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史--1

中国古典园林史--1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圣经》“伊甸园”】、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天园”】、中国园林体系【“瑶池”、“悬圃”】

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

各园林体系以及众多风格的园林,按照山、水、植物、建筑四者的构配方式来加以归纳,有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前者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后者的规划则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临摹。

前者的代表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国园林史后者的典型

第一章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

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的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特点:

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2.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3.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完成

对第二阶段园林的总结:

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代表作:中央公园他认为城市必须逐步的趋于园林化

较上一阶段,内容和性质上均有所发展、变化

特点: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

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取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

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人与大自然的理性适应状态逐渐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二者之间由前一阶段的敌斥、对立关系又逐渐回归为亲和的关系

特点:

1.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2.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之中

3.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4.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

5.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

6.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宏观自然背景:

1.中国多山,山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总体排列和走向大致顺应于国土地势的

宏观轮廓分为五大系列: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北东走向、北西走向、弧形走向,具有世界上山脉的岩石组织成分—岩石性特征的全部类型

2.中国多河、湖。绝大多数湖泊为淡水湖,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3.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种属最多的国家,被西方学者誉为“园林之母”。“纬向变化”、“垂直带

谱”

4.气候普遍为大陆性但也兼具海洋性的特点,变化情况十分复杂,各地干、湿状态差别极

大。

人文背景:

经济方面:封建社会确立的地主小农经济体制,农业为立国之根本。以农民和地主两者为主体的耕、读家族所构建的社区,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分散经营,便成为封建帝国的社会基层结构的主体。成熟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世界居于先进地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极为深刻。形成园林的封闭性和一家一户的分散性的经营。而精耕细作所表现的“园林风光”则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向和审美情趣。

政治方面: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政权集于皇帝一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泱泱大国的集权政治的理念在皇帝经营的园林中表现为宏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大一统局面、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在园林发展的后期尤为明显。

意识形态方面:儒、道、释三家学说构成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

1.儒家:以“仁”为根本,“礼”为核心,是封建时代意识形态的正统,经典被统治阶级奉为

治国安邦的教条。在古典园林中的反映:自然生态美与人文生态美之并重、风景式自由布局中含蕴着一种井然的秩序和浓郁的生活气氛。儒家的“君子比德”即美善合一的自然观和“人化自然”的哲理启发人们对大自然山水的尊重,导致古典园林在其生成之际便重视筑山和理水,从而奠定风景式发展方向的基础。“中庸之道”、“和为贵”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园林艺术创作,在造园诸要素之间始终维持不偏不倚的平衡,使得园林整体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

2.道家:以自然天道观为主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提倡“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对

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举凡造园的立意、构思方面的浪漫情怀和飘逸性格,园林规划通过筑山理水的辩证布局来体现山嵌水抱的关系;皇帝经营的园林景观讲求神仙境界的摹拟。

3.释家:即佛家,包括佛教和佛学。追求创作构思的主观性和自由无羁,强调“意”,使得

作品能达到情、景与哲学交通化合的境界,从而把完整的“意境”凸显出来。禅宗思维对后期的古典园林也很有影响,在意境的塑造上,在意境与物境关系的处理上尤为明显。“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三要素

天人合一:

由宋儒提出。三层意义:人是天地生成的,强调“天道”和“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天人感应”

寄情山水:

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节。“山水文化”的形成。山水文化与士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涵盖了他们所接触到的一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崇尚隐逸”:

和“寄情山水”有及其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的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的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

综上,历来文化发达地区、自然生态良好地区、园林荟萃地区此三者,就地域分布而言大致是重合的。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园林性质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家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

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特点:规模相对小,小型在0.5以下,中型在0.5公顷至3公顷,3公顷以上的就算大型人工山水园。造园所受的客观制约条件很少,人的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风景园等。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加以分类: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圃、宫苑、御苑、御园等地,都可以归属于这个类型。

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宫廷园居生活的日益丰富多样,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之分。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前者提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又被称作园、园亭、园墅、山池、山庄、草堂等等。由于受到封建礼法的制约,私家园林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于皇家园林之处。“宅院”:建置在城镇里的私家园林。一般依附于宅邸,规模较小;“游憩园”:单独建制,不依附于宅邸;“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供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别墅园不受城市用地的限制,规模比一般宅院大一些。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院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除此之外的非主流园林类型: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公共园林。他们作为园林类型而言,本身尚未完全成熟,还不具备明显的类型特征。

坛庙、陵园、风景名胜区都不能算作园林。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园林的发展进入全盛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到清初。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园林的阶段。

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

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主旨)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异同点?

