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首诗词曲赏析(新)

20首诗词曲赏析(新)

20首诗词曲赏析(新)
20首诗词曲赏析(新)

20首诗、词、曲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古典诗词鉴赏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

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xx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

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这一点,从xx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 纵观09年高考诗词鉴赏试卷发现有如下特点: 1.除个别省市有选择题外,基本上都是主观表达题形式,分值有递增之势,许多省市把分值增加到8分,所以诗歌鉴赏题不容忽视。

中考诗词曲理解与赏析

中考诗词曲理解与赏析 茸一中学冯琴 课时安排及说明:12课时。 【说明】 中考古诗词曲的理解与赏析篇目共20首,其中有18首属于默写篇目。系统地默写、理解、赏析授课约需要7课时,唐诗精华单元测试、宋词元曲单元测试各1课时,综合检测1课时,查缺补漏、巩固提高需要2课时。 【专题说明】 学习古诗词曲,不仅能积累名言佳句、充实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六至九年级文言诗文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1、学情:学生基本能默写这些诗歌,有了较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意境 的基础,但由于6到8年级不考赏析型题目,故理解与赏析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训练比较欠缺。从这学期的月考反馈来看,学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是:(1)死记硬背诗歌主题,不知灵活运用。(2)基本上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要求,答题时不知从何落笔。(3)缺乏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时基本上能“意会”却不能清楚准确地“言传”。 2、教学内容: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意境,并能从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 考试内容涉及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语言品味等,题型有选择题、

填空题、简答题等。 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学生诗歌理解与赏析的基本方法,力求实现“授之以渔”;辅以适当的训练,进一步提高理解赏析和答题能力。 【复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意境,并能从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路】 一、考点解读 1、熟练掌握古诗(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文学知识(包括了解古诗的体裁特点、风格、流派、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等)。 2、准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3、准确品析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熟悉并理解诗歌的关键语句(如主旨句、警策句、名句等)的含义。 5、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6、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7、理解诗人寄寓诗中的思想感情。 8、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9、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杜少府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处。一个望字暗寓惜别之情。B、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既是惜别,又是宽慰,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胸襟。C、颈联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哲理来送别好友,令友从倍感温暖与鼓舞。D、全诗语壮情深,表现了诗人宽阔胸襟、真挚友情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_古诗鉴赏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 很小的时候过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虽未经风雨,仍是被那种忧伤的气氛年感染----考虑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映衬着历史的雕梁画栋时,耳畔仍会不知不觉地响起这首歌。后来,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后主李煜于国破后所填的词《虞美人》,道不尽对故国的思念。这是我接触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间在当年众多咿咿呀呀的所谓“甜歌”中,竟有着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纪再大些,陆陆续续又听了好些这种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歌曲,其中全文选录编曲的,以邓丽君演唱的苏轼《水调歌头》最为著名。词风豪放清奇的东坡居士,肯定没有想到,他在密州任所对天空奇妙景象的驰想,对月之阴晴圆缺及人生这悲欢离合的感叹,于九百余年后,竟会再度被谱上新曲,传唱于大江南北,感动着更多新的痴男怨女。我个人认为古诗词之新编新唱,此曲堪称经典。 继而,在香港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了粤语版的《满江红》,罗文用他低则婉转、高则激昂的中国古典式唱腔,把岳飞抗敌雪耻、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和英雄气慨演绎得畅快淋漓,于高昂处,那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随之动容。

类似的感受,你也可以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同时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获取,“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豪气,委实曾让我有未生于斯世的遗憾。 将中国古代诗词新编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从些也渐渐屡见不鲜。全篇改编难免会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数理化,用在新歌的关键之处,以求“画龙点睛”。 于是港星蒋志光、韦绮珊的对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所不同的是,白乐天欲抒发的是被贬谪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来呼唤久候的爱情。是啊,同样的一句话,流入处在不同境遇、有着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触动着不同的心事,自古就是如此。 又看到陈百强的歌曲中竟出现了《对酒当歌》的名字,不禁大惑:难道此君亦有着曹公“时光易逝、功业款就”的苦闷吗?忙细细听来:干净的声线,深情且难掩忧伤的基调,竟是在倾诉着一个“失了踪”的爱情故事,“这颗心”虽“真的很痛”,但仍“不断地寻梦”,“两眼尽红”地“依稀觉得这样傻也只是为情重”。歌曲内容固然与《短歌行》所表达的相去甚远,但感情之充沛、情调之悲凉,未必就逊之多少。 这使我忍不住对古代诗词创作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了一些比较: 一、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古代诗词的情感:“以歌传情”是流行

