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地块场地建筑面积约52300m2,住宅楼9栋(编号为C1~C9),商铺5座。住宅楼地面以上32层,地下2层,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筏板基础,框架混凝土结构。

拟建项目C9#住宅楼南侧、S3#商业楼北侧、新丰路东侧原状地形最高海拔约92.00m,坡脚小区场地建筑面标高约65.00m,拟将山体平整至80.00m,平整后边坡高度约15.0m,需进行边坡支护设计;拟建住宅楼C5#~C9建筑物北侧邻近永和河涌,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建设住宅后场地出现较大的高差,C5#~C9建筑物南侧靠近山体处已进行专项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建筑物北侧靠近河涌处建筑物底板与河涌挡墙顶部高差较大,需进行边坡支护设计;拟建S1#商业楼、社区居委会、C5#住宅楼东侧靠近河涌位置,规划有小区道路,在靠近河涌位置回填修建小区道路,对该处需进行支护设计。

受甲方委托,我司承担XX项目边坡支护设计任务。本次设计任务主要是根据勘查报告及规划图、地形图、结构资料,分析拟建边坡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适用和施工可行的原则,对边坡进行设计,并提供治理工程设计图纸。具体支护范围详见平面图。

二、边坡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珠江三角洲丘陵地貌,在场地西北部为低矮剥蚀残丘,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地面标高约47.33~90.67m。

(二)气象条件

项目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汇地带,气候变化较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受低纬度海洋湿润气流的调节,夏季反而不是非常酷热。调查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树木常绿。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时常出现,有时亦受低温阴雨和寒潮的影响。

黄埔区区内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1.7~22.6℃,气温特征为南高北低。一年中,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5℃;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4~28.7℃。

根据黄埔区气象站资料,黄埔区内降水量在1364~2265mm之间,总体分布为北多南少,丘陵多于平原。黄埔区最大日降雨量达到253.2mm(2010年9月3日),最大时降水量 50.9mm(2016年6月8日7时至8时)。降雨量年内分布亦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于4~9月,降雨量占年降雨总量的80%以上。其中前汛期(4~6月)占年降雨量40%~50%,后汛期(7~9月)占年降雨量30%~4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少雨季节,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20%左右。大气强降雨是影响本边坡稳定的不良气象因素。

(三)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根据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广州实地禾丰村项目工程3#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4年10月),场地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岩土层有第四系耕植土层(Q

4

pd)、坡积土层(Q dl)、残积土层(Q 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γ)花岗岩。现由上至下对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耕植土层(Q

4

pd),层序号为①

本层在场区分布不连续,本次勘察共32个孔有揭露,层顶标高47.33~69.58m,平均55.43m;

层厚0.30~1.10m,平均0.47m。出露于地表。呈灰黄色,褐黄色,灰褐色等,湿,主要由可塑状粉质粘土组成,含石英砂砾及少量植物根茎。

2、坡积土层(Q dl),层序号为②

本层在场区内分布广泛,本次勘察除QA2、ZK2、ZK82孔缺失外,其余114个钻孔有揭露。层厚1.10~13.90m,平均5.93m;层顶高程46.93~87.47m,平均65.35m;层顶深度0.00~1.10m,平均0.13m。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呈浅褐黄色、浅褐红色、浅灰褐色、浅灰色、灰色等,可塑,局部硬塑。主要组成物为粘粒、粉粒,含石英砾砂颗粒,局部含石英岩块石、碎石等。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44次,统计142次,实测击数9~18击,平均13.0击;校正击数8.3~16.8击,

平均11.6击,标准差σ=1.898,变异系数δ=0.164,修正系数γ

S

=0.976,标准值11.3击。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3、残积层(Q el),层序号为④

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主要有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和粘性土。根据残积土的状态,可分为以下2个亚层:

(1)可塑状残积土层,层序号为④-1

本层场区内分布较广泛,共有90个钻孔揭露。层厚1.70~9.30m,平均5.03m;层顶高程37.13~84.59m,平均60.53m;层顶深度1.10~13.90m,平均5.65m。主要为砾质粘性土和砂质粘性土,局部为粘性土,呈灰褐色、褐黄色,可塑,组成物主要为粉粒、粘粒和风化残留石英颗粒,局部含石英岩脉风化残留碎块。具有浸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44次,统计144次,实测击数9~18击,平均15.1击;校正击数7.7~15.7击,平均12.6击,标准差σ=1.611,变异

系数δ=0.128,修正系数γ

S

=0.982,标准值12.3击。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

花岗岩孤石(层序号为④-1a)

在ZK65孔,该层夹有花岗岩孤石,岩石呈中风化状,厚度0.80m,顶面高程37.80m,顶面深度12.30m。呈浅灰白色、浅青灰色,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当土层中含孤石或含较多石英岩脉风化残留碎块时,不利于预制桩的施工和基坑开挖。

(2)硬塑状残积土层,层序号为④-2

本层场区内分布较广泛,除QA20、ZK2、ZK6、ZK14、ZK55、ZK82等6个孔外,其余111个钻孔有揭露。层厚2.55~12.40m,平均6.76m;层顶高程30.53~81.39m,平均55.64m;层顶深度3.20~18.90m,平均9.97m。主要为砾质粘性土和砂质粘性土,局部为粘性土,呈灰褐色、褐黄色,硬塑,组成物主要为粉粒、粘粒和风化残石英颗粒,局部含石英岩脉风化残留碎块。具有浸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233次,统计233次,实测击数19~29击,平均24.2击;校正击数13.1~23.3击,平均18.4击,标准差σ=2.276,变异系数δ=0.124,修正系数γ

S

=0.986,标准值18.1击。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

4、基岩,层序号为⑤

本场地基岩主要为花岗岩(γ),局部见有石英岩脉穿插(其地质时代不详)。按岩石风化程度可分为4个亚层:

(1)全风化岩层,层序号为⑤-1

本层在场区内分布广泛,本次勘察除ZK1、ZK2、ZK3、ZK9、ZK58等5个孔外,其余112个钻孔有揭露。层厚3.30~14.90m,平均8.64m;层顶高程24.46~79.27m,平均49.59m;层顶深度7.20~25.40m,平均16.76m。主要为全风化花岗岩,呈青灰色,浅褐黄色,灰褐色等,原岩结构已被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287次,统计287次,实测击数30~49击,平均41.5击;校正击数20.6~34.6击,平均28.5击,标准差σ=3.480,

