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反发展历史

单反发展历史

『写在前面』

单反相机,即采用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结构的照相机,其主要特点是拥有一个镜头和一块反光镜。自从1861年出现第一份单反相机设计专利到今天,经历150余年的发展后,单反已经成为

目前最流行的相机结构。

(本文当前处于初稿状态,如有问题请回复告知,多谢各位支持!)

『17世纪,单反结构的早期运用』

早在单反相机出现之前,单镜头反光成像结构就已经用于得到应用了。在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685年,德国修道士约翰·图恩(John·Thun)就发表了由他设计的单反结构暗箱。这种暗箱主要用于画家写生,可以提供正确的距离感。

早期单反结构暗箱

『1861年:第一个单反相机专利』

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是英国的摄影师、作者和发明家,曾在《摄影笔记》(Photographic Notes)杂志社做编辑。1859年,萨顿并制造了『萨顿全景

相机』。这款相机以一枚充满水的玻璃球作为镜头,视角达到了120度。1861年,萨顿设计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并取得专利。所以,萨顿全景相机并不是单反相机,这一点在很多中文资料中都出现了错误。

转发至微博

萨顿全景相机

『1884年: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

1884年,由卡滨·雷·史密斯(Calvin Rae Smith)制造的Monocular Duplex被认为是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从外形上,这款产品与单反结构暗箱非常相似。

3卡滨·雷·史密斯Monocular Duplex单反相机

19世纪末,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生产出大画幅单反相机。这些产品都采用腰平取景方式,并且需要手动控制反光板的起落。其中,1896年,德国人伊比斯·谢夫马哈制造的单反相机采用了胶卷和焦平面快门,这标志着单反相机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36年: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

1913年,徕卡(Leica)相机创始人、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Ur-Leica』(画幅为36×24mm)。到了1936年,德国公司Ihagee推出了第一台35mm量产型单反相机Kine Exakta。

4Ihagee Kine Exakta单反相机

事实上,前苏联公司Gomz也在1934年展示了名为『Sport』的35mm单反相机原型,但这款产品直到1937年才投入生产。Gomz后来更名为Leningrad,再后来的名字则是『Lomo』。

5Gomz Sport单反相机

『1939年:实现反光镜自动复位』

我们知道单反相机的反光镜有两种状态:落下时用于取景,抬起时用于成像。早期单反相机并不具备反光镜自动复位功能,在每次快门释放后,都需要使用者手动落下反光镜才能继续拍摄。这种状况直到1939年,德国公司KW推出Praktiflex后才得到改变。KW在二战后更名为Praktica,(音译为『百佳』),后来成为了蔡司(Zeiss)的子公司。

KW Praktiflex单反相机6

旭光学(Asahi Optical)在1952年推出了日本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Asahiflex,而后,又在1954年推出的Asahiflex IIb上加入了『快速自动复位反光镜』。Asahiflex IIb的设计比Praktiflex更加成熟可靠,因此得到了此后相机厂商的广泛应用。旭光学又被称作『朝日光学』,是宾得(Pentax)的前身。

旭光学Asahiflex IIb单反相机7

『1949年:加入五棱镜取景器』

早期单反相机大多只能以腰平方式进行取景,同时取景画面是上下方向正确但左右方向颠倒的。为了能够实现眼平、正像取景,蔡司从1937年开始着手设计采用无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该项目由于二战爆发而一度中断,直到战后东德蔡司工厂恢复生产才被重新提上议程。最终产品Contax S直到1949年的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才得以与世人见面。在今天,除了一些入门级单反相机会采用相对廉价的五面镜取景器外,绝大部分单反相机都沿用了五棱镜取景器。

蔡司Contax S单反相机8

1957年,旭光学推出了日本首台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Pentax。这款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而使旭光学更名为宾得。

『1963年:第一台35mm半格单反』

在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照相机的价格普遍超过2万日元,是一名中级员工月薪的三倍以上。为了能让更多人尝试拍照,奥林巴斯的米谷美久在1959年设计出一款成本在6000日元左右的35mm半格相机PEN(画幅为18×24mm)。得益于小巧的体积、优秀的画质和低廉的价格,PEN系列相机很快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奥林巴斯PEN半格相机。9

1963年,PEN系列已经拥有多达17款产品,而奥林巴斯也顺势推出了第一台35mm半格单反相机PEN F。PEN F系统拥有多达17款镜头和丰富的拍摄附件,并能通过转接环使用包括徕卡、尼康在内的其它品牌镜头。

奥林巴斯PEN F半格单反相机10

由于机身紧凑但又能更换镜头,PEN F得到了不少专业摄影师的青睐。马格南图片社的著名摄影师尤金·史密斯就曾使用PEN F拍摄了《水俣》纪实摄影专题。

『20世纪60年代,TTL测光的出现与发展』

早期的单反相机是没有测光功能的,专业摄影师通常会使用手持测光表辅助拍摄。以蔡司Contaflex II为代表的35mm单反相机虽然整合了测光表,但它们测量的是外部环境光线而不是通过镜头的光线,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1963年到1964年,东京光学(Kogaku)Topcon RE-Super和旭光学Pentax Spotmatic成为首批采用TTL(Through the lens,通过镜头)方式进行测光的

35mm单反相机。其中,Topcon RE-Super实现了全开光圈测光,而Pentax Spotmatic则与现代单反相机一样将测光部件放置在五棱镜顶部。

旭光学Pentax Spotmatic单反相机11

1966年,美能达(Minolta)推出了首款分区测光35mm单反相机SRT-101。这款产品通过2个位置不同的硫化镉(Cds)测光元件实现2分区评价测光,可以在高反差情况下进行自动补偿,从而有效提高测光精度。SRT-101的设计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同时现代单反相机也具备了更多的测光分割区域。

