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_中标190925

沈阳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_中标190925

沈阳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_中标190925
沈阳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_中标190925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沈阳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5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沈阳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210100MA0U2WYGXH 工商注册号:210100*********组织机构代码:MA0U2WYGX

法定代表人:朱晨雁成立日期:2017-04-2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清泉路69号

营业期限:2017-04-25 至 2067-04-24

营业范围:诊疗服务,医疗器械、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零售,医疗设备租赁,医疗技术推广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务信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4 参与投标的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5 合作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三、股东及出资信息

序号股东持股比例认缴出资额1麦克奥迪(厦门)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70.00%2100万人民币2沈阳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30.00%900万人民币四、风险信息

4.1 经营异常()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2 股权出资()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3 动产抵押()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4 税务信息()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5 行政处罚()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五、企业信息

5.1 工程人员()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5.2 企业资质()

截止2019年9月25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病理科诊断报告工作规范

病理科诊断报告工作规范 病理学诊断是应用病理学知识和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的疾病诊断。其意义是为临床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了解预后及总结诊治经验提供可靠依据。病理学诊断书(报告)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医学文件。 1、病理学诊断有有以下几种形式。 (1)Ⅰ类诊断即能明确肯定病变部位及疾病的诊断。 病变部位:以眼观及镜检进行确认如胃幽门部、宫颈等;对体内多处可出现的器官(如淋巴结)或左右两侧均有的器官(如乳腺、肾等)以及小块组织则以临床提供的资料为准,并用括号标明,如(左)乳腺,或(颈右侧)淋巴结,或子宫颈(3点);如具体部位无法确定,则全部定在括号内,如(腹膜后)××瘤。 疾病诊断:应写出疾病全称,不宜写简称。对罕见或新近被认定的疾病,应写出英文全名,附在中文病名之后。如送检标本中有一个以上疾病,则按主要、次要疾病依次写出。对肿瘤性疾病,在送检标本足够的情况下,应写出其分型、分级,恶性肿瘤还应写出浸润范围、切缘情况及转移情况。在有条件的单位,还应记载免疫组化标记或电镜检查等结果。 举例: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胃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3cm×3cm×2cm),侵及浆膜层;标本上下切缘未见癌残留;幽门淋巴结4枚,其中1枚有管状腺癌转移,其余3

枚呈窦性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或写作幽门淋巴结1/4见癌转移)。(2)Ⅱ类诊断即不能完全肯定的或有所保留的诊断一般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确定为恶性,但其组织来源难定。这种报告常在诊断前冠以“考虑为”、“倾向于”及“疑为”。对临床已有明确诊断,但在病理形态上缺乏特征性病变或仅有与临床诊断不矛盾的非特征性病变时,则在诊断前冠以“符合……”、“不能排出……”。举例: (喉部)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考虑(或疑)有局部癌变(腹膜后)恶性肿瘤——肉瘤,倾向于神经源性、 (左颧部)皮肤病变,符合红斑性狼疮 (3)Ⅲ类诊断即描述性诊断。镜检病变不特异性、病变不足、取材代表性不够、或原始样品过小或采集过程中挤压严重时,则只能对病变作形态学描述,均需在报告中说明。 举例: (阴道残端)炎性肉芽组织,未见异型细胞。 (右小腿)送检组织部分坏死,边缘见鳞状上皮呈假癌样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4)Ⅳ类诊断即阴性病理诊断。用于送检组织过小或人为变形严重时。 举例: 送检小片浅表胃粘膜组织,不能诊断。 送检物为血凝块及少量炎性渗出物,无法诊断。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保证医院病理诊断信息系统的质量,加强公立医院数字病理信息化的 改革,提高基层公立医院病理常规及疑难肿瘤诊疗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机构病理诊断的安全,降低医疗诊断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保障病理质控体系的规范化,特制定《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第二条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作为数字病理科远程诊断系统评审及病理质 控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规范同时为各级医院进行数字病理远程诊断的指导性文件,用于 评价各级医院数字病理远程诊断水平的基本标准,及数字病理质控的评价标 准。 第四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定义:通过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以 及扫描与控制软件系统,将传统的玻璃切片进行扫描和无缝拼接,生成包括传 统玻璃切片内所有信息,即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Whole Slide Imaging, 简称WSI),之后,申请会诊单位将制成的数字切片和相关病例资料打包,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会诊平台,由申请会诊单位指定的国内外著名病理专家或者上级医院的专家登录平台,通过浏览器或通过专家客户端进行数字切片浏览、分析和诊断,并发送病理咨询诊断报告。 第五条 效率及准确率是评判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的主要标准,系 1

