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部分 中国监狱制度

第一部分 中国监狱制度

第一部分 中国监狱制度
第一部分 中国监狱制度

第一部分中国监狱制度

第一章中国监狱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国度,中华文明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中国法制文明的历史,至少是从公元前的夏朝开始的,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以沿革脉络清晰、内容博大丰富、影响深刻久远、特点鲜明突出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在中国法制文明的历史框架内,与国家同步发展着法律、审判、监狱等诸多系列制度,从中可梳理出中国监狱史的内容。

第一节中国监狱史的研究对象

一.监狱的概念

二.中国监狱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简况

一.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的划分标准

二.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简况

第三节学习中国监狱史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习中国监狱史的目的

二.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意义

第四节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一.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指导思想

二.学习中国监狱史的方法

第二章原始社会监狱的孕育

在中国大约仅二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向源头方向追溯,经历了大约五十万年的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里,基于生活,中华民族的先民有诸多发明和发现。这些发明和发现,是从原始思想幼苗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累进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孕育了监狱的胚胎。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习俗

一.原始社会的地理环境

二.神州大地的古代居民

三.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

第二节原始社会的监狱雏形

一.原始社会的战争

二.原始社会的监狱雏形

第三章奴隶制社会的监狱

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制向奴隶制的过渡,进人了国家形成的历史新阶段,夏禹传位于夏启,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此后,又有商、周两代相继承接,延至前476年东周结束,前后共经历了1600多年。据史籍记载,“三王始有狱”,三王即指夏禹、商汤、周文王,这时期的“狱”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监狱。

第一节夏朝的监狱

一.国家的形成

二.监狱的诞生

三.夏朝的监狱

第二节商朝的监狱

一.商朝的刑罚

二.商朝的监狱

第三节西周的监狱

一.西周的刑罚

二.西周的司法体制

三.西周的监狱

第四节春秋时期的监狱

一.春秋时期的立法

二.春秋时期的监狱

第四章封建制社会初期的监狱

东周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各诸侯国通过变法自上而下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监狱历史发展也随之进入封建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监狱与奴隶社会的监狱相较,虽然狱制有了较大发展,但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的区别。东周的战国时期至秦朝、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属于封建制社会初期,尽管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统一的秦王朝为开创了封建狱制的发展,汉继秦而立后经过两汉四百余年的发展,使封建制社会的狱制初具规模,奠定了封建制社会狱制的基础。

第一节战国时期的监狱

一.战国时期的立法

二.战国时期的监狱

第二节秦朝的监狱

一.秦朝统一与建制

二.秦朝的刑罚

三.秦朝的监狱

第三节汉朝的监狱

一.汉朝的刑罚

二.汉朝的监狱

三.汉朝的刑制与狱制改革

第四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监狱

一.三国时期的监狱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监狱

第五章封建制社会中期的监狱

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唐朝,进入到了封建制社会的鼎盛时期。与隋朝、唐朝时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水平相适应,隋朝、唐朝的监狱制度,特别是唐朝的监狱制度非常成熟完备,在中国监狱发展史上是封建制社会监狱制度的蓝本。

一.隋朝的刑罚

二.隋朝的监狱

第二节唐朝的监狱

一.唐朝的刑罚

第六章封建社会晚期的监狱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达半个世纪之久。至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统一全国,直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推翻为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宋、辽、金、元几个封建政权相峙相继统治的复杂时期。由五代、宋、辽、金、元各朝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所决定,五代、宋、辽、金、元的封建监狱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一节五代的监狱

一.五代的刑罚

二.五代的监狱

第二节辽、金、宋朝的监狱

一.辽朝的监狱

二.金朝的监狱

三.宋朝的监狱

第三节元朝的监狱

一.元朝的刑罚

二.元朝的监狱

第七章封建社会末期的监狱

在中国历史上,到了明朝和清朝时代,就进入了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后期。明朝和清朝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力求加强维护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君主专制统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明朝和清朝的封建狱制,一方面效仿于唐宋封建狱制而进一步得到完善、系统,另一方面追随封建制社会的没落腐败而更加黑暗暴虐,成为顽固地维护没落的封建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暴力工具。

第一节明朝的监狱

一.明朝的刑罚

二.明朝的监狱

第二节清朝前期的监狱

一.清朝前期的刑罚

二.清朝前期的监狱

第八章鸦片战争后清朝的监狱

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期,正当中国封建制社会的清王朝随波逐流缓慢发展之时,世界资本主义急速发展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各国垄断集团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疯狂地进行对外扩张。地大物博、经济落后的中国成为他们侵略、角逐的主要对象。公元1840年即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势力的腐败,清朝统治下的封建制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的历史也就跨进后期发展阶段,公元1840—1912年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时期,达72年的期间作为清朝国家暴力机器的监狱及其管理制度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印记。

第一节半殖民地化的清朝狱制

一.鸦片战争后清朝封建制社会性质的变化

二.鸦片战争后清朝封建监狱制度的半殖民地化

第二节清朝末期的监狱改良

一.清末监狱改良的起因

二.清末监狱改良的开展

第九章中华民国时期的监狱

1911年10月l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宣告独立的军政府或都督府纷纷派出代表在武昌召开联席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2月25日清朝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宣告中国历史延绵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终结。中国进入了近代发展阶段,中国监狱也随之进入了近代发展阶段并以买办性为最大特征,

