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  文化资源的评估

第六章文化资源的评估

一、文化资源评估方法

二、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一、文化资源评估方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评估

(二)、文化资源评估的基本特性

(三)、文化资源评估的原则

(四)、文化资源主要评估方法

(五)、文化资源评估的多指标方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评估

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对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旅游产品在内的文化资源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产业链条和产品链条。

但是,文化资源不是文化产品,更不是成熟的文化产业或者产业组织。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对它的产品属性进行深刻的评价和界定。这种评价和定位,对于文化资源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对文化资源进行统计评价有利于明确资源价值,指出资源开发和发展的方向,对于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文化资源评估有利于不同资源之间的横向比较,对于明确资源开发的重心,决定资源取舍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从产业角度看,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前提首先必须是客观的评价。

(二)、文化资源评估的基本特性

文化资源的评估方法,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从统计学角度看,评估这种不确定性具有较大的难度。

1、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们所说的文化资源均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随着时间推移,文化资源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属性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时间、地域、人群、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外化为不确定性,这给评价带来很大难度。

2、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

文化资源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也对资源的合理评估造成影响。一些文化资源受众群体较少,资源密集度不够,缺少更多的社会认同,因此,其外在的价值概念就不是很清晰,这对资源的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制约。

我们了解到,云南、贵州以及广东、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当地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也给评估带来不便。我们很难在两个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作出好坏取舍,很难对现有的文化资源作出翔实的优劣度量。

文化资源形成过不同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差异,导致了今天评价的巨大反差。就像臭豆腐一样,虽然气味难闻,但对于特定人群来说,依然颇具吸引力。我们在评估文化资源时,也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就不能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

3、资源所属人群的差异

目前,学术界有一个观点,认为文化资源是一种消费品,但是这种消费品具有强烈的受众特性。对于某些人群,某项资源可能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另外一个人群,这个资源能就没有价值。

针对文化资源的这种属性,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必须充分注意到不同人群对文化资源消费的效用差异。比如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就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因此,饮食文化的差异相对就会少一些。而比如民俗文化,则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各地的婚丧嫁娶等。这使得文化差异具有了相当的人群差异,因此,也给文化资源综合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邻近文化资源山西省的旅游专家把这些景点集中组合起来,形成了典型的晋商文化之旅。这些大院包括山西灵石的王家大院,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山西太谷的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山西榆次的常家庄园等。这一系列可以互相借鉴和互相映照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可资评估的良好的参照体系,对文化资源的评估形成了很好的比照效应。

(三)、文化资源评估的原则

1、客观性

这是文化资源评估的首要原则。然而,由于人的思维形成和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存在密切关系,作为文化资源评估主体的人的思维,必然会影响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客观性要求。

一个人生活的文化环境会对本人的文化思维取向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远的和巨大的。要想客观地评价自己文化体系中长期以来被贬低或压抑的部分,这是很困难的。一个可取的方法是,利用客观化评价方法来降低个人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影响力,从统计学的角度看,降低单个样本的影响,取得统计概念上的评价结论,而不是过分依赖专家或者个人的意见。

2、无宗教性

评价者的宗教信仰同样会对文化资源的评估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化资源时,必须使得这种资源的本质属性得以客观反映,而不是主观性地得到一个有失偏颇的评价。

一般地,宗教背景的文化资源,在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会对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波及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社会观念。因此,具有一定宗教信仰和宗教倾向的评价者,对宗教类文化资源的评价势必会产生一些偏差。消除这种偏差的方法就是尽量地改善评估方法,客观地设计指标,选择与宗教信仰不相悖逆的评价主体。

3、数量化

文化资源可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获得量化的指标。一般地,数量化是统计学的基本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重要的一点就是活的数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分析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相对客观和准确的评价结论。

4、可比性

针对不同的文化资源,我们借鉴生物学上对于生物种群的分类,作出了一个简单的类比分类(参见表6),以便从中获得简化的评价思路。

表:文化资源的可比性评价分类(样例)

通过这种分类,我们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又可以相互比较的资源分类体系。上述样例中,我们可以对佛教建筑塑像、书法真迹、传统食品等作出相对合理的等级梳理和评审。

我们试图建立可比的资源评估体系,对文化资源的从属和类型作出合理的区分,以期对进一步的评估打好基础。

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和合理的评估体系,还没有达到对所有资源的评估都尽善尽美的地步。尽管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宗教寺庙文化如何能够和一个民俗活动相比,但这种相比有时候是必需的。因此,建立一个相对合理和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于资源的横向测量和评价具有积极意义,也使得客观的评价成为可能。

(四)、文化资源主要评估方法

1、统计报表评价

统计报表的评价是对文化资源基础统计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文化资源评估的一个基本方法。我们建议,按照统计学的方式来建立和完善文化资源的统计报表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资源统计台帐

统计台帐是统计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作为统计调查的基础资料,有时候也作为

样本框。在我们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文化资源统计台帐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了解到,湖南、贵州和山西等省份,积极开展文化资源调查,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源登记制度,在工作的初期收到较好效果。但是我们也了解到,由于文化资源的种类繁杂,底子不清,相互关联较强,因此,难以得到满意的登记。如果在登记的开始,就系统地依托统计台帐严格的数据登录和采集标准,严格统计,认真汇总,资源登记的效果会更好。