变异系数δ=0.122,修正系数γ

S

=0.988,标准值28.2击。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Pa。

(2)强风化岩层

主要为强风化花岗岩(层序号为⑤-2),局部见强风化石英岩脉(层序号为⑤-2a)或夹中、微风化花岗岩孤石或薄层(层序号为⑤-2b)。

A、强风化花岗岩,层序号为⑤-2

本层内广泛分布,本次勘察ZK1、ZK2、ZK3、ZK6、ZK9等5个孔未见揭露。揭露层厚1.30~16.30m,平均7.15m;层顶高程6.12~67.67m,平均40.12m;层顶深度12.50~41.80m,平均25.68m。呈浅灰色、灰褐色、浅褐黄色、浅青灰色等,岩芯多呈坚硬土状或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或薄层。土状岩芯浸水易崩解,块状岩芯手折易断。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70次,其中5次结果为反弹,统计165次,实测击数50~96击,平均64.8击;校正击数31.3~60.5击,平均41.2击,标准差σ=8.925,变异系数δ=0.216,修正系数γ

S

=0.971,标准值40.1击。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650kPa。

B、强风化石英岩脉,层序号为⑤-2a

强风化石英岩脉在场区内局部分布,本次勘察QA15、QA20、ZK1、ZK2、ZK3、ZK6、ZK9、ZK82等8个孔有揭露。揭露层厚3.30~18.80m,平均9.89m;层顶高程43.87~90.67m,平均63.06m;层顶深度0~13.80m,平均6.94m。呈灰白色、灰褐色、浅黄色等,岩芯多呈碎块状、碎石状,岩质偏中风化,部分为中风化岩,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或与全风化花岗岩互层。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承载力特征值为700kPa。

C、中、微风化花岗岩(孤石或夹层),层序号为⑤-2b

本次勘察仅ZK19、ZK72、ZK90等3个孔有揭露, ZK19孔岩石呈中风化状,其余2孔呈微风化状。层厚1.00~1.30m,平均1.15m;层顶高程8.67~28.56m,平均21.45m;层顶深度26.05~40.50m,平均31.12m。中风化花岗岩呈灰褐色,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芯多呈短柱状,部分碎块状。微风化花岗岩呈青灰色、灰白色夹星点状灰黑色,岩质坚硬,岩芯完整,多呈长柱状。

(3)中风化岩层

主要为中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石英岩脉。

A、中风化花岗岩(层序号为⑤-3)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本次勘察ZK35孔有揭露。层厚1.80m,层顶高程14.26m,层顶深度33.30m。岩石呈浅灰白色等,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岩芯稍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锤击易碎。本层取岩样1组,测得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值单值为13.2~16.0MPa,平均14.6MPa。

B、中风化石英岩脉(层序号为⑤-3 a)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本次勘察仅ZK1、ZK2、ZK9孔有揭露。揭露层厚3.90~16.72m,平均9.77m;层顶高程32.67~53.78m,平均43.42m;层顶深度3.30~21.70m,平均13.93m。岩石呈灰白色、灰褐色、灰黑色等,岩质较软,裂隙较发育,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短柱状。其中ZK1、ZK2孔夹全风化花岗岩或与全风化花岗互层。中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石英岩均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中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石英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0kPa。

(4)微风化岩层,层序号为⑤-4

主要为微风化花岗岩。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本次勘察仅ZK35、ZK72孔有揭露。揭露层厚

1.20~3.10m,平均

2.15m;层顶高程12.46~25.21m,平均18.84m;层顶深度29.40~35.10m,平均

32.25m。呈灰白色夹灰黑色、青灰色等,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少量呈块状。微风化花岗岩属硬质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Ⅱ类。

(四)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中的块状基岩裂隙水,属承压水,基岩裂隙水受地表水的垂向渗流补给。勘察期间在钻孔中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8.92~14.78m,平均12.19 m,标高33.81~78.91m,平均53.65 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广州地区地下水位年平均水位变化幅度为2~3 m。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和土的腐蚀性试验,依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判定标准,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五)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值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广州市黄埔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特征周期值Ⅱ类场地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三、支护结构设计

(一)设计原则

1、满足支护结构稳定的要求,不产生倾覆、滑移和局部失稳;锚杆(索)不产生抗拔失效;

2、支护结构构件受荷后不发生强度破坏;

3、在边坡施工和开挖过程中,确保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路面等正常使用;

4、本设计将工程类比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并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在既有资料和地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开展施工前的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修正设计,指导施工。

5、支护结构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或道路的使用年限,本边坡按使用期70年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地形图、规划图、结构图等相关电子文件资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24-20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6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13、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

1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

(三)边坡防治工程等级

按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2.1~3.2.2条规定,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按现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第6.3条规定,该场地地质灾害危害对象等级为一级;按现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第5.1条规定,该边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

(四)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1、潜在滑移面的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和勘查资料,从周边裂缝的调查情况、地质剖面所揭露的边坡岩土构成、边坡基岩面埋藏情况及边坡崩塌机理分析,认为目前边坡并未形成滑移面,但并不排除薄弱带的存在,为此将采用理正岩土工程设计软件(6.5版本)进行对潜在滑移面进行搜索。

2、边坡计算方案及荷载组合

(1)计算方案

①边坡治理后设计工况(瑞典条分法)的稳定性计算;

②边坡治理后校核工况(简化Bishop法)的稳定性计算。

(2)荷载组合

基本荷载:自重+地下水:安全系数不小于 1.30(设计工况)。

组合荷载:自重+地下水+地震:安全系数不小于 1.10(校核工况)。

(五)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计算所选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以勘察报告为依据,并参考有关规范及地区经验确定。计算采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表 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综合考虑现场的周边环境及岩土层组合等条件,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拟对边坡采用放坡及扶壁式挡墙进行支护,局部坡脚采用搅拌桩+钢管桩进行加固。

1、C9#住宅南侧、S3#商业楼北侧边坡支护段(ABCDEFG段):

(1)边坡平整开挖到标高 80.00m;

(2)按 1:1.5放坡,坡面施工浆砌块石格构,格构间绿化。

(3)边坡顶部及底部设置截水沟 400mm×400mm。

2、C5#、C6#、C7#、C8#、C9#住宅楼北侧边坡支护段(HJKLMN段)

