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产150吨大米加工全套碾米设备实用工艺地设计说明书

日产150吨大米加工全套碾米设备实用工艺地设计说明书

日产150吨大米加工全套碾米设备实用工艺地设计说明书
日产150吨大米加工全套碾米设备实用工艺地设计说明书

4. 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二 〇 一 六 年 七 月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 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 生: 韩孝彬 学 号: 2134022503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13级 指导教师: 赵德金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设计条件: (3) 设计要求: (3) 摘要 (4) 设计说明 (5) 一、零件的分析 (8) 1、零件的特点分析 (8) 2、零件的作用 (8)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9) 三、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11) 1、选着毛坯 (11)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1) 3、绘制零件的毛坯简图 (12) 四、拟定箱体的工艺路线 (13)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3) 2、零件表面方法的确定 (13) 3、加工阶段的安排 (15)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5) 5、工顺序的安排 (16) 6、确定工艺路线 (16) 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1、工序3与工序4----加工底脚面与凸端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 确定 (18) 2、工序5---粗铣和半精铣上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3、工序6,7的---粗铣和半精铣前后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9) 4、工序8、9、10、11----粗镗-半精镗-精镗各圆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 差的确定 (19) 5、工序12、13、15、16----钻各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20 六、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精算 (21) 1、切削用量的确定 (21) 2、时间定额的预算 (23) 七、夹具总体方案设计 (26) 1、工件装夹方案的确定 (26) 2、其它元件的选择 (26) 3、镗床夹具总图的绘制 (31) 八、总结与体会 (32) 九、致谢 (33) 十、参考文献 (34) 附录:夹具的三维实体图 (36)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 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 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 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 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 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 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 四、选择填空(20分)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 (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 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 (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 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质处理 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 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 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 8. 二次硬化属于(d) (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 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 (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及专用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 学号:************ 班级: ****** 系别: ***********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8 成绩:

目录 (一)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拨叉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拨叉零件的作用 (1) 1.2 拨叉零件的技术要求 (1) 1.3 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 (1)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1) 2.1确定毛坯生产类型 (1) 2.2继续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 2.3绘制拨叉铸造毛坯见图 (2) 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2)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1.1粗基准的选择 (2) 3.1.2精基准的选择 (2) 3.2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3) 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3) 3.6 、工艺路线确定 (4) 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4) 4.1 、机床设备选用 (4) 4.2 工艺装备的选用 (4) 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4) 6、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6) 6.1.工序三:粗-精铣左端面 (6) 6.1.1粗铣左端面至81mm (6) 6.1.2 精铣左端面至80mm,表面粗糙度Ra=3.2um (7) 6.2工序四:钻-扩φ22H12孔 (8) 6.2.1钻φ20孔 (8) 6.2.2扩孔Φ22H12 (10) 6.3工序五:拉内花键孔 (11) 6.4工序六:粗-精铣底槽内侧面和底面 (11) 6.4.1粗铣底槽 (11) 6.4.2精铣底槽 (12)

碾米操作流程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碾米操作流程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50-44 碾米操作流程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开糙操作规程 1、打开传动防护罩,检查带轮的对中,三角带的磨损程度,指压法检查三角带的紧张度。如有问题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处理。上好传动防护罩。 2、打开米机侧面防护罩,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中步骤检查筛片、米刀和砂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上好米机,关好侧防护罩。给料闸门处于关闭状态。 3、打开吸风,调整风门,使风压不小12MPa。 4、启动砂辊米机,确认米机空转正常且上仓有料后,慢慢打开给料闸门至工艺要求产量。注意电流不能波动过大且不能超过额定值。 5、调节米刀间隙和压砣的位置,直到开糙后的米达到工艺指标要求。注意电流不能波动过大且不能超过额定值。

6、停料后,先关闭给料闸门。设备继续运转半分钟后,手动抬起、放下压砣几次,直到米机内物料排净为止。 7、关闭米机电源。米机停转后,关小吸风风门,打开米机侧护罩。清理筛框和筛片等处黏附的糠粉。 8、开大吸风风门,吸净糠粉后关闭吸风。上好护罩。 二、碾白1操作规程 1、打开传动防护罩,检查带轮的对中,三角带的磨损程度,指压法检查三角带的紧张度。如有问题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处理。上好传动防护罩。 2、打开米机侧面防护罩,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中步骤检查筛片、米刀和砂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上好米机,关好侧防护罩。给料闸门处于关闭状态。 3、打开吸风,调整风门,使风压不小0.15MPa。 4、启动铁辊米机,确认米机空转正常且上仓有料后,慢慢打开给料闸门至工艺要求产量。注意电流不能波动过大且不能超过额定值。

