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蒋志鹏唐彬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8期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发芽率低的现状,笔者从杂交水稻种子和试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探论了造成杂水稻交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本文中提出了应从加强稻田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控制种子含水量、加强贮藏期间管理和种子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杂交稻以其明显的杂种优势成为我国水稻主产区的主要种植对象,对于确保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每年因各种原因引起部分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偏低,给农民、农业生产和种子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探讨了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法。

1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

杂交水稻种子是比较容易发芽的,大多情况下均能正常萌发。导致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有二方面:一是杂交种子本身的因素;二是试验方面的因素。

1.1杂交种子本身的因素

1.1.1种子穗发芽与穗萌动。一般来说,当水稻授粉结束后10天左右,大部分胚已经发育完全,具备萌发的能力,如不及时收割或遇到连续降雨,种子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与高浓度“九二0” 的双重作用下,便迅速开始萌动、发芽。?特别是易倒伏的品种更容易造成穗上发芽或萌动。

1.1.2种子收获后干燥处理不当。在水稻种子收割后进行干燥时,部分生产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干燥,直接将种子放置于水泥质地晒场上高温暴晒又不及时翻动,造成种子局部温度过高,烫伤种子的胚从而影响种子发芽率;有的生产者由于种子数量大,又受晒场、劳力等条件限制,收获后没有及时晾晒,种子因含水量较高导致谷堆闷种发热、霉变。另一方面,在收割或晾晒过程中,对种子造成机械损伤,也会影响其发芽率。

1.1.3种子本身携带病菌。杂交水稻种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受到许多病原菌、微生物侵染,致使种子携带各种病原菌或整粒种子全被病原孢子填满,在种子萌发阶段,病原菌生长繁殖危害种子,出现烂种、烂芽和霉变现象,从而影响种子发芽率。

1.1.4种子贮藏过程中措施不当

一是种子含水量偏高。种子入库时把关不严,种子入库前未晒干或保管不善,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受潮,使种子含水量明显高于质量标准,造成种子局部出现发霉、生虫、发热、出汗、结露等现象。

二是仓虫危害。杂交早稻种子入库时间为8月份,温度高、害虫传播快,若未及时薰蒸或薰蒸不彻底,造成仓虫危害,损伤功能叶或运输通道,会致使种子胚发育的功能欠缺,生活力下降。

三是通风时间不正确。种子入库后要及时通风降温或降湿,但是不当的通风会使种子的温湿度升高,从而影响种子发芽率。

1.1.5种子休眠与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是没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根据笔者多年来所检测种子样品可知,有些海南当年生产的品种,种子成熟后由于生理或环境的原因进入休眠状态。多年的生产经验来看,过早或过迟收割的种子,其发芽率都低于正值黄熟期收割的种子。

1.2试验方面的因素

1.2.1试验准备不充分,操作不规范。试验前所用的发芽盒、纸床或砂子等试验材料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导致霉菌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种子感染病菌的概率。设置发芽床时操作不规范,如选用砂床时,应该是先喷水将砂拌匀后再着床,湿度以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宜,而有的检验员是用干砂作床,撒种子后再浇水,这样往往造成砂中水分多,孔隙少,氧气不足,影响正常发芽且易生霉菌。

1.2.2试验不设重复且种子置床不均匀。有些检验人员为图方便省事,在发芽试验中经常减少重复甚至不设重复,置床时也没有严格按照种子之间保持1-5倍的间距均匀置床,而是随意撒在发芽床上,使试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1.2.3水份管理不当。在置床时,发芽床过干或过湿,以及在试验期间各重复加水不一致,均会影响种子的正常出芽和种苗生长。

1.2.4幼苗判定不准确。当试验达到规定时间或样品发芽已达到最高发芽率时,即可对幼苗进行鉴定。进行幼苗鉴定时,要把每一株幼苗分别拣出,对其根系、子叶等各主要构造进行观察鉴别,按幼苗鉴定标准时行判别,有的检验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的把握正确的幼苗判定尺度,容易引起偏差。

2提高水稻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对策

2.1加强制种田的田间管理。严格按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规程,参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适当的播期,把人工授粉、种子灌浆和收割均安排在较好的生长环境中,保证种子正常生长。在栽培管理上,注意选用相应的农药进行病虫防治,生长后期适当少施氮肥,同时严防植株早衰。

水稻种子发芽率技术

水稻种子发芽率技术 水稻育苗是保证丰收高产的关键环节,要精选择良种、抓好晒种、药剂浸种、适温催芽等处理环节。但一些农民朋友在水稻浸种、催芽过程中,常因把关不当,如乱用通透性差的浸种催芽工具;催芽没控制水分和温度等,造成发芽不整齐,甚至发酵发臭引起烂种,严重影响水稻的出芽率和水稻秧苗品质,对日后的产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水稻育苗过程中适量用生根剂拌种,加之科学合理的种子处理环节,可以杜绝以上不良现象发生。 1、苗床选择与准备。苗床应选浇水方便,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肥沃而疏松,背风向阳的旱田地。应避免低洼地,易涝地,瘠薄地。同时苗床地培养要混施腐熟的有机肥与金宝贝生根剂,有机肥保温、保湿、通气性好,秧苗生长健壮而根数多;生根剂属微生物生态制剂,其内含活性物质可快速促进水稻种子萌芽,所含微生物则可加速将有机肥内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水稻种子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让水稻秧苗生根快、长势好。 2、浸种前稻种的翻晒。浸种前2~3天要晒种,晒时薄摊、匀摊、勤翻、晒至口咬谷粒有响声为度。晒种后放在干燥处等待浸种。晒种可以促进种子内酶的活性,增强种子吸水能力,增强胚的活力,种子干燥度一致,发芽整齐,有杀菌作用。 3、稻种的消毒与浸种。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恶苗病、稻瘟病菌,可用多菌灵或恶苗灵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水洗净。浸种的目的是水稻种子正常发芽,将种子放入粗眼布袋或纱袋,放进浸种

