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管材外压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管材外压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管材外压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管材外压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1 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混凝土管材施加规定的压力,来检测管子对内水压力的承受能力。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等混凝土管材。

2 试验依据

GB/T11836-2009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 16752-2006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

3 试验仪器

外压荷载装置试验装置,裂纹测量仪

4 试验步骤

4.1管子龄期不少于14d,自然养护不宜少于28d。

4.2 检查设备状况,无故障时方可使用。

4.3将试件放在外压试验装置的两个平行的下支撑梁上,然后将上支承梁放在试

件上,使试件上下支承梁的轴线相互平行,并确保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自由移

动,上下支承梁应覆盖试件的有效长度,加荷点在管子全长的中点。

4.4通过上支梁加载,可以在上支承梁集中一点加荷,或者采用两点同步加荷。

4.5开动油泵,使加压板与上支承梁接触,施加荷载于上支承梁。混凝土排水管

加荷速度每分钟1.5KN/m;对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加荷速度为每分钟30KN/m。

4.6连续均速加荷至标准规定的裂缝荷载的80%,保持1min,观察有无裂缝,用

读数显微镜测量其宽度,若没有裂缝或裂缝较小,继续按裂缝荷载的10%加荷,

保持1min,加荷至裂缝荷载,保持3min。若裂缝宽度仍小于0.20mm,需测定裂

缝荷载时,继续按裂缝荷载的5%分级加荷,每级保持3min直到裂缝宽度达到或

超过0.20mm。

4.7当裂缝宽度达到0.20mm时的荷载为管子的裂缝荷载。加压结束时裂缝宽度

达到0.20mm,裂缝荷载为该级荷载值;加压结束时裂缝宽度超过0.20mm,裂缝

荷载为前一级的荷载值。

4.8 按4.5规定连续均速加荷至标准规定的破坏荷载的80%,保持1min,观察有无破坏;若未破坏,按破坏荷载10%继续分级加荷, 保持1min,加荷至破坏荷载,保持3min,检查破坏情况,如未破坏,继续按破坏荷载的5%分级加荷,每级保持3min直到破坏。

4.9管子失去承载能力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在加荷过程中管子出现破坏状态时,破坏荷载为前一级荷载;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破坏状态时,破坏荷载为

破坏荷载为该级荷载值。

5 结果计算

外压荷载值按下式计算:

P=F/L P---外压荷载值 F---总荷载值

L---管子有效长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新建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工程HNCJS-NO.2标段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0年11月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规定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拆模的操作要点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和工艺,以确保铁路混凝土工程达到耐久性设计要求。 2 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生产、施工质量控制细则》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新建郑焦铁路HNCJ-NO.2标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郑焦铁路HNCJ-NO.2标大沙河特大桥、待王特大桥、DK59+767.700-DK69+341.090段结构用混凝土。 4、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4.1 施工准备 4.1.1 针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混凝土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4.1.2 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中采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正确无误。 4.1.3 对参建人员的资格、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适用性、

工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检验手段的科学性等进行复查,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 4.1.4 混凝土用原材料产地、质量等级、类型等应与试验配合比用原材料一致。应特别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稳定。选料时,应充分考虑供货厂家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生产能力是否满足现场需要,并保持适度储备。 4.1.5 计量设备检查。对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监督和测试,确定合理的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制定各项保证测量、试验以及施工工艺中各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计量措施。 4.1.6承墩台、梁体等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和试养护,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以及养护工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4.2 拌合 4.2.1骨料堆放场设施 (1)砂、石应有固定的储存地点并悬挂标识牌,标识牌至少应标明骨料产地、名称、规格、进场日期、代表数量和检验状态等。 (2)砂、石应有明确的堆放界限,砂、石或不同级配碎石间有可能产生混杂时应以砖墙或混凝土墙进行分隔。 (3)砂、石堆放应设置规范的厂棚,以达到必要的防晒、防雨和防尘等目的。 (4)砂、石堆场地面应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每种骨料堆场均应设置排水沟。 (5)二级级配的碎石应分场堆放并加以标识。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43-72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试验仪器设备 1大型试验设备必须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安置。 2试验设备安装应稳固,按规定要求搭设相应操作平台,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3试验设备安装或检修完毕,必须经试运转正常后,办理交接班签证手续后方准使用。 4一切机械、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和行车轨道必须接零、接地线,电阻不大于10欧。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准有的设备接零有的设备接地。 5所有的试验设备都应安装漏电保护器。特别是移动型机具,不安装漏电保护器不得使用。 6实行一机一闸制,所有机械都应设独立的开关

