事几乎全都发生在郢都,我国最早使用的黄金币,吴起变法等都出自于此;孔子、庄子、墨子都曾出入于此,屈原曾在这里做过“左徒”(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自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后,几经战火焚烧,这里成为了废墟。 杜甫在此叹惋:“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通过发掘出的文物,仍可以窥见当年楚都的壮阔,楚王台榭及其他建筑仍历历可寻。 楚国哀歌 楚襄王六年,秦国以白起为将攻韩伊阙(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斩杀韩军24万。秦昭王并写信给楚王,要率领诸侯与楚“争一旦之命”。楚襄王只得同秦讲和,并从秦国娶秦女为妇。 以后的十四年、十五年襄王都与秦昭王相会,表示服于秦。 楚襄王十八年,楚国有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王听说后觉得稀奇,就召来询问。此人却是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光荣历史和今天的耻辱激励楚王。楚襄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经他这一激,于是派使臣往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 秦国听到这一消息,当然是不满的,于是决心给楚国更大的打击。楚襄王十九年,秦起兵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二十年,秦将白起攻占楚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北)。二十一年,白起攻占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楚军溃不成军,于是退到陈(今河南淮阳),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襄王二十一年,秦攻占楚国巫、黔中郡。 楚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余万人,向西虽然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设郡,但已不能同秦抗衡。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当今“郢”都 春秋时期楚国的首都,旧址在今天江陵的纪南城,当时称郢都,因在纪山之南,也称纪郢。如今,纪南城南北土城上各立一大石碑,“楚纪南故城”五字为郭沫若所书。 纪南城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规模很大,城墙周长15.5公里,至今有的地段

八百二十载楚史当有自已的纪年

八百二十载楚史当用“楚国世系纪年”来表述 蔚邦能 春秋战国时期,共有六十多个诸侯、附庸国“为楚所灭”。史书上记载这些大事时,通常使用周纪元和鲁国春秋十二公的世系纪年来表述。不是周某王某年,楚灭某国;就是鲁某公某年,某国“为楚所灭”。楚国有八十二十年的历史,楚文化在祖国的童年时代就是国人的骄傲,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至公元前三世纪上半叶,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同时发展到了高峰,以东、西方文明的代表相媲美。楚国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中国南方泱泱大国,八百二十年的楚国历史,应有一份完整地楚国世系纪年,并用楚国世系纪年来表述自已的历史,才算得上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正宗的楚脉历史文化。 关于楚国世系纪年,史志典籍记载不一,能够参阅的朝代纪元表有多种版本,具体世系、国(君)王在位时间也很不一致。《二十五史》(现代版)所附列《中国古代纪元简表》、《现代汉语词典》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现代汉语辞海》附录《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附录《中国历代世系表》以及其他史志典籍所载中国古代纪元表,均以朝代帝(王)列。自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等,都无例外。其中,周朝(约公元前1046——前256年)至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之间,还有三十多年空档。《中国通史》则把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及东周末至秦朝之间的空档时间,即公元前256——前221年,合并起来列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6——

前221年)时期,使中国古代历史能够无缝连接。天子世系采用的是“纪元”,纪元是历史上纪年的起算年代,中国古代以新君即位的当年或次年为元年,每易一君,改元一次或数次。天子用“纪元”,则诸侯国因为沒有“改元”的资格,不能用“纪元”,就只能用国君的“世系纪年”了。然而,勿论是周室衰弱、周天子未能发挥天子的管理作用,还是诸侯强盛、群雄在此期间逐鹿争霸,周天子的纪元还是照例写入史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无一能够替代周天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纪元。唯孔子所著鲁国编年史《春秋》,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迄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完整地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十二公世系纪年,并采用鲁国十二公的世系纪年来记载各诸侯国间乃至周王朝发生的大事件。很少见用“楚世系纪年”来记载当朝大事。按照中国历史上的贯例,春秋、战国时期仍用周朝纪元来记载历史上发生的大亊。诸如,“(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鲁国世系纪年成为诸侯国中第一个完整地使用本国世系纪年记载当朝大事的先例。诸如,“黄,春秋时国名。于鲁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潢川西。”春秋、战国历史上有六十多个国家“为楚所灭”,几乎都是用周纪元和鲁世系纪年来表述的。倘若写楚史能用楚国自已的世系纪年来表述当朝和各诸侯国的大事,诸如,“楚若敖十一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黄,春秋时国名。于楚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48年)为楚成王恽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潢川西。”该是一件多么自信、多