美能达SRT-101单反相机12

『1965年,第一台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

单反相机的反光镜让取景和成像可以共享同一条光路,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取景和构图。但反光板的起落动作不仅会产生机震和噪音,同时也限制了连拍速度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佳能(Canon)在1965年推出了第一台固定式反光镜单反相机Pellix。

佳能Pellix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13

在Pellix内部,佳能用一块只有0.02mm的固定式半透明薄膜代替了普通单反相机的反光镜。从镜头射入的光线有30%会在半透明薄膜上发生发射并进入取景器,另外70%则会到达焦平面用于成像。尽管这种设计存在通光量损失和取景器昏暗的问题,但对于需要高速连拍的体育摄影,以及需要尽量避免机震的显微摄影、天文摄影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

尼康F2 High Speed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14

除了Pellix和它的改进机型Pellix QL外,在胶片时代的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还有佳能EOS RT和EOS-1N RS,以及尼康(Nikon)的F2 High Speed和F3 High Speed。

『20世纪70年代,自动曝光的出现』

上面介绍的几款产品都没能实现测光与曝光的联动,我们在使用时只能根据曝光表给出的提示,手动调整曝光参数。1962年,蔡司推出的Contaflex Super B成为首台使用非TTL测光表实现自动曝光功能的35mm单反相机。

蔡司Contaflex Super B单反相机15

1971年,宾得Pentax ES和佳能FTb先后上市,它们是首批支持TTL自动曝光35mm单反相机。两者的区别在于:宾得Pentax基于光圈优先模式,而佳能FTb 则基于快门优先模式。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系相机厂商分化成为两个阵营,以佳能、柯尼卡(Konica)、理光(Ricoh)为代表的厂商选择支持快门优先;而以宾得、富士(Fuji)、美能达为代表的厂商选择支持光圈优先模式。这种互不兼容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77年,这一年美能达发布了XD(又称为XD-7或XD-11)单反相机,首次将两种曝光模式基于一身。

美能达XD-7单反相机16

『程序自动曝光与程序化自动曝光』

1978年,佳能发布了A-1单反相机。除了手动曝光、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三种拍摄模式外,A-1还首次实现了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在这个模式下,A-1内部的高速微型处理可以同时控制光圈和快门两项曝光参数。不仅如此,在搭配原厂指定型号闪光灯时,A-1还能实现闪光自动曝光。

佳能A-1单反相机17

尽管加入程序自动曝光功能后,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已经变得非常简单,但单反相机仍然向着易用化、智能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着。1988年,美能达推出了第二代自动对焦单反相机α7000i。这款产品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艺术创作软件卡』获得对应人像、体育、微距等不同题材的拍摄模式,又或者实现多重曝光、包围曝光等功能——这就是最早的程序化自动曝光模式。

美能达α7000i的艺术创作软件卡18

『20世纪80年代初,自动对焦的出现』

在单反相机实现自动测光和自动曝光功能后,下一个最令人期待的功能就是自动对焦了。为此,各大厂商都在进行积极地尝试。结果有些出人意料,第一个拿出成品的是美国公司宝丽来(Polaroid)。没错,就是那个以生产拍立得相机闻名的宝丽来。它从1972年开始生产SX-70系列单反式拍立得相机,并于1976年,成功推出可以声纳测距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的SX-70 Sonar。

宝丽来SX-70 Sonar单反式拍立得相机19

在1980年至1982年间,日本公司启能(Chinon)和佳能都推出了不依赖于机身就能完成自动对焦的特殊镜头。这种镜头整合有测距器、驱动马达和电源,因此体积非常硕大。在这类镜头的帮助下,发布时间较早的启能CE-4s成为『第一台可换镜头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当然,这个头衔多少有些水分,因为CE-4s的机身其实并没有参与自动对焦的操作。

启能CE-4s单反相机20

1981年,宾得发布了ME-F单反相机。这款产品将对比度检测对焦模块整合到了机身内部,从而成为『第一台TTL方式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同一时期的佳能AL-1 QF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思路,只不过上市时间比ME-F稍晚一些。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产品仍然需要搭配专用镜头才能实现自动对焦,而在配合原有手动镜头时只能给出合焦提示。

宾得ME-F单反相机。21

『20世纪80年代中叶,商品化的自动对焦单反相机』

在经历了一番早期探索之后,第一台商品化的自动对焦单反相机终于登场了。1985年,美能达发布了α7000,这款产品不仅实现了TTL方式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同时还在机身内整合了对焦马达。在需要进行自动对焦操作时,对焦马达将会通过位于镜头与机身之间的连杆驱动镜头完成自动对焦。α7000很快成为当时最热销的单反相机,同时宣告单反相机正式进入自动对焦时代。

美能达α7000单反相机22

佳能在1985年也尝试性地推出了T80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在汲取了足够多的经验后,终于在1987年拿出了全新的EOS单反系统。EOS系统采用了全面电子化的EF镜头卡口,镜头与机身依赖电子触点进行数据交换和电力传输,完全避免了机械传动。这样不仅解决了接卸结构在长期使用后的磨损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机身同镜头之间的密封性。

佳能EOS 650单反相机23

每只EF卡口自动对焦镜头中都拥有两个马达,分别完成自动对焦和光圈开合动作。镜头内置对焦马达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自动对焦的效率,并且在日后得到了更多厂商的采纳。