箱,箱内不得存放杂物。开关距所控设备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7各种试验设备不准超载运行,运行中发现有异声、杂音或电机过热(超过电机铭牌规定温度)应停机检修、或降温,严禁在运行中检修、保养。 8按时做好各种试验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按规定加注润滑油。严禁试验设备带病运转,中途停电,应切断电源。 9检修机械、电气设备时,应拉闸断电锁箱,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示牌",最好设监护人,停电牌应谁挂谁取。 二、站内检验活动 1试验人员要事先经过培训,严禁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行定机定人定责任制。 2试验设备操作人员应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构造、原理、性能、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除故障。 3工作前试验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 承载板法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不同湿度和密度的细粒土。 1.2 仪器设备 1.2.1 杠杆压力仪:最大压力1500N 1-调平砝码;2-千分表3-立柱4-加压杆5-水平杠杆6-水平气泡7-加压球座8-底座气泡9-调平脚螺丝10-加载架 1.2.2 承载板:直径50 毫米,高80 毫米,如图19.1.2-2 所示。欠图 1.2.3 试筒:内径152 毫米、高170 毫米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 毫米;筒内垫块,直径151 毫米,高50 毫米;夯击 底板与击实仪相同。 1.2.4 量表:千分表两块。 1.2.5 秒表一只。 1.3 试样 按击实试验(T0131-93)方法制备试样,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法,视最大粒径用小筒或大筒进行击实试验,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按最佳含水量用上述试筒击实制备试件。 1.4 试验步骤 1.4.1 安装试样:将试件和试筒的底面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在试件中央(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

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1.4.2 预压:在杠杆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单位压力p 进行预压。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 Pa,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预压进行1--2 次,每次预压1min。预压后调正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満量程的位置,准备试验。 1.4.3 测定回弹量:将预定最大单位压力分成4--6 份,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 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min 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卸 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为使试验曲线开始部分比较准确,第一、二级荷载可用每份的一半,试验的最大压力也可 略大于预定压力。 1.5 结果整理 1.5.1 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加载读数-卸载读数(19.1.5-1) 1.5.2 以单位压力p 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L 为纵坐标(向下),绘制p--L 曲线 1.5.3 按下式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模量: E=πpD/4L(L-μ2) 式中:E--回弹模量,kPa; p--承载板

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二次回路)

######发电厂企业标准 保护装置检验现场作业指导书 Q/FD—(编号)XXX—(序列号)—200X 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 总则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继电保护工作有关二次回路(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部分的现场检验作业。本指导书是针对各相关继电保护检验规程的补充规定。 引用标准: DL/T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GB/T 15145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 478 静态继电器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实验方法 GB4858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220KV线路保护和操作箱装置说明书

目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三、危险点分析 四、检验项目及作业程序 五、检验记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1.现场工作负责人职责 1.1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1.2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1.3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 1.4开工前召开班前会,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明确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分工、技术标准及检验质量要求,交待注意事项、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执行现场二次回路安全措施。 1.5作为监护人,对检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安全和技术把关。 1.6检验工作结束后,检查二次回路安全措施恢复情况,及时召开班后会,进行本次检验工作的安全和技术总结。 2.现场安全责任人职责 2.1检查运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2.2检查工作班成员着装是否符合安规要求,检验工作所需安全工器具是否正确完备。 2.3开工前督促负责人开好班前会。 2.4督促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及违反安规、两票的行为。 2.5督促工作班成员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及检验工作有关注意事项。 2.6工作结束后协同工作负责人开好班后会,做好本次检验的安全总结。3.现场工作人员职责 3.1服从工作负责人的工作分工安排。 3.2严格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 3.3严格执行本作业指导书,确保检验质量。 3.4及时向现场工作负责人、现场安全责任人反映检验工作中遇到技术和安全问题。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资料的准备 1)准备与工作任务相关且与实验状况一致的图纸;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

