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athology)

课程编号:082051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

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

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习栽培、育种等专业知识,为进行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两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诊断主要病害,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措施。要求学生能将第一部分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去,掌握识别诊断植物病害以及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1、课堂教学:讲授病理学基本原理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2、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及用具,在室内上实验课,直观地观察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3、田间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到田间,观察田间发生病害的症状,调查其发生、分布等情况;4、利用录像片、幻灯片、照片等教学以弥补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

第一章前言(0.5学时)

一、防治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二、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4.5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第一节植物病害概念

一、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二、植物病害概念

三、植物病害的形成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植物病害病状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

第三节两类植物病害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

四、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及诊断。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概念。

第三章植物病原学(11.0学时,其中实验6.0学时)

第一节寄生现象

一、寄生性

二、致病性

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三、真菌病害的识别诊断

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细菌

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4、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识别方法

二、植物病原菌原体

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一般性状

2、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三、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的症状及线虫病害诊断

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概念

二、寄生方式

三、大豆菟丝子形态、寄生特点、生活史及其防治

四、槲寄生的寄生特点及生活史

第六节植物病原病毒

一、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

二、病毒的传播方式

三、病毒病害症状特点及其诊断

第七节植物病原物的鉴定──柯赫氏法则

本章重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的基本特点,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识别和诊断。

本章难点:主要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别、病毒的传播方式

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3.0学时)

第一节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1、病原物的致病性

2、生理小种的概念;生理小种的鉴定

二、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的途径

第二节寄主的抗病性及其变异

一、寄主的抗病性

二、寄主的抗病性变异的原因

第三节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

本章重点:生理小种的概念、鉴定方法及在抗病育种中的意义;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的途径;寄主抗病性变异的原因;稳定化选择;毒力和侵袭力;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本章难点:生理小种、稳定化选择的原理

第五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3.0学时)

第一节病害循环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方式,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2、病原物传播方式、媒介和途径

3、接触阶段

二、病害在寄主个体发育中的发展阶段

1、病程概念

2、侵入条件

3、扩展阶段

4、发病阶段,影响症状表现的条件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四、病害或病原物延续阶段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及主导因素的分析

三、病害监测和预报

本章重点: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和传播途径;病原物侵入的途径及影响侵入的条件;局部侵染、系统侵染,影响潜育期长短的条件;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本章难点:病害流行主导因素的分析

第六章植物病害的防治(3.0学时)

第一节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

二、植保方针

第二节植物检疫

一、检疫的重要性和定义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

三、植物检疫的对象

四、国内、国外检疫

第三节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一、选育抗病品种的意义和成就

二、选育抗病品种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利用抗病品种

第四节栽培管理

第五节化学防治

一、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二、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三、杀菌剂的种类和防治对象

四、化学防治的方法和应注意事项

第六节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一、物理防治

二、生物防治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防治的目的、综合防治的概念;如何使用抗病品种;栽培防病的措施;农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章难点:如何根据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拟定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部分农作物的主要病害

重点节讲以下几要点:

1、该病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病害的分布、为害、损失和流行情况。

2、病害的症状特点。

3、病原物形态、生理及寄生性方面的特点。

4、病害的发生发展:病害循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因素。

5、病害的预测预报。

6、病害的防治

非重点节第3要点中的生理和寄生性方面特点以及第4要点中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因素不讲,或只简讲第2、4(病害循环)、6三个要点。

第七章水稻病害(9.0学时,其中实验3.0学时)

第一节稻瘟病(附稻胡痳斑病)

第二节稻白叶枯病(附稻细菌性条斑病)

第三节稻纹枯病(附稻菌核病)

第四节稻普矮病、黄矮病和条纹叶枯病

第五节稻细菌性基腐病

第六节水稻后期病害

第七节水稻其它病害(恶苗病等)

本章重点:第1~3节。

第八章麦类病害(9.0学时,其中实验3.0学时)

