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1.0-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1.0m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0-0.5m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0.5-10m左右,部份后缘为0.5-1.5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5:拟建边坡总长约436米,呈半月形,坡向东南,西高东低,后缘陡坎5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2-1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8-30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0.5-1.0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6:拟建边坡总长约216米,呈半月形,坡向南,北高南低,后缘陡坎6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3-20m左右,③后缘坡表层局部有0.5m粉质粘土。

第二部分边坡支护部分

一、边坡分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XX市XX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对现场考察分析, 本次设计对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上边坡),新增边坡7,TP3-03,TP3-04边坡,为原采坑壁及原采石场形成的高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边坡上部有坡残积粉质粘土,上述边坡目前整体稳定,拟对上部土体进行1:1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上部土体剥落。拟对TP3-03,TP3-04原采坑填石边坡按1:1.5-1:2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大块石滚向高铁。旧有边坡1,东北端小山坡按1:1清坡。上述边坡清坡及完善边坡排水设计。见绿化设计场地整理。新增边坡2、新增边坡3,主要由坡残积粉质粘土及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混合边坡。新增边坡3:北东段边坡裸露,中上部发生一小滑坡。北东段裸露边坡为不稳定

边坡;新增边坡2:边坡西南段上部发生一处滑坡。滑坡东北侧处发生一崩塌,发展下去将引起上部山体孤石滚落。暴雨时,山坡上的水夹带泥石土流入坡下。裸露边坡为不稳定边坡;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下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中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坡面上见有岩块,易发生坠石及楔形体崩塌。新增边坡2,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下边坡),边坡不但邻近高铁,同时坡下为公路,车辆行人活动频繁。为保护边坡下车辆行人的安全。在复绿工程设计时,对新增边坡2,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下边坡)四处进行边坡支护工程设计。

二、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及规程,主要有:

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11);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11.《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 01-2010);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1;

13.《XX市XX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 业主提供场地地形图(电子版1:500);

15. 现场实地踏勘测量结果及类似工程经验。

三、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地原地貌类型为丘陵坡地。

新增边坡3,边坡为一级坡,坡高8—20.9m,坡度为50-75度,坡倾向127度, 坡长173m。边坡南西段已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格构梁不规整,上部局部坡度可达75度。格构梁北端及边坡中部上部,见5~8米高喷砼护面,坡度80度,支护结构未见变形破坏;北东段边坡裸露,中上部发生一小滑坡,形成长7米宽9米,后缘坡度85度高1米的滑槽。北东段裸露边坡为不稳定边坡。边坡离高铁高架桥40-60m,离公路30-40m,坡下为绿化带,人员活动频繁。

新增边坡2:为修建高铁时,人工分级放坡。边坡分2-3级放坡。坡高23-38m,坡度为45-75度,,坡倾向143度, 坡长261m。边坡东北端2.3级边坡已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格构梁不规整,顶部坡度达65度,平台为浆砌块石,不利于绿化。支护结构未见变形破坏;边坡西南段上部大致沿土岩界面发生一处宽20米长19米滑坡,后缘坡度60度,高9米的滑槽。滑坡东北侧处发生一崩塌,长2.5米宽2.7米,后缘坡度70度,高0.5米的塌坑。暴雨时,山坡上的水夹带泥石土流入坡下。坡底北段离高铁高架桥3-18m,南西段接高铁明隧。坡下人员活动频繁。

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和新增边坡6下边坡,边坡为一级坡。新增边坡4坡高6--26m,坡度为45-60度。新增边坡6下边坡坡高8--15m,坡度为60-80度。紧邻该边坡的边坡已采用格构梁支护。坡下为公路人员活动频繁。

(二)地层岩性

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边坡岩石露头清晰,为中风化花岗岩。新增边坡2和新增边坡3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夹碎石层及坡残积层,下伏基岩为花岗岩,现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ml)

杂填土:褐红色、褐黄色,主要由砂质粘性土及花岗岩碎石、块石新近堆填而成,松散状。碎石、块石大小混杂,20~200cm,,分布不均,含量大于30~60%。该层在新增3坡分布于坡脚见于ZK2、ZK4、ZK6、ZK8孔,层厚0.50~2.20m,平均厚度为 1.70m;在新增2坡分布于坡脚及坡上见于ZK9~ZK17、ZK23、ZK28孔,层厚0.60~7.50m,平均厚度为2.25m。

2、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

粉质粘土:黄褐色、红褐色,可塑状,含石英砂砾约25~35%。遇水易软化。发育风化球(“孤石”),在ZK24、ZK25、ZK27 、ZK29,ZK32一带揭露有“孤石”。本层在新增3坡分布于ZK1、ZK3、ZK5、ZK7孔,层厚0.90~1.90m,平均厚度为1.20m;在新增2坡分布于ZK22、ZK24~ZK27、ZK29、ZK31孔,层厚1.00~4.50m,平均厚度为2.87m。

3、燕山期花岗岩层(r53(1))

本区分布花岗岩,属于早白垩世侵入岩,按照风化程度划分四个风化亚带,其中全风化岩基本

缺失或厚度很小。钻孔揭露各亚带岩性特征如下:

3-1强风化花岗岩:灰褐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折易断。原岩结构清晰,裂隙极发育,属于极软岩,呈散体结构,边坡岩体类型Ⅳ类, 该层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地段发育有风化球(“弧石”)。本层在新增3坡分布于ZK1、ZK5、ZK7孔,层厚3.50~11.70m,平均厚度为6.570m,层面标高63.83~76.66m;在新增2坡,除ZK13、ZK16、ZK18、ZK19、ZK21、ZK27、ZK29孔外,其它钻孔均有分布,层厚0.90~11.60m,平均厚度为3.94m。层面标高68.77~111.96m。

3-2 中风化花岗岩:黄褐色、浅褐色,细粒花岗结构,矿物风化褪色明显,裂隙很发育,裂隙面充填铁质,岩芯呈碎块~短柱状,属于硬质岩,边坡岩体类型Ⅲ类。本层在新增3坡各孔均有分布层厚3.00~10.50m,平均厚度为6.56m,层面标高55. 35~71.16m;在新增2坡,各钻孔均有分布,层厚2.20~25.20m,平均厚度为12.06m。层面标高64.17~114.16m。

3-3 微风化花岗岩:灰白色、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岩石较新鲜、坚硬,裂隙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属于硬质岩边坡岩体类型Ⅱ类。该层各孔均有揭露,本层在新增3坡层面标高为49.25~61.56m;在新增2坡层面标高为54.77~86.66m。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概述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显示,场地内无常年地表水,地表水主要类型为雨源形坡面流。仅雨季沿坡面形成临时性水流,对坡面有冲刷作用。

2、地下水特征

该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勘察区土层中,含水性、透水性差,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下覆花岗岩的裂隙中,含水性及透水性受裂隙发育影响。较不均一。钻探施工时,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交接处出现漏水情况。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埋深与季节关系密切,地下水径流由山体高处向沟底渗流。

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根据ZK2、ZK5、ZK22、ZK23钻孔中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定如表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的有关规定判定: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场地地下水水质在强透水地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弱透水地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具微腐蚀性。

4、土壤腐蚀性评价

根据土壤可溶盐分析结果,腐蚀性判定如表4。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四)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的有关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该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坚硬土,建筑场地类别属Ⅰ~Ⅱ类,特征周期值为0.25~0.35s。就建筑抗震而言,属于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

四、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新增边坡2,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4,边坡上部主要为坡残积层,强风化花岗岩,坡体下部(新增边坡2中段坡顶)为中风化,属岩土混合边坡。边坡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为:(1)边坡上部的坡残积层中风化球(弧石)极发育,常形成危石, (2)边坡整体上上部的土体和下部的风化岩界面倾向顺坡面,由于该边坡坡体,第四系覆盖层薄,大气降水易通过风化和构造裂隙渗透,暴雨季节形成临时含水层,使岩土界面抗剪强度降低,土体容重增加,易发生小型滑坡。(3)组成边坡花岗岩岩体风化极不均一, 岩面起伏极大,存在风化楔形体。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下边坡)(4)中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边坡表层见花岗岩碎块石,易产生石块坠落,及楔形体崩塌。

五、支护设计

(一)设计原则

1. 边坡不同地段岩性差异大,支护技术应符合该场地的地质条件,边坡应根据不同区段情况采用不同坡率,分段支护。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情况采用动态设计法进行设计。

2 边坡设计有足够的安全可靠性,并能付诸于实施,加快施工进度,工艺简便。工程造价相对低廉。

3.边坡支护对环境的影响降到允许的范围,并尽可能做到外表美观,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能直接和绿化相结合,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二)支护设计

