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癌射频消融术

肝癌射频消融术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按常规手术皮肤的准备..

2、射频消融治疗前6h禁食..

3、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步骤;基本方法;安全性和必要性..

二、术后护理

1、术区护理: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触痛等情况;由于射频消融术是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穿刺导管粗而长;穿刺口较大;故拔管后若压迫止血部位不当或压迫不彻底;过早活动均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返回病房后应取平卧位;患肢伸直;压迫穿刺部位24小时;肢体制动24小时;48~7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2、严密监护:心电监护48~72小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及休克;射频消融的病人偶尔在术后数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因此要特别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由于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心脏填塞、房室传导阻滞、气胸等;因此要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心悸、咳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救治;保证手术成功率..

4、高热护理1在发热期间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使患者感觉舒适;增加食欲;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2寒战时注意保暖;减少患者的不适感..3出汗多时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及时擦干皮肤;避免受凉..4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5、心理护理:要多次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该手术复发的几率很小;术后可改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彻底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担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少数患者在术中放电时有胸或背疼痛;术后也出现类似的疼痛;护士要向患者解释发作的诱因;教会患者疼痛时自我护理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等;告知病人很快会消失的..

6、生活护理: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粗纤维、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生活护理;平卧时正确使用便器;以免排便时因体位不当或便秘导致局部出血..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微创手术被医学家们发明出来,不仅成功几率高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小。比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微创手术被医学家们发明出来,不仅成功几率高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小。比如治疗肝癌的手术就有很多种,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较为常用,那么该选取何种手术呢?先来看看两者的区别吧。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均属于物理热消融范畴,两者物理原理有所不同,但均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将电极准确插入肿瘤内,当电极工作时,通过一定时间和功率,使电极产生100度以上高温,当瘤体内温度达到一定时,蛋白质就会变性,40~50度就能变性,60度以上就会凝固坏死,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通过高压电流,在高压电流作用下,肿瘤体内极性分子会高速运转,产生热量达到杀死肿瘤细胞作用;而微波消融是通过电极发出微波(有点类似家用微波炉),通过电压改变瘤体内水分子的极性,形成交变电场产热而起到杀灭作用。 肝癌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均属于微创治疗,但微波相对射频有以下特点:一、热效率更高。射频升温慢,对于大肿瘤,热效应会特别慢,有可能瘤体内温度不能达到目标温度,热量就吸收了;如果肿瘤在血管旁边,血流也会很快带走热量,即“热沉效应”。而微波升温快,抗热沉效应好。二、微波升温快,消融范围比较大,手术时间也更短,更适合年老体弱病人。但同时,如果肿瘤临近胃肠道、胆囊旁等位置,微波消融需慎重。三、微波不需使用正负极产生电流,避免对电生理的影响,如对起搏器的影响,不使用电极板,避免皮肤灼伤(但目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十一、肝癌射频消融术与护理

十一、肝癌射频消融术与护理 【概述】 射频消融术(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在超声或CT的引导下,将微波治疗天线或射频探头插入靶组织癌肿内,通过微波或射频对局部产生高温化,使肿瘤及其周边组织迅速产生球形或扁球形的变性、坏死。 【适应证】 适合于肝脏恶性肿瘤不能手术切除者、不能耐受手术者或不愿意手术者。 1.单发肿瘤结节直径<5cm者。 2.多发肿瘤结节,最大结节直径4cm以内,肿瘤数目≤3个;若肿瘤结节径在3m以内,肿瘤数目可≤5个 3.单发肿瘤结节直径>5cm者,可先行TACE后再行RFA治疗;或可做。姑息性治疗,减少肿瘤负荷,为手术创造机会。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者 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大量腹水者 3.巨块型肝癌者。 4.弥漫性肝癌者. 5.肿瘤邻近重要组织和脏器,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6.已有肝外转移灶者。 7.不能配合治疗者,如精神异常、剧烈咳嗽者。