若以外国园林来比较,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前者是理性的、客观的事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体之中;后者为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引起的审美情感。英国园林之创作,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中国园林的创作则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西方古典园林【法式的规整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为两大主流】,它们将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力求建筑与山、水、花木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谐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把消极的方面转化为积极地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从根本上来说当然应该追溯到其造园的哲学、美学乃至思维方式的主导,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人文背景,但中国传统木框架结构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此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需“动观”,即在游动、行动中观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够充分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于风景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整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所谓的“诗情画意”

四、意境的含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意境的含蕴的表达方式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三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

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

题”—景题、匾、联等等。

这四大特点以及其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四大特点本身正是这些哲学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的具体表现。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以为着这四大特点的最终形成。

古典园林生命力1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天津海河故道风景区改造工程为例摘要: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沿革,哲学体系发展,追求和把握意境的阐述,分析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故道风景区中的运用,进一步阐释如何深层次的挖掘其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表现手法,如何让古典美学与现代创作紧密结合。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手段 前言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历经3000余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精华。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当然这里所说的继承不仅仅限于形式上的。如果只是形式上生搬硬套,只会让人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由于时代变迁,技术发展,建造园林的社会环境、造园目的和所服务的人群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深层次的挖掘其美学价值、表现手法和施工技术,如何让古典美学与现代创作紧密结合,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海河故道风景区改造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在当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 海河故道风景区概况

“天津”的名字是明成祖朱棣所赐,意为“天子的渡口”。天津是典型的码头文化的城市之一,码头文化特征在语言,饮食,风俗等各个方面均有体现,其中海河对天津影响最为深远,故天津人也称为海河儿女。海河故道西起咸水沽镇月牙河,穿越双桥河,东至海河;途经咸水沽镇泰庄子、勾庄子、上刘庄、东张庄、四里沽、小刘庄、李庄子、潘庄子;双桥镇西周庄、东周庄、西官房、王家台、孙庄子、西泥沽、柴庄子;共16个村,本次规划设计用地由月牙河至津南环线,长度3.5公里,该园建设充分利用海河的知名度,挖掘自然、历史和人文等方面的素材,以滨水生态文化为纽带,海河故道总体布局六大功能片区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滨水游憩区、船舫美食区、综合娱乐区、水上商娱区、水鸟湿地区、名人文化区,突出码头商埠文化、运河风情文化和名人文化,共包含龙马圣境、雅石趣园、沽水簟花、独钓园、汝昌瀛洲等18个主要景观节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再现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沉淀,用现代生态的理念和多变的设计手法诠释津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 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决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已沿袭数千年,并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潜意识里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唯物辩证法说过,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应该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把握精神更是设计者应该认真思考的方向。中国人喜欢在自然中聆听天籁,在性情中享受人生。因此,在当代的造园活动中要认真研究这种哲学思想,把握住其中的精髓。 海河故道孕育沿河千年文明,如今却因种种原因失去往昔繁华,为了重塑其津沽母亲河的形象,并很好的诠释漕运文明的历史,故中国古典的园林风格应是其最佳的设计风格选择。 3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当然这里所说的继承不仅仅限于形式上的。如果只是形式上生搬硬套,只会让人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由于时代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绪论 1、园林的生成期 2、园林的转折期 3、园林的全盛期 4、园林的成熟初期 5、辽金夏园林时期 6、园林的成熟后期 7、明清私家园林 8、西方古代造园 9、中古时期造园 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 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 14、日本造园 绪论 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 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 1、大自然的造化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 3、人们的精神需要 <园林诸要素> 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 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园林设计初步》试题集 (1)