总装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总装二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 2001年7月8日公司新车型专题会议。 二、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1、车间任务 各种总成及合件的分装、发送、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的装配和检测,补漆和返工等工作。 2、生产纲领 年生产24万辆整车(其中S11车8万辆,T11车3万辆,B11车5万辆, MPV 2万辆,B21车3万辆。),采用二班制,按每年251个工作日计算。 3、生产性质 本车间属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4、产品特点: 4.1、S11车: (1)、外形尺寸:L×W×H=3500×1495×1485(单位:mm);(2)、轴距: L=2340mm; (3)、轮距(前/后): 1315/1280mm; (4)、整备质量: 778Kg。 4.2、T11车: (1)、外形尺寸:L×W×H=4265×1765×1670(单位:mm);

(2)、轴距: L=2510mm; (3)、轮距(前/后): 1505/1495mm; (4)、整备质量: 1425Kg。 4.3、B11车: (1)、外形尺寸:L×W×H=4770×1815×1440(单位:mm);(2)、轴距: L=2700mm; (3)、轮距(前/后): 1550/1535mm; (4)、整备质量: 1450Kg。 4.4、MPV: 各参数暂未定。 4.5、B21车: (1)、外形尺寸:L×W×H=4670×1780×1435(单位:mm);(2)、轴距: L=2670mm; (3)、轮距(前/后): 1515/1500mm; (4)、整备质量: 1350Kg。 5、生产协作 本车间装配用油漆车身通过悬挂式输送机从涂装二车间及涂装三车间输送过来,发动机由发动机厂用叉车运输过来,其他外协作件均由外协厂家提供。 三、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1、采用二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全年按251个工作日计算,工作负荷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课程:给水课程设计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组别:第四组 组员:彪艳霞、沈晓慧、施谊琴、杨佳莉 赵文洁、陈艳丹、倪晶晶、赵维诘 钱嘉骋、张旭 指导老师:刘洪波 专业:环境工程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给水厂(自来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独立完成相关工艺选择、主要构建筑物设计计算、设备选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开展此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 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工艺设计; 2.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加氯间等构建筑物的工艺计算; 3. 合理优化布置处理厂的平面与高程。 1.2基本资料 1.2.1水厂规模与基本情况 水厂1:某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 ℃。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较长。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温度3℃,最热月平均温度35℃,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年平均降雨量1325mm,8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6月至10月的五个月中,多年平均最大时降雨量为59.45mm,最大日降雨量为156.2mm,常年最大风速为2.9m/s,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该市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拟建一给水厂,以地表水为水源。 (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15万m3/d。 (2)水源水质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刘中华 年月日

课程设计 项目说明书 设计题目:******批量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专业:***********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刘中华 完成时间:******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医电学院

目录 前言 一、零件的分析 (5) 1、零件的作用 (5) 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工艺分析 (6) 1、确定生产类型 (6) 2、选择毛坯制造形式 (6) 3、选择定位基准 (6)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7) 5、制造工艺路线 (8) 6、确定机械加工余量与毛坯尺寸 (8) 7、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10) 8、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是进给箱齿轮轴的设计,这是机械制造工程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设计题目:进给箱齿轮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进给箱齿轮轴,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传动零部件,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扭矩和动力,以及承受一定的载荷。齿轮轴零件是将齿轮部分和轴做成一体无需键配合的一种常见机械零件。齿轮轴具备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是通用机械特别是工程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轴Φ26圆柱面处有圆弧形的键槽和圆孔,主要是通过键和其他部件相连。轴的左端部位为齿轮部分,主要传递运动和动力。 2.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简单,属于阶梯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键槽、齿轮等不同形式的几何表面及几何实体组成。其主要加工的表面有以齿轮轴左右端面为中心的Φ60、Φ45、Φ30、Φ29、Φ26、Φ24的外圆柱面,以Φ26的外圆柱面和左右台阶面为中心的加工30×8×4的键槽、Φ8的孔,左右两端的端面,以及齿轮轴左端的齿轮加工。其多数表面的尺寸精度等级在7~11之间,表面粗糙度值为1.6μm~12.5μm,齿轮的精度等级为8。其中位置要求较严格的,主要是保证加工Φ60的外圆柱面与整个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同轴度在Φ0.25范围内,以及保证Φ30的外圆柱面与整个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同轴度在Φ0.02范围内。 通过分析,该零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经过对以上加工表面的分析,对于这几组加工表面而言,我们可先选定粗基准,加工出精基准所在的加工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对其他加工表面进行加工,并且保证它们的位置精度。

