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凝集素生物活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动物凝集素生物活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动物凝集素生物活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动物凝集素生物活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动物凝集素生物活性与功能研究进展

【摘要】许多动物的体内或体表可以分泌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蛋白多肽类物质,其中具有凝集活性的多肽,被定义为凝集素。动物凝集素是一类能与糖蛋白和糖链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与细胞识别、炎症反应、癌细胞转移、凋亡、mRNA的拼接反应等过程都相关。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有较大的潜力,本文对近年来动物凝集素的分类、生物活性、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动物凝集素;种类;生物活性;功能;应用

凝集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人中的一类非酶、非抗体的糖结合蛋白,能与糖类专一、非共价、可逆的结合,并可选择性地凝集脊椎动物血细胞、某些微生物细胞和单细胞藻类。动物凝集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000~200000,一般由2或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动物凝集素作为一种糖结合蛋白,其最大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尤其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表面的糖基团,一种动物凝集素一般情况下只与一种糖基结合,这种结合具有专一性。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从一些海产软体动物体内和两栖动物皮肤分离纯化出凝集素,且已经分离提纯并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动物凝集素已有很多,并对其分子性质、凝集活性和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很多工作已经深入到基因表达水平。

随着对动物凝集素研究的进行,人们已经认识到动物凝集素的重要价值,现已在肿瘤、免疫学、生殖生理、细胞生物学等许多方面得到应用,并在农业及医疗上呈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最新对动物凝集素的研究是在药物运输,靶向载体和纳米给药方面,相关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凝集素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很大的潜力。下面对两栖动物凝集素的种类、活性和生物功能做一个综述。

1.动物凝集素种类

动物凝集素基于CRD(决定动物凝集素糖结合活性的糖识别域)和凝集素特征空间具有的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可将动物凝集素分为C-型凝集素、S-型凝集素、P-型凝集素、I-型凝集素和正五聚蛋白(Pentraxins)。除了上述五大类凝集素,相继发现的还有F-型凝集素、M-型凝集素、L-型凝集素、R-型凝集素、X-型凝集素、Catnexin、F-box、Fiootin、壳多糖类凝集素(Chitinase-like)、肝素结合凝集素(heparin-binding)。

2.动物凝集素的生物活性

2.1 凝集活性

动物凝集素具有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某些微生物细胞和单细胞藻类的活性。陈寅山等研究发现泥蚶血淋巴液凝集素对多种人或动物红细胞具有不同的凝集作用。

植物糖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0, 45 (5): 521–529, https://www.doczj.com/doc/a516558907.html, doi: 10.3969/j.issn.1674-3466.2010.05.001 —————————————————— 收稿日期: 2010-01-18; 接受日期: 2010-03-23 基金项目: 863计划(No.2006AA10A213, No.2007AA091601)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 KSCX2-YW-G-041) * 通讯作者。E-mail: zxm@https://www.doczj.com/doc/a516558907.html,; dyguang@https://www.doczj.com/doc/a516558907.html, 植物糖生物学研究进展 尹恒, 王文霞, 赵小明*, 杜昱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碳水化合物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摘要 自1988年糖生物学概念提出以来, 国内外科学家在动物、微生物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植物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较慢, 目前少见系统的专著或综述。该文围绕植物正常生长时糖信号、逆境时糖信号、糖蛋白及其糖链、重要糖基转移酶及植物凝集素等植物糖生物学的主要问题, 全面阐述植物糖生物学的各个研究分支, 并介绍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植物糖生物学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植物与糖类互作机制及植物体内糖(糖链与糖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科学。 关键词 糖蛋白, 糖基转移酶, 凝集素, 植物糖生物学, 糖信号 尹恒, 王文霞, 赵小明, 杜昱光 (2010). 植物糖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45, 521–529. 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含量丰富。但直到20世纪上半叶, 糖类仍被视为是缺乏生物特异性的一类惰性化合物, 只是作为代谢能量来源或充当结构保护材料(如植物细胞壁和昆虫的外壳), 在生物体内功能较少。由于糖类物质结构复杂、糖链分析技术缺乏, 科学家们对其研究关注不多, 使得糖类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另2种生物大分子 ——核酸和蛋白质。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糖链解析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尤其是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围绕糖类物质的研究工作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糖类物质全面参与了生物的生殖发育、生长、应激等过程, 是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的决定因素。最初, 这些围绕糖的研究工作被认为是糖化学的一个分支, 但很快其中大量的生物学工作远远超出了糖化学的范畴,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糖生物化学的概念, 而随着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入, 糖生物化学也不能完全涵盖糖在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1988年, 生化领域的著名杂志《生物化学年评》发表了英国牛津大学Rademacher 等人题为“糖生物学(Glycobiology)”的一篇综述文章(Rademacher et al., 1988), 标志着糖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式诞生。此后, 围绕着糖链结构及糖的生物学功能, 科学家们在糖链与疾病的关系、天然产物中糖的分离提纯以及功能糖的制备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进展。2001年, Science 杂志汇编了Hurtley 等人的7篇综述和6篇简介, 以《灰姑娘的马车来了》为题编辑了一期“糖和糖生物学”专辑, 对糖生物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从而将糖生物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Hurtley et al., 2001)。2006年, Nature 杂志也推出了糖化学与糖生物学的专辑, 全面介绍了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我国糖生物学的开展与国际接轨较快, 1995年金城等人将糖生物学概念引入中国(金城和张树政, 1995), 此后, 我国科学家在糖生物合成和糖链功能解析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 广义糖生物学的含义是: 研究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糖(糖链或聚糖)的结构、生物合成和生物学意义。但有关糖类结构和生物合成的研究也是已有学科糖化学和糖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所以糖生物学研究和讨论的对象更多地聚焦在一些重要的功能糖、生物体内糖缀合物的生物学功能上。实际上, 糖生物学的研究焦点是糖类和其它分子的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 蛋白质和糖类的相互作用是糖生物学的基础(王克夷, 2009)。目前糖生物学的工作多围绕动物、 ·特邀综述·

