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佳能的发展历史

佳能的发展历史

佳能的标识

Canon(佳能)发展历史

1930年,Goro Yoshida和他的姐夫Saburo Uchida在日本创建了精密光学仪器实验室。4年后,他们制造了第一台相机,命名为“Kwanon”(观音菩萨),因此他们的第一个标识就是千手观音的图案。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将公司名称和标识都改为“Canon”,因为它的发音更近似于Kwanon。

佳能来源

Canon -佳能名称源于美女。佳能公司的创始人是位医学博士,取此名的灵感出自他抬头眺望天空而来。佳能公司原来的名字叫生本·古岳·橙久城(SEIKI KOGAKU KENKYUJO),是一个精密光学仪器研究所。佳能原有一个十分英语化的名字KWANON,意为一位仁慈佛教女神的名。公司以此名,命其第一架35毫米测距式相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唯一一架KWANON相机幸存。大约在1936年,公司用汉莎·佳能(HANSA CANON)为品牌的相机正式上市了。从此,佳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相机品牌和公司的象征。毫无疑问,响亮的名字与日俱增,目前使用的EOS(Electronic Optical System)不仅仅表示电子光学系统英文字首字母的缩写,也是一位在希腊被称作黎明的女神。

公司规模

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0家,雇员超过10万人。

佳能在2004年全球财富500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165位,并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名列第五。2003年,佳能公司实现净销售额298.89亿美元及净收入25.77亿美元,双双刷新其历史新高。

1937年,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生产世界一流相机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19世纪70年初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80年代初,佳能首次开发成功气泡喷墨打印技术,并将其产品推向全世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使佳能数十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去年,佳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2002年在美专利注册数量排名中名列第二,至此,佳能已第十年连续进入该排名前三名。

2003年,御手洗社长被聘为广东省经济顾问。同年,被大连、苏州市评为荣

誉市民。

佳能成立于1937年,2003年公司实现净销售额298.89 亿美元及净收入25.77 亿美元。在2004 年全球财富500 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165 位,

目前,佳能已在中国大连、珠海、苏州等地拥有12家独资公司和4家合资公司,其中包括2001年在苏州新区成立的耗资1亿美元的佳能(苏州)有限公司。佳能在中国现拥有员工约13,000人。

1997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开始负责佳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及其它所有业务。

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3家,雇员约93,000人。

佳能在2001年全球财富500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190位,并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名列第六。2002年,佳能公司实现净销售额245.01亿美元及净收入15.89亿美元,双双刷新其历史新高。

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 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 3 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0 家,雇员超过10 万人。

佳能发展

佳能,一直在不断自我改进中

在“共生”的企业理念的指导下,佳能立志成为一家真正优秀的公司,一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信任和尊重的公司。拥有佳能的产品,保证用户能更简单更安全地享受到更便捷、更快乐的生活。此外,用户通过选择佳能,也支持着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日复一日,佳能不断追求创新,努力让明天更加美好。

1937年,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生产世界一流相机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19世纪70年初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80年代初,佳能首次开发成功气泡喷墨打印技术,并将其产品推向全世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使佳能数十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去年,佳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2002年在美专利注册数量排名中名列第二,至此,佳能已第十年连续进入该排名前三名。

2003年,御手洗社长被聘为广东省经济顾问。同年,被大连、苏州市评为荣誉市民。

2001年耗资1亿美金在江苏投资的第一个生产性项目——苏州工厂落户苏州新区,主要生产复印机和软件

这是佳能在全球投资建成的最大的工厂,也是佳能进入中国20多年来最大的一笔投入。设立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被大连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2002年设立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003年后开始承担华东区域总部的职能)佳能将亚洲营销总部迁往

北京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开始内销设立佳能物流(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时任国家副主席)来访佳能大连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被苏州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获得江苏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就任辽宁省政府经济顾问设立佳能(苏州)系统软件有限公司2003年设立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同时承担华南区域总部的职能设立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同时承担华北区域总部的职能佳能产品旗舰展厅“佳能影像广场”在北京宣布开业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御手洗冨士夫先生接受广东省政府的邀请,成为广东省省长经济顾问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西安、上海、武汉、南京、杭州、郑州、广州、成都、重庆、深圳在内的15家分公司全部注册成立。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及服务网络2004年首次自营进口货物入库仪式在广州举行,至此佳能(中国)可以直接进口和销售境外产品在北京建立全国(除港、澳、台地区)统一热线中心佳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京建立

2004年4月29日,经合资双方友好协商北京北佳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成为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100%出资的外商独资企业,并更名为佳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继续汇集中国优秀人才,致力于研究开发国际水准的软件产品。2005年在北京中关村设立第一个佳能快修中心——“QR中心”

QR中心(Quick Repair,迅速维修;Quick Response,及时应对),它在原有的佳能客户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提供规模更大,产品维修更全面,更快捷的快速维修服务。广州“佳能影像广场”宣布开业.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十四,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四。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八十二。

佳能中国

佳能的中国事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邓颖超女士访问佳能公司,提出支援中国精密工业的要求。1980年,时任社长贺来龙三郎先生对北京进行了友好访问。中国政府与佳能公司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为佳能公司的在华事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佳能公司对华投资也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二十多年来,佳能的中国事业伴随着中国的全面进步获得了成长和壮大,“共生”的理念已经结出硕果。在大连、珠海、中山、苏州等地,佳能拥有11家独资公司和3家合资公司,其中2001年在苏州新区投资近1亿美元建成的工厂,是迄今佳能全球最大的工厂。截至目前,佳能在华投资已累积达10亿美元,拥有员工28,769人,在众多的外资企业中名列前茅。