统要求远程专家及时诊断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从而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成功率,并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六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是病理信息化在医院信息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有相应的组织落实与保证,其中院长重视并亲自领导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调动信息科、病理科及远程会诊与质控中心的积极性是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必须根据各级、各类医院的具体要求,充分作好需求分析,制定出总体解决方案。 第七条 医院在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建设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及系 统性能/价格比,保证合理的资金投入,这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八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属于病理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必须为病理科信息系统提供接口,并进一步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提供接口。 第九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整套系统需要各 个环节的把握,包括数字切片的扫描、切片的上传、专家的诊断水平、会诊平台的完善性及网络状况。据此要求建设该系统的厂家需要具备强大的软硬件自主研发设计一体化的开发能力,完善的会诊平台运营资质及拥有国内外病理领域的知名病理专家团队。开发单位应提供该方面的保证,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第十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基本要求:全自动显微镜硬件及软件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医学检验实验室指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与治疗或健康评估得相关信息为目得,对来自人体得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与临床病理检查等,并出具检验结果,具有独立法人资质得医疗机构。 一、诊疗科目 医学检验科;提供病理相关医疗服务得,应当参照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二、科室设置 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 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与临床病理专业等。有病案信息、试剂、质 量与安全管理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以及辅助检查部门与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她医疗机构承担相应得服务)、 三、人员 (一)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得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二)临床检验各专业至少有5名以上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 副高以上、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得技术人员。 (三)标本采集人员应当有相应资质、 (四)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得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产前筛查与诊断得相应资质、开展二代基因测序项目得,至少有1名生物信息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遗传相关基因检测项目得,至少有1名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 (五)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设置试剂室、辅助检查与消毒供应室得,应当配备相应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六)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考核与继续教育得相关制度与实施记录。 四、房屋与设施 (一)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75%,房屋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重要医疗设备与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 (二)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得,建筑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得,每增设1个专业建筑面积增加300平方米。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附件5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 定义:平均每100张实际开放病床病理医师的数量。 计算公式: 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 意义:反映病理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二、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定义:病理技术人员是指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是指平均每100张实际开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的数量。 计算公式: 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意义:反映病理技术人员资源配置情况。 三、标本规范化固定率

定义:标本规范化固定是指病理标本及时按行业推荐方法切开,以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充分固定。有特殊要求者可使用行业规范许可的其它固定液。标本规范化固定率是指规范化固定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规范化固定率= ×100% 意义:反映处理标本是否及时规范的重要指标。 四、HE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HE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HE染色切片。HE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HE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HE染色切片优良率=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HE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

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 的比例。 计算公式: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 定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规定时间是指单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 完成。若前一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未完成,新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45分钟内完成。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的重要指标。 七、组织病理诊断及时率 定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织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组织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规定时间是指穿刺、

床病理诊断中心设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设置***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利用临床病理诊断资源,提升我市整体医疗水平,拟整合***现有临床病理诊断力量,设置***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现将设置该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964.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99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0.4亿元,在副省级城市和长三角城市中均位居第四。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收入水平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二,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收入水平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四,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707万人,户籍人口568.1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3%,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21平方公里。 二、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2008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5307万次,其中,门急诊人次数为5186万次,出院人数56.45万人。两周患病治疗率为93.44%,年住院率为4.42%。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2.44人/10万人,婴儿死亡率3.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6‰,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37岁。据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1.40%。按2008年末户籍人口推算,当年全市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121.57万。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疾病结构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39.90%下降到2008年的12.76%,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

