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一、概述:

建议就诊于肛肠外科。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

1、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二、临床表现:

早期结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腹胀、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结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

1、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部肿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2、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

三、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大便潜血试验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结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

2、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该法对结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

3、血清CEA的检测大多数结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μ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

(二)内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结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在结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三)X线检查: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尤为首先,亦是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手段。

(四)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确定结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五)其他:如B型超声检查、CT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淋巴结99mTc同位素扫描等用于临床结肠癌诊断,效果评价不一。

四、治疗:

(一)结肠癌的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原则:

1、切除全部恶性组织。

2、全部切除或大部切除患癌的器官。

3、消除淋巴扩散的主要途径。

4、为了预防手术中触膜肿瘤时肿瘤细胞形成栓子,应及早的控制静脉血流。

(二)结肠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仅适用于结肠癌病人的术中放疗。

(三)结肠癌的化疗:化学治疗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也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复发与转移,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五、预防:

1、饮食调整:①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②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结肠癌的发生。③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结肠癌。⑤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①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结肠癌的作用。② 戒烟戒酒。

3、药物: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

结肠癌发病率降低。

4、治疗癌前病变: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处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结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一、概述: 建议就诊于肛肠外科。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 1、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二、临床表现: 早期结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腹胀、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结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 1、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部肿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2、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 三、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大便潜血试验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结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 2、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该法对结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 3、血清CEA的检测大多数结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μ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 (二)内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结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在结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三)X线检查: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尤为首先,亦是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手段。 (四)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确定结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五)其他:如B型超声检查、CT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淋巴结99mTc同位素扫描等用于临床结肠癌诊断,效果评价不一。 四、治疗: (一)结肠癌的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原则: 1、切除全部恶性组织。 2、全部切除或大部切除患癌的器官。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患有结肠癌的患者需要全面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生活 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本文将为结肠癌患者提供详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预防与康复等方面的内容。 一、疾病概述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结肠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它通常 起源于结肠内腺体的细胞,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可扩散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结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因 素等。遗传因素是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结肠癌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此外,高脂饮食、低纤维饮食、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便血、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肠梗阻、肝转移等并发症。 四、诊断与治疗 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肠镜 检查、组织活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根据病情的不同,治疗方案可以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五、预防与康复 结肠癌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等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对于已经患有结肠癌的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六、结语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全面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结肠癌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同时,加强结肠癌的预防工作,降低患病风险,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健康教育内容能够对结肠癌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结肠癌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

结肠癌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旦发现就需要及时诊治。本文将 介绍一个临床典型的结肠癌病例,探讨其病情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 路径。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0岁,主诉最近半年来有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等 症状,并出现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初步怀疑 为结肠癌。 病情分析: 结肠癌是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克隆增生为基础的疾病。其发展 过程大致可分为原位癌、浸润癌和转移癌三个阶段。患者的病情表现 出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典型症状,与结肠癌临床表 现一致。为了明确诊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诊断方法: 1. 客观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等。通过详细了 解患者的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结肠癌的风险。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钡剂灌肠造影、结肠镜检查和腹部CT等。这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结肠内部的情况,发现结肠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通过检测血 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结肠 癌的可能性。 治疗路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结肠癌的治疗路径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肿瘤放化疗和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可通过切除结肠肿瘤 及其周围组织、淋巴结清扫等方式,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方式根 据肿瘤的程度和位置而定,常见的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等。 2. 肿瘤放化疗:手术后,对于高危患者可进行肿瘤放化疗,以杀灭 潜在的肿瘤细胞,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综合治疗:结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和生 物免疫治疗。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复发的 可能性。 预后评估和随访: 对于结肠癌患者,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评估 疗效和预测预后。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 检查等。早期发现并处理有可能的肿瘤复发是提高预后的重要手段。 结语:

结肠癌的防治

结肠癌的防治 结肠癌是临床治疗中经常见到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多发于结肠位置,喜欢出 现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相交位置,通常情况下,40岁至50岁年龄范围患上结肠 癌的几率最大,男性与女性的发生比例为2~3:1,该疾病的发病率在胃肠道肿瘤 中排名第三。结肠癌主要包括未分化癌、腺癌及粘液腺癌。从整体形态来看,主 要是溃疡型、息肉状等。结肠癌可以顺着肠壁环行发展,顺着肠管纵径由上至下 的蔓延或者是朝着肠壁深层浸润,除了经过淋巴管、局部侵犯和血流转移以外, 还可以朝着腹腔中种植或者是顺着切口面、缝线进行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男性肥胖者及结肠息肉患者等是结肠癌的好发人群。 一、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结肠癌在前期不会出现任何临床表现,中晚期患者会感受到消化不良、腹胀,接着会出现排便习惯发生变化,腹痛,粘液便或者是黏血便。肿瘤溃散、失血及 毒素吸收之后,患者会出现低热、贫血、细致水肿、乏力及消瘦等临床表现。比如,出现腹胀、便秘、腹痛或者是不可以排便,经体检发现腹部膨隆、局部按压 疼痛、肠型,经听诊可以听见肠鸣音,这就可以断定可能存在不完全性或者是完 全性的肠梗阻。如果肿瘤和周边组织、网膜浸润粘连,就会构成不规则包块。病 情发展至晚期就会出现水肿、黄疸、腹腔积液等肝肺转移的特征,恶病质,锁骨 上的淋巴结肿大等肿瘤扩散转移的临床特征。因为结肠癌的发病位置不同,所以 临床表现同样迥异不同,具体阐述内容如下: (一)右半结肠癌 有半结肠腔较大,粪便呈液状,癌肿大部分是菜花状癌或者是溃疡型癌,极 少构成环状狭窄,不经常出现梗阻。如果癌肿溃破出血,就会感染,出现毒素吸收,伴有腹痛、腹块、大便改变、消瘦、贫血等临床症状。 (二)左半结肠癌

结肠癌护理常规

结肠癌护理常规 一、概述 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1~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2:1。 【临床表现】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由正常变为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粪便带血、脓或粘液;左半结 肠癌可出现梗阻症状;右半结肠癌易致全身中毒症状。 【特殊检查】肠镜、钡灌肠、B超、CT、CEA 等。【治疗要点】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术前护理 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术前应尽量多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 化的少渣饮食。增加营养,增强手术耐受力。 3、肠道准备包括三部分。 (1)饮食控制:术前3天半流食,术前2天流食,术前1天禁食补液。 (2)口服肠道抑菌药,防止术后感染,并结合肠道清洁。注意补充VitK,因应用肠道抑菌药会影响 VitK 的合成。 (3)肠道清洁:术前3天每晚番泻叶 10g冲服。如有肠道梗阻则不宜 口服泻剂,以免导致急性肠梗阻。可灌洗梗阻以下通畅的肠道。术 前晚和术晨清洁灌肠。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收功能低下、手术应激、禁食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结肠造口、排便方式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造口护理知识。 4、潜在并发症;感染、吻合口瘘、肠粘连、出血。 (二)护理措施 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术后应每 0.5h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4~6 次以后改为每小时1次,病情平稳后 延长间隔时间。 3、体位术后 6h无禁忌者改半卧位。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 4、营养支持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鼓励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渣饮食。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5、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与同情,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使病人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6、腹泻便秘者予止泻剂、缓泻剂,7~10 天内禁灌肠,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7、结肠造口护理造口开放以前要保护暴露肠管和皮肤。观察造口血供以及肠管有无回缩、出血、坏死。术后 2~3 天开放造痿口。初期粪便稀薄不成型、次数多,应取侧卧位,以免污染伤口。粪便干燥时指导病人定期经造口灌肠。造口与周围腹壁组织愈合后容易产生疤痕收缩而致狭窄,引起粪便不畅。故术后2周起戴上手套润滑后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那么你对结肠癌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结肠癌的内容,欢迎大家来到店铺学习。 结肠癌是什么 结肠癌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结肠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分述如下: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腔大,粪便为液状,癌肿多为溃疡型或菜花状癌,很少形成环状狭窄,不常发生梗阻。若癌肿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