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建立分类文化资源统计台帐体系,做好各地区文化资源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基础的统计数据库,对文化资源的评价提供有效和长期的保障。

(2)文化资源月度/年度异动报表

由于文化资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各类文化资源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民俗文化资源会发生改变,旅游资源不会出现变化,文物产品会发生耗损,传统习惯可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变化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完全变成了资源异动的信息。

建立一套月度/年度的文化资源异动报表,对资源的发展态势作出及时、积极的评估,对于文化资源的基础评价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对评估的可靠性和对资源瞬间状态的把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文化资源存量报表

根据各地区文化资源统计台帐,建立文化资源存量报表,有利于当地文化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了解和掌握当地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把握文化资源的整体状态,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我们通过存量调查,可以获得一个地区相对完整的资源统计数据,对文化资源的相对完整性可以作出积极有效的统计,便于就文化资源的整体当量,作出地区间的比较和判别。

(4)文化资源普查

人口普查是一项常规的国民经济管理策略,我国大约每隔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

普查的一个优点是能够获得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文化资源的普查,是做好文化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省市对有关文化资源所作的普查基本上停留在局部和区域性的普查上,比如山西省对地方戏曲的普查,云南省对民族文化的普查等都是小范围的调查。

由于普查对于文化资源综合评价的权威性,各地应当适当地开展一些普查工作。但又由于普查具有耗时长、成本高、技术复杂等特征,现在我们进行大范围普查不太可能。将来当我们基本具备普查条件时,文化资源普查就不仅应当,而且必然了,这将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繁荣产生重要影响。

2、问卷评价

问卷评价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法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可根据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进一步量化为三级指标进行评价。

对于一类特定的文化资源来说,问卷调查无疑是最有价值的。问卷调查可以根据特定文化资源的特征,详细设计适合该类资源的特殊情况的问卷和问题,对于评价者的选择也具有针对性。例如,当我们问及当地群众对于兵马俑出土文物的保护是否满意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当地的住户,以基本户籍为抽样框,设计相当有价值的随机抽样方案,以此进行调查。这对于反映相关的定性问题具有天独厚的优势,其精度和可靠度无疑是有相当高的价值的。

对于下列文化资源类型,特别适合进行问卷调查评价:

民俗文化类资源

区域性人文资源

饮食文化资源

地域文化

乡土风情

民族音乐

宗教文化

我们可以制作专门的调查问卷对资源的基本状况作出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这样的调查结果将远远好于简单的专家评审或者会议评审。

3、专家系统评价

请相关专家对某种资源进行评价,也可以达到评价的我们可以制作专门的调查问卷对资源的基本目的。

所谓的专家系统,是系统论的一个基本概念,也就是要通过对多名专家的意见征询,经过科学合理的总结评审,作出最后的评价。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德尔菲(法。德尔菲是古希腊地名。相传,太阳神阿波罗在德尔菲杀死了一条巨蟒,成了德尔菲主人。阿波罗不仅年轻英俊,而且对未来有很高的预见能力。在德尔菲有座阿波罗神殿,是一个预卜未来的神谕之地,于是人们就借用此名,作为这种方法的名称。

德尔菲法最早出现于 20世纪50 年代末,是当时美国为了预测在其“遭受原子弹轰炸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而发明的一种方法。1964年年,美国兰德公司赫尔默与戈登发表了“长期预测研究报告”,首次将德尔菲法用于技术预测中,以后便迅速应用于美国和其他国家。除了科技领域之外,还应用于其他许多领域的预测和评价,如军事评价、人口预测、医疗保健测量、经营和需求分析、教育评价以及国家长期宏观政策的评价、决策和规划工作,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据《未来》杂志报导,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以德尔菲法为主)在各类预测和评估方法中所占比重由20.8%增加到24.2% 。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单位也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规划、评估工作。

(1)德尔菲评估法的基本特征

德尔菲评估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做法是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稳定的结论。其过程可简单图示如下:

总之,它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它有区别于其他专家评价方法的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匿名性。匿名是德尔菲法的极其重要的特点,从事评审的专家彼此互不了解,他们是在完全匿名的情况下交流思想的。因而不会存在权威或个人影响左右整体结论的可能。

二是多次有控制的反馈。小组成员的交流是通过回答组织者的问题来实现的,它一般要经过若干轮反馈才能完成评估。

三是小组的统计回答。以往,一个小组最典型的评价结果是反映多数人的观点,少数派的观点至多概括地提及一下,这无法表示出小组不同意见的分布状况。统计回答却不是这样,它报告一个中位数和两个四分点,其中一半落在两个四分位点内,一半落在两个四分点之外。这样,每种观点都包括在这样的统计中了,避免了专家会议法的又一个缺点。

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点的意义,可由下例说明:

如有13 名回答者,如有对某项资源的综合经济价值(单位:万元)的评价意见如下:

把专家意见从小到大排序后,得到顺序统计量:

一般来说,若回答者对某项资源的评价结果如下(从小到大排列):