历史上的几个楚国君主世系表

历史上的几个楚国君主世系表 春秋战国楚国 楚(春秋战国楚国) 目录 ∙起源 ∙疆域 ∙西周时期 ∙春秋早期 起源 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补充:南方之国曰楚,芈姓,子爵。出自颛顼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子陆终,娶鬼方国君之女,得孕怀十一年。开左胁,生下三子;又开右胁,复生下三子。长曰樊,己姓,封于卫墟,为夏伯,汤伐桀灭之。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后灭于楚。三曰彭

祖,彭姓,封于韩墟,为商伯,商末始亡。四曰会人,妐姓,封于郑墟。五曰安,曹姓,封于邾墟。六曰季连。芈姓,乃季连之苗裔。有名鬻熊者,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后世以熊为氏。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得鬻熊之曾孙熊绎,封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都于丹阳。五传到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僭号称王。周厉王暴虐,熊渠畏其侵伐,去王号不敢称。又八传至于熊仪,是为若敖。又再传至熊峋,是为眴冒。眴冒卒,其弟熊通,弑眴冒之子而自立。 疆域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西周时期 楚对西周保持相对独立,往往叛服无定。周昭王曾两次率师伐楚。一次在昭王十六年,周师有较多俘获;一次在十九年,周师还济汉水,全军覆没,昭王本人也死在汉水中。这是西周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夷王时,王室衰微,熊绎的后代熊渠乘机出兵攻打庸和扬粤(即扬越),至于鄂,分其土,封长子毋康为句亶王,中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厉王时,熊渠畏周伐楚,去其王号。周宣王时,楚一度内乱。熊严有子四人,长子熊霜先立。熊霜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濮,而少弟

当朝皇帝不能看当朝的历史

当朝皇帝不能看当朝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起源很早。唐刘知几说:“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认为黄帝时已有史官,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但有可靠证据表明,至少在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史官和官方记事制度。甲骨卜辞中便有“作册”、“史”、“尹”等史官名称。《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指的也是当时官方记载和保存文书之制。及至西周,史职日繁,出现了太史、中史、内史等名目,不仅周天子有史官,一些诸侯国也先后设置了史官。《左传》定公四年记周初分封诸侯的情形说:“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可见鲁、晋两国在分封之初,周天子便为其配置了史官。至春秋时,虢、卫、邾、齐、郑、宋诸国也都设有太史,秦有内史,楚有左史,由此形成了整个华夏地区从周天子到诸侯国的史官系统。 古代史官的职责范围很广,但记载史事无疑是其基本工作之一。《国语·楚语》载:“有事不书,是史失其职守。”《左传》僖公七年称“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仪,无国不记”。《礼记》也有“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等说法。《史记·秦本纪》还把秦文公十三年(前753)“初有史以记事,民多化之”作为一桩大事记载下来,以示重要。 史官记事制度的发达,使先秦时期出现了一批由史官录编的历史文献、世系谱和官方年代记。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尚书》收录的大多就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保存的重要文件和政论。《史记》中提及的《谍记》、《春秋历谱谍》,以及《世本》中的一些记载也当出自官修。至于《左传》中提到的《郑志》,《孟子·离娄》所说的楚《梼杌》、晋《乘》、鲁《春秋》,《墨子·明鬼篇》所说的齐、燕、宋诸《春秋》,《史记·六国年表》所说的《秦记》,大抵皆属各诸侯国的年代记。这些文献,虽因秦并六国,令“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而多亡佚,但我们仍能从流传至今的少数史籍,如据鲁国史所编定的《春秋》和战国时魏国的《竹书纪年》中窥其大略。 早期史官记载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史实记录和年代编排,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学,却为后人研究古史留下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应属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记录)。现代学者王国维等依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证实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所记殷王世系和事迹的可靠性,因而也不能排斥《夏本纪》中包含的历史真实性。顾颉刚等便认为,《尚书》中所收夏后氏与有扈氏作战的誓师词《甘誓》,“大概在夏王朝是作为重要祖训,自然不能忽略早期史官所起的作用。 应当指出,在古代,这类官方记事制度本非中国所独有,如古埃及朝廷就有书吏专记政府或贵族的一举一动,并产生了简单的官修年代记和帝系表。古巴比伦和亚述的泥砖刻文或碑铭中则有出自官方的帝王名氏表、年代表、职官年名表(Eponym Canon)和史表(Synchronistic chronicles)等。《圣经》上有关内容也反映出古犹太国家自所罗门之后,出现了王家纪年史,如《所罗门记略》、《以色列列王纪略》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东方古国的官方记事传统后来都中道而辍。而在古希腊的史学中,则难以找到这类制度的痕迹。只有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沧桑而一支独盛,得以一直保持沿用下来。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史官制度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史学的重要源头并绵延不息,还有其更为深厚的文化和政治背景。 有迹象表明,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之初,巫师集团曾在统治阶层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中国古代,巫风一度甚盛,至于周代,此风依然不息。诸夏中,虞、夏、殷之遗族和南方楚人,尤其如此。其时巫被视为能“知人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者,凡主