结肠癌专业知识

结肠癌专业知识 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部位的一种恶性肿瘤。它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结肠是人体消化道中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排出体内废物。当结肠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并快速增殖时,就会形成肿瘤。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确定一些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年龄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遗传因素也被认为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结肠癌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此外,长期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等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结肠癌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腹痛、便血、腹泻、便秘、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患了结肠癌,因为它们也可能是其他肠道疾病的表现。因此,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确诊结肠癌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和诊断,如肠镜检查、组织活检、CT扫描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分期,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切除肿瘤和周围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放疗和化疗

通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预防是结肠癌的重要环节。定期体检和筛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结肠癌和肠道息肉,从而及时进行治疗。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和CT结肠造影等。 结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结肠癌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加强对结肠癌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减少结肠癌对人们的危害。

结直肠癌(教学及宣教)

结直肠癌 疾病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尤为显著。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结直肠癌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 结直肠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检查应当注意有无红细胞、脓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影像学检查 1.结肠钡剂灌肠检查,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疑有肠梗阻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 2.B型超声:超声检查可了解患者有无复发转移,具有方便快捷的优越性。 3.CT检查:CT检查的作用在于明确病变侵犯肠壁的深度,向壁外蔓延的范围和远处转移的部位。目前,结直肠病变的CT检查推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分期; (2)发现复发肿瘤; (3)评价肿瘤对各种治疗的反应; (4)阐明钡剂灌肠或内窥镜发现的肠壁内和外在性压迫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明确其性质; (5)对钡剂检查发现的腹内肿块作出评价,明确肿块的来源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4.MRI检查:MRI检查的适应证同CT检查。推荐以下情况首选MRI检查:(1)直肠癌的术前分期;(2)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评价;(3)怀疑腹膜以及肝被膜下病灶。 5. 经直肠腔内超声:推荐直肠腔内超声或内镜超声检查为中低位直肠癌诊断及分期的常规检查。 6.PET-CT: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对于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的转移复发病灶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 7.排泄性尿路造影:不推荐术前常规检查,仅适用于肿瘤较大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结直肠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及症状: 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多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带血及粘液。有时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变细。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右半结肠癌患者常发现腹部肿块。注意有无贪血、消瘦、乏力、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全身症

2023版: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3版: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1. 引言 本文档是2023年发布的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的完整版。该 指南旨在提供结肠癌的最新诊疗准则,以协助医生、病人和相关从 业人员做出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2. 诊断 2.1 临床症状:对结肠癌常见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介绍,并提 供对症状的初步判断和分类。 2.2 辅助检查:列出结肠癌诊断中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 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并附带相关指导。 3. 分期与评估 3.1 分期标准:介绍结肠癌的分期标准,包括T分期、N分期、M分期等,以及各个分期的临床意义。 3.2 评估指标:提供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评估的相关指标,如年龄、性别、肿瘤特征等,并指导如何进行评估和判断。 4. 治疗方案

4.1 手术治疗:介绍结肠癌手术治疗的不同方式和相应的适应症,并提供手术后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4.2 化学治疗:列出适用于结肠癌化学治疗的药物和方案,包括用药顺序、剂量等,并附带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 4.3 放射治疗:说明结肠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包括放疗的剂量、照射方式、疗效评估等。 5. 随访与复发预防 5.1 随访方案:提供结肠癌患者术后随访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并强调随访的重要性。 5.2 复发预防:列举预防结肠癌复发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等,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6. 结束语 本指南依据最新的专家共识和临床研究结果,为结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决策,并密切关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以上为2023版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的完整版概要,供参阅和使用。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 了帮助结肠癌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份结肠癌患者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 一、结肠癌的基本知识 1. 结肠癌的定义和发病原因 结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内的恶性肿瘤,主要由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年龄等多种因素引起。 2. 结肠癌的症状和早期筛查 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早期筛查包括肠镜检查、粪便潜血试验等。 3. 结肠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法 结肠癌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四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二、饮食与结肠癌 1.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健康饮食对结肠癌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起着重要作用。 2. 高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风险。 3.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