1.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2.混凝土施工前准备 (1)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2)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发现与规定不符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3)应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应符合《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以及国家和铁道部的相关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应真实可靠。 (4)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立试验室。 (5)梁体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包括施工现场布置、劳动力组织、材料准备。同时对设备进行试运转,对拌合、运输(泵送)、灌注和振捣均要互相适应,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和灌注面积,确定灌注方法为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先底腹板再顶板、连续浇筑、一次完成的方式浇筑混凝土,以便在总时限六小时之内(并适当留有灌注中的故障影响时间)灌注完毕,中间滞留时限1小时,间断时限2小时以内。 (6)施工人员确认本次灌注混凝土的集料、水泥、外加剂等质量必须合格,数量满足需求。 (7)检查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运输设备是否正常,所有计量器具是否正常,且在有效期内。 (8)混凝土灌注设备进行试运转,并确认状态良好。 (9)维护好备用发电机,开盘前将内燃发电机组试运转一次,加好油料;水池、水箱内抽满水,做好意外停盘的措施准备。 (10)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安全可靠,钢筋、模板及各种预埋件等的检查签证及整修手续是否完备。 (11)根据气象预报情况,确定施工措施和配备必要的备用设备。

(12)混凝土浇筑为质量控制的特殊工序,派专人作为现场监控人员,灌注工作由灌注指挥者填写灌注记录。 3.混凝土配合比 (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且每立方混凝土胶凝材料总用量不超过480kg。 (2)混凝土必须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在160-200mm范围之内。 (3)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35。 (4)试生产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制做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碱-骨料反应性砂浆棒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5)批量生产中,预制梁每20000m3混凝土抽取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融循环、抗碱-骨料反应的砂浆棒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6)梁体混凝土理论配合比采用中铁九局集团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设计的C50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根据批复的理论配合比来调整施工配合比,主要通过砂、石的含水率进行调整,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本梁场经批准的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矿粉: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5~10mm):粗骨料(10~20mm):水:外加剂=1:0.1:0.15:1.93:0.86:2.00: 0.3:0.015; 每立方用量为: 水泥:矿粉: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5~10mm):粗骨料(10~20mm):水:外加剂=383:38:57:702:329:768:153:5.74(kg)。每次施工时按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每次投料拌合的混凝土重量)各项材料的实际需用数量进行投料拌合。 ★4.混凝土配制和搅拌 (1)混凝土配制和搅拌为质量控制点,重点监控配合比的计量、出站砼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指标;梁场设试验室配齐检测仪器,对混凝土搅拌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拌制质量。 (2)混凝土开盘前试验员对粗、细骨料、拌和料进行严格的地材含水率测

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阿拉善盟建通砼业有限责任公司 实验室 作 业 指 导 书

目录 一. 水泥检测试验 (4) 二. 粉煤灰检测试验 (5) 三. 碎石、砂检测试验 (6) 四. 外加剂检测试验 (7) 五. 膨胀剂检测试验 (8) 六. 样品管理 (9) 七. 配合比设计、试验和调整 (10) 八. 混凝土试件制作和管理 (11) 九.混凝土力学、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测试验 (12) 十.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调整 (13) 十一.施工现场混凝土交货验收 (14) 十二.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管理 (15) 十三.档案管理 (16) 十四.试验过程异常处理 (17) 十五.试验事故处理 (19)

一. 水泥检测试验 原则上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1批,为了保证其质 量可靠性定位每车为一组取样试验。 材料员书面通知试验室检验组,按组批规定抽样和分 样,记录、标识和留样。 试验样提交检验组进行试验;封存样提交样品管理员 入库保存。 检验组按GB/T1346-2011标准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 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测定,若不合格,则停止其余项目 检测,并出具报告。 依据GB208-94进行检定,一般情况下进货检验不进 行该项目试验。 依据GB/T17671(ISO法)对水泥试样进行成型标养, 达规定龄期时进行3天、28天的抗折、抗压强度试 验。必要时可增加成型组数,测定其它龄期(如7天 等)的强度。 依据GB/T176-2008进行检测,在首次使用或其它认 为必要(如质量事故分析等)时进行,正常情况下进 货检验不要求进行此项检测。 依据GB/T8074-2008标准进行比表面积检验。 由实验室主任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试验员编写试验 记录。 图1水泥检测流程框图