优秀的《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优秀的《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⑵赏析诗歌:

⑶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颈联写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④尾联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赏析《赤壁》 ⑴写作背景:文章写于杜牧黄州刺史时。赤壁是东汉献帝13年,周谕大败曹操。但杜牧所写的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岗,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初中古诗词分类及赏析复习课教案

初中古诗词分类及赏析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的 了解设题特点。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复习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例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 (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3】(05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三、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4】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关于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精选20首

关于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精选20首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精选20首,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寒节气的唯美古诗词及赏析 小寒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早发竹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小寒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早发竹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黄庭坚)

曹侯黄须便弓马,从军赋诗横槊间。 阿瞒文武如兕虎,远孙风气犹斑斑。 昨解弓刀丞太仆,坐看收驹十二闲。 远方不异辇毂下,诏遣中使哀恫鳏。 吾闻斯民病盐策,天有雨露东南乾。 谢君论河秉禹贡,诘难蠭起安如山。 老郎不作患失计,凛然宜著侍臣冠。 愿公不落谢君後,江湖以南尚少宽。 百城阅人如阅马,泛驾亦要知才难。 盐车之下有绝足,败群勿纵为民残。 官焙荐璧天解颜,瀹汤试春聊加餐。 子鱼通印蚝破山,不但蕉黄荔子丹。 道逢使者汉郎官,清溪弭节问平安。 天子命我参卿事,奋然相对亦可欢。 回波一醉嘲栲栳,山驿官梅破小寒。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皎然)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

中考古代诗词曲赏析 苏教版

译一译注意整体意思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三译一译注意整体意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译一译注意整体意思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三译一译注意整体意思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使至塞上唐朝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⒉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3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黄鹤楼唐朝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2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归田园居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⒈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⒉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

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长征毛泽东侧重于背名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革命情怀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⒈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怀之情⒉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泊秦淮唐朝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3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朝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优秀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激情导入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新课感知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前20首注音版)

