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文化资源的评估

一、文化资源评估方法

二、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一、文化资源评估方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评估

(二)、文化资源评估的基本特性

(三)、文化资源评估的原则

(四)、文化资源主要评估方法

(五)、文化资源评估的多指标方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评估

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对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旅游产品在内的文化资源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产业链条与产品链条。

但就是,文化资源不就是文化产品,更不就是成熟的文化产业或者产业组织。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首要的问题就就是要对它的产品属性进行深刻的评价与界定。这种评价与定位,对于文化资源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对文化资源进行统计评价有利于明确资源价值,指出资源开发与发展的方向,对于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文化资源评估有利于不同资源之间的横向比较,对于明确资源开发的重心,决定资源取舍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从产业角度瞧,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前提首先必须就是客观的评价。

(二)、文化资源评估的基本特性

文化资源的评估方法,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从统计学角度瞧,评估这种不确定性具有较大的难度。

1、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们所说的文化资源均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就是指随着时间推移,文化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属性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时间、地域、人群、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外化为不确定性,这给评价带来很大难度。

2、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

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也对资源的合理评估造成影响。一些文化资源受众群体较少,资源密集度不够,缺少更多的社会认同,因此,其外在的价值概念就不就是很清晰,这对资源的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制约。

我们了解到,云南、贵州以及广东、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当地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也给评估带来不便。我们很难在两个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作出好坏取舍,很难对现有的文化资源作出翔实的优劣度量。

文化资源形成过不同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差异,导致了今天评价的巨大反差。就像臭豆腐一样,虽然气味难闻,但对于特定人群来说,依然颇具吸引力。我们在评估文化资源时,也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评估的方法与手段就不能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

3、资源所属人群的差异

目前,学术界有一个观点,认为文化资源就是一种消费品,但就是这种消费品具有强烈的受众特性。对于某些人群,某项资源可能就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另外一个人群,这个资源能就没有价值。

针对文化资源的这种属性,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必须充分注意到不同人群对文化资源消费的效用差异。比如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就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因此,饮食文化的差异相对就会少一些。而比如民俗文化,则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各地的婚丧嫁娶等。这使得文化差异具有了相当的人群差异,因此,也给文化资源综合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邻近文化资源山西省的旅游专家把这些景点集中组合起来,形成了典型的晋商文化之旅。这些大院包括山西灵石的王家大院,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与渠家大院,山西太谷的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山西榆次的常家庄园等。这一系列可以互相借鉴与互相映照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可资评估的良好的参照体系,对文化资源的评估形成了很好的比照效应。

(三)、文化资源评估的原则

1、客观性

这就是文化资源评估的首要原则。然而,由于人的思维形成与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存在密切关系,作为文化资源评估主体的人的思维,必然会影响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客观性要求。

一个人生活的文化环境会对本人的文化思维取向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长远的与巨大的。要想客观地评价自己文化体系中长期以来被贬低或压抑的部分,这就是很困难的。一个可取的方法就是,利用客观化评价方法来降低个人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影响力,从统计学的角度瞧,降低单个样本的影响,取得统计概念上的评价结论,而不就是过分依赖专家或者个人的意见。

2、无宗教性

评价者的宗教信仰同样会对文化资源的评估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资源时,必须使得这种资源的本质属性得以客观反映,而不就是主观性地得到一个有失偏颇的评价。

一般地,宗教背景的文化资源,在形成与传播的过程中,会对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波及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社会观念。因此,具有一定宗教信仰与宗教倾向的评价者,对宗教类文化资源的评价势必会产生一些偏差。消除这种偏差的方法就就是尽量地改善评估方法,客观地设计指标,选择与宗教信仰不相悖逆的评价主体。

3、数量化

文化资源可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就是获得量化的指标。一般地,数量化就是统计学的基本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重要的一点就就是活的数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与相应的分析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相对客观与准确的评价结论。

4、可比性

针对不同的文化资源,我们借鉴生物学上对于生物种群的分类,作出了一个简单的类比分类(参见表6) ,以便从中获得简化的评价思路。

表 :文化资源的可比性评价分类(样例)

通过这种分类,我们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又可以相互比较的资源分类体系。上述样例中,我们可以对佛教建筑塑像、书法真迹、传统食品等作出相对合理的等级梳理与评审。