病理科诊断工作制度

病理科诊断工作制度 (讨论稿) 一、报告资质 (一)病理诊断(含细胞病理诊断和细胞学筛查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完成,且其质量和时限符合相关规定。 (二)满三年的住院医师才能签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报告。 (三)冷冻切片诊断报告要求主治医师或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四)疑难病例、院外会诊病理诊断报告均由科主任授权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签发。 二、审核程序 (一)病理医师诊断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是否相符。 (二)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三)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四)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涉及到病变部位或病变性质,需重新审查。 (五)建立病理诊断审核制度。住院医师负责初检,再由高职称医师负责审核并签署病理诊断书,科主任负责科内全面的病理诊断和复查工作。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三、疑难病例会诊 (一)遇到疑难病例,交于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二)遇特殊病例、罕少见病例、疑难病例等,需组织科内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会诊,解决诊断问题,须做好记录。其病理诊断报告由主治医师以上资职人员

出具,并经上级医师复核,签署全名后发出。仍有疑问的可以请上级医院病理专家会诊解决。 (三)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科集体阅片,由科内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医师带领全科医师集体阅片,对疑难、罕见病例和会诊病例、读片会病例进行讲解,并有相应记录。 四、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及时限 (一)病理诊断时限,大标本应于5个工作日内发出,活检小标本于3个工作日内发出,冰冻病理诊断应于30分钟内发出,细胞学诊断应于2个工作日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除外。 (二)报告的签发需报告人亲笔签名,未经签字的报告无效。 (三)病理报告送达临床科室时,由接收的医、护人员在登记簿签收。 (四)病理医师应临床医师要求,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和说明。 (五)病理科已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 (六)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报告,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报告书。 (七)病理报告书应及时发给相应的临床科室或门诊查询中心,相关科室报告接收人应有签字记录。 (八)原则上不接受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先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需在限定的时间内(如24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应出具书面病理报告。 五、病理诊断报告的补充、更改或迟发 (一)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问题,可以补充报告形式进行修改。 (二)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出现原则性问题,则需及时做出更改,并立即通知临床医师。

全国首个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在宁波正式开业

全国首个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在宁波正式开业 宁波开全国先河,成立的全国首家区域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昨天正式开业。该中心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病理外包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全市共享。自此,病理诊断宁波全城“一单通”。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结合了全国顶尖的上海市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力量,整合市李惠利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市妇儿医院、市中医院6家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的病理资源,实行集约化运作。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心在这6家医院设立分中心,配备高年资医师完成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同时收集各类病理标本。这些病理标本被装入统一的塑胶瓶,由物流车从各大医院运送到中心。从联网的各家医院医生开出病理申请单起,中心电脑通过每个标本瓶内射频电子标签,实时监控病理标本的采集、运输、制片、读片和报告等全过程,并据此统筹安排人员与设备。切片的病理诊断报告由上海、宁波病理专家三级会诊并电子签名后,各大医院在医生工作站就可实时共享。 昨天,卫生部医管司司长张宗久说,这种“捏指成拳”的运作模式颠覆了我国病理分散在各家医院的传统,成功解决了“病理诊断力量整体单薄但投入重复低效”的全国性难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缓解看病贵。 中心主任、上海肿瘤医院副院长杜祥说,试运行5个月来,三大效应已初步显现: 提质:病理诊断实现从“常规武器”向“尖端武器”的大跨越。过去很多新技术由于标本量不足和人手紧无法开展,市民只能拿着病理标本跑上海、杭州等地。现在,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技术相结合的诊断平台初步建成,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国内外同步的诊断技术。 增效:设备利用率提高,病理诊断力量有效集中。如今平均每天完成的病理诊断例数是整合前的1.45倍。 提速:组织病理出报告时间平均4.74天,内镜小标本等出报告时间平均2.45天,冰冻快切出报告时间30分钟内。 市卫生局局长张乐鸣说,借助智慧健康体系,今后该中心的服务半径将覆盖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只要是能上网的地方,市民还能方便快捷地自助查询、打印报告。