1. 边坡支护设计

维持现状坡型仅对新增边坡3高陡的喷砼护面段拆除按1:0.75修坡;对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高陡的滑坡后缘按1:1修坡;采用井字形格构梁+锚杆支护。对新增边坡2坡顶人工填土按1:6修坡,且保证中风化花岗岩岩面上人工填土厚度不少于0.6m, 清理新增边坡2坡脚人工填土。

各支护结构参数如下:

锚杆:成孔孔径130mm,锚杆采用φ28HRB335钢筋作为主筋,填充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0-0.50,要求其28d强度不小于30MPa

压顶梁,压底梁:0.40m×0.40m;格构梁0.30m×0.40m; C30混凝土浇注,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当压顶梁遇中风化花岗岩岩面时,则压顶梁底部置于岩面,压顶梁顶部高岩面0.4m, 岩面上回填种植土。土质坡面部分,格构梁嵌入坡面。不得与坡面之间留有空隙;中风化花岗岩质坡面凹凸不平,非锚杆位置格构梁底可加钢筋砼板,详见大样图。

2. 边坡排水设计

为消除雨水对边坡的侵蚀冲刷,坡顶和坡脚及平台设置排水沟,使坡面雨水有组织地排出场地。在新增边坡3中部原冲沟处及新增边坡2截水沟口设置竖向跌水踏步。竖向跌水踏步口设沉砂池。A型平台排水沟仅用于新增边坡2一级平台,其余平台用B型平台排水沟。当排水沟遇中风化花岗岩岩面时,则排水沟底部置于岩面上,岩面上回填种植土高于排水沟侧面顶,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水流走向调整排水沟位置,达到将水排出场地。

六、主要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要求

施工时,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符合设计要求---修坡——坡顶排水沟施工——锚杆格构梁施工——坡脚及平台排水沟施工。

(一)修坡

1.修坡及坡面防护应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稳定,保证弃土、弃渣不导致边坡附近变形或破坏现象发生,土方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不同地段不同岩性采用不同坡率修坡,变坡处采用弧化处理;

2.边坡支护施工前,应从上到下进行清坡,主要清除坡面滑塌部分及表层松散土体和松动岩块,但不得扰动边坡地层原始状态,对局部不稳定块体应予以清除;

3.边坡坡面植被绿化应在支护结构完成后立即进行,防止坡面遇水冲刷。

(二)锚杆

1.锚杆采用干作业成孔,锚孔定位偏差不应大于30mm;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5%;钻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应小于0.5m;

2.放置锚杆时,若发现孔壁坍塌,应重新透孔、清孔至干净;

3. 注浆材料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0~0.45,浆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

4.灌浆前应清孔,排放孔内积水废渣,注浆管端头到孔底距离为100mm;

5. 相邻锚杆的竖向倾角相差不超过5°。

(三)排水沟

排水沟施工时,顶部应低于地面且内倾,内倾坡度为10%。铺素混凝土基础上;遇岩则排水沟底部置于岩面上,岩面上回填种植土高于排水沟侧面顶,且压实。

(四)格构梁

1.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应表面平整,混凝土必须现浇后进行人工振捣,不得采用喷射工艺。

2.钢筋可在现场进行制作与安装,但钢筋的数量、配置按设计确定,接头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混凝土的浇铸应架设模板,模板应加支撑固定。

七、监测设计

本边坡为二级工程,施工期间及施工后应对边坡不同部位的变形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工作,边坡监测项目主要有坡体水平位移、沉降位移监测、房屋沉降监测和人工巡视监测。

(一)监测布置

1.边坡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点

沿坡顶按20m间距设置监测点,特殊地段加设监测点,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合二为一,共设置14个监测点。

(二)巡视监测

巡视内容主要有坡顶地面、支护结构、排水沟等有无无裂缝和明显变形。

(三)监测要求

1.监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值。

2.监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有关变形测量的规定,监测精度应满足不低于二等精度要求。

3.监测资料应包括: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位置、编号、监测日期、本次监测值和累积监测值。

4.监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位移、沉降监测结束应将上述资料汇总并附必要的文字

说明。

5.边坡允许值和预警值:二级边坡坡顶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为取0.4%H(H为边坡高度)和40mm 的小值,边坡坡顶水平位移达到允许值的80%或者速率已连续三日每天大于2mm应进行预警。

(四)监测周期及监测组织

监测密度在施工期间要求二天一次,施工完毕后对边坡水平位移、沉降位移监测点继续进行监测,竣工后半年内要求半个月测一次,剩下一年半一个月测一次,在暴雨季节加密监测频率。在使用期间,根据边坡人工巡视的情况,再进行具体的监测要求,异常情况时应增加监测次数。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应少于两年。

边坡监测由建设单位直接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方案,经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等共同确认后实施,方案必须包括上述监测项目、监测目的、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对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以便研究对策。

八、质量检测

(一)常规检测:施工用原材料水泥、钢筋、钢铰线、砂、碎石等。

(二)锚杆(索)验收试验

锚杆(索)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试验:

1.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试验最大荷载值取1.5倍的抗拔力设计值。

3.锚杆(索)验收试验数量取每种类型总数的5%,且均不得少于5根。

4.验收试验的锚杆(索)应随机抽样。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

5.验收标准:

a、加载到设计荷载后变形稳定;

b、锚杆(索)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大于自由段,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

6.当验收不合格时应按锚杆(索)总数的30%重新抽验;若再有锚杆(索)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

锚杆(索)验收完成后应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

(三)其它要求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1.锚杆(索)注浆体强度检验。

2.格构梁混凝土试块强度检验。

3.抗滑桩应进行低应变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当根据地应变法检测结果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4.除上述说明外,未尽事宜按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

九、应急措施

边坡支护坚持信息化施工,针对现场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加强变形监测,安排专人昼夜值班,24小时观察边坡周边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并启动应急措施。

(一)坡顶变形异常

由于边坡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施工过程中若边坡有失稳趋势或引起周边道路、截洪沟出现裂缝、沉降异常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开挖施工,及时用砂浆或沥青将裂缝抹平,防止雨水下渗,并及时通知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以便制定对策。

(二)坡面雨水冲刷剧烈

由于坡面防护不够及时,雨水对坡面冲刷剧烈,在暴雨来临之前,应及时采用塑料布等不透水材料全坡面覆盖,坡顶用土压实,防止雨水下渗。

十、注意事项

(一)建议施工单位进场后,要认真研究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领会设计的意图,精心组织施工。

(二)施工应避开雨季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不良地质情况和危及边坡稳定的不利荷载组合时,或者图纸未能说明者,应及时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协商解决。

(三)如无类似岩土层锚固工程经验,施工前应进行锚杆(索)基本试验,以确定设计参数选取是否恰当,每种试验锚杆(索)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具体要求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执行。

(四)边坡加固应分级开挖支护,边坡开挖后应及时加固,上一级边坡加固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级边坡的开挖。

(五)监测资料要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尤其在变形发生明显变化或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反映,并做好临时防范措施。

(六)边坡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水的排导和防护工作,并做好临时防洪、抢险措施。

(七)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妥善保护本边坡支护结构并进行必要的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和养护好边坡绿化植物。

(八)除上述说明外,未尽事宜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施工。

十一、主要工程量

支护土方开挖量计算表

序号

块段号

面积

(S)m2

距离

(L)m

体积

(V)m3

备注

新增边坡2 两断面间尖灭时,计算式为:V=L/2*S

1 西南侧26 45 585

2 西北侧

3 30 35 525 滑坡上缘放按1:1放坡

3 边坡中段上部 5 75 40 1500 原施工残留填土按1:6放坡

小计2610

新增边坡3

4 北东段南西侧7 3.6 7 13 原喷砼陡坡按1:0.75放坡

5 边坡中段上部8 24 8 9

6 滑坡上缘放按1:1放坡

小计109

注:若施工现场地形地貌与图纸差异较大,建议业主:工程量以实际发生量为准。

支护主要工程量表

边坡编号

ф28锚杆

格构梁

(0.3*0.4)

圈梁

(0.4*0.4)

坡顶,

底排

水沟

平台A

型排水

平台B排

水沟

土方监测点

总长

度(m)

入土

长(m)

入岩

长(m)

长度(m)长度(m)

长度

(m)

长度

(m)

长度(m)座m3 个

2

4284 1898 2386 2917 1227 723 108 482 1 2610 6

3边坡1074 361 713 686 191 163 / / 1 109 4

4

1068 0 1068 1177 258 134 / / / 2

6

282 0 282 320 95 146 / / / 2

6708 2259 4449 5101 1771 1165 108 482 2 2719 14

注:若施工现场地形地貌与图纸差异较大,建议业主:工程量以实际发生量为准。

第三部分边坡绿化部分

一、生态复绿措施

(一)复绿措施原则

1.所采取的绿化措施不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不危及道路的正常运营;

