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_省略_一体_无缝对接_人才培养模式评析_李金奇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_省略_一体_无缝对接_人才培养模式评析_李金奇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_省略_一体_无缝对接_人才培养模式评析_李金奇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_省略_一体_无缝对接_人才培养模式评析_李金奇

收稿日期:2008210223

作者简介:李金奇(1965-),男,武汉市人,黄冈师范学院研究员,博士。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0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O337。

 

第29卷第1期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Vol .29No .1

2009年2月Journal of Huanggang Nor mal University Feb .2009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评析

李金奇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 要:对黄冈师范学院“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的背景、进程和效应进行评析;强调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是为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黄冈师范学院;“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078(2009)0120092204

目前,我们黄冈师范学院正在深入推进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五位一体、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这是我们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就学校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学校在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方面进行的一项深刻的变革。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进,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体制和内涵产生许多深刻、积极的影响。 一、目的与动因

首先,“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确立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一新的教育背景下,我校在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把在过去精英教育体制下所确立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转变为培养适应基层工作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有别于高职高专和研究型大学的、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原

则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强调这种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的区别,他们在学科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和发展后劲;另一方面,相对于重点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来说,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注重面向基层、一线,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我们注重强调解决人们理性上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切实贯彻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管理的实践之中。学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各教学院系通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质量规格。“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和教育模式。“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精英教育片面地突出学科教育,而忽视现实的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忽视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培养的倾向;从而把学校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形势,为保证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

国高等教育经过了世纪之初的跨越式发展之后,目前,正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切实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考验,更是地方高校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为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一般都在外延发展即办学规模方面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扩张,如何在办学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切实保障学校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地方高校面临着得更加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地方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切实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是要建构一种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第二,就是要尽可能地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切实保障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传统的精英教育片面地突出学科知识教育和忽视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培养的倾向,使得地方高校的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与大众化、市场化的教育需求相违背;教学投入相对不足更是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瓶颈。“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确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理念和标准;同时,也为提高教学和培养质量提供了认识、制度和实践的保障。

第三,“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践行学校“就业至上”办学理念的根本途径。“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就其内涵而言,“五位一体”是手段,“无缝对接”是目的。那么,“无缝对接”的内涵是什么呢?谁和谁对接,怎样才算是“无缝对接”呢?我们的理解是,从总体上看,所谓“无缝对接”,就是要保持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要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学校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要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需要相对接。具体地说,一方面,学校的专业及学科设置要在总体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每一个专业的学生教育和培养,都要着眼于学生毕业后的从业需要,努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就业,适应职业需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的教学及人才培养只有努力朝着这样两个适应的方向去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和难题。近年来,我校持续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以及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正是着眼于上述两个方面的适应。而“五位一体”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它在学科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充实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的内涵,从而有效地保障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做法与效应

迄今为止,我校推进“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第一,从教育教学制度规范入手,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内涵和要求。建构、推行“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做到适应期短、上手快,同时又具有发展潜力、后发优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要想全面地达成这一目标,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要从教育制度和规范入手,切实保障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教学环节以及相关的教学条件和手段、方式等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和教学院系两个层面通过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规范,使上述五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在学校教育体系及其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有力的保障。

第二,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统筹规划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凸显“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本质内涵与特征。近年来,学校逐步构建起了一套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推行“3+1”办学模式,将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延长到一个学期,实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训练,熟知中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日后的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推行“五证换一证”制度(“英语等级合格证”、“计算机等级合格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实习合格证”、“职业技能合格证”换“毕业证”)和“四个一”(写好一份教案、说好一堂课、制好一个多媒体课件、做好一篇论文)制度,全面训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其次,我们在增加实习时间和加强实习指导、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零课时实践教学环节”和“1+1”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实习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准备,敦促他

?

3

9

?