病理科的设置会的基本条件

病理科的设置及基本条件4.17.1.1 病理科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含量和业务水平要求极高的科室,为保证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首先须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并应在人员、房屋和设施诸方面给予病理科大力支持。特别要布局合理、分区(生物污染区、化学污染区、相对清洁区)清楚,排风、排水、排污和消毒符合生物安全和院感的要求。(一)病理科的设置 1.不宜强求达不到一定软、硬件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病理科。原则上年病理检查例数少于2000例(不包括细胞学)者不宜建立病理科; 2.未设立病理科的医院,其病理诊断任务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协调,送有资质的病理科承担;或根据地域条件等实际情况,采用相邻若干医院共同组建病理诊断中心的方式解决,具体应由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协调; 3.医疗机构若新成立病理科,应由省级病理质控中心根据当地病理科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对申请医院的病理科人员、设备等条件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决策的依据; 4.原则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常规病理组织学诊断应≥8000例(次)/年,三级乙等综合医院≥4000例(次)/年,二级医院应≥2000例(次)/年; 5.开设病理科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项目中必须有“病理科”的登记; 6.医院病理科应独立建制,一个医疗机构内只允许设置一个病理科。为适应医院临床学科的发展和需求,提倡病理科发展亚专科化,包括细胞病理、消化病理、肾病理、血液病理、神经病理、妇科病理、眼科病理、皮肤病理等。病理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及其下属的实验室不得从事病理检查及诊断工作。 (二)病理科人员的数量 病理科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是保证病理诊断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各级医院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派素质优良的有资质人员从事病理工作。病理科应按照实际工作量配备足够的病理医师、病理技术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疗机构还应适当增加工作人员。病理科人员配备的数量,原则上应根据各医院的床位数量及医院的级别而确定。病理医师按照每100张床位1~2

病理科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制度

XXX医院病理科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制度 (一)标本送检及组织固定规范 1.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 病理科检查。对于私自留取标本者,应有批评、教育和惩罚性措施 2.病理标本及相对应的病理检查申请单转送到病理科,各环节需要有核对和签 字,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要保证病理标本的及时和充分固定 3.有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到病理科时间、标本固定时间的书面记录,时间精 确到分钟 4.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转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 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 5.医院应召集相关科室以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 6.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的量应 为组织体积的5-10倍 7.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8.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及时切开,固定过夜,第二天取材。标 本充分固定的时间应在大于6小时。 (二)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 1.申请单上必须填写清楚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 2.申请单应填写患者临床病史和其他(检验、影像)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 断 3.申请单上须注明取材部位、标本件数。 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 5.须注明是否为传染性标本,如乙肝、丙肝血清学、HIV等 6.申请单字迹清晰、保持整洁,不得有体液和血液污染 7.病理申请单必须有申请大夫的签字(盖章),大夫的名字易辨认 (三)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 病理医师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标本,判断病变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与切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材,做病理切片。取材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提供准确的TNM分期信息和其他与治疗和估计预后相关的信息。取材规范可参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或其他病理取材专著 1.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 2.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 数 3.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申请单与标本应有 双标志和双核对 4.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有关的操作规范进行 5.应当对标本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6.应有取材工作记录单,取材结束后必须核对组织块 7.组织块的编号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

ICD-10病理诊断

DIAGNOSIS_CODE DIAGNOSIS_NAME 1003M80000/0良性肿瘤 1004M80000/1动态未定肿瘤 480M80000/3恶性肿瘤 1005M80000/6转移性肿瘤 1006M80001/1肿瘤 1007M80001/3溃疡恶变 1008M80002/3息肉恶变 1009M80010/0良性瘤细胞 1010M80010/1良性或恶性未肯定瘤细胞1011M80010/3恶性瘤细胞 1012M80020/3小细胞型恶性肿瘤 564M80030/1良性或恶性未肯定巨细胞瘤1013M80030/3巨细胞型恶性肿瘤 1014M80040/3梭形细胞型恶性肿瘤 1015M80100/0良性上皮肿瘤 1016M80100/2原位癌 1017M80100/3癌 1018M80100/6转移性癌 1019M80101/2上皮内癌 1020M80110/0良性上皮瘤 1021M80110/3恶性上皮瘤 1022M80120/3大细胞癌 481M80120/6转移性大细胞癌 1023M80130/3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1024M80140/3具有杆状显型大细胞癌1025M80150/3玻璃状细胞癌 1026M80200/3未分化型癌 6M80200/6转移性未分化癌 1027M80210/3癌,间变 1028M80220/3多形性癌 1029M80220/6转移性多形性癌 1030M80300/3巨细胞梭型细胞细胞癌1031M80310/3巨细胞癌 1032M80310/6转移性巨细胞癌 527M80320/3棱形细胞癌 1033M80320/6转移性棱形细胞癌 1034M80330/3假肉瘤性癌 1035M80330/6转移性假肉瘤性癌 1036M80331/3肉瘤样癌 1037M80331/6转移性肉瘤样癌 1038M80340/3多角细胞癌 1039M80340/6转移性多角细胞癌 1040M80350/3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癌1041M80400/0良性微小瘤 1042M80400/1微小瘤 1043M80410/3小细胞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7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 第12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已于2017年2月3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 2017年2月21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 根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部署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原卫生部令第35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该实施细则中的“卫生部”统一修改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修改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二、将第三条第二项修改为:“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三项:“(十三)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 第十三项改为第十四项。 三、第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的设置审批权限另行规定”。 四、删除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并将第二款修改为:“有前款第(二)、(三)、(四)、(五)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五、将第十八条修改为:“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经相关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六、将第三十八条修改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采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实行全程管理和动态监管。有关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本决定自2017年 4月1日起施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7修正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条例及本细则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的类别: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二)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五)疗养院; (六)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七)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 (八)村卫生室(所); (九)急救中心、急救站; (十)临床检验中心;