8.安装心脏起搏器者。 【检查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的大概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的并发症和对并发症采取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心中有数,从而减轻患者必要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配合治疗。 2.胃肠道准备 低脂饮食,术前12小时常规禁食,4~6小时禁水,日的是防止麻醉或术中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皮肤准备(备皮)术前去除术区毛发,清洁皮肤。 【检查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术毕嘱患者平卧12-24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2.穿刺处伤口护理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敷料是脱落等。如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腹痛护理 可出现肝区、剑突下及右肩背部疼痛,一般术后24~48小时达高峰,3~4日缓解,这是因射频能量发射时刺激胸膜或肋间神经所致疼痛感可能造成患者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和焦虑,认为病情加重,治疗效果好,心情消极,烦躁不安。应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

3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护理word精品文档4页

3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98例,治疗次数为306次,其中男性67人,女性31人,年龄在25-79岁,平均年龄53.2岁。其原发性肝癌90例,继发性肝癌8例。本组射频治疗98例患者,治疗306次,发生3例严重并发症,其中胆漏1例,腹腔出血1例,心血管损伤1例。 1.2 治疗方法术前肌肉注射镇痛剂,皮下局部麻醉下由超声导向穿刺将电极插入肿瘤内,按消融范围必须覆盖并在周围5-10mm非肿瘤肝组织的原则,适度推出子针开始消融。设定初始温度为70°,最终温度为95°,功率输出时间为10min。单针单点穿刺用于小于3cm的肿瘤,对直径超过3cm者行多针多点穿刺,一次功率输出结束后必要时将电极退出1.5cm再作另一次消融。治疗过程中观察测温度曲线,记录达到初始温度的所需时间(升温时间),以及达到初始温度后持续至少5min的温度(治疗温度)。 1.3 结果全组3例严重并发症均在治疗后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指导,向患者讲解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过程等,告知患者PRFA治疗时一种微创、微痛、副作用小的先进治疗方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也可让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2.2 术前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AFP、心电图、胸片以及肝脏功能Chikl级别,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及时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凝血机制等。术前仔细阅片再次确认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及一些血管的走向及距离相邻组织的大小。术前备皮、清洁皮肤、取下金属物、禁食禁水6h及术前排空大小便。遵医嘱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术前10min肌注杜冷丁100mg、非那根50mg。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h,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2h 定时翻身,并给与肩胛部、腰背部按摩,减轻肌肉疲劳,增加舒适感。 2.3.2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给予心电监护6h,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T、P、R、BP、SPO2的改变。常规低流量(2.-3L/min)吸氧1-2天,因肝细胞对缺氧比较敏感,以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3]。 2.3.3 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对伤口加压包扎24h,松紧要适宜,24h 后可解除敷料。加压包扎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覆盖穿刺的敷料有无潮湿等,如有以上情况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或更换敷料。 2.3.4 饮食护理术后一般禁食6-8h,然后可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观察进食后的反应,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2.4 严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4.1 胆漏密切观察患者的T、P、R、BP、SPO2的改变,注意患者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肝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癌症,常常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的相关内容。 超声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是医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年代中,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界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其中,射频消融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治疗方式。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来制造高温的方法,可以使癌细胞受到热损伤而死亡。对于患者而言,射频消融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手术对肝脏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主动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尽可能地得到保留。 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式,利用超声技术来引导医生准确地定位患者的肿瘤,同时检查消融的效果。因此,在射频消融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一些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治疗进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达到良 好的治疗效果。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可以实时地观察治疗范围, 有效地隔离患者的肿瘤,同时也可以在消融结束后进行后续检查,以确保治疗成功。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 实践中。实践证明,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 肝癌,在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创伤。因此,在现代医学中,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 广泛认可的肝癌治疗手段。 总结 肝癌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但是,现代医学在肝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其中,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缩短住 院时间,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相当有效地降低患者对外 界干扰敏感度的情况。希望本文为广大医学研究者和患者提供一 些帮助。