07曹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曹国君主世系简介 曹国君主世系图 曹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伯爵,国君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后裔。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 由于曹国弱小,后世记载的曹国事迹不多。西周时代,曹国唯一记入《史记》的大事是前826年曹幽伯被弟弟曹戴伯所杀的事件。进入东周后,曹国再发生内乱。前761年,公子武杀死兄长曹君石甫自立,后来谥为曹穆公,以后的曹国君主谥号皆称公。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前631年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楚国失利后,曹国亲近并听命于晋国。 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曹悼公于前515年遭宋景公禁锢至死后,曹国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后来曹伯阳继位,背叛晋国、又入侵宋国。结果宋景公伐曹,晋国没有派兵拯救。前487年,宋景公擒杀曹伯阳,曹国灭亡。 曹国的后裔后来以国名为姓氏,是为曹姓的其中一个起源。 曹国君主 1.曹叔振铎 曹叔振铎,姬姓,名振铎,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曹国的开国君主。 2.曹太伯 曹太伯,姬姓,名脾,曹叔振铎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第二任君主。承袭曹叔振铎担任该国君主,在位51年。 3.曹仲君 曹仲君,姬姓,名平,曹太伯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第三任君主。承袭曹太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67年。

4.曹宫伯 曹宫伯,姬姓,名侯,曹仲君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第四任君主。承袭曹仲君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0年。 5.曹孝伯 曹孝伯,姬姓,名云,曹宫伯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第五任君主。承袭曹宫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0年。 6.曹夷伯 曹夷伯,姬姓,名喜,曹孝伯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第六任君主。承袭曹孝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9年。 7.曹幽伯 曹幽伯,姬姓,名疆,曹孝伯之子,曹夷伯之弟,春秋诸侯国曹国第七任君主,约于前826年卒,在位9年。 8.曹戴伯 曹戴伯,姬姓,名苏,曹孝伯之子,曹幽伯之弟,春秋诸侯国曹国第八任君主。他于前826年杀曹幽伯自立。曹戴伯于前796年卒,在位30年。 9.曹惠伯 曹惠伯,姬姓,名雉,曹戴伯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第九任君主,约于前760年卒,在位34年。 在《史记·曹世家》中,为了避吕后吕雉名讳,改名作“兕”。 10.曹伯石甫 曹伯石甫,姬姓,名石甫,曹惠伯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于前760年刚一继位,即被其弟曹穆公所杀。 11.曹穆公 曹穆公,姬姓,名武,曹惠伯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杀曹废伯自立该国君主,在位3年。 12.曹桓公 曹桓公,姬姓,名终生,曹穆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穆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55年。 13.曹庄公 曹庄公,姬姓,名射姑,曹桓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桓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1年。 14.曹釐公 曹釐公,又曹僖公,姬姓,名夷,《左传》名赤,曹庄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9年。 15.