试验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一、万能材料试验机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钢筋试件法) (一)适用范围 本核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种类型准确度等级为一级的万能材料试 验机。 (二)环境条件 1.核查环境温度10℃~35℃。 2.相对湿度:≤80%RH。 (三)核查范围 1.核查参数:拉力; 2.核查量程:日常检测采用的量程范围。 (四)核查标准 普通热轧带肋钢筋试样。 (五)技术要求 1.核查限:溯源性变动允许范围±1.0%; 2.钢筋试样要求:制样的钢筋应从同炉号同批号钢筋中选取,各项质 量指标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抗拉强度的变异系数一般不应大于 0.5%,试样不得受潮锈蚀; 3.取样方法按照相关的产品和试验方法标准执行; 4.试样的拉伸试验按现行钢筋拉伸试验方法执行。 (六)核查方法 1.从符合技术要求的钢筋中抽取三根钢筋,按试样截取要求制作试 件,每根不少于 12 个试件作为一批;三根钢筋所制作试件分别为A、

B、 C 三批;每一批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1 、A2、 B1、B2、C1、C2 六组存放; 2.检测试件的基准平均值,在设备检定后一周内,抽取A1 、B1、C1三组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最大拉力,并分别计算其拉力基准平均值 F jb(计算到 1N); 3.两次周期检定之间,根据确认的核查周期,可分次抽取A2 、B2、C2 组试件进行多次核查拉伸试验,记录最大拉力,并计算拉力核查 平均值 F hc(计算到 1N)。 (七)核查结果计算 计算核查平均值与基准平均值之差P, P=(F hc-F jb) 计算核查限绝对值jb,jb =F jb×1% 计算 E 值 E=|P|÷Δ jb (八)核查结果评价 当E≤1时,核查结论合格 (九)说明 1.剩余试件 B2、C2 可用于继续核查; 2.根据确认的核查周期,可以增减钢筋试件的取样批次; 3.核查周期按设备的使用频繁程度、环境条件和核查结果综合分 析确定。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范文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 指导书 1

安全作业指导书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 的安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 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 查及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

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它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

1.适、限用范围及作业准备 1.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工程混凝土施工。 1.2作业准备 (1)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研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研究,熟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根据施工图纸统计所需材料数量,寻找满足设计要求的料源。 (2)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依照验收标准及建设、监理单位要求编制技术资料、施工原始记录、检验批资料表格计划。 (4)根据当地气象、施工条件优化配合比设计。 2.编制依据 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 3.技术要求 (1)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应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

(3)混凝土的产量应满足高峰期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在断电等非正常状况下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生产。 (4)混凝土搅拌时材料计量准确,投料顺序合理,搅拌时间充足。 (5)严格控制用水量,不得随意改变施工配合比。雨季和雨天施工有相应的施工措施保证施工配合比。 (6)保证振捣密实,合理掌握浇筑厚度、布料间距、振捣时间。 (7)及时养护,减少水分蒸发,确保温差和最高温度符合《验标》要求。 4.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施工流程见下页图。 5.施工要点 5.1 施工准备 5.1.1 针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并形成下列施工技术文件:

混凝土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

水泥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开机前检查交流电源电压,选择手动或自动开关。机器运行正常,方可投入正常使用。其操作顺序为: 1、三位开关打在“停止”位置。“程控/手动”开关打在“程控”位置。“工作/停止”开关打在“停止”位置,然后接通电源。 2、对程控器件预热20秒种(每次从“手动”到“程控”工作时必须这样。) 3、把“工作/停止”开关打到“工作”位置。按动“启动”按钮开始工作。 4、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秒内小心将称好的500克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 5、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将扭子开关拔至自动程控位置,即自动完成一次慢转—停—快转程序:低速搅拌120秒,停15秒(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秒,停机; 6、试验完毕后,关闭电源,将设备上的净浆清理干净。 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红色指示灯亮,再将程控器插头插入本机程控器插 座,程控器数码管显示为0。 2.砂罐内装入1350g标准砂,搅拌锅内装入水225g﹑水泥450 g, 将搅拌锅装入支座定位孔中,顺时针转动锅至锁紧,再扳动手柄使搅拌锅向上移动处于搅拌工作定位位置。 3.自动操作:将开关拨至自动位置,仪器自动运行。 4.搅拌完毕,取下搅拌锅。 5.小心地倒出锅内砂浆成型试件。 6.清洗搅拌锅并擦拭干净。 7.将搅拌锅紧固于胶砂搅拌机上。 电动抗折机操作规程 1. 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2. 调整零点(使游码在“0”位上,主动杆处于水平)。 3. 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黏着的杂物,将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并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处于平衡状态。 4. 按动启动按钮,指示灯亮(红色),电机带动丝杆转动,游码移动加载,当加到一定数值时,试体折断,主杠杆一端定位针压合微动开关,电动机停转,记录此时数值。 5. 按压游码上的按钮,推动游码回到“0”位。 6. 试验完毕,须关闭电源,使主杠杆回复到“0”位。 混凝土抗折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抗折(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折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适用于道路 混凝土的直角小梁试件。 试件制备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为直角棱柱体小梁,标准试件尺寸为