日产150吨大米加工全套碾米设备工艺设计

日处理150吨稻谷成套碾米设备 设计说明书 本设计方案为新建大米加工厂——日处理150吨稻谷生产线,设备选型以 国产设备为主,关键设备进口。厂房采用“假三层”结构。加工品种为籼稻谷。 1.工艺方案设计 1.1原粮设立 为了便于本报告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特设立三种(早、中晚稻)质量不 同的稻谷以作原粮。 A早籼: 净谷出糙率:75%;不完善粒:8%;爆腰率:10%; 异品种粒:12%(按粒形区分);黄粒米:1.5%;粒型:1.99(长宽比); 千粒重26g;水份13.5%;杂质总量:1.0%。 B晚籼: 净谷出糙率:76%;不完善粒:7%;爆腰率:8%; 异品种粒:10%(按粒形区分);黄粒米:1.5%;粒型:1.99(长宽比); 千粒重26.2g;水份13.5%;杂质总量:1.0%。 C中优: 净谷出糙率:77%;不完善粒:6%;爆腰率:7%; 异品种粒:5%(按粒形区分);黄粒米:1.1%;粒型:3.18(长宽比); 千粒重27g;水份13.6%;杂质总量:1.0%。 “C中优”为优质稻品质的代表,其胶稠度较高,食味品质好,出糙率按国标二等稻谷设定,粒型较细长(长宽比=3.18),原粮也设定有一定 的爆腰(7%)。 上面设定的三个品种的原粮设定品质在湖北有一定的代表性,若采用

常规碾米加工工艺其破碎率高,必须针对上面的品种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 1.2 工艺流程设计 日处理150吨稻谷,设计为“假三层”楼房式结构,针对“A早籼”、“B晚籼”及“C中优”等三个品种,前两个品种爆腰率高,第三个品种粒型 细长易折断,砻谷段必须采用轻压脱壳和回砻谷分级加工的工艺;碾米段要采 用“低温升”碾工艺;提升设备也必须选用低破碎率的低速提升机等工艺措施, 把碎米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出品率。 根据生产不同精度等级的成品米、环保、关键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工艺设 备的先进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和设备投资等方面的要求,本工艺设计及设备选 型的原则:运用新工艺、新设备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增碎;采取灵活多变的工艺 路线,满足加工高、中、低多种成品大米需求;实现副产品的集中收集,采用 (必要的)自动控制和模拟显示,提高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员配备,降低操作 难度和电耗;采取两级除尘杜绝环境污染,在保证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重在提 高“投入产出比”,使新建的米厂十年不落后。 日处理150吨稻谷生产线工艺方框图 原粮接收→初清→清理→去石→磁选→分级砻谷→糙米清理→ 谷糙分离→糙米调质→立式碾米机组→动态凉米→凉米分级→一次抛光→色 选机→二次抛光→三次抛光→白米分级→滚筒精选→计量包装 (工艺设计详见工艺流程图) 2.工艺流程特点说明 2.1 稻谷清理 清理工序由初清筛、振动筛、磁选器和去石机组成,采用了的风筛结合和 高效比重去石组成的稻谷清理工艺,确保大、中、小及轻杂、铁磁性金属杂质、 沙石以及瘪谷的清除效率。