水里,每天换一清水,水温20℃时,浸泡4~ 5天即可。 4、稻种的催芽。催芽的目的是早出苗,出齐苗,提高成苗率。具体方法是在30~32℃温度下破胸,露白后降到25~30℃催芽。露白后开始,注意种子堆内温度上升,每天里外翻动几次,90%以上种子芽长1~2mm时把种子放在阴凉处,晾芽1~2天。在水稻种的催芽后、播种前适量拌入金宝贝生根剂,可达到让水稻种子快速生根、齐苗、壮苗的作用。 水稻种子的各种前期翻晒、消毒与浸种处理,保证了种子的活性处于萌发状态,催芽环节确保了种子的萌发率,金宝贝生根剂则对水稻种子后期根的萌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生根剂作用于种子,不仅使种子早生根、生根快,还作用于萌发的根系,加大根对矿物质和水的吸收率,增强幼苗的抗逆抗病性能。科学合理的种子处理环节,加上金宝贝生根剂的强效作用,不仅让水稻种子萌芽率提高,还保证了秧苗的健壮,为日后水稻丰收高产打下了基础。

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一)

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一) 作者:许正学李福林张淑琴肖增民邬生辉 摘要介绍通化市玉米生产中常见的几种倒伏类型,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玉米倒伏的几种方法和倒伏后的处理措施,以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类型;防止措施;吉林通化 通化市是吉林省玉米的重要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特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玉米倒伏后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肥水供给失调,光合产物运输不畅,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10%,中度减少20%~3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个别品种会因倒伏造成绝收。玉米发生倒伏后还造成田间常规管理的复杂化,给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造成不便。 1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择不当 玉米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高大、茎秆细弱、韧性不足,容易引起倒伏。目前当地农民盲目追求玉米产量,越区种植严重。有的品种不适合通化自然条件及土壤条件,品种本身根系不发达,株高较高熟期较晚,茎秆嫩脆,茎基部节间长而细,抗倒能力差造成玉米倒伏。 1.2种植密度不合理 高密度玉米品种郑单958及美国先玉335的大面积推广,使广大农民产生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的心理,玉米机播后少间苗或不间苗,造成玉米田密度过大,个别地块可达9万株/hm2以上,造成秸秆细弱,节间拉长,穗位增高,增加了倒伏的潜在危机,遇大风大雨,造成倒伏。 1.3肥水管理不科学 农民为了省工省时,普遍喜欢使用一次性复合肥料,导致玉米苗期旺长,株高增加,容易倒伏,或玉米苗期及拔节期大水大肥、重氮轻磷,少施或不施钾肥,造成钾肥缺乏。使基部2~3节间过度伸长,植株和穗位增高,给后期倒伏造成潜在威胁。而钾肥的缺乏直接导致玉米苗弱、茎秆韧性减弱,增加倒伏的风险。盲目浇水也是玉米倒伏的原因之一,浇后遇雨极易倒伏。 1.4化控过晚 喷施玉米生长调节剂药物品种不合适或药量不准及喷施时间没掌握好,使药剂没充分发挥作用,降低株高不明显,极易发生倒伏。 1.5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苗期对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粘虫等防治不及时,抽雄后玉米螟危害严重,茎秆虫蛀率高;后期病害严重,特别是茎腐病、纹枯病危害,造成倒伏。 1.6气候原因 通化市玉米倒伏主要发生在连续降雨或灌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玉米植株吸水量大,重量增加,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倒伏的现象较重。倒伏的时期多发生在7—8月。6月以前,玉米植株较矮,一般在1.0~1.5m左右,暴风雨发生的几率比较小,很少发生倒伏。7—8月,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迅速,植株高大,茎秆脆弱,木质化程度低,而且暴风雨、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增多,是玉米倒伏的多发期。从当地土壤条件看,高产地块较中低产地块容易发生倒伏,高水肥地块较一般水肥地块容易发生倒伏,涝地玉米较旱地玉米容易发生倒伏。 2玉米倒伏的类型 2.1根倒 由于玉米根系发育未完成或生长发育不良,横向和纵向生长不足,在大雨或过度浇灌后,随着土壤湿度过大或过于松软,根系的支撑作用减弱而发生倒伏。一般发生在玉米生长前期和中期。这时玉米根系不发达,磷肥不足,根系生长不良,或整地质量差,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一旦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出现根倒。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这个探究实验需要6—7天时间所以放在课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实验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本探究,逐步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 难点: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二、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作出假设: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3、制订计划: 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随机数100粒小麦种子,1个培养皿——-矿泉水瓶瓶底(剪去上面部分)、剪好的吸水纸——纸巾,清水。 2、实验装置: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纸巾并洒上水(让纸浸透),每个培养皿里均匀、整齐的摆上100小麦种子,再盖上两层湿润的吸水纸,放在橱柜里。 3、方法步骤:(1)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4人一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确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定期观察,及时记录。 日期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Day7 数量 5、得出结论:每组按课本上的发芽率公式计算出自己实验结果,然后把全班10组的数值平均作为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 6、表达和交流:让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实验情况。可以是图片或演示文稿。从而懂得种子要发芽除了要满足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外,还要求植物种子必须是活的、结构完整、饱满的、保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等自身条件。 不足的地方: 1、本次试验在家里做,有方便的地方。但是对于试验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掌控和加以指导。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测定法 实践证明,种子的发芽率,很难从外表看出,必须通过发芽试验去检查、测定。种子普通发芽试验的方法是: 1、取种从纯净的种子中取样四份,水稻、油菜、麦子等小粒种子每份100粒,共400粒;玉米、蚕豆等大粒种子取50粒,共200粒。 2、备好发芽床一般是用经过消毒的发芽皿、平底碗盘作发芽容器,容器内铺已消毒的干净河沙(用于大粒种子)或3—4层滤纸、草纸、纱布(用于小粒种子)。细沙加水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含水量60%—80%),滤纸、草纸、纱布加到吸足水即可。 3、浸种、摆种供试的种子先用清洁水浸泡至吸足水,取出稍滤干再按组分别把种子摆在发芽床上,粒与粒不接触为宜。发芽容器上要标明试验日期、品种名称、样品号码,并要求摆在温度适宜的地方(最好是恒温箱内),维持发芽的适温,及时补充水分。 4、观察记载在测定发芽率好时间内(稻谷10天、麦类7—8天、豆类7—10天、棉花9天、油菜7天等),计算正常发芽种子数和四个组的平均数。正常的发芽标准是:禾谷类种子的根达种子长,幼芽达种子长的1/2;圆粒种子的根和芽达到种子的直径长;豆科作物种子的根达种子长,至少要有一片子叶和根相连。凡根、芽缺残、畸形或腐烂,根萎缩呈纤细状、水肿无根毛的,均为不正常发芽。为了更准确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在作普通发芽试验的同时,可作土壤发芽(直接播种到土壤里),观查测定其发芽率,这样就更可靠了。