上、下四分位点的奇偶原则,均按类似上面的方法处理。

(2)德尔菲法的程序

首先注意,德尔菲法中的评估调查表与通常的调查表有所不同。通常的调查表只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要求回答。而德尔菲法的调查表不仅提出问题,还兼有向被调查者提供信息的责任,它是专家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在德尔菲法过程中,始终有两方面的人在活动:一是评估的组织者;二是被选出来的专家。德尔菲法的程序是以轮来说明的。在每一轮中,组织者与专家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

第一轮:①由组织者发给专家的第一轮调查表是开放式的,不带任何框框,只提出评价资源。请专家围绕评价资源提出评价事件与主题。如果限制太多,会漏掉一些重要因素。②预测组织者要对专家填好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整理,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资源评价一览表,并作为第二轮调查表发给专家。

第二轮:①专家对第二轮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作出评价。例如,说明资源的生成时间,叙述争论问题和事件或迟或早发生的理由。②评审组织者收到第二轮专家意见后,对专家意见作统计处理,整理出第三张调查表。第三张调查表包括:事件、事件发生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点,以及事件发生时间在四分位点外侧的理由。

第三轮:①把第三张调查表发下去后,请专家做以下事情重审争论;对上、下四分位点

外的对立意见作一个评价;给出自己新的评价(尤其是在上、下四分位点外的专家,应重述自己的理由);如果修正自己的观点,也请叙述为何改变,原来的理由错在哪里,或者说明哪里不完善。②专家们的新评价和新争论返回到组织者手中后,组织者的工作与第二轮十分类似:统计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点;总结专家观点,重点在争论双方的意见。形成第四张调查表。

第四轮:①请专家对第四张调查表再次评价和权衡,做出新的预测。是否要求作出新的论证与评价,取决于组织者的要求。②当第四张调查表返回后,组织者的任务与上一轮的任务相同:计算每个事件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点,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注意:①并不是所有被预测的事件都要经过四轮。可能有的事件在第二轮就达到统一,而不必在第三轮中出现。②在第四轮结束后,专家对各事件的预测也不一定都达到统一。不统一也可以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点来做结论。事实上,总会有许多事件的预测结果都是不统一的。

(3)预测结果的表示

德尔菲法的评价结果可用表格、直观图或文字叙述等形式表示。

(五)、文化资源评估的多指标方法

对文化资源的综合评估方法,也可以称为多指标综合评估法,它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对象不同方面且量纲不同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以得出对该评价对象的一个整体结论。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具有多指标、多层次特性,能较好地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资源评价问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选择这个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也是考虑到了这个方法的综合性、多层次、多指标、复杂性等方面的优势。

评价步骤包括:

①明确评价对象;

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③定性与定量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④评价指标权系数的确定;

⑤确定指标间合成关系,求综合评价值;

⑥根据评价过程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

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评价值和权系数的确定以及合成关系的处理。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切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二、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目前,一个文化资源评估的一般性指标体系,旨在囊括一般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相对合理的评价。这个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了树形设计原则,首先设计了5 个一级指标,其次是25个二级指标。我们从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给定了一个模拟分值,并把它相对客观地分配在分5 组指标中,总分值设计为800分。

分值的分配主要考虑的是资源指标权重的问题。模拟分值的确定具有一般性,如果考虑实际的评价活动,分值会有较大变动。比如对于旅游资源的评价,资源品相和资源价值就会高一些;而对于文物古迹来说,可能发展预期就会高一些。这与资源的不同种类以及评价的要求存在高度关联。

根据本文设计的评价方法,一般地,我们认为权重的设计不会影响到不同资源之间的横向比较特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实际上也考虑了评价的方法和难度。参见下表:

表: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上述指标体系中,我们对各个指标的设计都考虑了进一步付诸评估的具体方法和三级

指标。在评价中,比较重要的是指标数据的获得。比如,在一级指标“资源发展预期”之下,我们设计了资源的“交通运输便利度”指标。这个指标对于许多文化资源都具有明确的评估要求。比如对于旅游文化资源,我们必须考虑交通的便利程度。我们根据李克特量表设计原理,就文化旅游资源的交通便利度作出了量化评价的设计,参见下表:表:交通便利度评价得分表

一般地,考虑资源集中地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交通状况的好坏程度。如果是比较好的交通状况,比如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得分就会高一些;如果是乡镇公路或者没有公路,得分就会很低。

文化资源评估表

福建联合梯田资源价值评估(以保护为目的) 一级指标分数二级指标分数三级指标分数 20%资源品质26.25 历史传承 35% 75 时间久远性(25%)80 传承完整性(25%)70 现实濒危度(30%)85 复制和传承能力(20%)60 17.50 文化特色 25% 70 区域性(30%)75 地方性(30%)85 民族性(40%)55 13.65 艺术价值 20% 68.2 5 观赏性(35%)75 新奇度(35%)60 协调性(30%)70 16.90 知名度 20% 84.5 辐射范围(55%)80 影响力度(45%)90 总分74.3 35%资源价值20.62 5 文化价值 25% 82.5 历史文化特色(50%) 85 地域文化特色(50%) 80 22.65 时间价值 30% 75.5 存在时间久远(35%)90 稀缺性(35%)70 可替代性(30%)65 7.425 消费价值 15% 49.5 受欢迎程度(35%)50 游客满意度(35%)40 开发成熟度(30%) 60 23.85 保存价值 30% 79.5 保存状况(30%)70 县级(20%)70 市级(20%)80 国家级(30%) 95 总分74.55 15%配套设施 11.9 交通运输便利度 20% 59.5 距离中心城市(35%)60 公路等级(40%)65 资源内部密度(25%)50 16.2 政府服务能力 30% 54 办事效率(40%)60 保护政策(30%)40 政府认可度(30%) 60 5 社团组织活动能力 20% 25 旅游社团数量(50%)20 活动举办频繁度(50%)30 20.7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30% 69 当地经济水平(30%) 70 当地政治稳定程度(40&) 75 当地文化认识水平(30%) 60 总分53.8 16.95 资源规模 30%56.5 在当地分布广狭(20%)60 集群性(20%)70