腹腔镜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总结肝癌患者腹腔镜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9 例肝癌患者腹腔镜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29例患者病灶均缩小, 消融成功率为100%,术后无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肝癌射频治疗中具 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创伤小、恢复快。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对29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肝癌射频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前准备、术中 配合及护理,术后护理等报道如下。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4-0289-01 一、一般资料 29例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6例,单发肿瘤26例,多发3例,肿瘤直径均小于5cm,年龄45岁至71岁,平均年龄57.8岁,男性21例, 女性8例,热辐射损毁范围一般超过肿瘤直径0。5-1cm。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12-36分钟,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瘤体完全消融率达100%。 二、物品准备 1、房间准备:术前30分钟开启层流开关,温度设置22-26度,湿度设置35%-60%。 2、仪器设备:STORST腔镜系统、冷光源、气腹机、射频机等。 3、器械、物品准备:腹腔镜器械、保护套2个、11号刀片1个、9*7伤口 敷料6个、可视穿刺器一套(1 cm穿刺器2个、0.5cm穿刺器2个、气腹针1个)、VCP603可吸收强生缝合线1根、STORST30度镜头1个、负极板4个等。 三、手术配合 (一)、术前访视:术前1天下午,巡回护士持手术室温馨提示卡进入病房, 首先自我介绍、问候患者,说明访视的目的,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成 功的病例、术中注意事项、醉诱导、手术体位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询问患 者的担心的事情,根据不同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消除患者的顾虑,使之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翻阅患者病历,查 看化验单、影像资料、术前医嘱等。 (二)、术中配合 1、三方核查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延长管、三通,选择合适部位正确黏 贴负极板,避免压伤皮肤,固定患者肢体。 2、协助麻醉医生用药,全麻插管后,根据需要摆放体位,用9*7伤口敷料 保护患者双眼,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唱点物品、器械并检查其性能,在手术 物品清点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3、手术方法:常规消毒皮肤,铺巾,正确连接各仪器、设备的导线、气腹 管路、吸引装置,调制工作状态,用巾钳提起腹壁,建立CO2气腹(12- 14mmHg),经脐下缘切口置入10mm Trocar,置入镜头,检查肝脏及腹腔情况。剑突下2cm切口置入另一个10mm Trocar,根据肿瘤部位增加1~2个5mm Trocar。分离肿瘤表面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粘连。在腹腔镜监视下,根据肿瘤数目 及部位选择合适的射频治疗针腹壁进针部位,肝右叶或肝左内叶肿瘤采用右肋缘 下进针,肝左外叶肿瘤采用剑突下或左肋缘下进针,腹壁进针部位应距肿瘤最近。在腹腔镜监视下将射频治疗针插入肿瘤底部,伞状打开集束电极针后锁定,进行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相关影像表现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相关影像表现 简介: 肝细胞肝癌(HCC)最好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切除,但是晚期肝硬化患者或多中心病灶的患者不能手术。当前有多种微创手术方法可以作为小肝癌的替代治疗方式,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局部消融技术,例如瘤内直接注射无水酒精或热盐水,以及热消融技术,例如冷冻手术,微波消融,间质激光光凝和射频消融(RF)。现在研究显示RF消融比无水酒精注射肿瘤完全坏死率更高,治疗次数更少,因而更有前景。 精确的影像评估对评价肿瘤是否治疗完全,有无残留,边缘有无复发,是否合并并发症非常重要。RF消融通过影像(通常是US)引导,在瘤体内直接插入电极针来实施。治疗完全后彩色超声在瘤内不能发现血流,增强CT或MR病灶无强化。治疗不完全有残留则在超声,CT或MR上可以发现富血供的病灶。本文对肝癌射频消融的相关影像表现做一简单回顾,并探讨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 超声 灰阶超声是最常用的引导手段,但是对于评价治疗是否完全,有无肿瘤复发或残留没有价值。因为消融后肿瘤在灰阶超声上回声信号多种多样,大小和形状与肿瘤是否坏死没有相关性(图1)。 图1、45岁HCC患者射频消融后18小时灰阶超声显示肿瘤回声