测定种子发芽率有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为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下列为直接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步骤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具完成未做完部分材料:小麦种子数百粒 用具:吸水纸、培养皿、镊子等 步骤:①培养皿底部铺上2至4层吸水纸加入适量清水保持湿润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种子发芽率(%)=_________________

水稻催芽技术

水稻催芽技术 一、晒种。 晒种有利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浸种前选晴天,把种子倒在水泥地面上,均匀铺成3—4厘米厚,要勤翻轻翻,使种子均匀受光,一般要晒1—2天。翻动种子时注意不要戳破种皮。阳光充足温度较高时要增加种子翻动次数。 二、选种。 选种可进一步除去秕谷、病粒等,使种子达到饱满度均匀,这样才能保证秧苗生长整齐一致。通常采用清水和盐水选种2种方法。盐水选种的关键是配好比重适宜的盐水,比重以1.10—1.13最适宜,具体配制方法是:100公斤清水加食盐20—25公斤,搅拌溶解后用比重计测,也可用鲜鸡蛋替,以鲜鸡蛋放入溶液中露出5分硬币大小即为适宜。 三、浸种 坚持药剂浸种的目的主要是杀灭稻种携带的病菌。水稻种子传播的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目前常用的浸种药剂有“菌虫清”、“吡虫啉”等。使用方法应掌握三个要点。 第一、药量与兑水量。用菌虫清1.5~2包(20克)加10%吡虫啉10克,两种药剂先混合后加少量水调成浆糊状,然后加清水8公斤,均匀稀释。 第二、稻种量与药液量:将晒选过的稻种5~6公斤,浸入配制

成的8公斤菌虫清和吡虫啉的混合药液中,上下翻动数次,浸种容器需加盖,并臵于阴凉避光处。如在同一容器内需浸的稻种数量较多时,可按上述比例配制药液。 第三、浸种时间与气温:在日平均气温18~20℃时,浸种60小时(三夜二天),23~25℃时浸种48小时。一般5月底以前浸种的,要求浸足60小时,6月初开始播种的需浸足48小时,浸足时间是保证药效的关键。 浸种时间长短也可以种子吸足水份为依据,其标准是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剥去颖壳米粒易折断而无响声,用手能碾碎时,表明种子已吸足水分。一般2-3天左右。浸种后不必淘洗可直接催芽。 四、催芽 催芽是人为创造适宜的水、气、热条件,促使稻种集中、整齐地发芽的过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催芽播种比不催芽播种出苗快3天以上,而且苗整齐一致,成苗提高5%—10%。因此无论采用哪种育苗方式,都应先催芽再播种。稻种经严格消毒和充分浸泡吸足水后就可以进行催芽。 催芽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快、齐、匀、壮”。“快”是指要催芽迅速,2天内催好芽,其中破胸需24小时,适温催芽需12小时左右;“齐”是要90%以上的稻种达到催芽标准;“匀”是是指根和芽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 催芽的基本技术环节是“高温破胸、保湿催芽、低温晾芽”、

玉米空瘪原因

1、干旱。向日葵是一种抗旱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但在花盘形成至终花期需水量最大,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60%。此期缺水就会空壳秕粒增多,造成严重减产。生产上受干旱胁迫,又缺乏水源的补充灌溉是导致空秕增多的重要因素。 2、温度。向日葵对温度适应性较强,既喜温又耐旱,在种子发芽至幼苗阶段耐低温能力较强。种子在4℃时即能发芽,5℃时即可出苗,8-10℃即能满足正常出苗的需要。发芽的适宜温度为31-37℃,最高温度为38-44℃。生产中由于播期不当,播种后温度不适而使向日葵发育受阻,影响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 3、光照。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其幼叶、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日照充足.幼苗生长健壮,生育中期能促进茎叶生长旺盛,正常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生长后期能促使籽粒充实饱满。而生产上由于气候因素,影响了光照强度,造成开花授粉不良,空秕率上升。 4、连作。在同一地块上,重复种植向日葵,由于病虫及杂草危害和土壤养分构成比例失调,而导致减产。 5、密度。向日葵因品种类型不同,密度要求有很大的差别。一般食用型品种植株高大,宜稀植;油用型品种植株矮小,宜密植。生产上人们为了追求高产,盲目增加密度,造成群体结构不合理,争水争肥争光的矛盾突出,光能利用率下降,使向日葵空秕粒增加,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6、施肥。向日葵是喜肥作物,栽培上必须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据测定,每生产100kg问日葵子粒需耗纯氮4.4-6.5kg、纯磷1.5-2.5kg、纯钾6-18kg,比禾谷类作物多1-2倍。 7、授粉。向日葵是异花授粉作物。花盘内有1000-3000朵结实小花,一般自花授粉结实 及昆虫活动、风力等情况。而6-7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容易减弱花粉的生活能力,影响蜜蜂等昆虫的活动,影响正常受精,导致向日葵因授粉不良而结实率降低,空秕率上升。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 2 引用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3 术语 3.1 发芽 在实验室内幼苗出现和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幼苗的主要构造表明在田间的适宜条件下能否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3.2 发芽率 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见表1)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3.3 幼苗的主要构造 因种而异,由根系、幼苗中轴(上胚轴、下胚轴或中胚轴)、顶芽、子叶和芽鞘等构造组成。 3.4 正常幼苗 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5 不正常幼苗 生长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6 复胚种子单位 能够产生一株以上幼苗的种子单位,如伞形科未分离的分果,甜菜的种球等。 3.7 未发芽的种子 在表1规定的条件下,试验末期仍不能发芽的种子,包括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死种子(通常变软、变色、发霉,并没有幼苗生长的迹象)和其他类型(如空的、无胚或虫蛀的种子)。 3.8 新鲜不发芽种子 由生理休眠所引起,试验期间保持清洁和一定硬度,有生长成为正常幼苗潜力的种子。 4 发芽床 按表1规定,通常采用纸和砂作为发芽床。除6.2条所述的特殊情况外,土壤或其他介质不宜用作初次试验的发芽床。湿润发芽床的水质应纯净、无毒无害,pH值为6.0-7.5。 4.1 纸床 4.1.1 一般要求 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6.0-7.5。可以用滤纸、吸水纸等作为纸床。 4.1.2 生物毒性测定 利用梯牧草、红顶草、弯叶画眉草、紫羊茅和独行菜等种子发芽时对纸中有毒物质繁感的特性,将品质不明和品质合格的纸进行发芽比较试验,依据幼苗根的生长情况进行鉴定。在表1规定的第一次计数时或提前观察根部症状。若根缩