2.技术较成熟,有成功的施工案例供参考;

3.对于本项目需满足快速绿化和全面绿化的要求;

4.做到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

(二)植物选择原则

1.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能适应边坡的特殊环境条件;

2.近路面的植物种需要有较好的景观功能,达到绿化美化的景观效果;

3.尽可能以乡土树种为主,苗源充足。

二、边坡绿化技术

1.挂网干喷

(1)简介

该技术利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有机质、肥料、保水剂、粘合剂、水等混合干料搅拌均匀后

加水喷射到挂有镀锌铁丝网的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结构稳定的有机层植生层。

(2)适用条件

适用于45°—75°的光滑岩质坡面。

(3)材料要求

①基材原料用量配比:有机营养土25%-35%、土壤改良材料15%-25%、多含量复合肥0.6%-0.8%、保水剂0.25%、团粒剂0.3%、微生物菌剂0.15%-0.2%。

②喷草:基材喷完后喷一层草,植物种子用量配比:百喜草18g/m2、狗牙根6g/ m2、多花木兰3g/ m2、银合欢1.5g/ m2、山毛豆1.5g/ m2;

③铁丝网采用过塑铁丝网,铁丝直φ=2.4mm,网孔5×5cm左右,严禁采用焊接铁丝网。

④锚杆φ=12mm,L=800-1500mm,按斜坡行间距1000×1000mm;

⑤铁丝网、钢筋锚杆需要相关的检验报告,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⑥营养表土:要求为种植土,粘砂适中,细粒土,无杂质,酸碱适度(PH值6-7),有机质含量大于1%。

⑦植物用水:应满足植物生长所要的PH值范围,未被污染,无刺激性气味,并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要求。

(4)施工要求

主要施工顺序:安全装置--人工边坡清理—坡面锚杆施工—挂镀锌铁丝网—固网--喷射有机材(10cm)--喷射有机面层+种子(厚度约4-5cm)--盖无纺布--养护;

①作好边坡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人工清理坡面至平整,清理坡面浮石和浮土,并保持坡面清洁;

③在坡面上按图纸规定确定锚杆孔位,进行钻孔,孔向基本与坡面垂直,将锚杆埋入孔内,露出孔口6cm,然后用水泥砂浆灌注穴孔,固牢锚杆;

④铺设铁丝网,两幅网边搭结宽度>10cm,牢固在铁丝网时,将网眼角与锚杆用铁丝绑扎,并保证铁丝网与坡面间距5-6cm;

⑤在坡顶处,铁丝网应伸出坡顶50cm,且采用挖沟(宽20cm,深20cm)埋压固定,在坡脚也应该将铁丝网埋于碎落台填土中20cm;

⑥在利用喷射机械喷射基材时,喷射厚度10cm,其中铁丝网上保证有3-4cm的基材;

⑦基材喷完后,用喷播机械将含有草种、灌木种子等的混合物均匀地喷播于基材上,覆盖无纺布,并定期养护达到预期效果;

⑧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喷草,喷播在坡面上,喷播完后视情况撒少量土粒,以覆盖种子;以上工序完成之后,立即覆盖无纺布(16g/m2),当幼苗长到8-10cm时揭掉;

⑨养护分前中后期,前期养护60天,中期、后期各30天,需及时浇水,促进苗转青,发现病虫害时及时喷药,防止蔓延,喷水最好在早上进行,当苗长到4-5cm,结合浇水可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施肥,使尽快成坪,植物长势差时,可每半月施一次肥;

⑩草种发芽后,对于局部裸露区域,及时补喷,确保绿化效果。

(5)检验要求

①锚杆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端头弯折,细铁丝绑扎,按GB50086-2001相关方法检验;

②锚杆抗拔力:长度≥1m,锚杆拔力≥50KN,按锚杆数5‰,且不少于3根做

拔力试验;

③铁丝网铺设、搭接、固定:铺设平顺,搭接满足设计要求,坡脚、坡顶、坡面、平台处理压、固定牢靠,沿路线纵向,每20m检查一个断面;

④喷射有机层:基材无流失、无剥离、无收缩裂缝;喷播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设计厚度;团料化>50%;有效含水量>35%;PH值6.0-7.0;每100m2随机抽5个点检验;

⑤喷草:混合物无流失,无剥离,每100m2内随机抽5个点检查

2.格构梁(原有或新建)+生态袋+挂网干喷

(1)简介

格构梁带起到加筋防护作用,有利于土壤的结构稳定,形成一层高强度网壮加筋植生层,保证植生层的结构稳定;码放生态袋可增加种植土厚度,更好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从而达到快速恢复植被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施工工序及控制参数主要包括:

(2)适用条件

适用于55°-73°的土质边坡和坡体中存在不良结构面、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

(3)材料要求

①基材原料用量配比:有机营养土25%-35%、土壤改良材料15%-25%、多含量复合肥0.6%-0.8%、保水剂0.25%、团粒剂0.3%、微生物菌剂0.15%-0.2%。

②格构梁的标准展开尺寸不小于3mx4m,抗光老化等级到达Ⅲ级,各单元采用插销连接,格室组间连接处抗拉强度不小于120KN/cm;

③挂网才有柔性网,规格为30*30*12,严禁采用焊接铁丝网。

④锚杆孔径40mm,锚杆头外露6cm,注浆M20砂浆,锚杆规格:Φ=12mm,L=1200mm,锚杆头弯折与波纹过塑铁丝网固定,其中外露部分涂沥青保护层防锈;

⑤喷射基材时应从正面进行,凹凸部及死角要补喷,喷射有机基材后,铁丝网之上的基材应保证2-3CM厚,平均厚度8-10cm;

⑥喷草:基材喷完后喷一层草,植物种子用量配比:百喜草18g/m2、狗牙根6g/ m2、多花木兰3g/ m2、银合欢1.5g/ m2、山毛豆1.5g/ m2;

⑦铁丝网、钢筋锚杆需要相关的检验报告,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⑧其它工艺要求与挂网干喷相同。

(4)施工要求

主要施工顺序:安全装置--人工清坡--安装格构梁--固定—码放生态袋—固定--挂过塑铁丝网--固网--喷射有机基材--喷草--盖无纺布--养护;

①作好边坡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人工清理坡面至平整,清理坡面浮石和浮土,并保持坡面清洁;

③在坡面上按图纸规定确定锚杆孔位,进行钻孔,孔向基本与坡面垂直,将锚杆埋入孔内,露出孔口6cm,然后用水泥砂浆灌注穴孔,固牢锚杆;

④根据现场情况,人工编制格构梁,安装格构梁;

⑤码放与固定:水平分层、错位码放,码放时用脚踩实,边角及顶部小生态袋补齐,生态袋外用16#铁丝网(网孔15cmx15cm)加锚杆固定,锚杆直径15mm,间距50cm,梅花型布置,锚杆深入边坡不小于50cm。

⑥铺设铁丝网,两幅网边搭结宽度≥10cm,牢固在铁丝网时,将网眼角与锚杆用铁丝绑扎,并保证铁丝网与坡面间距5-6cm;

⑦在坡顶处,铁丝网应伸出坡顶50cm,且采用挖沟(宽20cm,深20cm)埋压固定,在坡脚也应该将铁丝网埋于碎落台填土中20cm;

⑧在利用喷射机械喷射基材时,喷射厚度8-10cm,其中铁丝网上保证有3-4cm的基材;

⑨其它工艺要求与挂网干喷相同。

(5)检验要求

①格构梁满足抗光老化等级到达Ⅲ级,格室组间连接处抗拉强度不小于120KN/cm;

②锚杆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端头弯折,细铁丝绑扎,按GB50086-2001相关方法检验;

③锚杆抗拔力:长度≥1m,锚杆拔力≥50KN,按锚杆数5‰,且不少于3根做

拔力试验;

④过塑铁丝网:铁丝直径不小于2.4mm,网孔5×5cm左右,严禁采用焊接铁丝网,按相关要求验;

⑤过塑铁丝网铺设、搭接、固定:铺设平顺,搭接满足设计要求,坡脚、坡顶、坡面、平台处理压、固定牢靠,沿路线纵向,每20m检查一个断面;

⑥喷射有机层:基材无流失、无剥离、无收缩裂缝;喷播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设计厚度;团料化>50%;有效含水量>35%;PH值6.0-7.0;每100m2随机抽5个点检验;

⑦喷草:混合物无流失,无剥离,每100m2内随机抽5个点检查

3.植生盆

(1)简介

该技术利用微凹地形建造,在微凹口外侧人工开拓平台,用浆砌块石砌筑植生盆,回填种植营养土加保水剂,栽种乔木、灌木及爬藤。该技术施工灵活;与其他方式同时使用时,能弥补其它复绿方式的不足。