电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电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欠欠, 马莉, 王逢会, 米志宽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716000 刊名: 中国医疗前沿 英文刊名: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年,卷(期):2011,06(4) 参考文献(5条) 1.Hass M A re-evaluation of routine electron microscopy in the examination of native renal biop sies 1997 2.Fischer EG;Moore MJ;Lager DJ Fabry disease:a morphologic study of 11 cases 2006(10) 3.Holm R;Farrants GW;Nesland JM Ultrastructural and electron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of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外文期刊] 1989 4.王玉兰;郑晓刚;周晓军电镜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3(03) 5.虞功清;张泉;邹伟民电镜在白血病诊断上的应用与研究 2004(09)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马卫军.刘胜.韩莉.赵淑敏透射电镜的使用与维护[期刊论文]-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1) 2.颜永碧.陆月良.王英电镜技术在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6) 3.孟春梅.洪健应用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定位寄主细胞中的植物病毒[会议论文]-2007 4.崔元日.王玉国免疫组化技术结合透射电镜技术在肺低分化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08,16(5) 5.钟秀容.周琳瑛.陈文列.吴翊钦.林曦三种电镜技术在细胞紧密连接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6(1) 6.钟秀容.陈莲云.陈文列制备电镜超薄切片的技巧[期刊论文]-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9,33(2) 7.陶忠芬.江海东.李飞.路菊.可金星浅谈电镜技术实验教学的体会[期刊论文]-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67204046.html,/Periodical_zgylqy201104037.aspx

2017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的细则。《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已于2017年2月3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2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已于2017年2月3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 2017年2月21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 根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部署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35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该实施细则中的“国家卫生部”统一修改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修改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二、将第三条第二项修改为:“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三项:“(十三)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 第十三项改为第十四项。 三、第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的设置审批权限另行规定”。 四、删除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并将第二款修改为:“有前款第(二)、(三)、(四)、(五)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五、将第十八条修改为:“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经相关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六、将第三十八条修改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采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实行全程管理和动态监管。有关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本决定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临床病理检查合作协议

临床病理检查合作协议 委托方(甲方): 联系人:电话: 服务方(乙方): 联系人:电话: 鉴于目前甲方的医疗条件和状况,为了更好的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医疗质量,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助、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将甲方病理检查项目委托乙方检验,现达成如下条款。 一、委托业务范围: (一)病理常规检查与诊断。 (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与特殊染色检查与诊断。 (三)分子病理检测与诊断。 (四)病理远程会诊诊断。 注:具体收费标准及目录见附件。 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按乙方的要求提供申请单、标本。并派专人将病理检查标本送至开县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相关人员,并签交接的相应手续。 (二)甲方负责病理检查费用的收取、汇总、统计。