《园林设计初步》试题集 一、 名词解释 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栽植和建筑营构 1、 天然山水园:不经人为自然存在的天然山水园林 文人园林: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 2、 园中园:园里有园的意思 3、 正式: 4、 杂式: 5、 斗拱: 6、 大式:有斗拱 7、 小式:没有斗拱 8、 藻井:顶棚走向上凹进的部分 9、 罩: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 10、行宫御苑:建在都城的近郊、远郊,供皇帝偶尔游憩或驻驿之用; 10、 离宫御苑 :建在都城近郊或远郊,供帝王出行时期皇帝长期居住、 处理朝政的宫室 11、 榭: 12、 舫:意思是仿造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湖泊中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物 13、 台地园:多建于山坡,就坡势作若干台地 二、 填空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 1、 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 东亚 和 欧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 人工山水 园 和 天然山水园 两大类型。 3、 按布局形式,园林可分为 规则式 、 自然式 和 混合 式 三类。 4、 按隶属关系分,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 皇家 园林、 私家 园林、 寺观园林三大类型。 5、 按区域分,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 北方 园林、 南方 园林、 岭南园林。 6、 中国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为 一池三山 的宫苑布局形式。 7、 “一池三山”模式中“一池”指的是 太液池 ,池中堆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座神山。 8、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纣王的 沙丘苑台 和周文王 灵囿 。 9、 隋唐宫苑 西苑 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 期的到来。 10、 我国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共园林是唐长安 芙蓉园 。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 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 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ft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如ft西晋 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ft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如四川峨眉ft、泉州清源ft。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ft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灵台,象征着高ft;灵沼,象 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ft 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ft,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 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ft艮岳是一座表现ft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ft水宫苑风格。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ft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三ft五园香ft静宜园、玉泉ft静明园、万寿ft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万园之园,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 作)。 园林建筑通过与自然要素的直接关系而组织于园景之中,常被作为园景的构图中心和游赏主景,一般力求布局在人们欣赏景致的最佳位置和最佳观赏点,同时满足遮荫避雨、满足游览休息以及各种游园实用功能。 景线指景素的线性组合形态。从平面上看,有园路构成的游览线,池岸构成的水形线,花卉的图案线以及树木的林缘线等;从立面上看,还有建筑的轮廓线和林冠的天际线等。

(完整版)《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1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圣经》“伊甸园”】、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天园”】、中国园林体系【“瑶池”、“悬圃”】 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 各园林体系以及众多风格的园林,按照山、水、植物、建筑四者的构配方式来加以归纳,有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前者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后者的规划则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临摹。 前者的代表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国园林史后者的典型 第一章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 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的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特点: 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2.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3.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完成 对第二阶段园林的总结: 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 3S技术概论 1.《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遥感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游先祥主编,林业出版社 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科学出版社 3S技术原理 《3S技术及其应用》(冯仲科编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729专业理论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世界现代设计史》-李昌菊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817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林德宏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包装材料学 《包装材料学》,王建清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第一版 《纸包装材料与制品》,谭国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保护生物学 Richard B. Primack、马克平 2009. 保护生物学简明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俊清等 2002. 保护生物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Richard B. Primack. 2006. Essenti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Fourth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2002 草地生态学 1.《草地生态学》, 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 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草地学 1.《草地学》(第三版),韩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许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时期及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段和代表性的园林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时期及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段和代表性的园林作 品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另U,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

有关爱情名园叙事学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爱情名园叙事学设计 ——国内外研究现状叙事性设计是近些年提出的一个新的学术词汇,然而对于以讲故事为线索的叙事性思维却早已有之。以中国古典园林而言,不论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的空间序列,或是江南园林的“润、雅、幽”的园林意境美,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叙事的特质,即人在环境空间的移动过程中,感官体验可以赋予其更多的环境意义。由此空间和场地超越了单纯的实用功能,继而上升到“叙事化”的境界。此外,这种叙事思维在古代诗书绘画、民居建筑的楹联题刻、古典园林的铺装图案等方面均常常见到,例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如图1-1)和顾恺之的《洛神赋》(如图1-1)中就通过故事情节帮助画家组织空间结构,同时后人又通过叙事线索来体验画家的创作历程[9]。 无论是诗词绘画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叙述,还是古典园林中渗透出动态空间的连续和穿插,都蕴含着叙事思维的种子。但直到2000年后少数人开始从事 图1-1韩熙载夜宴图图1-2洛神赋 景观叙事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隐喻的叙事 陈雨(2007)认为“景观叙事的出发点是场所隐喻,通过场所设计对历史事件进行隐喻。”当场所的参与者遇到某个有着丰富意境的场所时,自己会本能地构成直觉画面。试图利用历史事件在人们观念中已经形成的积累,通过场所的塑造,试图唤醒人们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体验和记忆,从而构成空间中奇妙的视觉和心