曹昭公 曹昭公,姬姓,名班,曹釐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釐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9年。 16.曹共公 曹共公(?-前618年),姬姓,名襄,曹昭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前653年至前618年在位。 根据《左传》记载:当晋国公子重耳于前637年流亡曹国的时候,“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可看出曹共公是一位荒唐无礼之人。 后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以此为借口于前632年伐曹,俘虏曹共公,后释之。 前618年曹共公逝世,传位于子曹文公。 17.曹文公 曹文公,姬姓,名寿,曹昭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昭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3年。 18.曹宣公 曹宣公,姬姓,名强,曹文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7年。 19.曹成公 曹成公,姬姓,名负刍,曹宣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宣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3年。 20.曹武公 曹武公,姬姓,名胜,曹成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成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7年(前554年-前528年)。 21.曹平公 曹平公,姬姓,名须,曹武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武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年(前527年-前524年)。 22.曹悼公 曹悼公,姬姓,名午,曹平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平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9年(前523年-前515年)。 23.曹声公 曹声公(?-前510年),姬姓,名野,曹悼公之弟,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承袭曹悼公担任该国君主,于前514年上任,前510年被杀,在位5年。 24.曹隐公 曹隐公,姬姓,名通,曹声公之弟,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前509年杀曹声公担任该国君主,后于前506年被杀,在位4年。 25.曹靖公 曹靖公,姬姓,名露,曹隐公之弟,春秋诸侯国曹国君主。前505年杀曹隐公自立该国君主,前502年卒,在位4年。 26.曹伯阳 曹伯阳,姬姓,名字已无法考证,曹靖公之子,春秋诸侯国曹国末代君主。承袭曹靖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15年(前501年-前487年)。前487年,宋国攻打曹国,曹伯阳被抓,曹国灭。

【历史知识点】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历史知识点】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历代国君都是谁呢? 1熊绎,鬻熊曾孙,西周诸侯国楚国始封君 2熊艾,熊绎之子,西周时期楚国君主 3熊䵣,熊艾之子,西周时期楚国的第三任君王 4熊胜,熊䵣之子,楚国的第四任君王 5熊杨,楚国的第五任君王,在位期间,主要活动范围,仍限于荆山及古沮、漳河上游地区 6熊渠,楚熊杨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楚国第六任君主,在位时间前886年—前877年,在位年数9 7熊挚,在位时间?~前876年,又作熊挚红 8熊延,在位时间前875年~前847年,在位年数29,原名熊执疵 9熊勇,在位时间前846年~前838年,在位年数9 10熊严,在位时间前837年~前828年,在位年数10 11熊霜,在位时间前827年~前822年,在位年数6 12熊徇,在位时间前821年~前800年,在位年数22 13熊咢,在位时间前799年~前791年,在位年数9 14楚若,氏名敖熊仪,在位时间前790年~前764年,在位年数27 15楚霄,氏名敖熊坎,在位时间前763年~前758年,在位年数6 16楚蚡冒,氏名熊眴,在位时间前757年~前741年,在位年数17,《韩非子》作楚厉王 17楚武王,氏名熊通,在位时间前740年~前690年,在位年数51 18楚文王,氏名熊赀,在位时间前689年~前677年,在位年数13 19楚堵敖,氏名熊艰,在位时间前676年~前672年,在位年数5