(完整word版)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度假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某度假村管理人员共有200人,另有大量外来人员和游客,由于旅游区污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初步统计高峰期水量约为300m3/d,旅游淡季水量低于70m3/d,常年水量为100—150m3/d,自行确定设计水量。 (2)进水水质 处理的对象为餐饮废水和居民区生活污水。进水水质: 项目COD 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150-250 90-150 200-240 7.0-7.5 35-55 4-5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后水质应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项目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6 10 6.0-9.0 5 0.5 3、处理工艺 污水拟采用MBR工艺处理 4、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需要回用于度假村内景观湖泊,最高水位为103米,常年水位为100米,枯水位为98米 6、厂址及场地现状 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端点的地面标高为109米

三、工艺流程图 图1 工艺流程图 四、参考资料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3.《给排水设计手册》 4、《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MBR设计手册》 7.《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顾国维、何义亮编著8.《简明管道工手册》第2版 五、细格栅的工艺设计 1.细格栅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h=0.1m; (2)过栅流速v=0.6m/s; (3)格栅间隙b 细=0.005m; (4)栅条宽度s=0.01m; (5)格栅安装倾角α=60?。 2.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选用两细格栅,一用一备 1)栅条间隙数:

(完整word版)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一、名词解释(20分)8个名词解释 1.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T和理论结晶温度、Tm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 2.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而塑、韧性稍有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4.匀晶转变: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 5.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 6.包晶转变:由一种液相和固相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7.高温铁素体:碳溶于δ-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δ表示。 铁素体:碳溶于α-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α或F表示。 奥氏体:碳溶于γ-Fe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γ或 F表示。 8.热脆(红脆):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材进行热压力加工,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体处于熔融状态,一经轧制或锻打,钢材就会沿晶界开裂。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 冷脆:较高的含磷量,使钢显著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并且还提高了钢的脆性转化温度,使得低温工作的零

件冲击韧性很低,脆性很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氢脆:氢在钢中含量尽管很少,但溶解于固态钢中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增大钢的脆性,这种现象称为氢脆。 9.再结晶:将变形金属继续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在金属中发生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最终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全部取代了旧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 10.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解而产生的无扩散型的相变,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含碳量低于0.2%,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高于1.0%,针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介于0.2%-1.0%之间,马氏体为板条状和针片状的混合组织。 11.退火: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2.正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ccm A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3.淬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1c A以上的一定温度,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4.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临界点1c A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后以适当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15.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时,其冲击韧性并非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地提高,在250-400℃和450-650℃两个温度区间内出现明显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钢的回火脆性。

法兰盘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零件的分析 (1) 零件的作用 (1)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2 工艺规程设计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1) 基面的选择 (2) 制定工艺路线 (2)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2) 3 夹具设计 (5) 问题的提出 (5) 夹具设计 (5) 参考文献 (8)

1 零 件 的 分 析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的法兰盘(见附图1), 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零件的工艺分析 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Φ20045 .00+为中心 ,包括:两个Φ12.034.0100--mm 的端面, 尺寸为Φ0017.045-mm 的圆柱面,两个Φ90mm 的端面及上面的4个Φ9mm 的透 孔. Φ06.045-mm 的外圆柱面及上面的Φ6mm 的销孔, Φ90mm 端面上距离中心线分别为34mm 和24mm 的两个平面. 这组加工表面是以Φ20045.00+mm 为中心,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 面,再借助专用夹具以这个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另一端面,然后再加工其它加工表面. 2 工 艺 规 程 设 计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年产量为1000件,已达到中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模铸造,法兰盘因毛坯比较简单,采用铸造毛坯时一般是成队铸造,再进行机械加工。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碾米操作流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碾米操作流程(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6945 碾米操作流程 Rice milling operation proces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开糙操作规程 1、打开传动防护罩,检查带轮的对中,三角带的磨损程度,指压法检查三角带的紧张度。如有问题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处理。上好传动防护罩。 2、打开米机侧面防护罩,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中步骤检查筛片、米刀和砂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上好米机,关好侧防护罩。给料闸门处于关闭状态。 3、打开吸风,调整风门,使风压不小12MPa。 4、启动砂辊米机,确认米机空转正常且上仓有料后,慢慢打开给料闸门至工艺要求产量。注意电流不能波动过大且不能超过额定值。 5、调节米刀间隙和压砣的位置,直到开糙后的米达到工艺指标要求。注意电流不能波动过大且不能超过额定值。