『1981年,单反相机进入数字时代』

1975年,柯达(Kodak)技术人员史蒂夫J·塞尚(Steven J.Sasson)研制出第一台数码相机,为照相机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1981年,索尼展示了Mavica系列的首款产品。尽管这类产品在当时被成为静态视频摄像机(Stile Video Camera),但首款Mavica确实采用了单反结构和数字化的感光元件。

索尼Mavica静态视频摄像机。24

由于索尼在当时并不具备镜头制造技术,所以单反结构的Mavica使用了尼康F卡口。1991年,柯达与尼康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出了DCS 100数码单反相机,迫使索尼停止了单反结构Mavica后续产品的开发。

基于尼康F3机身的柯达DCS 100数码单反相机。25

『2002年,第一台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在数码相机诞生的最初阶段,没有一款产品能拥有与35mm胶片相同大小的感光元

件。当原有35mm单反镜头使用在感光元件尺寸较小的数码单反相机上时,镜头的实际视角相当于原有视角乘以一个等效系数,而这个等效系数会让镜头的广角拍摄能力大打折扣。

蔡司自1974年开始同日本公司雅西卡(YASHICA)合作生产Contax系列相机。到1983年,雅西卡被另一家日本公司京瓷(KYOCERA)收购,『Contax』商标使用权也随之归属于京瓷所有。2001年11月,京瓷正式发布了第一台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Contax N Digital。这款产品搭载了一片36×24mm的CCD感光元件,可以保留镜头原本的视角。

京瓷Contax N Digital数码单反相机26

Contax N Digital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反而被业界认为是一场昂贵的失败,最终导致京瓷在2005年宣布退出相机市场。同样是在2005年,佳能发布的EOS 5D让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首次降至2万人民币以下,让更多非专业摄影爱好者有能力拥有一款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佳能EOS 5D数码单反相机27

『2006年,第一台实时取景数码单反相机』

便携式数码相机很早就实现了液晶屏取景功能,但对于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者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使用传统的光学取景器进行拍摄。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码单反相机的普及。

2006年,奥林巴斯发布发布了第一台具备实时取景(LiveView)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E-330。这款产品不仅允许使用者在液晶屏上进行取景,同时还配置了翻转式液晶屏,让不少特殊角度的拍摄变得更加轻松。可以说,这是自Contax S引入五棱镜正像取景以来,单反相机在取景方式上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奥林巴斯E-330数码单反相机。28

在今天,实时取景功能不仅成为了新型数码单反相机的标准配置,同时不少新型产品还加入了人脸识别、笑脸识别等更加易用的功能。

『2008年,第一台视频拍摄数码单反相机』

在实时取景功能得到实现后,数码单反相机又在2008年加入了短片拍摄功能,这一年发布的尼康D90成为第一台支持720p高清短片拍摄的数码单反相机。而稍晚发布的佳能EOS 5D Mark II凭借支持1080p全高清格式和更完整的手动控制功能,得到了更多视频拍摄者的认可。

照相机发展简史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 1835 英国Talbot发明英国第一台试验照相机并拍摄负片 1837 摄影发明者法国Daguerre制作商品化的Daguerre照相机 1841 德国光学家Voitglander研制出首台带Pitzvar镜头的金属照相机 1851 英国Archer制作最早的湿板相机 1861 英国Ross公司发行首台湿板全景相机 1871 英国Maddox牌第一台干板相机 1875 德国摇头相机 1888 美国Kodak公司发行最先采用胶卷的方盒照相机No.1 Kodak 1890 英国Park牌第一台干板双反相机问世 1893 荷兰和英国合作的Loman§Hinton 公司发行第一台干板单反相机 1896 英国Newman § Guardia公司生产第一台折合式干板Nydia相机 1987 Kodak公司生产第一台折合式120相机 1900 Kodak公司发行第一代轻便普及Brownie相机和使用120胶卷的 全景相机 1900 第一代双镜头立体照相机 1902 第一台拍三原色底片的照相机 1902 美国FORMAR & SCHWING公司推出5X7英寸的大型的单镜头反光 焦平快门新闻照相机Graflex 1914 德国人O. Barnack制作Leica 135原型机 1924 德国Enst Leits公司批量生产的Leica相机 1929 德国Rolleiflex第一代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 1932 测距和聚焦联动的Leica I型照相机问世 1932 德国Zeiss公司发行1/1000秒纵走金属帘幕快门的Contax I相机 1935 德国Zeiss公司发行带测光表的Contaflex 135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35 德国Ihagee公司制造第一台120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Exakta 4 德国库瑞列(Korelle?)120单反相机(1932) 1936 Zeiss公司发行带测光表的Contax III 135平视取景照相机 1936 Ihagee公司制造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Kine Exakta 1938 Kodak公司发行120快门先决自动曝光相机Super Kodak Six-20 1938 拉脱维亚生产第一台8X11毫米微型照相机Minox

单反发展历史

『写在前面』 单反相机,即采用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结构的照相机,其主要特点是拥有一个镜头和一块反光镜。自从1861年出现第一份单反相机设计专利到今天,经历150余年的发展后,单反已经成为 目前最流行的相机结构。 (本文当前处于初稿状态,如有问题请回复告知,多谢各位支持!) 『17世纪,单反结构的早期运用』 早在单反相机出现之前,单镜头反光成像结构就已经用于得到应用了。在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685年,德国修道士约翰·图恩(John·Thun)就发表了由他设计的单反结构暗箱。这种暗箱主要用于画家写生,可以提供正确的距离感。 早期单反结构暗箱 『1861年:第一个单反相机专利』 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是英国的摄影师、作者和发明家,曾在《摄影笔记》(Photographic Notes)杂志社做编辑。1859年,萨顿并制造了『萨顿全景

