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肝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癌症,常常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的相关内容。

超声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是医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年代中,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界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其中,射频消融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治疗方式。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来制造高温的方法,可以使癌细胞受到热损伤而死亡。对于患者而言,射频消融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手术对肝脏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主动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尽可能地得到保留。

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式,利用超声技术来引导医生准确地定位患者的肿瘤,同时检查消融的效果。因此,在射频消融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一些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治疗进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达到良

好的治疗效果。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可以实时地观察治疗范围,

有效地隔离患者的肿瘤,同时也可以在消融结束后进行后续检查,以确保治疗成功。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

实践中。实践证明,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

肝癌,在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创伤。因此,在现代医学中,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

广泛认可的肝癌治疗手段。

总结

肝癌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但是,现代医学在肝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其中,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缩短住

院时间,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相当有效地降低患者对外

界干扰敏感度的情况。希望本文为广大医学研究者和患者提供一

些帮助。

肝肿瘤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

肝肿瘤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 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肝细胞肝癌占据70%-8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每年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748300人,死亡病例695900人,而中国由于乙型肝炎流行和近年来丙型肝炎发病率增多,肝癌的新发和死亡病例数量高达全球一半。转移癌是肝脏的另一常见恶性肿瘤,胃肠、肺、乳腺、卵巢癌等均是容易发生肝转移的原发肿瘤,据报道14.5%~2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原发肿瘤的同时合并了肝转移,76.8%的患者最终会发展成肝转移癌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来说,部分切除仍是首选,但手术只适合约9%~27%的患者。严重的肝硬化,多发病变常使很多肝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另外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痛复发率高,再次手术困难。因此,微创但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预后非常有必要。微波消融是一项有效的治疗肝癌的微创热消融技术,较手术切除有许多优点。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微波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对于小肝癌,该技术已经成为早期肝癌除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外的肿痛根治性方法之一。本章旨在介绍微波消融技术方法、流程和临床疗效,同时明确适合微波消融的适应证标准。2.1适应证和禁忌证 2.1.1适应证 2.1.1.1绝对适应证 对于早期肝癌和局限性肝转移癌患者,微波消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入选标准如下: 1.单发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肿瘤数目≤3枚,最大直径≤4cm。 2.肝功能Chid-Pugh分级A或B级。 3.无门静脉及胆管癌栓。 4.无淋巴结、肺、腹部器官或骨等月肝外转移。 5.无严重肝、肾、心、脑等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2.1.1.2相对适应证 1.深在肝实质的肿瘤,手术创伤较大者。 2.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患者(高龄、合并心肝肾肺等疾病、严重 肝硬化、多发病灶等)。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肝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癌症,常常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而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的相关内容。 超声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是医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年代中,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界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其中,射频消融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治疗方式。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来制造高温的方法,可以使癌细胞受到热损伤而死亡。对于患者而言,射频消融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手术对肝脏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主动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尽可能地得到保留。 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式,利用超声技术来引导医生准确地定位患者的肿瘤,同时检查消融的效果。因此,在射频消融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一些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治疗进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研究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达到良 好的治疗效果。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可以实时地观察治疗范围, 有效地隔离患者的肿瘤,同时也可以在消融结束后进行后续检查,以确保治疗成功。 目前,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 实践中。实践证明,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 肝癌,在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创伤。因此,在现代医学中,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 广泛认可的肝癌治疗手段。 总结 肝癌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但是,现代医学在肝癌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其中,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缩短住 院时间,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够相当有效地降低患者对外 界干扰敏感度的情况。希望本文为广大医学研究者和患者提供一 些帮助。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比较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比较及对肝 功能的影响 1.1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 经皮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入射频探头刺入肿瘤组织,利用射频能产生的高温热损 伤肿瘤细胞而达到治疗效果的微创技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切除术而言,经皮射频消融术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治疗小肝癌方面,一些研究表明,经皮射频消融术可以实现 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特别适用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经皮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小肝癌中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且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快。经皮射频消融术被认为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1.2 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效果 传统手术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小肝癌的标准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单发病灶、肿瘤较小 的患者。传统手术切除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避免了肿瘤残留和复发的可能,具有明显的 长期生存优势。 多项研究表明,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小肝癌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术的患者生存率 较高,并且术后疗效稳定。传统手术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视为治疗小 肝癌的首选方法。 1.3 治疗效果的比较 针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有研究对经皮射频消融术和传统手术切除术进行了比较。一 项对比研究发现,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两种治疗方法的总体疗效相当。另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在5年生存率、复发率和并发症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从治疗效果来看,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在治疗小肝癌方面并无明显差异,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传统手术切除术通常需要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和周围正常肝组织,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大。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不全、肝功能减退等情况,需要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理。对于患有 肝硬化等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传统手术切除术的手术风险较大,对肝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2.3 对肝功能的影响比较