第1期 李金奇: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们在实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关于基础教育认识与体验的反思与提升。此外,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批实践教育基地,目前这些基地已初步具备了招生、实习、就业和教科研一体化的功能,成为了实施“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

第三,以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推动“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组成了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领衔,大学发展研究中心、教务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课题组,具体负责“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分列出11个专题,作为课题的子项目,分别由有关单位和教学院系承担。这些子项目研究,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深入地研究“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所关涉的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在整体上不断地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迄今为止,《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两个子项目研究成果已通过省级鉴定,获得了有关专家的好评。

目前,我校推行的“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从思想认识和理论体系建构,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运行,都还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初步运行,它所蕴含的积极的教育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首先,经过一段时间关于“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思想酝酿以及实践探索,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对于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需求,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比较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各教学院系都能结合学校这一总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定出本院系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思路清晰,举措得当。

其次,根据“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求,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及管理制度体系和规范。在学校教学及管理层面,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学校关于本科学生教育培养的总体思路与方案,以及各教学院系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相关的教学环节上,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关于实施“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行动方案和制度规范。

第三,随着“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要求的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和省一级的有关大学生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竞赛,屡屡获奖,除了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传统项目上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外,在其它一些重要赛事中也不断创造佳绩。学校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职业需求无缝对接的教育及管理机制,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认识与体会

第一,“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个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内部相对地呈现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两种教育形态和教育体系。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作为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典型代表,鲜明地体现着两种教育体系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定的办学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型院校,亦即本文这里所说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则更多地是徘徊、游弋于这两种不同教育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之间。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这一尴尬的格局,使之经常陷于难以自拔的困境之中。潘懋元先生说,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两类高校,较易定位,至少在理论上不难说清楚。但在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有一个特定的办学层次,这类学校的办学定位面临着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为了地方高校也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上的科学、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学校发展战略上作出艰难而果断的抉择。简而言之,面对高等教育内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两种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分野,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自觉地将其人才培养的目标纳入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履行高等教育的价值功能基础上,突出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鲜明地体现了地方高校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是地方高校建构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

第二,“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只是一种

?

4

9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第29卷

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这也就是说,“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地方高校适应和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原则,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与高等教育的价值规律和本质要求相契合的,而不是一种短视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从总体上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兼顾学科与市场两种价值取向,着眼现实与长远两个方面的目标的。虽然我们强调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以应用性、实践性知识为主的知识教育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或轻视高等教育的学科价值乃至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与“订单式教育”相区别的,尽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排斥“订单式教育”;但是,“订单”即市场并不是地方高校教育的唯一的价值取向。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关于“认识论”、“政治论”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张力问题的论述,对于今天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仍

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第三,“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一种科学的教育体系,而不仅仅只是多种教育内涵的简单的组合或叠加。“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由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等五个方面教育内涵共同构成的教育教学系统,推行和实施这一教育系统的关键,即在于要合理地配置系统内各种内涵要素,不断优化系统功能,使之释放出最大的

教育效能。为此,一方面,需要通过一些刚性的制度规范,切实保障各种教育内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份额。譬如说,在“五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中,我们把就业教育作为一个方面的内涵突出地加以强调,这是基于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解决的现实而做出的决策。从具体的教育内容上看,它包括对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就业、创业、应聘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为学生就业、创业所提供的一些服务;显然,这些教育内容是传统的教育实践中所没有顾及到的。“五位一体、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使这五个不同方面的教育内涵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和落实。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那就是要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自觉地实现五种教育内涵、功能和价值的融合。这是因为五个方面的教育内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既是相对分立的,但又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彼此之间的契合与融合。因此,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在教育管理与评价以及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努力促进五种教育内涵的相互融合与统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 ].复旦教

育论坛,2003,(3).