6、停料后,先关闭给料闸门。设备继续运转半分钟后,手动抬起、放下压砣几次,直到米机内物料排净为止。 7、关闭米机电源。米机停转后,关小吸风风门,打开米机侧护罩。清理筛框和筛片等处黏附的糠粉。 8、开大吸风风门,吸净糠粉后关闭吸风。上好护罩。 二、碾白1操作规程 1、打开传动防护罩,检查带轮的对中,三角带的磨损程度,指压法检查三角带的紧张度。如有问题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处理。上好传动防护罩。 2、打开米机侧面防护罩,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中步骤检查筛片、米刀和砂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上好米机,关好侧防护罩。给料闸门处于关闭状态。 3、打开吸风,调整风门,使风压不小0.15MPa。 4、启动铁辊米机,确认米机空转正常且上仓有料后,慢慢打开给料闸门至工艺要求产量。注意电流不能波动过大且不能超过额定值。 5、调节压砣的位置,直到碾白后的米达到工艺指标要求。注意电流不能波动过大且不能超过额定值。

SBR工艺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保护环境,解决城市排水对水体的污染以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保证人民的健康,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对现存的污染状况予以有效的治理,而且对将来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排水问题的合理解决必将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 第一章绪论 1.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熟悉并掌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主要环节,掌握水处理工艺选择和工艺计算的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绘制,掌握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1.2、本课程设计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 m/3,进水水质如下: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平均水量为20000d ⑴、污水处理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

⑵、生化部分采用SBR工艺。 ⑶、来水管底标高446.0m.受纳水体位于厂区南侧150m。50年一遇最高水位448.0m。 ⑷、厂区地势平坦,地坪标高450.0m。厂址周围工程地质良好,适合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⑸、所在地区平均气压730.2mmHg柱,年平均气温13.1℃,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具体设计要求: ⑴、计算和确定设计流量,污水处理的要求和程度。 ⑵、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简述其特点及目前国内外使用该工艺的情况即可) ⑶、对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与尺寸,主要设备的选取。 ⑷、水力计算,平面布置设计,高程布置设计。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期末A

班级(学生填写) : 姓名: 学号: 命题: 审题: 审批: ----------------------------------------------- 密 ---------------------------- 封 --------------------------- 线 -------------------------------------------------------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线)

班级(学生填写): 姓名: 学号: ------------------------------------------------ 密 ---------------------------- 封 --------------------------- 线 ------------------------------------------------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线) 9. 碳钢的塑性和强度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 ) 10.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般只改变钢件表面层的组织,而不改变心部组织。(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钢中加入除Co 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 曲线右移,从而( ) A 、增大VK B 、增加淬透性 C 、减小其淬透性 D 、增大其淬硬性 2. 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 ) A 、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B 、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 、强度韧性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D 、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 3. 常见的齿轮材料20CrMnTi 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 ) A 、调质 B 、淬火+低温回火 C 、渗碳 D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4. 某工件采用单相黄铜制造,其强化工艺应该是( ) A 、时效强化 B 、固溶强化 C 、形变强化 D 、热处理强化 5. 下列钢经完全退火后,哪种钢可能会析出网状渗碳体( ) A 、Q235 B 、45 C 、60Si2Mn D 、T12 6. 下列合金中,哪种合金被称为巴氏合金( ) A 、铝基轴承合金 B 、铅基轴承合金 C 、铜基轴承合金 D 、锌基轴承合金 7. 下列钢经淬火后硬度最低的是( ) A 、Q235 B 、40Cr C 、GCr15 D 、45钢 8. 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 A 、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 B 、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分析出 C 、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 D 、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9. 过共析钢因过热而析出网状渗碳体组织时,可用下列哪种工艺消除( ) A 、完全退火 B 、等温退火 C 、球化退火 D 、正火 10. 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其( )

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生产纲领为中小批量生产。 设计者:_____ 指导老师: XXX XX师范大学 教研室 2009年1月4日

XX师范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推动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生产纲领为中小批量生产。 内容:1. 零件图 1张 2. 毛坯图 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套 4. 工艺装备(夹具)主要零件图及画总装图 1套 5.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0 5机自国内 学生:_____ 指导老师:XXX 教研室主任:XXXX ___年___月