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建议适量摄入。 4. 饮食中的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降低结肠癌的风险,建议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5. 饮食中的脂肪 高脂肪饮食与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建议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三、生活方式与结肠癌 1. 不吸烟 吸烟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戒烟有助于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2. 适量运动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3. 控制体重 肥胖与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结肠癌。 四、心理健康与结肠癌 1. 接受心理咨询 结肠癌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建议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寻找支持群体 加入结肠癌患者支持群体,与其他患者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手册

结直肠癌健康教育手册 一、结直肠癌的概念 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趋势。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3位。 二、山西省肿瘤医院详细介绍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1.年龄:发病率在40岁以后明显升高,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0—64岁。 2.性别:结肠癌男女之比为1:1.2,直肠癌为1.27:1。 3.吸烟。 4.饮食因素:高纤维、低热量和低动物脂肪饮食可减少危险。 5.钙及微量营养物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D缺乏。 6.结直肠癌和腺瘤病史。 7.炎性肠病。 8.非甾体抗炎药。 9.家族史:一个一级家属发病及其相对危险为1.72倍,两个为2.7倍。 10.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PC)。 三、结直肠癌的症状

结直肠癌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其特殊性。除早期大肠癌可起病隐匿毫无症状外,进展期大肠癌常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由于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直肠癌突出的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因晚期癌肿浸润引起的伴发病征;如原位癌部位较低,粪块较硬,癌肿易受粪块摩擦而易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成形粪便不混或附于粪柱表面。 四、结肠癌的诊断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作血常规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外尚可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进行其它各项化验检查其中大便潜血试验大肠癌生物学标记物的 检测等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具有积极的意义。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 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便潜血试验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还可通 过

肠癌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主要症状 肠癌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肠癌有不少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还需多加小心。肠癌初期表现,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者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黏液血便或者脓血便。 其次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浮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黏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 由于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状结肠交壤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疾病长期慢性消耗,会出现一些全身恶变病质。此外浮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一定要及时注意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肠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艰难。侵及骶前神经丛,浮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肠癌还可以向远处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1] 早期信号 1 、蓦地体重减轻。 2 、原因不明的贫血。 3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4 、腹部有肿块。 5 、大便带血(或者浮现黑便)及有下坠感。

6 、大便内有脓血或者黏液血丝。 7 、大便习惯改变,便频或者腹泻便秘交替。 8 、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9 、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者带槽沟。 10 、发现有结肠多发瘜肉或者乳头状腺瘤。[ 肠癌生长相对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可多年无症状,临床表现与肿瘤 的部位、大小及肿瘤继发变化有关。在中国,大肠癌最好发的部位有2 个,一是 直肠,另一个就是乙状结肠。发病的部位不同,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如右侧结肠癌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以便血、腹痛及便频 多见;直肠癌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便血:便血往往是直肠癌患者的第一个症状,时常是便后便纸上有血。不少 人会认为是痔疮问题而耽误正确诊断。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便血,都应由医生 做肛门的检查或者做一个简单的肛镜,这对直肠癌的诊断是非常有价值的。 腹痛:当结直肠癌有糜烂,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浮现腹痛。部份患者以持续腹部隐痛为首发或者突出的症状。当疼痛浮现在右下腹,常被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另一些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不彻底性肠梗阻性腹痛,疼痛 为阵发性绞痛。肛门周围有肿胀感;混身乏力、不舒畅。当这些症状反复浮现时,应尽快就医。 大便习惯改变:多数人有每日排便的习惯,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 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近段时间却往往发生便秘、腹泻(一天好几次大 便或者好几天一次大便)就应引起注意。大便形状变细也应引起重视。 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多达几次甚至十几次,浮现黏液血便或者溏薄的稀便, 有些人还伴有排便不净感(里急后重感),按照常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应考 虑是否为结直肠癌的症状。