20楚成王,氏名熊恽,在位时间前671年~前626年,在位年数47 21楚穆王,氏名熊商臣,在位时间前625年~前614年,在位年数12 22楚庄王,氏名熊侣,在位时间前613年~前591年,在位年数23,出土文献作臧王,《吕览》作庄哀王 23楚共王,氏名熊审,在位时间前590年~前560年,在位年数31,又作龚王 24楚康王,氏名熊招,在位时间前559年~前545年,在位年数15 25楚郏敖,氏名熊员,在位时间前544年~前541年,在位年数4,又作孺子王、嗣 子王 26楚灵王,氏名熊围,在位时间前541年~前529年,在位年数12,原名围 27楚初王,氏名熊比,在位时间前529年,在位年数1,又称訾敖 28楚平王,氏名熊居,在位时间前528年~前516年,在位年数13,原名弃疾,又作 景平王 29楚昭王,氏名熊轸,在位时间前516年~前489年,在位年数27,原名壬,又作卲 王 30楚惠王,氏名熊章,在位时间前488年~前432年,在位年数57,又作献惠王 31楚简王,氏名熊中,在位时间前431年~前408年,在位年数24,又作柬大王 32楚声王,氏名熊当,在位时间前407年~前402年,在位年数6,又作声桓王、圣 桓王 33楚悼王,氏名熊类,在位时间前401年~前381年,在位年数21,又作悼哲王、悼 折王 34楚肃王,氏名熊臧,在位时间前380年~前370年,在位年数11 35楚宣王,氏名熊良夫,在位时间前369年~前340年,在位年数30 36楚威王,氏名熊商,在位时间前339年~前329年,在位年数11 37楚怀王,氏名熊槐,在位时间前328年~前299年,在位年数30 38楚顷襄王,氏名熊横,在位时间前298年~前263年,在位年数36,简称襄王 39楚考烈王,氏名熊完,在位时间前262年~前238年,在位年数25,简称烈王

燧人氏家族世系表

燧人氏家族世系表 (1)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帝喾(名姬夋,又名姬夔n d o)—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一昭明一相土一昌若一曹圉一冥(前? 年-前1875年在位)一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一报乙一报丙一报丁一主壬(也作示壬)一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一商太祖成汤(商朝首任帝王)一太丁、外丙、仲壬 (2)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帝喾一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一昭明一相土一昌若一曹圉一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一王恒(商部族首领,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3)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姬轩辕)一少昊(又名玄嚣,本名姬己挚,黄帝长子)一蟜极一帝喾一弃(后稷,姬弃)一不窋(k u)—鞠一公刘(姬刘)一庆节一皇仆—差弗一毁隃(姬隃)一公非(姬非)一高圉一亚圉一公叔祖类(姬类)一古公亶父(姬亶)一季历(姬历)一周文王姬昌一周武王姬发 (周朝开国君主) (4)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 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帝喾一尧(帝尧)一丹朱(5)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

(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帝喾一挚(帝挚) (6)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帝喾一台玺一叔均(也被周朝奉为先祖) (7)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 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业父一大业一伯益一大廉一衍曾—衍祖一衍父一中衍一轩祖一轩父一戎胥轩一中潏一蜚廉一恶来一女防一旁皋一太己一大骆一秦非子(秦国首任国君)一秦侯一公伯一秦仲一秦庄公.......... .. .. 秦始皇(嬴政) (8)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业父一大业一伯益一大廉一衍曾—衍祖一衍父一中衍一轩祖一轩父一戎胥轩一中潏一蜚廉一季胜一孟增一衡父一造父一渠父一安父一梁父一莒父一奄父一叔带(赵国始祖)一明祖一明父一公明一赵成子(赵衰)、赵夙 (9)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业父一大业一伯益一若木(伯益次子)一昌曾一昌祖一昌父一费昌(费国始祖、费姓始祖) (10)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一蟜极一帝喾一陶父一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天下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11)燧人氏(配华胥氏)一伏羲(配女娲)一少典一黄帝一少昊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春秋诸侯之吴国各代国君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春秋诸侯之吴国各代国君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春秋诸侯之吴国各代国君 吴太伯 一作太伯,姬姓,与仲雍都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之子,太王欲立季历然后传位给昌,于是泰伯与仲雍同避江南,纹 身断发,以示不可用,土著崇尚泰伯的道义,归附者千余家,奉立 泰伯为当地的君主,自号句吴。吴国亡国后,仲雍的一些子孙入海,是一些不承认邪马台国倭人的始祖。在《史记·泰伯世家》中,司 马迁记载了春秋时吴国王室的起源及其世系: 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 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吴太伯是周太王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季历和他的儿子昌都素有贤名,周太王也有立他们为储的意思。后来季历做 了周季王,他的儿子昌就是周文王。太伯在荆自称“句吴”。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曰“故吴”。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 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太伯开凿伯渎河,它流 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无锡历史上人工 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几千 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 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无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继位。太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之皇山(后名鸿山)南麓。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四月,桓帝命