1997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开始负责佳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及其他相关业务。2002年,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渐加强和各项政策法规的实施,中国的个人消费品市场、办公设备市场愈发活跃起来。与此相对应的是,佳能将亚洲营销总部从香港迁入北京,并正式开始行使中国国内销售权。同时,佳能大力加强在华机构,在中国市场增设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区域总部,并授权北京、上海、广州分公司对所在区域的财务、物流、销售和服务进行管理。至2003年底,佳能在中国的15家分公司已全部注册成

立完毕,佳能(中国)实现了从第一阶段的生产投资转向第二阶段的销售服务的重大战略推进。

佳能(中国)最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市场的构建,即调整在中国市场的管理结构和商业结构,逐步建立更为高效的营销体系,以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佳能已经成功运用其世界顶级的影像技术,为中国市场提供了照相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等诸多产品,并开始向耗材,医疗设备等领域进行积极的拓展。

基于“共生”理念,佳能植根于中国并开始努力成长。而未来,佳能将继续实践这一理念,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先进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继续通过投资创汇、技术转让、创造就业机会、参与社会建设等多种形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贡献。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佳能的中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最初的技术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成立销售公司,经历了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佳能在中国的事业已涉及照相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多项领域,近几年正积极向耗材及医疗器械等新领域开拓。1997年3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并为现地法人,全面负责佳能在中国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迄今为止,佳能在中国市场已基本建成包括3大区域总部在内的16家分公司、2家常设办事处及1家培训中心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新的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关键的领军作用。(以上数据截止至2008年1月31日)

佳能亚洲营销集团

佳能亚洲营销集团是佳能五大营销集团之一,所管辖亚洲机构遍布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越南、香港、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目前总数已达11家,员工4千余人。在"感动常在"口号的指引下,佳能亚洲营销集团始终以创造世界卓越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为奋斗目标,积极推动事业向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在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等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佳能亚洲营销集团总部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佳能(中国)的带领下,佳能亚洲营销集团加强了多种经营的战略,在全球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上数据截止至2007年12月31日)

佳能集团全球

佳能自1937年创业以来,始终以创造世界一流产品为奋斗目标,积极推动事业向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努力成为全球优良企业集团。佳能在全球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在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日本地区建立区域性总部,佳能加强了全球化多种经营的战略。2006年佳能集团营业额达到349.31亿美元。由于连续几年的出色业绩,佳能于2006年被《商业周刊》杂志列入"全球最佳品牌"第35位。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控股子公司已达219家公司,员工118,499人。(以上数据截止至2006年12月31日)

佳能的企业理念

佳能的企业理念是“共生”,共生是指忽略文化、习惯、语言、民族等差异,努力建设全人类永远“共同生存、共同劳动、幸福生活”的社会。

目前,地球上还存在着阻碍共生的各种失衡现象。其中,贸易失衡、收入失衡以及地球环境的失衡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佳能通过共生的实践,致力于消除这些失衡现象。作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企

业,不仅需要同顾客、社区,还要与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地球自然环境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担负社会责任。

佳能以“促进世界繁荣和实现人类幸福”为目标,正在不断努力。

1937年Canon成立,那时制造镜头要靠其他公司协助。

1945年第二次大战後,已经能独立制造镜头。

1946年Canon制造出第一颗镜头Serenar 50mm f/3.5I。

1951年因Serenar 50mm f/1.8I响誉全世界,因为它改善了Gauss lenses 的缺点,也就是在大光圈有很差的表现,并且有高解析力的影像。

1961年50mm f/0.95缔造了Canon的另一个胜利,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快的镜头。

1968年FL 50mm f/1.4II被权威的Camera Mainichi Lens White Paper 评定为No. 1,使Canon具体化优秀颜色的重现的方法,该方法後来成为

评估所有日本SLR镜头的标准就在此时,正研发luorite的使用当成可替代的镜头材料,fluorite有很特殊的光学特性(红光到绿光的折射程度与绿光到蓝光大不相同称特殊局部色散(extraordinary partial dispersion),该特性可以减少经achromat改善後的第二光谱Secondary

Spectrum,但是前提是要够大的无杂质fluorite,在自然界的uorite太小不足以做镜头的情况下Canon发展出无杂质人造fluorite水晶技术.(ps:早在1800人类就知道fluorite的特殊的光学特性)。

1969年发表FL-F 300mm f/5.6,世界上第一个使用fluorite的摄影镜头人造fluorite的发明与使用对镜头的最大贡献是:

(1)减少色散色散经achromat改善後仍有第二光谱,而且achromat改善有

其理论极限焦距x 2/1000,对於超望远镜头尤为明显,fluorite的出现大大的改善这个问题。

(2)减少超望远镜头长度(利用fluorite的低折射) (ps:人类在此之前有用

fluorite做显微镜,因为不需太大的fluorite)。

1971年发表FD镜头系列使Canon继FL-F 300mm f/5.6後获得更多的表扬FD系列的特性是高反差,锐利,色彩均衡,易於操作,机械化的品质其中FD 55mm f/1.2 AL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非球面的SLR镜头这是在镜头制作上的一大胜利,因为传统球面镜头镜头边缘的光线不会汇聚到焦点而产生

模糊的点,此因不同的折射率所致,导致大光圈易产生flare(因光线在镜头内反射而产生光点,此光点可大可小,涵盖整张相片或局部)或ghost(flare 的一种,与原影像成相反对称),(此乃前辈告戒新手少用最大光圈之理由)