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年级 2010 姓名 liyang 学号 050884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大学期间,正是我奋力拼搏的大好时期。因此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它们是我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我要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光荏苒,又是一年风吹过,岁月如梭,时不待我可奈何。漫漫人生路,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沧海桑田的弹指一挥间。纵然人生短暂,但却可以有辉煌的瞬间,纵然生命有限,却可以有非一般的意义。回顾我的人生已走过20几个初夏秋冬,今后的路该何去何从,怎样使自己不虚度年华,未来的日子需要目标的指引,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在的规划。用规划照出前进的方向,用时间为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自我分析 进入大学生活将近一年光景,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很空虚,即使是那些学校社团的也一样的,我也不例外,他们无目的加入,机械化的运转,最后落得两手空空是也,有的更甚,用父母的血汗去玩弄自己的感情,尴尬无言,结果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嘛,性格比较内向的,不善于表露自己,但我喜欢交流和写一些东西。因此我加入了一些部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可以给予我更多锻炼,更多的学习经验,还可以使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那么的空虚,不再那么的乏味。 我有时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而且会兼顾实际,不会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向往自由不拘束的生活。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地融入新生活、新环境。抗压能力比较好,虽然有时面对压力情绪低落,但能及时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喜欢结交朋友。做事比较认真负责,老师、同学交给我的工作都能及时完成。喜欢有规矩的生活,凡是有调理。而且比较乐观,对待困难能够及时反思,从多角度看问题。但我的性格中也有很多缺点。有时毅力不够,面对困难会有退缩的想法。恒心不足,有时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不懈。有时不

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操作

实验一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的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细胞培养的突出优点,一是便于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二是细胞培养便于人们对细胞内结构(如细胞骨架等)、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因而细胞培养是探索和指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技术,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它脱离乐生物机体后的—些变化。 细胞培养技术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痛学及病毒学等 为此有必要使学生在细胞培养方面得到一些初步的感性知识,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对原代细胞与传代细胞有一个基本概念。 本实验分两次进行.即清洗与消毒和传代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Ⅰ清洗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能独立地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各种器皿的清洗与消毒,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操作,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清洗与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是组织培养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步骤。体外培养细胞所使用的各种玻璃或塑料器皿对清洁和无菌的要求程度很高。细胞养不好与清洗不彻底有很大关系。清洗后的玻璃器皿,不仅要求干净透明,无油迹,而且不能残留任何物质。如有毒的化学物质,哪怕残留0.1个,也可能影响细胞生长。灭菌手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不同的物品需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药品丧失了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或其他使用价值也不行。以下在每种灭菌步骤中都介绍其使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用品