混杂(箭),无法区别肿瘤残留或坏死。 虽然有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评价肿瘤射频消融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帮助,但是不管彩色多普勒还是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残留肿瘤内的微血管都不敏感,因而不能满意的评价治疗效果。 近年来,多普勒超声可以采用血池微泡对比剂来提高对HCC活性肿瘤的血供检测。多项研究显示对比增强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检测HCC或肝转移癌射频消融后残留或肿瘤复发(图2,3)。 图2、48岁男性HCC患者射频治疗成功。a、动脉期增强CT显示肝VI段1.7cm肝癌部分有对比增强(箭)。b、RF治疗后一小时复查显示卵圆形无强化低密度消融区(箭),提示肿瘤完全坏死。c、对比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内无血流,符合肿瘤完全坏死。 图3、72岁男性HCC患者RF治疗后肿瘤残留。a、治疗前增强CT显示肝VI段3.5cmHCC。b、RF治疗后2小时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但是在消融区内侧见新月形的强化区(箭头),提示活性肿瘤残留。c、RF治疗18小时后对比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消融区(箭)局灶性血流信号(箭头),代表肿瘤残留。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对比 郭志远;付吕平;付志国;康振桥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 RFA)与微波消融术( MWA)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0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50例患者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术,60例接受微波消融术。比较射频组和微波组的生存率、肿瘤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射频组和微波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74.1%、63.4%,94.2%、70.5%、61.7%;肿瘤消融率射频组为98.3%,微波组为97.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0%和15.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8.3%。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PRFA) and mi-crowave ablation ( MWA) for liver cancer.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50 pa-tients received PRFA,60 patients received MWA.The survival rate,tumor ablation rate,local recurrence rate,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PRFA group and MWA group,1-,3-and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96.2%,74.1%,63.4%,and 94.2%,70.5%,61.7%;tumor ablation rates were 98.3% and 97.7%;local recurrence rates were 12%and 15%;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ere 6.0%and 8.3%respectively.Conclusion PRFA and MWA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ve similar therapeutic effects,and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人工胸水在膈顶部位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人工胸水在膈顶部位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 会 目的:探讨人工胸水在膈顶部位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位于肝脏膈顶部位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配合人工胸水术,制造少到中量胸水,以期达到顺利完成B超引导及保护膈肌、肺组织,避免消融热损伤的目的,保证膈顶高难部位病灶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结果:18例位于膈顶部位肝癌患者行人工胸水后,顺利完成了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膈顶部位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合人工胸水技术,配合正确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膈顶病灶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人工胸水;肝癌;射频消融术; 由于我国有着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肝癌患者约占全世界50%,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预后较差,提倡肿瘤综合治疗,手术是早中期肝癌主要治疗手段,但有些早中期肝癌患者由于肝功能储备及体能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往往手术无法切除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这类患者常采用分子靶向、微创介入、化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手段,但疗效也不满意。【1】近年来,经皮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重要手段。射频消融术治疗是对靶肿瘤施以频率460~500 kHz的射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发生高速震荡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可达60 ℃~120 ℃。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差,当组织温度高于50 ℃时,即出现凝固性坏死,温度高于60 ℃时,组织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蛋白质和DNA出现不可逆的变性,最终凝固和坏死,同时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并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2】。其特点是安全、并发症少、可反复进行,效果明确。特别是对于小肝癌,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治疗效果,特别适合老年体弱、肝硬化肝功能储备较差的患者【3】。