理体验。 张振(2002)、张云(2006)等认为叙事设计的方法是通过一些文学上的手法来完成的,如运用象征、比喻、暗喻等文学上的手法来完成对历史的追忆和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挖掘,从心理和视觉两方面达到共鸣,景观因此具有“叙事”性。 俞孔坚(2005)在其《田一人民景观叙事南北案例》中认为,在景观设计中采用隐喻手法,并且成为很强的符号,这种方式是用语言传达视觉,将形象视觉化,人们一读就能感知到[28]。 2、宣言的叙事 孔祥伟(2007)认为“景观叙事的终极表达方式是一宣言”,所谓宣言就是指一种特别的叙事话语。他认为,作品带有宣言的意义,并且对社会现实和当前设计状态起着警醒的作用,而且还带有启蒙式的色彩,作品自身的形式也逐渐演化为带有隐喻的符号,具有修辞学的意义,具有符合语境的审美意义。 3、命名的叙事 岳毅平、潘峥等将叙事里的“命名”运用到园林造园手法上,通过一些古句诗词等来命名园林,来表达一种意义。但这种研究只限于叙事方法的某一层面,没有深入的探讨。 吴峻在《叙事:一种室内设计的手法》一文中,将室内设计中的叙事归纳为:信息传达、表意方式、设计手法三种功用。而作为设计手法时,又包含有置序、提示、命名、图文、纪念物、开放一限定等。 4、说服的叙事 如台湾的杨裕富(2000)认为在设计中应该具备叙事性思维,叙事就是讲故事,但其认为叙事的方法就是用一种“告知”、或者“劝服”的方式来达到一种“软性说服”,是一种略带强加的叙事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园林“苍、森、穆”园林艺术,还是江南园林的“润、幽、雅”的诗情画意,亦或岭南园林“湿、荫、丰”的造园特色,其园林艺术既有融合之处也有别具一格的风格魅力[24]。对古典园林的研究早在古代便已经开始了,直至今日已经积累的丰硕的成果。 1、传统园林造园艺术的研究 自明代计成将造园技法和理论总结成书,编著成《园冶》提出了“景到随机”、