植物凝集素提取工艺

植物血凝素也称为植物凝集素(PHA),可自制也可购自商品。自制的方法常用生理盐水提取法。 (A)干品制备法(1)选广东鸡子豆10g,用蒸馏水冲洗,置培养皿内用75%酒精一次性浸洗,倒掉酒精留间隙置37℃。恒温箱内24-48小时;(2)在无菌条件下研碎鸡子豆,加生理盐水30ml,摇匀后放入4℃冰箱24小时,第二天再加生理盐水70ml,再置4℃冰箱内24小时。每8-12小时摇荡一次。(也可一次 (3)无菌条件下移入10-50ml离心管内,3000-4000rpm30性加100ml生理盐水); 分钟。在无菌箱内把上清液分装于10ml小瓶,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每100ml培养基加PHA约2ml。注:若整个过程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时用G5玻砂漏斗除菌即可。 (B)鲜品制备法:(1)选择完整无破皮鲜菜豆20g,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2)在净化工作中用无菌盐水或蒸馏水漂洗二次,然后置无菌乳钵中捣成糊状,用100ml无菌盐水浸泡封口;(3)移入4℃冰箱中置24小时,中间摇动数次,次日3000rpm30分钟,在无菌情况下分装上清液于10ml小瓶内,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正式使用前先用一定量作效价测定,按效价使用。 青豌豆的.提取:取青豌豆100克,加含0.15M氯化钠的0.01M pH7.0磷酸缓冲液200ml浸泡过夜,经膨胀后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倒入布袋中压榨出水提液,在沉渣中再力0入磷酸缓冲液100ml搅拌,浸泡1时,压榨出水提液,合并水提液,量出总体积。加0.01%叠氮钠防腐。 2.蛋白质沉淀:边搅边加入固体硫酸铵达80%饱和(每升溶液加硫酸铵561克)冷藏过夜。吸取上清液,沉淀再用二层滤纸抽气过滤至干,即得粗制青豌豆素蛋白沉淀物硫酸铵糊。置冰箱保存。 3.亲和层析分离 (1)装柱:取直径为1.0 cm,长度为25 cm的层析柱,按(实验十五)操作,自顶部缓缓加入稀薄的Sephadex G25悬液,待凝胶上升至距顶柱约3-5 cm即可,用1M NaCl溶液平衡10分钟。 (2)加样并收集:称硫酸铵糊0.3克溶于 3 ml IM氯化钠中,离心3000rPm10分钟,取上层悬液上柱,用1M NaCl洗脱收集每管 3.5 ml,在280 nrn紫外光上比色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到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不与葡萄糖亲和的杂蛋白峰。 改用含0.2M葡萄糖的1M NaCl进行洗脱。收集每管 3.5 ml,也在280nrn处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至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青豌豆素峰,再用1M NaCl 洗脱,再生柱,约需10分钟。 4.青豌豆素生物活性测定。 取新鲜兔血l ml于抗凝管中,离心去除血浆,血球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1000rpm /5min三次,直至洗液无血色为止,加生理盐水稀释20倍制成兔红细胞悬液,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所在专业:生物科学 作者:林晓丽 学号:2007231226 摘要:植物凝集素是一种含有非催化结构域并能可逆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寡糖上的植物(糖)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凝集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简要介绍植物凝集素的分类、结构特性、功能及其应用等方面,从中去剖析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为以后更好地利用植物凝集素去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凝集素;植物凝集素作用;生物学功能与应用前景;植物保护 植物凝集素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在动物、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迄今为止,已发现1000多种植物凝集素,其中豆科植物凝集素有600多种[1]。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籽萃取物中发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2]。而1936年,Summer和Howess从刀豆种子纯化的伴刀豆凝集素(ConA)是第一个得到纯化的凝集素,而且是第一个被结晶的植物凝集素,也是第一个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确定结构的植物凝集素[3]。1960年Nowell报道了植物细胞凝集素有促进有丝分裂的作用。1975年Becker等研究了刀豆凝集素分子的三级结构,揭开了研究植物凝集素分子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序幕[4]。从此人们对凝集素的性质、生理功能、基因结构与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识到凝集素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学、农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 植物凝集素的分类 植物凝集素它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1根据植物凝集素亚基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4种类型:部分凝集素(merolectin)、全凝集素(hololectin)、嵌合凝集素(chemerolectin)和超凝集素(superlectin)。 1.2根据凝集素专一识别的糖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组别:岩藻糖组、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组、N-乙酰葡萄糖胺组、甘露糖组、唾液酸组、复合糖组。 1.3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其在进化上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七个家族:豆科凝集素、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木菠萝素家族、葫芦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河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专业动物医学 层次本科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年月日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摘要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对养猪业的危害较大。其发病率一般在40%以上,死亡率在7%以上。从而导致仔猪成活率低、饲料报酬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生理、病原、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早期断奶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料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型预防措施,提高了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仔猪;早期断奶;腹泻;原因;防治