1 水shu ǐ调di ào 歌ɡē头t óu · 丙b ǐn ɡ辰ch én 中zh òn ɡ秋qi ū 宋s òn ɡ代d ài · 苏s ū轼sh ì 丙b ǐn ɡ辰ch én 中zh òn ɡ秋qi ū,欢hu ān 饮y ǐn 达d á旦d àn ,大d à醉zu ì,作zu ò此c ǐ篇pi ān ,兼ji ān 怀hu ái 子z ǐ由y óu 。 明m ín ɡ月yu è几j ǐ时sh í有y ǒu ?把b ǎ酒ji ǔ问w èn 青q īn ɡ天ti ān 。不b ù知zh ī天ti ān 上sh àn ɡ宫ɡōn ɡ阙qu è,今j īn 夕x ī是sh ì何h é年ni án 。我w ǒ欲y ù乘ch én ɡ风f ēn ɡ归ɡu ī去q ù,又y òu 恐k ǒn ɡ琼qi ón ɡ楼l óu 玉y ù宇y ǔ,高ɡāo 处ch ù不b ú胜sh èn ɡ寒h án 。起q ǐ舞w ǔ弄n òn ɡ清q īn ɡ影y ǐn ɡ,何h é似s ì在z ài 人r én 间ji ān ? 转zhu ǎn 朱zh ū阁ɡé,低d ī绮q ǐ户h ù,照zh ào 无w ú眠mi án 。不b ù应y īn ɡ有y ǒu 恨h èn ,何h é事sh ì长ch án ɡ向xi àn ɡ别bi é时sh í圆yu án ?人r én 有y ǒu 悲b ēi 欢hu ān 离l í合h é ,月yu è有y ǒu 阴y īn 晴q ín ɡ圆yu án 缺qu ē,此c ǐ事sh ì古ɡǔ难n án 全qu án 。但d àn 愿yu àn 人r én 长ch án ɡ久ji ǔ,千qi ān 里l ǐ共ɡòn ɡ婵ch án 娟ju ān 。 评: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可谓设景清丽雄阔。 2 沁q ìn 园yu án 春ch ūn · 雪xu ě 近j ìn 代d ài · 毛m áo 泽z é东d ōn ɡ 北b ěi 国ɡu ó风f ēn ɡ光ɡu ān ɡ,千qi ān 里l ǐ冰b īn ɡ封f ēn ɡ,万w àn 里l ǐ雪xu ě飘pi āo 。 望w àn ɡ长ch án ɡ城ch én ɡ内n èi 外w ài ,惟w éi 余y ú莽m ǎn ɡ莽m ǎn ɡ;大d à河h é上sh àn ɡ下xi à,顿d ùn 失sh ī滔t āo 滔t āo 。 山sh ān 舞w ǔ银y ín 蛇sh é,原yu án 驰ch í蜡l à象xi àn ɡ,欲y ù与y ǔ天ti ān 公ɡōn ɡ试sh ì比b ǐ高ɡāo 。 须x ū晴q ín ɡ日r ì,看k àn 红h ón ɡ装zhu ān ɡ素s ù裹ɡu ǒ,分f èn 外w ài 妖y āo 娆r áo 。 江ji ān ɡ山sh ān 如r ú此c ǐ多du ō娇ji āo ,引y ǐn 无w ú数sh ù英y īn ɡ雄xi ón ɡ竞j ìn ɡ折zh é腰y āo 。 惜x ī秦q ín 皇hu án ɡ汉h àn 武w ǔ ,略lu è输sh ū文w én 采c ǎi ;唐t án ɡ宗z ōn ɡ宋s òn ɡ祖z ǔ,稍sh āo 逊x ùn 风f ēn ɡ骚s āo 。 一y í代d ài 天ti ān 骄ji āo ,成ch én ɡ吉j í思s ī汗h án ,只zh ǐ识sh í弯w ān 弓ɡōn ɡ射sh è大d à雕di āo 。 俱j ù往w ǎn ɡ矣y ǐ,数sh ù风f ēn ɡ流li ú人r én 物w ù,还h ái 看k àn 今j īn 朝zh āo 。 评: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p án ɡ礴b ó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

古代诗词曲赏析

古代诗词曲赏析 李志军 生查子张先 含羞整翠鬟①,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②, —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 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注释】 ①翠鬟:妇女环形发譬称鬟。翠鬟,泛称美发。②雁柱十三弦;筝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飞,称雁柱。这里均代指古筝。 【译文】 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评析】 这首词写怀人之情。上片写佳人娇美,以琴传情,欢快娇艳;下片写曲终人去,梦断无处寻,空对黄昏芭蕉雨。强烈的对比,将怀人伤情的思绪,渲染得凄迷感人。 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①,等闲②离别易消魂③, 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 雨更伤春,不如怜④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一晌,片刻。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②等闲;平常,一般。③消魂:灵魂离开肉体。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④