我们试图建立可比的资源评估体系,对文化资源的从属与类型作出合理的区分,以期对进一步的评估打好基础。

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与合理的评估体系,还没有达到对所有资源的评估都尽善尽美的地步。尽管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宗教寺庙文化如何能够与一个民俗活动相比,但这种相比有时候就是必需的。因此,建立一个相对合理与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于资源的横向测量与评价具有积极意义,也使得客观的评价成为可能。

(四)、文化资源主要评估方法

1、统计报表评价

统计报表的评价就是对文化资源基础统计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就是文化资源评估的一个基本方法。我们建议,按照统计学的方式来建立与完善文化资源的统计报表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资源统计台帐

统计台帐就是统计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作为统计调查的基础资料,有时候也作为

文化资源评估表

福建联合梯田资源价值评估(以保护为目的) 一级指标分数二级指标分数三级指标分数 20%资源品质26.25 历史传承 35% 75 时间久远性(25%)80 传承完整性(25%)70 现实濒危度(30%)85 复制和传承能力(20%)60 17.50 文化特色 25% 70 区域性(30%)75 地方性(30%)85 民族性(40%)55 13.65 艺术价值 20% 68.2 5 观赏性(35%)75 新奇度(35%)60 协调性(30%)70 16.90 知名度 20% 84.5 辐射范围(55%)80 影响力度(45%)90 总分74.3 35%资源价值20.62 5 文化价值 25% 82.5 历史文化特色(50%) 85 地域文化特色(50%) 80 22.65 时间价值 30% 75.5 存在时间久远(35%)90 稀缺性(35%)70 可替代性(30%)65 7.425 消费价值 15% 49.5 受欢迎程度(35%)50 游客满意度(35%)40 开发成熟度(30%) 60 23.85 保存价值 30% 79.5 保存状况(30%)70 县级(20%)70 市级(20%)80 国家级(30%) 95 总分74.55 15%配套设施 11.9 交通运输便利度 20% 59.5 距离中心城市(35%)60 公路等级(40%)65 资源内部密度(25%)50 16.2 政府服务能力 30% 54 办事效率(40%)60 保护政策(30%)40 政府认可度(30%) 60 5 社团组织活动能力 20% 25 旅游社团数量(50%)20 活动举办频繁度(50%)30 20.7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30% 69 当地经济水平(30%) 70 当地政治稳定程度(40&) 75 当地文化认识水平(30%) 60 总分53.8 16.95 资源规模 30%56.5 在当地分布广狭(20%)60 集群性(20%)70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由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利益选择决定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前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树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结合;以人为本;社会公平。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