(2)适用条件

适用于45°-75°的岩石坚硬、岩面不平整、裂隙和微地形充分发育的岩质边坡。

(3)施工要求

①施工前,应修整边坡,清理松石,当坡面具有残存植物时,在不妨碍施工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

②植生盆的设置应依坡面地形的起伏来确定,选在凹处构建;

③植生盆一般要求直径大于50cm,深度大于50cm,挡土墙厚度15cm-30cm;

④如果坡面本身已具有凹凸不平的地形,但表面光滑,应先在石壁上打入锚杆,锚杆直径12mm、长80-110cm,打入石壁50-80cm,利用锚杆的支撑作用砌石植生盆;

⑤在每一处植生盆内填上占3/4 体积的种植土。种植土成分为:种植壤土、复合肥、保水剂、泥炭土相结合;

4.随机锚杆植生盆

(1)简介

此技术是将岩土锚固技术和植生盆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其通过对边坡的生物防护施工,在裸露的岩石边坡上营造具备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土壤条件,为植被的恢复和植被种群的演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

(2)适用条件

适用于坡度≥60°的中风化和微风化的石质边坡

(3)施工要求

主要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搭设钻孔平台——钻机就位——锚杆造孔——锚杆制作——锚杆安装——锚孔注浆——植生盆钢筋制安——植生盆模板安装——植生盆混凝土浇筑——植生盆内

填土——植生盆内绿化。

①钻孔采用干式钻进,为保证有效深度不小于设计孔深,钻孔应有30cm-50cm的钻孔超深长度。锚杆钻孔必须确保孔位、孔径、孔斜、孔深等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②锚杆钢筋应调直、除锈、去油污,长度要充分考虑设计孔深及外露、弯头长度。

③注浆管应随锚杆一起送入孔内,管口应距杆体末端5cm-10cm。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按设计强度配制浆体配比,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搅拌。

④注浆完成后,若锚孔口浆液面回落,应在30min内进行压浆补足。注浆完成24h内,不得对锚杆进行扰动。浆体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不得在锚杆上悬挂重物和拉绑碰撞,以免破坏注浆浆体。

⑤混凝土植生盆分区自上而下逐条施工。钢筋主筋搭采用焊接,箍筋采用绑扎,钢筋外侧按保护厚度设置砂浆垫块。

⑥填土时,基槽底部设置碎石板滤层,以防槽内积水;回填种植土顶部设置成适当的外向坡度,以利排水。种植土回填完成后,在植生盆内按设计要求种植植物,进行绿化。

5.平台、坡脚缓冲带绿化

(1)方法及苗木种植

栽种乔木、灌木及藤本。苗木品种选用适用于本地区气候条件的苗木品种,具有抗干旱、耐贫瘠性、抗逆性强的特点。

(2)苗木穴坑及规格

苗木规格:一般选择一年内实生苗(袋装),生长健壮,枝叶丰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规格达到设计要求以上;

苗木品种及质量必需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定购,进场须经现场监理检测验收,栽前需经过野外炼苗15天以上;

穴坑规格:依土球规格大小或根系情况而定,穴坑一般要求比土球尺寸大10~15cm,裸根苗应保证根系舒展,坑深应比土球高度大10~20cm。

(3)营养种植土要求

营养种植土用于拱型骨架内回填及苗木种植。

营养种植土应为松散、具有透水作用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微量元素的土壤,能助长植物生长、不应含有盐、碱土,且无有害物质以及大于25mm的石块、棍棒、垃圾等;采集时,表土上生长有茂盛农作物、草或其它植物时,则证明该土良好,粘砂适中,细粒土,无杂质,酸碱适度(PH值6-7),有机质含量大于1%。

表一边坡复绿适用技术采用一缆表

序号边坡编号边坡复适用绿技术

1 新增边坡3

挂网+爬藤、格构梁+生态袋+挂网干喷、坡脚缓冲带绿

2 新增边坡2

格构梁+生态袋+挂网干喷、平台绿化、坡脚缓冲带绿

3 旧有边坡1 挂网+爬藤、脚缓冲带绿化

4 新增边坡4 格构梁+生态袋+挂网干喷、脚缓冲带绿化

5 新增边坡1 挂网+爬藤、随机锚杆植生盆、坡脚缓冲带

6 旧有边坡2 挂网+爬藤、随机锚杆植生盆、坡脚缓冲带

7 TP-03,TP-04 坡脚缓冲带

8 新增边坡5

格构梁(原有)+生态袋+挂网干喷、平台绿化、脚缓

冲带绿化

9 新增边坡6 生态袋+挂网干喷、脚缓冲带绿化

(三)边坡绿化施工要求

1. 一般要求

(1)路基边坡绿化在边坡稳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若边坡存在稳定性问题,必须进行加固后才能进行绿化工程。

(2)坡面绿化工程应由专业绿化施工队伍实施,施工单位应具备足够施工机械、技术人员及成功的施工经验。

(3)施工前应认真阅读全套设计文件,掌握每种绿化方法的要求。应结合绿化设计图、工程数量表以及土建防护措施,明确各工点的设计意图及包含内容。因目前边坡还在开挖过程中,如果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或因土建变更需要修改设计,施工单位应同监理人员现场核实情况后,提出合适的绿化方法,按程序上报业主、设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4)绿化单位进场时应先核实边坡坡比、坡面平整度是否满足要求。如路堑坡面存在大面积凹腔,应与监理工程师、业主及时沟通,补计嵌补工程量。面积小于2㎡的凹腔可用土袋嵌补,面积大于2㎡的凹腔用浆砌片石进行嵌补。

(5)喷有机材绿化的绿化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关的施工经验、良好的施工业绩和信誉,所选用基材生产厂家应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并提供该产品的成功实验工点。在施工前必须先期实施试验段,进一步试验配比,以指导全线大面积施工。

(6)坡面有渗水时,应适当设置PVC管引排地下水至坡外。

(7)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把握动态设计原则,及时与设计、监理和业主进行沟通,保证绿化效果。

(8)施工单位应确保质量缺陷责任期内的边坡绿化效果,施工后要定期养护,本设计边缘绿化单价为综合价,包含了合同要求的后期服务费用,施工单位在投标前应认真计算标价。

(9)施工时应保证施工安全。

2.材料要求

(1)现场材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使用。

(2)施工单位自行选择适合沿线气候特点的草灌配合比,要求草种具有生命力强、抗病性强、根系发达、枯黄期短等特点。对种子发芽率进行测试,并对发芽困难的种子进行处理,以保证灌木的正常出苗。

(3)种植土质地为壤土,土壤粘砂适中,酸碱适度(pH值6~7),有机质含量>1.5%。无杂质,无病菌、虫卵,无有害物质以及大于25㎜的石块、棍棒、垃圾等。

(4)苗木应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适应粗放管理,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设计要求的苗木规格是指苗木必须达到的最小规格;苗木应树形端正,主、侧枝分布均匀,树冠丰满,长势旺盛,叶色亮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主根短直,须根发达。乔木移植保留尽量多的分枝,小乔木要求树冠均匀、丰满,不偏冠,竹竿通直;灌木要求树冠紧密,根系发达,下部枝叶不光秃,树龄控制在2-3年以内。

(5)在大面积栽植前,应做栽植实验,并提前贮备或培育苗木。

3.工艺要求

(1)铺设网时,坡面应尽量平整,以确保网与坡面的紧密结合,以免局部空鼓导致草种无法着床,影响出苗。挖方边坡的坡顶处须采用埋压沟(宽20㎝,深20㎝)固定,并在压网后尽快培土夯实;坡脚处的网应埋入碎石台填土中。

(2)在布置锚杆时应考虑坡面具体情况。在征得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前提下,对不能清除的危石和节理裂隙较发育处应适当加密锚杆,但须保证嵌岩深度,间距可适当调整。

(3)植生袋应固定牢固,并垂直于坡面,植生袋延坡面水平方向布设长度可根据坡面具体情况而定。

(4)喷播施工应在温度5℃—35℃直接进行。

(5)喷播施工时,尽可能保持喷播面薄厚均匀。

(6)应尽量避免在雨天喷播施工。喷播施工后几小时内如果有较大降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已施工的工程。

(7)藤蔓植物绿化中,加强牵引作用。

4.苗木栽植要求

(1)放线定点

根据设计图乔、灌木种植比例及间距确定各树木的种植点,平坦开阔地一般要求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坡面可依地形变化进行布置定植,尽可能做到自然流畅,疏密间距适当。

(2)挖穴(刨坑)

栽植坑(穴)位置确定后,根据树种根系特点(或土球)大小确定挖坑(穴)的规格。一般要求比规定根幅或土球约加宽(深)放大10—20cm。坑(穴)应上下口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