技术资产评估案例解析(doc 7页

技术资产评估案例解析(doc 7页)

无形资产评估案例3.6 技术资产评估案例 案例 一、评估对象 高品质铜金粉属于国家高新技术超微功能粉体材料领域,S公司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前沿技术的交叉综合,于1998年12月成功研制了高品质铜金粉的生产技术。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和用户试用报告表明,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产品具有分散性好、附着力强、稳定性好、色泽逼真,酷似黄金,且光亮持久等特点,产品各项性能远优于国内低品质产品,可与国外进口产品相比,已成为高档金色包装印刷廉价代金最理想的材

料。 二、评估目的 S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高品质铜金粉生产技术,为加快公司的高品质铜金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拟以该技术成果与D上市公司合资,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为合理确定双方所占的股份,委托评估机构对该技术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 三、评估报告用户 该报告委托方为S公司,是报告的主要用户。D公司是拟合资对象,对无形资产评估分析过程及其结果十分重视。因此,本评估报告直接为委托方(技术转让方)提供参考意见,间接为技术受让方投资决策(确定合资方式和认同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四、评估依据 技术无形资产评估的依据包括法律依据、技术依据。 法律依据主要有评估委托合同、国务院第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评估技术依据是国资办发(1996)36号文件《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委托方提供的《高品质仿金复合金属粉体材料(铜金粉)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资料、委托单位1998~1999年的会计报表、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中心出具的《铜金粉产品检测报告》、由H省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铜金粉产品分析测试报告》、用户意见和产品试用报告、产品购销合同等;评估方收集的资料,包括同行专家对技术水平的评价、市场调查情况等。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由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利益选择决定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前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树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结合;以人为本;社会公平。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

有效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即除了要尽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之外,还要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公众设计便利通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供需相匹配,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盲目迎合公众的需求,提倡科学、先进的文化熏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中,政府必须承担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改善公共文化投入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3.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基本维度 3.2.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既涉及责任主体,也涉及实施主体,即广大的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等)和一部分文化企业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也包括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广泛,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评价,即,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艺术表演场馆(事业)5 类,考虑到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性,单独对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的一些方面分别进行评价。 有学者大致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效应、有效供给状况、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其中总体效应是指公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转让股权可行性报告

篇一:股份转让可行性研究1 关于股集团股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释义 绪言 第一节本次股份转让的背景与动因 1.1 本次股份转让的背景、 1.2 本次股份转让动因 第二节本次股份转让相关概况 2.3 标的公司概况 第三节本次股份转让方案 3.1 本次股份转让的原则 3.2 本次股份转让方式 3.3 本次股份转让的价格及定价依据 3.4 本次股份转让的数量 3.5 本次股份转让的程序 第四节本次股份转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4.1 本次股份转让的必要性 4.2 本次股份转让的可行性 第五节结论 释义本报告中,除非另有所指,下列简称具有以下特定含义:简称含义 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政府:市人民政府 市国资委: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转让方:集团有限公司 受让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标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暂行办法》:《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 暂行办法》 目标股份: 股份转让/本次交易: 股份转让协议: 本报告: 绪言 第一节本次股份转让的背景与动因 1.1 本次股份转让的背景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和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等一系列政策。作为区域龙头企业的以新型国有产业金融资本形式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典型项目以及落实国家战略、引领东北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大连自贸园区等一系列政策战略发展的核心推进力量。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盘活存量资产,迅速做大做强大连港投控集团,对于落实国家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利用金融平台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经营质量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港投控集团。 1.2 本次股份转让动因 是在国有资产经营实践中以资本思维代替资产思维的变革跨越。有助于迅速做大做强大连港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益显示 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 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 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 收稿日期:2007-09-14 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Mar.,2008Vol.29,No.1