相机』。这款相机以一枚充满水的玻璃球作为镜头,视角达到了120度。1861年,萨顿设计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并取得专利。所以,萨顿全景相机并不是单反相机,这一点在很多中文资料中都出现了错误。 转发至微博 萨顿全景相机 『1884年: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 1884年,由卡滨·雷·史密斯(Calvin Rae Smith)制造的Monocular Duplex被认为是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从外形上,这款产品与单反结构暗箱非常相似。 3卡滨·雷·史密斯Monocular Duplex单反相机

19世纪末,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生产出大画幅单反相机。这些产品都采用腰平取景方式,并且需要手动控制反光板的起落。其中,1896年,德国人伊比斯·谢夫马哈制造的单反相机采用了胶卷和焦平面快门,这标志着单反相机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36年: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 1913年,徕卡(Leica)相机创始人、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Ur-Leica』(画幅为36×24mm)。到了1936年,德国公司Ihagee推出了第一台35mm量产型单反相机Kine Exakta。 4Ihagee Kine Exakta单反相机 事实上,前苏联公司Gomz也在1934年展示了名为『Sport』的35mm单反相机原型,但这款产品直到1937年才投入生产。Gomz后来更名为Leningrad,再后来的名字则是『Lomo』。

数码相机发展史

数码相机发展史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 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 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照相机自动聚焦系统的研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1963年,Canon 公司曾在原西德的科隆博览会(Photokina)上展出了一架自动聚焦照相机的样机;1974年,Nikon公司也在这一个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架样品;由于这些样机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等原因,未能成为商品。直至1975年,美国的亨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才发表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聚焦组件Vistronic System,称为双象对称式光电自动聚焦系统(简称VAF系统)。亨尼威尔当时并未生产出照相机,但在近20年后,却因为此技术而给公司带来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于1987年10月20日改名为柯尼卡有限公司,Konica)于1977年元月开始研制,并于同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聚焦袖珍照相机柯尼卡C35 AF,这是第一架作为实用商品出售的AF 照相机。它采用了亨尼威尔公司生产的自动聚焦组件。该机的AF系统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器来工作的,传感器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的位置,当两个影像的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部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从而实现了自动聚焦。由于这一系统获得了成功,所以后来有许多公司都采用Vistronic自动聚焦组件来生产自己的AF相机。由于该系统是接受外来光线的,属于“被动型”AF系统,所以C35 AF的不足之处是当光线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无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聚焦的精度不高(从1.1米至无穷远分11级聚焦),由于该袖珍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短(38/2.8),加上拍摄时大多是选择小光圈,聚焦不准的不足可以由景深来补救。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1.起源与发展 单反相机,全称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最初的原型是1913年由德国的莱茨公司推出的徕卡相机,它使用的是固定式半透镜,通过反射式拍摄方式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逐渐成为摄影领域的主流。 在单反相机的发展历程中,各大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推动着单反相机的进步。例如,1959年,佳能推出了第一台可换镜头的单反相机——Canonflex,标志着单反相机正式进入可换镜头时代。 2.光学原理革新 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是基于半透镜的反射式成像。在拍摄时,光线通过镜头射向半透镜,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取景器中,另一部分光线透过半透镜射向传感器。这一光学原理决定了单反相机具有较大的视野率、真实的视觉效果和优秀的成像质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也不断得到改进。例如,现代的单反相机采用新型的防抖技术、高清晰度传感器和先进的镜头镀膜技术等,使得拍摄效果更加出色。 3.自动化与电子化 随着自动化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早期的单反相机需要手动调节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而现代的单反相机则具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等功能。此外,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电子取景器、可调节的液晶显示屏等电子化功能。4.数码时代的来临 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也逐渐进入了数码时代。最初的数码单反相机是采用传统的胶片感光元件,后来逐渐被电子传感器所取代。数码单反相机不仅具备拍摄高质量图片的能力,还可以录制视频、进行高速连拍等功能。此外,数码单反相机的存储介质也由传统的胶片转变为SD卡等电子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进入新世纪,数码相机这一产品的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握有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成为家庭必备日用消费品之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码相机开始涉足专业摄影领域。 一、数码相机的概念 数码相机又名:数字式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简称DC。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OMS,该成像元件的特点是光线通过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转化为电子信号。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三、数码相机的发展简史 1.诞生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 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1970 年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CCD。当工程师使用电脑将CCD 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后,所有的干扰信息都被剔除了。后来“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就安装有使用CCD的装置,就是数码相机的原形。“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的过程中,美国宇航局接收到的数字图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在数码相机发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于1981年8月