的锥形或锅底形。(3)种植要求

种植时间:以阴雨无风天最佳,晴天宜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为好。

种植方法:先填入适量种植土到坑穴底部,以适宜苗木种植,放置苗木前

剪开包装袋,去除不易腐烂的材料,回填种植土,用木棍将土球四周扦实,填至满穴并踩实(注意不要弄碎土球)。

(4)养护:

强制性养护:时间为竣工结束后两个月。喷植结束后,视情况进行覆盖保墒。在此期间应注意植物种子的出芽均匀度和出芽率,对局部出芽不齐和没有出芽的坡面进行补植,及时更换或补种没有成活的苗木。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要进行病理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

常规养护:时间为强制性养护结束后两年。在此期间,需监测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抗逆性能,并在极端气候(强暴雨、长时间干旱、高温、低温等)情况下根据植物生存态势采取对应措施(补植、修剪、支护、间伐、补水、补肥等)以保证植物成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隐患。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在补种或栽植时尽量采集本地植物,另外还需注意,防止人为、动物破坏植物。

表二绿化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项目名称规格(cm)单位数量

1 主动柔性网30*30*1

2 m 15171

2 生态袋81*42 个183769

3 干喷基材配比与种子配比详见绿化设计说

m2 15693

4 排水沟钢筋混凝土排水沟m 1864

5 排水沟石砌排水沟m2 3652

6 沉砂池座23

7 过塑镀锌铁丝网孔径50*50cm,铁丝直径Φ=2.4mm m2 19378

8 爬藤种植槽m 807

9 格构梁300*300 m 5100

10 圈梁400*400 m 1771

11

Φ28锚杆入土长m 2259

12 入岩长m 4449

13 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m 262

14 监测点个17

15 土工布m2 13379

16 随机锚杆植生盆m 126

17 种植土m3 22530

18 填土方m3 116820

19 挖土方m3 26970

20 鸡粪1kg/株kg 3947

21 长效复合肥0.5kg/株kg 1974

22 复合肥(葛藤专用) 1kg/株kg 2083

23 南洋楹径10cm,高400-450cm,冠200-250 株33

24 凤凰木径12cm,高450-500cm,冠200-250cm 株48

25 美丽异木棉径12cm,高450-500cm,冠300-320cm 株9

26 海南蒲桃径11cm,高450-500cm,冠200-250cm 株435

27 白千层径13cm,高450-500cm,冠200-250cm 株529

28 黄槿径10cm,高400-450cm,冠250-300cm 株9

29 腊肠树径10cm,高450-500cm,冠200-250cm 株38

30 大花紫薇径7cm,高300-350cm,冠180-200cm 株83

注:若施工现场地形地貌与图纸差异较大,建议业主:工程量以实际发生量为准。

第四部分边坡喷灌系统部分

一、设计依据:

1.主要设计规范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 207-98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199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

2.建设方、建筑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及要求等。

二. 设计内容:

1.园林绿化给水系统

2.增压泵房配电系统

三. 园林喷灌给水系统:

1.水源情况:本工程园林绿化给水水源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从市政管网引入一条DN150mm 市政给水总管,并在总管上设绿化用水计量总表,水表井内设阀门、水表、倒流防止器。由于市政管网压力仅为1.5公斤,因此需根据各边坡情况分设2个增压泵房及蓄水池,各蓄水池水源由DN150给水总管供给,自动补水浮球阀为DN100;设置两个高位水池。

2.设计灌水方式:人工浇灌与滴灌相结合。

灌水器具体型号参数及设计参数如下:

滴灌管:流量:2.27L/h;滴头间距:0.6cm;

3.设计需水量:本工程最大灌溉需水量约328.64m3,详见下表

各边坡喷灌需水量计算表

序号边坡名称灌溉面积(m2) 灌溉强度(mm) 设计需水量(m3)

1 新增边坡1 6333 4 25.33

2 新增边坡2 12012 4 48.04

3 新增边坡3 3085

4 12.34

4 新增边坡4 1583 4 6.33

5 新增边坡5 15549 4 62.20

序号项目名称规格单位数量

31 宫粉紫荆径7cm,高300-350cm,冠200-250cm 株123

32 黄槐径7cm,高350-400cm,冠150-200cm 株84

33 台湾相思径1cm,自然高30-40 株1350

34 木荷径1cm,自然高25-30 株644

35 藜蒴径1cm,自然高20+30 株589

36 大叶伞高200-250,冠150-180 株27

37 红花夹竹桃高200-220,冠150-180 株760

38 白花夹竹桃高200-250,冠150-180 株39

39 小叶紫薇高100-120,冠100-120 株73

40 红绒球高100-120,冠100-120 株51

41 洋金凤高100-120,冠100-120 株44

42 勒杜鹃高100-120,冠100-120 株274

43 红花夹竹桃高80-100,冠60-80 m2 588

44 鸭脚木高30-40,冠25-35 m2 87

45 鸳鸯茉莉高30-40,冠25-35 m2 708

46 龙船花高30-40,冠25-35 m2 193

47 蜘蛛兰高25-30,冠20-250 m2 102

48 蔓花生m2 2017

49 麦冬m2 440

50 台湾草m2 27950

51 葛藤藤长>200 m2 2083

52 爬山虎藤长>50 m2 2178

53 薜荔藤长>50 m2 1398

54 马樱丹藤长>30 m2 720

55 青皮竹杆径5,高300以上m2 246

56 黄金间碧竹杆径5,高350以上m2 428

6 新增边坡6 412

7 4 16.51

7 旧有边坡1 14749 4 59

8 旧有边坡2 7357 4 29.43

9 TP03-TP04 15154 4 60.62

10 合计82160 328.64

四:增压泵房、蓄水池及水泵选型:

(一)根据各边坡设计需水量及现场实际情况,设置2个增压泵房及2个蓄水池,2个高位水池,供园林给水系统使用,具体设计如下:

1.设1#增压泵房及1#蓄水池,高位水池1,为新1,新2,新3,新4,旧1,旧2边坡供水,泵房面积约为6平米,净高3.0米,选用2台供水泵KQDL80-20(P)X5-Ⅱ,流量32立方/h,扬程105m,功率30KW,一用一备,蓄水池容积约为25立方,供水主管为DN100,供水至高位水池1,由高位水池自压供水。

2.设2#增压泵房及2#蓄水池,高位水池2,为新5,新6,TPO3/TPO4边坡供水,泵房面积约为6平米,净高

3.0米,选用2台供水泵KQDL80-20(P)X5-Ⅱ,流量32立方/h,扬程105m,功率30KW,一用一备,蓄水池容积约为25立方,供水主管为DN100,供水至高位水池2,由高位水池自压供水。

(二)各边坡给水方式为人工浇灌与滴灌相结合,人工浇灌无法覆盖区域采用滴灌。其中新2新4新5边坡含滴灌系统;滴灌控制方式为手动开启阀门进行灌溉。

五. 管材及接口:

绿化喷灌给水管道采用PVC-U给水管,粘接,管径De32以上的公称压力等级为1.25MPa ,De25的公称压力等级为1.6MPa ,De20的公称压力等级为2.0MP,泵房进出水管采用无缝钢管,焊接,公称压力等级为1.0MPa。控制阀门采用闸阀,工作压力为1.0MPa。

六. 其它:

1.采用自动与人工浇灌相结合的灌水方式,在主管上每隔40米安装一个快速取水阀。绿地的快速取水阀安装在708阀箱内,出水立管为De25,安装位置尽量隐蔽并方便取水。

2.在整个灌溉区域的高处安装2"自动进排气阀,在主管最低处易存水的地方安装2"泄水阀门,施工时依现场地形布置。自动进排气阀和主管泄水阀门均安装在910阀门箱内。七.配电控制系统:

1.项目电源引自新增边坡4附近的18#路灯专用电柜,本工程供电电压AC:380/220V±10%,电源频率AC:50HZ±5%,具体由现场确定。

2.本工程在新增边坡4附近的18#路灯专用电柜附近设置项目总配电箱ZAL1。 1#增压水泵房配电箱YAL-1电源线由总配电箱ZAL1引来,电缆线采用YJV-4X35+1X16 SC80 FC。2#增压水泵房配电箱YAL-2电源线由总配电箱ZAL1引来,电缆线采用YJV-4X35+1X16 SC80 FC。