挂篮预压作业指导书

苏南运河常州段桥梁施工项目(SNCZ-SG-QL1标) 挂篮预压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苏南运河常州段SNCZ-SG-QL1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挂篮预压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 明确横林东桥、新桥两座桥梁主桥连续梁挂篮预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挂篮预压施工,使其结果满足设计、施工规范和验标的规定要求。 2、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苏南运河常州段桥梁施工项目SNCZ-SG-QL1标段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2.2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桥梁工程(常州段)横林东桥施工图设计 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桥梁工程(常州段)横林新桥施工图设计 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 3、工程概况 横林东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桥梁位于中钢热电厂散热塔的东侧,横跨苏南运河航道,桥梁与航道夹角87.15°(路线前进方向与航道中心线的右偏角),航道改建标准为三级(通航净空为80×7.0m)。 横林新桥位于常州市横林镇现有横林新桥的东侧,距现有桥梁47m,主桥跨越苏南运河,桥梁与航道夹角90.96°(路线前进方向与航道中心线的右偏角),斜桥正做。航道改建标准为三级(通航净空要求为80×7.0m;引桥分别跨越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及吴中大道,其中跨铁路桥梁现已修建完成。 4、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苏南运河常州段SNCZ-SG-QL1标的横林东桥、横林新桥混凝土连续梁挂篮预压作业。 5、预压方案 5.1、挂篮结构组成 挂篮由主桁、底篮、悬吊系统、后锚、行走系统及模板系统等组成。 (1)主桁 主桁主要由三角主桁、前横梁组成。主桁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主梁采用2[40,立柱采用2[40,斜拉杆采用2[40,平联采用[14,上横梁2I40。 (2)底篮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2) 2、编制依据 (2) 3、作业准备 (2) 4、技术要求 (3) 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 6、施工要求 (4) 7、人员和劳动力组织 (8) 8、机械设备配置和组合 (9) 9、原材料 (10) 10、季节施工措施 (13) 11、质量要求 (15) 12、混凝土结构外观和尺寸偏差检查标准 (16) 13、安全与环保 (17)

T梁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关键、特殊工序)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临潼制梁场后张法预制T梁混凝土工程施工。 2、编制依据 TB/T3043-2005《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 GB/T50107-2010《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005-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021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Z203-200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B10301-2009《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规程》 TB10303-200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铁建设[2005]157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作业准备