农作物玉米缺肥症状及矫正技术

农作物玉米缺肥症状及矫正技术 一、缺氮症状及矫正技术 症状:玉米需氮量大,出苗缺氮时主茎生长发育迟缓、矮瘦,茶叶的颜色黄绿色,抽雄迟;生长发育成熟期缺氮,黄叶从叶子顺着中脉向叶片尖部发黄,发黄一部分呈“V”形,叶缘仍维持翠绿色而略打卷,最终呈发枯状而身亡。在缺氮标准下,下边黄叶中的蛋白质分解后迁移到生长发育充沛的一部分。就单棵玉米看来,缺氮症状最先主要表现为黄叶先变黄,然后慢慢向叶子拓展。 矫正技术:倡导使用施肥料,或5叶期前追肥提苗肥;大喇叭口期期施肥后,留意适度适当地追肥攻粒肥。 二、缺磷症状及矫正技术 症状:玉米出苗缺磷,即便中后期供求平衡充裕的磷也无法填补初期缺磷的负面影响。出苗缺磷时,根茎生长发育差,玉米苗生长发育迟缓。5叶过后显著出現缺磷症状如叶片呈暗紫色、叶子蓝紫色、叶缘打卷,它是因为是碳元素新陈代谢在缺磷时严重破坏,糖份在叶中累积,产生花青素的結果。可是,叶上的这类症状也将会因病虫害、冻害和涝害而造成,

因此需作全方位剖析。缺磷还使花丝抽出来速率迟缓,危害受粉,而且花穗卷缩,穗行参差不齐,子粒不圆润,出現秃头状况,完善延迟时间。 矫正技术:发觉缺磷症状后可1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对水30公斤开展叶片喷施,或喷施1%的磷肥水溶液。 三、缺钾症状及矫正技术 症状:玉米缺钾时,根茎发育不全,主茎生长发育迟缓,茶叶的颜色浅绿色且有淡黄色花纹,比较严重时叶缘跟叶尖展现蓝紫色,接着变枯呈烧灼状,叶的正中间一部分仍维持翠绿色,叶片却慢慢起皱。这种状况多主要表现在下边黄叶上,因缺钾时黄叶中的钾最先迁移到新人体器官机构中去。缺钾还使主茎柔弱,传染源病,易倒折,花穗发育不全,秃头比较严重,子粒中木薯淀粉成分少,出苗率降低,导致限产。 矫正技术:玉米是喜钾农作物,一般1亩施10公斤氯化钾做基肥或出苗融合施肥施入。也可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亩使用量200克对水30公斤。还可追肥玉米专用肥。 四、钙的缺失症状及矫正技术 症状:钙的缺失能造成植物细胞黏质化。最先是牙根和根毛细胞黏质化,导致细胞分裂工作能力变弱和体细胞伸展生长发育很慢,芽眼呈黑胶黏状。次之是叶子造成胶原纤维,导致叶片歪曲粘在一起,然后茎尖部彭大并有造成枝条的发展趋势。 矫正技术:石灰粉性*壤一般不容易钙的缺失,假如玉米产生病理性钙的缺失症状可喷施0.5%的氯化钙溶液。强酸碱性低盐*壤,可1亩施石灰粉50~70KG,但忌与铵态氮肥或沤肥的有机肥料混和施入。 五、缺镁症状及矫正技术 症状:缺镁时,玉米黄叶的边沿或叶柄间出現淡黄色花纹,花纹由叶基向叶子发展趋势,之后发展趋势成缺绿斑,变深棕色或萎缩,茎杆、叶柄暗紫色,幼叶黄白色。 矫正技术:缺镁田地能施钙镁磷肥50公斤,玉米成长期出現缺镁症状可叶片喷施 0.1%~0.2%的硫酸镁溶液。 六、缺硫症状及矫正技术 症状:玉米缺硫时,主茎偏矮,与缺氮类似,叶变黄,下边叶片和茎杆常带鲜红色,子粒完善延迟时间。

鉴别水稻种子优劣的方法有哪些

鉴别水稻种子优劣的方法有哪些 篇一:水稻种子的正确选种方法 水稻种子的选种方法 种子质量是决定水稻质量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在选种时,了解需要掌握的事项,能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1.坚持品种选定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七条规定,未经审定的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宣传、销售和推广。凡政府允许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必须是由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不要购买未经审定而先行推广的品种,而且最好不要选择那些没有大面积普及的品种。谨慎购买新品种,遇到从来没有种植过的新品种,要向经营者询问该品种是否通过引种测试,其结果如何,最好不要盲目购买。 2.选择具有合法资格的种子供应商 不要在无证经营的门店、街头巷尾摆摊及走街串巷叫卖的种子商贩手里购买种子,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和陈年的种子。应该选择经营证照齐全、具有合法资格的种子供应商。购种时注意要供应商开具有效发票(或种子质量信用卡),并妥善保管购种发票和种子包装袋,以备种子出问题时有据可查。 3.确保其品种特性和所种植区域自然条件相吻合 选择的品种要和自身的用种目的、栽培条件相匹配。不同品种