3.增压水泵房内设置水泵控制配电箱,供水泵由时间控制器控制启停,在水泵出水管处设压力传感器及压力表,压力信号与变频器相连,由变频器控制水泵转速,使管网供水压力稳定。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10m左右,部份后缘为-1.5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5:拟建边坡总长约436米,呈半月形,坡向东南,西高东低,后缘陡坎5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2-1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8-30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6:拟建边坡总长约216米,呈半月形,坡向南,北高南低,后缘陡坎6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3-20m左右,③后缘坡表层局部有粉质粘土。 第二部分边坡支护部分 一、边坡分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XX市XX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对现场考察分析, 本次设计对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上边坡),新增边坡7,TP3-03,TP3-04边坡,为原采坑壁及原采石场形成的高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边坡上部有坡残积粉质粘土,上述边坡目前整体稳定,拟对上部土体进行1:1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上部土体剥落。拟对TP3-03,TP3-04原采坑填石边坡按1::2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大块石滚向高铁。旧有边坡1,东北端小山坡按1:1清坡。上述边坡清坡及完善边坡排水设计。见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3)

xx市xxxx项目 北面地块高边坡设计方案 (方案三) xxxx 2015年5月15日

建筑边坡设计方案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1.xx市xxxx项目位于xx市北偏西约15公里的平而关村,本工程属xx市xxxx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平而河大桥北端国境线东侧,制度建场地为紧靠平而河的自然边坡,场地及其附近地面标高约130-240m,地形自然坡度为20°-40°。建筑场地规划设计红线东西长约260m,南北宽约120m,面积28992m2,主体建筑是东西长102m,南北宽60m,高为4层的联检大楼,现已完成口岸通道道路。红线西侧10m为中越1035号界碑。因现有红线范围难以容下拟建的建筑设施,业主要求,北面边坡坡脚从红线起向北切坡,西面边坡坡顶边线距国境线留10m的保护距离,由上往下切坡,切坡尽量少占用红线范围内的场地。本场地的东侧临冲沟以填方为主,西侧及北侧将切出总长约230m,最大切坡高度约53m的建筑边坡。西侧及北侧高边坡开挖支护为本设计范围。 2. 本工程场地整平标高151.26-154.50米,建筑边坡坡脚整平标高为 154.00-154.50米。坡脚处原地面高程为154-188米(未计入放坡增加),坡脚处最大垂直高度约34米。 3.本工程设计采用:下部直立排桩式锚杆挡墙,上部切坡格构式锚杆挡墙,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 4.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1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7. xx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总平竖向图等相关资料。 二)设计软件及参考资料 1.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版本6.5 2.建筑边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 DBJ50—2013 三、周边环境条件 1.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西侧南端与新建成口岸道路衔接,西侧建筑边坡切坡范围原有边防巡逻道路须偏移重建。 2.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范围内及周边地下管线:无 3.本工程场地西侧红线距国境线10米,于标高175米处设有1035号界碑。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主要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其特征简述如下: ①层全风化泥岩:层厚 0.80-2.40m,平均揭露层厚为 1.58m,分布不连续,该覆盖层较薄,工程性能一般。 ②层强风化泥岩:分布较连续,揭露厚度为 1.80-22.74m,平均揭露层厚 10.16m。容许承载力[σo]=400kPa,工程性能一般。 ③层中风化泥岩:该层揭露厚度1.34~37.70m,顶面埋深0.00~2.40m,层顶标高162.75~197.52m,层底标高141.99~196.18m,部分钻孔缺失,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T2b):该层揭露厚度 3.10~21.26m,顶面埋深 10.85~32.30m,层顶标高165.86~158.09m,层底标高141.28~157.91m,大部分钻孔没有揭露到,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一、概述 受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平民冲规划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工程1~12号道路的设计,1号路的0+000~0+288.889段和2~12路已在2010年6月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1号路0+288.889~0+787.103段。 本设计文件共分2册,第一册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第二册内容为0+361~0+415段与0+660~0+757.5段边坡防护设计。本册为第二册。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三、地质概况 由于这两段边坡现场的建筑物未折除,还未能进行专项的边坡地质勘察。原云山海泰项目中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这两段边坡处有部分地质钻孔,现参照《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工程施工前必须补充针对本工程的地质勘察,以便及时调整设计。 按由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的地质概况为: 场地位于石鼓冲尾部,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拟建场地在平面上呈“Y”字形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狭窄细长,三面环山,开口朝南。主要沟谷有两条,沟谷多呈"u"字形,低部平缓,西侧的沟谷南北走向,为原蛇园养殖场,东侧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原为梧州外运修车厂。沟谷两侧山体走向基本与沟谷走向一致。 拟建场地上部边坡基本为自然边坡,仅东侧边坡(26—26'~36—36'剖面)为四恩寺入口道路及及广场,坡下经削坡建房或开路形成陡坡,基岩裸露。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低丘,丘顶高程在80~145之间,高差40~100m,山坡自然坡度为30~40°。坡面植茂盛,多以高大松树为主,间杂低矮乔木和杂草。边坡岩土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覆盖层为坡积粘性土,厚度多为0.5~3m。 (一) 岩土层特性 场区边坡部位的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粘性土,坡下拟建建筑地段及冲沟地段覆盖层有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 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 1、素填土 素填土①:属人工随意堆填(Q ml4),堆填年限一般大于10年,一般分布与沟谷底部及原有建筑场地,在自然坡上缺失。褐黄色,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杂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差,孔隙度大,湿,高压

某生态国土综合治理之边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 60页)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1、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2、《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设计书》; 3、《湖北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暂行办法》; 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18-2006;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6); 8、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工程任务,质量、工期要求; 9、本公司机械设备、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等具体情况。 第二节、编制原则 1、满足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合同工期要求编制; 2、满足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的质量优良要求标准编制; 3、满足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要求编制。 第三节、工期要求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工期按90天编制,本合同开工日期以接到监理工程师开工令之日算起。 第四节、质量目标

根据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把本工程建成合格工程。 第五节、施工难点、重点、安全工作分析 1、施工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主要是边坡施工、施工面比较狭窄、并且需随时密切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工期紧、材料运输困难等难点,在边坡施工中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2、施工重点 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主要是高边坡清理及锚杆锚索施工,同时挂网喷浆植草也是重中之重。 3、安全工作 基于本工程的施工难度和其自身的工程特点对安全工作需加大管理力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及设计图纸说明,本段边坡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坍塌,本次清坡土石方方量较大,因此施工时应集中机械设备和人力物力先将土石方工程全部完成. 土石方工程施工时应上报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后每天定时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并派专职保通人员现场指挥. 详细的安全措施及管理机构和制度见第九章。 第二章施工资源配备情况 第一节、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 我公司拟安排多名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本项目的施工管理、技术指导、测量、试验、质检、计量及其它相关部门工作。接到中标通知书后,马上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本工程“合同条款”、“技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说明

共 3 页第 1 页说明 一、对建设方案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根据项目详细外业勘测,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图设计在建设方案文件基础上,对本篇章进行了优化。 二、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充分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新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实现节能减排,为实现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而尽力。 本项目位于山区,沿线建筑物较多,土地以耕地为主。公路建设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因工程建设引起的粉尘污染等问题。公路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交通噪音对沿线居民休息、学校教学的影响,同时还有路面排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结合环境特点,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采取必要的、可行的工程措施,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大气污染。 2.1 节能减排 1、老路面层、基层挖除后的利用。 老路挖除的沥青面层和拳石基层,可作为新建路段路基的填筑材料。 2、拆除盖板、梁板的利用。 拆除的盖板、梁板可砌筑石砌边沟或做河底铺砌。 3、护栏板的利用。 全线拆除的护栏板可重复利用。 4、行道树的利用。 全线尽量保留原道路两侧行道树,不能保留的尽量采用移植,减少砍伐。 2.2 土地资源的影响及措施 公路建设必将占用土地资源,这将对当地百姓生活、生产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工程仅牵扯拌合站及预制场的临时占地,取土前清除表层种植土,集中堆放,取土后再将表土返回,并恢复植被。 2.3 基础设施的影响及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会拆迁电力、电讯线路,对原有道路产生挤占和改移,将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拆迁电力、电讯线路等给予拆迁补偿,对横穿公路的管线按照管线部门技术要求进行管线保护; (2)对原有道路的大修,均本着不降低原有道路标准的原则。 2.4 对沿线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措施 公路的修建必然要对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 (1)在线形设计中,尽量减少大填大挖路段,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和生产; (2)穿线灌溉渠道设置涵洞或设置倒虹吸,便于农田灌溉。 2.5 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为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在设计中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社会环境特征,尽量对原有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加以保护,从设计、施工到养护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原貌,使公路主体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在路基填、挖处,在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路堑上方设置挡水埝;在路堑两侧设置路肩排水沟,在路堤坡脚以外设置排水沟,沟底纵坡较大时进行铺砌; (2)路堑、路堤边坡均采取了植被防护或圬工工程防护,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稳固边坡。 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依据、原则 3.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1991年;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