(三)乙方严格按病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质量程序对甲方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测,以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合法性。 (四)乙方有为甲方保密的义务,在未经甲方书面同意的前提下,乙方不得向甲方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甲方委托检测的项目、内容及诊断结果。 (五)最终病理诊断报告单上,乙方需有病理诊断医生的亲笔签名,由甲方派人持相关手续到乙方科室领取;也可通过网络电子签章形式进行发送。 (六)交由乙方检测后的标本由乙方按规定处理。对甲方或患者提出疑问的报告,乙方负责解答、释疑、重检工作,直至问题解决。 (七)需要作特殊检查的,费用根据相应标准另行计费,可由甲方进行补收,或患者到乙方进行补缴费。 (八)未尽事宜,由双方进行友好协商解决。 三、结算方式: 每月或一季度结算一次,乙方凭甲方开出的检验申请单与开具相应的发票进行统计总额,甲方按总金额的70%以转账或现金支付的方式结算。以甲方汇款时间为准,若甲方未按规定期限内将钱款汇入乙方账户的,乙方可暂停服务,直至收到该款项为止。 四、协议期限: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检验实验室指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查等,并出具检验结果,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 一、诊疗科目 医学检验科;提供病理相关医疗服务的,应当参照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二、科室设置 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有病案信息、试剂、质量和安全管理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以及辅助检查部门和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二)临床检验各专业至少有5名以上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以上、2名中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 (三)标本采集人员应当有相应资质。 (四)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应资质。开展二代基因测序项目的,至少有1名生物信息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遗传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的,至少有1名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 (五)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设置试剂室、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六)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考核与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和实施记录。 四、房屋和设施 (一)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75%,房屋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重要医疗设备和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 (二)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的,每增设1个专业建筑面积增加300平方米。 (三)有相应的工作区域,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 (四)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污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满足污物和污水的消毒和无害化的要求。 五、分区布局 (一)主要业务功能区。

病理诊断工作制度

病理诊断工作制度 一、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时,应首先核对切片号码、切片张数、确认切片的组织像与送检组织是否相符;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和大体描述,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有关描述;全面、细致地不做遗漏的阅览切片的全部区域。发现并辨认出各种病变的病变。必要时应向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二、进行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 三、负责复检的病理医师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有关描述,核对切片数,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 四、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及时调(借)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以资对比。镜检完毕要提出切片质量的意见。 五、主检病理医师对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应提请科内上级医师会诊,必要时约见患者或患者亲属,了解病情。 六、对各种病理组织学变化作准确的描述,作为诊断依据,但要密切结合临床。如与临床诊断存在重大出入时,需认真检查取材、制片过程中有无错误;可/或深切蜡块、重取组织;并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商榷。 七、疑难病例尽量多取材,并做好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检查,提请全科会诊或院外专家会诊。 八、主检病理医师根据常规切片的镜下观察,结合标本巨检、相关技术检查结果、有关临床资料和参考病理会诊意见等,作出病理诊断或提出病理诊断意见(意向),清楚地书写于活检记录单的有关栏目中并亲笔签名。 九、经院外专家会诊的病例,应将各方面会诊意见的原件或复印件附贴存档,如各方会诊意见不第一条难以明确诊断时,可参考会诊意见酌情诊断,或在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将各方会诊意见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十、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普通标本5个工作日以内,内窥镜活检组织3个工作日以内。由于某些原因(包括脱钙、深切片、补取材制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书面报告形式告知相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病理诊断模板汇总