的抗逆性、丰产性、成熟期、商品性等各不相同;不同使用者的用种目的、栽培条件、肥力条件、上下茬口安排、管理水平等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种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用种目的,结合品种的特征属性,有目的地选择品种。 4.善于分析种子的标签等信息 购种时要选择正规包装正规生产单位生产的原包装种子,包装物上印有醒目图案及文字说明,有的还有防伪标志。要注意查看稻种说明书或品种简介,内容包含适宜种植地域、特征特性、栽培措施等。还要注意查看包装是否规范,如所装数量、质量指标、生产商、经营许可证号码、产地及联系电话等明确标识。同时要注意查看种子包装袋上标注的种子生产日期,隔年生产的陈年种子不要买,没有注明生产日期的种子也不要买。诚邻粮食选用优质种子公司提供的高品质品种,比如稻花香2号选用的是稻花香之父“田永太”培育的种子,确保稻花香2号的正宗和纯正。诚邻粮食为大米品质的第一步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因为品种(遗传基因)是决定稻米的品质、口感、外观等最主要的因素。 5.分析种子发芽情况和水分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常规种中原种的发芽率不低于85%;籼稻水分不高于13.0%, 粳稻水分不高于14.5%;良种的发芽率不低于85%;籼稻水分不高于13.0%,粳稻水分不高于14.5%。杂交种中一级种的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二级种的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

种子发芽率测定方法

酶扭提液0.5ml豆乳(固形物含量为5% )加12.3mlTris缓冲液(0.015mol/LCaCI ,]3%蔗糖,pH8.2),在4℃下搅拌10min,离心(4000r/min)5min,上清液即为大豆脂肪氧化酶粗提液,存于冰箱中备用。 测定方法取上述底物2.8ml,酶提取液0.2ml,测定时混合均匀,在234nm 处观察OD值的变化,每15si~录一个数据。计算方法A =4×EOD(30s)一0D(1 5s)3/o.o1式中:A为酶的活性单位数,OD (30s)、0D (15s)分别为反应30s及15s时的OD值;0.01为一个常数, 即每分钟增加0.01吸光度所需的活性作为大豆脂氧酶的一个活性单位。

种子活力的物理测定法 ?1、种子大小和重量测定 ?种子愈大,活力愈高,幼苗愈重,生产性能愈好。 ?2、种子负电性测定 ?正常发育成熟的种子不带负电子,但随着老化劣变的进程,种子的电性发生变化,带负电低 的种子,其活力高,而负电性高的种子,其活力低。 种子活力的生理测定法 ?1、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测定 ?2、种子浸出液ASA-610型种子自动分析仪测定 ?3、种子浸出液光密度(OD)测定 ?4、种子浸出液糖分测定 ?5、种子乙烯量测定 ?6、种子醛产生量测定 ?7、种子发芽势测定 ?8、幼苗生长测定(ISTA手册) ?9、幼苗分组测定(ISTA手册)

?10、发芽指数测定 ?11、活力指数测定 ?12、日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发芽系数,发芽峰值和发芽值测定 ?13、贮藏养分转运效率,物质效率,发芽生长指数和养分耗尽测定 ?14、呼吸水平测定 ?15、种子吸水速率测定 生化测定法 ?1、种子局部解剖图形四唑测定(ISTA手册) ?2、糊粉层四唑测定(ISTA手册) ?3、TTCH定量法 ?4、种子四唑染色解剖学图形分析 ?5、线粒体含量和活性测定 ?6、ATP含量测定 ?7、脱氢酶活性测定 ?8、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测定 ?9、延胡索酸酶活性测定 ?10、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测定 ?11、过氧化假戏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12、超氧岐化酶(SOD)活性测定 ?13、a-淀粉酶活性测定 ?14、酸性磷酸(脂)酶活性测定 ?15、蛋白酶(肽酶)活性测定 ?16、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 ?17、蛋白质含量测定 ?18、种了浸出液氨基酸测定 ?19、脱落酸含量测定 ?20、自由脂肪酸测定

水稻种子萌发

水稻种子的萌发 一、水稻种子的结构及其生活力 从植物学角度来看, 水稻谷粒并不是种子, 而是具有单粒种子的果实。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果皮和包在里面的种皮, 紧密地联接在一起。这种果实在植物学中叫做颖果,生产上习惯称为种子。 水稻种子由颖壳和米粒两部分组成。米粒又可分为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及胚。米粒绝大部分为贮藏养料的胚乳所占据, 它是秧苗三叶期以前所需养料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成分是淀粉, 其次是蛋白质、脂肪, 及少量半纤维素、矿物质等。胚乳与种皮相接的外围层, 是一层排列规则的大细胞, 细胞壁较厚, 其内部充满细小的糊粉粒( 蛋白质颗粒) , 称为糊粉层。胚是长形,位于米粒的一角, 少了它谷粒就不能发芽,它是由卵细胞和精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成的。胚的中轴为胚轴, 胚轴上端连接着胚芽。胚芽内有茎的生长点, 外有圆锥形的胚芽鞘(芽鞘)。种子发芽时胚芽鞘成为鞘叶。胚轴下端连接着胚根。水稻种子的子叶只一片, 子叶的一侧着生在胚轴上, 另一侧和胚乳相接,其间有一层比较整齐的上皮细胞。种子发芽时, 上皮细胞和糊粉层可以分泌一些酶类,把胚乳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分解为可溶性养分, 并将这些营养物质吸收转运到正在生长的胚中。种子内贮藏的养分愈丰富, 发芽时供给胚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就愈充足, 长出的幼苗也就愈健壮。 水稻种子的生活力强弱与种子的成熟度、收割期、脱粒方法及贮藏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种子成熟良好, 发芽率就高, 发芽也就快而整齐。种子收获后, 一般经过一定时期( 如一个月) 的干燥, 有促进后熟的作用, 因而比新鲜种子发芽率高, 当季收的早稻作二晚种子用的, 要尽可能多晒几个太阳, 加速后熟, 提高发芽率。收谷时, 如遇阴雨或脱粒机转速过高, 种胚受伤, 发芽率就会降低。谷种贮藏一年以后, 发芽率显著降低。贮藏期间温度过高及种子含水过多, 会引起种子呼吸作用增强, 贮藏物质消耗过多, 也会导致微生物的感染引起霉烂, 使种子生活力降低, 甚至完全丧失发芽能力, 因而必须重视种子的保管工作。二、种子的萌发过程 水稻种子成熟以后, 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 就可萌动发芽。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吸胀、萌动、发芽三个阶段。 1 . 种子吸水膨胀阶段: 由于干燥种子内的细胞原生质呈凝胶状态, 且属于亲水胶体, 因此当种子放入水中后, 就能很快吸胀, 直到细胞内部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种子才停止吸水。随着种子吸水量增加, 种子内新陈代谢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加强了在贮藏期间微弱进行的物质转化过程和呼吸作用。 2 . 种子萌动阶段: 由于种子内酶活性提高, 呼吸作用不断加强, 种子内贮藏物质不断地转化为糖类和氨基酸等一类可溶性物质, 并转运到胚细胞中去。胚细胞利用这些物质, 使细胞迅速分裂和伸长。当胚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就顶破种皮而出。在一般情况下, 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因为它的尖端对着种孔, 吸水早, 生长也最早。`然后长出胚芽。 3. 发芽阶段: 种子萌动后, 胚继续生长, 当胚根长度与谷粒长度相等, 胚芽长度达到谷粒长度一半时, 就称为发芽。水稻种子发芽时, 初出的幼根是种根。幼芽最先出现的部分是芽鞘。幼芽( 芽鞘) 不含叶绿素, 待从芽鞘伸出不完全叶时, 叶色才转绿, 这叫做出苗。种子胚乳中养分的消耗,通常从胚的附近部分开始, 以后逐渐扩大。到了三叶期, 胚乳中的养分己被消耗完, 只剩下一个空壳, 此时称为离乳期。这是秧苗由胚乳营养进入独立生活, 也就是从异养转入自养的转折时期。因此适时追施断乳肥对培育壮秧有重要作用。

