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呕心辛苦整理版)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呕心辛苦整理版)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呕心辛苦整理版)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呕心辛苦整理版)

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

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如智力;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

不平衡性,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而是体现出多元化的发

展模式;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如语言、能力(智力)、记忆、思维;心理发

展具有关键期: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的某一段时间,如果此时给以适当的

良性刺激,会促使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

能力的缺失。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1.心理适应阶段(大一):不适应

2.全面发展阶段(大二、大三)(1)思想活跃,兴趣广泛(2)求知欲增强,注重能力培养(3)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并趋于

稳定3.职业定向阶段(大四)职业选择与定向

四、大学生的认知特征

1.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韦克斯勒:智力发展的顶峰约在20-25 岁

2.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

3.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P88)

4.创造力发展处于最

佳期日本:19-22 岁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期

五、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复合性、强烈性、矛盾性、易变性、时代性

大学生的动机发展特点多样性和学习占主导发展性和迟滞性并存,动机冲突

隐蔽性

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特点(1)人生目的崇高远大、具体可行、求真务实。(2)

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合理、积极进取。(3)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幸福与苦恼都与理想

实现密切相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1)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2)价值

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3)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4)主体意识

增强与个人主义倾向明显(5)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6)人生态度积极与消极并存大学生的情感特征1.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 2.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 3.情绪的

强烈性与细腻性霍尔:青年期是“疾风怒涛”时期4.情绪的外显性与内隐性。

大学生的意志特征1.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 2.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

力仍显薄弱 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 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 5.果

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

自我意识及其结构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

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具

有意识性的自我觉察活动。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主体“我”(I)客体“我”(me)

“我觉得我很自卑”“我喜欢我自己”主语部分就是主“我”,宾语部分就是客“我”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

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知情意)

(2)个人自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3)躯体我、社会我和精神我:詹姆斯(4)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

本我:本能的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现实的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道德的我,遵循道德原则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⑴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深刻性自我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⑵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敏感性、深刻性、丰富性和波动性

⑶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特点自我设计的高标准强烈的独立意向和反叛倾向自我

控制能力仍有待于提高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

1自我肯定型(2)自我矛盾型(3)自我否定型(4)自我扩张型(5)自我萎缩型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

(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

(3)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4)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分的逆反心理

(5)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培养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P113)

(1)正确认识自我

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增强自信心无条件接受自己,不苛求自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3)有效控制自我

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4)不断完善自我

大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智力多元论(1)语言(2)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爱因斯坦,陈景润) (3)空间

智力(毕加索):(4)音乐智力(周杰伦) (5)身体运动智力(李小双):(6)社交智

力(甘地,周恩来):(7)自知智力(弗洛伊德,荣格):(8)自然智力(达尔文)每

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这 8 种智力,但在外在表现上却有很大差异。即使一个人有

很高的某种智力,却不一定有同种程度的其他智力。智力多元论也给人们以启迪。过去,人们讲智力主要局限于人的认知能力,而把其他智力排除在外,似乎善于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善于运动等都与智力无关。智力多元论开阔了人们的思路。这一理论

主张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

因材施教

在教学上,既要考虑到一般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兼顾智力超常的部分学生,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单独编班(少年班、创新班、实验班)允许跳级导师制(2)大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三个学期制。

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

气质(P311):俗称“脾气”,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

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稳定性上。它主要由人的先天素质决定,气质无好坏

之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即指“气质”,而非“性格”。典型的四

种气质类型(P312):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正确认识气质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学生的气质千差万别,它是由人的先天素质决定的。

1.气质无好坏之分,均有优缺点。气质也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它与人的道

德品质、智力发展和成就高低并无直接的联系。如彭德怀、贺龙属于胆汁质,刘伯承、陈毅属于多血质,林彪属于抑郁质,朱德、罗荣桓则属于粘液质。气质不能预先决定

人的社会价值,但它会给人的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2.气质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容易适应持久而细致的工作,胆汁质、多血质的人,容易

适应迅速而灵活转换的工作。

3.气质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管理

教师在安排学生寝室和学习小组时,能够性情相投并取长补短;安排班干部时,

适当搭配,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4.气质与因材施教如气质影响学生在上课、完成学业时的表现。

对胆汁质的学生

教师应力求用训练方式发展其处于落后状态的抑制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教师应要求这些学生沉着地、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能镇静地活动。应培养这些