第一节北洋军阀政府的监狱

一.北洋军阀政府的监狱立法

二.北洋军阀政府的监狱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的监狱

一.国民党政府的监狱立法

二.国民党政府的监狱

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监狱

194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中国共产党忠实地代表了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报本利益,在为中国革命胜利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独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过程中,成为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的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创建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其实在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就相应地开始了监狱工作,这可以说是新中国监狱工作的孕育。新中国的监狱翻开了中国监狱发展史上的暂新一页。

第一节新中国监狱的孕育

一.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的监狱

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边区的监狱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区的监狱

第二节新中国监狱的创建

一.新中国监狱的创建背景和基础

二.新中国监狱的制度建设

第三节新中国监狱的发展

一.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监狱工作

二.新中国文革时期的监狱工作

三.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监狱工作

第二部分外国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章外国刑罚执行发展简史

世界范围内,自古以来,刑罚就是国家制裁犯罪的强制性措施。从国家形成以来,在国家社会性质的纵向时间维度上,人类社会普遍经历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无疑,人类社会制度性质的发展变迁,给作为国家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刑罚执行制度的历史发展变迁,勾勒出了时间流程的脉络轮廓。当然,外国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历史流程,不可能是划一整齐的,而是呈现为缺牙交错的状态,展示了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刻痕。

第一节奴隶制国家的刑罚执行

一.奴隶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简况

二.奴隶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特征

第二节封建制国家的刑罚执行

一.封建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简况

二.封建制国家的刑罚执行特征

第三节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刑罚执行

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刑罚执行简况

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刑罚执行制度向现代的过渡

三.脱颖而出的美国行刑制度

第四节当代美国的行刑实践

一.行刑实践的历史回顾

二.监禁比率上升

三.当代行刑矫正实践

第二章联合国的刑罚执行规则

人类出现犯罪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制度的人们就一直遭受着犯罪的困扰。近现代以来,尤其是人类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蹂躏之后,各个国家在处理犯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犯罪现象是国际社会的公敌,解决这个给全球造成严重危害的问题需要遵循一致的伦理法律规则,国际社会应采取全球性的战略措施,刑罚执行的国际会议也就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共召开过三个时期的国际行刑会议,而且形成了许多有关行刑方面的国际公约,标志着人类社会在执行刑罚方面“分散而整体演进”的质的飞跃。

第一节联合国在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的作用

一.联合国的成立及其职能作用

二.联合国在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的活动

第二节国际行刑会议简况

一.第一时期的国际行刑会议(1846年——1858年)

二.第二时期的国际行刑会议(1872年——1950年)

三.第三时期的联合国预防犯罪及罪犯处遇大会(1955年——)

第三节联合国的行刑规则

一.联合国行刑规则的组成

二.联合国的行刑规则的内容

第三章刑罚与行刑

在与犯罪作斗争的漫长曲折过程中,世界各国均对犯罪人采取刑罚作为应对措施,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刑罚概念,并经过艰难的探索思考逐渐形成了各有特点及侧重的刑罚理论,这些刑罚实践与刑罚理论出现的时间顺序和具体内容观点呈现出界限边缘并不分明、犬牙交错的状态,而非鳞次栉彼。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顺应世界刑罚的发展潮流,构建了现代的刑罚体系,对刑罚功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使之发挥最佳作用,以不同方式对行刑规范进行立法,形成了不同的行刑立法模式。

第一节刑罚理论

一.刑罚概念

二.刑罚理论

第二节刑罚体系

一.刑罚体系结构

二.刑罚种类方法

三.刑罚体系的特点

第三节刑罚功能

一.刑罚功能的概念

二.刑罚功能的主要内容

三.不同运行阶段刑罚功能的侧重

第四节刑罚个别化

一.刑罚个别化的源起

二.刑罚个别化概念的沿革

第五节行刑立法

一.行刑立法的历史沿革

二.当代行刑立法模式

三.行刑立法的构成

第四章监狱执行刑罚的指导原则

判决的刑罚以执行为常规,但刑罚不会自行落实兑现,必须由刑罚执行机关来执行落实。在不同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有不同的名称,有的称感化院,有的称教养院,有的称矫正机关,有的称刑务所,而监狱是有国家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对付犯罪人的带有普遍性意义的措施称谓,在行刑机关中居于主导地位。有刑罚执行者就必然有刑罚执行的承受者,刑罚的承受者就是罪犯。法律意义上,罪犯是指实施了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而被审判机关判处一定刑罚并交付执行的自然人。各国监狱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都需要明确监狱行刑工作的指导原则,监狱行刑的指导原则是指监狱行刑过程中所应遵从的准则,包括对犯罪人的刑罚态度、惩罚轻重的刑罚品格、行刑结局的刑罚目的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一节监狱

一.监狱管理体制

二.监狱分类与警戒分级

三.监狱的潜在职能

四.监狱工作人员

第二节罪犯

一.罪犯的概念

二.罪犯的法律地位

三.罪犯的反社会性与亲社会性

第三节监狱执行刑罚的指导原则

一.尊重罪犯的人格和合法权利

二.禁止酷刑

三.促使罪犯回归社会

第五章监狱行刑制度

世界范围内来看,刑罚体系中的刑罚方法普遍包括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其中,生命刑、自由刑的执行机关是监狱。监狱行刑制度主要包括收押制度、减刑制度、释放制度等。其中,监狱行刑效力、行刑原则的具体内容,收押的程序及需完成的工作事项,减刑的条件及限制,释放的种类和程序及相关的工作内容,对犯人的作用巨大。监狱内的刑罚执行,有其严格的的程序和制度,其内容直接关系到刑罚执行的开始、刑罚期限的变更、刑罚执行的结束等等。本章重点阐述,监狱行刑效力与行刑原则,监狱行刑程序制度与行刑变更制度,刑罚消灭,由于假释在“社区矫正”章节里具体阐述故这里仅阐述监狱方面涉及的假释制度。