3.1、内业准备 在开工前派相关技术人员到其他T梁场进行施工作业学习,搜集借鉴有成功经验梁场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仔细审核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编制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制定相关的安全、环保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3.2、外业准备 根据现场混凝土浇筑情况积极总结施工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砼浇筑工艺的优化。对现场需要的施工设备、机具进行调配,满足施工需要。 4、技术要求 4.1、T梁C55混凝土全部由梁场内部集中搅拌。 4.2、施工前对T梁混凝土根据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配,确定施工配合比能满足T梁浇筑施工要求。 4.3、在T梁施工中,根据现场实践,不断总结优化施工配比。 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5.1、混凝土作为T梁施工中独立的一个工序,包括以下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整理现场拔抽拔棒、养护。 5.2、施工流程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作规程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 作规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作规程 1、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开始冻融试验。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的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循环。 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3、试验前先将冷冻液注入试验槽中,在试件桶全部放入试验槽的情况下,冷冻液注入至淹没冷冻槽回流孔为止。冷冻液太多,要防止冷冻液进入试验桶;冷冻液太少,要防止冷冻液不能正常回流。试验槽为开口式结构。在试验过程中,冷冻液会不断吸潮稀释。因此,新加入的冷冻液请勿掺水。 4、通电检查:水泵和风机旋转方向、仪表设定、温度循环的上下限和循环次数。一切正常后才能进行试验。 5、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水分结冰引起的附加压力,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高出试件顶面5毫米左右。 6、把试件放入冻融箱内。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开始冻融循环。 7、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B、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2℃和8±2℃; C、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15℃升至6℃所用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28℃; D、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8、试件一般应每隔25次循环作一次横向基频测量,测量前应将试件表面浮渣清洗干净,擦去表面积水,并检查其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测完后,应立即把试件掉一个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试件的测量称重及外观检查应尽量迅速,以免水分损失。 9、为了保证试件在冷冻液中冻结时温度均衡,当有一部分试件停冻取出时,应另用试件填充空位。如冻融循环因故中断,试件应保持在冻结状态下,并最好能将试件保存在原容器内用冰块围住。如无这一可能,则应将试件在潮湿状态下用防水材料包裹,加以密封,并存放在-17±2℃的冷冻室或冰箱中。试件处在融解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循环。特殊情况下,超过两个循环周期的次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允许1~2次。 10、冻融达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即可停止试验:A、已达到300次循环;B、相对东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C、重量损失5%。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范围 测定板式橡胶支座的抗压弹性模量、抗剪弹性模量、抗剪粘结性能、抗剪老化、摩擦系数、转角、极限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它适用于检测公路桥梁用板式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试验。 2、仪具 2.1 试验机宜具备下列功能:微机控制,能自动、平稳连续、加载、卸载,且无冲动和颤动现象,自动持荷(试验机满负荷保持时间不少于4h,且试验荷载的示值变动不应大于0.5%),自动采集数据,自动绘制应力—应变图,自动存储试验原始记录及曲线图和自动打印结果的功能。试验用承载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平面尺寸必须大于测试试样的平面尺寸,在最大荷载下不应发生饶曲。 2.2 进行剪切试验时,其剪切试验机构的水平油缸、负荷传感的轴线应和中间钢拉板的对称轴相重合,确保被测试样水平轴向受力。 2.3 试验机的级别为Ⅰ级,示值相对误差最大允许值为±1.0%,试验机正压力使用可在最大力值的0.4%~90%范围内。水平力的使用可在最大力值的1%~90%范围内,其示值的准确度和相关技术要求

应满足JJG175的规定。 2.4 测量支座试样变形量的仪表量程应满足支座试样变形量的需要,测量转角变形量的分度值为0.001mm,测量竖向压缩变形量和水平位移变形量的分度值为0.01mm,其示值误差和相关技术要求应按相关的检测规程进行检定。 3、试验方法 3.1 抗压弹性模量 3.1.1试验步骤 a)将试样置于试验机的承载板上,上下承载板与支座接触面不得有油污;对准中心,精度应小于1%的试件短边或直径。缓缓加载至压应力为1.0Mpa且稳压,核对承载板四角对称安置的四只位移传感器,确认无误后,开始预压;预压。将压应力以(0.03~0.04)Mpa/s速率连续地增至平均压应力σ=10Mpa,持荷2min ,然后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将压应力卸至1.0Mpa,持荷5min,记录初试值,绘制应力—应变图,预压三次;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