(1)对靠近河涌边挡墙采用搅拌桩及钢管桩进行加固;

(2)边坡按照 1:1.5回填至住宅楼地下室外墙;坡面施工浆砌块石格构;格构间绿化。

3、C5#住宅楼东侧边坡支护段(PNQR)

(1)开挖至基底后回填碎石垫层及C15混凝土垫层;

(2)施工 0.5m厚扶壁式挡墙,墙后回填至道路设计标高。

具体参数详见图纸。

四、工程材料

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42.5R。

2、混凝土:扶壁式挡墙采用 C30商品砼。

3、钢筋

1)A—HPB300 热轧钢筋;

D—HRB400 热轧带肋钢筋。

2)结构构件的受力钢筋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3)焊条:用电弧焊接 HPB300 级钢筋采用 E43 焊条,焊接 HRB400 级钢筋采用 E50 焊条,焊接融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五、主要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一)施工顺序

场地内部边坡支护段(ABCDEFG段)施工顺序:坡顶平整至标高 80.00m→坡顶排水沟→放坡土方开挖→浆砌块石格构施工→跌水台阶施工→坡脚排水沟施工→坡面绿化。

河涌北侧边坡支护段(HJKLMN段)施工顺序:坡脚浆砌块石挡墙处搅拌桩施工→钢管桩施工→混凝土板施工→分层放坡回填→坡面浆砌块石施工→坡顶地下室外墙处挡墙施工→坡面绿化。

河涌东侧边坡支护段(PNQR段)施工顺序:土方开挖→碎石垫层及C15垫层施工→扶壁式挡墙施工→挡墙前后分层回填。

(二)土方开挖平整

1、本工程边坡ABCDEFG段坡顶需平整至标高 80.00m再进行边坡土方开挖施工。

2、开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及时清除危岩。

3、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要预留 15~30cm 厚覆盖土层,待坡面防护施工时再挖去。

4、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开挖宜选择小型勾机与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为减少超挖及对边坡的扰动,机械开挖应预留 0.2~0.5m 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位置,开挖如需爆破,应遵守爆破作业安全有关规定。

6、开挖过程中要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

7、边坡开挖后的土体不得堆放在坡顶,严禁增加坡顶荷载。

(三)截排水沟施工

1、基底力求粗糙,对粘性土地基和基底潮湿时,应夯填 50mm 厚砂石垫层,再浇筑 100mm 厚的C15素混凝土垫层。

2、截水沟每隔 12m 设置沉降缝,缝宽 20~3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 150mm。

3、按照设计图绑扎钢筋,浇筑 C20细石混凝土。

4、若建设单位统一设置场地内部排水系统,则按照建设单位统一安排进行场地排水施工,排

水系统要满足场地排水要求,做好雨季排水安全措施。

(四)浆砌块石格构施工

1、浆砌块石格构应嵌置于边坡中,嵌置深度大于截面高度的 2/3。

2、浆砌块石格构护坡坡面应平整、密实,无表层溜滑体、蠕滑体和松动岩块。

3、格构可采用毛石或条石,但毛石最小厚度应大于 150mm,条石以 300mm×300mm×900mm为宜,强度MU30;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砂浆强度 M7.5。

4、每隔10~25m宽度设置伸缩缝,缝宽20~30mm,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填塞深度不小于 150mm。

5、应对格构梁开挖的岩性及结构进行编录和综合分析,将开挖的岩性与设计对比,出入较大时,应进行变更处理。

(五)跌水台阶施工

1、清基:在需施工跌水台阶位置按照设计尺寸清理跌水台阶需要的沟床,沟床需置于坚实土体上。沟底应开挖成台阶状,防止土层溜滑。

2、砌筑: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砌筑,先在沟底铺上一层粗料石,然后浇筑一层水泥砂浆,再铺上一层块石。

(六)搅拌桩施工

1、搅拌桩采用喷浆工艺,Φ550要求四喷四搅;固化剂采用 P.O 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 0.50~0.55;搅拌桩水泥掺入比不低于 15%,或Φ550每米单轴用量不少于 60kg。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Φ550搅拌桩不低于 0.8Mpa。若邻近河涌位置挡墙处搅拌桩由于填石较多而无法施工时,则将搅拌桩调整为Φ600双管旋喷桩,间距0.40m,旋喷桩施工参数如下:旋喷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1水泥浆,水泥浆压力为25~30MPa,气压0.5~1.0MPa,旋转速度为10r/min,提升速度为10~12cm/min,每米水泥用量为250kg,要求桩身强度不少于2MPa。

2、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1%,桩位偏差不超过 50mm,必须保证桩与桩之间的搭接质量,相邻桩施工的间歇时间不应超过 24h。

3、搅拌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面板,面板厚度 200m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七)钢管桩施工

1、钢管桩成孔口径A300,全长置入A219×6.0钢管,钢材牌号采用 Q235 钢,材质符合相关规范设计要求。钢管下段三分之二长度范围内每隔 0.5m钻孔径A5~8的出浆孔。钢管桩顶部采500mm×500mm冠梁。

2、钢管桩注浆,采用压密注浆工艺,注浆压力 0.5MPa,全长灌注水灰比为 0.45~0.50的水泥净浆,浆体强度不低于 20MPa。

(八)混凝土板施工

1、混凝土板施工前应清除钢管桩顶的浮浆层,混凝土应坐落在新鲜的水泥体上。钢管桩进入混凝土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九)坡顶挡墙施工

1、在HJKLMN段边坡顶部浇筑C30钢筋混凝土面板。按照设计要在边坡顶部混凝土面板上砌筑泡沫混凝土砌块形成挡墙,其一面紧贴地下室外墙砌筑。

2、混凝土砌块规格采用 600mm×250mm×200mm,其强度等级为A 3.5,密度等级为 B08,砌筑密度为830kg/m3,质量应符合规范《泡沫混凝土砌块》(JC/T 1062-2007)的规定。

3、将砌筑体底部混凝土板清扫干净。砌块必须在砌筑前一、两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期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保证砌体粘结牢固。

4、砌筑时按墙宽尺寸和砌块的规格尺寸,按排块设计,进行排列摆块,不够整块时可以锯割成需要的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竖缝宽20mm,水平灰缝15mm为宜。当最下一皮的水平灰缝厚度大于20mm时,应用混凝土找平层铺砌。砌筑时,满铺满挤,上下丁字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转角处相互咬砌搭接。砂浆标号不得低于M7.5。