(完整word版)2019年4月资产评估自考00158真题及答案详解,推荐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 1.资产评估的主体是() A.委托人 B.资产评估活动的执行者 C.资产评估客体 D.被评估资产占有方 答案:B 解析:1-31.资产评估主体即资产评估活动的执行者,亦即资产评估人,通常是指专门从事资 产评估工作的评估机构(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和专业评估人员。 2.下列直接或者间接地决定和制约着资产评估的条件以及价值类型选择的是() A.资产评估主体 B.资产评估目的 C.资产评估客体 D.资产评估方法 答案:B 解析:1-34.评估目的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制约着资产评估的条件以及价值类型的选择。 3.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是资产的() A.市场价值 B.投资价值 C.在用价值 D.持续经营价值 答案:C 解析:1-42.在用价值是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而在用价值重点反映 了作为企业组成部分的特定资产对其所属企业能够带来的价值,而并不考虑该资产的最佳用 途或资产变现所能实现的价值量。 4.市盈率乘数法主要适用于() A.不动产评估活动 B.无形资产评估 C.机器设备评估 D.企业价值评估 答案:D 解析:2-53.市盈率乘数法主要适用于企业价值的评估。该方法是以参照物的市盈率作为乘数(倍数),与被评估企业相同口径的收益额相乘,估算被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 5.某被评估资产2008年购建,账面原值10万元,2018年进行评估。已知2008年和2018年 该类资产定基物价指数分别为130%和180%,由此确定该资产的重置成本为() A.138461元 B.234000元 C.27692元 D.72222元 答案:A 解析:3-83.采用定基物价指数计算设备当前重置成本的公式为: 6.收益法中的折现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风险报酬率 D.无风险报酬率 B.超额收益率 D.期望投资报酬率 答案:D 解析:2-67.从本质上讲,折现率是一种期望投资投资率,是投资者在投资风险一定的情形下,对投资所期望的回报率。 7.下列有关机器设备评估程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明确评估目的——对设备进行鉴定——清查设备——确定评估方法——评定估算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结版

第二章 一、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 答:1、环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资产。首先,环境被视为可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型资产,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其次,环境可为人类经济提供了可以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消费品的原材料以及这种转化顺利进行的能量。最后,环境还能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2、如果对环境定义广泛,则经济系统与环境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等的输入,没有废弃的输出,这可以从热力学第一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理解释:A、在热力学定理角度看,能量和物质不能被创造和消失;B、在热力学第二定理来看,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是单向转化而且不是有效率的转化,当没有新能量输入时,封闭系统将会耗竭其能量,生命也会停止。但是,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能够自由地输出系统,太阳是环境或部分能量的来源,因此经济活动不会停止。 3、经济系统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是依赖于自然环境。生长过程就受限于太阳能的可获得性和我们将其投入于有效工作的能力。 二、经济决策标准 答、1、可行性标准,采用经济分析方法,行动方案都收益和成本。如果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这一行动方案就是人们所愿意的,可行的。另一方面,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这一方案就不采纳。可将其形式化,预定行动方案的收益以B来表示,成本以C来表示,决策原则如下,如果B>C,就支持这一方案;反之反对。只要B与C为正的,与之等价的公式即为,如果B/C>1,就采纳,反之反对。 2、最优产出标准,就是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A、静态的效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的分配方案之间做出的主要的规范经济标准,被称为静态的效率或只称为效率。在资源的分配中,如果这些资源的使用所得的净收益在某一分配方案中是最大化的,就称这项分配方案满足了静态有效标准。 B、动态的效率:当方案涉及到时间,求解最优分配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在n期内分配这些资源的所有途径中,如果跨越n个期间的一项资源分配方案能将所得到的收益的现值最大化,这项资源分配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可以采用贴现的方法,如果方案净收益贴现后的总和最大,这项方案就动态有效地。 三、等边际原理及如何运用(有点问题) 答、第一边际相等原则(即效率边际相等原则):当一项方案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净收益最大;这一标准有助于使耗费的资源最小化。 帕累托最优:如果不存在使某些人获益而同时又不使至少一个其他人收益减少的其他可行方案,那么当前的分配方案就是最优的。不满足这一定义的均是非最优的方案。非最优的方案可以重新调整以使得通过这一调整,一些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人状况变得更坏。有效率的分配方案是帕累托最优的,由于通过有效率的分配,净收益被最大化, 第二等边际法则(成本效益平衡原则):当所有可能方法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将使得完成环境目标所需成本最低。 在污染控制的例子中,利用成本效果分析可以得到称不能最小的一个特定的标准及其所关联的成本。把此成本作为一个参照、当执行的政策非成本有效,我们可以估计需要再次最小水

资源性资产管理

资源性资产管理

资源性资产管理

目录 一、资源性资产概念的界定 (1) 二、国外资源性资产管理模式与我国的管理模式 (1) 三、矿产资源资产管理 (2) 1、我国矿产资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 2、矿产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4) 3. 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7) 4、资产价值构成及资产评估 (7) 5、资产化管理的对策 (7) 6、资产化管理与资源化管理 (8)