某建筑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2 2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总经理: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图纸目录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位于都江堰市某某某,本工程由11栋3层住宅楼组成。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1。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建设项目的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总平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2.设计采用的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本设计仅根据勘察报告进行,施工时如地质条件与实际不一致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修改; 2.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按二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 4.坡顶建筑荷载:按局部荷载q=20kN/m2/计; 5.挡土结构根据场地平整后,总平面图要求的标高进行设计; 6.挡土结构根据场地的开挖和填方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 四、场地基本地质条件 1、《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提供的地勘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地层特征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本次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 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 4 dl+pl) 及中生界三叠纪沉积岩(T 3x )组成。各层特征由上向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Q 4 ml):浅灰色、灰黑色、褐灰色,稍湿,较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含少量的碎石、块石,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50~3.80m。 (2)含粘性土碎石(Q 4 dl+pl):浅灰色为主,其石质成分以花岗岩、闪长岩及细砂岩为主,为中风化,粒径Φ>200mm约占10%, 200mm≥Ф>100mm约占10%~15%,100mm≥Ф>20mm约占30%~45%,粘性土、砂及砾石约占40%,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2.00~14.20m。 (3)淤泥质粉质粘土(Q 4 dl+pl):浅灰色、灰黑色,软塑,其间含砂及碎石,分布于含粘性土碎石土间,层厚1.50~3.30m。 (4)砂岩(T3x):灰色,灰黑色为中等风化,呈块状结构,岩芯为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局部较破碎,部分区域呈碳质,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勘察深度内未揭穿。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属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赋存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本次勘察初见水位埋深在4.20m~5.50m,绝对标高在951.82m~960.21m。本次勘察期间未测得稳定的地下水位。 五、设计原则: 1、本设计将挡土墙分为三个部份,每个部分根据场地平整标高、按填方和挖方高度进行支挡结构计算设计。 2、A1-A7段、C1-C4、D1-D5段均采用高度为3m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B1-B3段才用高度为7m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挡土墙墙持力层为含粘土碎石层,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A1-A7段、C1-C4段挡土墙墙趾距原始边坡临空面不小于1m。西侧边坡布置了格构护坡工程。 六、设计参数 1、边坡重要性系数为1.00(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2、岩土参数: 1. 本图为挡土墙结构设计图,图中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mm计; 2. 墙体用M7.5浆砌块石,块石应新鲜且不易风化,强度不低于MU30,砂浆须饱满;砌筑至墙顶时选用大块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墙面用M10砂浆勾凸缝; 3. 挡土墙每10m设一20m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内嵌浸沥青木板; 4. 墙体预留泄水孔,材料可用Φ80mmPVC管,水平和竖直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 5. 挡土墙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如遇软土层或杂填土,则应采用碎石类土换填基础;并保证挡土墙座落在稳定坚实的岩土层上; 6. 墙背后设300mm厚的卵石透水层,透水层上下皆夯填300mm的粘土封闭;挡墙墙后填料可采用原边坡土料掺入不少于25%的块石或碎、卵石进行回填,回填时必须控制粘性土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填土干密度不小于1 7.0kN/m。不得采用膨胀性岩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为回填料; 7. 为保证施工安全,挡土墙应采取分段施工方法,每段长度最好以伸缩缝为界。同时应采取挡板等措施对基槽开挖边坡作临时支护。为符合环保要求,弃土应封闭外运。墙顶、底高程按纵断面图上的高程施工,墙体拉线砌筑; 8.各类型挡土墙结构参数详见附图1-14/14。 九、施工注意事项 挡土墙施工需要严格按设计图及有关规范施工。应将开挖过程视为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再勘查过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1.0-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1.0m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0-0.5m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0.5-10m左右,部份后缘为0.5-1.5m粉质粘土。

边坡设计计算说明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 某公路高大边坡设计 年级: 2014级 学号:2014200015 姓名:黄锐 专业:岩土工程 指导老师:马建林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摘要:边坡工程是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常常作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随着我国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边坡支护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设计为一个公路工程高大边坡设计,对支护结构的设置位置及工后的变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对边坡C及D两个节段的K1+810及K1+860控制横断面进行设计。目前,边坡的支挡结构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锚杆框架梁、排桩等形式,考虑到上述限制因素及边坡本身高度条件,经过方案比选,对边坡采用锚杆桩板墙结构进行加固,其中,K1+810断面采用锚杆桩板墙及桩顶放坡的支护形式,对桩板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后,还对桩顶土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K1+860横断面设计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将前后排桩分开计算,桩顶位移累加,此计算方法是偏于安全的。设计采用理正岩土5.6进行计算。 Abstract:the slope engineering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s quantity is big,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etc, often as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of the proje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 railway, puts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slope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is tall slope design for a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deformation after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f slope C and D are two segments of K1 + 810 and K1 + 860 control cross-sectional design. At present, the slope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mainly includ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pile, anchor frame beam, such as form, considering the above constraints and slope itself highly conditions, through scheme comparison, to reinforce the slope with anchor ZhuangBanQiang structure, among them, the anchored ZhuangBanQiang K1 + 810 section and pile top slope support form, the stability of ZhuangBanQiang after checking, also the stability of pile top slope calculation.K1 + 860 cross-sectional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 with double-row piles were adopted, the front row piles is calculated separately,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accumulation,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safe. Design USES reason is geotechnical 5.6 to calculate.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绵阳万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科大〃美林边坡(A、B、C段) 治理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1 >边坡概况 万合〃科大美林住宅小区拟建工程场地位于绵阳市青义镇青羊村境内,东部紧邻已建成的科大住宅小区。受绵阳市万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对场区内甲方指定的三段边坡进行治理设计。各段挡墙编号、坐标详见平面图,其中:A段长度24米, B段长度45米,C 段长度85米。 场区位于丘陵斜坡地段,边坡高度变化较大。本次设计治理的建筑边坡属于人工开挖边坡边坡,坡顶、坡脚多为建筑,破坏后果严重,因此安全等级为二级。 1.2、工程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丘陵斜坡中下部,属涪江右岸三级阶地东侧斜坡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勘探点地面标高为504.37-531.03米,相对高差约26.66米。该场地位于地面不平坦,呈较陡台阶。因场地位于涪江河右岸三级阶地前沿斜坡中下部,高出涪江现代河床约 35米左右。场地堆积物主要为坡积层粘土、粉质粘土,局部底部有粘土夹砾石、卵石层分布,土层下为紫红色砂质泥岩,阶地类型为侵蚀基座阶地。 (二)地质构造概述 建筑场地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四川盆地构造,川西北坳陷中部,西北距离龙门山褶断带最

近距离约50公里,场区褶皱平缓开阔,岩层倾角小于5度。建筑场地及附近无断裂构造通过,新构造运动使本地区间歇性上升,形成多级阶地。场地在地貌上处于涪江右岸三级阶地剥蚀浅丘斜坡中下部,三级阶地为基底阶地,自然斜坡稳定,地质灾害不发育。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场区影响大,但未造成严重损失,经勘察期对场地东部紧邻的已建成的科大花园小区挡土墙调查和对场地及其西部高斜坡体调查均未发现斜坡变形,挡土墙变形、开裂等破坏现象。现代人为工程活动轻微。综合上述,场地稳定性较好,区域地质构造对边坡的安全影响小。 (三)地层及岩土的基本特征 根据钻孔工程揭露和场地周边环境地质调查,建筑场区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 统坡积层,主要土层为粘土和粉质粘土,其次在局部地段土层底部有粘土夹卵砾石土层,部分地段表层有现代人工填土分布。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层。现自上而下将场地岩土特征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Q m'): 素填土①:紫红色为主,夹有褐黄色,稍湿至湿,松散状,主要成份为粘土,局部夹砾石、卵石和基岩碎块。场地中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厚度0.4-5.1米不等。分布 范围变化大,且不连续,系局部地表人工近期勘探平常和原低洼地段回填土堆填物。 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 ) (1)粘土②:褐灰色、褐黄色,稍湿,可塑,含铁猛质,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土质均一,厚度变化大,分布不连续,分布厚度0.3-8.20米。标准贯入击数4-9击,液性指数I L=0.09-0.24。局部(地段土层中含大量倾角为30?60度的裂隙,裂隙呈网状分布,裂面光滑有白色高龄土膜分布,具有明显挤压擦痕。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

路侧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括 1、工程名称:长平高速公路LH2合同段。 2、工程地点:K24+225-K27+215 3、工程内容:路堤边坡绿化工程包括扦插紫穗槐、播撒草种;护坡道绿化包括栽植馒头柳等;碎落台绿化工程栽植华北卫矛、胶东卫矛、紫叶小檗、种草等。 4、计划开竣工日期:2012年4月28日-2012年8月30日 施工主体工区主要根据填方情况,对路基边坡、路基排水系统进行防护,保护路基稳定。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分分析进行一系列防治措施。本绿化工程采取乔、灌、花、草合理配置,以灌木为主,力求立体效果。设计理念为:坚持人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理念。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考察资料、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会议等; 2.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及操作规程; 3.本单位曾经施工过的同类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及本单位所固有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项目组织机构