5、当砌筑至设计标高即建筑物结构底板处,砌块与底板之间用砂浆填塞密实。

(十)扶壁式挡墙施工

1、施工时应清除填土中的草和树皮、树根等杂物。

2、扶壁式挡墙基底力求粗糙,底部采用搅拌桩及钢管桩进行加固;基底夯填300mm碎石垫层和100mm厚C15混凝土面板;扶壁式挡墙底板墙锺处施工锚杆,与底板连接。

3、挡土墙每隔 10~15m 设置沉降缝及伸缩缝,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缝宽 20~3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 150mm。

4、泄水孔按 2000×2000mm菱形布置,孔径为φ75mmPVC管,当墙背土为非渗水土时,应在最低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m高度内,填筑不小于0.3m厚的砂砾石等反滤层。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PVC管,泄水孔的横坡为 3%,在安装时,可通过钢筋对 PVC 管进行固定,对于墙面板方向的泄水孔,要使 PVC管与正面模板接触紧密,PVC管的端面要形成相应的斜面,保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 PVC管周围不会漏浆,使面板光滑、平整。为防止泄水孔堵塞,滤水层必须使用透水性材料(如:卵石,砂砾石等),粒径 10~20mm。

5、墙背回填应该在挡土墙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才能够进行填土。挡土墙后填土等效摩擦角应不小于 30°。墙后填土宜采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土,必须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大于0.95,注意墙身不要受到夯击影响,以保证施工过程中自身的稳定。

(十一)土方回填

1、对HJKLMN段按照设计边坡坡率进行土方回填。

2、边坡回填前应先清除原坡面草和树皮、树根等杂物。边坡回填前原坡面应开挖成台阶状。

3、边坡回填材料应选用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粉质粘土等材料,不得使用淤泥、耕土、膨胀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 5%的土。

4、应采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机械设备。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分层铺填厚度 200~300mm,每层压实6~8遍,填土压实系数不得小于 0.94。

5、回填施工过程中,遇暴雨要对坡面进行覆盖,防止雨水冲刷。回填后,要及时在坡面砌筑浆砌块石格构及边坡绿化。

(十二)坡面绿化

坡面采用喷播的形式进行绿化(若建设单位聘请园林建筑设计单位统一规划设计,则边坡绿化按照园林设计单位图纸施工)。工序流程:坡面整理和局部地形整平→挂网→客土喷播→种子喷播→盖无纺布→养护管理。具体如下:

1、坡面处理:在挂网前清除杂草及松动岩石,对较小的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使坡面基本平整。对较大超挖部位,拟采取土包填筑的方法进行填筑,所用包袋的材料必须可快速降解。

2、挂网:坡面处理完成后进行挂网,采用14号镀锌棱形铁丝网(直径2mm),网孔40mm×40mm,铁丝网挂于格构梁面上,固定于膨胀螺栓或D16插筋(插入坡面不少于 2.0m)上。在梁格中间岩质坡面安装膨胀螺栓,稍微用力按压铁丝网然后用铁线连接膨胀螺栓和铁丝网,拉紧固定,使得梁格形成一个凹面网。对于超挖部位,必须先打膨胀螺栓连接固定铁线后方可以码堆土包。膨胀螺栓锚固于格构梁上用M8规格(长60mm)、锚固于岩层用M10(长150mm)。完成后凹面网能更有效地稳定客土层和其上的植被。

3、喷播:铁丝网挂好固定后,即可以喷播客土(所用土必须是粘性土壤),最后喷播草种。坡面绿化推荐选用灌木草种用量为每平方米配以狗牙根 15 克、百喜草 10 克、小冠花 10 克。也可以选用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其它植物种籽。喷播植草须采用专门的液压喷播技术及机械进行,喷播前须将草籽和附着剂、纸纤维、复合肥、保湿剂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形成均匀混合浆液。将配好的混合材料用液压喷播植草机直接喷射在种植基材表面上,喷射设计厚度为3cm,为了指示喷播均匀程度,可选用着色剂。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阳坡的种子发芽率多有降低,应适当加大种子的用量。喷播后完成面基本与格构梁面平齐。喷播前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待种子开始萌动发芽时才能播种。

表2 有机基质材料配比表

4

应扎紧边口(用 U 型钉,两头用土埋),无纺布幅之间重叠 10~15 cm 。注意不露边口,轻柔操作,保持布面完好。覆盖的目的,一是防止雨水冲刷,二是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三是保温利于种子发芽。

5、养护:喷播后如未下雨则每天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至草苗长到 5~6 cm时,逐步揭掉无纺布。揭布之前应适当露苗锻炼,然后逐步揭布,禁止大晴天猛然揭布。在养护期间应随时观察草坪的水肥情况,水分主要是看根系土壤的湿润程度。在草坪成坪后由于其自身形成了一层草毯,对土壤中的水分散失有一定的保护性。一年以后,草坪基本上形成了其自身的生态,不需要特别的养护。根据土壤肥力、湿度、天气情况,酌情追施化肥和灌溉,转入常规管理阶段。

六、边坡应急预案

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建筑物、地面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选择下列应急措施:

1、在坡顶主动推力区进行削方减载,减少岩土体压力;

2、在坡脚被动区采用堆载反压法进行临时抢险处理;

3、封闭坡面及坡面裂缝,做好临时防水、排水措施;

4、对支护结构进行临时加固;

5、对险情段加强监测;

6、立即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现状进行施工工况验算,并提出合理排险措施;

7、危及相关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时应撤出边坡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人员和财产。

七、边坡监测工程设计

1、为达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目的,在施工期间及完工后应进行边坡及挡土墙监测,监测信息用于指导施工,同时可将监测成果作为动态设计的依据。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对数据作周期分析与相关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预测预报坡体变形发展动态,及时报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2、本工程根据支护情况,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地表位移监测及人工巡视监测。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布置在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水平沉降位移监测点水平间距约 30m;水平位移速度连续 3d不得大于 2mm/d。

2)人工巡视监测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做到每天有人巡视检查,对地面裂缝变形观测采取在裂缝两侧埋水泥桩,定期用钢尺(千分尺)测量其位移量。