此传统球面镜头的缺点皆由非球面镜头获得改善,方法是减少镜头边缘光

线折射的陡度。

1973年TS 35mm f/2.8 SSC允许摄影师平行移动光轴或顷斜镜片,分别是改变透视和景深,这是原本大型相机才有的功能. SSC是

Super-SpectraCoating,用来增加透光率和色彩重现FD 35-70mm

f/2.8-3.5 SSC,短范围变焦,大光圈,提供拍照很好的方便和简易摄影师原本质疑它比定焦差,後来被它优秀的表现吸引而使用它。

1974年FD 300mm f/2.8 SSC,使用fluorite,高水准,很快成为运动摄影最佳选择,在足球摄影更显其长处。

1975年FD 400mm f/4.5 SSC,後对焦系统(Rear Focusing System),更顺

畅对焦和轻巧机械构造.另一是variable focus pitch system,使近摄对焦更迅速。

1982年FD 14mm f/2.8L 非球面,此系列最广角镜FD 35-70mm f/3.5-4.5用molded lens barrel来减轻重量。

1985年FD 35-105mm f/3.5-4.5业余平价非球面镜,因发展出非球面镜大量生产技术。Canon的设计目标是特有的高品质镜自生产後10年内仍保持领先EF镜头系列的品质建构在FD的优秀光学水准,加上自动对焦的功能FD镜头系列是给F-1相机系统之如EF镜头系列是给Canon EOS SLR 两者最大的差异是接环,EOS接环直径大且是以机械固定电子式控制1987--EF 50mm f/1.8 第一个自动对焦镜EF 300mm f/2.8L USM 第一个超声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驱动的镜头USM的特色是高扭力使得自动对焦有最佳的表现,安静,快速对焦,启动/停止快高精度。

1989年EF 50mm f/1.0L USMEF 80-200mm f/2.8L EF 20-35mm f/2.8L。

1990年USM更上层楼EF 35-135mm f/4-5.6 USM 第一个使用环型USM 大量制造的镜头。

1995年EF 75-300mm f/4-5.6 IS USM影响稳定(Image Stabilizer)镜头第一次发表。

单反发展历史

『写在前面』 单反相机,即采用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结构的照相机,其主要特点是拥有一个镜头和一块反光镜。自从1861年出现第一份单反相机设计专利到今天,经历150余年的发展后,单反已经成为 目前最流行的相机结构。 (本文当前处于初稿状态,如有问题请回复告知,多谢各位支持!) 『17世纪,单反结构的早期运用』 早在单反相机出现之前,单镜头反光成像结构就已经用于得到应用了。在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685年,德国修道士约翰·图恩(John·Thun)就发表了由他设计的单反结构暗箱。这种暗箱主要用于画家写生,可以提供正确的距离感。 早期单反结构暗箱 『1861年:第一个单反相机专利』 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是英国的摄影师、作者和发明家,曾在《摄影笔记》(Photographic Notes)杂志社做编辑。1859年,萨顿并制造了『萨顿全景

相机』。这款相机以一枚充满水的玻璃球作为镜头,视角达到了120度。1861年,萨顿设计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并取得专利。所以,萨顿全景相机并不是单反相机,这一点在很多中文资料中都出现了错误。 转发至微博 萨顿全景相机 『1884年: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 1884年,由卡滨·雷·史密斯(Calvin Rae Smith)制造的Monocular Duplex被认为是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从外形上,这款产品与单反结构暗箱非常相似。 3卡滨·雷·史密斯Monocular Duplex单反相机

19世纪末,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生产出大画幅单反相机。这些产品都采用腰平取景方式,并且需要手动控制反光板的起落。其中,1896年,德国人伊比斯·谢夫马哈制造的单反相机采用了胶卷和焦平面快门,这标志着单反相机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36年: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 1913年,徕卡(Leica)相机创始人、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Ur-Leica』(画幅为36×24mm)。到了1936年,德国公司Ihagee推出了第一台35mm量产型单反相机Kine Exakta。 4Ihagee Kine Exakta单反相机 事实上,前苏联公司Gomz也在1934年展示了名为『Sport』的35mm单反相机原型,但这款产品直到1937年才投入生产。Gomz后来更名为Leningrad,再后来的名字则是『Lomo』。

数码相机发展史

数码相机发展史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 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 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照相机自动聚焦系统的研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1963年,Canon 公司曾在原西德的科隆博览会(Photokina)上展出了一架自动聚焦照相机的样机;1974年,Nikon公司也在这一个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架样品;由于这些样机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等原因,未能成为商品。直至1975年,美国的亨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才发表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聚焦组件Vistronic System,称为双象对称式光电自动聚焦系统(简称VAF系统)。亨尼威尔当时并未生产出照相机,但在近20年后,却因为此技术而给公司带来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于1987年10月20日改名为柯尼卡有限公司,Konica)于1977年元月开始研制,并于同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聚焦袖珍照相机柯尼卡C35 AF,这是第一架作为实用商品出售的AF 照相机。它采用了亨尼威尔公司生产的自动聚焦组件。该机的AF系统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器来工作的,传感器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的位置,当两个影像的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部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从而实现了自动聚焦。由于这一系统获得了成功,所以后来有许多公司都采用Vistronic自动聚焦组件来生产自己的AF相机。由于该系统是接受外来光线的,属于“被动型”AF系统,所以C35 AF的不足之处是当光线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无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聚焦的精度不高(从1.1米至无穷远分11级聚焦),由于该袖珍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短(38/2.8),加上拍摄时大多是选择小光圈,聚焦不准的不足可以由景深来补救。