[2]李金奇,郝进仕.必要的张力: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的

有效平衡[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责任编辑 袁小鹏

On the Explora ti on and Practi ce of Practi ca l Ta len ts Culti va ti on

Pa ttern Conducted i n L oca l Un i versity

———Analysis of “Five in one mode,seam less j oint ”Talents Cultivati on

Pattern in Huanggang Nor mal University

L I J i n q i

(Huanggang Nor mal University,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 )

Abstract:According t o the analysis of the “five in one mode,sea m less j oint ”talents cultivati on pattern i m p le mented in Huanggang Nor mal University,and its i m p lementati on backgr ound,p r ocess and effect as well’,this article e mphasizes that the talents cultivati on model is the very exp l orati on and p ractice f or the realizati on of l ocal university p ractical talents cultivati on tar 2get .

Key words:Huanggang Nor mal University;“five in one mode,seam less j oint ”;talents cultivati on pattern;p ractical tal 2ents cultivati on target

?

59?第1期 李金奇: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典型案例1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 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探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 本文拟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而探索积极有益的方法。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产实践更加紧密地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这样就引发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专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虽然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但很多高新技术行业尚需大量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我国的本科教育,在思想观念、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欠缺,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和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把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努力的方向,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业也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现实可行的、科学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区别于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应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

强的技术使用、推广和转换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土建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土建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产业的人才模式,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及适应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土木类毕业生,最重要的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为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建设。 1、工程专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没有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讲授工程技术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素 质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即工程专家型(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在我国很多高等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工程实际经验,这样就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要建设一支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可采取以下途径:(1)教师通过考取注册资格证书,如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师、监理师、建造师等,考取注册资格证书的教师利用兼职的形式亲詞参与工程实际,取得工程实际经验,再将其结合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2)从工程单位引进或聘请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工作。我院土木工程系共有23人其中12人分别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师、监理师、评估师、造价师、建造师等资格。近几年我院土木系引进有工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会计 专业代码630302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全日制三年(2+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 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各岗位从事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审计及相关财务工作。 三、职业资格要求 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至少考取财政部门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一个并鼓励学生考取多项资格证书,具体见表“职业资格证书”。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知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 3.具备必备的计算机、数据库及其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强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了解相关的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税法等专业知识; 6.了解国内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会计数字书写规范、电子计算工具的运用、点钞和验钞技术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具有熟练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能按会计基础操作规范和账务处理流程核算企业主要会计业务,进行成本计算; 3.具有根据会计业务和会计记录编制会计报告并进行报表分析的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投资、筹资、分配决策和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 5.能熟练地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纳税申报; 6.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拟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和撰写审计报告;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 T C P) 无人机研发工程师岗位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要求: 1.在教师指定路径下建立以“考试序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考试的全部文件保存在此文件夹下。其中选择题及简答题的答题结果填写在答题卡中,命名为“答题卡”;命题设计题命名及存盘方式见题目具体要求。 2.按照老师的要求上传到指定位置。 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为了减小机器运转中周期性速度波动的程度,应在机器中安装____。() A. 调速器 B. 飞轮 C. 变速装置 D. 配套设施 2. 按飞行器平台构型分类,“大白”无人机属于____。() A. 伞翼无人机 B. 固定翼无人机 C. 旋翼无人机 D. 扑翼无人机 3. 不属于无人机系统的是____。() A. 飞行器平台 B. 飞行员 C. 导航飞控系统 D. 地面配套设施 4. 固定翼无人机失速的原因是____。() A. 飞机速度太大 B. 飞机俯仰角太大 C. 飞机俯仰角太小 D. 飞机迎角超过临界迎角 5. 无人机地面站地图航迹显示系统可为无人机驾驶员提供飞行器____信息。() A. 飞行姿态 B. 位置 C. 飞控状态 D. 飞行速度 6. 亚音速气流流过收缩管道,其气流参数如何变化?() A. 流速增加,压强增大 B. 速度降低,压强下降。 C. 流速增加,压强下降 D. 速度降低.压强增大。 7. 翼型的最大厚度与弦长的比值称为____。() A. 相对弯度 B. 相对厚度 C. 最大弯度 D. 平均弦长。 8. 机翼升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A. 仅与翼剖面形状有关 B. 与翼剖面形状和攻角有关 C. 仅与攻角有关 D. 与翼弦有关 9. 减小干扰阻力的主要措施是____。() A. 把机翼表面做的很光滑 B. 部件连接处采取整流措施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专业代码:620204) 一、专业名称 会计电算化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三、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四、学制 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五、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 根据五邑地区会计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秉承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突出会计岗位技能操作和会计行业证书培训,把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建立“岗证结合、德能一体、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1。岗证结合-—按岗设课、瞄准证书、以证促岗 岗位操作就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动手技能,考证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岗位操作与考证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会计电算化专业只有将职业道德、实践操作和考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能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所以,突出岗证结合才能真正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2.德能一体——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 会计工作是信用度非常高的工作。要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必须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计人员就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做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金、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因此,学生不但要有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只有具备德能一体的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上真正有用的人才。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状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组织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形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员工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