第一节监狱行刑效力与行刑原则

一.监狱行刑效力

二.监狱行刑原则及趋势

第二节监狱行刑程序制度与行刑变更制度

一.行刑程序制度

二.行刑变更制度

第三节刑罚消灭

一.刑罚消灭概述

二.时效

三.赦免

四.刑罚消灭的其他事由

第六章罪犯监管制度

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以监管制度为核心支撑内容。罪犯监管制度是监狱日常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内容的制度,内容十分庞杂,不仅各国之间不尽一致,就是一国的监狱之间也有所侧重。就普遍而言,各国监狱的罪犯监管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警戒防范制度,罪犯分类制度,累进处遇制度,探视通讯制度,罪犯奖惩制。

第一节安全警戒防范制度

一.安全警戒防范制度的内容

二.安全防范中的技术应用

第二节罪犯分类制度

一.罪犯分类的缘起

二.美国监狱的罪犯分类制

第三节累进处遇制

一.累进处遇的早期实践

二.当代累进处遇制的理论根据与作用

三.累进处遇制的内容

第四节生活卫生管理

一.饮食服务管理

二.犯人监宿管理

三.与外界联系

四.娱乐计划

五.医疗卫生

第五节诉冤制度

一.犯人诉冤制度概况

二.监狱犯人诉冤制度的运行

第七章罪犯矫正教育制度

对服刑罪犯进行矫正教育是各国监狱普遍实行的制度,对服刑罪犯的矫正教育,是转变他们犯罪时的认知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和行为习惯而进行的强制再社会化,是人类社会教育中的特殊部分。综合各国的情况,监狱对服刑罪犯的矫正教育,在内容包括有文化教育、宗教教诲、不良习性矫治、社会教育、职业培训、心理矫治等,以便促进服刑者改过自新,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达到矫正过去的恶习,养成良好的、适应社会正常生活的目的。

第一节罪犯矫正教育概述

一.联合国的积极倡导

二.罪犯矫正教育的原则

三.罪犯矫正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文化教育

一.文化教育的实施

二.文化教育的特点

三.文化教育的层次及内容

第三节职业技术教育

一.服刑罪犯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

二.服刑罪犯职业技术教育的种类

三.服刑罪犯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

第四节宗教教诲

一.监狱对服刑罪犯进行宗教教诲的起源

二.服刑罪犯热衷于宗教的理由

三.对服刑罪犯进行宗教教诲的实践

四.宗教计划

第五节心理矫治

一.罪犯心理矫治历史沿革发展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实施

三.具体的心理矫治方法

第六节社会生活教育

一.社会生活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社会生活教育的理论

三.社会生活教育的内容

第八章罪犯劳动

在世界各国,监狱组织服刑罪犯进行劳动的实践有久远的历史。现在,世界各国监狱执行刑罚把组织服刑罪犯进行劳动都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联合国的文件都对组织囚犯从事生产劳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几乎所有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监狱服刑罪犯的劳动。不论监狱行刑立法,还是监狱行刑组织服刑罪犯劳动的实践,都涉及到罪犯劳动的定性、内容、形式、目的、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等问题,甚至还涉及到与自由市场的关系。

第一节罪犯劳动历史沿革

一.非教育刑主义下的罪犯劳动

二.教育刑主义下的罪犯劳动

三.监狱生产经营

第二节罪犯劳动的性质与功能

一.罪犯劳动的性质

二.罪犯劳动的功能

三.罪犯劳动的目的

第三节罪犯劳动的组织实施

一.罪犯劳动的类别和实施

二.罪犯劳动的保护和报酬

第九章特殊犯人群体的行刑管理

世界各国的行刑机关在执行刑罚的工作中必然会碰到形形色色的犯人,可按不同的标准归类,不同类型的犯人带有不同的问题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处遇措施。下面主要介绍,行刑中的未成年犯、女犯、老年犯、艾滋病犯人的有关事项。对于行刑中的这些特殊犯人群体,世界各国的行刑机关具有较为一致的处遇趋势,但尤以美国、英国监狱的情况最为典型。下面就以美国监狱里的情况为例,说明行刑中的未成年犯、女犯、老年犯、艾滋病犯人,这些特殊犯人群体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未成年犯的行刑管理

一.对未成年人行刑的实践

二.监狱里的未成年人犯罪类型

三.行刑处遇效果与趋势

第二节女犯的行刑管理

一.对女犯行刑的历史发展

二.对女犯行刑的现有问题

三.老年女囚犯

第三节老年囚犯的行刑管理

一.老年囚犯的出现

二.老年囚犯的特点

三.对老年囚犯的行刑处遇

第四节艾滋病囚犯的行刑管理

一.监狱里艾滋病

二.监狱的艾滋病政策

三.监狱艾滋病的引起的有关法律问题

第五节死刑囚犯的行刑管理

一.死刑犯人口的管理

二.执行死刑

第十章社区矫正制度

执行刑罚,有些刑罚是在监狱里执行的,有些刑罚是在社区里执行的。在社区里执行的刑罚包括有:社区刑、资格刑和财产刑等,具体是指社区刑、罚金刑、没收财产刑和各种资格刑等。其中,罚金刑、