目录 序言 (4)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4) 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二.毛坯制造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1基面的选择 (5) 2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面的加工(所有面) (7) 2.孔的加工 (7)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 2.工序Ⅱ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 3.工序Ⅲ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 4 .工序Ⅳ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 5.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3) 6. 工序Ⅵ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4) 7.工序Ⅷ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5) 8 .工序Ⅸ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9. 工序Ⅹ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 六.夹具的选择与设计 (16) 1.夹具的选择 (17) 2.夹具的设计 (17) 七.选择加工设备 1.选择机床,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 (18) 八.选择刀具 1. 选择刀具,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刀具 (18) 九.选择量具

工业碾米与设备

第三节 制米工业 制米的基本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脱壳、谷糙分离工序、碾米工序及白米精加工工序。 一、脱壳与谷糙分离 (一)砻谷机 砻谷机是稻谷脱壳的专用设备。常用砻谷机的外形与主要工作结构如图3-8。 砻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对脱壳用的胶辊。两只胶辊相向转动且转速不等,两只胶辊中转速较高的称为快辊,转速较慢的称为慢辊。 稻谷进入砻谷机后由两辊之间通过,两辊之间为脱壳工作区。与外侧辊支座相联的可调压铊使两辊可对稻谷产生一定的压力。 辊间的压力可使胶辊抓住稻谷,转速不等的两辊对稻谷产生搓撕作用,撕裂脱开谷壳。砻谷机正常的脱壳率为80%左右。 砻谷机下方为风选式谷壳分离器,壳糙混合物由筛面流下,部分气流由下方穿过筛孔及物料,将较轻的谷壳托起,并通过气流的作用,将已脱下的谷壳带走,由通风管道将谷壳送至副产品处理工序。 在操作砻谷机时,须针对原料的种类来选择两辊的转速或辊间的压力。由砻谷机内的变速箱可调节两只胶辊的转速及转速差,改变压铊的重量可调节两辊间的压力。 胶辊的内部为金属辊芯,外层为耐磨橡胶。砻谷胶辊是消耗部件,胶辊在工作过程中,随着胶层的磨损,直径将逐渐变小,因此辊的转速一般须相应提高。 处理一定数量的原料后,胶辊上的橡胶层将磨损完,这时就须更换新辊。 (二)选糙机 由于砻谷机的出机物料中还有20%左右的稻谷,这部分稻谷须采用谷糙分离设备将其提出再进行脱壳处理,重力式选糙机是常用的谷糙分离设备。 重力式选糙机的外形及主要工作原理如图3-9。 图3-8 砻谷机

筛体的振动方式类似去石机,但振幅较大,运动轨迹的弧度较大。筛面分别沿图示的X 、Y 两个方向倾斜。筛体主要沿Y 轴方向振动。 选糙机为多层筛面设备,图中设备具有12层筛面,物料由进口进入后,均匀分配进入各层筛面。 由于筛面的振动,谷糙混合物料在筛面上形成分层现象,较重、光滑的糙米处在下层,较轻、粗糙的稻谷处于上层。 因筛表面具有特殊的形状、筛面按一定方向振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使得筛面上所有的物料在沿X 轴向下滑的同时,糙米与稻谷沿Y 轴向的运动方向相反。将沿X 、Y 两个轴向的运动结合起来,使糙米主要按图示a 方向流动,由筛面边缘排入设备的糙米出口(1);稻谷沿图示c 方向向下流动,排入设备的稻谷出口(3);一部分稻谷与糙米的混合物沿b 方向运动,排入出口(2)。 选糙设备提取的糙米送至下道工序(碾米)处理。 从物料中提取的稻谷须送至砻谷机再次脱壳,这称为回砻。 由选糙机排出的谷糙混合物一般由选糙设备再处理,这称为回流筛。 由选糙机提取的三种物料的走向,可参看图3-2、图3-3有关内容。 选糙设备的工作效果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较大。若糙米的提取率较低,将直接影响到白米的产量。回砻量过大或糙米过多地回砻、回筛,势必造成糙米粒破损,使碎米率上升,合格的产品出品率下降,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须根据原料的情况、流量的大小对选糙机进行精心的调节。一般要求提取糙米中残留稻谷的数量与回砻稻谷中糙米的数量应尽量低,谷糙混合物料回筛的流量应较低。 二、碾米 碾米工序的主要设备为碾米机,碾米机简称米机,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碾削作用,碾除糙米外层的米皮。常用的米机如图3-10。碾米机是决定产品质量、产量的关键设备。 图3-9 重力式选糙筛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

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及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7 月7 日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与要求 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容为2周 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2011. 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M] ,机械工业,1985. 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1996. 4. 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2003.