第一节小麦赤霉病

第二节小麦白粉病

第三节小麦纹枯病

第四节小麦锈病

第五节麦类黑粉病

一、麦类散黑穗病

二、大麦坚黑穗病

三、小麦腥黑穗病

四、小麦秆黑粉病

第六节麦类病毒病

一、大麦黄花叶病

二、小麦梭条花叶病

本章重点:第1~3节。

本章难点: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

第九章棉花病害(5.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第一节棉花苗期病害

一、棉苗立枯病

二、棉苗炭疽病

三、棉苗红腐病

第二节棉花枯、黄萎病

第三节棉花铃期病害

一、疫病

二、炭疽病

三、黑果病

四、红腐病

五、红粉病

本章重点:第1~3节。

本章难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

主要参考书目:

1、陈利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2、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年

3、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4、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新编农药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年

5、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新编农药手册》(续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6、江苏植保站主编《江苏农作物主要病虫预测预报方法》、农业出版社、1995年

7、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执笔:朱华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21002 学时24 学分 1.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以病原菌的观察鉴定为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主要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特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并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常见植物病原生物(包括菌物、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的形态特征,能够对造成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进行准确鉴定,了解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植物病害种类;另外,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等一系列实验,掌握植物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并验证柯赫氏法则,用实践检验植物病理学的原理。 三、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配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教学,从实践中了解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植物病害种类和症状,认识植物致病病原的形态,致病症状表现,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学好其他的病理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常见重要致病原生动物界Protozoa 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 茸鞭生物界Chromist 卵菌门Oomycota 真菌界Fungi 子囊菌门Ascomycota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接合菌门Zygomycota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 Mitosporic fungi )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病原线虫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及所造成的危害症状;学习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方法和菌体及鞭毛染色方法;掌握植物病毒的接种方法和常规鉴定方法,认识常见寄生性种子植物。学习培养基的制作,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孢子萌发实验,然后进行接种实验,最终验证和深刻认识柯赫氏法则。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笔试,结合动手能力测试。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处社。《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孙广宇,宗兆锋主编,中国农业出处社。 六、适用专业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学时50) 一、简要说明 本课程面向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是修学微生物学后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实验B》专业核心课等的前置课程,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植物病理学实验A》是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本课程50学时、3.5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获得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规律性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感悟到未来植物保护工作者和病理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从而更好地主动学习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课程是理论教学部分。理论教学以課堂多媒体形式,讲授植物病害原理,植物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鉴定,植物病害预测预报基本方法和植物病害控制的远离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系统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以课程结束的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 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授课教材 谢联辉主编.2006.普通植物病理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Agrios, G N. 2005.Plant Pathology (5th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陆家云. 2001.植物病原真菌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王金生. 2000.植物病原细菌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谢联辉. 2008. 植物病原病毒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谢联辉, 林奇英. 2011. 植物病毒学(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张绍升.1999.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治理.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athology) 课程编号:082051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植物学 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 总学分:2.5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类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学习栽培、育种等专业知识,为进行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植物病理学是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两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诊断主要病害,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措施。要求学生能将第一部分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中去,掌握识别诊断植物病害以及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1、课堂教学:讲授病理学基本原理及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2、实验教学:采用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及用具,在室内上实验课,直观地观察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3、田间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到田间,观察田间发生病害的症状,调查其发生、分布等情况;4、利用录像片、幻灯片、照片等教学以弥补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 第一部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 第一章前言(0.5学时) 一、防治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二、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内容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4.5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第一节植物病害概念 一、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二、植物病害概念 三、植物病害的形成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植物病害病状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 第三节两类植物病害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 四、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点及诊断。 本章难点:植物病害概念。 第三章植物病原学(11.0学时,其中实验6.0学时) 第一节寄生现象 一、寄生性 二、致病性 第二节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三、真菌病害的识别诊断 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植物病原细菌 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2、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植物病原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4、植物细菌病害的简易识别方法 二、植物病原菌原体 1、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一般性状 2、植物病原菌原体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三、植物病原线虫所致病害的症状及线虫病害诊断 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