有效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即除了要尽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之外,还要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公众设计便利通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供需相匹配,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盲目迎合公众的需求,提倡科学、先进的文化熏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中,政府必须承担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改善公共文化投入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3.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基本维度 3.2.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既涉及责任主体,也涉及实施主体,即广大的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等)和一部分文化企业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也包括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广泛,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评价,即,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艺术表演场馆(事业)5 类,考虑到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性,单独对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的一些方面分别进行评价。 有学者大致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效应、有效供给状况、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其中总体效应是指公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16—2020年)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一)基本服务项目 1、读书看报 (1)公共图书馆(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含电子文献)不少于0.6册(件),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不少于0.03册。农家书屋基本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 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5-1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 (3)省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150TB,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3TB。 (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实时更新,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收听广播 (1)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2)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中央1、7、 13套,省第1套和地市1套电视节目)。 3、观赏电影 (1)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一行政村每年不少于12场,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2)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送地方戏 (1)县(市、区)要在行政区域内重点扶持不少于1个文艺院团。 (2)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有5场以上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价格按照省级不低于10000元/场、市级不低于5000元/场、县级不低于3000元/场进行采购。 5、设施开放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和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陈红宇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4T o tal N o.274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陈红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简述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现状、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评估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提出了加快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绩效评估的对策。 关键词: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1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03—03 1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并没有明显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所改观。“十一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共建成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点6896个,建成国家级标准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776个,群众艺术馆46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4%和96.2%,建成9480家草原(农家)书屋,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全区108家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免费开放。478支电影放映队年均放映电影16万场。先后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38个、先进村镇56个,全区文明村镇(苏木嘎查)319个,盟市级文明村镇(嘎查)937个。全区101个旗县(市区)都跨入“六星级”以上星级文明旗县城行列。并分段开展了“绿色文明长廊”、“边境文明长廊”、“呼伦贝尔草原文明带”等创建活动。与此同时,盟市、旗县公共文化也有所发展。鄂尔多斯市投入60多亿元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建、扩建工程,使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明显的提高。市群艺馆晋升为地(市)级一级馆,有两个旗区文化馆晋升为县级一级馆,有4个旗区文化馆晋升为县级三级馆,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4个。建成文化信息共享管理支中心9个、共享服务点229个,达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扩展型配置基层点的建设标准,有58个苏木乡镇办事处均建有文化站,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其中,有47个文化站室面积达到800m2以上,有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744个。已建成草原书屋572个,藏书近100万册。全市公共文化活动场馆总面积达60多万m2,人均0.4m2。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不含村级)近1000场次,举办导向性大型文化活动27次,举办馆站阵地大型活动650多次,送文化下乡活动1000多次,放映电影 1.2万多场,举办广场活动470多场。两级艺术团体每年为基层演出均在1400场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呼伦贝尔市投资4亿元建起了“三少民族”博物馆、民风民俗展览馆、呼伦贝尔档案馆,复原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甘珠尔庙,建起了呼伦贝尔大剧院,新建、扩建149个文化站馆,32个博物馆,因此,被称为“世界博物馆城”。通辽市投入近20亿元兴建了科尔沁博物馆、图书馆、科尔沁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职业艺术学院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了孝庄园、科尔沁历史文化长廊、森林公园等一批文化景观工程。通辽旗县市区建成了苏木镇综合文化站77个,草原书屋1827家。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全市有24所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 如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发展,但与经济发达省区相比,仍然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后,文化资源匮乏,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牧民文化消费意愿不强,供需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非常薄弱 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讲,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则是重点和难点。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多集中在城镇,农村牧区则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牧区,更加落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即便加大投入,也很难有明显改观。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市中,牧业旗市就占了33个。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致使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基本上没有资金购买新书和科技图书资料,图书资料基本上依靠社会捐赠。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老化,损毁严重。再加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缺失,使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上缺位和失位,直接导致苏木嘎查文化站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管理混乱和无序。许多文化站、图书室已经成为“空壳”,只有在重大节庆时,才会有一定的活动。目前,农牧民主要文化娱乐方式依然是看电视、打麻将、打牌。 1.3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网络服务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还没有真正达到全覆盖,资源和信息无法形成有序和有效地流动。苏木嘎查的文化站并没有联网,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独立状态。 1.4 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专业队伍不稳定 在苏木嘎查文化站中,几乎没有文化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已经建成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站点中,也没有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护,致使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站点的文化资源信息处于无法利用的状态。即便一定时期有专业人员,但由于待遇过低,时间一长,也会外流。 ? 3 ? 收稿日期:2012-09-21 作者简介:陈红宇(1963—),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副研究馆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实证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实证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在总量和发展水平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数据,全国文化事业费投入由1980年的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亿元,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投入规模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撑,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数量缺乏,品种不够丰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供给分布不合理性,公共文化消费的均等化不足等。虽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量水平显著提升,但实际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全国文化事业费总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1980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而且近10年的文化事业费财政支出占比一直处于%以下。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水平的公共文化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化大发展基础,影响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因此,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公共文化建设正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目标定位在中高速发展的水平之上,结构性调整成为经济工作的关键,经济发展不再一味地追求增长的数量,而更加注重经济建设的质量和内涵。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