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射频消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肝癌治疗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将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以高频电流作为能量源,通过导入导管将电流传递到肝癌 组织中,产生高温热损伤,从而达到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 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效果显著:射频消融技术能够有效地破坏肿瘤组织,通过导热作用使肿 瘤细胞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高度安全性:射频消融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可以 保留更多的健康肝组织。此外,射频消融还可以通过监测温度和实时影像等手段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消融技术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 化疗、放疗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这种综合治疗的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并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4. 适应症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适应症范围也在 不断扩大。除了早期肝癌,射频消融还可以应用于中晚期肝癌、肝转移瘤等复杂情况下的治疗。这为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尽管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 要解决。首先,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较大肿瘤时存在局限性,因为热量传导距离有

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小肝癌的 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于小肝癌治疗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择医院在2022年5月-2023年3月期间提供治疗的小肝癌患者54例,按照抽签方式分成对照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分析组(行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分析组的ALT、AST水平相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均P<0.05);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肝癌的治疗,射频消融术相对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来说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肝癌;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肝切除术 1引言 肝病在当前临床上表现出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小肝癌的检出率也在逐渐升高。对其的治疗需要在患者个体特征下进行手术切除,配合药物治疗/放疗和化疗等,可以产生良好效果。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最常用且效果最佳的就是手术切除,比如腹腔镜肝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来说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强。或者可以选择肝移植以及消融治疗,其中后者在近年来的应用广泛,疗效更好,微创,而且安全性更高,比如射频消融术应用最为普遍,对于不适宜进行手术或出现转移的肝癌问题,尤其是小肝癌中,治疗效果较好。本次研究就对比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这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 2资料与方法 2.1材料

选择医院在2022年5月-2023年3月期间提供治疗的小肝癌患者54例,按照抽签方式分成对照组(n=27)和分析组(n=27)。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0例,37-78岁,平均(63.6±4.8)岁;分析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39-79岁,平均(63.1±4.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2.2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全麻,选择脐上缘做一个1cm左右的小切口,建立起气腹,将腹内压控制在14mmHg.选择脐上/剑突下以及肋下锁中线的位置穿入套管,置入腹腔镜,然后由医生观察病灶情况。借助超声刀切断肝脏周围的韧带组织,进行游离,同时分离出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胆道以及血管系统,控制住进入肝脏的血流,切除存在的肿瘤组织,然后彻底止血,并充分清洗腹腔,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生命体征监控、补液等治疗。 分析组:行射频消融术。选择好射频消融设备,要求患者保持平卧位,在超声引导下明确标记穿刺点,进行局麻配合全麻,选择设备配套的电极针穿刺,直接刺入病灶底部,然后进行射频治疗。输出功率设置为135-150W,治疗时间控制在15-18min,严格控制电极的范围,并且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的组织器官和血管神经。治疗结束后需要将电极针尖加热到75℃左右才能拔出,实现拔针的同时针道消融和止血的目标。术后常规抗感染、生命体征监控、补液等治疗。 2.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主要是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检测ALT、AST的水平。另外统计两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主要是出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分析数据,分别使用%和x±s表示,并展开2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覃肖溪;杨红;何云;彭金波;吴玉泉;赵华群;申金金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30)4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116例患者共15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24 h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对发现残留及消融安全范围不足的病灶及时补充治疗,随访4~19个月,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152个病灶中3个病灶初次治疗后CEUS显示有残留,补充治疗后达消融安全范围充足.最终9个病灶(5.9%)显示消融安全范围不足,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两个病灶有残留,7个病灶治疗完全;另外143个(94.1%)治疗后CEUS显示消融安全范围充足的病灶,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治疗完全.随访4~19个月,152个病灶有10个病灶证实有局部复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安全范围、肿瘤生长方式是射频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CC行RFA治疗需重视术前对病灶的生长方式,术后病灶的消融安全范围等的评估,以达到彻底灭活肿瘤,提高RFA疗效的目的. 【总页数】4页(P587-590) 【作者】覃肖溪;杨红;何云;彭金波;吴玉泉;赵华群;申金金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南宁,530021;广