相机发展史

如今,数码产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数码影像也渐渐在取代传统的影像,数码相机简单的操控、无须胶卷、即拍即看等的便利性似乎让人无法抵挡,然而传统相机却又有着它独特的韵味让众多发烧友依然对它情有独钟,有人说喜欢胶片的挑战性,有人说喜欢对照片冲洗的那份期待、有人说喜欢手冲的那份成功喜悦...看来在数码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在迷恋着传统,而对于传统相机的历史你又了解多少呢?传统相机的发展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过程是耐人寻味的,下面就让我们对这段历史一起回顾一下!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0年中,照相机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而数码相机的出现更是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相信所有人都懂得相机“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相机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它的外形、架构或记录媒介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但这个基本的成像原理从第一台相机开始便是恒久不变的。这个“小孔”便是相机镜头上的光圈,它和快门一起对进光量进行控制,使底片经受适当光照而感光,从而获得清晰的照片。 自从相机出现以来,它便似乎被人为的划分成了两种档次——消费级相机和专业级相机,也因此而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相机架构,如传统135相机、单反光镜相机、旁轴相机或4/3系统等。各种不同的的相机架构拥有不同的优势,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在努力重现真实的世界。 胶片相机是用胶片捕捉的记录影像,而数字相机是用CCD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少数用CMOS)来捕捉影像,影像的信息用数字的形式(电子文件)记录在存储卡上。CCD与存储卡取代了传统的胶片,这就是数字相机之所以成为“数字”相机的理由。数字相机的优势与缺陷也由此产生。 无论是数字相机还是胶片相机,无论是CCD上的光敏元件还是胶片上的银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单个像素的面积越大图像的动态范围越大,噪音越小。在这方面,很多专业摄影杂志都提供了详细的数据。 单反相机英文是SLR(single lens reflex),直译为单镜头反射相机。从字面就能理解,单反相机与其它相机有很明显的两个不同点:单镜头和反光镜。SLR的种类繁多,而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SLR通常是指日本的单反相机。日本是当今世界照相机生产王国,日本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日本的照相机生产和技术飞速发展,取代了德国的照相机王国地位。日本的几家著名照相机厂商及其它的品牌也成了当今照相机的标志,它们是Canon,Nikon,Minolta,Pentax,Ricoh,Onlympus,Konica,Yashica,M amiya。

中国相机发展史

中国相机发展史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相机已经成为我的必备装备,而中国相机也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着讲述中国相机的发展史,并探讨中国相机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中国相机的初期历史 中国相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中国生产的相机主要是仿制 苏联或东德相机。最早的中式相机是中国南京的“南京人民厂”(即南京光学仪器厂,现在的中光集团)在1958年设计生产的“红旗”相机。该相机外在设计仿照日本尼 康相机,但采用的是苏联的“热靴”闪光灯接口,系列产品推出后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欢迎。 之后,中国的相机生产逐渐从仿制走向自主研发和创新。1963年,中国“南京 人民厂”研制出第一台单反相机,该款相机原型就是仿制自苏联金属师范学校(Metalwork Teachers College)生产的产品,但细节和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这款相机是小批量生产的,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海外元首的礼物之一。 1978年,在中光集团上海分厂生产的J-8相机上,中国相机产业开始具备自主 设计和开发的实力。该款相机采用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拥有电子曝光功能和交换镜头的设计,是中国相机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二、中国相机的现代发展 相机生产经历的是一个内外交合的过程。中国相机的现代发展始于20世纪80 年代,当时广州、深圳和沈阳的相机生产厂商开始大批生产单反相机。同时,国家在北汽、东风等汽车企业旗下成立了相机生产线。

相机生产当时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1987年,上海摄影器材厂推出了第一款自主设计、生产的大型单反相机—— HX-1。它被誉为中国相机生产的 巅峰之作,拥有红外控制、反向预激光测距、细微曝光调整等众多先进功能。 1991年,东风望江相机生产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腕表相机W-1。同时期,广州缪恩相机厂也是一家比较出名的相机厂商。 二十一世纪,国内相机市场在发生激变: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摄像等 新品相继问世,这些新品对传统相机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中国相机生产有跨越性的发展,但随着全球相机市场格局的改变,中国相机厂商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三、中国相机的未来发展 中国相机的未来发展之路注定是波折的。中国相机业在市场洗礼和外界压力的 推动下,正朝着更高品质、更完善的领域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光集团、玄光等相机厂商在全球相机市场将会取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相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淘汰陈旧相机的厂商结束了自己的历史; 而研制生产新品的厂商发展势头良好,它们将继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并不断推陈出新。中国相机厂商要在全球市场上找寻自己的定位,在市场和发展上走出一条可持续性的大道。 总之,中国相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都值得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国相机制造业也会开辟出新的市场和未来。

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 相机,那肯定是个好东西,自从有了相机,我们的快乐、悲伤就能随时随地地定格在张张小纸片上,甚至在电脑上,在网络上。我国的照相机有过一段灿烂的历史。传统照相机工业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让我们回到那一段历史中去,一起感受我国相机60年的足迹。 一、诞生:1955年-1960年 关键词:大跃进 严格来说,我国的照相机技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宋代或者更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中华民国时期虽然曾有“仙乐”的昙花一现,可是真正的起步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产品搜索一:仙乐(SELO)牌照相机 说到仙乐,不能不提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人——郑崇兰先生,同时还有他的一句话“我开照相馆以后,发觉所用器材都是从外国进口,我想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何必要买外国货。”正是他的人,他的话,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信念上的基础——国货当自强

(郑崇兰和仙乐)

(至今国内仅存的一台“仙乐”,正面视图)

(“仙乐”俯视图) 产品搜索二:大来(也有称“大莱”)牌照相机 “大来”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二台由照相机生产企业生产的相机,据说效果不错,在当年惹来了《工人曰报》与《北京曰报》的长篇报道。

(当年《工人曰报》对“大来”生产的报道) (“大来”的“后代”——“天坛”) 产品搜索三:七一牌照相机(幸福I型) “七一” 牌照相机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120照相机,于1956年7月1曰作为党庆礼物试制成功,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七一”的后身——“幸福I型”)