打印机打印机发展历程、原理、使用技巧及发展趋势

打印机打印机发展历程、原理及发展趋势 现在无论是在家里办公还是在单位办公,打印机肯定是必须的办公品。利用打印机,我们可以进行家庭办公文字输出、多媒体制作效果输出、图像打印输出以及其它介质输出等。不同的应用领域,会对打印机的使用要求、打印效果都是不同的,同时对打印机自身的性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每个人在使用打印机时,也都希望打印机能给自己带来方便和快捷。 一、打印机的发展历程、市场现状 根据输出效果的不同,打印机主要分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针式打印机以及其他特殊功能打印机;对于许多普通用户而言,针式打印机以及其他特殊功能打印机使用机会不是很多,因此本文就重点为大家介绍激光打印机与喷墨打印机。 激光打印技术最出出现在60年代,而真正投入被实际应用是在70年代初期。最早的激光打印机中的激光发射器是充有氦-氖气体的电子激光管,体积较大,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少限制。伴随着高灵敏度感光材料的不断出现,以及激光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打印技术迅速成熟,并投入了实际应用中。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人员,在静电复印机的技术基础上,结合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继设计出半导体激光打印机。该打印机相对于针打来说,不但质量好、输出速度快,而且没有噪音,因此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进入90年代后,激光打印机的输出处理速度已经能达到每分钟8页,打印精度为600DPI了。值得一提的是,惠普的分辨率增强技术和PCL打印机语言技术,此时已成为激光打印机的通用标准。目前激光打印机,根据输出速度的不同,可分为低速激光打印机(每分钟输出10~30页)、中速激光打印机(每分钟输出40~120页)以及高速激光打印机(每分钟输出130~300页)。目前在激光打印机市场上,相对出名的品牌有惠普、爱普生、佳能、利盟、理光、松下、施乐等系列,最近我国的联想以及方正品牌的激光打印机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喷墨打印机是在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的,它改变了传统针式打印机输出色彩单调的缺陷,将用户带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打印世界;不过由于最初推出时的喷打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各种设计开发的成本相对较高,那时的喷墨打印机仅仅用于一些专业印刷系统或者广告设计行业。随着喷墨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日益创新,喷墨打印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除了可以用于正常的商务办公以及个人办公外,喷墨打印机的“身影”已经开始出现在桌面印刷系统、广告设计系统、印刷出版系统以及摄影绘制等系统领域。现在喷墨打印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各种设计成本费用也在大幅度下降,这使得喷墨打印机在个人家庭用户中得到快速普及成为可能。 最近几年,伴随着家庭电脑用户数量的不断攀升,喷墨打印机凭借其价格优势以及良好打印效果,正逐步成为个人用户的首选。目前的喷墨打印机,也已经从最初的效果粗糙、输出缓慢、耗时较长,发展到现在的照片级效果、输出快速、操作简便,特别是最新的喷墨打印机整合了数码功能,这种类型的打印机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它能根据打印用户的不同要求,打印出各种非常有趣的家庭数码影像效果出来。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进入新世纪,数码相机这一产品的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握有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成为家庭必备日用消费品之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码相机开始涉足专业摄影领域。 一、数码相机的概念 数码相机又名:数字式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简称DC。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OMS,该成像元件的特点是光线通过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转化为电子信号。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三、数码相机的发展简史 1.诞生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 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1970 年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CCD。当工程师使用电脑将CCD 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后,所有的干扰信息都被剔除了。后来“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就安装有使用CCD的装置,就是数码相机的原形。“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的过程中,美国宇航局接收到的数字图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在数码相机发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于1981年8月

打印机

打印机 打印机(printer )是计算机的 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 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衡量 打印机好坏的指标有三项:打印 分辨率,打印速度和噪声。 分类: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 打印机:也叫做逻辑打印机,指 在“控制面板”中添加的打印机,打印服务器中的打印机主要是为使打印设备添加的软件。 目录 ? 1 基本概述 ? 2 基本分类 ? 3 基本应用 ? 4 发展历史 ? 5 维修技巧

一.打印机-基本概述

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或中间结果以人所能识别的数字、 字母、 符号和图形等,依照规定的格式 印在纸上的设备。打印机正向轻、 薄、短、小、低功耗、高速度和 智能化方向发展。 打印机的种类很多,按打印 元件对纸是否有击打动作,分击 打式打印机与非击打式打印机。 按打印字符结构,分全形字打印机和点阵字符打印机。按一行字在纸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打印机与行式打印机。按所采用的技术,分柱形、球形、喷墨式、热敏式、激光式、静电式、磁式、发光二极管式等打印机。 串式全形字符击打式打印机柱形、球形、菊花瓣形和杯形均属此类。所有字符均完整地以反形凸刻于柱、球等字模载体上,字模载体在驱动源的驱动下能转动,并可上、下移动,以将所需字模送到打印位置,通过打印锤敲击字模载体或字模载体本身摆动,击打色带后在纸上印出所需打印的字符。这类打印机可印出质量高的全形字符,最大打印速度约为60字符/秒。缺点是打印字符数受字模载体所载字模数限定,不能打印汉字和图像,不能实现彩色打印,且噪声大。

