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哪些

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哪些

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哪些
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哪些

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哪些?

(一)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全面观察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所有方面都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到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既要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要考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了解事物发展某一阶段的特点,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而彻底的了解。同时,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全面观察,就必须调动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进行视觉、听觉、嗅觉、肤觉、触摸觉、动觉等诸方面的协同观察。重点观察是相对全面观察而言的。它是指只对事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作特别深入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人的特点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那些性格上有特点的人。从他的外表、举动、语言以及生活习惯上掌握他的性格。重点观察就是抓关键、抓重点,把注意力紧紧瞄准你要观察的对象。

(二)比较观察与解剖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有效方法。比较观察是把客观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找出相同点和相异点,即认识事物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解剖观察是把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侧面及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开,仔细地加以观察。通过解剖观察,可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

( 三)顺序观察与侧面观察

顺序观察是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进行的观察。客观事物总有其顺序,有其发展的过程。事物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如事物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等)、主次顺序、逻辑顺序等。观察时必须遵照一定的顺序,如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从心理学上讲,顺序观察有利于信息的存贮、编码和提取。侧面观察是对事物和对象的某一个侧面进行的观察。如电影中记一个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活动,摄影中拍摄一个特写镜头等。

(四)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长期观察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一事物或对象进

行的较为系统的观察。比如,气象小组为了摸清当地的气候特点及规律,进行数年的观察记录,并从获得的气象材料中概括出该地区的气象特征及规律。长期观察具有时间久、连续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直至获得预期的观察结果为止,切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三日打鱼,二日晒网”。长期观察本身就是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过程。短期观察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事物或对象所进行的观察。例如作文课中,为了写日出,一大早起来仔细观察日出的景观。短期观察的事物往往稍纵即逝,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认真仔细地观察思考,并及时做好记录。

(五)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观察者亲自动手进行观察,或者实地考查。间接观察是利用别人观察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概括,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

(六)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如学习植物学或动物学时,在大自然或动物园中,实地观察那些活生生的植物和动物。实验观察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学习物理和化学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际观察那些具体的物理或化学现象。

上述各种观察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根据观察的对象、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选择某种或某几种有效的观察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时期内,可以以某一种观察方法为主,另一些方法为辅,让各种观察方法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观察活动也应该有主有次,突出重点,以便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不加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