3、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及监测期间,遇以下情况要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边坡顶部水平及沉降报警值 25mm,控制值 30mm。

4、监测频率: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及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

八、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

(一)一般规定

1、支护施工使用的水泥、钢筋、砂和碎石等原材料和成品,应按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进行检验。

2、施工单位应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相应的自检和验收,监理工程师必须参加,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不合格时,严禁进入下道施工工序。重要的中间工程和隐蔽工程检查应由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共同参加检查验收。

3、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和评定,自检合格后,将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资料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组织当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验收文件必须经以上各方签字认可。

4、工程验收应检查竣工档案、工程数量和质量,填写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表,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5、工程检查项目由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和竣工档案资料四部分组成。保证项目必须符合质量评定标准的规定。在该前提下根据其他项目的情况评定质量等级。

6、锚杆检测: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进行锚杆验收试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的锚杆总数的 5%,自由段位于Ⅰ、Ⅱ、Ⅲ类岩石内时取总数的 1.5%,且均不得少于 5 根;锚杆验收试验荷载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的 1.50倍。

7、填土质量检测: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对填土地基必须分层进行压实系数检测,可选择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检测;按每 50~100m2面积内不得少于 1 个检测点。

8、搅拌桩质量检测:采用钻芯法进行质量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且不得少于 3 根。

9、地基检测:填土地基及处理土地基应进行平板荷载试验,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为每 500m2不应少于 1 个点,且不得少于 3 点。

10、其他未尽事按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执行。

(二)格构锚固

1、质量检验

(1)格构锚固质量检验的内容:包括块石、砌筑砂浆原材料质量及制作质量的检查。

(2)实测项目:砌石格构平面位置、长度、断面尺寸、块石和砌筑砂浆强度、坡度、表面平整度等项目。

2、质量评定标准

(1)保证项目:砌石格构的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砂浆的配合比应试验确定。

(2)允许偏差项目

①砌石格构的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表 3 规定。

表3 砌石格构允许偏差项目表

工程验收应提交以下资料。

1、勘察报告、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记录)、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3、防治工程测量放线图及其签证单;

4、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料、外加剂及焊条)出场合格证及复检报告;焊件试验报告;

5、锚杆(索)的各种承载力试验报告;

6、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和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7、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及砂浆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8、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9、各种施工记录表格;

10、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报告;

11、竣工图及竣工报告;

12、监测报告(包括整个施工期及施工完成一个水文年或经历了一个雨季)。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10m左右,部份后缘为-1.5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5:拟建边坡总长约436米,呈半月形,坡向东南,西高东低,后缘陡坎5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2-1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8-30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6:拟建边坡总长约216米,呈半月形,坡向南,北高南低,后缘陡坎6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3-20m左右,③后缘坡表层局部有粉质粘土。 第二部分边坡支护部分 一、边坡分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XX市XX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对现场考察分析, 本次设计对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上边坡),新增边坡7,TP3-03,TP3-04边坡,为原采坑壁及原采石场形成的高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边坡上部有坡残积粉质粘土,上述边坡目前整体稳定,拟对上部土体进行1:1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上部土体剥落。拟对TP3-03,TP3-04原采坑填石边坡按1::2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大块石滚向高铁。旧有边坡1,东北端小山坡按1:1清坡。上述边坡清坡及完善边坡排水设计。见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贵阳市白云区南湖东路西北侧,场地西北紧临建设小区,建设小区比本项目±0.000高程面低2至4米,东北侧紧临白云区医院现有锅炉房及医院用房,东南侧紧临医院用房及南湖路,西南侧紧靠山体绿地。拟建建筑物住院楼±0.000高程为1299.300m,设两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一号医技楼±0.000高程为1300.000m,设两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二号医技楼±0.000高程为1298.45m,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根据场地周边现状及项目建筑构成,白云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基坑边坡支护工程将形成十三段基坑边坡,总长724.5m,各段边坡工程概况详见表1: 各段边坡特征统计表表1 本项目场地狭小,基坑AB、CWDEJ、FG段无放坡条件,采用垂直开挖;BC、JF、JHF段土层按1:1坡比开挖,岩层采用1:0.3坡比开挖;GYKLMNQ段土层按1:0.3坡比开挖,岩层采用1:0.15坡比开挖;AQ段按1:05开挖施工挡墙后再按施工规范回填,所有基坡均是一级开挖到位。WDEJHFG、AQ段坑顶周围为场内临时便道及材料加工存放场,上部考虑均布荷载30KPa,但距支护结构顶2.0m范围内不许如何形式的附加荷载。基坑边坡若垮塌,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GYKLMNQ段边坡按永久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年限与主体结构一致;其余边坡均按临时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有效支护时间为2年。 受贵阳白云泉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基坑边坡支护工程进行专项设计。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据白云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基坑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现场踏勘,现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述如下: 1、地质地貌 场地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紧邻南湖路,交通便利。该区域为溶蚀残丘-洼地地貌区,原自然地面起伏较小,地势开阔平坦,南高北低,拟建场地位于坡度较缓的山脚处,经后期平场,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在1299.5~1303,最大高差3.5米。

