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牛故事的启发

鱼牛故事的启发

鱼牛故事的启发
鱼牛故事的启发

《鱼牛的故事》

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的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一个大大的鱼身子, 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头上长着两个

犄角,还有大大的乳房,嘴里吃着青草……

这是“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由此,可以想到有关教育方面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习是怎样实现的?

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第二个问题:小鱼对“奶牛”的形象是怎样建构的?

是根据小鱼自己的经验建构的。小鱼生活在池塘里,没有其它动物的形象,没有看见奶牛,它的经验就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所以,当它听了青蛙对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两只脚,四条腿,吃草,身上有花纹”以后,就在小鱼身体基础上,建构了“鱼牛”的形象。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借用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它对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第三个问题:教学需要什么?

从“鱼牛”的故事可以看出: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如果小鱼不说出来,不画

出来,青蛙知道小鱼的“鱼牛”吗?肯定不会。建构主义有“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大家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意义建构。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需要学生把自己问题抛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这份耐心,不给学生机会,或者对学生的错误建构冷嘲热讽,消极的评价使学生闭口不言,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似懂非懂,教师糊里糊涂,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第四个问题:教师的作用何在?

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是不成熟的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而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价值的引导方面。学生接不接受,能接受多少,都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很大关系,只有那些为学生所深刻感悟领会的东西才能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教师更多的不应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应该努力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建构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有他们自己建构的东西才能真正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知识是无法传递的。

第五个问题:怎样避免错误的建构?

避免错误的建构,应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场,获得直接经验。打开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像青蛙一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正像池塘中的小鱼一样,跳出水面,有直接的感受,效果远远超过青蛙的仔细描述。这就是加强教学直观性的意义和价值。“鱼牛”的故事的启示: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主动建构)。

☆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取中的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知识)。

☆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需要)。

人生哲理故事:三种鱼的启示

人生哲理故事:三种鱼的启示 导读:人生哲理故事:三种鱼的启示 在美丽的长江之中,有三种鱼常被食用,因为它们不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且很容易捕获,它们是:鲥鱼、刀鱼和河豚。它们虽然体形性情各异,但渔民们常常能用同一张网把它们捕获。 鲥鱼的鱼鳞非常漂亮,鲥鱼非常爱惜自己的鳞片。可就是因为这些,它们常常轻易被捉。鲥鱼的体形两头很窄,中间宽大。当它撞进渔人的网时,其实只需后退一点,就可以转身逃掉。但它太爱惜自己的鳞片了,生怕后退会被网绳刮掉鳞片,所以仍然不顾一切,向前猛冲,试图从网眼中穿越。可因为体形缘故,它越是向前冲,就越被缠得紧,直至被网牢牢地套死。 刀鱼形如匕首,背上有坚硬而又密集的鳍,游动时那些鳍会自动撑开。当它被网卡住时,凭它匕首般的身形,其实只需稍稍用力往前一冲,就可以轻松穿过网眼,获得自由。可是因为有了鲥鱼的前车之鉴,它便有意地吸取鲥鱼的教训,遇网之后,迅速后撤。岂料结果适得其反,它一后退,鱼鳍便会撑起,被网眼死死卡住,刀鱼见身体被卡,于是更加用力地后退,结果越退越紧,直至无法动弹。 河豚与前两者都不相同,它的身上既无鳞片,也无硬鳍,只是在表皮之上,布满细细的钉刺。它看到鲥鱼努力前进是死,刀鱼拼命后退也是死,于是当被网卡住时,便拼命吸气,很快就把肚子撑得滚圆,试图胀断网绳,然后逃生。结果越是吸气,就越是被卡得紧,并且因

为吸气后浮力大增,和渔网一起漂出水面,被渔民轻易捞取。 鲥鱼、刀鱼、河豚的悲惨命运,给喜欢盲目借鉴他人的人敲响了警钟——在你试图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这些东西是否适合自己,否则,其结果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人生哲理故事:三种鱼的启示】 1.三种鱼的启示的作文 2.人生哲理故事及启示 3.鱼的启示作文 4.哲理故事:鱼的佛性 5.大鱼的哲理故事 6.烧鱼的启示作文 7.钓鱼的启示-作文 8.小学作文:鱼的启示 上文是关于人生哲理故事:三种鱼的启示,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快鱼吃慢鱼”的启示