观察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 不加 控制) 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 的一种方法。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善于 观察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成 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例如,前苏联的瓦阿·苏霍姆 林斯基写了许多著作,大部分资料是靠长期的观察得 来的;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 式,仔细认真地观察儿子的身心发展,并作出了详细 的文字记载与摄影,连续观察了 808天,积累了大量 的材料, 于 1925 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一书。 科学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的观察相比,更有目的、有 计划、有重点、要求记录。 一、观察法的特点 (1) 运用方便,一般不需要设备,可随时进行。 (2) 可以保持观察现象的自然状态, 不加以任何人 为的干涉。 (3) 可以不防碍正常工作的进行。 (4) 可以排除被观察者的主观成分, 因为材料不是 被察者的口头表述,而是根据实际表现得来的。 (5) 局限性是局限于了解表面现象, 不能直接深入 到事物的本质。当情况繁杂时,较难确定因果关系, 尤其是人的心理问题。 二、观察的途径与方法 (1) 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即在自己的教 二、观察的途径与方法 (1) 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随时观察学生们的反应。 (2) 参观。如参观学生的作品, 去学生的家里进行 访问,以及外出学习观看先进典型等。 (3) 听课。以旁观者的身份, 冷静地分析其他教师 和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寻找做得更好的方法。 (4)参观教育活动。学校里的升旗式、义务劳动、 班队会、晚会等教育活动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好机会。 三、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1) 提高观察意识,时时刻刻都要用心、用眼、用 脑去观察。教师要树立研究者的观念,以研究者的姿 态进入学校和班级,时时处处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彻 底改掉整天熟视无睹的坏习惯。 ( 2 )不要因个人好恶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3)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 尽量系统地观察事物的各 个方面和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2)观察不 人好恶影 人好恶响观察的客观性。 (3)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尽量系 (4) 专题研究的观察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5)既要坚持目的性与计划性, 又不要忽视偶然遇 到的新奇现象。 (6) 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先进的观察技术,如监控 仪、望远镜等。 (7) 要认真写好观察记录。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 尤其要坚持长久更是不易,更是可贵。观察记录是珍 贵的第一手材料,我们一定要把每天观察到的情况, 体会到的问题与经验及时地记录下来,否则,即使当 时观察到了一些情况,等用时也记不起来了。例如, 坚持写“教育日记”和“教后感”对教师的发展和出 成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入到事物的本质。当情况繁杂时,较难确定因果 关系,尤其是人的心理问题。 二、观察的途径与方法 (1)在实际工作中观察: 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随时观察学生们的反应。 (2) 参观。 如参观学生的作品, 去学生的家里进行 访问,以及外出学习观看先进典型等。 (3)听课。 以旁观者的身份, 冷静地分析其他教师 和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寻找做得更好的方法。 (4) 参观教育活动。学校里的升旗式、义务劳动、 班队会、晚会等教育活动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好机会。 三、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1) 提高观察意识,时时刻刻都要用心、用眼、用 脑去观察。教师要树立研究者的观念,以研究者的姿 态进入学校和班级,时时处处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彻 底改掉整天熟视无睹的坏习惯。 (2) 观察不要带有色眼镜, 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个 人好恶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3)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尽量系统地观察事物的各 个方面和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4)专题研究的观察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5)既要坚持目的性与计划性,又不要忽视偶然遇 到的新奇现象。 (6)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先进的观察技术,如监控 仪、望远镜等。 (7)要认真写好观察记录。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 尤其要坚持长久更是不易,更是可贵。观察记录是珍 贵的第一手材料,我们一定要把每天观察到的情况, 体会到的问题与经验及时地记录下来,否则,即使当 时观察到了一些情况,等用时也记不起来了。例如, 坚持写“教育日记”和“教后感”对教师的发展和出 成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完整地看待幼儿教 育的研究及实践 虞永平 广大幼儿园教师参与科研是当今世界幼教科研发 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是科研人员”(注:《简 明国际教育全书·教学(上)》托斯顿·胡森等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已成为西方教育界广为倡导的一种 观念。教育研究,尤其是课程研究,缺少了教师的参 与,往往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在西方,拉尔夫·泰 勒、斯滕豪斯等人的研究都反映了教师在科研工作中 的作用。西方的“教师—科研人员运动”(注:《简 明国际教育全书·教学(上)》托斯顿·胡森等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表明了西方对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 的重视。在我国,幼教研究的开创者陈鹤琴等人也非 常注重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参与。