摘要 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 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范本

一、数控车床的刀具夹具及量具 1.数控车床的刀具 在数控机床加工中,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受到刀具的制约。虽大多数车刀和铣刀等与普通加工所采用的刀具基本相同,但对一些工艺难度较大的零件,其刀具特别是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参数,尚需作特殊处理,才能满足加工要求。 1.1 数控加工对刀具的要求 1.1.1对刀具性能的要求 (1)强度高为适应刀具在粗加工或对高硬度材料的零件加工时,能大切深和快走刀,要求刀具必须具有很高的强度;对于刀杆细长的刀具(如深孔车刀),还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精度高为适应数控加工的高精度和自动换刀等要求,刀具及其刀夹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精度。如有的整体式立铣刀的径向尺寸精度高达0.005mm等。 (3)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高为提高生产效率并适应一些特殊加工的需要,刀具应能满足高切削速度或进给速度的要求。如采用聚晶金刚石复合车刀加工玻璃或碳纤维复合材料时,其切削速度高达100m/min以上;日本UHSl0型数控铣床的主轴转速高达100000r/min,进给速度高达15m/min。 (4)可靠性好要保证数控加工中不会因发生刀具意外损坏及潜在缺陷而影响到加工的顺利进行,要求刀具及与之组合的附件必须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5)耐用度高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不断磨损,会造成加工尺寸的变化,伴随刀具的磨损,还会因刀刃(或刀尖)变钝,使切削阻力增大,既会使被加工零件的表面精度大大下降,同时还会加剧刀具磨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数控加工中的刀具,不论在粗加工、精加工或特殊加工中,都应具有比普通机床加工所用刀具更高的耐用度,以尽量减少更换或修磨刀具及对刀的次数,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耐用度高的刀具,至少应完成l一2个大型零件的加工,能完成l一2个班次以上的加工则更好。 (6)断屑及排屑性能好有效地进行断屑及排屑的性能,对保证数控机床顺利、安全地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车削加工为例,如果车刀的断屑性能不好,车出的螺旋形切屑就会缠绕在刀头、工件或刀架上,既可能损坏车刀(特别是刀尖),还可能割伤已加工好的表面,甚至会发生伤人和设备事故。因此,数控车削加工所用的硬质合金刀片上,常常采用三维断屑槽,以增大断屑范围,改善断屑性能。另外,车刀的排屑性能不好,会使切屑在前刀面或断屑槽内堆积,加大切削刃(刀尖)与零件间的摩擦,加快其磨损,降低零件的表面质量,还可能产生积屑瘤,影响车刀的切削性能。因此,应常对车刀采取减小前刀面(或断屑槽)的摩擦系数等措施(如特殊涂层处理及改善刃磨效果等)。对于内孔车刀,需要时还可考虑从刀体或刀杆的里面引入冷却液,并能从刀头附近喷出的冲排结构。 1.1.2对刀具材料要求 这里所讲的刀具材料,主要是指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较多的指刀片材料。刀具材料必须具备的主要性能:(1)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是对切削刀具的一项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也越好,其常温硬度应在62HRC以上。 (2)较高的耐热性耐热性又称为红硬性,是衡量刀具材料切削性能的主要标志。该性能是指刀具材料在高温工作状态下,仍具有正常切削所必需的硬度、耐磨性、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性能。 (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刀具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承受切削过程中很大压力(如重切)、冲击和震动,而不崩刃和折断。 (4)较好的导热性对金属类刀具材料,其导热系数越大,由刀具传出和散发的热量也就越多,使切削温度降低得快,有利于提高刀具的耐用度。 (5)良好的工艺性在刀具的制造过程中,需对刀具材料进行锻造、焊接、粘接、切削、烧结、压力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