“快鱼吃慢鱼”的启示 2010-07-25 06:39:00来源: 江西日报(南昌) 朱雪军 “传统经济是‘大鱼吃小鱼’,现代经济则是‘快鱼吃慢鱼’。”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上的一句话,发人深思。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爱用“大鱼吃小鱼”来形容市场竞争,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速度成为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思维迟钝、行动缓慢的“大鱼”未必吃得了头脑灵活、动作迅速的“小鱼”,相反倒是出现了“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这就是现代经济的“快鱼法则”。 做“快鱼”,关键是要“快动”。领先一步,海阔天空,落后一步,寸步难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谁的紧迫感强,谁的反应快,谁就能领先一步,成为抢占先机的“快鱼”。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树林里跑出一头黑熊,两人中的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则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又跑不过熊!”忙着穿球鞋的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而是要快过你。”故事听起来有点无情,但“快鱼”时代,“快”者生存,竞争就是如此。要做经济大潮中的“快鱼”,首先要解放思想,具备超前的观念和敏锐的眼光;其次,看准了的事,应该雷厉风行、马上就干,不能患得患失、等待观望,更不能纸上谈兵、只说不干。如果众人皆慢唯你快,尚可一枝独秀;当大家都快时,则要拿出超常规的速度才能领先一步。近年来,江西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的位次前移。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加快发展、做大总量,仍然是我们当前最首要、最紧迫的任务,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 “快鱼”的快,不是盲目的快,而是追求质量的快,是又好又快。正如苏荣书记所说:“能否成为‘快鱼’,既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新一轮国际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要在新一轮区域发展和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江西而言,只有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才能使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目标。

鱼牛童话

“鱼牛”童话与建构主义 2008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一个《水神》的节目,讲的是宁夏西海固地区,连年干旱。在这里,水对当地老百姓来讲比金子重要,谁能为他们找到水源谁就是“水神”。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的官兵们就是老百姓眼中的“水神”。在片子当中,为了说明水的奇缺,一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在以前,孩子们没有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见过水龙头流出了水,也没有见过小溪的水,没有见过浪花,所以孩子们学习到哗哗哗的象声词时就不能理解。” 这使我想到了建构主义中讲到的一个童话。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时,用到了一幅鱼牛图,如下: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动物启示

来自动物的启示 人类的发明——来自动物的灵感: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根据火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hang)。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仿生与高科技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因为蝙蝠魔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又能觉察出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科学家据此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前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企鹅王的启示下,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王”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的宽阔的底部,直接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撑动着前进,行驶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 科学家模仿昆虫制造了太空机器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通过对几种昆虫的研究,已经研制出一个小型的导航和飞行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可以用来装备用于火星考察的小型飞行器。 英国科学家在仿生学启发下,正在研制一种可以靠尾鳍摆动以S 形“游水”的潜艇新式潜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使用了被称为“象鼻致动器”的装置。“象鼻”由一组用薄而柔软的材料做成的软管组成,模仿肌肉活动,推动鳍的运动。这种新式潜艇可以充当水底扫雷潜艇,用来对付最轻微的声响或干扰便会引爆的水雷。

日本丁香鱼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投稿

日本丁香鱼资源利用管理实践与启示 乐家华张相国周应祺 内容提要:日本在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特别是丁香鱼资源的利用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和管理经验。对中国而言,如何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一直是困扰中国渔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关注日本沿岸近海资源利用管理的成功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本文详细梳理了日本丁香鱼产业的发展实践,总结了丁香鱼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沿岸近海特别是丁香鱼资源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渔业资源;丁香鱼;利用管理;实践;启示 丁香鱼别名离水烂、烂船丁,为日本鳀鱼、远东拟沙丁鱼、脂眼鲱等尚未长出骨骼的幼鱼,个体细小,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该资源涉及经济鱼类资源的增殖、利用和管理,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日本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日本全国各 地,丁香鱼、紫菜、 海带、鲭鱼等海水 产品是家庭不可或 缺的菜肴,成为市 场供给和消费的主 要水产品,这些大 众消费水产品形成 了巨大的产业链, 是日本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渔民增收、就业,多样化的水产品种促进了市场流通和消费。 一、丁香鱼的产业发展实践 日本是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之一,曾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其水产品生产承担着国民约40%动物性蛋白质的供应量。 2011年水产品产量为476.5万吨,其中沿岸近海渔业生产量339.2万吨(沿岸渔业产量约为112.9万吨、近海渔业产量约为226.3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1.2%,