80年代以来,我国 幼教研究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不 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说教师是研究人员,并不是说教师和专职科 研人员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就像理查德·普林格所言: “当我谈到教师是科研人员的时候,我并没有把他们 同那些用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复杂试验、并用各种技 术来验证和测量成果的人相比,而是想到他们是那种 认真使实践理论化或者是能系统而严格地考虑本人所 从事的构造的人。”(注:《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劳顿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师参与幼教科研的意 义在于:(1)幼教科研工作对广大幼儿园教师来说是 挑战,也是发展和提高的机遇。在从事幼教科研的过 程中,处于幼教实践第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必然要面对 许多新知识、新技能,必然要加强学习,吸收相关的 新信息,必然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习以为常的教 育实践过程,并努力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 个过程正是教师提高和发展的过程。(2)幼儿园教师 参与幼教科研是幼教科研本身的需要。我们的幼教科 研从根本上说是为幼教实践服务的,是为了不断地提 高幼教质量。所以,让广大幼儿园教师参与幼教科研 是确保幼教科研成果真正产生成效的重要措施。10多 年来,我国幼教科研的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充分吸收 幼儿园教师参与的、与幼教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相 关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在幼教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因此,全面地、完整地看待幼教科研队伍,尤其 是正确认识幼儿园教师在幼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对 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幼教质量的提高具有重 要的意义。 二、幼儿和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与成人相 比,虽显幼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尊严, 具有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不同的又相互联系的 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作为具有独特性的、独立的个 体,幼儿有其特殊的需要。幼儿需要成人的抚慰,需 要适合其身心发展的环境,需要活动和探索的机会, 需要求知和创造的氛围,需要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幼 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与以上诸方面需要的满足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此外,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决定其发 展的力量除了生物的、环境的力量外,自我的力量已 经凸现,并且生物的、环境的力量逐渐地受制于自我 的力量。幼儿已出现许多与自我有关的行为。(注: 《人生发展心理学》詹姆斯·O·卢格学林出版社) 幼儿的这一发展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它是幼儿全面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往我们的教育中经常忽 视的部分。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是未特定 化的个体:他们在生理构造上未特定化,反映机制上 未特定化,生存功能上具有不完备性。(注:《教育 人类学》冯增俊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的未特定化使 之具有了可塑性和可教育性,这种可塑性和可教育性 不只是指幼儿被动地被塑造,也包括并必须包括幼儿 作为主体对自身的塑造。整体的、具有可教育性的幼 儿,需要整体的、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 我们的幼儿教育是引导幼儿在体智德美几方面全 面发展的教育。让幼儿教育指向幼儿全面的发展,让 幼儿教育内容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以发挥幼儿教育 的整体效应,这是当前幼儿教育实践应努力追寻的方 向。在这方面的探索中,有几点是至关重要的:(1 ) 努力追寻幼儿发展的不同目标之间的整合。幼儿教育 活动是很少指向单一的目标的,在同一个教育活动中, 往往存在着实现不同发展方面目标的可能,这些目标 往往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教师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在 教育活动中都可以得到实现。(2)努力追寻不同教育 内容之间的整合。在当今我国的幼教实践中,教育内 容的组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学科的方式加以 组织,有的以领域的方式加以组织,还有的以经验或 活动的方式加以组织。不管以何种方式来组织教育内 容,都必须注意不同的教育内容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 联系,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来发挥教育内容对幼儿全 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都 是自然科学,它们在自然科学的旗帜下可以得到有机 的整合;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都归属于一个更广泛的 科学范畴,它们在这个泛科学的范畴下又有可能得到 整合。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而言,这种整合无疑具 有尝试和实践的价值。(3)努力追寻教育环境的整 合。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幼儿教育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具体的、 丰富的、感性的现实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这 些资源存在于幼儿所处的幼儿园内外环境之中。因此, 把幼儿教育的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环境加以整合, 是幼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参 与。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教科研信息月报 梁丰幼儿园教科室 2009年2月 主编:季晓英 副主编:严留芬 责任编辑:曹芳 第 1 版主办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E-mail:zjglfyey@https://www.doczj.com/doc/a61435679.html,每月3日出版园内免费发行并上传梁幼网站印刷园部印刷室