中国古典园林史--2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一池三山:瑶池,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 1 第三节商、周 商代和西周是典型的奴隶制国家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贵族园林”。他们尚未完全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但却是后者的前身。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分析 摘要:本文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及植物景观的基础上,以中国古典园林不同的 历史分期为线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 园林的植物景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脉络,从而阐 述了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中的沿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其他任何园林构 成要素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在这二千多年中,越来越多的植物用于园林中创造 植物景观,形成了特有的园林文化。随着古典园林有着相应漫长的演进过程,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 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即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1]。 1.1商(殷)时代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殷末(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当时称 之为囿或猎苑,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2]。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囿, 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加以人工挖土筑台,掘沼养鱼。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 供狩猎而已,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3]。观赏树木和花卉 在殷时期的各种文字记载中有很多,人们取其外貌形象之美姿,而且还注意到其 象征性的寓意,但还没有运用到造园活动中。 1.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 过渡的时期,诸侯国臣摆脱宗法等级制度的约束,竞相修建宫苑,且大多数是建 置在郊野的离宫别苑。其中的观赏对象,从早先的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 周围的天然山水都已收摄作为成景的要素了。如:秦国的林光宫建在云阳风景秀 丽的甘泉山上,能眺望远近之山景;齐国的柏寝台与燕国的碣石宫建在渤海之滨,可以观赏辽阔无垠的海景;赵国的赵圃,广植松柏,等等。 1.3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195年)是我国封建朝代传承中第一个长时间 的大一统时期,封建的农业经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大发展时期。这些 不可或缺的条件的具备,使古典园林摆脱了早期主要是利用自然植被景观的特点,开始创造性地根据人们自己的意愿和文化理念将各类园林要素有机集成,使古典 园林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这个时期造园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上林 苑原为秦国的旧苑,其内森林覆盖,树木繁茂,郁郁葱葱,这从汉代《上林苑》、《西京赋》等文字描写中也可以看得出来。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就 秦的上林苑加以扩建,在植物方面,除了丰富的天然植被外,还有由人工栽植大 量的树木。上林苑内的许多建筑物甚至是因其周围的种植情况而得名的,如长杨宫、五柞宫、葡萄宫、棠梨宫、青梧观、细柳观、椒唐观、柘观等等。此外,苑 内还有好几处面积甚大的竹林,谓之“竹圃”。有专业的种植园,如御宿苑、梨园 等[1]。此时,已会简单的运用植物,形成以花木为主题的风景点。 1.4魏晋南北朝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战乱纷纭,建筑和园林艺术却发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备考信息汇总考试科目 参考书籍 考研经验等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备考信息汇总考试科目参考书籍 考研经验等 本文将由新祥旭陈老师系统的对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福建农林大学、院系介绍、风景园林考试科目、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参考书目、2021年初试大纲等及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院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简称“福建农大”,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农业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二、院系介绍: 学院现有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点、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点,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濒危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海峡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设有海峡兰花保育研究中心、艺术&园林设计研究中心、森林公园与森林风景研究所、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等。 三、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及研究方向 019艺术学院、园林学院2021年拟招生人数192 083400风景园林学(学硕) 学习方式: 全日制 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01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园林建筑设计(3小时) 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 02园林与景观设计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园林建筑设计(3小时) 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 03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园林建筑设计(3小时) ④511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 04园林植物与应用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44风景园林基础 ④819园林植物 复试科目: 01、02、03方向考2小时快题设计;04方向考园林植物与应用 095300风景园林(专硕) 学习方式:全日制 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01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初试科目: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最新资料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1 东西方园林的首要区别在于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代表。法国人在16世纪曾效仿意大利园林,到了17世纪,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西方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中国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在江南其它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方地区最著名的园林。 2 东西方园林的最大区别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 筑形式

东方园林艺术是文人、画家、园丁、工匠们创造自然园林和自然利益的一种追求,这也是东方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东方园林大多由不规则平面的自然景观为主体景观组成,建筑装饰和设计则以创建文化品味的不同类型为主要形式,通过植物景观布局,道路的回环曲折,达到自然环境、审美情趣和美丽和谐理想境界的完美结合。 然而,西方的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在创建经典的法国宫廷园林时,都遵循了几何形状的美学创建规则,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粹的、人工雕琢的艺术美。园林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线性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的布局轴顺序等,往往是起点高容量大的建筑物严格对称。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园林,园林从属于建筑。 3 东西方园林的另一个显著区别在于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 在园林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传统中国建筑的园林工程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园林建筑则以石头为主。在布局上,多数中国传统建筑进行了平面组的布局,西方古典建筑则强调挺拔,突出个体建筑。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突出文化主题,即促进中西部文化融合的。西方园林建筑的主题则突显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调;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则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

古典私家园林禅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古典私家园林禅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如今,饱含着人生情趣的园子越来越少。在现代园林中,层出不穷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着重表现了园林景观的形式美、功能性,而忽略了园林的本土化设计。立足于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借用禅意空间本质上所反映的设计思想分析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禅意的营造,以推动现代园林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古典私家园林;禅文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1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与文人的禅宗思想 弥漫着浓浓书卷气息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书写着文人内心平淡、幽远的宁静生活。文人们将自己的种种情感、志向、意趣投射在园林景观的塑造之中,并融入山水画理论中的三大社会哲学思想。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乐以忘忧”的积极入世精神,而道家思想主张的内心的超脱与宁静更像是补儒家之不足。就此看来,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更像是满足观赏者的愉悦之情。在佛教与道、儒思想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计成早将“刹宇隐环窗”一景写进书中,