目录 正文 (4) 引言 (4) 1、引发仔猪腹泻的因素 (4) 1.1、生理性因素 (4) 1.1.1、胃酸分泌不足 (4) 1.1.2、胃肠消化酶少 (4) 1.1.3、免疫能力较弱 (5) 1.1.4、体温调解 (5) 1.1.4.1、物理调解能力有限 (5) 1.1.4.2、化学调解效率低 (5) 1.2、病源性因素 (6) 1.2.1、细菌性腹泻 (6) 1.2.2、病毒性腹泻 (7) 1.2.3、疾病密螺旋性腹泻 (7) 1.3、饲料性因素 (7) 1.3.1、饲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过高 (7)

1.3.2、脂肪过高 (8) 1.3.3、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 (8) 1.3.4、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因子 (8) 1.3.5、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 (8) 1.4、应激因素 (9) 1.5、环境因素 (9) 2、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表现 (10) 3、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10) 3.1、防治 (10) 3.1.1、疫苗接种 (10) 3.1.2、补酸化剂 (10) 3.1.3、补酶制剂 (11) 3.1.4、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 (11) 3.1.5、补铁 (11) 3.1.6、提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 (12) 3.1.7、合理加工处理饲料原料 (1) 2 3.1.8、添加高水平氧化锌 (12)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答案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研究的主体发展为 A.自然环境B.人工干扰环境C.人类D.植物 2.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3. 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 4.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元素是 A.碳B.硫C.氯D.氟 5. 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 A.个体大小B.食性C.食量大小D.主要食性 6.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成为初级生产限制因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 7. 下列哪一种元素没有任何气体形式或蒸汽形式的化合物,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 A.硫B.磷C.碳D.氮 8.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对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哪一种物质分解的速度最快。 A.动物遗体B.死亡的微生物C.枯枝D.落叶 9. 对植物枯枝分解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土壤动物 10. 测定水体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黑白瓶法主要是根据哪一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而设计。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硫 11. 在理想条件下,净初级生产量的最大估计值是总入射太阳光能的 A.6.8% B.5.2% C.3.6% D.2.4% 12. 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产量与同化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组织生长效率最低? A.鼠B.蝗虫C.蚯蚓D.鱼 13. 同化效率是指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同化效率最低? A.鱼B.蝗虫C.蚯蚓D.鼠 14. 下列哪一类动物不属于消费者 A.啮齿动物B.鱼类C.蝗虫D.蚯蚓 15. 下列元素中,既属于沉积型循环,又属于气体型循环的是哪一种?

雪花莲凝集素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进展

雪花莲凝集素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已成为国内外在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基因。目前已在小麦、大豆、水稻等农作物上的研究获得成功,并有相当规模的种植。另外在烟草、马铃薯、地瓜、莴苣、棉花、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也已经试验成功.GNA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培育为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和提高产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GNA的分布、来源、杀虫机理、GNA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发展况以及种植GNA抗虫植物的安全性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GNA基因;转基因植物;抗虫;安全 Research advances in GNA transgenic anti-insect plant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nowdrops lectin gene(GNA)become insect-resistant genes in plants at home and abroa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 wide range of genes. Currently on wheat,soy and rice crops in research,and has won initial success of comparable size planting.Other tobacco potatoes sweet potato lettuce in economic crops such as cotton and sugar cane rape trial has success.GNA genetically modified insect resistance plant cultivation to reduce the use of pesticides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played a great role.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insecticidal mechanism GNA GNA genetically modified insect resistance pla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lanting GNA insect resistance plant impact on environment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GNA genes;transgenic plants;anti-insect;safety 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简称GNA)是植物外源激素的一种,成熟的GNA是四聚体蛋白,且蛋白质分子未被糖基化,同时含有12个甘露糖专一性结合位点,属整体凝集素类。可特异性地结合糖蛋白末端甘露糖残基[1]。因其能结合到昆虫消化道上皮细胞糖蛋白受体上,对昆虫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毒害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甚至将其杀死;它还能在昆虫消化道内诱发病灶,促进消化道中细菌的繁殖,对害虫本身造成伤害,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繁殖,抑制逆转录病毒和老鼠小肠中的大肠杆菌的繁殖等研究表明GNA分子对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及线虫有强烈的毒性,对鳞翅目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具有中等毒性,但对高等动物安全。 目前,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小麦水稻和大豆已经在国内外较为广泛地进行了种植,效果很好。其他新的转基因抗虫植物也在研究中,一些也在逐渐推广种

本科毕业论文(动物医学专业)