结肠癌病因

结肠癌病因 文章目录*一、结肠癌病因*二、结肠癌如何预防*三、结肠癌怎么治疗 结肠癌病因1、结肠癌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 专家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对其发病起着协同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食物中的粗纤维越来越少,农村患者往往又因为食用腌渍食 品过多容易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饮食中低钙和低维生素D是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结肠癌临床表现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 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 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3、结肠癌怎么检查 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

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 镜检可发现癌肿,观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润范围。 腹部平片 适用于急性肠梗阻的病例,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结肠癌如何预防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 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 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改进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 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 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 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

结肠癌

结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从回盲部至肛门齿线之间肠粘膜发生的恶性肿瘤。 结肠癌指回盲部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 大肠癌发生部位 以直肠最多,占45% 乙状结肠占25% 左半结肠癌中5%左右 横结肠癌约占9% 右半结肠癌占18%左右 病因 一、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1) 家族性息肉病: 该病系显性遗传,腺瘤发生15年以后开始恶变,一般如不治疗至30岁时约一半会发生癌变,癌变率可高达100%,息肉数>100个。 (2) 腺瘤性息肉: 大肠癌的“腺瘤-癌”发展顺序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约占大肠癌70%。 腺瘤的体积愈大癌变率愈高,当腺瘤的直径超过2cm时其癌变可能即达30%,而直径小于0.5cm的腺瘤癌率仅为1%。 腺瘤中含有绒毛状结构者癌变机会比纯粹的管状腺瘤要高多发性腺瘤的癌变机会要比单个腺瘤为高。 (3)溃疡性结肠炎 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超过10年以上并广泛累及肠段时其癌变率为10%。 当病史超过25年时其癌变率可以增加至25%。 二、大肠癌发病的影响因素 日本及中国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 移民至美国的亚裔人群流行病学证实在美国出生的亚裔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 大肠癌部位也有明显右移。 大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三、大肠癌的分子生物学变化 大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基因,大分子的变化。 根据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及其伴随的基因变化已被归纳成如图。 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二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型: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3.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组织学分类 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 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结肠癌的主要表现是排便习惯的改变和粪便性质的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贫血等。 一、早期病症结 肠癌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病症,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和大便带血,多数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排便前可有轻度腹痛,稍后即可有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 1.排便习惯的改变排便习惯的改变是结肠癌最常见的主诉。这种改变也许就像排便从隔天一次变为一天一次那样不引人注意,人们总是不重视这些现象,直到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一般来说,结肠远端的病变引起的表现要比近端病变更显而易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与近端肠内相对较稀的大便相比,远端肠内成形的大便通过狭窄的肠腔更困难;②近端肠腔本身较远端大;③由于远端肿瘤出现其他病症(便血、疼痛),使病人更易注意到排便习惯的改变。 2.便血便血是仅次于排便习惯改变的最常见病症。便血可为排出肉眼可见的血便或为便潜血阳性。由于这种出血属于下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病变部位越靠近远端,血液的变化越少,看起来越鲜红。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的癌,血色偏红,常被误诊为内痔、痢疾或肠炎。局部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病人由于癌灶位于右半结肠或更靠近回盲部,且出血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出现类似上消化道出血形成的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主要是由于炎症、血运障碍与机械刺激等原因,导致癌灶外表黏膜发生糜烂、溃破,甚至癌灶本身破裂所致。出血量与癌种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亦不能确定即是癌肿所致。一些非恶性疾病如肠结核与慢性肠炎虽也可有便血的表现,但对有血便或持续性便潜血阳性病人,仍应首先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并进一步检查,以求确诊或排除。 3.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由于结肠癌所处的特殊部位及环境所致,几乎所有的病人出现血便时,其间混有脓细胞和黏液,形成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大便内带黏液的多少与与癌种本身的性质有相关性。如绒毛状腺瘤癌变者分泌大量的黏液,患者多有明显的黏液便。其次为溃疡性癌,由于溃疡常伴有继发感染,使肠黏膜分泌黏液增多。黏液便与肿瘤部位也有关系,右半结肠癌所分泌的黏液由于肠蠕动细小而频繁,使黏液与稀糊状大便混合均匀,因而黏液不易被肉眼觉察。而左半结肠中的粪便已渐趋成形,黏液与大便常不混淆,易被发现。临床黏液血便的发生率较单纯血便为高。无论黏液是单独排出或与大便混合,常伴随血便出现。黏液血便应被看做是对诊断结肠癌有高度提示意义的联合病症。 4,稀便和便秘在结肠癌患者中,常常出现稀便和便秘病症,有时二者还可交替出现。稀便主要是由于肿瘤局部渗液或黏液分泌增多,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便秘主要是由于肿瘤引起的急慢性肠梗阻所致。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临床上出现稀便和便秘的患者,以左半结肠以下部位肿瘤病灶者居多,且表现出越靠近结直肠远端病症越明显。便秘的病症较稀便少见。当肿瘤局部或全部堵塞肠腔,粪便在肠腔内不能正常通过,水分被过分吸收以致大便干结便秘,时间上多晚于稀便。如果患者先出现稀便的病症而后出现便秘的病症,那么可能提示瘤灶在不断增大,病情在不断加重。