主要捕捞鲐鱼、秋刀鱼、日本鳀(丁香鱼)等几十个品种。 (一)资源利用的基本概况 丁香鱼的主要组成鱼种鳀鱼共有8个种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洋、非洲东岸及南非沿岸等南北半球的温带水域,是世界海洋渔业捕捞产量最高的种类,平均年生产量超过2000万吨。其中,南美、欧盟、亚洲的生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 沙丁鱼类常年洄游在日本沿岸及近海水域,从东到西均有分布,资源存量丰富,生命周期短(通常为1~2年半),具有集群性洄游特征,年生产量在45~63万吨之间,占海洋渔业捕捞量的10%以上。2010年沙丁鱼类产量为54.2万吨,占海洋捕捞总量的13.1%;其中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鳀鱼生产量分别为7.0万吨和35.1万吨,占总量的1.7%和8.5%(见表1)。 表1日本各年度海洋渔业主要鱼类生产量(单位:万吨)

鱼牛的故事

鱼牛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 青蛙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是——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启示与思考: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把鱼看成是学生,青蛙看成是教师,牛是教学内容,那么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 1.学生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用该说鱼缺乏对牛的基本认识和经验,当它从青蛙那里得到了牛部分的信息后,加上了自己的加工和理解,建构了牛的形象——鱼牛。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近几周,给学生一些提优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许因为难度原因,也或许是其它原因,推进极不理想,因为我明白如果我细细去讲解,那么我就是这里面的青蛙,学生是鱼。。。。。。 2.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有效地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在不断地经历观察、尝试、质疑、分析、比较、归纳、改进、论证的过程中,通过向文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引导学生去品味、去体验、去感悟,才能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 3.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交流、对话中实现。“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展的时候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实现的,也就是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鱼建构的牛的形象如果不拿出来和他人交流,无疑后果是可怕的。这就要求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善于组织交流和对话,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所愿说出来,实现在改错中完善、在尝试中提高、在经历中发展。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借用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它对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大部分观点来源于网络)

动物给我的启示

动物给我的启示 动物给我的启示(一)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这句话说的不错,在不同的动物身上能学到不同的知识,发明创造出不同的对人类有意义的科技成果。比如:人们通过蝙蝠的飞行特点发明了雷达;根据鱼类和鲸鱼的潜水性能发明了潜水艇;从观察鸟类和蜻蜓的身体结构,发明了飞机……可科学家发明的东西总不能全方面使用(特别是关于交通工具的东西)。于是,我想发明水、陆、空,山地和沼泽,通用的一种交通工具。 为了使我们的发明更加完美,我采用了十种之多的动物和人们原来发明的成果优点,组合成了一个:“海、陆、空,多用专人私家设计”。现在,就让我这个设计师来为你讲解我的发明吧! 这个发明长5.2米宽3.1米,在潜水过程中,它是按鲸鱼的“流线型”来设计的,船头是弧形的,船可以加速或减速。如果心情舒畅的话,就点下“鸭子滑式”的按键,船两侧就会伸出两只大鸭掌,划来划去,可舒服呢!但是如果遇上有危害性的食肉鱼,这只船就会发出墨汁一样的墨汁来迷惑敌人(这是由树皮中的墨黑色部分提取的)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大油门向安全地带冲刺了,您不用担心汽油会污染环境,其实那是从椰果中提炼出来的环保用油。它有无污染、无破坏、无毒,可以保证水的质量,不让水资源受到污染。