春秋时期谥法行用考——以周王及鲁、齐等八诸侯国之国君为考察中心

春秋时期谥法行用考——以周王及鲁、齐等八诸侯国之国君 为考察中心 孟凡港 【摘要】谥法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礼法制度,至春秋时期逐渐制度化.周天子及诸侯国君所上谥号有美谥、恶谥与平谥等三种类型,且以一字为常.尽管谥号“累生时之行而谥之”,但春秋时期诸侯国君的谥法行用仍大量名不符实,所上谥号美化色彩浓厚,且符合程度诸侯国间并不均等,鲁、晋较高,而楚、齐、郑较低.究其原因,既有规定不严格、各国标准不同等因素,又有着个人感情偏向,后继者有意地隐恶溢美,或人为抹黑而故意给予恶谥. 【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7)006 【总页数】8页(P82-89) 【关键词】春秋时期;周王;诸侯;谥法行用 【作者】孟凡港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25 谥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法制度,“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1]自西周中叶以降,上至周天子、诸侯国君,下至卿大夫等人去世后,

依据其生平事迹而上谥号,以定褒贬。“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2]668-669所以,《礼记·乐记》曰:“闻其谥,知其行。”[3]谥法在刚兴起的时候,并无太严格的规定,一般是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与赞颂,多是美谥,而至周召共和时,厉王因暴政而给予“厉”谥,恶谥遂出现。“累生时之行而谥之,生有善行死有善谥,所以劝善戒恶也。”[2]668春秋时期的谥法制度逐渐制度化,但由于国家众多以及各国上 谥标准宽严不同,致使许多人的谥号名不符实,其中美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春秋时期谥法行用状况如何?有何特点?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以周王及鲁、齐、晋、郑、宋、卫、楚、秦等①八个诸侯国君为考察中心,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对春秋时期谥法制度研究有所裨益。 笔者依据《逸周书》《春秋》《左传》《国语》《诗经》《史记》等传世文献及《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贰)》(以下简称为《清华简(贰)》)等出土文献,对春秋时 期周王及主要诸侯国君的谥法行用逐一予以考察,并加以列表,进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对于各种谥号涵义的理解,主要依据《逸周书·谥法解》;其二,所列周王及各诸侯国君的世系、在位年代,主要依据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4]。 以上对春秋时期周王及鲁、齐、晋、郑、宋、卫、楚、秦等八个诸侯国君的谥法行用进行统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周王及八诸侯国君共计146人,其中136人有谥号,10人无谥,2人所上谥号《逸周书·谥法解》未载,故而无法判断其行用情况。所使用谥号凡37种 *“恭”与“共”,“僖”与“釐”,“愍”“闵”与“湣”均按一种计算。另外,鄂侯之“鄂”并非谥号,“出”谥《逸周书·谥法解》未载其义,故列入“无法判断”。,其中,庄9人,数量最多,文、襄8人,成、昭、惠各7人,武、桓、