肝癌射频消融资料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材料 以1908年Beer经尿道射频消融治疗膀胱癌为开端,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已成功用于多种实体脏肿瘤的治疗。1990年Rossi和McGaban等首先提出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有可能通过射频消融达到根治,而可张开式射频电极的应用则使射频消融发生质的飞跃。90年代末我国少数几家医院引入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截至目前己在上百家医院得以应用。射频消融以其卓越的治疗效果和微小的局部创伤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方向和未来。 一、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射频电极发出400kHz的频率波,肿瘤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以与射频电流频率相同的速率高速运动震荡产生摩擦热,并传导至邻近组织,使得肿瘤组织内部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因而射频消融的热量来源于电极周围组织而非电极本身。(常用的射频消融主机、射频电极及治疗模型分别见图1-2 ) 多针电极 单针电极 射频主机 (图1、射频主机、射频电极)

(图2、射频消融治疗模式图) 一般情况下,42℃时细胞即已发生热损伤。如果温度增至45℃并持续3 ~50小时,细胞将发生进展性变性。随着温度增加,细胞产生不可逆破坏的时间发生指数性缩短。>60℃时,蛋白发生瞬间凝固,造成细胞死亡。>100℃可引起组织内水分沸腾、蒸发直至碳化。 从根本上看,射频消融引起的病灶坏死不同于经典的“坏死”。射频消融期间80℃~110℃的温度可使电极附近组织直接凝固,其构成了射频消融灶的主体。受到热能影响的生命结构,尤其胞质性酶蛋白均会发生瞬间凝固。这种热能诱导的结构变性和酶蛋白功能失活决定了射频消融不可能发生经典坏死所具备的进行性酶性组织破坏或细胞降解。显微镜下,射频消融灶切面由中心向外周呈现五条沿温度倾斜曲线发生的组织损伤反应带:A带—电极穿刺针道,周围高度产热造成的碳化或蒸发中心;B带和C带—中度产热造成的肿瘤或肿瘤旁组织苍白或红褐色凝固坏死带;D带—微热造成的边缘清晰的淡红色或棕色出血带;E带—微热造成的外层水肿带。一般可根据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的特征性改变确认射频消融灶的中心区(A带)和两个外层区(D带和E带)。中间凝固区(B带和C 带)则组成了消融灶的主体部分。 目前高热杀灭肿瘤细胞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抑制DNA复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Mondovi发现Novikoff肝癌细胞在43℃孵育2小时,3H胸腺嘧啶、2H脲嘧啶和12C氨基酸等前躯体合成DNA、RNA和蛋白质明显降低,抑制率为0.5%~12%,以同样条件孵育正常肝细胞则无类似效应。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相关影像表现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相关影像表现 简介: 肝细胞肝癌(HCC)最好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切除,但是晚期肝硬化患者或多中心病灶的患者不能手术。当前有多种微创手术方法可以作为小肝癌的替代治疗方式,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局部消融技术,例如瘤内直接注射无水酒精或热盐水,以及热消融技术,例如冷冻手术,微波消融,间质激光光凝和射频消融(RF)。现在研究显示RF消融比无水酒精注射肿瘤完全坏死率更高,治疗次数更少,因而更有前景。 精确的影像评估对评价肿瘤是否治疗完全,有无残留,边缘有无复发,是否合并并发症非常重要。RF消融通过影像(通常是US)引导,在瘤体内直接插入电极针来实施。治疗完全后彩色超声在瘤内不能发现血流,增强CT或MR病灶无强化。治疗不完全有残留则在超声,CT或MR上可以发现富血供的病灶。本文对肝癌射频消融的相关影像表现做一简单回顾,并探讨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 超声 灰阶超声是最常用的引导手段,但是对于评价治疗是否完全,有无肿瘤复发或残留没有价值。因为消融后肿瘤在灰阶超声上回声信号多种多样,大小和形状与肿瘤是否坏死没有相关性(图1)。 图1、45岁HCC患者射频消融后18小时灰阶超声显示肿瘤回声