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所以,关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后备人才 后备人才问题是当今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用好新生员工与如何把新生员工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要想能够百年长青,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并拥有培养优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机制。 1、招聘遵循最适合原则 在开展招聘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引入既要考虑企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又要考虑人才自身的需求,综合各项主客观因素,选择人才,讲究适用、匹配原则。最好的人才不一定最适合企业现阶段岗位的需求,只有适合本企业、本岗位的人才,企业才应该聘用。 2、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稳定和平衡员工心态的重要条件。对于人才来说,轻松愉悦工作的环境、可以接受下属建议的上级、患难与共的同事也许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适度的成就感 企业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并且甘愿付出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就必须给予能干的员工更多的机会,给予工作成绩优异的员工应有的

浅谈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整合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并融合现代高等学校职业教育优势和信息化资源,逐渐开始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要求进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各项育人支持政策,进一步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学生从仅仅具有“学生”的单一身份转变为具有“学生”、“徒弟”的双重身份,并且在“老师”、“师傅”的带领下开启职业生涯,学习本领、掌握技能,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2高职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究其本质是为经济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培养能做好经济管理活动的会计人才。随着国内GDP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传统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技能功底。为了让会计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会计专业育人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现代学徒制日益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 2.1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创造更多的会计实践机会 会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有限,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更少,不能承担也不可能承担高职院校全班几十人的实习和轮岗,企业很难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长期实训基地和合作对象,学生也不能时常感受到会计专业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行不仅可以增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的信心,摆脱原先的实践教学时空的制约,而且可以解决原先因会计岗位分散使得实践教学组织的困难矛盾,让学生真正接触到更多

的核心工作。 2.2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育更高的会计实践素养 高职会计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现有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会 计专业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面对企业经 济业务缺乏基本的、快速的职业判断能力,信息敏感性不够。因此 迫切需要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会计教学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学习 现状在学校内更新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倡导的 为了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育人模式。现代 学徒制紧密衔接了高职学生的在校学习,全面深化了针对会计学科 知识的多层次理解,增加学生处理账务的动手机会,应当能够指引 会计专业的同学们更多地参与会计综合实践。 3引企入校共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专业 育人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 紧密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设 计整改,审时度势引进社会力量合作办学。企业依托人才创造更多 经济效益,贡献社会效益;学校依托企业,整合信息化资源,改革 信息化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双方共赢,共同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这种现代育人模 式更有利于建立平稳、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产教融合。为加 快推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引企入校,依托社会会计服务公司等 成立会计服务分公司,共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平台。由合作企业提供经济业务原始依据,在徒弟面前呈现处理经济业务 的法律依据,保障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学校与合作企业 诸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等商讨合作培养意向,签订合作 协议,明确培养总目标和时段目标、合作培养期限、共同考核办法、