(完整版)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athology) (48学时) 一、简要说明: 《植物病理学》是为农学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拓展性课程,其中课堂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课教学12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本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时分配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课程。是农学专业的拓展性课程。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教育。本课程包括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病害的控制、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6个知识模块。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植物病理学、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的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大纲根据课程在生物安全学科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自主学习,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作物病害的与防治的知识和植物病害识别的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方法,实践教学采取实验室操作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主要参考书目: 赖传雅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谢联辉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侯明生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 北京: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五、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3.5学分。其中: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课)48学时(3.0学分),课程实习0.5周(0.5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36学时)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2、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 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病的研究法教学大纲

《植病研究法》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各种重要研究技术原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农业生产中植物病理学技术的实地应用能力,比较系统地形成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实验设计和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遵循研究规范、实验室和田间工作规范以及公共和自身防护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文献查阅 了解国内外有关植物病理学的主要期刊、文摘、图书等的种类及特点。掌握查阅文献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习题要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查阅文献。 第二章植物病害调查 了解植物病害调查的种类,掌握植物病害调查和记录方法,并能进行损失估计。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的种类与植物病原物种类的关系。 第三章植物病理学研究中主要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和使用技术 了解植物病理学研究中常用和比较精细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初步理解和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习题要点:分组去公共实验室认识这些常用仪器设备。 第四章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内主要操作技术原理和安全防护 了解和掌握各种培养基制备、各种消毒和灭菌、各类器皿洗涤和保存、各种生化和分子试剂准备和保存、各种微生物菌株或分离物准备和保存、各种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等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常用技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以及在这些操作中的公共和自身安全防护。 习题要点: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和理解原理。 第五章植物病原物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的主要研究技术 要求了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分离前的准备工作、分离材料的选择、组织的表面消毒以及各种典型材料的分离方法;了解植病真菌孢子萌发的测定方法,包括悬滴法、载玻片法和培养皿法和琼脂平面法。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人工接种方法和原理以及影响植物病害人工接种的因

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在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各种病原生物的分类和鉴别特征以及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原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措施等。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目前植物病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及重要性;掌握“病害三角”的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植物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植物抗病性的定义、机制和类型。 第一节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概念、重要性;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常见的5种类型及每种症状的具体表现;症状的变化;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症状的种类及在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节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病 病原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病原物寄生性的进化。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是植物病原生物的两种属性,寄生性强并不代表致病性就强。 第四节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概念及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习题要点:侵染过程、病害循环、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概念。 第五节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抗病性的定义、机制和类型。 习题要点:结构抗性、生化抗性、抗病性的类型。 第六节植物病理学简史

