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

(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

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

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

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

(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

①为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子?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里可以结合《社戏》中“单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一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

⑴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此处点到即止,不能过细。)

⑶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领到哪句?为什么要用这个字?

讨论并归纳:“惜”,统领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⑷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在这里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本句的内涵。

⑸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讨论并归纳:

“江山如此多娇……折腰。”

可能出现的疑难:

①为何评价古代帝王要用“惜”字?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稍”、

“只”等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还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以此来明确作者如此评价古代帝王的目的,并为理解分析主旨句打好基础!

②要适时追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三读全词,体会感情。

此处可采用男女分读的形式,也可以全班齐读!

三、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2、找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自读,体会诗作中蕴含的情感。

可推荐《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景:江山多娇(望) 描写

评:古代帝王(惜) 抒情

颂:今朝英雄(主旨) 议论

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惟余莽莽mǎng: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滔滔: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山舞银蛇: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原驰chí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红妆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天之骄子。

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二、重点句子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问题解疑

1、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能也颇有欠缺,这是作者以形象思维和文学语言对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气概,理解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3、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答:《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九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多媒体播 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 情的对象。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

不同的个性情怀。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一代 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 让我们一同来领略! 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其实,他 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 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幻灯展示并板书课题) 三、了解题目:大家看懂文题的意思吗?“沁园春”,是词牌名,据说“沁园”一 词是出自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现在作为词牌与词的内容已无关系, 只决定词的韵律结构。雪才是本文的题目。 四、美文朗读: 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也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时,添加背景音乐) 2.再听名家的配乐朗诵,并完成下列任务.(媒体链接名家配乐朗诵) ①找学生说说大屏幕上绿体字的读音.(学生读,教师幻灯随之展示) ②找学生说朗诵者的感情基调.(教师引导提示并幻灯展示:激昂慷慨、气势磅礴) ⒊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五、整体感知:通过预习和刚才几遍的朗读,词的大致意思应该明白了吧!谁来用 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也可分上下两片来概括。 (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并板书) 上阕描绘北国风光(写景) 下阕评论风流人物(议论、抒情) 六、美文赏析: (一)、上阕: 1.这片词对北国的风光具体是怎样描绘的?分几层来写?说说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沁园春·雪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字音】 妖娆(ráo)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作家、作品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主要内容】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 课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

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能也颇有欠缺,这是作者以形象思维和文学语言对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气概,理解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 文及教案 课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 1.字词: 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 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 (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沁园春·雪》(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

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 jiāo(娇) 一代天 jiāo(骄)顿失 tāo tāo(滔滔) 2.释词: 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须晴日:等到 分外:格外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文采:差、失俱往矣:都 风骚: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 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1)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望批评指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知 识点+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

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9.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五、课文层次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借景抒情,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六、问题归纳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互文)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2.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在“舞”、“原”在“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 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 点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 (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 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 2.强调以下字音 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音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 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 (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可能遇到的疑难: ①为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不是“望”统领的句子? 结合这个问题,可以感受一下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这里可以结合《社戏》中“单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一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2、赏析下阕 ⑴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讨论并归纳: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⑵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01《沁园春·雪》(预习素材)【轻松备课】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01《沁园春·雪》(预习素材)【轻松备课】九年级语文上册同 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01 《沁园春·雪》(预习素材)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 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2.沁园春: 《辞海》记载:“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

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词写作背景,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学习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胸怀和豪迈情怀,以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难点)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诗句和图片:柳宗元的《江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于雪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二、介绍毛泽东和背景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气磅礴的诗作,今天学的《沁园春·雪》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