没收财产刑和各种资格刑虽然是在社区执行的,但是一般不涉及社区矫正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

西方国家,社区矫正制度十分发达,这是现代世界各国刑罚执行与刑事司法矫正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

外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主要包括缓刑犯矫正制度、假释犯矫正制度、开放式处遇制度、限制自由刑制度等。

第一节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一.社区矫正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二.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三.社区矫正制度的依据

四.社区矫正制度的机制成份

第二节缓刑犯的社区矫治制度

一.缓刑

二.缓刑种类

三.缓刑犯的社区矫正制度。

四.缓刑犯的社区矫正制度改良

第三节假释犯的社区矫正制度

一.假释犯的社区矫正制度

二.假释的撤销

三.假释制度的评价

第四节开放式处遇制度

一.开放式处遇制度概述

二.开放式处遇制度的内容

第五节限制自由刑制度

一.限制自由刑制度的产生

二.限制自由刑的种类

第十一章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

一个合理、文明的社会应该有这样一种基本理念,即人有继续维持生存的权利。对出狱人进行社会保护是当今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营造了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的社会氛围和制度前提。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因素,出狱人重返社会初期面临种种困难,需要社会的帮助保护。出狱人社会保护工作与监狱行刑工作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监狱行刑工作的后续。当然,出狱人社会保障制度有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需要,具有特定的内容。

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概述

二.社会保障的理论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第二节出狱人社会保护的概念

一.出狱人社会保护的产生发展

二.出狱人社会保护的概念

第二节出狱人社会保护的根据

一.出狱人面临的问题

二.出狱人社会保护的需要

第三节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的内容

一.出狱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机构

二.出狱人社会保护的内容

第十二章外国刑罚执行的新发展

刑罚执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效果如何,绝不仅取决于作为执行刑罚机关的监狱。从实际的角度讲,监狱能够彻底做到的仅仅是监管,这还需要服刑罪犯不脱逃的配合。现代社会里,刑罚执行的复杂性逐渐被认识,尤其是监狱行刑改造罪犯的工作,其最终效果事是什么?不是仅用“罪犯改造好了”来作为最终标志的。最终标志是“回归社会过正常生活”,而服刑罪犯“回归社会过正常生活”绝不是仅靠监狱能够做到的。监狱应该做的、能够做到的仅限于监狱内,其他的要靠全社会来关注、协助、配合。通过

对监狱行刑的审视,许多国家做出了诸多新举措,下面挂一漏万的仅举几例。

第一节加拿大的《青少年刑事司法法》一.新的青少年司法制度的立法需要

二.重要内容

三.其他有关内容

第二节英国重行打造刑罚体系、进行司法体制改革

一.英国重新打造刑罚体系

二.进行司法体制改革

第三节 2005年美国联邦监狱局的行刑实践

一.司法部长的贺词、监狱局长的贺词

二.联邦监狱局的构成

三.联邦监狱局的基本理念、服务标准

四.国家战略计划目标

五.释放准备和回归社区

六.联邦监狱局的社会管理职能

第四节新加坡监狱行刑制度的新发展

一.监狱行刑目的与职能的新定位

二.监狱行刑强调内外两个重点

第五节日本颁布实施《刑事设施及服刑者处遇法》一.《刑事设施及服刑者处遇法》的结构体系

二.《刑事设施及服刑者处遇法》的主要变化

第六节恢复性行刑

一.恢复性行刑的实践

二.恢复性行刑的概念

三.恢复性行刑的内容

四.恢复性行刑的典型实践方案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练习题(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国家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矫正机构产生在(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2、世界上第一部大规模的经验性监狱经典著作是( ) A、《刑罚执行场所与矫正机构年鉴》 B、《图解式监狱条例》 C、《英格兰与威尔士的监狱现状》 D、《犯罪者处遇》 3、在西方国家,罪犯减刑的决定机关通常是( ) A、刑事审判机关 B、刑事检察机关 C、刑事执行机关 D、刑事监督机关 4、累进处遇制起源于19世纪英国殖民地( ) A、新加坡 B、澳大利亚 C、印度 D、加拿大 5、现在英国监狱的累进处遇制定为( )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6、法国法律规定对罪犯关禁闭的最长时间是( ) A、15天 B、25天 C、35天 D、45天 7、西方国家通常设立社区释放前中心,与此类似的机构是( ) A、中途之家 B、释放委员会 C、分类中心 D、开放式监狱 8、在美国,小组之家接纳的对象是( ) A、成年男犯 B、成年女犯 C、未成年犯 D、老年犯 9、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对罪犯在狱内劳动支付报酬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0、美国监狱协会于1870年成立,这是美国监狱改革运动的重要标志,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 ) A、辛辛那提市 B、纽约市 C、华盛顿 D、洛杉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18世纪欧洲近代监狱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英国的约翰·霍华德 B、罗马教皇克里门斯十一世 C、比利时子爵威廉十四世 D、英国的瓦特·克罗福顿