EOS胶卷相机历史

EOS-1系列 佳能 EOS 1 (1989年09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EOS系列首台旗舰机种 佳能 EOS 1N (1994年11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EOS系列旗舰机种 佳能 EOS 1N-HS (1994年11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EOS系列旗舰机种 佳能 EOS 1N-DP (1994年11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EOS系列旗舰机种 佳能 EOS 1N-RS (1995年03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EOS系列旗舰机种 佳能 EOS 1V (2000年03月上市):可更换对焦屏,佳能胶片相机末代旗舰机种 6系列 可更换对焦屏.全系列无机顶闪光灯,电子式金属纵走快门 佳能 EOS 650 (1987年03月上市,已停产):EOS系统首台相机,亦全球首部配备全电子镜头接环系统的相机[1]。1987年日本年度最佳相机,1987/88 年欧洲最佳相机 佳能 EOS 620 (1987年05月上市,已停产):EOS系统首台具冷光屏幕之SLR相机,1/4000 秒快门、闪灯同步1/250秒 佳能 EOS 630/600 (1989年04月上市,已停产):连拍速度达到5fps,7项自选功能 其他相机 佳能 EOS 3 (1998年12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45点瞳孔对焦SLR相机 佳能 EOS 5 (1992年11月上市,已停产):可更换对焦屏,CANON首台瞳孔对焦SLR相机,北美地区销售之A2无瞳孔对焦 佳能 EOS RT (1989年10月上市,已停产):EOS系统首台固定反光镜SLR相机 佳能 EOS 850 (1988年10月上市,已停产):佳能首台内建闪光灯之SLR相机 佳能 EOS 750 (1988年10月上市,已停产):EOS 850无内建闪光灯之版本 佳能 EOS 700 (1990年03月上市,已停产):搭配采用无手动对焦环之EF镜头 佳能 EOS 10 (1990年03月上市,已停产):佳能首台人工智能(AI)焦点预测SLR,首台条码输入SLR相机 佳能 EOS 1000 F (1990年09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EF-M (1990年09月上市,已停产):EOS系统唯一无自动对焦SLR相机 佳能 EOS 100 (1991年10月上市,已停产):佳能内建反光灯GN值最高之SLR 佳能 EOS 1000 FN (1992年03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500 (1993年09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REBEL X (1993年11月上市,已停产):北美地区销售,EOS 500去掉内建闪光灯版本 佳能 EOS 5000/888(1995年01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50 (1995年09月上市,已停产):3点宽区对焦 佳能 EOS 50E/55 (1995年09月上市,已停产):EOS50瞳孔对焦版本 佳能 EOS 500N (1996年09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3000/88 (1999年03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300 (1999年04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30 (2000年10月上市,已停产):7点瞳孔对焦SLR相机 佳能 EOS 33 (2000年10月上市,已停产):EOS 30无瞳孔对焦版本 佳能 EOS Kiss III L (2001年12月上市,已停产):EOS300金属版本 佳能 EOS 3000N/66 (2002年02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300V (2002年09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3000V (2003年09月上市,已停产) 佳能 EOS 30V (2004年04月上市,已停产):7点瞳孔对焦SLR相机,具E-TTL II 佳能 EOS 33V (2004年04月上市,已停产):EOS 30V无瞳孔对焦版本 佳能 EOS 300X (2004年09月上市,已停产):佳能最后一台135胶片SLR相机 APS(先进摄影系统) 佳能 EOS IX (已停产):佳能第一台APS胶片SLR相机 佳能 EOS IXe (1996年制造,已停产):日本款有附加眼控对焦功能 佳能 EOS IXLite (已停产):精简版,日本当地为IX7 佳能 EOS IX50 (已停产)

德国相机发展历程简述

德国相机发展历程简述 德国相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最初相机制造业。 在这个时期,德国成为了相机的重要制造和创新中心,并在不同的时代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 起初,德国的相机制造商主要专注于慕尼黑和莱比锡这两个城市。在这个时期,德国的相机制造商仍然采用着最初的相机设计,即大型木制或金属制的相机上装有黑色布帘,通过手动操作来曝光和装卷胶卷。 然而,德国的相机制造商很快开始致力于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20世纪初,德国的相机制造商开始 研发小型可携带的相机,并在设计上引入更多的自动化功能。这一创新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拍摄照片,并推动了相机的普及。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德国的相机制造商开始大规模生产35毫米胶卷相机。这些相机具有更小巧的设计和更好的成像 质量,成为全球相机市场上的主要产品。而德国的相机制造商如莱卡(Leica)、楚卡(Carl Zeiss)等,在这个时期也成为了全球 相机制造业的佼佼者。 然而,德国的相机行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了严重打击。大量的相机制造工厂被摧毁或损毁,相机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战后,在德国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德国的相机制造业重新崛起,并开始推出更多高品质的相机产品。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德国的相机制造商继续在技术

上创新。他们引入了单镜头反光相机(SLR)和自动对焦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相机的便携性和使用体验。德国的相机制造商如宾得(Pentax)、尼康(Nikon)等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了全球相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数码相机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胶卷相机。德国的相机制造商也跟随着这一趋势,开始推出自己的数码相机产品。他们在图像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为数码相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而言,德国的相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最初相机制造业,经历了从最初的手动相机到小型可携带相机,再到35毫米胶卷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发展阶段。德国的相机制造商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全球相机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成为了相机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照相机的发展史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 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 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 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135照相机。 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 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 视式取景器。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 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 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 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 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 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 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 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 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照相机的发展历史简介