关于玉米产生破碎原因的浅析

关于玉米产生破碎原因的浅析 摘要:东北地区的烘后玉米产生破碎一直是困扰玉米收储企业的一道难题。玉米烘后产生破碎会带来不利影响主要有:增加玉米的不完善粒;不利于保管;增加整理成本;增加损耗量,进而降低企业的效益。为探讨玉米产生破碎的原因,从高水分粮入库到装车等环节进行了扦样检验。 关键词:玉米烘干破碎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64-01 检验数据初步显示玉米烘干、烘后入仓及装车过程中的机械输送、高空坠落是玉米产生破碎的关键环节,从湿粮大堆到干粮出库环节破碎增加了1.5%-4.2%不等。 1 高水分粮入库环节 由于在调查期间雨雪天气较多,受雨雪浇的高水分玉米组织会相对疏松,而脱粒又采用机械脱粒,所以入库前的高水分玉米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破碎。有的库点采取了入库高水分玉米过筛(采用4目筛),筛下物由送粮客户带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破碎,破碎检验数据为1.0%。其它各库点入库的高水分玉米的破碎从1.5%-3.3%不等。 2 烘干环节 入烘干塔环节。在输送高水分玉米入塔时,有的库点用

铲车铲送玉米到料口,有的库点使用扒粮机扒送粮食。此过程会导致部分破碎的增加,但不太明显,扦样检验结果显示,经铲送的湿粮大堆的破碎粒为1.0%―2.1%之间,而不经过卸车用铲车铲送而直接入输送带至烘干塔之前破碎为1.6%,说明铲车对破碎产生影响不大。在从料口到烘前仓的过程中,有的库点有筛选过程,筛下物多为尘土、玉米皮子,很少有玉米。也有库点没有过筛。 烘干环节。①烘干工艺的影响。在玉米烘干过程中,所扦取样品的八个库点普遍采用的是一次降水。春节前后,辽北各库收购的玉米水分普遍在28%左右,而要求的烘后水分是14.%,一次性降水幅度达到了14.0%左右,所要求的热风温度、塔内滞留时间、粮温都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在本次扦样过程中,所扦取的六个高水分粮样品,最高水分为22.7%,最低水分为19.2%。入塔前的粮温在7℃左右。调查库点所使用的烘干系统共分三种,一种是500t/d烘干系统,包括三道热风,一道冷风,热风的温度分别为171℃、150℃、126℃,排粮机的速度为12.70;另外一种是TZH2-15粮食干燥机,包括一道热风,一道冷风,热风的温度为123℃左右,四叶轮(排粮机)的速度为19.5左右;第三种是辽宁凯尔重工集团200t/d烘干系统,该系统包括一道热风,一道冷风,热风的温度为116℃左右,排粮机的速度为14.0。粮食在烘干塔中的滞留时间4-8小时不等。较大的降水幅度,剧烈的

F NCP LS DM 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FNCPLSDM00037 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感官法 F-NCP-LS-DM-00037 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感官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水稻种子的发芽试验。 2 原理 用经净度分析后的净种子,在适宜水分和规定的发芽技术条件下进行试验,到幼苗适宜评价阶段后,按规定要求检查每个重复,并计数不同类型的幼苗。据此可估测该种子批的田间播种价值。 3 试剂 3.1 0.1mol/L硝酸(GB 626—78)溶液; 3.2 3%(V/V)双氧水(HG 3—1082—77)溶液; 3.3 0.2%(m/V)硝酸钾(GB 647—77)溶液。 4 仪器设备 4.1 自动数粒仪; 4.2 人工气候箱; 4.3 发芽皿、发芽盒、定性滤纸等 4.4 沙床(d = 0.05~0.80mm) 5 试样制备 6 操作步骤 6.1 预试验 休眠种子的处理方法: a. 用0.1 mol/L硝酸溶液浸种16~24h,然后置床发芽; b. 发芽床用0.2%的硝酸钾溶液润湿,在试验期间水分不足时可加水润湿; c. 用3%双氧水浸种24h,后用吸水纸吸去沾在种子上的双氧水,再置床发芽; d. 将水稻种子摊成一薄层,用鼓风烘箱,在40℃下处理5~7h; 6.2 空白试验