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彻底性和一丝不苟,要求他们能认真完成所有作业。胆汁质的

学生不喜欢做单调和需要细心的工作,因此,教师应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毅力。

对多血质的学生

教师应培养他们埋头苦干的精神,培养他们稳定的兴趣、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遇事

镇静的品质。当他们表现出漠不关心或轻率时,应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不要使他

们见异思迁,或无所事事,要让他们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养成扎实、专一和克服困难

的精神。

对粘液质的学生

这类学生安静、稳重,不妨碍他人。他们勤勉,懂事,认真,踏实,仿佛不需要

给予特殊的关注。但是,事实上,教师应发展他们缺少的品质-高度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教师必须设法使这种学生积极活跃起来,引导他们对自己和同学所做的事充满感情。

教师对这种学生不能以冷对冷或求之过急,要给他们考虑问题和做出反应的足够

时间。

对抑郁质的学生

教师始终要记住,这种人不能忍受强烈的刺激。教师对他们要温和、委婉和同情,不要过于严厉和急于求成。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行动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逐渐改变过

度胆怯和害羞的气质特点。

在课堂上,多给予赞赏、嘉许和鼓励。教师还应通过各种活动,将他们吸引到群

体中来,使他们发展容易与人接近的性格。教师要更加关怀和体贴他们,切忌公开地

指责他们。

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与气质不同,性格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

“合金”,并且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有好坏之分)。

对于外向型的学生⑴应增强他们的自制力。⑵应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⑶应培

养他们深沉稳重的性格特征。⑷应提醒他们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于内向型的学生⑴培养他们的决断能力。⑵应帮助他们克服羞怯心理。⑶应增

强他们的创新意识。⑷应让他们学会赞美别人。

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性别及其差异1.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差异(1)脑重的差异女性的大脑比男性的大脑稍轻一些。(2)下丘脑的差异男性分泌睾丸素,女性分泌雌激素。下丘脑控制脑

垂体。女性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具有周期性,男性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是连

续的。(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差异女性的大脑单侧化形成得比男性早。

2.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

(1)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总体水平上不存在差异

(2)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分布上存在差异存在男“极”女“均”的现象。

(3)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感知觉:男性在视觉和空间方

位知觉方面优于女性,但在听觉、痛觉、嗅觉、触觉、味觉、颜色的辨别方面,女性

优于男性。男性知觉的概括性与整体性占优势,但对事物细节分析较差;女性分析型

占优势,对事物的整体感较差。

认知风格:男性多-场独立型,女性多-场依存型

注意:男性较女性注意容易转移;女生的注意多指向于人,男生的注意多指向物,喜欢摆弄物体,探索物体的奥妙。

记忆:女性的记忆能力略好于男性,擅长形象记忆,但逻辑记忆不如男性。

3.特殊能力的性别差异

(1)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女性在词的流畅性上优势最明显。女生喜欢使用名

词和形容词,习惯于对人物评头论足;男生则多用动词和感叹词,言语中描述人物的

行为居多。

(2)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竞争性数学活动中表现得比女生好,女生在合

作性数学活动中表现得比男生好

(3)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男性优于女性

4.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

(1)自信心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但女性在掌握一定本领、对自

己能力有了清楚认识后,她们对成功的自信并不比男性低。

(2)情感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情绪化,更热烈和敏感,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3)性格的性别差异女性的攻击性比男性低,男性的支配欲比女性强。男性多

好独居,女性则喜欢群居。

(4)人际交往的性别差异女孩在交际上要比男孩高明

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1.改变错误的性别刻板观念:男强女弱

2.“因性施教”,实施两性补充教育

女生:自信心、抽象逻辑思维男生:语言表达、合作、有意注意

3.利用性别差异,促进交往,营造“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二、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角色:源于戏剧舞台用语。它可以定义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

联的行为模式,它反应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角色期待:又称角色规范,

是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2.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3.教学的组织者和管

理者。 4.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 5.平等中的“首席”。 6.科学家或思想家。

7.终身学习者。 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

角色冲突

1.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教育者”与“服务者”冲突。

2.在教师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上,表现为“被服务者”与“被管理者”的

冲突。

3.在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为“引领者”与“被动适应者”的冲突。

4.在职业理想方面,存在着“志业”和“谋生”的冲突。

角色调适

教师:调整对所从事职业的角色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在师生关系上,

教师是服务者。

管理部门:澄清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定位。如在教师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上,教师是服务对象;在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上,教师是引领者与主动适应者。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角色形成的三阶段