完整word版,司法部35条规定 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若干规定

(2009年11月17日司法部) 为切实加强监狱管理,健全相关制度,清除安全隐患,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根据《监狱法》和监狱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安全警戒设施管理 1.监狱应当按照《监狱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安全警戒设施、健全功能;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收押条件的监狱,上级监狱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暂停收押罪犯,整改无效的,将罪犯调出。 2 .监狱围墙内侧 5 米范围内应当划定警戒区域,并安装4 米高的金属隔离网墙和蛇腹形刀刺网进行物理隔离;罪犯的学习、劳动、生活等区域应当有明确的功能划分,主要建筑物之间应当以金属隔离网墙和蛇腹形刀刺网进行物理隔离。 3 .监狱均应建立监控指挥中心,各区域视频监控信号应当与监控指挥中心联网,监狱大门、围墙、禁闭室、会见室等要害部位的视频监控信号应当与驻监武警部队作战勤务室联网。监狱的大门、围墙、会见室、禁闭室、警察值班室、劳动现场、学习现场、监舍走廊等所有需要监控的部位应当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狱应当安装手机信号屏蔽装置。监狱警戒围墙应当安装红外线、雷达、泄露电缆等报警装置,构成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4 .监狱内警察值班室、大门值班室、监舍走廊、餐厅、学习劳动现场等警察带班执勤部位应当安装触发式报警装置。 5 .监狱大门内外应当划定警戒线,留有不少于 10 米的警戒区域。监狱大门应当设置 AB 门,分设行车通道和行人通道。行人通道应当安装带有数字密码和人体特征识别功能的电子门禁系统、附带金属探测器的安检设备并安装确保 1 人1 卡 1 次通过的滚闸,行车通道应当安装防撞桩、破胎阻车器等防冲撞装置,配备车底视频监控探头和照明设备。 6 .监舍、车间、医院、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明确的疏散指示标志,接规定配置使用消防器材,安装应急照明系统,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二、狱政管理 7 .监狱大门值班工作应当由监狱人民警察担任,值班警察未经允许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值班警察应当严格执行大门安检制度,对所有人员逐人查验身份证件并予以换发狱内通行证,对外来人员进行人身及物品安全检查并进行登记,禁止任

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一单元 第一专题监狱的历史发展 一、监狱的产生 以中国为例,说明监狱的产生问题 中国监狱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 1、原始社会——没有也不需要监狱 2、原~向奴~过渡——监狱胚胎形式 皋陶造狱的传说 社会背景 经济条件----私有制 政治条件----阶级分化 关键现象战俘的处理 肉体消灭→牺牲→劳动力 胚胎监狱 牢——本意和引申义 “系用徽墨寘于丛棘” 3、前21世纪夏朝建立——监狱正式产生 监狱形式 圜土——土筑圆形围墙用以拘押囚犯 法律制度 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刑罚制度 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总结—— 1、中国监狱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而正式产生于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奴隶制时 期。 2、奴隶制监狱产生的同时,也建立了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和刑罚制度。 3、奴隶制监狱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4、中国监狱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较早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 (一)监狱的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由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监狱现象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二)监狱的产生时间及过程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必须以共同劳动的形式才能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 当时,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之问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犯罪,也没有监狱。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逐渐成为氏族首领使用权力占有的私有财产。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生产资料由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家庭所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私有制的产生导致社会逐渐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也就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到第一个阶级社会。 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国家组织形式。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律。 违法者被视为犯罪,对犯罪者要进行惩罚,由此出现了刑罚和监狱。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二、监狱的演变过程 监狱从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监狱的发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相适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监狱、封建制国家监狱、资本主义国家监狱和社会主义国家监狱。 古代监狱的主要特点是残酷、野蛮、落后,刑罚以生命刑和肉刑为主;监狱是一个变相体罚的场所,很难谈及监狱管理制度,监狱行刑理论更是无从谈起。

整改监狱内部管理制度,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整改监狱内部管理制度,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今日谈及广东韶关北江监狱罪犯逃脱案件时介绍,北江监狱设施比较陈旧,围墙1700多米,其中只有500米达到监狱建设的标准。此外,北江监狱又是信息化没有完成的单位之一。张苏军还表示,“当然也有监狱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的因素。”(新浪网2014年11月5日)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的机关,也是国家强力政权的司法基础之一,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国家强制力的象征,脱逃就是对法律权威的破坏。在抓捕到囚犯之后,倒回来发现脱逃的原因,竟有很多是“管理上、设施上、设备上”的问题,甚至1700多米的围墙,只有500米达到监狱建设的标准,这是公众一时难以接受的。若要进行整改,就必须要通过制度规范、令行禁止和严肃整改,而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囚犯从做出犯罪事实开始要么损坏了国家的财产、要么就是损坏了群众的利益,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难以忍受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受害的当事人或亲属又承担了多少苦痛、负责抓捕的警察又付出了多少汗水,我们是可想而知的。在

大家都如释重负,感叹囚犯终于得到了制裁、受害当事人获得了安宁时,囚犯却从监狱逃脱,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越狱”,不禁又让多少人寒了心、蹙了眉。 囚犯从监狱逃脱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且不论他是否得到了处罚,就他给社会带来的“二次”伤害也是无人可以承担的。如果囚犯在第一次犯罪前还有所谓的良心谴责、道德标准的话,在“越狱”后因为害怕被举报、被再次抓捕,偷、抢甚至是杀都是可能做出来的。这样的社会危害性谁又能一力承担? 囚犯逃狱,往往并非是表面那样简单,因此根治起来,也就不会像“移风易俗”那样单纯。如果只是监狱硬件设施不够,导致没有想象那样的“铜墙铁壁”,也是很好解决的。大不了多投入点资金,购买点设备、购买点设施、修建点建筑...但是,如果是管理的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管理涉及到人,简单点说就是涉及到狱警与囚犯。狱警每天和囚犯打交道,不仅就是为了“看”好他们,充当好“保姆”的角色,更多的还是要对其开展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及早的回归社会。但是,如果连基本的“看守”职责都没有履行好,又何来的教育效果呢? 当然,此次“越狱”事件究竟该责怪围墙不够高还是狱警的疏忽,我们不好