6.3 样品测定 6.3.1 发芽试验:用数粒仪数取400粒种子,并以100粒为一次重复;若采用纸床:将滤纸放三层在发芽盒内,用水润湿后,将种子整齐排列在滤纸上;若进行沙床发芽试验:用事先经过洗涤消毒,pH为6.0~ 7.5,直径为0.05~0.8mm的沙子加水,加入适量的水,混匀,在培养皿或发芽盒底部垫上一薄层,然后把种子播在湿沙层上,上面再加盖10mm厚的松散的沙。打开人工气候箱的开关, 在手动条件下,设定温度:拨控温设定开关“A”(夜),按下“Ⅰ”,旋转设定旋钮至20℃;拨控温设定开关“B”(昼),按下“Ⅱ”,旋转设定旋钮至30℃,将控温仪开关拨至中间,显示测量温度值;湿度设定:将控湿仪上“给定%”设置开关,调到所需读数;输入温度、光照的自动控制程序,当温度、湿度达到平衡时, 将样品置于恒温箱内;发芽第五天,拣出正常幼苗和确证的死种子,并计数;第十四天对剩余种子进行检验。如果试样到第十四天只有几粒种子发芽,试验时间延长七天;若在第十四天前试样已达到最高发芽率,可提前结束试验。 6.3.2 重新试验:当试验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试验。 a. 怀疑种子有休眠,破除休眠后重新试验,将得到的最佳结果填报,应注明所用的方法。 b. 由于真菌或细菌的蔓延而使试验结果不一定可靠,可采用沙床或土壤进行试验。如有必要,应增加种子之间的距离。 c. 当正确鉴定幼苗数有困难时,可更换为纸间、沙床或土壤进行重新试验。 d. 当发现试验条件、幼苗鉴定或计数有差错时,应采用同样方法进行重新试验。 e. 当100粒种子重复间的差距超过“同一发芽试验四次重复间的最大容许差距”要求时,应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重新试验;如果第二次与第一次结果相一致,即差异不超过“同一或不同实验室来自相同或不同送验样品间发芽试验的容许差距”要求,则将两次试验的平均数填报在结果上;如果第二次与第一次结果不相符合,则采用同样方法进行地三次试验。填报符合要求的结果平均数。 6.4 工作曲线 7 结果计算 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新鲜不发芽种子和死种子按四次重复平均数计算,总和必须为100,平均数百分率修约到最近似的整数,修约0.5进入最大值中。假如其中任何一项结果为零,则将符号“—0—”填入该格中。 8 精密度 见GB/T 3543.4—1995的相关表。 9 参考文献 GB/T 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Handbook for Seeding Evaluation 1979,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四项必检指标之 一。 正确及时测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分级、种子收购调运、种子贮藏加工、防止发芽力低的种子下田、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熟悉种子的发芽条件,掌握标准发芽试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单子叶幼苗和双子叶幼苗的主要构造、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种子质量标准中发芽率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种子批质量的优劣。 一、依据种子发芽需要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某些植物的种子还需要光照或黑暗。 在实验室内,根据不同作物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控制发芽所需条件,即根据作物种子种类选择合适的发芽床、适宜的发芽温度及光照(见附录5),保持发芽床适宜的水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 二、试材与设备 1.材料水稻、小麦、玉米和洋葱等单子叶植物种子,大豆、油菜、辣椒、西瓜等双子叶植物种子。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可分别任选1~2种。 2.设备种子发芽室或光照发芽箱、真空数种器或电子自动数粒仪、恒温干燥箱、发芽盒、吸水纸、消毒砂、镊子、温度计(0~100℃)、烧杯 (200mL)、标签纸、滴瓶等。 3.试剂 0.2 % KNO 3。

三、方法步骤 1.制备发芽床大粒种子选砂床或纸间,中、小粒种子选用纸床、砂床均可。 鉴定感病样品以及为特定研究目的可采用土壤床。 (1)作为纸床用的发芽纸、滤纸或吸水纸等,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 6.0~ 7.5。 (2)砂床一般用无化学污染的细砂或清水砂为材料,使用前过筛( 0.80mm和 0.05mm孔径的土壤筛),洗涤后放入搪瓷盘内,摊薄,在120~140℃高温下烘3h以上。 2.数取试验样品从经过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用数种设备或手工随机数取400粒。 通常以100粒为1次重复,大粒种子或带有病原菌的种子,可以再分为50粒、甚至25粒为一副重复。 3.置床在种子置床前要检查各重复间发芽床的含水量是否适宜、一致,以保证发芽整齐。 种子置床时,各粒种子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幼苗的生长空间和减少霉菌的传染。 不同作物种子的置床方法如下: (1)水稻种子:

玉米缺氮素形态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吉林农业大学 论文题目:论玉米缺氮素形态症状、发生 原因和防治措施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胡宁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植物营养诊断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1年12月20日

玉米缺氮素形态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氮的生理功能及缺氮症状 蛋白质和核酸中都含有氮素,而蛋白质又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和增长,以及新细胞的形成都离不开蛋白质;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依赖于叶绿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氮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成分,酶是一种催化剂,能控制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维生素、某些植物激素和生物碱中也含有氮素,它们都是作物生长的必需物质。由此可见,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故又称为生命元素。 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态氮,如尿素等。当氮肥供应充分时,植物叶大而鲜绿,叶片功能期延长,分枝(分蘖)多,营养体健壮,花多,产量高。但氮肥过多时叶色深绿,营养体徒长,细胞质丰富而壁薄,易受病虫侵害,易倒伏,抗逆能力差,成熟期延迟。植株缺氮时,植株生长矮小、瘦弱、直立,分蘖、分枝都少,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强度减弱,较老的叶片、叶柄、茎秆呈淡黄或橙黄色,有时呈红色或暗紫红色,叶片易脱落,花少、籽实(果实)少而小,提早成熟。 二、玉米缺氮素形态症状 玉米缺氮时,幼苗瘦弱。叶片呈黄绿色,植株矮小。氮是可移动元素,所以叶片发黄从植株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首先叶尖发黄,逐渐沿中脉扩展呈楔形,叶片中部较边缘部分先褪绿变黄,叶脉略带红色。当整个叶片都褪绿变黄后,叶鞘将变成红色,不久整个叶片变成黄褐色而枯死。中度缺氮情况下,植株中部叶片呈淡绿色,上部细嫩叶片仍呈绿色。如果玉米生长后期仍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氮,其抽穗期将延迟,雌穗不能正常发育,导致严重减产。