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专业分类:管理学 三、专业代码: 四、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五、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中小型)会计核算领域,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灵活、心理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掌握和相关就业岗位群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练运用会计软件,可以从事相关单位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管理(如档案管理)及一定的持续发展的会计管理人才,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理想、等政策、知法爱国、专心本职工作,社会公德意识,遵纪守法。 2、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3、文化科技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善于自学,同时关注本行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4、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组成结构,掌握和会计专业相关岗位相适应的能力。 5、职业素质:具备从事会计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业务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具有自主创业的意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方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主要为思想政治、人文社科; 3、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一定的对口行业相关的与生产销售等自然科学知识; 4、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主要为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基础统计、市场营销、物流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等方面; 5、专业知识:主要为会计实务、相关经济法规、会计法、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原理和会计软件知识等方面。 (三)能力结构 1、职业基本能力: (1)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2)具有从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应具备的能力; (3)具有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获得财务信息进行财务活动分析和财务管理能力; (5)具备税务会计与税收管理的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能力 八、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分析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总则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 二、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三、主要内容 1、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人才调配;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四、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后备人才的甄选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

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二、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人员 (二)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 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 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 2、以上各类人员资质要求为初定,具体要求根据各部门用人理念 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综合能力 4、心理测试 三、甄选工具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 3、综合素质和潜质可借助一些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四、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各部门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某些中级或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一般来说,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2名候选人。 五、后备人才甄选程序 各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

论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影响日益强烈,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标签:会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故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迅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1 我院项目背景以及专业定位 从2005年开始,我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林学院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7年开设了中澳会计合作项目,按照澳大利亚AQTF教学认证体系标准,引进澳大利亚全英文教材,采用我院教师和澳方派遣教师联合授课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中澳会计专业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借鉴澳洲,和国内相关大学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招生经验,招生范围包括非艺术类高中毕业生,扩大了招生范围、减少了招生类别限制,实现了考生不分专业自由报考的机制。 学生在入校后,通过第一学年英语的强化学习,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选择,把中澳会计专业分成出国留学方向班和国内升学、就业方向班。学生毕业之后也有多种选择途径,既可以选择国内就业,专升本继续深造,也可以按照3+2留学模式赴澳大利亚留学两年,获得本科学位。兼顾考生国内就业和出国留学两方面的职业规划。 因此,本专业与国内普通会计专业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我国会计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国内相关执业证书,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的双语专业课程,使其掌握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知识,获得国外同等学力水平。毕业时如顺利通过外方测试,并完成全部双语专业课,学生即可同时获得我院毕业证及澳大利亚TAFE证书。 2 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知识大爆炸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电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必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SMT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能力及手机维修技术,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1)手机维修员;(2)SMT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SMT准技师或准工艺师;(3)小型电子企业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4)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省内同类专业学生相比有明显优势。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实现“订单式”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至2010年,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50人。同时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

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年均35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中专学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年均200人次以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专业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兴办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大力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40%以上。 1、积极推进“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市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Hwardoo Education Limited Company, HELC)。通过该公司整合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开发制订专业标准。通过“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实现“开发一套标准,构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了新的探索和发展方向,会计学专业作为广大学子追求的热门专业,也需要顺应大数据发展要求的、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在对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大数据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三个方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大数据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1.大数据的内涵。目前,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没有统一定论,通常认为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存在的、数量庞大且内容复杂的、需要专门的软件与分析工具进行搜集、整理、发掘及分析的那些自许多来源汇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大数据:第一层面是理论,理论是认知的必经途径,也是被广泛认同和传播的基线;第二层面是技术,技术是大数据价值体现的手段和前进的基石;第三层面是实践,实践是大数据的最终价值体现。 2.大数据的特征。①Volume(数据体量巨大)。据“产业信息网”相关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人类已生产200PB(1PB=210TB)印刷材料的数据量,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大约是5EB(1EB=210PB)的数据量。