资源是在一定空间、地点的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海岸带与海洋资源,此外,还有气候资源。 资源性资产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某一自然资源,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转化为资源性资产一般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构成社会生产要素或劳动对象,可以为企业所拥有、占有或控制,可以以产权形式流转,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由于资源性资产具有的天然形成性、垄断性、量有限性和计量复杂性等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加强资源性资产的管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一、资源性资产概念的界定 自然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长期资产存在于相应的会计主体中, 其数量随着资源产品的产出而逐渐消耗, 以至于用尽。另外, 资源的价值随着资源储量的逐渐消耗而同时转移到消耗资源而形成的产品成本中, 使之构成了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自然资源的消耗, 相应地造成生态资源的损失.生态资源的损失同样也应由资源产品成本来负担。由于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出资源产品,从而给所有者和控制者带来一定的收益和财富, 所以资源也是一种资产, 但这种资产与一般会计上所说的资产有所区别, 可称之为资源性资产。 资源性资产指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 能以货币、实物或其他量度计量, 能带来未来效用的资源。资源性资产具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 而且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其经营性属性, 可以给使用者带来经济利益, 而非经营性属性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或者间接经济效益。总之, 资源性资产是实实在在的资产, 能够带来未来的效用, 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 二、国外资源性资产管理模式与我国的管理模式 资源性资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有资源,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所依恃的法律制度体系的差别,其生产资料以及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就不一样,从而导致了资源性资产管理模式上的区别。当代各国资源性资产的管理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资源性资产的土地所有者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自然资源归土地所有者。这种体系主要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爱尔兰和南非等国也部分地采用了同英、美类似的作法,但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反对政府或者不与政府合作的举动拥有抑制的权力。 2、资源性资产的两权分离体系。这种体系主要以日、法等国为代表,其产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 3、资源性资产的国家所有体系。这种体系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这种体系中,明确规定自然资源(特别是地下矿产)是国家或全民的财富,它的产权为国家或者代表国家利益的国营自然资源型企业所有。通过设立国营自然开发利用企业,将自然资源的产权授予国营自然资源企业,由它们全权进行实际的勘测、开发、利用和处理,明确规定使用事项、生产分配、申请人进行作业等必须由国家参与指导,国家征收各种税收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在同国外企业合作进行自然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时,以本国的自然资源法律为

文化资源学习题

1.名词:资源文化资源 (1)资源,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着,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 (2)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 2.简要谈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 (1)自然资源,一般是指能够进入人类劳动生产过程并被加工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那部分自然要素,如土地、矿藏、水、大气、森林、草地、野生生物等。 (2)文化资源是资源的一种形式,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指的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各种资料,包括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等。文化资源蕴藏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与自然资源不同的是,文化资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变异性的特点,它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出现变化。文化资源是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这是它不同于自然资源的突出特征。文化资源既可以一种可感的物质化和符号化形式存在,又可以一种思想化、观念化和经验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3.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1)文化资源是人类思想资料的重要来源(2)文化资源是人类价值观念形成的依据(3)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5)文化资源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4.文化资源有哪些主要特点?(1)意识性文化资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资源,而非天然形成的,所以,无论是物质文化资源还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都与人类意识有关,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这是与自然资源不同的地方.(2)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3)社会性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社会化的资源,它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创造的,因此,文化资源带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4)传承性是指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它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它使得文化具有了稳定性和连续性。(5)教化性它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因为文化体现出的是人类的某种意志和价值观,它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愿望和要求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意识形态内容。(6)共享性(7)动态性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均承载着一定的内容,而此内容既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征,也有其发展变化的一面。由此决定了文化资源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5.文化资源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哪些?主要有物质的方式、精神的方式和行为的方式。(1)物质的方式是通过物质的有形载体来传承文化的,例如,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各种不同文化风格和样式的建筑、工艺、雕刻、器物、服饰、饮食等。这些物质载体不仅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因为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精神的传承方式属于非物质的,它是通过精神的无形方式来传承文化的,例如,风俗习惯、口传文化(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宗教信仰、语言艺术、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等。(3)行为方式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层面,事实上它们与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密切关系。 6.结合现实简要谈谈知识资源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兴起,就包含着极为深刻的当代文化内涵,它不仅决定着知识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关系到知识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知识这一精神文化资源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源,知识与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是促使现代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原因。知识经济是通过知识创新与知识成果的转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把知识看作是内在的生产力要素,通过知识形态的转化与生成,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以获取经济效益。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2-16T16:59:49.6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6期作者:李丽1 王宁2 [导读] 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可满足自然资产管理制度变革的基本要求。 李丽1 王宁2 1、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日照 276800; 2、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港分局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可满足自然资产管理制度变革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管理中对策,论述了城市规划设计者的使命以及协调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二者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分析 1、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策略 1.1增强评估的规范性 现阶段,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的标准尚未统一,评价的主观性较强,且国有资产收益也十分有限。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受到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工作,进而有效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另外,注意加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评估机构监督管理工作,且高度重视违规机构的失信问题,若发现此类问题,应严肃惩治,避免评估管理中出现违规行为。 1.2明确核算的内容和途径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工作人员既要分类核算,还需做好综合核算,进而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一定时期内国内自然资源存量、新增、消耗与结余等情况。首先坚持先实物后价值的理念,保证数量和质量并重。其次坚持现存量后流量的原则,更加准确地了解利用率。最后遵从先分类后综合原则,以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特征为基础,保证铺路的完整性。 1.3积极推动资产调查技术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资源资产确认和调查是明确自然资源资产储量与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制定完善的标准,保证资源资产确认的科学性。通常,资产必须满足资产的基本特征,且其可实现货币计量,不仅如此,其需具有产权明确和可交易的特征。资源资产调查应以资源调查为基础,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分级、评估和登记汇总。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时,要科学利用非线性物理学、统计学等,建立资产动态和静态调查体系,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做好勘察和盘点工作,不断研发和创新调查技术方法,从而有效保证自然资源资产综合信息的挖掘与融合。 2、生态修复与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源于对资源的过度掠夺。整体来说,中国近些年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大多以散点式进行。例如,原国土资源部主抓以增加耕地和可建设用地面积为目的的土地整治,水利部主抓水土流失治理,原环境保护部主抓污染土壤修复,原林业部主抓沙漠化防治。这种分散治理模式缺乏系统性,效果也非常有限。机制建设不完善也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今很多生态修复措施均无法得到贯彻和落实,且已经修复的工程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维护工作,上述情况在农村尤为明显。如很多地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但是生态修复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破坏水资源的相关治理原则,但是贯彻时对开采者收取的费用相对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其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同时,与大气污染相比,我国的公民保护意识也相对较弱,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其严重性却尤为明显,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充分整合了自然资源保护中的有关职能,并积极采用山、水、林、田、草等方式,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理方式。另外,生态环境部门也采取了多种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设置了生态环境执法局,加强了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扭转了原各部位执法的整体局面。 3、城市设计者的国土空间规划使命 我国的城市规划主流思想受前苏联计划经济时期的主动开发规划思想影响,认为必须先划定待开发土地资源,但是这种方式无法科学地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而对重点地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一种较为有效且操作简单的方式,这也被人们称为反规划思想。 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社会结构也在随之变化,社会矛盾也由此不断转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应关注生态、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需在思想和实践方面以空间规划转型为主要手段来满足上述社会需求。 城市规划中,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是关键。而城市规划工作不仅要挖掘全新的发展空间,而且还需积极解决建成区当中的生态、环境及交通方面的诸多问题。目前,诸多城市规划人员在城市规划中忽视了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不足,且制定解决方案时也没有切中要害。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规划从业者没能深入了解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再加上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取得较好的政绩,这严重影响了规划设计者的判断力。未来的发展中,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当站在治理社会问题,完善城市发展水平的角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4、促进空间规划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首先,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满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要求,推动人地的协调发展。在规划的过程中,坚持顺应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按照资源的储量、分布、生态条件和环境容量等因素,立足国土空间系统的多个要素,评价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的适宜性和局限性,从而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以多种途径有效减轻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制约作用。受到理论研究和技术层面上的影响,现阶段依然没有开发出相对完善的方式,但是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实况评价中,应当认真分析这一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其次,采取聚集开发的方式,不断提高空间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大。集聚式开发