会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HE切片X 1张,病理号206311。 会诊意见:“直肠”粘膜内见成片异型细胞浸润,考虑恶性肿瘤;建议做免疫组化染色进步诊断。 1 .宫颈鳞状细胞癌II 级(肿物2X 1.4X 0.6cm 大小),浸润到宫颈间质内1/3 间质;肌层内未见癌栓,双侧子宫动静脉未见癌栓, 阴道切缘、左右主、骶韧带未见癌,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左)髂总(0/0);髂外(0/1);腹股沟(0/5);髂内(0/2);闭孔(0/4); (右)髂总(0/1 );髂外(0/1 );腹股沟(0/3);髂内(0/3);闭孔(0/1 ); 2.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3.双输卵管慢性炎。 4.双卵巢未见明显病变。 1.宫颈外生浸润型乳头状粘液腺癌(中分化),浸润到宫颈间质外1/3 肌层;伴鳞状上皮灶性原位癌累腺。 肌层内未见癌栓。肿物3X 2.8X 2.5cm 大小。双侧子宫动静脉未见癌栓。阴道切缘、左右主、骶韧带未见癌,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瘤: (左)髂总(0/0);髂外(0/1 );腹股沟(0/2);髂内(0/1 );闭孔(0/6);(右)髂总(0/1);髂外(0/2);腹股沟(0/1);髂内(0/1);闭孔(0/10); 2.增生期子宫内膜图像。 3.宫肌小型平滑肌瘤。 4.慢性宫颈炎。 5.双输卵管慢性炎伴伞端小囊肿。 6.右卵巢小型滤泡囊肿。左卵巢未见明显病变。 1 .宫颈鳞状细胞癌II 级(肿物2X 1.4X 0.6cm 大小),浸润到宫颈间质内1/3 间质;肌层内未见癌栓,双侧子宫动静脉未见癌栓, 阴道切缘、左右主、骶韧带未见癌,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左)髂总(0/0);髂外(0/1); 腹股沟(0/5);髂内(0/2);闭孔(0/4); (右)髂总(0/1 );髂外(0/1 );腹股沟(0/3);髂内(0/3);闭孔(0/1 ); 2.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3.双输卵管慢性炎。 4.双卵巢未见明显病变。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鳞状上皮原位癌伴上皮下固)有层浸润(粘膜病变范围1.9*0.6cm)两切缘未见癌浸润; 贲门、胃左、食管旁、隆突、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1、0/4、0/1、0/6、0/4)。 ASU-US

病理科工作管理制度

病理科工作管理制度 病理科的业务涉及面较广,工作程序复杂,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病理科的业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 第一条病理科常规工作的一般程序 1.签收、查对、送检标本及病理检查申请单; 2.送检标本分类,按序编号、登记; 3.巨检,由病理医师检查,描述并按规范要求切取需观察的组织块(即取材); 4.技术室进行组织处理,制作常规切片(特殊检查的标本按特殊要求进行标本制作); 5.病理医师阅片并作镜下描述及诊断; 6.发送病理诊断报告书; 7.对留存的送检单(包括切片、蜡块)按序进行结果登记,分类归档,长期保存。 第二条病理科的各项规章制度病理科需建立的规章制度大致包括: 1.尸检规范; 2.病理活检规范; 3.细胞学检查规范; 4.医师规范(包括各级医师职责和要求); 5.技术人员规范;

6.病理技术室(实验室)操作规范(包括组化、免疫组化、电镜、分子病理、细胞培训等检测的各自规范); 7.标本送检规范(包括收验、大体检查、取材、标本处理等各自规范); 8.病理诊断规范; 9.冰冻(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规范; 10.病理资料和档案管理规范(包括切片、蜡块、文字资料的管理和借阅的各自规范); 11.病理医、技术人在职培训规范(与晋升结合); 12.病理科行政管理规范(包括劳动纪律、安全医疗、主任、副主任、秘书、组长等各自的规范); 13.病理会诊规范(包括科间、院外、科内等各自的会诊规范); 14.医疗仪器的维修及保养规范; 15.病理进修规范(医师、技术员各自的进修规范); 16.病理科研规范(科内、科外协作等各自的规范); 17.参加学术活动规范; 18.奖励和处罚规范等。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2015-09-07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hanhongwei 导读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 子病理指导委员会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畅本指南根据枟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枠和卫生部枟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枠等[1-6]文件制定。 2畅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畅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二、医院准入 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置。 三、人员准入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本指南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制定。 2、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二医院准入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置。 三人员准入 1、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实验室不得使用非本单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3、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临床医学和病理专业背景、具有分子生物学相关工作经历、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主要职责是监督实验室运行、实施质量控制、开展新项目等。 4、授权签字人应是取得临床病理学或遗传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或技术人员。 5、分子病理技术员应具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大专以上学历,并进行过相关专业技术的技能培训或进修学习,获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6、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制定工作能力评审的内容和方法,每年评审,对新进工作人员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审,保存评审记录。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评审。合格后才可继续上岗,并记录。 四实验室的设置要求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应根据开展的项目进行相应实验室或实 验区的设置,实验室设置能满足检测要求。最常用的设置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