而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TB量级,但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如此海量的数据对我们正确识别真实数据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②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如图片、视频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我们的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Value(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如何通过强大的算法更迅速地对数据的价值进行“萃取”成为当今大数据背景下亟待攻克的难题。④Velocity(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根据IDC的“数字宇宙”的报告显示,全球数据预计到2020年时使用量将达到35.2ZB。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面前,高效处理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国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①德国的FH模式。德国推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被称为FH模式。不仅注重系统的科学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培养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②英国“三明治”模式。英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了实践与学习相交错的“三明治”模式,即实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就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岗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专业评估;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的岗位,并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指标为标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改进,贯彻基础与专长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规范训练与创新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把工程教育科学化的模式转向工程应用型教育,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本着“厚基础”的原则,加强了建筑结构类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按照“宽口径”的原则把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成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物业管理3个专业方向模块,各专业方向模块均安排了若干门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满足建筑与房地产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按照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历次会议讨论形成的“基础课

会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会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专业代码:620203 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四、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一)主要就业部门 各类中小微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 (二)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初始岗位群:中小型微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出纳、总账会计、存货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的审计助理、会计、出纳等。 发展岗位群:财务管理人员(预计3-5年),会计主管(预计5-6年,中级专业职称),财务总监(预计8-10年,须进修深造并取得本科以上文凭,高级专业职称)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掌握和相关就业岗位群相适应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练运用会计软件,能胜任各类中小型工商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表分析以及审计等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熟悉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实务,掌握其会计核算方法,能处理各类会计与财务事项,编制会计报表。 ☆具有会计法、税法等相关财经法规的基础知识;熟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掌握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的基本分析方法。 ☆掌握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决策、资产管理、资金筹集和收益分配的基本方法;掌握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等的计算方法。 ☆掌握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等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掌握分批法、品种法和分步法等方法。 ☆掌握办理税务登记事务的基础知识;掌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计算方法和纳税申报程序。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及总账、固定资产、薪资、应收和应付账款等模块的基本操作方法。 ☆掌握金融、理财、计算机日常操作和互联网运用的基础知识及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等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第一部分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与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一)专业背景 (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自治区、昌吉州和阜康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材料) (二)专业发展历程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的重大阶段性说明) (三)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开发、审定和批准实施。) (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 (贯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教理念,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 二、人才培养目标 (简要说明) 三、培养对象与学制 (1)培养对象: (2)学制: (3)学历层次: 四、课程设置 (一)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结合校内外实训条件,将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个学期。)(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 1、深入企业调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主体,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 2、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构建“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依靠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配置转化,确定需开设的课程门类,以工作过程的开展顺序为主要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表1-2 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四)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在每一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中都包含工作过程、工作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从而达到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问题。) 1.学习领域的结构 学习领域的描述格式见表1-4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设计见表1—5~表1—?。

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2015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会计的管理作用,要加强会计的控制职能,把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内部环境因素。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刻认识、正确把握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要求,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化、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培养模式;能力递进;模块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先进可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复合会计人员的决定因素。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模式落后,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目前,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基础理论教学比重较大,专业理论课一般倾向于宏观的知识,注重学生基本素养的强化,与专业课的相关性不强。另外,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内容涉及的行业面窄,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跟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在学生就业后业务处理过程中

不实用。 2.教材选用模式混乱,教材内容缺乏规范性和实用性 目前,市场上会计相关教材多、杂、乱,教材内容空泛没有新意,知识点粗糙不规范,对于相关的财经、税法的政策调整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弊端使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开启对教材的整合模式成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 3.人才培养模式不统一,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 我国会计制度正处于变革期,与会计制度密切相关的税务制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另外,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特殊性,产生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金融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处理制度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不稳定性造成了与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这就使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上难以实现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1.构建“多岗学习、能力递进、一岗提升、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多岗学习、能力递进、一岗提升、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培养岗位能力,并依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就业适应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