室内还设有高级机器人服务,水上探头等,很实用。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把船舱变成一个蜻蜓似的飞机、火箭式的汽车、蛇式的火车、甲壳虫式的坦克…… 我相信:如努力发展这一行业的话,20年后,这个产品一定会诞生,随着人口的增长,我也会适当的把本产品缩小。总之,“顾客是上帝”,让人们使用更加方便吧! 动物给我的启示(二) 说到动物,大家可能都感到有趣。可是说到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可就不容易了。 要说从动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我还真懂一点。比如说:由萤火虫发明了人工冷光、由苍蝇发明了宇宙飞由蝙蝠发明了声纳和雷达、由动物的巢穴发明了房屋、由螳螂发明了镰刀、由蜻蜓发明了飞机、由乌龟发明了装甲车…… 这些都是科学家从细节中发现的。我感觉这之间的跨越很大,从令人讨厌的小苍蝇一下子就发明出了气味探测仪。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些种种细节,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吗?我想,只要认真我们就能有收获的。 这几天,我就有了新发现。我在电视上看见狮子的眼睛晚上会发亮。原来那是因为白天狮子汲取了阳光,所以晚上才会亮的。我想根据这种原理,仿照狮子的眼睛做一个眼镜。这样,晚上人们带上它看东西就更清楚了。

鱼牛的启示

鱼牛的启示

四种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 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教育技术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他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行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就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 斯金纳提出的学习模式对人的学习活动的启示作用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为了实现这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错误的学习行为得到纠正。根据这一模式,斯金纳进而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图1显示了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然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只强调行为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做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由此引起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对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意义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于现实世界的结构。由于客观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因此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存在着判别知识真伪的客观标准。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转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转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图1是比利时罗汉大学的校园雕塑(学生一手捧书,另一手将智慧的泉浆灌入脑壳),以形象而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客观主义的学习理念。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

生活的启示作文10篇

生活的启示作文10篇 生活的启示作文: 生活中的启示 每当我情绪烦闷的时候,总会站在阳台上,看着那些花、草,我的情绪就会好起来……---题记 “这什么破题目啊!”我甩开笔,那道我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的几何题让我十分恼怒。我推开作业本,气冲冲地跑向阳台。 窗外,刺眼的阳光几乎让我难以睁眼,我背过身来,身后却是一片被花草装饰的“花园”。我坐在一旁的竹椅上,扫兴地看着左边的仙人掌,仙人掌灰灰的绿就如同我烦躁的情绪。于是,我又把目光投注到右边的太阳花上,那一根根没有灵性的花茎,伴随着一些青色的叶子,柔弱地在风中摇摆。我轻叹了一声……突然,一种鲜艳的颜色吸引了我,我仔细一看,原先那是一株被我忽视了的芦荟,它安静地树立在阳台的角落,阳光透过淡蓝色的玻璃窗,照射到了它的身上。我似乎从它身上体会到了一种微不足道的美,我似乎感觉到了生命的顽强。再看看右边的太阳花,忽然察觉到,在那柔弱的花茎上也有几个娇嫩的花骨朵;再看看左边的仙人掌,才惊奇的发现仙人掌上有一株将要盛开的红色的花蕊。 此时此刻,我最后感悟到:原先生活比我想象的要美丽的多,生活是如此灿烂。我从竹椅上站起来,回到了我的课桌,握住笔,继续思考了起来,作业本上的图形在那时变得形象而生动…… 生活就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书里的资料包罗万象,我领悟到:只有细心地品味,精神饱满的应对每一天,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就像一座金矿,我领悟到:只有我们自我去挖掘,去尝试,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我们在生活中成长,在成长中生活,能够说,我们是生活的受益者,我们,在生活中感悟! 生活的启示作文: 生活中的启示 生活好似一部电视剧,由一个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小镜头,组成绚丽多彩的生活。我爱惜生命,也热爱生活中那些细小的镜头,正是因为它们,才使我受到了许多启示。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一个个令我深思的镜头。 记得在四年级的一次模拟考中,我的数学成绩不理想,连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也垂头丧气的,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一路上,心也怦怦直跳,轻飘飘的试卷在我.手中却显得那么沉重。我很苦恼,也很紧张,怕期末考试也会考成这样。但是,我只想纾解一下情绪,是打乒乓球呢,还是和同学们一齐出去玩呢,还是……忽然,我灵光一闪,有了:回家找张碟片看吧。 一回到家,我就打开了VCD,开始看了起来,还一向“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忽然间,我就想到了:要是每次遇到挫折时也能这样笑一笑,那不就雨过天晴了吗?其实,有些挫折并没有相像中的那么难以应对。 从这件事以后,我开始对许多事都表现得很乐观,因为我明白了:遇到挫折,只要不放下,勇敢地去应对,那么成功必须离你不远了,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永不