混杂(箭),无法区别肿瘤残留或坏死。 虽然有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评价肿瘤射频消融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帮助,但是不管彩色多普勒还是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残留肿瘤内的微血管都不敏感,因而不能满意的评价治疗效果。 近年来,多普勒超声可以采用血池微泡对比剂来提高对HCC活性肿瘤的血供检测。多项研究显示对比增强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检测HCC或肝转移癌射频消融后残留或肿瘤复发(图2,3)。 图2、48岁男性HCC患者射频治疗成功。a、动脉期增强CT显示肝VI段1.7cm肝癌部分有对比增强(箭)。b、RF治疗后一小时复查显示卵圆形无强化低密度消融区(箭),提示肿瘤完全坏死。c、对比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内无血流,符合肿瘤完全坏死。 图3、72岁男性HCC患者RF治疗后肿瘤残留。a、治疗前增强CT显示肝VI段3.5cmHCC。b、RF治疗后2小时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但是在消融区内侧见新月形的强化区(箭头),提示活性肿瘤残留。c、RF治疗18小时后对比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消融区(箭)局灶性血流信号(箭头),代表肿瘤残留。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差异性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差异性 【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 效果差异性分析。方法于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中筛选80例,摸球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1年内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组间对比无明 显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肝癌应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相比来说应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关键词】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小肝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laparoscopic partial hepa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partial hepatectomy and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1-year survival rat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partial hepatectomy and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n obtain good results. Compar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观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原发 性肝癌患者疗效观察 摘要: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 用方法之一。对于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 察肝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收集了40例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肝TACE联合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肿瘤大小、AFP水平、复发率 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肿瘤大小减小,AFP水平下降,同时复发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肝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值得临床 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原发性肝癌是最主要的肝癌类型,临床上对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通过在肿瘤局部注射抗癌药物,以达到杀死肿瘤细 胞的目的。而微波消融术则是通过高频微波的能量作用于肿瘤组织,将肿瘤组织中的水分 蒸发,使其坏死。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疗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对于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尚不明确。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 的定义是指肝癌位于解剖结构复杂的肝脏区域,如肝门、肝静脉分流区等。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临床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40例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5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在45岁到70岁之间。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1)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2)肿瘤位于肝脏的特殊部位,如肝门、肝静脉分流区等;3)无其他重要 脏器功能严重损害;4)愿意参与并严格遵守研究协议。被排除的患者包括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伴发、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肝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螓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进行超声引导下的肝动脉TACE治疗,通过动脉插管在肿瘤位置进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随后,在超声引导下,将微波探头放置在肿瘤组织内,利用微波消螓仪进行微波消螓治疗。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随访观察患者的肿瘤大小、AFP水平及治疗后的复发情 况。

肝癌的消融治疗

肝癌的消融治疗 近年来,肝癌的患病率日趋身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消融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较好。 1. 肝癌消融治疗的种类 针对肝癌患者实施消融治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化学治疗,二是温度治疗。化学消融主要是利用乙醇、醋酸等化学物质在作用下产生肿瘤细胞坏死现象,从而实现消融肿瘤的效果。温度消融主要是在患者肿瘤组织内通过光、电、声等实施冰冻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射频消融以及高强度超声聚焦等,促使患者细胞脱水,产生冰晶,从而导致肿瘤坏死现象。患者肿瘤组织凝固型坏死后,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如今,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诸多消融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构成了肝癌综合治疗体系。通过新型的消融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1. 肝癌消融治疗的优势 一般情况下,通过影像学方法实施肝癌消融治疗,首先靶向定位患者肿瘤。通过针对性的方法将患者的肿瘤组织杀灭。消融治疗的操作比较简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多次施行该治疗方案。通过物理手段杀灭肿瘤组织叫做瘤内注射治疗,通过化学手段杀灭肿瘤组织较多间质毁损治疗,在肝癌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时,可实施消融治疗方法。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消融治疗的影响引导技术主要分为:CT、超声及MRI等。治疗途径主要包括:经腹腔镜手术、经皮、经开腹手术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经皮消融。在肝癌患者中实施局部消融质量,充分发挥其微创优势,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针对肝癌患者实施消融治疗,不但可以完全缓解预期,还能够作为辅助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1.