改革开放的成果应成为新常态时期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文化的发展和对公共文化的均等化消费,因为公共文化服务是通过公共形式来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文化的素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可以成为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会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会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进行结构调整的机遇期和内涵发展的窗口期。因此,在新常态下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职能和地位,建设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供给效率,扩大文化发展的规模,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服务。 1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公共服务供给及其主体,Samuelson[1]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公共物品,提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Tiebout[2]通过分析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问题,认为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会促使其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皮建材[3]从激励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模型,指出我国现行的激励机构和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高风险使得地方政府较为重视发展型公共物品的供给。王国清等[4]提出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和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2013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12年至2016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尊敬的: 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某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某某的省情,某某省下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5个民族;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20xx年某某GDP总量24502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其中,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某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人才辈出。某某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x年底,全省有省级公共图书馆2个、省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市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 14个;县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9个;博物馆10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2238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可以说,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注重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实践操作等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了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全省文化事业费亿元,在全国位居13位。投资亿元的省博物馆改扩建、某某图书馆新馆、某某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市州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资金,普遍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达标改造工程,据统计,201x 年-201x年某某省市县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建设规模976万平方米。我厅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评出一级站253个。从20xx年起,文化部为城市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和文艺活动基本设备,目前,中央已累计安排下达我省286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76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采购资金12267万元;安排我省199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22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2143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3519万元,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 二是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年初,在某某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 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山东省文物事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工作重点,并统筹安排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14000万元,用于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其中,各市县项目补助资金12040万元,为本次绩效评价范围;另包含省直项目补助资金1960万元,未纳入本次绩效评价范围。各市县项目共180个子项目,项目内容涉及规划编制、方案编制、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展示整治工程、古建筑近现代建筑石刻本体保护工程、人防补助、考古勘察、陈列展示、调查科研和乡村记忆工程九个方面。项目主管单位为山东省文物局,各市县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配合组织项目的申报、初审、上报以及验收等工作。 本次绩效评价,评价组共抽选其中64个项目进行现场核查,预算安排593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818万元,到位率97.98%。64个现场核查项目已支出专项资金2951.54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0.73%。截止2018年5月31日,评价组共收到14个地市104个非现场核查项目资料,其余12个项目未提交相关资料。104个非现场核查项目预算安排560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608万元,到位率100%,已支出专项资金2951.46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2.63%。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到“十三五”末,山东文物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格局更加优化。“七区三带”片区保护战略全面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形成,博物馆体系建设更加优化完善,文物保护科技手段实现突破,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实现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转变。 (二)年度目标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剖析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从基本国情出发,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一定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社会参与。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坚持共建共享。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需要找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着重点、突破点和支撑点,让公共文化服务有标准可依。 把握着重点,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保基本。要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规范,加快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分类标准,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以基层为重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优先考虑将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共性和亮点转化为相应标准,率先执行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 促均等。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各地实施标准为参照,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困难群众为突破口,借助标准化手段推进区域、城乡和群体间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进程。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作为文化精准帮扶的重点服务对象,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细化帮扶、验收、退出和后续指导等相应标准,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在政府保障、供给内容、设施建设、环境营造、管理服务等环节完善现有标准,更好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强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及关键标准。必须立足区域实际,在满足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允许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性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的保障工作和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工作,逐步形成以示范区(项目)为带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 找准突破点, 盘活公共文化资源 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对基础设施、供给、管理、保障等明确统一标准和要求,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尤其要发挥标志性精品文化设施的引领和辐射功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品质与公平。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

提案参考::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 载支持。 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较好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然而对于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民族边疆地方来说,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享受到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地方优势,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文化权益。 首先二号首长,要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积极实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搞好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重点解决群众活动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看书难等问题,让广大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其次侯卫东官场笔记,要大力培育公共文化队伍。在乡镇组建村级花灯队、锣鼓队、武术队、舞狮队等村级文艺演出队伍。重点培养农村文化建设带头人,让群众真正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再次,要打造乡土文化活动品牌。在继承传统文化节目的基础上,创作一批反映农村新变化、新发展的新作品,逐步实现一村一品,扶持发展好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荞菜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努力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惠民,关键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工作的短板也在基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打通“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化资源学习题

1.名词:资源文化资源 (1)资源,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着,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 (2)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 2.简要谈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 (1)自然资源,一般是指能够进入人类劳动生产过程并被加工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那部分自然要素,如土地、矿藏、水、大气、森林、草地、野生生物等。 (2)文化资源是资源的一种形式,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指的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各种资料,包括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等。文化资源蕴藏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与自然资源不同的是,文化资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变异性的特点,它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出现变化。文化资源是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这是它不同于自然资源的突出特征。文化资源既可以一种可感的物质化和符号化形式存在,又可以一种思想化、观念化和经验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3.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1)文化资源是人类思想资料的重要来源(2)文化资源是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依据(3)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5)文化资源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4.文化资源有哪些主要特点?(1)意识性文化资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资源,而非天然形成的,所以,无论是物质文化资源还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都与人类意识有关,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这是与自然资源不同的地方.(2)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3)社会性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社会化的资源,它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创造的,因此,文化资源带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4)传承性是指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它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它使得文化具有了稳定性和连续性。(5)教化性它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因为文化体现出的是人类的某种意志和价值观,它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愿望和要求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意识形态内容。(6)共享性(7)动态性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均承载着一定的内容,而此内容既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征,也有其发展变化的一面。由此决定了文化资源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5.文化资源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哪些?主要有物质的方式、精神的方式和行为的方式。(1)物质的方式是通过物质的有形载体来传承文化的,例如,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同文化风格和样式的建筑、工艺、雕刻、器物、服饰、饮食等。这些物质载体不仅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因为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精神的传承方式属于非物质的,它是通过精神的无形方式来传承文化的,例如,风俗习惯、口传文化(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宗教信仰、语言艺术、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等。(3)行为方式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层面,事实上它们与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密切关系。 6.结合现实简要谈谈知识资源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兴起,就包含着极为深刻的当代文化内涵,它不仅决定着知识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关系到知识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知识这一精神文化资源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源,知识与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是促使现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原因。知识经济是通过知识创新与知识成果的转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把知识看作是内在的生产力要素,通过知识形态的转化与生成,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以获取经济效益。