海底两万里题目

填空: 1、凡尔纳是()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第三部是()。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 )巧妙结合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自然科学家()、仆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发电。 7、《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8、《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答:”” 10、你还知道作者的那些作品写出其中几部:、 11、故事情节:《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法国生物学家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和一个捕鲸手,跟随乘坐这艘潜艇在做了的旅行。 12、主要人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而且,能够利用海洋提供能源。他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 13、《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美妙壮观的海底充满了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14、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的人,是、的人。 15.一句话评价:

钓鱼的启示解读及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解读及教学设计 读《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题目,便可猜读出文章大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叙事,讲述钓鱼的经历;另一部分是感悟,讲述获得的 启示。由此看来,这是一篇叙事说理文。 一篇文章,通过起、承、转、合的过程,基本形成一篇文章的主题、立意。最吸引读者眼球、吊起读者胃口的莫过于情节上的“突转”。《钓鱼的启示》中的“突转”,便是介于“钓鱼”与“放鱼”中那一句不引人注意的句子: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 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这也正是父亲让孩子必须放掉那条鲈鱼的唯一理由。由此,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必须把鱼放回湖中;人物心情发生了突转──由“得意”转为“急切”“难过”“乞求”“不舍”。直接影响孩子 心情的,便是父亲说的那两句话,父亲没有用“必须”而用“得”; 没有据理力争而是安慰孩子。这两处语言描写带给读者的是,同一 个意思──必须把鲈鱼放掉;同一种情感──自然地流露出了对孩子 的爱。这种爱既包含了一位父亲对孩子严格的要求──无论何时何 地何种境遇,都要无条件地遵守规则,还包含了他对孩子无尽的理 解与期待。父亲仅说的两句话,便成了全篇中最精彩的描写。 文中的孩子之所以如此不情愿地放掉鲈鱼,细细咀嚼文字,便会发现至少有四条理由──从未见过、来之不易、无人知道、只差两 小时。 难道说真的“无人知道”吗?文章中三次描写“月光”,多么美 的月夜!月光下抛竿、月光下垂钓、月光下欣赏鲈鱼、月光下放回鲈鱼。环境本身就是具体内容中的一部分,作者借助环境烘托人物心 理和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一举一动被美丽的月光紧紧 地注视了,这三次对月光的描写,也呼应了这篇文章的原题── 《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月光”所表现的意象,所传 达的意味,所起到的作用,耐人寻味。

鱼牛图的故事

鱼牛图的故事 鱼和青蛙都是在池塘里长大的朋友。青蛙长大后离开小池塘,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鱼儿问青蛙:“青蛙大哥,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说:“外面的世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比如说牛吧,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爱吃草、头上长着一对角、身上长着花斑和四条腿、有奶囊……”于是,鱼依照青蛙的描述立刻在脑海里形成了它所理 解牛的样子(如图)。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曾用一幅形象的“鱼牛图”来 说明我们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得出概念结论的过程:鱼和青蛙是一对同在池塘里长大的朋友,青蛙长大后离开小池塘,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一日,回到故地,向昔日的朋友描述它所见的世界:“外面有很大的吃