肝癌消融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一般情况下,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单发肿瘤的直径≤5cm,可实施消融治疗,多发结节转移直径在3cm内可以使用消融治疗方案。倘若患者远处转移、无血管或者早期肝癌患者都可实施消融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患者为单发肿瘤,且直径<3cm通过消融治疗可获得根治性效果。相关医务人员使用乙醇消融方法效果显著。患者无器官功能障碍现象,且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正常水平,可以实施消融治疗缓解临床症状。部分不愿意实施手术的患者使用消融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效果。除此之外,消融治疗还可应用在小肝癌、手术切除复发肝癌、中晚期肝癌、肝移植复发转移患者中。消融治疗的禁忌证主要包括:如果患者肝脏面出现外裸肿瘤,不可实施消融治疗。患者的肿瘤呈现出浸润状且肝功能处于Ⅳ期的时候不可使用消融治疗。患者的肿瘤过大,肝脏明显萎缩均不可实施消融治疗。与此同时,消融治疗也不可应用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患者的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无法使用消融治疗。胆系炎性患者、活动性感染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液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合并顽固性大量腹水患者均不可实施消融治疗方案。 1. 肝癌患者实施不同消融技术的效果 1. 实施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在高温治疗中,射频消融是常见的方法,通过射频针针尖的射频波,可对组织细胞等离子进行刺激,在相互撞击的作用下,从而产生高温现象,一般为80~100℃。在此温度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现象,还可将局部肿瘤细胞杀灭。现如今,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单极射频治疗方案,3~5cm 是其有效治疗方法,在治疗12min的时候,产生的消融治疗范围为8.4cm。在实施射频消融治疗之前,将砷、脂质体等物质注射,能够有效提高肿瘤的毁损范围,具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已经积累射频消融的大量经验,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1.

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研究

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剖析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参与本研究的病理对象均来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院就诊治疗的肝癌患者,共有68例,取得患者和其家 属同意后,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68例肝癌患者平分为病例数一样的两组,对照组34例和研 究组34例,对照组单纯地实施化疗栓塞术,研究组联合实施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对两 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予以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肿瘤缩小率为73.5%,1年生存 率为8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对照组肿瘤缩小率为47.1%,1年生存率为70.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经对两组数据的对比检验,研究组肿瘤缩小率和1年生存率均高 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 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可有效控制病灶,提高病人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 运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在临床中值得积极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术;生存;射频消融 在临床中肝癌一般分为两种,即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发病率较高,危害大;后者又叫做肉瘤,相对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而言其发生率要低[1-2]。本文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 接收的肝癌患者抽取了34例作为研究组,以联合治疗法运用了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进行 治疗,取得了比较明显且良好的效果,现将总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病理对象均来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院就诊治疗的肝癌患者,共有68例,病例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满足肝癌诊断标准;经肿瘤标志物和其它影像学检查确 诊[3];经病理检查确诊是原发性肝癌;知晓并愿意配合医生完成本次研究。本次试验经我院 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存在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禁忌证患者;伴有严重的其它 脏器系统疾病患者和器质性疾病患者;伴有严重急性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不可 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68例肝癌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 者人数均一样,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病人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 (56.14±2.3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1±0.12)年。研究组中男21例,女13例, 其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16±2.27)岁;患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19±0.16)年。将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平均病程、性别比例构成和平均年龄基本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 经分析,两组上述基本资料之间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研 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的实施化疗栓塞术,应用Seldinger技术于股动脉位置实施穿刺,置入导管,所 用导管类型可为4-5FYashiro或者RH导管;接着选择性插管到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并且实 施DSA造影,对肝脏内病灶供血情况进行观察,超选择插管到肿瘤供血动脉,通过导管进行 化疗药物的灌注,所用药物有脱氧氟尿苷和奥沙利铂,各药物剂量分别为50mg、100mg。而 后再根据病人肿瘤供血情况、肿瘤大小和肝脏功能情况,越过正常肝脏供血动脉分支,使用 由丝裂霉素、超液化碘油以及吡柔比星混合的乳剂实施栓塞。研究组联合应用化疗栓塞术和 射频消融进行治疗,首先实施化疗栓塞术,其治疗方式和对照组一样,完成手术后1个月作 用实施CT复查,根据检查结果,于影像导向下对肿瘤内碘油沉积缺损区实施射频消融治疗。结合病人病灶所处位置和病情明确射频消融治疗路径,基于肿瘤大小、位置以及病灶数量明 确射频参数,采取多次叠加或者多针重叠实施消融治疗。 1.3观察指标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疗效。方法: 运用LRFA技术治疗5例特殊部位肝癌患者,术中超声准确定位后采用腹腔镜射 频消融;治疗后3周复查超声造影以及甲胎蛋白(AFP)。结果:术后5例患者 均未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术中LRFA超过肿瘤范围1.0cm~2.5cm,AFP显著下降。结论:LRFA对于特殊部位肝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当瘤体位于较大胆道系统, 尤其是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LRFA则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作为治疗特殊部位 肝癌的选择方法之一。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127-02 原发性肝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常见的第五大恶性肿瘤[1],也是肝胆外科较多 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LRFA技术在治疗肝癌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开展和运用。 因其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使得其治疗受到一定的限制[2]。经皮射频消融(PRFA)对于肿瘤位于特殊位置或位于血供较丰富的区域时,则 不能彻底清除肿瘤病灶,甚至有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然而LRFA技术却能够有 效的避免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射频消融的疗效[3]。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淮安市淮阴医院普外科的特殊部位肝癌患者 共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0±7.2岁,其 中肝功能Child A级3例,Child B级2例。术前均行肝脏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 并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1.2 手术方法 使用HCGF-3000冷极射频消融仪(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其最大 射频功率为120W,控制温度范围在70℃~90℃之间,热疗定时在12min;Sharplan腹腔镜超声成像仪(以色列)(包括摄像、超声和显示三部分系统组成)。患者左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全身麻醉条件下在脐下缘1cm处行横行小切口,成功建立CO2气腹并维持在12mmHg~14mmHg之间,由此孔置入10mm长的Trocar,并30°放入腹腔镜探头,用来探查肝脏以及腹腔情况,同时剑突下置入 5mm长的Trocar,放入分离钳来分离粘连的大网膜。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和腹腔粘 连情况而选择在腹部左侧或右侧肋缘下置入5mm长的Trocar,在探明肿瘤数目 和位置后,选择最佳的穿刺点同时选择合适的射频消融方案。所用最大的射频电 极单次有效热凝范围选择3cm~5cm左右,每次热凝范围均应超过瘤体范围的 1.0cm~ 2.5cm,从而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如瘤体在肝脏深面或者直径大于2cm,其射频消融方案则多采用多点消融和多针穿刺,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覆盖住肿瘤 病灶。如果肿瘤直径<2cm,则将射频消融的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病灶的中央部位,所有射频消融的操作过程均应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当射频消融的肿瘤组织被固 化到一定程度而达到完全消融时,即完成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在拔出电极针的过 程中,为了防止肿瘤细胞通过针道而发生种植转移,应在拔针前烧灼穿刺针道。 1.3 观察指标 通过超声造影来观察LRFA治疗前后的肿瘤范围、Child-pugh的肝功能分级以 及AFP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的技术规范与指南