将世俗园林景观设计与佛寺园景观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加入有关佛教文化的元素,由此相得益彰,体现出佛教精神和美学价值,营造出新的园林艺术氛围。而禅文化本身已不是单纯的宗教文化,甚至可以说,禅文化来源于佛教文化,如今已发展为一种有着完善体系的哲学。禅宗思想使人们怀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会世间万物,文人士大夫们将它融入园林创作中,倾向于在有限的空间形态中求得一己性情的自然,构建出内心精神的无限天地。在现代园林中引入禅文化着重表现自由、豁达的心境,弱化了其肃穆的宗教氛围,打造出一个以禅文化为核心的环境,可以为观赏者提供一个可观、可游、可感悟的园林。 2从园林景观的构造品禅文化 受禅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主要有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的布置严格遵守着伽蓝布局,在氛围渲染上强调威严、肃穆的气息,宗教意味浓厚;私家园林则采用自然布局的方式,园林中没有很多宗教建筑,而是把禅的精神隐喻于山水之中。自秦汉私家园林造园之风兴起,文人士大夫们也开始崇尚自然,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来寄情于山水,通过叠山、理水的手法,在园林有限的布景中体现无限深远的空间,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造园者不再刻意去模拟和简单地复制园林景观,而是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禅境。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在布局、色彩和造型方面都力求与环境相地合宜,同时还要考量与叠山、引水、植物配置等各要素互相协调,融为一体,通过对空

1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园林专业必读书目 A、历史类: 一、国内 0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維權清华大学出版社 0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04.《中国雕塑史》作者: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二、国外 01.《西方造园变迁史》作者:针之谷钟吉 02.《造园史纲》作者:童寯中国建工出版社 0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4.《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05.《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 0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技出版社 B、理论类 01.《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知识产权出版社 02.《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方益萍等)华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态》作者:凯文▪林奇(译者:林庆怡等)华夏出版社04.《建筑的伦理功能》作者:卡斯腾▪哈里斯华夏出版社 05.《总体设计》作者:凯文林奇(译者:黄富厢等)中国建工出版社06.《设计结合自然》作者:麦克哈格 07.《景观设计学》作者:西蒙兹中国建工出版社 08.《人性场所》编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译者:俞孔坚等) 0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的永恒之道》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 《建筑模式语言》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王听度等) 《俄勒冈实验》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赵冰等) 《住宅制造》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高灵英) 《城市设计新理论》作者:C▪亚历山大等(译者:陈治业等)10.《外部空间设计》作者:芦原义信中国建工出版社 11.《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作者:曹礼昆 12.《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作者:托伯特哈姆林中国建工出版社

项目一 园林设计绪论

项目一绪论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园林的相关知识术语,了解中外园林概况,掌握各构成要素的应用。 2. 了解地形、水体、植物、道路的配置情况,熟悉各构成要素的造景功能。 二、课时分配 本项目共2个任务,分配4个课时。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各构成要素的造景功能。 四、教学难点 各构成要素的造景功能。 五、教学内容 任务一园林概述 一、园林与园林的分类 1. 园林的定义 我国园林一词最早见于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有“司农张伦等五宅……唯伦最豪侈,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的描述。古代园林实为庭院,今之园林一词的含义已远远超出庭院的范畴。我国最早文字记载的作为游憩生活境域的形式是囿。 目前学术界对园林这一概念尚无定论。学者们由于知识背景、就业领域等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阐述园林的概念。汪菊渊《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认为:“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或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写道:“园林乃是为了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它们并不能提供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大自然环境来满足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 虽然园林的定义众多,但是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①在构成要素上,在园林用地范围内必须有天然的或人工的植物、建筑、地形和水体;②在功能上园林必须是一个休憩场所,人们在其中能获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享受;③在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人为因素的参与。 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中的中国园林体系,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4148 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 课程 类别 专业核心课 适用 专业 风景园林 开课学期 2015-2016年第2学期 学分 2 总 学时 32 理论 学时 32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中外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风景园林”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学习园林史,要怀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造园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史。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我国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建议教材 《世界园林史》 汤姆﹒特纳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 主要参考书 [1]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卷)汪菊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3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中外园林史是研究中外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 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中外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