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检查预习 沁qìn 数风流人物 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今朝zhāo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四、读诗词,体会魅力。 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1.听读,感受气势。 2.自读,正读音,教师指导。 3、齐读或者抽读检查字音。 五、理解词意,深入探究,。 1.大家看上、下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下阕评论古今英雄。 2.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讨论并归纳: 总写北国雪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到底面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3.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4.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 教案 一、课文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整体风格、内涵和意境。 2.了解古人对山川、天地、历史的情感和态度。 3.领悟古诗的语言特色,辨别语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理解古诗的哲理思想,提升审美观赏能力。 2.教学重点 1.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喜怒哀乐。 2.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及其修辞手法。 3.领悟能够体会古诗所表现的哲理思想。 3.教学难点 1.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2.计较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4.教学内容 1.教师朗读课文,展示北国的雪景和山河之美。 2.探讨“雪”与“春”的关系,理 解“沁园春”。 3.表达对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4.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诗 歌中的句式、修辞手法、形象、意境等。 5.教学方法 1.听觉训练法:通过朗读诵读诗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完成对诗歌的整 体把握。 2.提示探究法:通过提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与学生进行商讨,刺激学生的浅层次思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自主发现法:通过学生自读、自己发现诗歌中的语汇、句式、修辞等精华要点,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自主掌握诗歌的喜怒哀乐。 6.教学过程 1.导入与预告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播放影像-关于雪景的一些图片或段落,在课前做为导入, 让学生对诗文中所描述的北国雪景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询问学生对北方“雪”的感受和印象,并预告本节课文内容——《沁园春·雪》,安排共同探究。 2.整体理解 教师进行诵读或朗读,清晰传达诗歌的情感,感悟自然美。 随后,让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对课文的整体情境进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诗歌刚刚打开时,对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具体的形象句,学生 可以看图并尝试自己描绘出一幅千里冰封的北方景色。 3.情感领悟 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为学生带来新的认知:在城市人所诉求的模式中,或许懂得了怀自然、为自然而生的思想,才是最值得学习的东西。 从修辞角度出发,注重文章情感渲染,引导学生理解、领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憧憬、向往,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初三上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以下是《沁园春·雪》的课文原文及教案。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和他的乡愁情感; 2.理解诗人表达“古人风采”和“自豪情感”的方法; 3.通过诗词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作品的情感表达;

2.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态度。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是否有过乡愁情感?你们理解什么是乡愁情感?有什么 方法可以表达乡愁情感? 2.阅读课文: 师生共同阅读《沁园春·雪》课文,教师可以讲解以下生词: 莽莽:茫茫无边; 滔滔:水势汹涌; 娇:美丽动人;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3.理解诗歌情感表达: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诗歌中乡愁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分析诗歌中如何通过北国风光、长城、大河等象征来表达乡愁情感。 4.理解作者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诗歌中对于中国历史和英雄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出现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样的表述? 5.拓展延伸: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诗词内容进行讨论和写作,可选择以下话题: 1)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乡愁感触; 2)以乡愁为题,写一首自己的乡愁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 解、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 课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 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沁园春·雪》知识点及重点分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重点分析 一、关于词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有词牌名。 二、作者思路 《沁园春·雪》 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沁园春·雪》·知识点 一、词语积累 沁园春(qìn)数风流人物(shǔ)妖娆(ráo) 素裹(guǒ)惟余(wéi)成吉思汗(hán) 分外(fèn)还看今朝(zhāo) 二、作家作品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 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四、课文简析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示范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汇【预习必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汇【预习必备】《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in园春分fen外妖娆陌o 成吉思汗han数shU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⑴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 ~ 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 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部编版九年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 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g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三、配乐朗诵 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 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一)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本单元集中学习诗歌,诗歌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亲身体验和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 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 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运用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 胸臆,是本诗名句。 《乡愁》一诗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形象而浓烈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内心思念亲人、眷恋故土的深切情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这首诗意境优美、内容纯净,形式纯熟、语言华美。在形式上,采用了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我看》是诗人穆旦青年时期的作品,诗人在诗中以瑰丽的语句,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北方春天原野图。诗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诗人青春时代的色彩。引导我们不仅要看到大自然的美,还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单元目标◇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 3.注意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单元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 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的象征意象来把握诗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2.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3.精讲点拨法。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的疑惑之处要点拨,以推 进他们的思考;需要深入探究的要精讲,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主要用于诵 读指导、比较总结和学生有疑难时。 4.想象联想法。想象是在对诗词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学习的深入,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知识生成,是学生自己的所得,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能更好地感悟诗意。 ◇课时安排◇ 《沁园春·雪》:2课时 《我爱这土地》:1课时 《乡愁》:1课时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课时 《我看》: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