题目双黄连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系别动物医学系 专业动物医学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1) 文献综述 (2)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1) 正文 (16) 摘要 (16) 前言 (17) 材料和方法 (17) 试验结果 (20) 分析与讨论 (27) 结论 (28) 参考文献 (28)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交叉评阅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双黄连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系别、专业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学生姓名黄杰学号222006602033012 指导教师姓名刘娟(教授)罗艺晨开题日期2009年11月10日

文献综述 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黄杰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 摘要: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中医学的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降压、抗肿瘤、利尿、利胆、及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药学和医疗界的认可和应用,由此本文从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理化性质、测定方法和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为黄芩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黄芩苷;黄芩;综述 黄芩苷(baicalin)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降压、抗肿瘤、利尿、利胆及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据药理研究表明,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血、高血压性头痛等,近来研究还发现其还具有抗氧化、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和松弛平滑肌等作用[1-2]。黄芩苷(baicalin)是由多年生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而黄芩苷是黄芩中含量最大,活性最强的成分,也是黄芩及其中药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因此,掌握黄芩苷的性质及其作用更有利于黄芩药效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黄芩苷最新研究概况的综述如下。 1.黄芩苷的提取 黄芩苷是黄芩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效成份,易于提取。黄芩苷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不佳,难溶于水和稀酸溶液,易溶于稀碱溶液,但溶液pH值愈高黄芩苷破坏愈多[3]。黄芩苷的提取方法最传统的有煎煮法、酸沉提法等,近年来人们针对此法总结出了较为合理的工艺条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工艺应用于黄芩苷的提取,在粉碎,浸提方面的有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溶剂提取法,在分离纯化方面的有超滤提取法等。 1.1 煎煮提取法 商萍等[4]采用煎煮提取法对黄芩苷提取的最优方案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煎煮次数对其提取的结果有显著性的影响。随着煎煮次数的增多,黄芩苷量呈增加趋势,但提取3次

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试题

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 1.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很大,请问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卵的孵化期最短?()A.在适温范围的下限温度B.在适温范围的上限温度 C.一直保持在最适温度D.在适温范围内温度有些波动 2.有一种植物,其松弛期(或喜暗期)是喜光的,如果这一时期将植物处于无光的环境,则抑制了它的发育,这种植物对光而言是() 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广光性植物D.狭光性植物 3.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入枯叶层内、石块下或土壤内,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 A.日照强度B.水分C.日照长度D.气候 4.一种生物对环境因子都有一定的忍受范围,一种生物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一种环境因子的忍受范围是() A.完全相同B.完全不一样C.不一样D.具可塑性 5.下列符合耐受性定律的是(多项)() A.青蛙成体生活于水边或潮湿地区B.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严格 C.氧气是幼鸟出壳的必要条件D.南极企鹅只生活于南极 6.下列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多项)() A.蒲公英、大蓟、槐B.连钱草、红豆杉、铁杉 C.人参、三七、半夏D.柏、松、栎 7.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 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D.温度过低 8.下列动物所表现的行为与光周期相关的是(多项)() A.家燕的迁飞B.麻雀食性的季节变化 C.雪兔在冬季换上白毛D.玉米螟老熟幼虫的滞育 9.下列动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A.噬菌体和细菌B.蛙和鱼C.大象和鹿D.马和羊 10.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11.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较低B.较高C.动态平衡D.变化较大 12.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的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3.下图表示存活曲线。这些曲线表 示3个不同物种在任一特定时刻的残存的(幸存的)个体百分数。研究这些存活曲线,下列哪一个组合是对的?() A.1⑵、2⑶B.1⑴、2⑶C.2⑶、3⑴D.1⑴、2⑵E.2⑵、3⑶ 1 2 3 年龄(相对时间单位) 种 群 的 生 存 % 100% 10% 1% 0.1% ⑴大象⑵青蛙⑶兔