串式点阵击打式打印机打印头是由排成一列,并由电磁铁驱动的打印针构成。通过针的运动撞击色带,在纸上印出一列点。打印头可沿横向移动打印出点阵,这些点的不同组合就构成各种字符或图形。这类打印机能打印出接近全形字符质量的字符。它组字灵活,可打印图形和图像。通过使用彩色色带还可打印几种彩色。打印速度可达600字符/秒,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打印多份拷贝。应用十分普及,已部分取代了低、中速行式打印机。缺点是噪声大。 行式全形字符击打式打印机鼓式、链式、带式均属此类。反形字模载于字鼓、字链或字带上,对应于纸上一行每一个字符位置一般都设置对应数目的打印锤,当字模载体运动将所需字模送到打印位置时,对应的打印锤击打字模与色带,将这些字印在纸上。这类打印机印字质量高。带式的打印速度可达3000行/分,鼓式和链式可达2000行/分。缺点是打印字符数有限,不能打印汉字和彩色,噪声大。 行式点阵字符击打式打印机梳型点阵针式打印机属此类。打印元件由若干水平排成一行的打印针组成,通过电磁铁驱动针撞击色带,在纸上印出一排点,根据字符点阵大小由几排点构成一行字符。打印速度可达500行/分。缺点是噪声大。 二.打印机-基本分类

相机的发展史

浅析我国相机产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 相机作为一种现代化产品,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壮大,不断的贴近人们的生活。我国作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照相机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但面对国际影像产业巨头的挑战,国产相机显得力量很弱。本文通过分析相机产业的总体概况、宏观环境、发展态势以及产业结构介绍了我国相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相机发展历程小孔成像企业 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实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00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 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 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 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 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 成像”的原理。但是我国

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就远远晚于照相机技术了,中华民国时期虽然曾有“仙乐”的昙花一现,可是真正的起步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一、我国相机产业的起步(1947~1960) 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国产摄影器材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些由民间工匠制造的木质镜箱。进入20世纪后,上海开始出现从事相机生产的专门企业,以“仙乐”、“大来”等为代表的国产相机、国产电影机随之而生。 1.仙乐(SELO)牌照相机1 仙乐,又称“维纳氏-仙乐”,是我国可考相机制造史上第一台国产相机,出产于新中国建立前的1947-1948年,总产量200多台。说到仙乐,不能不提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人——郑崇兰先生,同时还有他的一句话“我开照相馆以后,发觉所用器材都是从外国进口,我想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何必要买外国货。”正是他的人,他的话,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信念上的基础——国货当自强! 2.大来牌照相机2 “大来”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二台由照 相机生产企业生产的相机,由于其仿制得 相当成功,而且据说效果不错,所以在当 年惹来了《工人日报》与《北京日报》的 长篇报道。

佳能发展

1.佳能的产生 佳能(Canon)是日本老牌相机制造商,在20世纪初期,日本相机行业十分落后,当时的人们多数都使用外国货。为此,几个日本年轻人为了制造国产(当然是指日本自己生产)的相机,开始仿造高档德国相机,并于1934年,在东京的一个小工厂里成功仿制了德国徕卡(Leica)相机,也研制出了日本第一架35mm焦平面快门照相机KWANON(日文“观音”的罗马字),早期佳能的标志也是‘千手观音’的图像,意思要生产世界上最好的相机,而且可以令用家有‘千手观音’般,可以千变万化的使用相机。直到1935年,KWANON才换成CANON,取英文的标准、准则之意(由于KW发音较难,因此改为类似的C/K的发音/,在日语里CANON的CA有“关卡的卡”的发音,其由来就是“观音”的KWA!!);随着名字的改换,标志也换3次,一直到1955年,CANON的标志才定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标志了。 2.佳能全球发展与现状发展 1957年 在日本瓦开开设欧洲总代理店“佳能欧洲”。 照相机“Canon L1”和8毫米电影摄影机“Canon 8T”被选为日本首批最佳设计商品。1959年 与美国Documat公司合作,开发微缩设备。 发展磁头产品。 推出同步读出器。 1962年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力发展办公设备。 在巴拿马开设中南美总代理店“佳能拉丁美洲”。 1963年 设立“佳能SA日内瓦”。废除总代理店制,建立佳能总公司直接管辖的销售体制。 推出X线镜面反射式高速摄影机。 着手开发光纤维。 1966年 设立佳能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1978年 设立佳能澳大利亚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彩色复印服务。 推出世界首创记忆式复印机“NP-8500”。 推出摄像机镜头。 推出备有激光自动对准机构的掩模对准仪“PLA-500FA”。1967年 设立拉丁美洲当地人佳能拉丁美洲股份有限公司。 出口比率超过50%。 1970年 设立海外第一个生产据点“台湾佳能”。 推出日本首批普通纸复印机“NP-1100”。 涉足个人计算机市场。 推出日本首批半导体曝光装置“PPC-1”。 1972年 设立欧洲第一个生产据点“佳能吉森”(当时是Physotec GmbH西德)。推出世界首创液干式普通纸复印机“NP-70”。 1974年 前田武男先生出任佳能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佳能办公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办公用计算机“ Canonac100/ 500 ”。 推出残疾人便携式会话辅助器“ Communicator ”。 推出盲人电子阅读器“ Optacon ”。 1978年 设立佳能澳大利亚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彩色复印服务。 推出世界首创记忆式复印机“NP-8500”。 推出摄像机镜头。 推出备有激光自动对准机构的掩模对准仪“PLA-500FA”。 1979年 设立佳能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可比雅股份有限公司为关联公司。 海外销售额首次突破1 ,000 亿日元。 推出内置半导体激光器的打印机“ LBP -10 ”。 推出全自动照相机“ AutoBoy ”。