草的牛,有四条腿,身上还长着花斑点……”于是,在鱼的脑子里,依照青蛙的描述,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如我们在图中所见。 鱼的错误是利用了自己惯常所见的形象,特别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概念进行综合、推理、判断。试验研究发现,大约百分之四十左右十岁儿童会有“非常逼真”的形象记忆体验。当回忆所学课本的内容时,头脑中就像打开了书本,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向照相机的原本复制一样。然而,这样直观的视觉思维仅在我们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存在,过了这个年龄段,这种视觉思维特点也就消失了。 由此我得到启发:学习是建立在自我建构即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扩展自己的视野……自己内涵丰富了,学的就更多,更好了;另外,小鱼把自己脑子里牛的形象画出来,青蛙一看,错了!一定会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概念的,所以学习还需要与同学、家长、老师……不断的合作交流,这样才能避免错误

鱼儿的启示教案

鱼儿的启示教案 【篇一: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沮丧、告诫”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的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过程和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式、探究式、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读第四单元导读部分,思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根据学生的讨论,反馈提示: (1)内容主题:生活的启示。理解“启示”的意思,就是从读书或生活中明白一个道理。 (2)语文学习目标: 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默读口语交际及习作四,画出本单元习作的特点和要求:从三个角度选择一个,先说一说,再写一篇习作。 4.归纳要点:本单元阅读和习作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什么? (1)阅读:读懂写事情的文章,以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2)习作: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并写出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题:钓鱼的启示。 2.审题:从题目看,课文是写人为主还是记事为主的文章?这篇课文应该写哪些内容?(记事为主的文章;应该写钓鱼的故事,以及从钓鱼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钓鱼”和“放鱼”的部分,画出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以及描写“我”和父亲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好好感受。不理解的提出问题。(2)学生互相交流朗读课文后的感觉和体会。 (3)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评价和反馈纠正。 (4)字词检查。 读准字音:翕动(嘴唇一张一合地动。)皎洁(形声字,洁白明亮的意思。)沮丧(与“咀”的区别。) 辨别字形:钓——钩践——线诱——绣诫——械 4.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说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哪些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练。) (2)指导方法。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提问:“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最后一段中将这件事替换“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钓到一条大鲈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在父亲不容争辩的要求下,“我”只好把大鲈鱼放回了湖里。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3)同桌交流、评议、修改,教师小结。 三、作业 1.存疑

三种鱼的故事

三种鱼的故事 长江里有三种鱼都很常见,它们是鲥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以味美鲜嫩而著称。这三种鱼形状不同。鲣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刀鱼的形状就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细腻,身上长有上千根刺,食用时很容易被卡着。河豚有着滚圆的身子,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 在长江边的渔民捕这三种鱼时用的是同一张网,形状很像排球网,渔民把网拦在江中,让鱼钻到网眼中去。鲥鱼头小身大,头钻过去后身子就过不去了,这时鲥鱼只要向后一退,就能逃脱而去。但由于鲥鱼太爱惜鱼鳞,死不后退,就被渔民捕获了。刀鱼看到鲥鱼被捕后,心想这家伙真笨,向后退一下不就行了吗?于是刀鱼穿过网眼后就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上。其实这里刀鱼只要继续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但它吸取鲥鱼被抓住的教训,拼命后退,终于也被渔民捕获。河豚看到它们被抓,心想你们真笨,碰到网只要不前进也不后退,不就不被住了吗?于是河豚碰到网后就拼命给自己打气,把自己气得圆鼓鼓的,结果漂到江面上被渔民轻而易举地捕获了。 其实,人就像上面的三种鱼一样,常常被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思维害死,却很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比如,人们常常能够看到别人的错误,却永远也找不出自己的弱点;常常因见到别人出了问题想避免重蹈覆辙,结果却陷入了另外一个致命的错误之中。人类似乎永远逃

不出自己的弱点和宿命。 但是人们总要生活下去,要逃避人生的陷阱和宿命,并且可能比前人生活得更好。人们有办法吗?有!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但总有一些比别人活得更快乐、幸福和豁达的方法。怎么快乐、幸福和豁达的呢?有一句相当精辟的古语:努力认识自己才能把握人生。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人心的某些弱点和缺陷。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生活捕获,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小鱼”的启示──《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谈