糖生物学作业-植物凝集素概述

植物凝集素概述 摘要:植物凝集素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类能凝集细胞和沉淀单糖或多糖复合物的非免疫来源的非酶蛋白质。植物凝集素具有细胞凝集、抗病毒、抗真菌及诱导细胞凋亡或自噬等多种能力,因此在生命科学、医学及农业方面均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凝集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凝集素的定义,植物凝集素的结构特性、分类、分离纯化、功能及其应用。 1凝集素的发现及定义 目前已经发现了近 1 000 种植物凝集素,并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它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豆科植物凝集素有600多种。植物中,不仅种子中存在凝集素,根、茎、叶、皮、果汁中也发现有凝集素。1888年Herman和Sti11mark首次在蓖麻萃取物中发现了凝集素,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Renkonnen 发现它们对血细胞凝集时具有选择性。随着对红细胞凝集反应中血型特异性认识程度的逐渐深入, Watkin 和Morgan 建立了人类ABO 血型系统凝集反应中严格的糖特异性结合理论。Go1dstein 给出了凝集素的第一个较确切的定义:凝集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能凝集细胞、多糖或糖复合物的非源于免疫反应的糖蛋白。现在研究表明,它还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可逆结合复杂糖复合物中的糖链,而不改变所结合糖基的共价键结构。 另外,1980 年,Nature 杂志发表了5 位凝集素研究方面著名科学家的联名信,提出了当时较有权威性的凝集素定义:凝集素是指非免疫来源的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并应有使细胞凝集或糖复合物沉淀的能力。此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凝集素是蛋白质或糖蛋白;(2)凝集素必须有专一的与糖基结合的特性,但是排除了免疫来源的针对糖基的抗体;(3)因为规定了能使细胞凝集或是糖复合物沉淀的特性,所以凝集素分子必须具有两个或更多糖结合位点,这样把一些虽有糖结合能力但是糖结合位点仅有一个的酶、转运蛋白、激素、毒素等排除在外。 2植物凝集素的结构特性 目前已经获得纯化的凝集素中,阐明氨基酸序列的并不多,多数是对甘露糖(或葡萄糖)专一的凝集素。从已分离的凝集素看,分子量变化范围约为10 kDa~100 kDa ,亚基数目为2~4 个。关于亚基产生的分子机制,有三种解释:(1)不同亚基是不同基因编码的产物;(2)不同亚基由统一基因编码,但经翻译过程形成分子量相同或不同的肽链;(3)翻译后不同程度的修饰导致。 现己知道,凝集素与糖的结合是通过其分子中肽链的活性部位,即专一结合糖的区域实现的,与凝集素分子中共价结合的糖无关。凝集素至少应该具有2 个与糖结合的位点,而且结合是可逆的。它有以共价键相连接的蛋白质和糖2 个部分。其中前者占较大的比例,一般是几个单糖构成寡糖链,再以2种方式与蛋白质肽链相连,分别构成N-连接糖蛋白和O-连接糖蛋白。现已知的糖肽连接键主要有三种:(1)血清型糖蛋白,亦称天冬酰胺2连接或N-连接的糖蛋白;(2)粘蛋白型糖蛋白,糖链与肽链由Ga1NAcα1-Ser/ Thr 连接;(3)真菌中的Man-Thr 连接。凝集素不仅可以识别不同的单糖而且也可以特异结合不同的寡糖。此外,凝集素2糖互作也较好地解释了细胞识别系统的机制。基于细胞表面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和糖复合物,使细胞以凝集素为桥梁进行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凝集素除了有与糖结合的位点外,还可以与其它生物大分子几丁质、糖脂和多糖等结合。 凝集素一般为二聚体或四聚体结构,其分子由一个或多个亚基组成,每一个亚基有一个与糖分子特异结合的专一点。豆科植物凝集素至少有一个非催化结构域,并可逆地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寡糖上。结构域的数量由凝集素的复合体数目来决定。二体或多体凝集素可以形成多种结构的蛋白糖复合体。单体凝集素不能形成这种复合结构(Ron 等,1992)。通过豆科植物凝集素晶

动物医学兽医职业生涯规划书精

职业生涯规划书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 目录 总论(引言) (3) 第一章认识自我 (一)个人基本情况 (3) (二)职业兴趣 (3) (三)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4) (四)个人特质(MBTI的性格类型) (4) (五)职业价值观 (4)

第二章环境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5) (二)学校环境分析 (5) (三)专业环境分析 (5) (四)行业环境分析 (6) (五)职业环境分析 (6) (六)社会环境分析 (6)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及实施 (一)职业目标的确定 (6) (二)对本人职业定位进行SWOT分析 (7) (三)职业目标 (8) 第四章评估调整 (一)评估的内容 (9) (二)评估的时间 (9) (三)规划调整的原则 (9)

(四)结束语 (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总论(引言):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一一年我基本上没有干过几件象样的事情,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就更是差远了,按逻辑推理,我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可是我又不甘心,因为严格说来,我的大学生活还剩下三分之二,失败一半对我来说也太不公平。如果说时间上真的没有后悔药,那么能带给我最大安慰的莫过于现在流行的选秀节目中的“复活”一词。把自己将来要做的每一件事当做一次“选秀”对待,“死了”还有“复活”的机会。特此,我对接下来三年的大学生涯进行了规划。“有梦想就有希望”,我不敢保证我的职业规划完完全全的切实可行,但至少它代表了我现阶段最大的理想,也是近期最应该付诸时间实践的,它的实施与否主宰着我的后半生的成功与失败。 第一章认识自我 1、个人的基本情况介 姓名:李佳昊 性别:男 生源地:山东 故乡:山东青岛平度市