佳能的发展历史

佳能的标识 Canon(佳能)发展历史 1930年,Goro Yoshida和他的姐夫Saburo Uchida在日本创建了精密光学仪器实验室。4年后,他们制造了第一台相机,命名为“Kwanon”(观音菩萨),因此他们的第一个标识就是千手观音的图案。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将公司名称和标识都改为“Canon”,因为它的发音更近似于Kwanon。 佳能来源 Canon -佳能名称源于美女。佳能公司的创始人是位医学博士,取此名的灵感出自他抬头眺望天空而来。佳能公司原来的名字叫生本·古岳·橙久城(SEIKI KOGAKU KENKYUJO),是一个精密光学仪器研究所。佳能原有一个十分英语化的名字KWANON,意为一位仁慈佛教女神的名。公司以此名,命其第一架35毫米测距式相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唯一一架KWANON相机幸存。大约在1936年,公司用汉莎·佳能(HANSA CANON)为品牌的相机正式上市了。从此,佳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相机品牌和公司的象征。毫无疑问,响亮的名字与日俱增,目前使用的EOS(Electronic Optical System)不仅仅表示电子光学系统英文字首字母的缩写,也是一位在希腊被称作黎明的女神。 公司规模 佳能是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自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目前,佳能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佳能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并在美洲、欧洲、亚洲及日本设有4大区域性销售总部,在世界各地拥有子公司200家,雇员超过10万人。 佳能在2004年全球财富500强的营业额排名中列第165位,并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名列第五。2003年,佳能公司实现净销售额298.89亿美元及净收入25.77亿美元,双双刷新其历史新高。 1937年,凭借光学技术起家、并以生产世界一流相机为目标的佳能公司成立。此后,佳能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在19世纪70年初研制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80年代初,佳能首次开发成功气泡喷墨打印技术,并将其产品推向全世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使佳能数十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去年,佳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2002年在美专利注册数量排名中名列第二,至此,佳能已第十年连续进入该排名前三名。 2003年,御手洗社长被聘为广东省经济顾问。同年,被大连、苏州市评为荣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 一,史前摄影 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墨子不仅发 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他认为光线象箭一样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例如屋外站立一个人,他头顶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墙壁的下方,而他脚部的光线通过小孔 射到了墙壁的上方,因而人像是倒立的。这是人类对于光的直线传 播原理的最早的记录。这就是著名的小孔成像原理,比欧洲整整早 了2000年。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二,摄影的诞生 在摄影的最终发展有三位最主要的创始者。 △1825年拍出第一幅照片《牵马的孩子》 △1826年拍出名作《窗外的景色》 △尼埃普斯使用过的相机 2,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3,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用来印制正像。1839年1月 向法国和英国的皇家学院申报失败。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 为现代负片工艺开创了新起点。 △卡罗式摄影术拍摄的部长肖像的负片及印片 三,感光材料和相机的发展

1,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 1851年,英国雕塑家F?S?阿彻尔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 可以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 干裂。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胶“湿板” 摄影法。 湿版法的优点是光敏度高,感光快。拍风景约需10秒至1分种,拍人像只要2至20秒。再用蛋清相纸,便可以印出无限量永久性的 照片,且影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景物优美真实,价格低廉。 △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 2,第二次大革新——干板摄影普及的曙光 19世纪70年代,摄影在技术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发明了另外一种以玻璃为感光版的摄影方 法“干版法”,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又有提高,质量很稳定,摄 影时比“湿法”方便很多,在室外阳光下曝光时间可缩短到1/25秒。 3、第三次大革新——胶卷的发明 1900年,柯达公司推出普及型照相机白朗尼。至此,摄影真正 普及于老百姓。这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使用不同类型的胶卷相 机开始充斥市场。相机的发展因此开始向小型化和轻量化方向演进。 △各种胶卷相机: △1913年,德国莱兹厂的一位工程师巴纳克按35毫米电影胶片 的规格设计出一种小型照相机,取名莱卡(Leica)。由于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影响,直到1925年才问世,它标志着35毫米照相机(又称 135照相机)的诞生。 4、第四次大革新——从银盐到电子数码相机的发展 早期产品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 开发,通过卫星系统从太空中向地面发送航天照片。 △1975年,柯达于1975年开发世界第一部数码相机。

复印机的发展史

夏普复印机的发展史 一、静电复印机的发展史: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施乐公司推出第一台商用复印机以来,复印机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复印技术也日趋完善。复印机产品从手动到全自动,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从模拟式到数码式,从单色到多色、全彩色的发展,复印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走上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道路。自从发明复印机以来,这个使信息更为散播流传的工具影响人类的社会深远。当人们享受着现代办公自动化带来的乐趣时,有没有想过:复印机是怎么样发展而来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今天和大家一起回顾复印机的发展史。 1.技术 全世界有几十家公司独立生产复印机,复印机的名称纷繁复杂,听到像工程复印机、数码复印机、彩色复印机等名词时,大家就可能会对它的概念变得不清晰了。我们的依据不同,复印机就有不同的分类,为了理清一些基本的概念,请看下表:

以上的复印机想必大家都了解一二,但复印机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就以工作原理的不同,以模拟复印机和数码复印机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模拟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曝光、扫描将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通过光学系统直接投射到已被充电的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复印过程。早期的光导电体为单层,兼具电荷的生成与输送功能;现今已发展出机能性的多层结构,使得电荷储存和传递的功能更为完善。 而数字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对通过曝光、扫描产生的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图像数码信号输入到激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激光束对被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扫描,在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