1.认知阶段

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形成规范的认识和了解

2.认同阶段

教师亲身体验接受高校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3.信念形成阶段

将高校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

促进高校教师角色形成的途径

1、全面客观的角色认识。

2、树立榜样。榜样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特点突出、生动鲜明;⑵职业接近;⑶行为要有可行性;

⑷行为要有可信任性。 3、教育实践。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

1.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1)专业知识(如一杯水与一桶水)(2)组织教材的能力(如概括化、系统化)(3)言语表达能力(如陈景润)(4)组织教学的能力(如计划、方法、气氛)(5)教学多媒体运用能力(如现代媒体)

2.教育机智

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

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和教学措施的能力。

主要表现

(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

分寸。

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

1.教师的情感特征

(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对学生满怀期望:“期望效应”

(3)教师的情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教师的意志品质

(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1.成熟的自我意识 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求实精神、献身精神、人梯精神 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

4.富有创新精神

5.良好的性格

高校教师的威信

它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

一种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它主要属于自然性影响力的范畴。教师威信表现在教

师的优秀品质上。

影响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

客观因素

最主要的是社会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主观因素

1.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必需因素

2.良好的道德品质——基本条件

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必要条件

4.师生平等交往——也有重要影

5.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有较大影响

教师威信的变化

1.教师威信的变化

客观因素:社会变迁、学生发展等

主观因素:知识面、生活态度、教育教学技能等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或降低,决定教师威信的变化方向

2.教师威信继续发展或提高

3.教师威信逐渐降低甚至丧失

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知欲弱。⑵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⑶随年龄增加教育观念变得消极,教育态度变得冷淡。

高校教师的成长

教师职业成长理论

1.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三种取向: 1. 理性取向 2. 实践反思取向 3. 生态取向费斯勒职业生涯八阶段1.职前准备阶段 2.入职阶段 3.形成能力阶段 4.热心和成长阶段 5.职业受挫阶段 6.稳定和停止阶段 7.职业泄劲阶段 8.职业生涯结束阶段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新手→专家

2.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总体/细节)

2.课堂过程的差异。(灵活/刻板)

3.课后评价的差异。(学生对新教内容的理解情况/课堂管理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专家型教师的一般特征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2.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

3.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系统的理论学习

2.课堂教学观摩

3.微型教学实践

4.教学决策训练

学习的理论及应用

广义的与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与动物的学习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现象

2.学习的发生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

3.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4.学习产生的行为改变时间比较持久。

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分类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P121)

接受学习:实质是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

发现学习:发现创造,构建起一定的经验结构

他还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

机械学习:即在学习所得经验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能动性

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大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性

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⑴成才是大学生学习的首要动机⑵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占据重要地位

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性别差异

女生的成就动机低于男生;且惧怕成功。

2.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3.大学生学习方法特点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又称为行为-联结主义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

联结派从动物实验中揭示学习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是:

(1)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2)强化在 S-R 联结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3)在 S-R 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

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1.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动物实验:狗分泌唾液

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刺激(如食物)与刺激(如铃声)之间的联结,又称 S-S 学习。

(1)获得

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的反复结合,从而使个体学会对

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

无条件刺激物延时﹥同时﹥痕迹﹥在前

如,先铃声未消失后段加入食物﹥铃声食物同时出现﹥铃声消失后出现食物﹥先

食物后铃声

(2)泛化与分化

泛化: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不仅条件刺激会引起条件反应,与条件刺激类似的

刺激也能诱发条件反应。

如不仅对70分贝的铃声反应,对90分贝的也反应

如戌、戍、戊、戎四个字就经常读写错,就是泛化

泛化能使学习从一情境迁移到另一情境。

分化:通过选择性的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

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如只对70分贝的铃声反应,对90分贝的不反应

如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分化能使个体对不同情境作出不同反应,避免盲目行动。

(3)消退和恢复

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削弱,最后消失。

在消退之后,如重新给予强化,它还可以恢复

(4)延缓与调整

延缓:条件刺激(铃声)出现后,无条件刺激(食物)隔一段时间才出现。

调整:有机体调整条件反射的强度,使之与无条件刺激的强度相当。

“给多少钱干多少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调整的结果。

(5)高级条件作用

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如,先红灯,在加入铃声,狗流口水

撤掉铃声,只出现红灯,狗也流口水

在高级条件作用中,条件反射发生不再需要无条件刺激(食物)帮助,因而它

极大地拓宽了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范围。

(6)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由具体刺激物、具体信号(如颜色、气味和声音)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止渴,“观”虎色变