但是位于膈顶部位的肝癌病灶,为射频消融治疗相对禁忌,主要存在影像引导困难,没有合理进针通道,容易出现膈肌热消融损伤、气胸、反应性胸膜炎等诸多并发症,一直是射频消融治疗的难点。如果在术中配合人工胸水术,将大大提高该部位病灶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B超引导对18例位于膈顶部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配合人工胸水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65岁,术前均经B超、CT、MRI等检查发现有肝脏近膈顶部位典型肝脏占位,有乙肝基础病史、肝硬化背景、及AFP升高,符合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患者【4】,肿瘤直径范围在1.8~5.6cm,平均3.3cm。肝功能分级分别为A级15例,B级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第二恶性肿瘤[1],目前肝癌手术切除治疗是主要方法。但大多数肝癌患者,诊断时,局限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多发病灶和肝功能储备,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和其他原因,根治性切除是不可能的,射频热凝术是目前被认为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手术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们把射频集束电极凝固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128例,以下是治疗与护理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8例,男100例,女28例,年龄24 ~76岁。原发性肝癌96例,转移性癌32例。肝功能Child分级为78例A 级,42例B级,8例C级。 1.5 ~9.5cm肿瘤直径,平均5.6cm,直径5cm≤肿块55例,>5cm 73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PRFA)97例;剖腹术中射频治疗31例,包括在1叶的肝脏肿瘤切除术16例,肿瘤的射频消融的平均直径为3.5cm,7.2cm的肿瘤平均直径3。102例单频,8例2次,3次1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1.2 方法射频2000tm射频治疗系统的使用(美国放射治疗公司),3.5cm/15G 的10向LeVeen电极针。其工作原理是高频交流电流产生高温90 ~100℃,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可分为2种方法:①射频消融。治疗只需要局部麻醉,病房的特殊”射频治疗室”。②IRFA。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治疗,适用于开放手术的患者。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历史的详细的了解,提高术前常规检查,肝脏B超和CT复查,以确定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是否有多个病变。肝功能Child 分级评价,低蛋白血症,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2.1.2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患者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本组患者中,都存在着紧张,焦虑,恐惧程度不同,担心术后复杂的心理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步骤,基本方法,安全性和必要性,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引入成功例增加患者的信任,在这组患者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1.3皮肤和胃肠道准备按常规手术皮肤的制备。射频消融治疗前6 h禁食;IRFA治疗前空腹12 h,手术前晚清洁灌肠后,清除粪便,以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它也发生于术后肝昏迷的预防。 2.1.4术前用药为了防止出现在副交感神经的过度治疗,如心悸,胸闷,心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类似于其 他手术过程,射频消融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将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并发症进 行观察及护理体会的介绍。 一、术后出血: 射频消融术会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出血,这是尤其需要密切观察的一种并发症。患者术 后应保持卧床休息,维持休息状态,避免降低身体再生和恢复能力。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 者的伤口情况,并经常更换伤口敷料,以减少出血的风险。术后24小时内,护士需要每2小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以发现出血的早期征兆。 二、腹腔积液: 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腹腔积液,这可能会导致术后并发症。护士需要定期观察 患者的腹部情况,包括腹部的肿胀和压痛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腹腔积液的征象,护士需 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安排相应的治疗,如腹腔穿刺排液等。 三、感染: 术后感染是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护士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 计数等指标,以及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的症状。如患者有感染的征象,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四、胆瘘: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胆瘘,这对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带来一定的困扰。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包括腹痛、腹胀等症状,并向医生报告。对于已经出现胆瘘的患者,我们需要定期引流胆汁,防止其进一步引发感染并影响患 者的康复。 五、肝功能异常: 射频消融术对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护士需 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等,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 关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因为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患 者术后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尽早走出困境。