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译文】 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评析】 这是作者的一首代表作,上片三句一气呵成而又笔意曲折,表现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主题。下片紧随承上,“满目”句承“离别”,“落花”句承“一向年光”,使全词统一完整,更突出了主题。词作取景大,笔力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高健明快而不显凄厉哀伤,又有一种富贵温婉气,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表现得旷达、爽朗,又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襟怀豁达的一面。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 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 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②。 【注释】 ①毅(hu)皱:本指绉纱一类纺织品,这里形容水的波纹像绉纱一样 细。②晚照:落日的余辉。 【译文】; 漫步来到城东郊外,春光风景越来越好,春风和煦,清澈的江水如同纱觳细皱,漾漾溶溶、粼粼闪光,迎送着来来往往的游春画船。岸边的杨柳,鹅黄浅碧摇曳浮动,朦胧间如轻烟薄雾般笼罩枝梢;远处山涧飘来的白云虚幻飘渺,似乎传来轻轻的晓寒。啊!看那杏树林,枝头上红杏盛开,如火如茶,蜂蝶争喧,游人伫足指点,好一派春意盎然。常说是人生虚幻苦短、世事维艰,总恨那欢娱太少,怎能够吝惜金钱而轻视这欢快的一笑?让我端起酒杯劝斜阳,喝下这杯美酒吧,且莫要急急下山,还是留 晚照于花间,延欢娱于一晌,让人间多一些欢笑!

20首绝美诗词

20首绝美诗词 人活一世,长则百年,短则几十年。一路走来,既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热血激昂的青春;从奔波忙碌的中年,到闲适清静的暮年。 人生不同阶段,活法也不一样。 -01- 童年,最是天真浪漫 丰子恺说:唯有孩子能让人忘却世间烦恼。 人最怀念的,永远是小时候。那时候的自己无忧无虑,没有烦恼。那时候的自己很知足,一件小事就能令自己开心愉快。 ?放假后,抓蝴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的时候,一只蝴蝶,一件有趣的玩具,都会令我们追寻开心好久。那个时候,我们那么容易满足。长大后,再难找到这么简单的快乐了。 ?放学后,放风筝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学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去放风筝,欢声笑语充斥了整个操场,放的不仅是风筝,更是同窗之间的情谊。 ?闲暇时,约上朋友去钓鱼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还喜欢到处凑热闹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小时候最爱看热闹了,碰到有趣的人儿,一旁围观不说,还会牵着人家的衣服,嬉笑一番,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一样。 童年,是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 -02- 少年,枕着书香入睡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在父母的期许,良师的鞭策下,我们在书海中奋力一搏。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也许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白鹿洞二首·其二》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也许少年时专心读书,不浪费一分一秒,只为考个好学校。 少年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03- 青年,开始崭新一页 青春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慷慨激荡,却又弥足珍贵。 在这段时光,我们会遇到那个厮守终生的伴侣,相恋于青年,相知于中年,相守于暮年。 ?遇到佳人 《诗经·唐风·绸缪》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 -----“看一看”“抓一抓”“辨一辨”“思一思”读懂诗词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 第一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 方法一:看一看,找启示 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

【启示一】看题目,思考信息 [讲一讲]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诗歌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诗词曲比较鉴赏作业

杭州第二中学朱阿海学号:sch010******* 1、你认为诗、词、曲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答:根据一般常识来看,诗先;词次;曲又次之。 首先我们给诗,词,曲各下一个定义。仅就一般所理解而言,有韵之文就是诗,自一言以至于九言、十言,乃至杂言各不等。从这个理解上来说,词曲都是诗的一种,或者说是诗歌的延伸与扩展。词曲的格律较诗歌严格,这也符合凡事由简单向繁难发展的规律。 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从传说中尧舜时的“康衢歌”、“南风歌”,到《诗经》中大量记载的风、雅、颂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的各种诗歌(例如汉魏乐府等),再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总计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诗的含义虽然很广泛,不过在这里,所谓的“诗”是专指通常意义上的“格律诗”而言的。格律诗形成并逐渐定型、规范化于唐朝,在唐时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这是为了区别于唐朝之前的“古体诗”和唐人以及后人有意模仿唐朝之前古体诗的“古风”,古体诗或者古风的突出特点是不象格律诗那样有着严格的格律限制。 词,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关于词的起源,说法有二: 通常认为,词最早出现于隋代,为“燕乐”(宴乐)的文辞部分(歌词),燕乐从中亚一带经新疆、甘肃传入我国内陆,以琵琶为主要演奏乐器,乐曲旋律复杂,除有可与五、七言诗相匹配的整齐的旋律外尚多结构参差的乐曲,为了能与乐曲相协调,必须使“句之长短,各随曲度”,即令文辞部分由乐谱决定,这样就产生了“词”,并称曲子词(例敦煌曲子词)或长短句。