中美监狱制度比较

中美监狱制度比较 我们对美国监狱的印象,一般是从各种影视剧,如《肖申克的救赎》、《金蝉脱壳》中得到的。美国的监狱与中国的监狱有许多的不同,这是与两国的司法制度不同分不开的。美国是依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司法制度及指导思想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各个州的法律规定不一,监狱体制和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别。 运用现代司法理论体现惩罚思想 一般将惩罚分为人身监禁、经济制裁、体能训练、社会服务四种形式。 人身监禁就是剥夺或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根据刑罚相适应原则,犯罪越重,惩罚就越严厉; 经济制裁有两种:一是罪犯给受害人或其家庭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以弥补经济上的损失和减少精神上的痛苦;二是罪犯必须给国家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叫罚金,尤其对财产型犯罪使用比较广泛。 体能训练是监狱规定罪犯每天早起接受强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及专题训练的惩罚方式。因为不经过彻底的痛苦洗礼,心灵便难有复苏之时,也无从培养出对己对人的责任感。现在这种惩罚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监禁机构——军训式矫正中心。 社会服务,即规定通过社会劳动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监狱轻刑犯人白天到社会工地参加劳动,所得的报酬,用来赔偿受害者,承担法律诉讼费用,及资助本人家庭等。 设立监狱警戒等级制度 根据罪犯罪行轻重,刑期长短,有无实施暴力和逃跑危险等因素,对监狱戒备程度进行分类,设立最高警戒监狱(高度),中等警戒监狱(中度),最低警戒监狱(低度),目的是保障监狱安全,维护良好的监管秩序。 在劳顿郡监狱实行不同戒备的监所管理,未决犯监所因关有重要嫌犯、多重凶犯、暴力犯,警戒森严、监控严密,设施十分牢固,实行全封闭,全隔离管理,使关押的重刑犯犹如?笼中的困兽。而轻刑犯关押监所,采取了四周不设防、别墅式的建筑格局,没有武装卫兵,没有岗楼、围墙。罪犯在狱内一般可自由活动,就连囚舍的门也不上锁,监狱长称这是一把无形的锁,有勇气改正恶习的犯人是不会去闯的。如影片《金蝉脱壳》,罪犯如果逃跑抓回来肯定要作为重点看守对象并重罚,据记载该监狱20年来只跑过一个罪犯。 高度戒备监狱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1)全面监视监控; (2)设置多道门,监所内的各个功能区均有门隔离,; (3)点名点数,狱警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对罪犯进行点名记数检查,异常情况及时处臵并详细记载; (4)人身搜查和监舍搜查任何违禁品; (5)紧急封闭。在狱内发生较大骚乱时,或其它严重的械斗或暴力事件时,即封闭监狱,罪犯24小时内都要关闭在自己的牢房里,不能出去吃饭、娱乐、劳动,直到恢复正常程序为止;

监狱工作制度改革

对‘3+5’工作模式的解读根据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要求,监狱党委下发文件要求,监狱基层民警上班由原来的“2+5”工作模式改为“3+5”工作模式,由原来的一天7个民警上班增加为8个民警。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监区警力配备,有效地增加了警囚比例,使民警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增加民警工作时间可以减少民警的不良娱乐嗜好,杜绝腐败的滋生。由此可见,“3+5”工作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监狱的工作效率,保持民警自身廉洁奉公,保证监狱的监管安全。 改革,有时候带来的往往是一片不和谐的声音。推行”3+5”工作模式势必会增加民警工作量,与过去相比,有的监区一个月要多上3天的班,有的监区的工作时间甚至会远高于劳动法所规定的上限劳动时间。这样的工作模式,增加了民警的身体和心理负担,缩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可能会几个月无法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部分民警担心长此以往会使民警与社会脱节,与家人疏远,性格出现畸形变化。因此,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从表面上看,”3+5”工作模式会给基层民警带来工作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不利于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实质上,省厅领导、监狱领导高瞻远瞩,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的考虑,我们在面对困难,工作累、工作苦等这些问题时,如果能够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一名讲奉献的共产党员的思想,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那么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基层民警必须学会拥有精神财富,不仅仅是着眼物质。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铁人”王进喜在没有良好物

资的基础上,凭借一股奉献精神,克服艰苦条件,使我国的油田事业有了今日的成就,作为监狱民警、“十里丰人”更应该转变观念,立足精神克服困难,落实监狱监管安全责任。 “3+5”工作模式是基于监管安全问题的考虑,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当我们想象,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我们的付出得以维护,社会的经济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繁荣发展,国家的发展规划因为我们的付出而得以实现。那么我们会不会感觉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唐代监狱制度