科学方法论期末作业题库答案

科学方法论期末作业题库 (2011年4月) 1、科学理论求真么?为什么? 答:科学理论不求真。因为科学理论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认识成果,因而它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根据新的事实加以修正和充实,使自身更加丰富和深化;或者在新的事实面前暴露出根本性的缺点,而被新的理论所替代。换而言之,科学理论不是真实的。正如科学哲学家卡尔·波帕所强调的,一个好的理论的特征是,它能给出许多原则上可以被观测所否定或证伪的预言。每回观察到与这预言相符的新的实验,则这理论就幸存,并且增加了我们对它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科学理论只是用来描述观测到的事实,以期对未来的观测结果有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预言,观测和事实本身才是唯一重要的。若过多相信科学理论,不明白科学理论从根本上讲仍然只是一些假设而已,这就会导致科学迷信。 2、请结合宇宙学的演变历史(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谈谈什么是科学?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于公元2世纪正式提出的。该学说继承了古希腊所谓“圆球美满”的哲学观念,又符合《圣经》的教义,为此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受到非议。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地心说既极其繁琐又很不精确的弊端便显露出来。为了摆脱地心说的这种困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首先提出了日心说。现在日心说也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科学的定义,它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换而言之,科学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它是可以被证伪的体系。就像地心说和日心说,它们用符合客观事实、自然规律的理论来描述事物和现象,但随着科技和人们认识的进步,科学理论不断被修正改进,乃至替代。所以科学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进步的体系。 3、请通过孔子与柏拉图思想比较,谈谈中西方科学思维的差异性。 孔子的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他强调自我的道德约束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而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理,他认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的各种具体事物总处于不断衰败变化中。在这些变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理念”。正如人们所说的,西方的科学思维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同样,孔子对中国的科学思维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两人思维上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西方科学思维的不同。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如柏拉图那样,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 (2)国传统文化从不离开整体来谈部分,也不离开功能来谈结构,导致了中国人形成了几千年来不变的思维方式,即部分(个体)依赖于整体,整体决定部分(个体)而不是部分(个体)决定整体。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实体在虚空中生存、发展并且实体可以从虚空中独立出来,这样,必然走向形式逻辑和实验,推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并产生对新的事物的认识。 (3)受孔子的影响,伦理思维模式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骨髓,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科学思维。(4)中西方人的思维轨迹是不同的。中国文化是圆形文化、曲线文化,导致中国人的思维轨迹是圆形的、曲线的;而西方人的思维轨迹是直线的。 4、请谈谈“五行之符号关联”的历史意义。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五行之间的关联,为古代中国哲学、风水学、中医学、占卜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奠定了基础。人们利用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这种传统的理论体系来描绘大自然的变化、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而五行符号之关联性的历史意义课具体概括如下:(1)解释人类社会,天下兴亡有规律

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

科学方法论 题目: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 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romantic_fog@https://www.doczj.com/doc/a61435679.html, 学号: 日期:2013.6.17

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 摘要: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方法论逐渐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尤其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着指导作用,而其自身也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科学事实的获取中明白了机遇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我们只能是错过机会。 关键词:事实的获取科学观察科学实验观察机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论就像研究科学的一把利器,它帮助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而科学发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指望轻而易举便可达到目标,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并充分地利用这一反馈,才能不断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认识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 而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是可以重复的,不是某种偶然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因为偶然所见以为是真理,或许只是某一系列巧合下的一个假象。像“铀具有放射性”、“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等等均是科学事实,“所有微观客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整个宇宙都在膨胀着”等等之类的普遍陈述,则不看成科学事实,而看成对科学事实加工提炼之后的理论论断。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获取科学事实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各种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根据那些已经认识的科学事实其预见以后发生的事实,这样才能发挥科学的解释力与预见力的功能。 科学实验和观察就是我们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 那科学实验方法具体是什么呢?科学实验方法是需要我们根据研究目的,使用一些科学仪器和其它的一些,人为地控制、模拟研究对象,来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可以人为地控制实验对象的变化,可以制造一些特殊状态,把对象放在这种状态下来认识,所以实验方法有其自身巨大的优越性,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使用实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当我们不确定某事的正确性时试一试,这其中就使用了实验方法,只不过简化了实验方法的一些步骤,实验方法一般需要实验的构思和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首先要明确目的,如观察某种现象,验证某种假设,制造某种客体,等等。接着,要将特定的目的转化为某种原理或设想,进而依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利用适合的仪器、设备、试剂等物质条件,设计和构思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的实施,是进行实际实验。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精心操作,细致的观察,准确及时的记录,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处理。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方法 [摘要]观察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感知作为观察方法,没有认识到这些是感觉通道,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教师只让学生停留在感知觉上,没有过渡到观察层次上,导致学生观察的精确度不够。通过分析感知觉和观察的关系及区别,正确认识看、摸、听、闻等活动是获得科学事实的方式;将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和理解性三个特性来与观察法的目的性、全面性和精确性相联系,指出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这些观察方法在整体上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感知觉的发展。 [关键词]感知觉;观察;小学科学;观察方法 一个人的科学认识重演人类的科学认识历史,小学生的科学认识处于科学事实发展阶段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现象论阶段,描述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阶段,即小学生具有现象论特征。[1]所以在小学科学课中,观察是学生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将感觉器官的感知作为观察方法。在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的理念里,观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有错误的方法指导,比如将眼、耳、鼻、舌作为观察的工具,把看、摸、听、闻作为观察的方法。认为观察是人们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认识自然事物的一种活动。“观察方法具有多样性,组织学生在实践中经历借助手、鼻、耳等器官进行观察。”[2]还有些教师或者文章里认为将观察课分为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和使用工具进行观察两种。直接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观察课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事物的特性,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来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3]如:观察认识植物(叶、种子、果实、根、茎)的外部形态,动物(金鱼、青蛙、蚂蚁、鸽子、蜗牛)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观察认识天气变化(晴、阴、雨、雪)的四季特征,观察光与影的变化及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观察认识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岩石(砂和粘土)和金属(铜、铁、铝)的特征等。(二)观察要使用全部感觉器官。有些教师认为在一个观察活动中尽量要把所有的感觉器官全部使用来获取科学事实。例如“带领学生感知体验