自考资产评估简答题

1资产评估主要由六大要素组成,即资产评估的主体、客体、特定目的、程序、价值类型和方法。 2简述如何理解资产评估的现实性特点。 现实性是指以评估基准期为时间参照,按这一时点的资产实际状况对资产进行的评定估算。资产评估的现实性表现的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评估直接以现实存在为资产确认、估价和报告的依据,没有与过去业务及其记录进行衔接、均衡、达成一致等约束,只需要说明当前资产状况; (2)以现实状况为基础反映未来; (3)现实性强调客观存在。 (3)适用资产评估的假设有以下几种: (1)继续使用假设; (2)公开市场假设; (3)清算(清偿)假设; (3)预期原则; (2)替代原则; (4)简述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 (1)贡献原则; (5)市场法的缺点表现在: 市场法不适用于专用机器、设备、大部分的无形资产,以及受地区、环境等严格限制的一些资产的评估。 (6)成本法的优缺点: 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优点有: (1)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资产的损耗,评估结果更趋于公平合理; (2)有利于单项资产和特定用途资产的评估; (3)在不易于计算资产未来收益或难以取得市场参照物条件下可广泛地应用; (4)有利于企业资产保值。 但是,采用成本法的缺点是工作量较大。而且,它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确定目前价值,必须充分分析这种假设的可行性。另外,经济性贬值也不易全面准确计算。 (7)收益法的优点是: (1)能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企业资本化的价值; (2)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此法评估的资产价值易为买卖双方所接受。(8)收益法的缺点是: (1)预期收益额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不可预见因素的

第九章资源性资产评估

第九章资源性资产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1.资源性资产是指()。A.自然界存在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天然物质财富B.土地、矿藏、草原、森林、水体、海洋等C.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等D.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某类自然资源,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自然界物质和能量。2.资源性资产的资产属性不包括()。A.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的经济资源B.可以用货币计量C.进入生产过程,为经济主体占有和控制D.有限性和稀缺性3.可再生资源性资产和不可再生资源性资产的划分是根据()。A.自然资源的稀缺性B.自然资源再生产的特点C.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D.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4.资源性资产由于其稀缺性和可排他性地占有而具有的价值是()。A.使用价值B.租金价值C.交换价值D.补偿价值5.自然资源变为资产往往需要追加一定的人类劳动,从而形成各种劳动投入产生的价值,具体表现为()。A.市场价格B.价值C.勘探、开发和保护费用,再生性资源的再生费用,替代资源的开发费用等D.成本6.矿产资源资产属于()。A.固定资产B.无形资产C.不可再生性资源资产D.可再生性资源资产7.矿产资源的使用权的价值即矿业权价值是一种()。A.无形资产B.流动资产C.资源性资产D.不可再生性资源资产8.矿产资源实物资产的价值评估和权益资产价值的评估区别在于()。A.前