“小鱼”的启示──《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谈 一、情感导入 浙江省新课程讲师团成立暨首次活动在嘉兴举行,我非常荣幸在本次活动上作课,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在高兴之余也是诚惶诚恐,如何将自己平时所学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课堂上是我这十天一直思考的问题.尽管担心自己是否能把握好,但凭着年少轻狂的冲劲,倒也没有多少的压力.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是课程改革强调人文精神的体现.教材前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讲我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面临困境的小鱼,一个小男孩在认真地把小鱼送回大海,后四段通过我和小男孩的对话展现了小男孩关爱生命,关爱弱者的感人精神.每个刚读完故事的人脑中都会跳跃出这样几个字关爱生命,人人有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教材而感动的原因. 初读这个故事感到非常感人,但蕴涵的道理却过于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讲到哪个度上才合适呢?再者,文章过于连贯,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难于进行切割.想到二年级孩子的善良和对小鱼的关心,于是我将猜测小鱼的命运作为教学的主线,截取课文前三段教学,而结尾的前三段不和学生见面,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由于制作课件动画极费功夫,又有相当的难度,而水、鱼、沙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为什么不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展示这个动人的画面.于是在课的初始,我和学生同画大海沙滩创设情境,为学习提供形象直观的思维对象.想象猜测在这片水洼里有哪些小动物?你最担心谁?进入课文第一段的学习.而后又想象看到这么多面临困境的小鱼,你会怎么做?在对比中呈现小男孩捡鱼扔鱼的画面和文本.看到这一切我劝小男孩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想象小男孩会怎么回答?根据你的猜测给故事加一个结尾.整课教学在一步一步的猜测中展现文本,这种设疑猜读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突出课文内容的拓宽和学生思维的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孩子愿意去读书,愿意去思考,把人物的命运和小读者紧密结合起来,找到情感上的共鸣,找到思维与兴趣的最佳结合点.在学习和朗读中始终强调换位思考,强调设身处地地体验假如你是小鱼你会怎么想?,推己及人,想象自己是文中的人物,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文本,和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诗意,悟出情感来. 尽管课的预设很充分,但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和方法都是我们所很难预设到的,课堂永远是一个个有思想的孩子构成的信息网,教师如何在纷繁中敏锐地抓住生长点是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课后,反思自己这堂课的成败,心情倒沉重了许多.反思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也使我得到许多启示.它所带给我的成长不亚于一堂课的锤炼. 二、实效比方式更重要 请看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扔回大海一

海底两万里习题及答案06394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与《海底两万里》合称其三部曲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3.尼摩船长用(热水)解除了被困在冰层中的危机. 4.阿龙纳斯的仆人叫(康塞尔) 5.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 6.“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德) 7.《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鹦鹉螺号) 8.潜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长) 9.尼摩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 --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10.一条巨鲨袭击采珠人时,是谁把那条鲨鱼杀死了 --尼德兰 11.鹦鹉螺号是靠什么来发动的 --电力 12.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启示和感受 --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件,需要人们保持一种求知的态度去看待. 13.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14.《海底两万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是尼摩或阿龙纳斯 15. 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16.《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17.《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18.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列举其中几次。答:搁浅;土着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 19.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答: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20.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 答: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蒂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鱼形奶牛的启示

“鱼形奶牛”的启示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活动 开封市夏理逊小学周艳摘要:学生的认知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从开展学习前的任务分析,找准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切入点;设计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针对学习行为及过程、结果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建立正确完整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基础过程反思 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环游世界后,告诉它的邻居好友——鱼,自己所见到的奶牛的模样。青蛙把牛的外貌从头到尾仔仔细细描述一番,听的鱼是欣喜点头,想象的却是一条鱼长一个带角的牛头,鱼身上黑白块花斑纹,再长出四条腿、蹄,细长的尾巴……这就是“牛”啊! 故事中鱼所想到的“鱼形奶牛”给了我启示:鱼把牛想成一个鱼身为基础的牛形,是建立在它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怎样让它建立正确奶牛的模样?这些不也影射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结构吗?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学习任务的分析,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对学习任务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制定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起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条件。只有把学习任务的分析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展开的预设,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建立正确的认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有关“角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第一轮教学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上,一节课下来感觉效果很好,就连学习吃力的同学都能掌握住方法。但,在学生练习中,处理教材练习八第3题时,(如图) 对比、讲解,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也总有硬塞给学生的感觉。