论唐朝监狱制度的完备与宽仁 中国监狱并非从来就有的,从地下文物发掘和史料证明,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而自监狱产生以来,它就一直为历代所重视,并随朝代更替而不断的扩充和强化,到了唐朝这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朝代,监狱制度也有新发展并显现出完备和宽仁的特点。 一、唐朝监狱制度的完备 首先,中央到地方的监狱机构设置完善,唐朝的大理寺及京城府县均设有监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是唐朝的三大司法机关。大理寺是唐朝中央的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大理寺审判一般采取直接面审的形式,因此唐朝沿袭南北朝以来传统,设大理寺狱,作为拘押人犯的场所。作为中央监狱,大理寺狱主要关押诸司犯罪的官吏和京城地区重要案犯。虽然《唐六典》记载,唐朝除大理寺及京城府县均设监狱外“其余台寺监卫皆不置狱”,但是实际上唐朝的御史台也是曾设有监狱。唐初的时候,御史台主要起的是监察的功能,但是有时也依据皇帝的诏令,对犯罪官吏进行鞠审,从而直接参与审判活动。而一般“其鞠案禁系,则委之于大理”,贞观末年,李乾右为御史大夫,“以罪人于大理寺隔街来往,致有泄漏狱情。”(《唐会要》卷六十)于是在御史台中设东西两狱以自系禁。《旧唐书·高宗·中宗诸子传》记载“武承嗣使酷吏周兴诬告上金、素节谋反,召至都,系于御史台。”这说明武后时期御史台仍有置狱,而在《旧唐书·良吏传·崔隐甫传》中也有说到御史台狱的废除,有废必先有置,这说明在唐朝历史上御史台狱的确存在过曾起过作用的。 而作为三司之一的刑部并不是独立的审判机关,没有设置监狱,也没有典狱官设置,但是刑部却是管理监察全国监狱事务的最高职能机关,无论大理寺还是京兆府都要在每月的二十五日前,将本管囚犯的犯由何关押时间申报刑部。刑部也负责登录囚俘的名册、监督监狱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提供狱囚必需的衣粮药疗等条件。虽然刑部不设置监狱,但是它管理监察全国监狱事务,这无疑是对设有监狱的大理寺和御史台有牵制和监督的作用。此外,唐朝皇室内部,无论天子诸王、后妃公主因争宠夺嫡,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或者因违法,或得罪皇帝,这样的案子一般不经过普通的司法程序而是“刑于家室”,虽然唐朝内宫的幽禁场所并不固定,这些幽禁的地方也不称为狱,但是其实也有监狱的性质了。从此可以看出唐朝中央监狱机构设置的完善性,可以说是需要监狱的地方都设置了监狱。 而在地方上的监狱体制一般与地方行政区划的体制适应,唐朝行政地方体制为州(府)、县两级,而《新唐书·刑法志》称“凡州县有狱”。如果根据贞观十三年的统计,全国有州(府)共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而开元八年统计,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县一千五百七十三,由此可估算唐朝州(府)县各级地方监狱近二千所。唐朝地方的监狱完全从属于地方行政机关,接受皇帝派的地方行政长官管辖。与普通的地方监狱不同,京都地区处于天子脚下,直接地维系统治集团的安全,因此京都的狱治受王朝重视。西京设京兆府,东京设河南

透过《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监狱管理制度

hao 透过《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监狱管理 李威 (机械学院机自1004) 摘要:本文通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以及其他角色的一些经历浅析了美国监狱管理制度。分析了从中反应出的美国监狱的黑暗,腐败以及人性和优越的一面。 关键词:监狱;管理制度 一.引言 《肖申克的救赎》的大部分时间都发生在肖申克这个监狱中,大部分时间影片都围绕着安迪描写,反应了安迪的救赎以及希望等等。其中也不乏对监狱本身描写的笔墨,但大多也是用来反衬安迪的性格。当安迪被送到肖申克监狱时,全方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与其说是监狱,倒不如说更像一座城堡。 庭院深深,高墙耸立。只有看到那些全副武装的狱警,才让我们明白,这是一所监狱。最起码,从外观上来说,它没有没有给外人带来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围墙的高度远远超乎我的想象,即使有中国的飞檐走壁绝技,也不可能从围墙上逃脱,直接杜绝了罪犯从围墙逃脱的可能。而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也可以让我们对美国监狱的管理制度了解一二。 二.监狱管理制度的缺失 2.1狱警 随着安迪被送到肖申克监狱,美国的狱警开始出场,荷枪实弹的狱警一开始便给人一种严肃甚至恐怖的感觉。本片出现的狱警形象基本都是反面的,这些反面狱警和安迪的无辜形成强烈的对比。否则面对一个温柔而充满人性的监狱,任何的越狱行为都将被视为一个不可为饶恕的罪行,安迪这个人物也就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也就无法展现出其人格魅力。从看守长那咆哮严厉的管制,还用守长的结束了刚入狱的小胖的生命,来预示肖申克监狱的黑暗。在其后,新犯人汤姆因为对安迪一案知情,而被典狱长杀害。两个犯人生命的结束,昭示着本该公正的执法者却干着无耻的勾当,叙说着这些执法者的罪恶。狱警们残暴的

浅谈开放式处遇制度对中国监狱的借鉴意义(一)