科学方法论论文

科学方法论 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关颖怡2010级国贸1班101042077 摘要: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广义的则指所有正确的方法论,即科学的方法论。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科学方法论愈来愈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门的新生长点、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唯物辩证法是从人类的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正确的哲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论。它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导作用,并将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态,从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有4种形态:自然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逻辑方法论和理论方法论。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问题、数理逻辑 正文: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认识对象(自然界);认识成果:认识主题.学科内容里的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自然界存在无限发展的辨证图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科学技术论是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自然规律越来越变成历史的规律,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研方法的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设计与进行; 3,理论思维方法对科学事实的整理和加工; 4,科学假说的建立和验证;5,科学理论的确立和深化. 科学问题是当时的科学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实践和认识过程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结构是由问题的指向,疑项和问题的解的应答域预设三要素构成的. 问题的指向就是问题所指的研究对象;疑项是表明人们当前能力(当前状态)与求解理想(目标状态)的差距;应答域指得是问题的提法中预先设置了该问题解的存在域限,并在主观上认定所提问题的解必定存在于这个领域中.这三个要素围绕着问题的解发挥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并有机的组成了科学问题的一般结构. 科学问题的基本类型:1,基础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主要目的,

科学观察法介绍

科学观察法介绍 吴筱泉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 315000】 科学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感知)的一种方法。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科学观察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上,第一手原始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科研往往从问题开始,进而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源于问题。然而,由于人们的一切认识,包括产生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发源于观察所得到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始于观察。科学家法拉第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十分注重自己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观察技术的培养,练就一双锐利的智慧“眼睛”。 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观察、整理资料三个阶段,具体步骤包括:(1)明确观察目的,(2)制订观察计划,(3)做好物质准备,(4)进行实际观察,(5)整理观察资料。 一、准备阶段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聚精会神,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因而观察一定要目的明确,准确地选择对象,进行集中的观察,就容易收到效果,决不能盲目观察。 观察目的是根据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作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观察。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科学实验更是如此。 观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包括实验现象)的知觉过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认识了摆的等时性。伦福德在从事枪炮制造时,观察到钻孔地下的金属碎屑具有极高的温度,他认为这么多的热并不是金属提供的,并做了一系列金属钻孔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伦福德断言热质说不足为信,应当把热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后来,英国的戴维做了更加严格的实验,为热是物质微粒的一种运动形式奠定了实验基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在反复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具体来说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借以获得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记载、测定或者摄影,以了解其变化过程的方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观察的四个环节包括观察目的的确定、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过程的展开、观察结果的陈述。 对于观察通常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传统经验论者认为理论依赖于观察,但观察不受制于理论。观察-事实-理智-原理。现代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中立性观察理论。观察层次与理论层次。证伪主义者则认为观察资料不可靠,强调观察渗透理论,理论先于观察。 科学观察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如实记录、想看分开、重复观察。 二、全面性原则:观察一切方面、一切联系、一切中介。三、系统性原则:观察连续、完整。 四、辨证性原则:辩证观察。必然与偶然、计划与机遇、观察与思考。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呢?首先观察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准备好观察工具以及记录的必备工具。第二要集中注意力,不放弃任何偶然的目标,不轻易放过那些你甚至觉得毫无关系的现象。经过长期的训练,这应该能成为一种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这是成功所必备的。第三方面就是要反复的观察,找出实验阐述的某种现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我觉得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作好观察后的总结,对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便形成概念,建立规律。 例如初中时做的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首先要明确在实验中主要观察蜡烛和屏的位置变化以及屏上像的变化。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应集中在蜡烛的位置、屏的位置和像的情况上。为了更准确地观察这些现象,可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总结出物距,像距,焦距以及像的虚实,放大,缩小等现象,之间的关系。