照相机的发展历史简介 照相机的发展历史简介 如果脱离摄影术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同时, 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这是一台装有新月型透镜的伸 缩木箱照像机。 1840年,美国光学设计师亚力山大·沃柯特(AlexanderSwolcott)制造了一台使用凹面镜成像的照相机Wolcott。从它的光 路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原理:光线经过凹面镜b反射,成像在感 光材料c上。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0919503264.html,/post_8362153_1.html/] 这台相机比当时采用单片透镜的相机有更大的通光量,在明亮的灯光下,曝光时间为90秒,而与之相比的同时代相机通常要曝光 20分钟。 1841年,33岁的维了纳大学教学教授匹兹伐(JoiefMaxpetz-val)用计算方法设计出了著名的匹兹伐镜头。同年,仪器制造商彼 得·沃可伦德(PeterVonVolgtlder)制出了这只镜头并生产世界上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相机。这架相机装有1:34的匹兹伐镜头。使用者先通过小孔d在磨砂玻璃屏c上取景对焦,再换上感光材料d进行 曝光。这台相机镜头的通光量为当时其它相机的19倍之多,使摄影者终于可以抓取一些运动缓慢的物体。另一位摄影界的光锋,英国 的福克斯·托伯特(FoxTalbot)采取了与匹兹伐相反的道路,他发现使用短焦距镜头及小尺寸感光材料可以缩短曝光时间。于是他制作 了一台小型相机,并用它拍出了照片。由于相机尺寸很小,他的妻 子笑话那是“鼠笼”。由于得到的照片尺寸只有一英寸见方,当时

又没有放大设备,托伯特放弃了继续研制“鼠笼”。殊不知,“鼠笼”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相机是多么相似的啊! 由于当时放大非常困难,而且常常得到模糊不精的照片,所以摄影师们都使用很大画幅的照相机,典型尺寸是11×14英寸。1858 年,英国人汤普森(ThurstonThompson)制造了一台12英尺长的相机,摄利的照片有3英尺见方。面真正最大的相机是1900年在美国出现 的芝加哥和沃顿铁道公司为了给他们新生产的豪华列国照一张完美 的照片,定制了这架名叫“Mamtnoth”的相机。这架相机重达1400磅,使用500镑重的玻璃干板,她的操作小组通常有15人,运输时4.5×8英尺照片一次需要10加仑显影液。Mammoth只使用过一次, 就从摄影史上消失了。 为减小摄影成本,有人考虑在一张平板拍摄多张照片,于是出现了多镜头照相机。这些镜头有各自独立的调焦钮。 有些机种上各镜头具有不同的焦距,从全景到特写可同时拍摄。在19世纪60年代,一般拍摄立体照片的旋风刮过欧美大地。利用 两只略为分开的镜头同时拍摄两张照片,再用特殊的观片器来观看,就可以得到立体感的影像。这与今天我们看立体电影的原理是一样的。 1844年,马坦斯(Marters)在巴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转机。这 台相机依靠镜头的转动,可以拍摄150视角的全景照片。这个原理 到今天还被运用。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0919503264.html,/] 在19世纪80年代,欧美许多机厂纷纷生产一些奇形怪状的偷拍相机。这些相机并不是为了警察或间谍部门生产的,而是许多摄影 爱好者喜欢上了偷拍。于是,这些相机有的做成盘形,镜头象一枚 钮扣,可以挂在马夹内,在一张图形干板上拍摄6幅画面;有的做 在领带里,镜头在上面,而卷片象钮扣一样,可以控制6张平板顺 序拍摄,快门则靠摄影者手中的一个吹气球来开启;有的做成手枪状,弹仓里放了10张小平板,通过扳击来启动快门。这些相机使利 一些非常自然的抓拍作品出现在摄影界中。

照相机的发展史

照相机的发展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 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 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丁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 明亮活晰;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乂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活晰度 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丁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 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活晰,而且需 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乂在涂有感光 性沥宵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 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 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 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 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活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届机身的照相机。该相 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 3.4的摄 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 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 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彻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 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 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尼康相机出厂日期与型号

旁轴相机: 1、Nikon I ——1946年9月完成设计,1948年3月推出,1949年8月停产。24x32mm片幅,1-1/500s快门,没有闪光同步。原本就叫Nikon,I是后来人们叫出来的。 2、Nikon M ——1949年8月推出。24x34mm片幅,1-1/500s快门,后期版本增加了闪光同步插孔。 3、Nikon S ——1950年末推出,是Nikon M的改进版。 4、Nikon S2 ——1953年6月6日万成设计,1954年10月开始生产,12月10日推出,到1958年3月停产,共生产了56715台。片幅为24x36mm,1-1/1000s快门,1:1取景,有闪光同步PC插孔和热靴,带快速卷片摇把。 5、Nikon SP ——1957年推出,1961年停产,共生产了32141台。有50、85、105、135和28、35两组六个取景框,1-1/1000s、B、T快门,带自拍,可配3fps的马达。是大F单反机的前身。 6、Nikon S3 ——1958年3月推出,1961年停产,共生产了14310台。作为Nikon SP的廉价版,只有35、50和105三种取景框,其他方面则同Nikon SP完全一样。 7、Nikon S4 ——1959年3月推出,生产了5898台。是在S3的基础上取消了自拍和35mm取景框。 8、Nikon S3M ——1960年4月推出,同生产了195台,十分罕见。Nikon S3M是半格相机,配合S72马达每秒可拍12幅。 9、Nikon S3 Year 2000 ——2000年推出,生产了8000台。与旧的Nikon S3几乎完全一样,只是感光度盘改用ISO而不是原来的ASA。 10、Nikon S3 黑机身——2002年出产。 11、Nikon SP 2005 ——2005年推出,只造了2500台。与早先的Nikon SP完全相同,只是改为黑机身。配套出了100支3.5cm f/1.8黑色镜头,与机身同号,万分珍贵。