黄帝世系

黄帝世系 一世:黄帝林姓元祖,姓公,号轩辕。少典之子,母曰附保视有大电绕北斗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熊氏部落首领,长姬水故姓姬。约四千多年前,居西北高原,后分路东进,在陂泉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并力合战,在汤鹿之野击败九黎族,擒杀蚩尤,被尊为炎黄部落联盟之首领。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人,共得姬、酉、祁、已、腾、箴、任、荀、嬉、姞、儇、依等十二姓。二酹,少昊氏居庵,大昊氏居陈。在位一百年,享年一百一拾岁而终(前2575年),崩于荆山之阳,葬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元妃嫘祖,西陵之女,生子二:其一玄嚣,是为青阳。二为昌意,是为青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二世:玄嚣黄帝之子,以金德玉,故号少昊金天氏,子橋极,余未考。其裔孙台骀,水官尝通汾兆二水,颛顼帝嘉之,封于汾水,其后裔以沈为姓。故林、沈有同源异姓之说。东周时,楚国沈尹成生诸梁,梁食采于叶(南阳叶县)子孙因以为氏;五代时,王审知为闽王,闽人沈氏避沈讳,去水为尤,为尤氏。综上所述,叶、尤两姓均出自沈姓,故与林姓世称同宗。 三世:橋极玄嚣之子,生子帝喾,余未考 四世:帝喾高辛氏,接颛顼之位,为五帝之三。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纳利物,不于其身,聪一知远,明一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纳四妃,元妃姜生弃、次妃简狄生契、三妃庆都(陈锋氏女)生尧(放勋)、四妃常仪(娵訾氏女)生挚。其时有犬戎之寇,其子勇猛无比,率大军平寇乱,献贼将首级于阙下,帝大悦,赐封于钟县,子孙因以钟为姓。(有曰钟姓源自微子,纣王无道,微子奔周,周王封微子启于宋,都商丘。宋桓公的第四代宋州黎,封于钟蘺,故以地为姓。楚汉相争时,钟離昧为楚国大将,刘邦欲捕昧,昧遂自刎,其子钟離接避祸于颖川郡长社,并改姓钟,为钟氏一世祖)。故林,钟亦有同源异姓之说。五世: 契帝喾之子,母曰简狄,有狨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左禹治水有功,授官司徒。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称商契玄王,教诲庶人五伦之道。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子:昭明。 六世: 昭明契玄王生,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又)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契卒,昭明立。商朝先祖。 七世: 相土,子姓,名相土。契之孙,昭明之子,昌若之父。商民族的第三任首领。昭明卒、子相土立,迁都泰山建东都、与缯相邻。相土身材高大、体质健壮、在带领氏族民众狩猎时,常与野马、野猪、大象、猛虎、凶狼等野兽搏斗,并经常将各种野兽打死或制服。长期与野兽的争斗过程中,相土观察到,高大健壮的野马,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野马不吃肉,食物是野草与野果一类的东西。如能将野马驯服,将野马由野生变为人工饲养,其利用价值将不可估量。于是,相土开始驯服野马的活动,经过与野马的无数次搏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野马驯服了。相土精心照料被驯服的野马,耐心细致地选用草料饲养,使马慢慢适应了家养的生活习惯。相土驯马成功后,又亲自或指导商族部落的人驯服野牛、野猪、野羊、野狗、野鸡等,将它们驯服之后,由野生变为家养。这些动物变为家养后,由于饲养条件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改变,繁殖能力增强,数量逐渐增多。

燧人氏家族世系表

燧人氏家族世系表 〔1〕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名姬夋,又名姬夒náo〕—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商朝首任帝王〕—太丁、外丙、仲壬 〔2〕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商部族首领,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3〕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姬轩辕〕—少昊〔又名玄嚣,本名姬己挚,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弃〔后稷,姬弃〕—不窋〔kū〕—鞠—公X〔姬X〕—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姬类〕—古公亶父〔姬亶〕—季历〔姬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4〕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尧〔帝尧〕—丹朱

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挚〔帝挚〕〔6〕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台玺—叔均〔也被周朝奉为先祖〕 〔7〕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己—大骆—秦非子〔秦国首任国君〕—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秦始皇〔嬴政〕 〔8〕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赵成子〔赵衰〕、赵夙 〔9〕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业父—大业—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费昌〔费国始祖、费姓始祖〕〔10〕燧人氏〔配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陶父—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天下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