红灯停,绿灯行

第二信号系统: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高校教育中,大学教师往往表现为社会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抱有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部分。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等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习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的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想

象处在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关键期,并能根据要求和需要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且创造性的成分日益增多。 大学生社会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等,从而产生了许多新需要,伴随着这些新需要的是否满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他们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较强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他们对需要的认识和评价尚不完善,对情绪的控制力还不强,会出现时而情绪高涨,时而自暴自弃,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外显、时而内隐。其次,进入高校后,他们在逐渐产生更广泛的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求知识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爱情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否,使得他们出现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体现在虽然自觉性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虽然理智成分增加但还缺乏自制力;虽然勇敢但缺乏毅力;虽然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依赖性;虽然果断性增强但仍带有冲动型。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薄弱的一面。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大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一方面喜欢更多地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来衡量和评价所从事的活动和接触的事件,并为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生观基本上是从感性体验中得来的,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发生变化时,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选择题库及答案

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注意过程 / D 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B. 詹姆士C. 冯特D. 马斯洛 / C 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A. 1789B. 1879C. 1897D. 1978 / B 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意识结构B. 无意识C. 行为D. 自我实现 / A 5强调应该把人的心理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D 6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A. 皮亚杰B. 奈塞尔C. 布鲁纳D. 奥苏泊尔 / B 7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 8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 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A 10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A. 认知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B 11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A. 管理心理学B. 工程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 / B 12回答心理与行为“是什么”的心理学研究任务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A 13心理学研究中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属于()。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C 14回答某种心理与行为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这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B 15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D 16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是1924年出版的,作者是()。A. 廖世承B. 房宗岳C. 潘菽D. 邵瑞珍 / A 17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内容是()。A.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B. 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C. 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D. 高校的学习环境 / A 18下面哪一个指标指的是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和属性?()A. 信度B. 效度C. 常模D. 标准化 / B 19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称为()。A. 效度B. 信度C. 常模D. 标准化 / B 20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了的问题(量表)施测于某一个体或群体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 / C 21通过控制条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 / A 22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方面是()。A. 注意力发展B. 观察力发展C. 记忆发展D. 思维发展 / D 23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做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属于()。A. 认知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自我意识的发展D. 个性发展 / B 24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内容都属于()。A. 认知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自我意识的发展D. 个性发展 / B 25以下哪位心理学家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A. 奈塞尔B. 冯特C. 普莱尔D. 皮亚杰/ C 26埃里克森认为,成人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勤奋对自卑B. 亲密对孤独C. 主动对内疚D. 生殖对停滞/ B 27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并将个体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这位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维果斯基 / C 28弗洛伊德认为,按照现实原则行动的人格成分是()。A. 伊底B. 自我C. 超我D. 本我/B 29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的是()。A. 伊底B. 自我C. 超我D. 本我/ C 30个体调整已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信息,这个过程称为()。A. 同化B. 顺应C. 平衡D. 守恒/ B 31个体将新的信息整合进已有的知识系统或认知图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为()。A. 同化B. 顺应C. 平衡D.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职称、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这是教师生涯发展的( B )。 A.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B.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C.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D.群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2.教师亲身体验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能够用角色规范来衡量和调控自己的行为。这是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发展的( C )。 A.角色认知阶段 B.角色成熟阶段 C.角色认同阶段 D.角色信念阶段 3.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 C )。 A.认知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意志特征 4.面对压力,人们会有各种应对方式,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的方式属于( D )。P45 A.防御性应对 B.反抗性应对 C.间接应对 D.直接应对 5.大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D )。 A.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B. 从以遵从形式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C. 从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D.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6.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种,其中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的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称为( A )。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多元智力 D.成功智力 7.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D )。 A.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 B.培养专业兴趣 C.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D.A、B、C都是 8.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的分类,最简单的学习是( B )。 A.刺激—反应学习 B. 信号学习 C. 概念和规则学习 D. 解决问题学习 9.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A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10.“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B )。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C.士兵的士气高 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 1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是( C )。 A.发现学习 B.条件反射学习 C.有意义接受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12.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D )。 A.非指导性学习策略 B.同化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 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 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 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 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 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16.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 17.图式——是指事物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可分为关于客体的图式和关于事件的 图式或做事的图式。 18.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19.同化——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 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 20.★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 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 21.★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 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22.★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 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23.生成性学习——是指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2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5.★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 26.★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消极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