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对植物病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真菌的概念、菌丝的变态与菌组织的功能;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特点与功能;真菌的分类学、各亚门真菌(菌物)分类依据及形态特征、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和形态特点。 第一节真菌概述 真菌的概念、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的营养体与繁殖体、菌丝的变态与菌组织;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特点与功能;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分类学。 习题要点:菌丝的变态的类型与菌组织结构;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功能;真菌的分类系统。 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和进化。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习题要点:不同类群的鞭毛菌的共性及差异;卵菌与其他鞭毛菌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接合菌亚门真菌 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和进化。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习题要点:接合菌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匍枝根霉的生活史。 第四节子囊菌亚门真菌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和进化。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习题要点:子囊菌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子囊菌有性生殖过程及子囊果的类型、形态与结构。 第五节担子菌亚门真菌 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和进化。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习题要点:担子菌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锈菌和黒粉菌的主要特征;锈菌的转主寄生;黒粉菌的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第六节半知菌亚门真菌 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分类学、特征以及与其他亚门真菌的关系。了解与植物病害相关主要属的特征。 习题要点:半知菌的含义;半知菌的分类与其他真菌分类的区别;半知菌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实习》教案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案目标及任务 以田间病害调查、标本采集和制作、病害的诊断为主,结合室内实验,识别常见的植物病害,对病原物进行鉴定同时进行必要的植物病理学实验,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标本制作、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原形态学鉴定、法则的应用以及植物病害病程研究等植物病理学基本技能。通过教案实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植物病害,为将来从事植物保护工作提供基础。 三、教案内容、教案要求及时间安排 室内实习内容包括:常用培养基制作、消毒与灭菌、病原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病原生物的接种技术、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测定、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病原鉴定等内容; 室外实习内容包括:植物病害的调查、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等内容。 目的要求:通过采集和制作标本,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要求,学会标本的采集与记录,掌握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学会识别植物病害症状,掌握鉴定植物病害的常用技术与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植物病理学基本技能。教案实习将安排在月中、下旬,这段时间正是主要自然植物和部分农作物发病适宜观察时期。 四、教案实践地点 在江苏省、安徽省的教案实习基地和一般农田,根据植物发病情况,选择发病严重的地区,联系当地植保部门负责同志进行教案实习。 五、教案组织 由任课教师与当地植保部门联系实习地点,组织本科生进行实习。由当地植保部门技术人员介绍农业生产的总体情况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然后分组去田间调查。在田间地头由教师做集中讲解,并随时随地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教案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撰写教案实习报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和评定成绩。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设计的。实验课教学按照理论课教学的进度进行安排,在时间上与理论课程教学同步进行。通过实验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80-100个病原生物属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培养学生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本实验目的: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室内蜡叶和浸渍标本陈列、课内或课后进行校园植物病害实际观察,掌握病害病征和病状类型,学会用专业语言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病害和虫害的区分;病征和病状的区分。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作 本实验目的:学习和认识真菌的一般形态,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标本徒手切片和临时玻片制作的技能。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玻片,或通过提供病原物的培养物、植物病害标本材料,学生自己制片,掌握各种类型孢子特征。掌握徒手切片和临时制片技术。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真菌形态正确识别;徒手切片和制片技术。 实验三:鞭毛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本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鞭毛菌亚门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重要属的鉴别特征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永久玻片或临时制片,掌握重要属的分类鉴定特征。 本实验的重点、难点:从进化上了解鞭毛菌亚门重要属的特征;霜霉目真菌的分类特征。实验四: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本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和重要属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41491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Integrated Control of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学时:54学时(理论36,实验18) 学分:2.5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专业 开课学期:5 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园林生态学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年 刘悦秋——《园林植物病虫害》,气象出版社,2006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是研究园林植物发病和虫害的原因、环境因素与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流行的关系、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它是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一个分枝,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直接为城市绿地和园林生产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病虫害发生特点,利用一切现代技术,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安全、经济、有效地将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的水平。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教材内容涵盖园林植物病害和园林植物虫害两大篇。各篇又进一步分为基本概念部分和各论部分,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病害,重点是引