玉米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270015.html, 玉米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作者:苏桂华李文明徐艳荣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2期 摘要分析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如土壤、温度、种子成熟度、品种特性、田间管 理等,指出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子;发芽率低;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S3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68-01 近年来,各地育种单位数量不断增加,玉米品种数量大增,要想获得较高的利润,种子发芽率要在95%以上才能安全种植。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的先玉335,因其发芽率高,质量好,最先实行了单粒卖,单粒播种,苗齐,苗壮,不仅种子经营单位获得较高的利润,也降低了农民用种成本,达到了双赢。因此,在生产中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十分重要。 1 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 1.1 土壤 土壤水分含量较大,通透性较差,土壤含氧量降低,影响种子的萌发;土壤过于干旱,出现板结,不仅种子需要的水分不够,而且种子出土困难,影响种子的发芽,从而造成缺苗。一般黏土缺苗情况较重,砂土缺苗情况轻[1]。因此,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 地块种植,同时正确选择播种时期,抢好墒情,争取雨前播种。 1.2 温度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温度条件十分重要。大多玉米种子发芽最低温度7~8 ℃,个别 5 ℃左右,发芽适温为25~35 ℃,大于40 ℃种子发芽受到影响。另外,正常种子遭受吸胀冷害后,即使再给予适宜条件,也不能发芽。因此,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玉米播后出苗延后、拔节迟缓、灌浆不良、成熟推迟。 1.3 种子成熟度 种子的成熟度与种子的发芽率呈正相关。若种子成熟晚,后期生长过程中遇到低温冷害,种子不能正常成熟,进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这就要求技术指导员要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正确指导制种田适时早播,以促进玉米种子提早成熟[2]。要求农户在下霜前把种子收获完,晾晒 时避免遇霜冻。 1.4 品种特性

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测定

小麦发芽率、发芽势的测定(GB/T5520-85) 1 发芽率、发芽势的概念 1.1 发芽率 发芽率是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率。测定结果以每百粒粮粒可发芽的粒数表示。 1.2 发芽势 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2 仪器和用具 培养皿、滤纸、镊子、发芽箱或电热恒温箱。 3 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小麦置于培养皿中的滤纸上,20℃恒温。发芽率测定为7天,发芽势测定为3天。 4 发芽床的制备 按技术规定,选用适当的发芽床,在培养皿或碟子内铺放1厘米厚经过水洗的细沙或两层滤纸,注入清水,达到饱和为止。 发芽试验用的一切用具和发芽床,均须经过蒸汽或水煮沸消毒。 5 试验方法 5.1制备试样 从检验过净度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4组试样,以100粒为一组(4×100)。 5.2摆放种子 把种子按组分别摆放在发芽床上,种子间距离按粒长的1~2倍摆放。摆完后(采用沙床时可将种子轻轻压入沙内,种子细沙压平),加盖,但不要妨碍空气流通。 5.3标记后送入发芽箱 在发芽皿上贴标签,注明试样号数、品种名称、试验开始日期,或只注明发芽床编号,另立发芽试验记录。最后把发芽床送入发芽箱或恒温箱内,按技术规定的温度和天数进行发芽试验。 5.4检查 在发芽试验开始后,除保持发芽所需的水分和温度外,每天检查一次发芽情况,按规定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截止日期,及时检查正常与不正常的发芽种子,作好记录。 5.4.1正常发芽种子 禾谷类长粒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粒长的1/2。 禾谷类种子虽无主根,但侧根发育正常。

5.4.2不正常发芽种子 禾谷类种子幼根或幼芽残缺、畸形或腐烂。 幼根显著萎缩,中间呈纤维状幼根,幼芽水肿状且无根毛。 5.4.3测定粮食品质陈化程度鉴别发芽时,以新鲜幼芽突破籽粒种皮(俗称露白)即为正常发芽粒。 6 结果计算 种子发芽试验以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分别按公式(1)和式(2)计算。 M1×100% (1) 种子发芽势= M M2×100% (2) 种子发芽势= M 式中:M1——发芽势天数内的正常发芽粒数 M2——全部正常发芽粒数 M——供试种子粒数

玉米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玉米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摘要分析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如土壤、温度、种子成熟度、品种特性、田间管理等,指出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子;发芽率低;因素;对策 近年来,各地育种单位数量不断增加,玉米品种数量大增,要想获得较高的利润,种子发芽率要在95%以上才能安全种植。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的先玉335,因其发芽率高,质量好,最先实行了单粒卖,单粒播种,苗齐,苗壮,不仅种子经营单位获得较高的利润,也降低了农民用种成本,达到了双赢。因此,在生产中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十分重要。 1 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 1.1 土壤 土壤水分含量较大,通透性较差,土壤含氧量降低,影响种子的萌发;土壤过于干旱,出现板结,不仅种子需要的水分不够,而且种子出土困难,影响种子的发芽,从而造成缺苗。一般黏土缺苗情况较重,砂土缺苗情况轻[1]。因此,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同时正确选择播种时期,抢好墒情,争取雨前播种。 1.2 温度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温度条件十分重要。大多玉米种子发芽最低温度7~8 ℃,个别5 ℃左右,发芽适温为25~35 ℃,大于40 ℃种子发芽受到影响。另外,正常种子遭受吸胀冷害后,即使再给予适宜条件,也不能发芽。因此,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玉米播后出苗延后、拔节迟缓、灌浆不良、成熟推迟。 1.3 种子成熟度 种子的成熟度与种子的发芽率呈正相关。若种子成熟晚,后期生长过程中遇到低温冷害,种子不能正常成熟,进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这就要求技术指导员要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正确指导制种田适时早播,以促进玉米种子提早成熟[2]。要求农户在下霜前把种子收获完,晾晒时避免遇霜冻。 1.4 品种特性 品种特性可影响种子发芽率。硬粒、半马齿型的种子发芽率高,出苗较齐,苗壮;马齿型、圆粒型种子很难出全苗。 1.5 田间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