像,图像处理装置(存储器)对诸如图像模式、放大、图像重迭等作数码处理后,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完成整个复印过程。 了解过模拟复印机和数码复印机的工作原理,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关于复印机一系列的技术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来的。 自1938年美国物理学士查斯特·卡尔逊(Chester Carlson)发明静电复印技术至今已经历了60多年,静电复印技术也已发展成一门成熟的技术,并广泛运用到复印机(模拟式、数字式)、激光打印机和普通纸传真机中。从1959年9月美国施乐公司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落地式办公用XEROX914型全自动复印机至今,复印机本身由模拟式转化为数字式;使黑白复印机变成双色、多色及全彩色复印;使单功能复印变成多功能复印。 我们将在复印机史上每次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突破总结如下图:

摄影的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史 关于摄影的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前468-前376)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拍摄的《鸽子棚》。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在1839年。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 二、摄影术的发展 1.卡罗式摄影术; 2.玻璃的使用; 3.火棉胶的发明; 4.从湿板到干板; 5.从干板到胶卷; 6.柯达公司的诞生。 三、从黑白到彩色 黑白胶卷:1981年:ISO20°;20世纪20年代:ISO30°;20世纪40年代:ISO100°; 20世纪50年代:ISO400°;20世纪60年代:ISO3200°;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反转片胶卷(Kodakchrome); 1937年,爱克发公司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负片胶卷(Agfacolor)。 四、四大胶片公司 柯达公司:美国,1888年;爱克发公司:德国,1873年; 依尔福公司:英国,1879年;富士公司:日本,20世纪初。 五、照相机的发展 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

1839年以后,去掉反光镜的“暗箱”成为照相机; 1860年,带有皮箱的照相机出现(黑布蒙头); 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照相机; 1923年,徕卡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 1940年以后,单镜头反光相机开始出现; 18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 1990年以后,数码相机出现。 六、我国照相机的发展 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生产“海鸥”牌照相机; 1965年,江西光学仪器厂成立,生产的照相机也叫“海鸥”,后更名为“凤凰”。 第二节:摄影的门类 摄影可分为六大类: 1.新闻摄影; 2.艺术摄影; 3.纪实摄影; 4.广告摄影; 5.科技摄影; 6.应用摄影。 一、新闻摄影 用于新闻报道的摄影: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工农业等。 二、艺术摄影 以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风光、人像、静物、体育、花卉等。 三、纪实摄影 以纪实的手法表现的摄影形式:记录社会现实,风土人情,世间百态,生活风貌;歌颂美好事物,针砭社会时弊。 四、广告摄影 以宣传产品为商业目的的摄影形式:汽车、房地产、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等。

企业logo的发展史

企业logo发展史 —张娜 一、佳能logo的发展史 佳能的由来 Canon-佳能名称源于佛教。佳能公司的创始人是位医学博士,取此名的灵感出自他抬头眺望天空而来。 佳能公司原来的名字叫“精机光学研究所”,是一个精密光学仪器研究所。佳能原有一个十分英语化的名字KWANON,意为观音。公司以此命名其第一架35毫米测距式相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唯一一架KWANON相机幸存。 大约在1936年,为品牌的相机正式上市了,其CANON一词含有“盛典、规范、标准”的意味。从此,佳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相机品牌和公司的象征。

1934年6月,佳能成功试制成日本第—台35mm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并使用Kwanon (观音)作为其名称。直至1935年,佳能才正式将Canon进行注册,使其成为全球通用商标。将商标名称用于公司名称,这一举措对形成佳能企业识别系统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创业之初便致力于保持公众形象的一致性,今天的佳能才能赢得全球性的突破成就。 标志的发展史 (一)1934年:佳能的第一台相机,命名为“Kwanon”(观音菩萨),因此他们的第一个标识就是千手观音的图案。 (二)1934年: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将公司名称和标识都改为“Canon”,因为它的发音更近似于Kwanon。试制“Kwanon”时的雕刻文字,但是它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个人觉得这个标志虽然代表了那个时期的历史,也很有艺术性,但识别度不高。 (三)1935年:“Canon”演变成了单薄的线条,这是精机光学工业株式会社创业时的佳能标志,造型上已颇具个性。 (四)1953年:整体较为平衡,精炼。 (五)1956年:对细节部分设计的反复探讨,形成了现在的标志。 为了精益求精,1935年设计的佳能标识,随着企业发展,在视觉上不断完善,形成现在的标识,但无论怎样变化,依然能原封不动地继承创业之初佳能标识在造型上具有强烈个性的内钩的“C”字。 (六)2010年:佳能标识从1956年确立之后一直沿用至今,它现在已经是一个在全球赢得信赖的标识了。 “Canon”的词源含有“经典”、“规范”、“标准”的意思。它蕴含着这样的企业精神:力争在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方面成为世界的标准,成为行业的楷模。同时,它发音简单、字数恰当、易记,易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充分符合命名要求。 2010 二、东风标致logo的发展史