绘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绘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摘要】美术是视觉艺术。一切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形象、意境和思想内涵,无不都是在人的视觉作用下被接纳反馈。 【关键词】观察能力整体观察联系观察本质观察 美术是视觉艺术。一切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形象、意境和思想内涵,无不都是在人的视觉作用下被接纳反馈。也就是,人们要真正感知、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物象,如果其首先没有认真主动“看”,没有视觉积极的能动作用,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所以对美术接受者来讲,培养训练和“发展视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塞尚)。 这里所说的“视觉”,是指人们为达到此目的而新发出的视觉器官功能及其与之相伴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这是良好的美术视觉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另外,我们所谈的绘画基础训练中具备“绘画视觉”,即所谓绘画的眼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绘画的眼睛实际上常是经后天培养与各自反复参与绘画实践活动(或受良好美术环境影响、熏陶)所形成的一种对绘画观察欣赏的能力,是对美术这一客体所产生的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因此,绘画视觉能力,是培养学生诸多美术能力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作为美术特色中学的美术教学,专业教师要努力创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绘画基本能力,提高其整体美术素质,其中对其视觉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正确地“看”与“比较地看”,作为绘画基础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写生训练中忽视“看”,动手的频率高于观察,快于分析、认识理解后的整体感觉,是美术绘画基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中外历代的绘画大师都非常重视“看”,如现代艺术的鼻祖塞尚就是长时间面对空白画布和画面上的“看”。因此,观察是美术写生中的第一要素。 在素描练习中,应当始终把培养观察能力,并使之趋于敏锐、准确和深刻放在首位,观察能力属于感觉能力的范畴,但是,感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能力的制约。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必须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 要是提高观察能力,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用画家的眼光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一切可视形象,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养成这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久而久之必将大有益处。 1 从整体出发观察 从整体出发是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核心。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形象均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受整体的制约,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小学科学教案 动植物的观察