结肠癌(大肠癌)

结肠癌(大肠癌) 结肠癌(大肠癌) 时间:2009-10-13 19:06 来源:白求恩网作者:柳叶点击: 4571次 结肠癌(colon cancer)是世界范围内位居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特别在大城市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上海市的统计资料显示,结肠癌由1972~1974年的6.1/10万上升到1987~1989年的11.2/10万。 结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结肠癌发病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有关。高危因素包括高脂肪、高蛋白、低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 20%~30%的结肠癌患者的发病与遗传有关。某些疾病,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为癌前期病变,这些患者如不治疗,大多在40岁前恶变。 部分结肠癌源于结肠腺瘤性息肉,其中管状腺瘤恶变潜能低,绒毛状(乳头状)腺瘤恶变潜能高。溃疡性结肠炎与Crohn病的结肠癌发病率高于常人。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结肠癌的发病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缺失、突变有关。前者包括C-myc基因、ras基因等。后者包括APC基因、MCC基因、DCC基因、P53基因等。 (一)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将结肠癌分为: 1.肿块型

此型以前也称为菜花型,肿瘤主体向肠腔内突出生长,表面呈菜花状、结节状突起。此型癌肿向肠壁浸润深度浅,但瘤体表面易坏死、脱落、出血(图)。 结肠癌肿块型 2.溃疡型 为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瘤体中央深陷,周边隆起,形同“火山口”。此型容易引起溃疡穿透,感染(图)。 3.浸润型 癌肿沿肠壁各层浸润生长,伴纤维组织增生,质硬,易形成肠腔缩窄(图)。

结肠癌的大体类型 根据结肠癌显微镜下的组织学分为: ①腺癌:结肠癌中大部分为此型。包括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预后较好。 ②粘液癌:此型癌细胞分泌大量粘液,预后差。 ③未分化癌:癌细胞呈团块状,不形成腺管和其它组织结构,预后最差。 结肠癌的临床分期(Dukes分期法): 临床上多采用Dukes分期法。根据我国对Dukes分期的补充,目前的分期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