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的技术规范与指南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 全球原发性(HCC)50%以上发生在中国,是癌症中的第二号杀手。近年来肝癌治疗总体水平有了提高,除了早期诊断率、外科手术方法技术的提高外,新的治疗技术应用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发展迅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已被广泛接受。美国2008年版NCCN有关HCC临床实践指南,已确定RFA与手术同样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我国肝癌患者就诊时以中晚期癌为多,肿瘤大,临床上常见的非手术适应证患者行RFA治疗同样难度大、风险高。尤对较大肿瘤、邻近周围脏器肿瘤及富血供肿瘤三大难题,需建立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并重视影像指导下治疗。 一、超声引导RFA治疗优势 超声引导经皮RFA治疗多可在门诊治疗室或手术室进行;在彩超引导下可灵活选择穿刺途径,引导避开异常血管、大血管、韧带结构进针;可实时观察进针深度及与相邻脏器关系;彩超灵敏显示入瘤血管及进入肿瘤的位置指导进行消融阻断;通过超声多切面扫查行立体定位、指导整体重叠消融;可实时监控消融过程,灵敏发现出血等并发症并引导进行消融止血;对非荷瘤肝组织损伤小,故对肝功能损害小,机体恢复快;对新生灶或肝内转移可行反复多次治疗从而增加患者治疗信心。RFA作为一项微创热凝固治疗方法,还具有无辐射、价廉、操作简便等优势,将在局灶型肝癌及复发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适应证 临床大量非手术适应证肝癌患者中肝脏储备功能不佳者及非小肝癌占多数,故中国肝癌患者RFA适应证范围较国外报道为宽。我院10年来治疗肝恶性肿瘤近1000人次,其中90%为非手术适应证或TACE疗效不佳者,手术及肝移植后复发占21.7%,肿瘤3.6~7.0 cm占47.6%。分析治疗结果发现,经皮RFA治疗适应证仅依据患者全身状况(Child-Pugh分级)、肿瘤TNM分期进行选择是不充分的,尚需结合肿瘤有无包膜、位置及毗邻关系、血供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等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在综合文献资料基础上(NCCN 2008年肝癌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8年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第3版提出如下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 析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顺铂联合紫杉醇靶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整体功能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51.11%(P<0.05);实验组患者情绪、躯体、认知、角色和社会功能整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癌患者采用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和靶向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为安全性高、创伤小的治疗方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与CT引导;射频消融术;靶向治疗;肺癌 中晚期肺癌患者多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多应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灌注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上述方法具有各自优缺点,如何联合上述治疗方案,发挥各自优势,为临床关注的焦点[1]。文献报道[2],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肺癌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讨论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肺癌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3年9月本院治疗的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9.92±5.42)岁;按照病理类型划分,鳞癌患者29例,腺癌患者16例;按照临床分期,ⅢB期患者22例,Ⅳ期患者23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06±5.10)岁;按照病理类型划分,鳞癌患者27例,腺癌患者18例;按照临床分期,ⅢB期患者24例,Ⅳ期患者21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肺癌,同时排除:血常规、肝肾功能严重异常、严重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实验组患者入院即给予射频消融治疗,术前给予吗啡止痛,CT 平扫,结合CT和彩超结果选择穿刺部位,打开电极,消融90℃,持续时间应结合肿瘤大小,退针时应用电凝止血,射频消融1周后给予靶向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靶向治疗,入院前服用1周维生素B12,同时补充叶酸,连续口服至靶向治疗后21 d,射频治疗1周后给予紫杉醇 150 mg/m2,治疗2 d周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连续治疗3 d,服用