冷循环射频消融术

冷循环射频消融术 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它通过应用射频能量来破坏肿瘤组织。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热循环射频消融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一些特定的情况更加适用。 冷循环射频消融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高频振荡电场,使电子在组织中产生摩擦,从而产生热量。而与传统的热循环射频消融术不同的是,冷循环射频消融术使用的是低温射频电流,减少了组织的热损伤。 冷循环射频消融术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首先需要将导管插入到肿瘤附近的位置,然后通过导管引导射频电流。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肿瘤组织开始逐渐被破坏。整个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或者CT 等影像学技术来监控和引导消融的过程,确保消融范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可以用于治疗肝癌、肺癌、肾癌等多种肿瘤类型,对于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与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其次,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患者

的痛苦。此外,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还可以保留患者的正常组织,减少了对身体功能的影响。 尽管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于那些肿瘤位于重要器官或者周围血管较多的患者,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并不适用。此外,对于那些肿瘤较大或者有转移现象的患者,冷循环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限制。 在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之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治疗。此外,医生还需要详细告知患者治疗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以便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的来说,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它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然而,对于每个患者来说,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其个体情况来确定,因此在接受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肝癌射频消融术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按常规手术皮肤的准备; 2、射频消融治疗前6 h禁食; 3、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步骤,基本方法,安全性和必要性; 二、术后护理 1、术区护理: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触痛等情况,由于射频消融术是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穿刺导管粗而长,穿刺口较大,故拔管后若压迫止血部位不当或压迫不彻底,过早活动均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返回病房后应取平卧位,患肢伸直,压迫穿刺部位24小时,肢体制动24小时,48~7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2、严密监护:心电监护 48~72小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及休克,射频消融的病人偶尔在术后数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因此要特别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由于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心脏填塞、房室传导阻滞、气胸等,因此要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心悸、咳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救治,保证手术成功率; 4、高热护理1在发热期间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使患者感觉舒适,增加食欲,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2寒战时注意保暖,减少患者的不适感;3出汗多时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及时擦干皮肤,避免受凉;4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5、心理护理:要多次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该手术复发的几率很小,术后可改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彻底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担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少数患者在术中放电时有胸或背疼痛,术后也出现类似的疼痛,护士要向患者解释发作的诱因,教会患者疼痛时自我护理的方法,如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等,告知病人很快会消失的; 6、生活护理: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粗纤维、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生活护理,平卧时正确使用便器,以免排便时因体位不当或便秘导致局部出血;

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射频消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肝癌治疗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将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以高频电流作为能量源,通过导入导管将电流传递到肝癌 组织中,产生高温热损伤,从而达到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 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效果显著:射频消融技术能够有效地破坏肿瘤组织,通过导热作用使肿 瘤细胞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高度安全性:射频消融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可以 保留更多的健康肝组织。此外,射频消融还可以通过监测温度和实时影像等手段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消融技术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 化疗、放疗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这种综合治疗的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并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4. 适应症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适应症范围也在 不断扩大。除了早期肝癌,射频消融还可以应用于中晚期肝癌、肝转移瘤等复杂情况下的治疗。这为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尽管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 要解决。首先,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较大肿瘤时存在局限性,因为热量传导距离有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覃肖溪;杨红;何云;彭金波;吴玉泉;赵华群;申金金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30)4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116例患者共15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24 h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对发现残留及消融安全范围不足的病灶及时补充治疗,随访4~19个月,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152个病灶中3个病灶初次治疗后CEUS显示有残留,补充治疗后达消融安全范围充足.最终9个病灶(5.9%)显示消融安全范围不足,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两个病灶有残留,7个病灶治疗完全;另外143个(94.1%)治疗后CEUS显示消融安全范围充足的病灶,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治疗完全.随访4~19个月,152个病灶有10个病灶证实有局部复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安全范围、肿瘤生长方式是射频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CC行RFA治疗需重视术前对病灶的生长方式,术后病灶的消融安全范围等的评估,以达到彻底灭活肿瘤,提高RFA疗效的目的. 【总页数】4页(P587-590) 【作者】覃肖溪;杨红;何云;彭金波;吴玉泉;赵华群;申金金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南宁,530021;广

氟比洛芬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中 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术中应用氟比洛芬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的发生。【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N组,每组各30例,其中K组术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50 mg,N组术前1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两组均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微量泵维持麻醉。使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 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暂停的例数。【结果】瑞芬太尼用量K组[mg]显着少于N组[mg,P ]。术中体动K组少于N组,呼吸暂停N组显着大于K组。【结论】氟比洛芬可以减少肝癌射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射频消融;瑞芬太尼;氟比洛芬

Application of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in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bstract: 【Objective】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is a new and effective mini-invasive surgery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if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used in PRFA can reduce the reaction of respiratory depression.【Methods】 Sixty patients scheduled for PRFA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Group K and Group N. Those in Group K received 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at the dose of 50 mg 15 min before PRFA, and the patients in group N were given normal saline (NS) 5 mL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tinuousl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by micro pump.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 (HR), pulse oxyge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