者是一种有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后者是一种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B.前者是固定资产评估,后者是流动资产的评估C.前者是自然资源评估,后者是社会资源评估D.前者是长期资产评估,后者是无形资产评估9.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对象主要是指()。A.所有的森林资源B.所有的森林资源C.产权变动或经营主体变动的森林资源资产D.消失的森林资源10.用现行市价法评估森林资源使用的公式是()。A.B.C.D. 二、多项选择题1.资源性资产的个别属性有()。A.天然性B.有限性和稀缺性C.地区差异性D.生态性和与其他资源的高度相关性2.资源性资产的资产属性有()。A.它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的经济资源B.可以用货币计量C.进入生产过程,为经济主体占有和控制D.可以实现产权或使用权的让渡和流转3.资源性资产按照自然资源再生产的特点可划分为()。A.常见资源B.可再生资源性资产C.不可再生资源性资产D.稀有资源4.从理论上分析资源性资产的价值构成,应包括()。A.租金价值B.劳动投入产生的价值C.剩余价值D.劳价值动5.租金价值为,追加劳动产生的价值为,资源性资产的总价值为()。A.I (1+r)B.V0+V1 C.[R+ I(1+r')]/rD.R/r6.我国资源性资产评估的目的主要有()。A.国家出让资源性资产的使用权B.拥有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转让使用权或以使用权为资本投资入股以及抵押、出租等C.了解掌握资源的现况D.对资源性资产征税7.影响矿产资源资产和矿业权资产价值的因素主要包括()。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一、导言 凤凰古城,作为湘黔边界上的一颗明珠,古城依山傍水,流水穿城而过,建筑高低错落,千百年来聚居着苗族、土家族、汉族人民,是一处兼具独特自然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类聚居地。 凤凰古城开发至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可以说十分红火,在全国都享有盛名。2001年,凤凰古城被列 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2004年,凤凰古城连续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2005年,凤 凰古城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首,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 ;2007 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从1999开发年至今,凤凰古 城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共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 4个国字招牌。 在凤凰为期四天的实习活动中,我游览了凤凰古城内的八景,苗人谷苗寨以及南方长城,对这些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看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凤凰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它的自然旅游受到地形,资金开发的影响,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在它的旅游业发展上,它注重的是人文旅游。凤凰是一个集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三者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独特景点,这种特殊的融合是独一无二的。凤凰古城在开发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但如何更好的利用,保护这一独有资源去发展凤凰的旅游业,使凤凰旅游发展更上一个新层次,是凤凰在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自这几个方面:①书籍上,报纸上,以及凤凰官方网站查到的资料凰实地研究,参与 ②在凤观察,同时,也对随行的游客,带队的导游,以及撑船的船夫进行了一个随机访问调查得出的结果,采访人数15人 ③用雪球抽样法对周边去过凤凰的朋友,同学进行定向采访,在这一部分,我选择了30个样本进行调查。在获得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资料分析。调查样本包括1999年开始发展至2009年凤凰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及某些具体方面的发展情况。即:对凤凰古城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总体评估;古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凤凰县依托资源优势,将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对内加强景区(点)建设开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对外加强宣传促销,“天下凤凰、神秘古城”旅游品牌初步打 响,已发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湖南省旅游三大品牌之一。从下图可以看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情况 凤凰之所以得到这么好的发展,这跟凤凰的旅游特色是分不开的。凤凰古城是以文化旅游为主,自然旅游为辅的旅游景区,它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二是以长城兵营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三是以古城为代表的名人故里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单从每一种景观来看,凤凰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这三大类人文景观的特殊融合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这也就是凤凰

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模拟题3

《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 一、名词解释 文化资源概念: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 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于革命战争时代,具有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以红色旅游、红色经典作品等为载体,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和组织红色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 二、列举题 1、列举文化资源的特征:①存在形式的多样性。②产品功能的教育性和娱乐性。③精神内涵的潜在性。④生产加工的间接性。⑤使用的可重复性。⑥地域差异性。⑦共享性。 2、列举文化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方式:①科技教育优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②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③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④观念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⑤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简述题 1、简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 答:①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在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不同门类,如生产渔猎交通工具类、民居宗教建筑类、服饰类、生活器皿类(金银器、铜器、木器、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宗教信物及丧葬用具类、工艺织物类、民间乐器类、饮食文化类等等 ②中层是制度文化,它由族谱、系谱、家谱及乡规民约、习惯法、成人仪式婚丧节庆等各种仪式构成,少数民族制度文化必将成为旅游业中民俗风情游和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③深层是观念形态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与艺术、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 2、革命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有何特殊作用? 答: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人格来塑造人;以革命先辈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勇于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来鼓舞人;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来凝聚人。 革命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它其中蕴含着的这些精神,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弘扬的主旋律。 革命文化资源在文化中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后来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直观而有说服力,这是其他文化资源所不能比的。 3、简述文化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①客观性。用客观化的评价方法来降低个人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影响力,以保证资源评价中个人的主观偏见。②无宗教性。尽量改善评价方法,客观地设计指标,选择与宗教信仰不相悖逆的评价主体,因为评价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爱憎对评价有很大的影响。③数量化。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重要的一点是数量化评价的指标和相应的分析方法,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而不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