射频消融术应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CRP、ALT、AST的影响

射频消融术应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CRP、 ALT、AST的影响 陈钢明;张少华;段丽;刘小东;汤涛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应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常规化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术前、术后第7天CRP、ALT、AST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0.4%,对照组为73.9%,两组患者疗效相当;术后第7天观察组CRP、ALT、AST水平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发生发热、感染、腹腔出血、中重度腹水、肝衰竭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28.4%,观察组为6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5,P=0.000).结论射频消融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癌效果相当,但射频消融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及肝功能损伤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临床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n patients with the liver cancer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CRP ,ALT and AST .Methods 92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4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6 cases) .The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urgery ,while the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分析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后病变区范围是否缩小及症状是否减轻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42例(70.00%)症状消失,18例(30.00%)症状减轻,经2~24个月B超或CT检查随访瘤体缩小46%~78%,平均68%。结论:RFA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等优点。 标签:射频消融;肝血管瘤;效果 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是肝脏的常见良性肿瘤,尸检或超声检出率为0.4%~20%[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0~70岁多见,平均47岁,男女之比为1∶3,肝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随着检查手段的发展,近年肝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虽然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但一经检出,多数患者都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射频消融(redio-frequeneyablation,RFA)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方面已经有了规范的专家共识,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仍没有规范的治疗指南。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使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60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诊为肝血管瘤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32~68岁,平均45.8岁。共66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者37例,位于肝左叶者20例,肝左叶及肝右叶均有者3例,1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彩超发现肝脏占位,经增强CT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其中4例体检发现病变后出现右上腹胀满感、隐痛不适等症状。48例因右上腹胀满感、隐痛不适、乏力,经彩超及腹部增强CT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无肝炎病史,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CA-125均正常。所有病例均经彩超及腹部增强CT两项检查确诊。本组60例患者肝脏内病灶66个,直径3.0~8.0 cm,平均5.2 cm。肝内有2个病灶者2例,3个病灶者2例。 1.2 RFA治疗入选标准 (1)经彩超及增强CT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2)肿瘤直径在3~5 cm,患者有右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3)肿瘤直径在3~5 cm,患者无临床症状,但患者心理压力较大者;(4)肿瘤直径在5~8 cm,连续复查肿瘤增大明显者;(5)患者均不愿开放手术治疗,自愿要求选择RFA治疗。 1.3 仪器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