小学科学《动植物的观察》教案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1):运用感知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 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2):通过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让学生体会到,科学 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器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 生的观察手段。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用观察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 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 心的概念。 教学器材: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大树的图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中高年级用)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学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 观察法是一种对行为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以获取所需信息的资料采集方法。 二、观察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感觉和观看。 1、观察是有目的、有选择、积极主动的反映过程。 2、观察要求全面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3、观察要和积极的思考结合起来。 三、观察的内容: 1、依情景请同学们观察鱼和花的生长环境 2、观察鱼和花各种行为活动和状态,记录各种观察内容的细节 3、次数和持续的时间,看鱼和花重复出现的情况、记录次数和持续的时间 四、观察方法: 1、次序法: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有一定次序。观察有次序,表达才能有条理 2、综合法:先局部后整体,后先整体后局部 3、重点法:对能突出中心的部分进行重点观察,其中包括细节观察 4、比较法: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事物,目的在于区别事物的不同点后相似处,从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特征 5、衬托法:有些事物,如果只看本身,没有什么好看,如果注意观察与其有关联的其他事物的情状,借以衬托,就能把这些事物观察得更加具体、形象。 6、时序法:场面、景物、事件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观察者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 7、点移法:观察者以地点移动为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由于观察地点的变化,景物也随着变化了 8、情序法:观察者以事件的情节发展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观察。 练就一双火眼睛睛(低年级用) 观察是学习中最有用的办法之一,它可以帮我们收集很多有用的资料。 请同学们对教室里的鱼和花认真的进行观察和记录,你会取得很多有用的材料和同学们交流观察的内容: 1、鱼和花的生长环境 2、鱼和花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3、你看到什么具体的细节内容 观察的方法: 1、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次序 2、先看整体再看局部或先看局部再看整体 3、重要的部分认真仔细的观察 4、学会区别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按时间顺序观察和记录,并签上姓名和时间

浅析科学方法论在物理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浅析科学技术方法论在材料科学中的作用 摘要:科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简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各门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它所涉及到的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分类、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等步骤,正体现了材料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所以,科学方法论是正确认识材料的重要理论依据,又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步骤。 关键词:科学技术方法论材料实验方法 所谓科学技术方法论就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与研究材料性能的方法极为符合。因此,在材料研究的学习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材料科学的方法依据以及理论依据,就如前进的道路上有了一盏明灯照耀。 一、认识科学技术方法论 1、诞生条件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说:“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惊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有了惊异也就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自知其无知者为了摆脱无知就追求知识,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是纯粹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第二个条件是‘闲暇’。知识阶层不用为着生活而奔波劳碌,因为,整天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没有闲暇的人,是无法从事求知这种脑力劳动的。第三个条件是‘自由’。哲学知识是自足的,它不以别的什么目的而存在。它是一门自由的学问,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支配。”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方法论最初是因好奇而起,经过无数前辈们的无数次实验总结而来的。它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各门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2、主要内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科学方法的定义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科学方法论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广义的则指所有正确的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考试题

1、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答:研究对象: 1、科学方法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 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 2、科学方法的研究内容: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说、理论、比较、类比、模拟、模型,分析与综合、证明与反驳、归纳与演绎,数学方法,以及这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和反馈方法等等。这些科学方法是从各门具体科学的特殊方法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方法。 科学方法论的性质: 1、它是一门正趋向于独立的学科。 2、它是一门思维科学。 3、它是一门认识“工程学”。 2、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层次和要素? 答:层次:按照方法作用的大小和普适性程度的高低,科学方法论依次被划分为3个不同层次: 1、适合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方法论; 2、某一类学科中普适性深度较高的特殊方法论; 3、具有高度普适性的根本性或一般性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要素: 1、客体 2、主体 3、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3、谈谈西方社会和中国传统社会的思维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传统社会的思维方式是,观察事物有时是凭直觉、非理性、综合的,他们注重情感诉求;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则倾向理性主义、善用逻辑、推理的思考,他们习惯有系统、有秩序地掌握事物的性质。因此,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通常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 1、西方是分析式思维的传统,中国的传统的是直觉思维。 直觉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思维方式。而直觉是经验的产物,但不一定是逻辑的结果。而西方对于规律的总结,理论之于实践,是西方惯有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差异性,使中国人极具创造力,却没有西方的推广性应用例如,在食物的调味上,中国靠直觉和经验放调味料。而西方就会认真地写下多少分量的食物要放多少调味料。 2、西方式的思维多告诉我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中国思维则告诉我们如何接受。例如:在教 育上,中国会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不能做,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而在西方则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 3、西方式思维是具象,中国式思维是抽象的。 4、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 中西方思维还有很多差异,这些是客观形成,不能说谁优谁劣,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如何才能促使直觉和灵感的产生? 答:直觉是意识的本能反应,不是思考的结果。直觉思维是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根据,以大量观察资料为基础,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或突然顿悟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灵感,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在文艺,科技活动中,由于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创作冲动或创造能力。灵感: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灵感,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