某建筑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2 2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总经理: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图纸目录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位于都江堰市某某某,本工程由11栋3层住宅楼组成。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1。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建设项目的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总平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2.设计采用的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本设计仅根据勘察报告进行,施工时如地质条件与实际不一致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修改; 2.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按二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 4.坡顶建筑荷载:按局部荷载q=20kN/m2/计; 5.挡土结构根据场地平整后,总平面图要求的标高进行设计; 6.挡土结构根据场地的开挖和填方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 四、场地基本地质条件 1、《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提供的地勘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地层特征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本次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 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 4 dl+pl) 及中生界三叠纪沉积岩(T 3x )组成。各层特征由上向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Q 4 ml):浅灰色、灰黑色、褐灰色,稍湿,较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含少量的碎石、块石,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50~3.80m。 (2)含粘性土碎石(Q 4 dl+pl):浅灰色为主,其石质成分以花岗岩、闪长岩及细砂岩为主,为中风化,粒径Φ>200mm约占10%, 200mm≥Ф>100mm约占10%~15%,100mm≥Ф>20mm约占30%~45%,粘性土、砂及砾石约占40%,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2.00~14.20m。 (3)淤泥质粉质粘土(Q 4 dl+pl):浅灰色、灰黑色,软塑,其间含砂及碎石,分布于含粘性土碎石土间,层厚1.50~3.30m。 (4)砂岩(T3x):灰色,灰黑色为中等风化,呈块状结构,岩芯为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局部较破碎,部分区域呈碳质,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勘察深度内未揭穿。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属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赋存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本次勘察初见水位埋深在4.20m~5.50m,绝对标高在951.82m~960.21m。本次勘察期间未测得稳定的地下水位。 五、设计原则: 1、本设计将挡土墙分为三个部份,每个部分根据场地平整标高、按填方和挖方高度进行支挡结构计算设计。 2、A1-A7段、C1-C4、D1-D5段均采用高度为3m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B1-B3段才用高度为7m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挡土墙墙持力层为含粘土碎石层,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A1-A7段、C1-C4段挡土墙墙趾距原始边坡临空面不小于1m。西侧边坡布置了格构护坡工程。 六、设计参数 1、边坡重要性系数为1.00(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2、岩土参数: 1. 本图为挡土墙结构设计图,图中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mm计; 2. 墙体用M7.5浆砌块石,块石应新鲜且不易风化,强度不低于MU30,砂浆须饱满;砌筑至墙顶时选用大块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墙面用M10砂浆勾凸缝; 3. 挡土墙每10m设一20m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内嵌浸沥青木板; 4. 墙体预留泄水孔,材料可用Φ80mmPVC管,水平和竖直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 5. 挡土墙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如遇软土层或杂填土,则应采用碎石类土换填基础;并保证挡土墙座落在稳定坚实的岩土层上; 6. 墙背后设300mm厚的卵石透水层,透水层上下皆夯填300mm的粘土封闭;挡墙墙后填料可采用原边坡土料掺入不少于25%的块石或碎、卵石进行回填,回填时必须控制粘性土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填土干密度不小于1 7.0kN/m。不得采用膨胀性岩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为回填料; 7. 为保证施工安全,挡土墙应采取分段施工方法,每段长度最好以伸缩缝为界。同时应采取挡板等措施对基槽开挖边坡作临时支护。为符合环保要求,弃土应封闭外运。墙顶、底高程按纵断面图上的高程施工,墙体拉线砌筑; 8.各类型挡土墙结构参数详见附图1-14/14。 九、施工注意事项 挡土墙施工需要严格按设计图及有关规范施工。应将开挖过程视为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再勘查过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一、概述 受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平民冲规划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工程1~12号道路的设计,1号路的0+000~0+288.889段和2~12路已在2010年6月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1号路0+288.889~0+787.103段。 本设计文件共分2册,第一册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第二册内容为0+361~0+415段与0+660~0+757.5段边坡防护设计。本册为第二册。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三、地质概况 由于这两段边坡现场的建筑物未折除,还未能进行专项的边坡地质勘察。原云山海泰项目中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这两段边坡处有部分地质钻孔,现参照《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工程施工前必须补充针对本工程的地质勘察,以便及时调整设计。 按由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的地质概况为: 场地位于石鼓冲尾部,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拟建场地在平面上呈“Y”字形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狭窄细长,三面环山,开口朝南。主要沟谷有两条,沟谷多呈"u"字形,低部平缓,西侧的沟谷南北走向,为原蛇园养殖场,东侧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原为梧州外运修车厂。沟谷两侧山体走向基本与沟谷走向一致。 拟建场地上部边坡基本为自然边坡,仅东侧边坡(26—26'~36—36'剖面)为四恩寺入口道路及及广场,坡下经削坡建房或开路形成陡坡,基岩裸露。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低丘,丘顶高程在80~145之间,高差40~100m,山坡自然坡度为30~40°。坡面植茂盛,多以高大松树为主,间杂低矮乔木和杂草。边坡岩土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覆盖层为坡积粘性土,厚度多为0.5~3m。 (一) 岩土层特性 场区边坡部位的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粘性土,坡下拟建建筑地段及冲沟地段覆盖层有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 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 1、素填土 素填土①:属人工随意堆填(Q ml4),堆填年限一般大于10年,一般分布与沟谷底部及原有建筑场地,在自然坡上缺失。褐黄色,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杂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差,孔隙度大,湿,高压

边坡设计计算说明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 某公路高大边坡设计 年级: 2014级 学号:2014200015 姓名:黄锐 专业:岩土工程 指导老师:马建林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摘要:边坡工程是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常常作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随着我国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边坡支护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设计为一个公路工程高大边坡设计,对支护结构的设置位置及工后的变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对边坡C及D两个节段的K1+810及K1+860控制横断面进行设计。目前,边坡的支挡结构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锚杆框架梁、排桩等形式,考虑到上述限制因素及边坡本身高度条件,经过方案比选,对边坡采用锚杆桩板墙结构进行加固,其中,K1+810断面采用锚杆桩板墙及桩顶放坡的支护形式,对桩板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后,还对桩顶土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K1+860横断面设计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将前后排桩分开计算,桩顶位移累加,此计算方法是偏于安全的。设计采用理正岩土5.6进行计算。 Abstract:the slope engineering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s quantity is big,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etc, often as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of the proje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 railway, puts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slope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is tall slope design for a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deformation after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f slope C and D are two segments of K1 + 810 and K1 + 860 control cross-sectional design. At present, the slope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mainly includ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pile, anchor frame beam, such as form, considering the above constraints and slope itself highly conditions, through scheme comparison, to reinforce the slope with anchor ZhuangBanQiang structure, among them, the anchored ZhuangBanQiang K1 + 810 section and pile top slope support form, the stability of ZhuangBanQiang after checking, also the stability of pile top slope calculation.K1 + 860 cross-sectional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 with double-row piles were adopted, the front row piles is calculated separately,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accumulation,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safe. Design USES reason is geotechnical 5.6 to calculate.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详详细细市消协相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xxxx工程勘察院 20xx年xx月xx日 xxx市xxx苑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xxxxxx工程勘察院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序号图件内容页数备注 1设计说明4A3 2基坑支护平面图1A3 3基坑监测平面图1A3 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6A3 5基坑支护大样图3A3 6计算书另附A3 一、概述 xx市合晟苑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位于广东省xx市xxxxx,交通较为便利,其北侧为已开挖地下室正在施工基础的流江村民住宅楼,东面为已建xx高层住宅楼,其地下室离基坑边约6m,主楼离基坑边约10.5m,其南侧为正在施工中的道路,西侧离基坑边约16m为已建村民楼房,西侧及南侧场地空间较大。基坑面积约4750m2,拟建工程为三层地下室,基坑深度约11.6m,北侧基坑已开挖至约深度4.5m,本次基坑开挖以该