课下进行反思,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学习任务分析的不够到位,学生学习的支持条件认识不清。学生进行角大小比较的感官、感性认识其实已经具备,而教学重点仍放在方法的掌握上定位有所偏离。角的大小的教学起点在于什么是角?怎样才能使角变大?怎样才能使角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关?于是,第二轮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分析学生认识的“角”,只是角的轮廓,原因:无论主题图,还是生活实例,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显示的都是红色的顶点和两条边。而实质上,角是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中间的夹缝。对角的认识这个教学起点确立好后,角的大小也就迎刃而解。怎么样能使角变大?变小?角的大或小,学生会有明确的观察,而不是感官上的模糊比较。进而水到渠成总结出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无关?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角的大小的本质特征。 鱼之所以在头脑中产生“鱼形奶牛”,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青蛙讲述奶牛的外貌时没有考虑到鱼没有离开过池塘,没有陆地动物的感知基础。因此,教学中对全体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横向掌握,找准探究知识的切入点,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一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认识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是不同的,那些生活环境比较独立、自由的孩子,人民币都已经能辨认面额,而还有一些学生还不能或不完全能辨认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这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教学能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呢?课前请同学们去搜集不同面额、不同版本的人民币资料,看看它们正面有什么头像、字体,容易被忽略的人民币的背面是什么地方的风景?……通过课前收集、课上交流,已经认识人民币的同学不但能加深对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而且能更多的掌握名胜风景的有关知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学习兴趣。原来对人民币认识不够的学生,则通过查找资料,反复验看,认识人民币。教学真正让不同程度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二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钓鱼的启示》解读

《钓鱼的启示》解读 读《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题目,便可猜读出文章大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叙事,讲述钓鱼的经历;另一部分是感悟,讲述获得的启示。由此看来,这是一篇叙事说理文。 一篇文章,通过起、承、转、合的过程,基本形成一篇文章的主题、立意。最吸引读者眼球、吊起读者胃口的莫过于情节上的“突转”。《钓鱼的启示》中的“突转”,便是介于“钓鱼”与“放鱼”中那一句不引人注意的句子: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这也正是父亲让孩子必须放掉那条鲈鱼的唯一理由。由此,故事情节发生了突转──必须把鱼放回湖中;人物心情发生了突转──由“得意”转为“急切”“难过”“乞求”“不舍”。直接影响孩子心情的,便是父亲说的那两句话,父亲没有用“必须”而用“得”;没有据理力争而是安慰孩子。这两处语言描写带给读者的是,同一个意思──必须把鲈鱼放掉;同一种情感──自然地流露出了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既包含了一位父亲对孩子严格的要求──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要无条件地遵守规则,还包含了他对孩子无尽的理解与期待。父亲仅说的两句话,便成了全篇中最精彩的描写。 文中的孩子之所以如此不情愿地放掉鲈鱼,细细咀嚼文字,便会发现至少有四条理由──从未见过、来之不易、无人知道、只差两小时。 难道说真的“无人知道”吗?文章中三次描写“月光”,多么美的月夜!月光下抛竿、月光下垂钓、月光下欣赏鲈鱼、月光下放回鲈鱼。环境本身就是具体内容中的一部分,作者借助环境烘托人物心理和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父子俩的一举一动被美丽的月光紧紧地注视了,这三次对月光的描写,也呼应了这篇文章的原题──《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月光”所表现的意象,所传达的意味,所起到的作用,耐人寻味。 正是因为孩子如此不情愿地放掉到手的鲈鱼,所以父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道德仅仅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三十四年前的那天晚上,孩子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依然在体会着父亲的话语;三十四年来,孩子常常体会着父亲说的这句话;三十四年来,每当孩子再次遇到本该不属于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就想到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三十四年来,他对童年钓鱼的经历也有了自己的体会──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当我们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会看到这样的学段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相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