著名企业logo的演变发展史

著名企业logo的演变发展史 1982年,40多岁的程序员约翰·沃诺克(John Warnock)和查尔斯·杰斯克(Charles Geschke)离开施乐,创建了一家新软件公司Adobe。公司创建之初,为了降低成本,沃诺克和杰斯克几乎做所有的事情。例如,Adobe的第一个标志就是由沃诺克的妻子设计。 苹果的标志 1976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设计并打造了第一台家用计算机Apple I。由于沃兹尼亚克当时还在惠普工作,因此他们最初希望将这一产品卖给惠普,但遭到了拒绝。为了制造Apple I的主板,他们甚至开始变卖家产。当年晚些时候,沃兹尼亚克开发出了Apple II的原型,但当他们将这一产品提供给Commodore时,再次遭到拒绝。在此之后,苹果时来运转,终于走上了正轨。 苹果的第一个标志设计非常复杂,它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读书的一个图案,上下有飘带缠绕,写着Apple Computer Co.字样,外框上则引用了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的短诗,“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灵魂。”这一标志的设计者是罗纳德·韦尼(Ronald Wayne),他实际上也可以算是苹果的联合创始人,但仅仅为苹果工作两周之后,他就以800美元出售了自己持有的10%股份。如果他持有到现在,这些股份的价值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乔布斯后来认为这一标志设计过于复杂,影响了产品销售,因此聘请Regis McKenna顾问公司的罗勃·简诺夫(Rob Janoff)为苹果设计一个新标志。这就是苹果的第二个标志——一个环绕彩虹的苹果图案。1976年到1999年期间,苹果一直使用这一标志。那么,为何这一苹果被咬掉一口呢?这或许恰恰正是设计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在英语中,“咬”(bite)与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单位字节(Byte)同音。 1998年,苹果又更换了标志,将原有的彩色苹果换成了一个半透明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银灰色标志。 佳能的标志 1930年,Goro Yoshida和他的姐夫Saburo Uchida在日本创建了精密光学仪器实验室。4年后,他们制造了第一台相机,命名为“Kwanon”(观音菩萨),因此他们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千手观音的图案。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将公司名称和标志都改为“Canon”,因为它的发音更近似于Kwanon。 1996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y Brin)联手打造了一个搜索引擎,这就是谷歌的前身。他们最初将这一搜索引擎命名为“BackRub”,但随后更名为“Google”。两年之后,他们开始向主要互联网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但乏人问津。最终,他们在好友的车库中创建了谷歌。 谷歌的第一个标志由布林设计,为了设计这一标志,他特意自学了免费图形软件GIMP。此后不久,谷歌又在标志后面加上了一个感叹号,此举明显是为了模仿雅虎。1999年,斯坦福大学艺术专业教授鲁斯·科达尔(Ruth Kedar)为谷歌设计了新标志,并沿用至今。 IBM的标志

佳能数码相机在中国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佳能数码相机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经济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因此日常所用到的传统相机已经变成了数字化时代的数码相机。而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国际著名品牌佳能的历史,并且分析和预测佳能公司在中国的数码相机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佳能数码相机发展趋势 引言:佳能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是非常高的,究竟佳能有何等能耐得到那么高的市场占有率呢?而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又是由哪几个公司主宰,佳能数码相机又有哪些优点值得发扬,哪些缺点需要改正呢?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佳能数码相机的现状,并且预测佳能公司数码相机的的发展趋势。 一、佳能公司数码相机概况和公司简介 (1)数码相机的定义:数码相机是将成熟的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相机相结合的产物,因 为数码相机的直接功能是成像,因此数码相机的概念首先必须是相机。数码相机作为相 机的延伸,自然也要符合相机的定义。简单而言,就是能够成像。也就是说,必须有镜头——捕捉影像的先锋。通常根据焦距的变化可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种,定焦镜 头顾名思义是焦距不可变的镜头,而变焦镜头可以调节焦距,从而达到良好的取景效果。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同时相机的整体性能和易用性设计也非常 关键。传统相机制造商在将先进的光学技术和制造经验融入数码相机时,优势自然会凸 现出来。在讲究拍摄质量的时代,先进的光学技术无疑会为数码相机用户增色不少。从 相机本身划分,又可分为单反相机和全自动相机。单反相机全名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一般单反相机的镜头可以更换,拍摄者可根据不同的拍摄要求,选择不同镜头。一般专 业级数码相机都是单反相机,因其造价昂贵,质量上乘,更适合专业人士。而一般性工 作和生活使用选择可变焦的全自动相机就可以,不同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在2倍、3倍、10倍等不同变焦倍数的相机中进行选择。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当拍摄效果不满意时,

AF自动对焦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简史

AF自动对焦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简史 摄影与数码2009-11-30 22:59:53 阅读19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转载于相机之家:https://www.doczj.com/doc/a319234229.html,/culture/20081251048157341.html AF自动对焦一词 什么是自动对焦?『AF』又代表了什么意思?相机如何才有AF功能?『AF』系Automatic Focus 自动对焦的英文缩写,泛指相机以特定区域(一般指中央,但现在的系统已经可以指定在观景窗内看到的任何一点角落),进行测距、进而调整镜头中镜片形成焦点,使照相机内的影像看起来清晰之设计;相对于MF 手动对焦,AF 已经成为现代相机科技的标准用语。 操作相机「手动对焦」动作的几个步骤:一、转动镜头移动镜片,使镜头胴身伸长缩短;二、判断镜头调整后形成的影像是否清晰;三、清晰后,代表对焦完成。 为什么相机采用了自动对焦系统后还需要等待的时间呢?比起纯手动对焦,AF对焦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Mr.OH!简述这两种设计的原理,以下将阐明AF 系统的开发过程。被动式自动对焦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比较被摄物体的相位或分析其反差;主动式自动对焦系统是在曝光前由相机发射出一束红外线或超音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再由相机读取,并据此控制镜头的移动。 AF自动对焦技术的影响 从傻瓜相机时代开始,你只要轻轻地半按相机快门,等候熟悉的『哔』声响起,再一路将快门推到底!『喀插』一声,拍照就算完成了。这是摄影玩家再熟悉不过的全自动摄影流程,也是俗称的傻瓜摄影技术。为了达到自动对焦的目的,背后科技发长达了40年努力。今日我们可以轻松拥有相机,EASY 地按下快门拍照,也是这过去40年的努力让专业照相机大幅度平民化,走入大众的生活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