深度作为放坡平台,上部放坡开挖,下部垂直开挖,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基坑周边有部分可利用空间,北侧已开挖至约-4.5m,其它三侧放坡开挖至该深度后,设置放坡平台,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注浆管锚并挂网喷射砼护面处理;垂直开挖采用双排搅拌桩、工字钢微型桩、锚索、锚杆及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现场已“三通一平”,道路靠近场地。施工时应对周边管线进行实测后,根据测量结果后避开管线进行施工。 为了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顺利,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应先对基坑周边管线进行探测,并做好相应有效的标示及预防措施,并应查明基坑周边是否存在给排水管、水沟或污水池、化粪池等可能产生渗水影响基坑稳定的设施,做好防渗措施,确保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基坑安全稳定。 我院根据现场踏勘、业主提供的资料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基坑具体情况,对该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支护设计。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总包单位提供的基础平面图及相关图件; 6、《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8-02)。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1概述 梧州高中新校区位于红岭新区,东临玫瑰湖,西靠自然山体,北对三龙大道,新址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标高在15m~70m之间,新址校园规划地面标高在22~34.5m之间。梧州高中新址校园地块土方于2010年8月份进行施工招标,目前新址土方已基本施工完毕。由于新址校园的土方施工,在新址校园周边形成了6个人工边坡。 梧州高中新址西侧A、B、C、D、E及F号边坡,属人工高切边坡,坡脚为规划建设的梧州高中新址;其中A、B号边坡坡脚为400米标准球场及看台,C号边坡坡脚为规划道路、排球场,D号边坡坡脚为运动区、规划道路及食堂,E及F号边坡坡脚为规划道路和学生宿舍区。目前,坡脚规划建设的场地经开山、回填平整后,地面平坦、开阔,拟建建(构)筑物尚未进场施工;经开山而形成的人工边坡(A、 B、C、D、E及F 号边坡),坡脚设计标高24.34~33.17m,坡比为1: 1.2~1:1.7,坡高约6~33m,坡面岩土层裸露,由于坡面岩土层裂隙发育、遇水易软化的特性,边坡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有不利影响。根据本边坡地质报告结论,A、B、C、D、E及F号边坡属边坡自身稳定的边坡(除10-10,剖面饱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为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我院受梧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承担梧州高中新址边坡工程防护设计。 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3地质概况 3.1气象与水文 3.1.1气象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凤气候区,北回归线从该市通过,气候温湿多雨,区内多年平均气温21.1℃,极端高温39.7℃,极端低温- 3.O℃;多年平均降雨量1503 .6mm,年均蒸发量l430mm;主导风向为东北和东风,年均风速为1.6m/s。 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不均,降雨量多集中在每年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7.4%,特大暴雨多发生在5~8月,期间也是本区地质灾害多发时段。其余月份降雨量只占全年降雨量22. 6%,雨季期间对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最大年降雨量1925. 9mm,最小年降雨量1002. 9mm;日降雨量50mm的暴雨天数多年平均在4.1~5.6天之间,最多年份为8~12天:降雨量≥lOOmm的大暴雨天数多年平均为0.5~1.1天,最多年份2~3天;最大日降雨量可达334. 5mm,20年一遇暴雨强度达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1.0-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1.0m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0-0.5m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0.5-10m左右,部份后缘为0.5-1.5m粉质粘土。

临时边坡支护方案

巴南区界石垃圾二次转运站平场土石方和雨水管涵工程 临时边坡防护方案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巴南区界石垃圾二次转运站平场土石方和雨水管涵工程 建设单位: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施工地点: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 工程规模:土石方开挖285177.32m3,回填土石方245673.85m3;浆砌块石骨架护坡18860m2;钢筋混凝土企口管(DN2000)537米;钢筋混凝土企口管(DN2600)154米。 工程造价:14842438.44元 工期要求: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7月15日。 竣工日期:2012年11月15日。 质量要求:合格。 监理单位:重庆同致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刘钰 工程技术负责人:周晓中 施工员:彭海波 安全员:彭小龙 由于地质原因,雨水管涵B段DN2000管线中线坐标变更,现开挖出现高约10米的高边坡,边坡面积约为1200m2,其坡度为1:0.5,其边坡岩石倾向近似垂直边坡,在存在有顺向边坡的卸荷土体,边坡自身移定;该边坡为临时性边坡,雨水管涵施工完毕后,其1-2地块回填高度为283.3m,因此在雨水管涵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是边坡上口的临边防护隔离和坡面松散小石的滚落伤人。

二、地质概况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该边坡地质层从表层向下依次为: 1、素土层约1.2米; 2、粉质粘土层约2.1米; 3、页岩层7.8米; 4、泥岩层。 三、施工准备 本工程的施工难点在于边坡高,约10米,岩层主要是破碎风化岩,安全隐患多。 1、技术准备 熟悉现场情况,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施工场地的移交接受,现场控制点的设立与复核,现场临时设施的搭设。 2、主要施工仪器及检测设备计划 3、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4、劳动力计划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川科技园污水泵站提升泵房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一)基坑位置及建设规模 场地位于污水泵站提升泵房位于新川科技园二组团内,东临洗瓦堰及B线道路,北面为规划220KV变电站,西面为地铁一号线红星站场站用地,之间有规划10m宽防护绿地,南面为规划市政绿地及华阳大道,该建筑物为1F,设一层地下室,设计 +0.00=480.30m。 (二)使用年限 本工程场地地面标高在481.0m左右,因此基坑设计时高度按481.0m考虑,地 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西边按16.5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0m),东边按13.8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7.2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从基坑开挖之日起算。超过使用年限后未回填,支护体系需进行安全鉴定。 (三)基坑对周边影响 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场地面标高(481.0m)以下13.8-16.5m,基坑开挖底 面标高为464.5-467.2m。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资料及现状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如下: 1、周边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 基坑现在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分布。