相机历史

国外照相机年表(上) 年代名称国别生产厂家 1824 法国人聂普斯(J.Nicephore Niepce 1765-1833)发明日光胶版法 1839 法国人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 1787-1851)发明银版照相法 1840 制成世界第一台照相机德国 1841 英国人塔尔博特(W.H.Fox Talbot)发明湿式负性磺化银相纸照相法 1888 柯达(Kodak)照相机(世界第一台使用胶卷的照相机) 美国柯达 1898 柯达折叠袖珍照相机美国柯达 1900 布劳尼(Brownin)照相机美国柯达 1911 米尼姆·艾迪(Minimum Ider)照相机(木制包革、使用干板)日本小西六 1912 127幅柯达小型(Vest Pocket Kodak)照相机美国柯达 1913 原型莱卡(Ur-Leica)照相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电影胶片的小型照相机) 德国莱茨 1916 柯达(Kodak)测距器联动照相机美国柯达 1923 莱卡(Leica)原型Ⅰ、原型Ⅱ照相机德国莱茨 1925 贝尔莱特(Pearlett)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莱卡(Leica)Ⅰ型照相机德国莱茨 1926 艾迪(Idea)Ⅰ型照相机(画幅3.25×4.25英寸) 日本小西六瑞考达(Record)照相机(拍摄35毫米照片12张) 日本小西六 尼得列弗莱克斯(Needleflex)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柯达(Kodak)系列Ⅲ小型照相机(普及型和专业型) 美国柯达 莱卡(Leica)B型照相机(装备康搬快门) 西德莱茨 1927 艾迪(Idea)Ⅰ型照相机(画幅2.5×3.5英寸) 日本小西六贝尔(Pearl)2型120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1928 “中岛式三色暗箱”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尼得列弗莱克斯(Needleflex)照相机(画幅2.5×3.5英寸) 日本小西六 比利(Billy)照相机德国阿克发 1929 贝尔(Pearl)改进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罗莱弗莱克斯(Rolleiflex)照相机德国罗莱 贝尔莱特(Peaarlett)改进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尼得列弗莱克斯(Needleflex)照相机(画幅6.5×4.75英寸) 日本小西六 1930 丽利(Lily)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莱卡(Leica)C型照相机德国莱茨 尼福卡-埃它(Nifcal-ETTE)照相机日本日德照相机商店 (美能达前身) 1931 樱花照相机(127型) 日本小西六 爱卡迪(Arcadia)照相机日本美能达 依康它(Ikonta)127半幅相机德国蔡司 莱卡标准(Leica standard)照相机德国莱茨 1932 莱卡Ⅱ(Leica Ⅱ)照相机德国莱茨 艾迪弹折式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康太克斯(Contax)照相机德国蔡司 依康它(Ikonta)20型照相机德国蔡司 罗莱自动(Rollei automat)照相机德国罗莱 艾迪弗莱克斯(Ideaflex)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1933 贝尔(Pearl)昭和八年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艾迪(Idea)昭和八年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美能达新闻(Minolta Press)照相机日本美能达 半幅美能达(Semi.Minolta)照相机日本美能达 贝尔莱特(Pearlett)昭和八年型照相机日本小西六 超级依康它(Super Ikonta)照相机(画幅3.25×2.25 4英寸) 德国蔡司 莱卡Ⅲ(Leica Ⅲ)照相机德国莱茨

相机兴荣我自知 大话单反相机历史(全)

相机兴荣我自知大话单反相机历史(全) 第一部分:单反结构是如何确立的 随着价格的逐渐走低,数码单反相机从阳春白雪成为了寻常人家的案头玩物,甚至已经部分取代了高端的消费类数码相机,承担起居家出游记录日常生活的功能。那么,最早的单反相机出现在何时?为什么要称之为单反相机呢?它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和革新?单反最终会往何处去?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重现一个单反发展的清晰脉络。 单反相机的缘起 单反相机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lens reflex camera,SLR),这个名字是由它的结构得出来的,单反相机都有一个用于成像和取景的镜头,有一个反光镜来切换光路用于成像或者取景。 实际上单反这个结构出现的非常非常早,甚至早到了相机出现之前,学过美术的朋友们都知道那个利用一片玻璃反射而临摹实物的创作方法,这就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单反结构了,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61年,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atton)则发明了具有相似结构的,于摄影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装置有45°角反光镜的照相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胶片,所以感光材料使用的是涂抹了卤化银的干板。

托马斯.萨顿的单反相机135单反相机则是在莱卡确立了35mm摄影用135胶片标准之后出现的,1936年,Ihagee 公司制造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Kine Exakta(国内翻译为爱克山泰)。下面是Ihagee公司第二型Kine Exakta的照片,它在1938年上市。在1936年出厂的第一型Kine Exakta十分罕见(因为生产量很少),品相好的差不多都在收藏家手中,偶而在二手市场上看到的不仅要价奇高而且品相令人伤心。不过36年的第一型和38年的第二型差别不大。和现代单反相比,这台相机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它是俯视取景的,而并非现在的平视取景型,1936年五棱镜还没有发明呢,暂时先凑合了吧。 Kine Exakta与往后的Exakta主要机型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在机底处有一个小缧丝把它转松后向外拉,就会带动一片小刀片把在相机内的底片切断,于是没照完的部份留在片匣中,照完的部份得要在暗房中取出,于是照完的部份就可以冲洗了。 其实要说到135单反相机的出现,推动力量和直到现在推动它发展的最重要力量都是同一个:体育摄影的需求。旁轴135相机一经推出就因为携带和使用方便而在新闻用户中流行开来,一些纪实摄影的大师也应运而生,不过旁轴相机限于结构,使用焦距超过135mm的镜头非常困难,而为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需求,各大镜头厂都纷纷推出了长焦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