2017一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观察金鱼教案冀教版

观察金鱼(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鱼的外形结构、身上长有什么、是怎样运动的。 (2)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鱼缸、金鱼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猜一猜,今天的科学课我们学习什么? 金鱼,为什么?真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观察鱼类中最漂亮的鱼——“金鱼”。(教师板书:观察金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老师这儿就有几张金鱼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金鱼图片)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师追问:孩子们,你近距离地观察过金鱼吗?谁来说说你见过的金鱼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可能有的孩子还没有观察过金鱼,不要紧,老师会让你没有遗憾的。其实金鱼的身上有好多好多的秘密,想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发现金鱼的秘密吗?今天老师就告诉你们一个绝招,那就是去科学地观察金鱼。什么是科学地观察呢?谁来说说?(抽生说),科学的观察就是有目的、有方法、耐心细致的观察。我们先来读读观察目的。 (齐读)观察目的: (1)金鱼的外形是怎样的?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2)金鱼的身上长有什么? (3)金鱼是怎样运动的? 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条金鱼,在观察前,老师是想给大家两点提示: 一:观察要安静,不要惊扰了鱼。 二:观察要仔细,了解鱼的身体特征。 记住老师的提示没有?好,请小组长来领金鱼,比一比谁观察得细致。

用科学方法论指导化学教学

用科学方法论指导化学教学 科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简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各门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它所涉及到的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分类、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等步骤,正体现了化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所以,科学方法论是正确认识化学知识的重要理论依据,又是培养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步骤。 一、调整教材的编排体系突出知识专题的讲练 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元素组成的。其中,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蓝本,它限定了知识的范围,控制了教学的标高,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脱离教材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但教师完全照本宣科,即使学生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也无法适应培育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吃透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地组编知识专题进行教学。 1.按知识的有序性调整章节顺序。 2.按知识的网络性组编知识专题。 二、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们获得理性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是化学能力结构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材料,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形成感觉、知觉和观念,进而通过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定

律和学说,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如何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三、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多、乱、杂”。难学、难记,学生视为“第二门外语”。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我们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力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知识宏观化;零乱知识条理化。使之循序渐进,强化掌握。 此外,我们还不断地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福师18春《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法》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 ()是用同一组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两次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A: 重测信度系数 B: 复本信度系数 C: 内部一致性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单选题) 2: 时间取样法的不足之处是()。 A: 受观察时间的限制 B: 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 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D: 不适于观察学生的内隐行为 (单选题) 3: 研究者选定的研究课题要量力而行,要有完成的可能性即要遵循选题的____。A: 具体性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新颖性原则 D: 价值性原则 (单选题) 4: 教育科研____是一种由小见大,以点及面的研究方法。 A: 经验总结法 B: 调查法 C: 个案研究法 D: 实验法 (单选题) 5: 在确定调查范围时,需要将()作为调查范围的依据。 A: 教育实践 B: 有较成熟的相关理论 C: 调查报告 D: 观察记录

(单选题) 6: ()是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A: 调查报告 B: 经验总结报告 C: 实验报告 D: 个案研究报告 (多选题) 1: 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是()。 A: 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B: 文献 C: 偶然机遇中发现的新问题 D: 反思中获得的问题 ,B,C (多选题) 2: 问题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包括____。 A: 作为问卷项目的问题应充分准确反映研究课题 B: 问题表述要清楚,不要模糊不清,避免出现一问多答现象 C: 尽量不要使用技术性和专业性术语 D: 提问的措辞不能流露出自己的倾向 ,B,C,D (多选题) 3: 校本教育研究的积极意义包括()。 A: 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B: 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C: 校本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D: 校本教育研究能促进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教育学科的建设 ,B,C,D (多选题) 4: 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包括____。 A: 怀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