起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各种病原,发生和发展,园林植物叶、花、果、茎干部和根部的各类病害及其分布、危害和发病规律等。了解园林植物虫害,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生物学,分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原理,刺吸性、螨类、食叶类、钻蛀性和地下害虫等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并掌握与植物病虫害有关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 2、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诊断方法; 3、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课程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of General Plant Pa thology experiments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 课程总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含生物安全与植物检疫方向、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检测检方向、丁颖创新班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的互相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植物病害发生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植物病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领会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各类群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鉴定方法和分类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研究技术,以及植物病害控制的基本理论。 3.通过基本理论的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和植 物病理学学科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4. 提交每个实验的详细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认识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三)实验学时数:4学时 (四)实验目的: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五)实验内容: 1.通过所提供的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病害的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 2.通过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掌握植物病害的病症。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主要有下列几类:①霉状物、②粉状物、③小黑粒或小黑点、④菌核、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 (六)实验要求: 1.五人为1组,各自完成整个实验; 2.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病害的病状及病征进行整理,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仪器、设备:植物病害标本、放大镜、显微镜、玻片等。 (八)实验课承担单位:资源环境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病理实验室 实验二、植物原菌物——鞭毛菌、接合菌门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三)实验学时数:4学时 (四)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植物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和接合菌门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2.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病菌,为分类鉴定打下初步基础; 3.学会病原物标本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五)实验内容: 1.观察根肿菌门的根肿菌属Plasmodiophera; 2.观察壶菌门的节壶菌属Physoderma; 3.观察水霉科的两个属,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4 英文名称:General PhytopathologyⅡ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的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防治原理及防治方法、病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它既是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对农业有巨大实践意义的应用科学。 (1)通过本课程的本学期教学环节,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细菌、病毒等病原物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病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正确理解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因素和流行性病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掌握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措施。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了解病原细菌、病毒等的鉴定程式,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掌握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方法,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显微计测、显微描绘与显微摄影技术;初步明确对疑难病害诊断研究的原理与工作步骤。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4 5.建议先修课程 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园艺学等 6.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原理(第二版).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版).许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普通植物病理学.谢联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普通真菌学.邢来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Plant Pathology (5 ed).Agrios, G. N..Academic Press.2005年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尽可能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课堂授课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考试成绩占70%,期末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拉丁文、识图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实验成绩占30%,根据实验完成情况评分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31310 课程名称: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 学时:64学时(理论48,实验16)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农学开课学期: 6 开課部门:生命科学院 先修课程:作物栽培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等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徐雍皋、徐敬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0年 谢联辉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及其引起病害的机制、病原物与寄主相互关系、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及造成损失的一门学科。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开设《植物病理学》课程是为了让本科农学专业的学生对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极其防治原理和方法,能比较系统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应用。,学习《植物病理学》,加深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更要密切地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病害的新途径。 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条件差异很大,植物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在不同地区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上,对作物主要病害的选择及取材侧重于本省和长江中下游,兼顾南北地区;内容上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教学力求反映植物病理学科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1.基本内容 a.植物病害的定义 b.植物病害的症状‘ c.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植物症状特点,让学生能分清症状类型,区别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范畴,五大类症状特点,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4.教学建议:正确理解概念 第二章植物病原学 1.基本内容 a.病原物的基本概念 b.植物病原真菌 c.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d.植物病原病毒 e.植物病原线虫 f.寄生性种子植物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生物即病原物种类、类群,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3069 课程总学时/学分:45/2.5(其中理论45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限选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农作物、果树、蔬菜和花卉种子病虫害的症状和危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和当前的研究现状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植物病原菌的种类、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昆虫的形态特征,常见植物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植物病原菌的种类、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昆虫的形态特征,植物常见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其中植物病原真菌及其引致的常见植物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是讲授重点。课程以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最新版本的国家规划教材。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4学时) 第一节植物病理学概述 一、植物病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植物病理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和任务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概念 二、病害三角 三、植物病害的分类 四、植物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五、植物病害的症状 教学要求: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原因、症状类型和诊断方法。 教学重点:

常见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教学难点: 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6学时) 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二、真菌的生活史 三、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四、真菌的主要类群 五、真菌病害的特点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二、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 三、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 四、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五、细菌性病害的特点 第三节植物病毒 一、病毒基本概念 二、植物病毒的一般特性 三、植物病毒的理化特性 四、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五、病毒的分类、命名 六、几种常见的植物病毒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第五节寄生性植物 第六节非侵染性病害 一、营养失调 二、水分失调 三、温度不适 四、有害物质 五、土壤次生盐渍化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侵染性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它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植保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共享).doc