生态学的10个规律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 日照实验高中崔宝刚 一、生态学的十个规律 1.生态学是科学:生态学是关于动、植物投资的一门科学。生物的行为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党和生态平衡等 A.大面积森林砍伐、滥施开垦干草原、破坏沼泽、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 B.生态平衡像“收支平衡”一样,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平衡,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好还是坏? C.生态平衡不存在(发展观),常用生态系统稳定性描述。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不直接产生或指挥伦理和政治的运动。 2.生态学只有按照进化论才能被理解 (1)离开了进化论,生物学就没有了意义。 (2)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的巨大多样性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例:为什么鸸鹋(澳洲鸵鸟)、几维鸟(新西兰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 新西兰人把从我们中国引种去的猕猴桃,称为几维果)和美洲鸵鸟等都是无翼的?——进化的结果。 (3)从更广的水平而言,进化的趋势是使有机体的适合度(fitness)最优 (4)由于环境是对于有机体的基本约束,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视进化和遗传?---错 3.“对物种有利”现象并不存在 自然选择将有利于那些传给大多数后裔的基因 假如兵蚁或工蜂在防御性攻击后自取灭亡(工蜂遇敌时,不得已而使用螫针,螫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拉出,这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但它保卫了蜂巢内同胞的安全)或雌章鱼在生产后就即可死去只是对物种其它个体有好处,但是对携带基因的个体是不利的,那么进化将有利于别的基因取代它,这种死亡的意义并不在于利它。 由于同样的理由,认为种群大小通过出生率降低而受到限制是“为了对物种有好处”的论点同样是不可靠的。基因是自私的,只对自己有利。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某种个体含有利它基因现象。 无论是利他行为还是种群调解,用进化作用于个体的观点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4.基因和环境都很重要 先天定型行为与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也像消化道内的酶一样,同样是被基因控制的。目前有许多基因控制行为特征的实例。 学习行为也是重要的,很多鸟类出生时就和同种鸟类分开,成体后并不会本种鸟叫。 正确评价这两方面因素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事实,对于正确理解生态学是很重要的。 5、理解复杂性需要模型 首先要确定小的特定问题:如“雄性乌鸫为什么形成领域?” 然后要“提出特定假设”:有领域的乌鸫能得到更多的交配机会。 再次要检验特定的假说

植物凝集素的防卫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 33 - 世界农业World Agricult ure 200012(总250)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工程中心 高燕会李润植毛雪李彩霞 植物凝集素的防卫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植物凝集素(lectin) 是一类具有至少一个 非催化结构域, 并能可逆地结合特异单糖或寡聚糖的植物蛋白。自从Stillmark (1888) 首次在蓖麻种子抽提物中发现一种凝血因子和Sumner 第一次分离纯化到植物凝集素———伴刀豆球蛋白A (ConA) 以来, 人们已经从豆科、茄科、大戟科、禾本科、百合科和石蒜科等众多植物类群中分离鉴定出几百种这类蛋白质, 并对它们的性质、分子结构及功能作了大量的研究, 许多工作已深入到基因水平。同类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极高, 这种保守性暗示着凝集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以及植物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 凝集素作为贮藏蛋白用来包装和运输物质, 作为植物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因子, 在多酶体系中结合糖蛋白, 参与细胞壁的延伸, 细胞间的识别、生长调节以及碳水化合物的运输等。尤其是凝集素防卫功

能的发现及论证, 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一些植物凝集素的基因克隆已应用于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 一、植物凝集素的防卫功能 Chrispeels 和Raikhel (1991) 曾客观地评 价了植物凝集素家族和许多几丁结合蛋白质的防卫作用。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生理学及进化学上的证据表明, 大多数植物凝集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以不同的方式保护植物免受病虫的侵害( Etzler ,1995) 。 11 植物凝集素的抗虫作用菜豆凝集素 ( PHA) 是第一个被描述的具有抗虫性的植物凝集素。有趣的是, PHA 对豆象幼虫具有毒 性的结论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实验结果, 后来研究发现这种防卫作用是由于含有α- 淀粉酶抑制剂的缘故(Huesing 等, 1991) 。如今许多实验表明, 来源于麦胚、马铃薯块茎、核桃、沙棘、水稻和刺荨麻的凝集素对豌豆象甲幼虫和豇豆象甲幼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麦胚凝集素和紫羊蹄甲种子凝集素在相当低的含量水平就使初孵玉米螟幼虫致死(Czapla & Lang ,