预压作业指导书

预压作业方案 ZQJ32/900移动模架造桥机重载试验方案 一、试验对象及其目的: 1、试验对象为ZQJ32/900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跨度为32.6米。 2、试验目的: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需对造桥机进行重载试验以检验造桥机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值。通过模拟造桥机在箱梁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造桥机主梁框架及其附属结构(模板及其支撑杆、横梁、牛腿支架等)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通过其规律来指导造桥机施工中模板的预拱度值及其混凝土分层浇注的顺序。 并据此基本评判设备的安全性能。 二、试验方法概述: 实验方法就是模拟该孔砼梁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该试验方法不同于起重机械:因为其荷载是顺序逐加的、且观测时间(或卸载时间)长达24小时。当完成105%荷载加载,4小时之后需要观测一次,12 小时之后需要观测一次,24小时再观测一次. 1、关于载荷:简支砼箱梁长32.6米,计算重量约为788吨,涨模系数取1.05倍,另外内模重量约为30吨,因此试验的载荷为(788-84+30)X 1.05+17?788吨。其中位于墩顶部分的砼梁约42X2=84吨重量由墩顶直接承受,此外不再增加额外的载荷,故现场应模拟施加总载荷约为790吨,其沿纵向30米长度 方向分配,平均26吨每米。 2、关于基准点的设置:模拟实际空模床的准确位置,并以此姿态作为挠度、位移和应力应变测量的初始态。见附图一. 三、试验前的检查: 1、检查造桥机各构件联接是否紧固,机构装配是否精确和灵活,金属结构有无变形,各焊缝检测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2、检查造桥机的立柱、墩旁托架及主梁框架与桥墩间的锚固是否牢固。 3、检查横梁与主梁框架间连接是否牢固。 4、照明充足,警示明确。 5、即完全模拟浇注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全面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工作。 四、载荷准备: 关于载荷:根据前述现场应模拟施加的总载荷约为790吨。 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790吨载荷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388吨水. 282吨砂袋:端头用砂袋码起来,共计80吨(一端各40吨),翼缘板一边各86 吨,腹板配重块上一边加15吨. 120吨配重块:两恻腹板各60吨. 五、加载方案及加载程序: 沿模床30米纵向,两端各3米长范围内由砂袋堆积封口(砂袋共重80吨),从而在中间形成一个24米长的大槽,槽内装水模拟梁的底板重量,翼模模板24 米范围内分别用86吨沙袋来加载。具体见加载附图(共两张). A :加载程序 加载分以下几个步骤: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全作业指导书 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的安 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及 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他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的教育。 ⑤、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工作和安全技术教育。 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⑦、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⑧、遵章指挥和其他安全管理注意事项教育。 1.3.2、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包括: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云南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第四分公司 混凝土工程作业 指导书 编制: 审核: 二O一一年一月

第一节现浇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制备的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工程。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⑴水泥 1)水泥宜选用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水泥的各项指标应分别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85)标准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92)标准要求。 3)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和出厂日期。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包装重量不足的另行堆放,作出处理。 4)水泥质量证明书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5)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⑵砂 1)砂宜优先选用坚硬不含杂质有棱的硅质砂粒。 2)砂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用粗中砂。 3)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掺、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⑶石子(碎石或卵石) 1)石子宜选用花岗岩为好。其余石灰岩、砂岩、页岩、或其它水成岩必须取样做石材强度检定。同时应根据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物的使用情况和强度要求,决定能否使用或有限制性使用。

2)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3)石子中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4)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和C10以下,可放宽到40%。 ⑷水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2)若采用非饮用的天然水、受污染的湖泊水、地下水等,应先经检验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才能使用。 ⑸轻骨料 1)轻骨料混凝土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与水泥和水配制而成,其干密度(原称干容量)不大于1950kg/m3。 2)轻骨料主要有粉煤灰陶粒和陶砂、粘土陶粒和陶砂、页岩陶粒和陶砂,以及天然轻骨料中的浮石、火山渣等。 3)采用轻骨料应分别符合《粉煤灰陶粒和陶砂》(GB2838-81)标准,《粘土陶粒和陶砂》(GB2839-81)标准。《页岩陶粒和陶砂》(GB2840-81)标准,《天然轻骨料》(GB2841-81)标准的规定。其试验方法应按《轻骨料试验方法》(GB2842-81)标准执行。 ⑹外加剂和掺合料 详见《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 2、机具 ⑴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按进料额定容量有250L和400L两种,按搅拌方式有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种。自落式的型号应采用JZ、JD、JS 型系列产品。 ⑵振动器分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和振动

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 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 2.2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集料粒径大于40mm的混凝土,允许用加大坍落度筒,但应予以说明。 3.试验环境: 3.1在试验室检测,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室内温湿度。 3.2在施工现场检测,要记录现场试验时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4.2试样制备:施工现场及室内按配合比拌合好的混凝土。 5.试验步骤: 根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T0522-2005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度扩展度值以毫米(mm)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mm,结果修约至最接近的5mm。 6.2当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4.环境温度和湿度;○5.搅拌方式;○6.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坍落度扩展度);○7.要说明的其他内容,如棍度、含砂情况、粘聚性和保水性。

8.试验注意事项: 8.1.混凝土拌合物需分层装筒,分层插捣,每层插捣25次。 8.2圆锥筒慢慢垂直提起,提筒不能过快。 8.3测量坍落度值时,须量平尺底面至试样顶面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 8.4当混凝土试件的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应重新取样另测。如果第二次仍发生上述情况,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记录。 8.5如锥体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表示粘聚性不好。 8.6用加大坍落度筒量测时,应乘系数0.67,以换算为标准坍落度。 8.7从开始装筒至提起坍落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2.5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