《植保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植保专业概论(植物病理、化保部分、昆虫学部分)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 学时:27 学分:1.5 适用对象:植物保护 考核方式:考查科目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分三章,包括植物病理、昆虫和植物化学保护三部分。植物病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内容和方向,植物病理专业的研究内容,植物病理专业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昆虫学部分将介绍近5年来国内外昆虫学的发展现状,包括昆虫分类区系、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昆虫毒理学、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外来入侵昆虫学等分支学科的重大进展和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技术。植物化学保护部分主要介农药防治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我国农药研究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农药研究内容及发现前景。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assembled with pluralistic science, which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the pest identifications and biologcal charateristics in agriculture, regularities of the pest occurrence and damage, mechanism of causing disaster, and tatics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tergrated pest management. Here, this course of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Plant Pathology5, "Entomology5and 'Chemical Protection,. It fouce on the research history, new theory, new techniques and main achievements recetly of in plant pathology,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plant quarantine, pesticide and chemical control, respectivel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通过学习植保专业概论中植物病理的这部分内容,熟悉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及现状,通过讲授和学生讨论二个环节,使学生对植物病理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四年学习起一定的帮助作用。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昆虫学部分)主要介绍昆虫的危害及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国内外近5年的研究概况,使学生尽早熟悉昆虫学科的发展以及在农业及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并制定宏观的专业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 Plant Pathology) 课程代码:B0314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 64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学分: 4学分 适用专业: 植物保护 先修课程:植物学、气象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 一、课程介绍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病害流行规律和病害防治的科学。它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很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习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基本理论,掌握进行植物病害诊断,病原物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和其它提高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习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基本理论,掌握进行植物病害诊断,病原物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和其它提高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即:症状学、病原学、病理学,流行学和防治学。各部分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绪论: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介绍,成绩评定,主要教学参考书,农业生产和植保工作,植物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植物病理学的现状及未来,热带地区植物病害的特点。 2. 概论: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侵染性和非侵染病害的病因,植物病害种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植物病害症状,病征、病状类型,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表现,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3. 植物病原菌物:菌物的一般性状;菌物的分类及命名;鞭毛菌、接合菌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及其主要属形态。重点讲述根肿菌门、卵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类各类菌物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主要包括根肿菌属,粉痂菌属、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194717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学分:3.5 总学时:72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32 先修课程: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作物育种学 课程简介:植物保护通论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课程,其内容包括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两门课程。植物病理学主要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稻、麦、棉主要病害的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农业昆虫学主要介绍昆虫外部形态、昆虫生物学、昆虫生态学和害虫综合防治原理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地下害虫、小麦害虫、水稻害虫和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本课程可为作物健康栽培和植物抗病虫育种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授课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实验主要以田间实际观察和室内镜检实物标本为主。 选用教材: [1]洪晓月, 丁锦华. 农业昆虫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 2007. [2]陈利锋, 徐敬友. 农业植物病理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四版). 2015. 必读书目: [1]韩召军. 植物保护学通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选读书目: [1]彩万志, 等. 普通昆虫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2]许志刚.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侯明生, 黄俊斌.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掌握病虫害种类和基本识别特征。同时要求学生认识植物保护在农业高产、稳产、优质栽培中的重要作用和有害生物治理的理论体系,能用经济学观点、生态学观点、环保观点分析每一项综防措施。通过“植物保护通论”的学习,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

《植物病害诊断》教学大纲.doc

《植物病害诊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病害诊断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时:32学时,2学分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对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植物病理学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以及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课程性质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共32学时,讲授16学时,实验16学时。主要介绍植物病害的诊断原则,诊断技术,不同病害的诊断特点。为具体病害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木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物病诊断的基木方法,掌握各类病的诊断的要点,了解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通过不同种病害的具体发生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了解各种具体病害的诊断方法。 (三)对先修课程的要求该课程必须在掌握了植物病理学基础上开出,要求学生掌握造成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植物病害诊断的方法和技术。实验技术很多,针对不同的病害表现的症状、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特性、生态特性等做出正确的诊断是难点。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在学习植物病理学基础的基础上开出的,同时要求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技术基础,化学基础和遗传基础。该课程的良好学习为进一步开展检疫学研究、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诊断的意义及步骤(0.5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步骤、应具有的知识及诊断的意义 重点:植物病害诊断的步骤 难点:植物病害诊断的特殊性第一节植物病害诊断的意义 1、植物病害诊断的定义 2、植物病害诊断的特点 3、植物病害诊断的意义 第二节诊断植物病害应具有的知识和诊断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