四、苗木栽植施工方案 1.扦插紫穗槐 (1)苗木的选择 做到一看、二检、三量、四记、五拍照。即先看苗木姿态和长势,建成有无病虫害,量苗木的尺寸规格,记苗木的规格、价格,对苗木进行拍照。 再看有无苗木检疫证明。确保工程所用紫穗槐的高度、形状均达到景观设计师的统一要求。认真甄别筛选,选用紫穗槐母株要为青壮年期,以保证植株生命力的旺盛,栽植以后易成活,忌老化之苗。 (2)处理坡面 施工前应对路堤边坡骨架内种植土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清理,尽可能清除不利于苗木生长的石块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对较坚硬的土质进行适当的刨松,为施工作业做好准备。 (3)土壤改良 根据现场土质状况考虑到紫穗槐插穗的生长性,应对局部地表30cm土层做土壤改良,以满足植物对肥力的需求。对需改良的土壤掺入腐植肥(膨化土壤),有机肥(活性土壤),复合肥(促进苗木较快生长)。 (4)挖种植穴、槽 苗木的种植穴的挖掘要符合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苗木根系、土壤直径决定大小。根据设计要求掌握种植穴间的行距。在新垫土区,挖穴后应将穴底踏实,避免浇水后沉陷。 (5)苗木的栽植 紫穗槐扦插苗进场后应先培湿润的种植土并立即剁根处理,并对根部进行打泥浆工序,栽植时保证苗木根部不能裸露在外或栽植过深。 2.撒播草籽 (1)播种方法及用量 a.承包人应事先将采用的机具和播种方法通知监理工程师。必要时承 包人应在工程开始前作工艺的野外试验。 b.除图纸另有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外,草籽播种量按照施工图纸为 黑麦草70%+白三叶30%,30克/㎡。 c.将采用的草籽和混合肥拌和,均匀地撒播到已准备好的坡面内。 (2)播种 a.应在图纸规定的季节正常播种、施肥和覆盖。如图纸未规定具体日 期时,应在当地生长季节进行播种、施肥和覆盖。 b.在刮风天不应播种,也不应在过湿或未经耕作的土地播种。

高边坡毕业设计_说明

三峡库区巴东县 信陵镇财政所高切坡防护工程 第一章概述 (4) 1.1前言 (4) 1.2高切坡概况与安全等级 (5) 1.3设计依据 (6)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 (7) 2. 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概况 (7) 2.1 自然条件 (7) 2.2 地质概况 (8) 第三章高切坡地质特征 (10) 3.1高切坡形态特征 (10) 3.2高切坡物质组成 (10) 3.3高切坡地质构造特征 (11) 3.4地质结构 (11) 3.5水文地质条件 (12) 3.6岩体风化 (13) 3.7岩石及结构面物理力学指标 (13) 第四章高切坡稳定性分析 (15) 4.1高切坡稳定性现状 (15) 4.2预测变形破坏模式 (15) 4.3边坡稳定计算 (16) 4.4稳定性评价与分区 (19) 4.5 边坡支护方案 (20) 第五章锚杆设计 (20) 5.1 对该高切破锚固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0) 5.2根据上述分析对该边坡采取锚杆构造设计 (25) 5.3 锚杆布置及数量的确定 (28) 第六章边坡表面治理 (30) 6.1 喷护挂网 (30) 6.2护脚墙 (30) 6.3 排水设计方案 (31) 第二篇施工组织设计 (34)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34) 第八章施工技术 (35) 8.1施工准备和场地布置 (35) 8.2锚杆挂网施工 (35)

8.3施工注意事项 (41) 第九章施工质量控制及其标准 (43) 9.1质量保证体系 (43) 9.2质量控制原则和制度 (43) 9.3质量保证措施 (44) 第十章边坡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46) 10.1监测项目和方法 (46) 10.2观测时间与周期 (47) 10.3信息化施工 (48) 第十一章计划工期与施工进度控制 (49) 11.1施工进度计划 (49) 11.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50) 第十二章安全文明施工 (52) 12.1安全管理目标 (52) 1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53) 12.3安全保证措施 (53) 12.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56) 内容摘要 边坡治理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的灾害防治工程。作为全球性三大地质

边坡绿化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天府新区“三纵一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三纵”为天府大道南延线、元华路南延线、红星路南延线,“一横”为正公路。 红星路南延线景观提升设计范围从海昌路至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立交桥,全长公里。 本次绿化提升工程设计的内容为海昌路至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立交桥市政道路20—60米边坡(人行道外侧边坡适宜范围)。设计内容含上述范围内所有建设工程内容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边坡造坡、植草、栽植乔(灌)木、回填种植土等。 现状道路两侧边坡有石质边坡,不利于植物生长,设计多选用耐贫瘠、耐旱性强的乡土植物及爬藤攀援类草本为主。 二、技术标准 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 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JJ/T82-99) 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TJ/T82-99) 三、设计依据 1)我院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2)由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方案设计批复; 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4)《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5)由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确认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方案设计文本;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9)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范》(2010-2020); 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1)国家颁布的其它现行规划、设计规程规范及施工与验收规范等。 四、总则 1)本次设计范围为满足景观效果所需要涉及的范围。 2)本次设计内容为边坡绿化工程。 3)图中未特殊标注处,尺寸以米为单位,采用成都坐标系,成都高程系。 五、设计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强调人、环境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创造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2)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根据气候条件特点,强调绿色生态的保护与创造。植物的选择注重“色、姿、韵”和地方特色,体现多层次生态景观。 3)尊重自然、师法自然:道路景观绿化应最大程度地模仿自然,减小人为的痕迹,将城市道路建设对自然的干扰、破坏,努力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4)和谐统一:环境协调,与周边空间环境相互延伸、渗透,融为一体。 六、项目现场分析 道路两侧边坡红线外部分为万华集团用地。 七、设计手法、原则 设计手法: 整个景观设计手法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承”字和一个“展”字,既承天府神韵、展国际风采。整个设计手法皆以此为依托进行展开。 a 突出国际性和现代性,通过简洁大气的现代构图来进行表现; b 对景观小品进行特色化的设计; c 突出绿韵的理念,将绿化种植与整体景观结构紧密配合,使其成为景观空间、段落的重要元素;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1概述 梧州高中新校区位于红岭新区,东临玫瑰湖,西靠自然山体,北对三龙大道,新址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标高在15m~70m之间,新址校园规划地面标高在22~34.5m之间。梧州高中新址校园地块土方于2010年8月份进行施工招标,目前新址土方已基本施工完毕。由于新址校园的土方施工,在新址校园周边形成了6个人工边坡。 梧州高中新址西侧A、B、C、D、E及F号边坡,属人工高切边坡,坡脚为规划建设的梧州高中新址;其中A、B号边坡坡脚为400米标准球场及看台,C号边坡坡脚为规划道路、排球场,D号边坡坡脚为运动区、规划道路及食堂,E及F号边坡坡脚为规划道路和学生宿舍区。目前,坡脚规划建设的场地经开山、回填平整后,地面平坦、开阔,拟建建(构)筑物尚未进场施工;经开山而形成的人工边坡(A、 B、C、D、E及F 号边坡),坡脚设计标高24.34~33.17m,坡比为1: 1.2~1:1.7,坡高约6~33m,坡面岩土层裸露,由于坡面岩土层裂隙发育、遇水易软化的特性,边坡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有不利影响。根据本边坡地质报告结论,A、B、C、D、E及F号边坡属边坡自身稳定的边坡(除10-10,剖面饱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为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我院受梧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承担梧州高中新址边坡工程防护设计。 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3地质概况 3.1气象与水文 3.1.1气象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凤气候区,北回归线从该市通过,气候温湿多雨,区内多年平均气温21.1℃,极端高温39.7℃,极端低温- 3.O℃;多年平均降雨量1503 .6mm,年均蒸发量l430mm;主导风向为东北和东风,年均风速为1.6m/s。 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不均,降雨量多集中在每年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7.4%,特大暴雨多发生在5~8月,期间也是本区地质灾害多发时段。其余月份降雨量只占全年降雨量22. 6%,雨季期间对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最大年降雨量1925. 9mm,最小年降雨量1002. 9mm;日降雨量50mm的暴雨天数多年平均在4.1~5.6天之间,最多年份为8~12天:降雨量≥lOOmm的大暴雨天数多年平均为0.5~1.1天,最多年份2~3天;最大日降雨量可达334. 5mm,20年一遇暴雨强度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