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停进步,较好地富厚了群众文化生存。然而对于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民族边疆地方来说,如何进步大众文化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地满意富厚群众文化生存,是社会主义文化设置装备摆设的根本使命。笔者认为,应坚持政府主导,增强文化基础设施设置装备摆设,完善大众文化服务平台设置装备摆设,让人民群众广泛享受到免费或优惠的根本大众文化办事;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发挥地方上风,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文化权柄。二号首长首先,要增强大众文化阵地设置装备摆设。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积极实行田舍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影戏放映等惠民工程,搞好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设置装备摆设,重点办理群众运动难、看戏难、看影戏难和看书难等题目,让广大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其次,要鼎力大举培养大众文化步队。在州里组建村级花灯队、锣鼓队、武术队、舞狮队等村级文艺演出步队。重点培养屯子文化设置装备摆设带头人,让群众真正融入到文化运动中。再次,要打造乡土文化运动品牌。在继承传统文化节目标底子上,创作一批反应屯子新变革、新发展的新作品,渐渐实现一村一品,扶持发展好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荞菜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努力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运动品牌。侯卫东

政界条记文化惠民,关键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工作的短板也在下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把工作重心向下层倾斜,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打通“最后一公里”,不断满意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山州委宣传部理论科付治钦)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情况报告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情况报 告 县冲刺省第一方阵紧急工作部署会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于11月4日(星期天)上午8:30分及时组织召开了局党组会,进行传达贯彻,并认真分析了我局关于省、市考核指标建设情况,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就今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考核情况主动与省社会文化处,市局社会文化科进行了对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核内容 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考核共三项内容,分别是县图书馆(35分)、县文化馆(35分)、乡镇文化站(30分)。折合考核分值2分。 1、图书馆:覆盖率占10分;等级达标分别是一级15分、二级10分、三级5分;年购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少于15万元,占10分。 2、文化馆:覆盖率占10分;等级达标分别是一级15分、二级10分、三级5分;品牌活动或特色项目3个以上占10分。 3、文化站:专职人员1—2人达10分;等级达标率占10分;免费开放经费配套占10分。 二、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建的图书馆和文化馆正在筹建中,目前“两馆已经开工建设,正在打桩”。原有的馆舍面积均不达标,导致图书馆等级评定为三级,仅达5分,要扣10分;文化馆无等级,不达标,要扣15分。两项合计要扣25分,折合成考核分值将被扣分。 每个县的两馆等级情况全省都有备案的,无法更改。这二个“硬伤”如不解决,每年都会影响全椒的考核分值。 经了解,目前全市各县(市、区)两馆都基本建成。 2、省考核文件要求,县级图书馆年购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少于15万元(占10分),2016年度图书馆财政预算到位经费仅有5万元,还差10万元,如不能足额到位将会影响今年省市考核。 3、根据省市考核要求,镇文化站等级达标率100%(占10分),目前我县还有三个镇不达标:大墅镇(原面积不够,现搬到垃圾中转站)、六镇镇(原在草庵乡政府,现搬到六镇街道)、石沛镇(新建文化站被镇政府占用,现搬到镇政府办公楼且面积不够),我局多次与以上三个镇进行对接,但始终没有达到有效的解决。但为保证今年省市考核过关,我局已将以上三个镇和2016年新建的武岗镇、古河镇、十字镇的等级申报材料于8月上报到省局,目前正在与省局相关部门进行对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