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畜牧兽医 年级10畜牧兽医3 姓名张欢 学号201014013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大学期间,正是我奋力拼搏的大好时期。因此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它们是我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我要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光荏苒,又是一年风吹过,岁月如梭,时不待我可奈何。漫漫人生路,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沧海桑田的弹指一挥间。纵然人生短暂,但却可以有辉煌的瞬间,纵然生命有限,却可以有非一般的意义。回顾我的人生已走过20几个初夏秋冬,今后的路该何去何从,怎样使自己不虚度年华,未来的日子需要目标的指引,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在的规划。用规划照出前进的方向,用时间为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自我分析 进入大学生活将近一年光景,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很空虚,即使是那些学校社团的也一样的,我也不例外,他们无目的加入,机械化的运转,最后落得两手空空是也,有的更甚,用父母的血汗去玩弄自己的感情,尴尬无言,结果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嘛,性格比较内向的,不善于表露自己,但我喜欢交流和写一些东西。因此我加入了一些部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可以给予我更多锻炼,更多的学习经验,还可以使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那么的空虚,不再那么的乏味。 我有时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而且会兼顾实际,不会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向往自由不拘束的生活。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地融入新生活、新环境。抗压能力比较好,虽然有时面对压力情绪低落,但能及时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喜欢结交朋友。做事比较认真负责,老师、同学交给我的工作都能及时完成。喜欢有规矩的生活,凡是有调理。而且比较乐观,对待困难能够及时反思,从多角度看问题。但我的性格中也有很多缺点。有时毅力不够,面对困难会有退缩的想法。恒心不足,有时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不懈。有时不

文献综述—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摘要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细胞壁执行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本文对纤维素合成、合成中所需要的酶以及纤维素沉积中微纤丝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对纤维素合成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纤维素合成纤维素合酶蔗糖合酶微纤丝

Recent progress on ellulose synthesis in cell wall of plants Abstract cellulose is a major component in cell wall and carries out many import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addition,it is necessary material for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The rcwnt progress in cellulose synthesis,the function of relative enzymes and microfibril in proess of cellulose synthesis were reviewed. The studies in cellulose synthesis were propected 【Key words】:cellulose synthesis cellulose synthase sucrose synthase microfibril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质交结形成的多糖和蛋白质及其它成分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也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过去,细胞壁被认为是一惰性结构,只具有机械支持和防御功能。但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还与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生理功能有关[1]。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等,其中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森林木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非粮食类生物质的主要成分,因此细胞壁被认为是地球上可再生的重要植物生物质资源。近年来,有关植物细胞壁各组分的生物合成、细胞壁的构建模式、细胞壁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等问题,特别是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本文对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合成、合成中所需要的酶以及纤维素沉积中微纤丝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深入研究纤维素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1 细胞壁的组成及其功能 植物细胞壁一般分为初生壁、次生壁和中胶层( 胞间层) 三层结构。初生壁位于中胶层和次生壁之间,主要由多糖、蛋白质、一些酶类以及钙离子和凝集素等组成。其多糖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是由β-1,4 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不分支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初生壁中,纤维素微纤丝沿着生长轴方向有序地排列,这种排列模式是决定细胞伸展方向的关键因子[3]。半纤维素中以木-葡萄糖苷含量最高,主要功能是交连纤维素微纤丝。果胶质在细胞壁水合、粘连以及细胞生长过程中,以及在细胞壁的延展性和弹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次生壁是当细胞的伸长生长停止后,细胞初生壁继续生长加厚形成的,它在结构和组成上高度特化,与初生壁有很大的不同。次生壁有多层沉积,具有比初生壁厚的纤维素,而且微纤丝的排列也比较有规律。在次生壁中除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外,还含有木质素,这是一类不溶性的芳香类聚合物。它在细胞壁中与纤维素紧密交联形成一个疏水的网状结构,阻止细胞进一步伸长,且增加了细胞壁的机械强度以及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因此木质素在维持植物正常结构、运输水分和养料以及抵抗不良外界环境的侵袭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胶层在初生壁之外,其组成和细胞壁的其余部分很不相同,富含果胶质,蛋白质的成分也与初生壁和次生壁大不相同[5]。蛋白质是组成细胞壁的另一类主要成分,主要包括富羟脯氨酸糖蛋白( HGPRs) "富含甘氨酸的蛋白( GPRs)富含脯氨酸的糖蛋白( PRPs) 和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Os) ,它们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壁组分中除纤维素和胼胝质在质膜上合成以外[1],果胶质、木质素以及细胞壁蛋白质均在细胞质中合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