2、地下管线 基坑的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电缆埋深约3m,距离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约10~16.7m,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3、地面沉降 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明挖顺作法施工时,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应预防周边建(构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甚至造成破坏性影响。 施工前应对周边进行摄像取证,并在建筑物周边布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二、设计依据 1、《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业主提供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建筑设计图》 3、设计采用的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毕业设计边坡支护 说明书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国外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国内边坡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1) 2 边坡处治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坡率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排水 (5) 2.3防护 (8) 2.4支挡 (10) 2.5加固 (14) 2.6方案如何抉择 (20) 3 工程概况 (22) 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 3.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5) 3.3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分析评价 (26) 3.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设计计算指标 (28) 3.5地基土评价 (29) 3.6边坡支护加固施工监测与检测 (30) 4 方案的选定 (31) 5 结束语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4)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德化酒店边坡的工程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的分析和支护方案的设计。该边坡为分为四段,总长为130米,高6.0-20.2米,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根据酒店边坡设计基本要求和设计参数等多种因素,通过对边坡特征结合地质分析和计算,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在对该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定量计算中,采用了理正软件对边坡进行了计算及模拟分析,并得出了最不稳定的滑动面。分析及计算表明,该边坡不符合稳定性要求,需要进行支护。根据边坡概况及场地条件整个边坡,该边坡的第一、第二段支护方案采用了喷射砼面板,该边坡的第三、第四段的支护方案采用了锚杆格构梁支护,并对其锚杆的锚固力、锚固角进行了计算,并通过计算和对比选取了锚固长度,最后通过锚杆锚固力确定了格构类型。本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在满足边坡稳定性的情况下兼顾降低工程造价以及支护工程施工的可行和方便。 关键词:边坡;边坡稳定性分析;锚杆格构梁;支护工程

某某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工程勘察院 二○一*年*月

**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法定代表人: 单位技术负责: 项目负责: 审定: 审核: 项目技术负责: 校对: 勘察单位:****工程勘察院 勘察证书资质等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级 勘察证书编号:****** 营业执照:**** 电话:***** 传真:***** 提交日期:201*年*月**日

目录 0 前言 (1) 0.1任务由来 (1) 1、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 (1) 1.1设计依据 (1) 1.2设计标准 (1) 1.3设计范围 (1) 1.4设计原则 (2) 2 边坡概况 (2) 3 设计思路 (2) 4 设计方案 (3) 4.1 挡墙工程 (3) 4.2 排水工程 (3) 4.3 监测工程 (4) 5 质量与施工要求 (5) 5.1 挡墙施工要求 (5) 5.2 排水沟施工要求 (6) 5.3 其他施工要求 (6) 6 施工工序与工期 (7) 7 工程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1′、2—2′剖面稳定性计算书 附图: 1、*******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工程平面布置图1:500 2 、1—1′~7—7′剖面结构图1:100 3、板肋式锚杆挡墙断面图1:50 4、截水沟、防护栏网示意图1:10、50 5、监测点示意图1:10

某某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0 前言 0.1任务由来 201*年*月,受**市电力设计院委托,**工程勘察院承担了**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工作。 1、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 1.1设计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6)《*******新建工程边坡支护勘察报告》(**工程勘察院); (7)其它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定。 1.2设计标准 拟支护边坡为岩质边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高度H≤15m,如果边坡出现失稳,将严重影响*******的正常运行,因此,将本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板肋式锚杆挡墙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3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新建工程用地红线周围及进站道路两侧边坡,总长约***m。

某地下车库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提质改造项目基坑支护 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0年*月*日

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长沙市边坡及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 (17)“****某社区提质改造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 二、工程概况 2.1基坑工程概况

受长沙市雨花区某业主单位的委托,按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的勘察任务书及布点图要求,由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承担某社区提质改造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该工程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院内。 根据勘察任务书,拟建项目由一栋1层辅助用房及1层地下室组成。拟建建筑物高度为5.1m,设计地坪标高为75.750m,地下室开挖深度为4.32~8.25m左右。本次设计为拟建建筑物地下室的施工基坑支护设计。 拟建项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划分,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丙级。基坑安全等级取二级,侧壁重要系数取1.0。该基坑支护工程为临时性支护工程,基坑使用年限为2年。本设计采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采用理正深基坑6.0进行支护结构计算。 三、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东北角,交通便利。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及坡地,现场地平坦,地势起伏较小,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高程介于74.32~78.52m之间。该工程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院内。南侧紧临院内道路,无重要建(构)筑物;东侧紧临院内道路, 离国税局办公楼(7层)10~15m左右,与办公楼下的一层地下车库相接,地下车库深度为6.0~6.5m左右,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北侧紧临院内道路,离院内住宅区15~20m左右;西侧紧临院内道路,离院内住宅区15~20m左右。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4.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与***交汇处东北角。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及坡地,现场地平坦,地势起伏较小,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高程介于74.32~78.52m之间。 4.2 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处长沙盆地,属早~晚期新华夏系构造拗陷带,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分析,原始地貌为丘陵及坡地。场地内局部回填土较厚,基底由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组成,从区域地质结构图上分析,该区未见断裂带及褶皱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受大的构造运动,次一级构造发育一般。

某边坡支护设计说明

xx高边坡 边坡防护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xx高边坡场地位于大横琴山西侧,井湾附近的二井角。边坡体长约140m,路堑最深挖方达32.23m(设计地面标高为7.0m)。目前山体自然坡度在30°~50°之间,山体顶部西侧有一中国移动通信站,山体坡脚为既有xx。 2、设计依据、设计规范 2.1设计依据 (1) 我设计院与甲方签订的设计合同。 (2) 《xx高边坡(K5+720~K5+860)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3) 建设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 (4) 我设计院完成的xx初步设计2010.08。 (5)xx初步设计专家意见。 2.2设计规范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DB50009--200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B50011--2001) (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004—89) (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颁2004.3.)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1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 (1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 (13)《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2.3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阶段,专家未对xx高边坡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2.4本版图册修改原因及主要修改内容 本套图册为第二版,上一版为A版于2011年10月提交。 2.5.本工程设计参数 1、边坡类别:岩质Ⅲ、Ⅳ类边坡。 2、本工程的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γ0=1.1。 3、设计使用年限:50年。 4、坡顶荷载取10 KN/m2。 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0.10g,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 6、结构面内摩擦角φ=18°,内聚力C=30kpa。 3、工程地质 3.1水文气象条件 Xx 3.2地形地貌 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