不过,我国古汉语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词源于诗,其理由是:若从“被诸管弦”一方面说,词是渊源於乐府的;若从格律一方面说,词是渊源於近体诗的。最初的时候,所谓词(亦称为曲),除了配乐之外,它的体制和诗完全相同。反过来说,一首绝句或一首律诗,如果配上了音乐,即刻可以变为词,例如“清平调”,在文字的格律上完全是一首近体七绝,然而却被认为属于词。再如刘禹锡的“纥那曲”,也俨然是一首近体五绝。然而也被认为是词。由此看来,单从这种角度上说,诗和词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总之,一种体裁的转变,只能是一种渐变,不能是一种突变,因此诗和词之间并不能画若鸿沟。另外,根据词的三个特点: (1)全篇有固定的字数 (2)长短句 (3)律化的平仄 来看,近体诗具备了一、三两个条件,古乐府具备了一、二两个条件,所以词主要源于中国,词的定义应该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 曲,也是一种配乐诗体,关于曲的起源,明王世贞的《曲藻》称: “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是故可知,曲是由词演变而成的。正因此,曲的宫调、曲牌等多同于词。不过,词向曲的演变,通常认为还与时代有关,“迨胡元入主中华,所用胡乐,嘈杂缓急之间,旧词至不能按,乃更造新声,而北曲大备”(吴梅《曲学通》)。至于南曲,是由北曲转化而成,故晚于北曲而盛于明代。 从以上所引用资料来看,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的发展脉络应可明白。 2、你认为诗、词、曲里的赋、比、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

七言绝句唐诗20首赏析

七言绝句唐诗20首赏析 篇一 1.《枫桥夜泊》 唐朝·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滁州西涧》 唐朝·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芙蓉楼送辛渐》 唐朝·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清明》 唐朝·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篇二 1.《望庐山瀑布》 唐朝·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泊秦淮》 唐朝·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凉州词》 唐朝·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望天门山》 唐朝·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赠汪伦》 唐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篇三 1.《回乡偶书二首》 唐朝·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朝·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江南春》 唐朝·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乌衣巷》 唐朝·刘禹锡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 古代诗歌鉴赏(词曲鉴赏)考试版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十古代诗歌鉴赏(词曲鉴赏) 一、培优典例分析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小圣乐·绿叶阴浓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①,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②,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③,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④,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⑤,对芳尊浅酌低歌⑥。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注】①海榴:即石榴。②撒:撒落。③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④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⑤命友:邀请朋友。⑥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1.下则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曲上片写景,渲染盛夏园中一片清新俊雅的美好景象,曲子下片抒怀,宣扬命运早已注定入生何不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 B.本首诗主调低沉,消极,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在失意落拓时内心的苦闷,故而在明艳的盛夏美后,特地写了一阵突来的骤雨。 C.上片景色富有生机,石榴怒放,蝉儿欢唱,更有那春天的乳燕雏莺,声声雅嫩可喜,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给池塘水间添了生趣。

D.从用笔上看,上片大笔着色,细细描绘,可谓浓墨重彩;下片则一洗上片的丹青笔法,直抒胸臆,感慨悲歌,显得沉郁苍凉。 2.请简要赏析上片写景的特色。 二、对点增分集训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赏析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古诗赏析 一、《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注释:⑴征:一本作"行"。⑵始:才。归:回家。⑶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⑷阿(ā)谁:古人口语,意即"谁"。阿,发语词。⑸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⑹松柏(b ǎi):松树、柏树。冢(zhǒng)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高坟。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⑺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⑻雉(zhì):野鸡。⑼中庭:屋前的院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⑽旅葵:葵菜,嫩叶可以吃。⑾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飰(fàn):古同"饭"。⑿羹(gēng):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⒀一时:一会儿就。⒁贻(yí):送,赠送。一本作"饴"。⒂看:一本作"望"。⒃沾:渗入。白话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即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