浅谈开放式处遇制度对中国监狱的借鉴意义(一)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西方监狱、刑罚改革的新产物-开放式处遇制度,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制度的优势所在,但最终目的是要为我国监狱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的样本。任何对外来制度的吸收与引进都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本文又以较大篇幅分析了开放式处遇制度在中国适用需要的各种配套的保障制度,以求能够真正发挥开放式处遇制度的作用。关键词:刑罚社会化开放式处遇制度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开放式处遇制度进入20世纪以后,自由刑取得了其在刑罚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各国均采纳了这种以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结构,把自由刑作为惩罚犯罪人、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犯罪率上升,重犯率居高不与下,监狱人满为患,使得对于传统的刑罚手段的效果产生了怀疑,以往的自由刑的中心地位受到冲击。在人们重新审视这些传统的自由刑刑罚方法对于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效果时,确实发现了自由刑的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于是现代西方国家首先开始了监狱行刑科学化、社会化的改革,开放式处遇就是这种改革中的代表之一。所谓开放式处遇制度,是与传统的封闭处遇制度相对而言的,是指在不影响刑罚执行的情况下,通过取消监狱围墙、铁栅栏、手铐等形式,减少对犯人自由的限制,增加对犯人的信任,以尽可能缩短在押犯同正常社会生活的距离。一、开放式处遇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更加完善,人们已经告别工业化时代,逐步进入到了电子信息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仅人们的生命健康会得到珍惜,而且人们的人身自由也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宝贵。在知识时代,人的创造力将会成为先进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人的生命健康、自由这些保障人的先进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大量地适用自由刑,尤其是大量适用长期自由刑,也会显得过于残酷,正像古代的肉刑、身体刑在自由刑成为刑罚体系中心的时代显得过于残酷一样。这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监狱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也必然地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西方国家近现代以来刑罚和监狱的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在中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方式的逐步完善,我国的自由刑适用也应逐步受到限制,而其他一些非自由刑罚将得到普遍的发展与适用。开放式处遇制度的产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将会成为完全废除自由刑而全部采用非自由刑罚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的过渡性措施。在开放式处遇中,罪犯将大大减少在监狱服刑的时间,而获得更多的发挥个人能力与智慧的机会,实现个人价值,增加社会的财富与价值,这也是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要求的。2.主观原因在此之前,为了追社会公平正义,报应刑论将报应作为刑罚的唯一目的,有罪必罚,罚当其罪,刑罚是对犯罪的简单回应。其理论主张,社会应观念是刑罚赖以存在的正当根据。但是这一理论在防止、预防犯罪方面收效甚微,不能解决社会犯罪现象日益严重且局高不下的问题,最终被教育刑理论所取代。教育刑理论主张,应该合理地应用刑罚,扩大刑罚的促进机能,加强教育矫正的力量,使罪犯感到有重新做人的希望,并给其以回归社会的出路。但是,从本世纪中期开始,面对西方社会日益增长的犯罪率和累犯率,人们开始对于刑罚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普遍感到失望,人们对于教育刑和报应刑理论均感到失望,在西方国家开始了新的刑罚改革运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相继对本国的监狱制度进行了一系的改革,开放式处遇制度应运而生。其给予犯罪人的开放式待遇,更好地感化罪犯,并最大限度地为其重返社会创造条件,避免自由刑罚的负面作用,影响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效果。可见,开放式处遇制度的出现,是人们对于传统观念中将刑罚尤其是自由刑作为控制、解决犯罪问题的主要方法的反思。经过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自由刑自身所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寻求新的刑罚的替代方法来更好地预防、减少犯罪,控制重犯率、累犯率。这是人们在同犯罪作斗争的道路上,思想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3.产生的直接原因如上文已经提到的,自由刑、监狱行刑自身所不可避免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各国对监狱制度的改革,新型的开放式处遇的监狱是改革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司法部35条规定 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若干规定

为切实加强监狱管理,健全相关制度,清除安全隐患,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根据《监狱法》和监狱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安全警戒设施管理 1.监狱应当按照《监狱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安全警戒设施、健全功能;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收押条件的监狱,上级监狱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暂停收押罪犯,整改无效的,将罪犯调出。 2 .监狱围墙内侧 5 米范围内应当划定警戒区域,并安装4 米高的金属隔离网墙和蛇腹形刀刺网进行物理隔离;罪犯的学习、劳动、生活等区域应当有明确的功能划分,主要建筑物之间应当以金属隔离网墙和蛇腹形刀刺网进行物理隔离。 3 .监狱均应建立监控指挥中心,各区域视频监控信号应当与监控指挥中心联网,监狱大门、围墙、禁闭室、会见室等要害部位的视频监控信号应当与驻监武警部队作战勤务室联网。监狱的大门、围墙、会见室、禁闭室、警察值班室、劳动现场、学习现场、监舍走廊等所有需要监控的部位应当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狱应当安装手机信号屏蔽装置。监狱警戒围墙应当安装红外线、雷达、泄露电缆等报警装置,构成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4 .监狱内警察值班室、大门值班室、监舍走廊、餐厅、学习劳动现场等警察带班执勤部位应当安装触发式报警装置。 5 .监狱大门内外应当划定警戒线,留有不少于 10 米的警戒区域。监狱大门应当设置 AB 门,分设行车通道和行人通道。行人通道应当安装带有数字密码和人体特征识别功能的电子门禁系统、附带金属探测器的安检设备并安装确保 1 人1 卡 1 次通过的滚闸,行车通道应当安装防撞桩、破胎阻车器等防冲撞装置,配备车底视频监控探头和照明设备。 6 .监舍、车间、医院、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明确的疏散指示标志,接规定配置使用消防器材,安装应急照明系统,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二、狱政管理 7 .监狱大门值班工作应当由监狱人民警察担任,值班警察未经允许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值班警察应当严格执行大门安检制度,对所有人员逐人查验身份证件并予以换发狱内通行证,对外来人员进行人身及物品安全检查并进行登记,禁止任何人未通过门禁识别或者未经查验身份并换发狱内通行证通过监狱大门,禁止任何人携带手机、打火机和火柴等明火源以及其他违禁品进入监狱。

中国监狱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弊端

中国监狱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弊端 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另人瞩目的进步。然而,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一)监企社合一,监狱职能多元化 新中国监狱初创时,出于政治安全及劳改生产不与民争利的考虑,许多监狱建在远离城镇的边远地区,监狱一律由省级政府直属管理,实行条条管理。这种做法在当时对于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实现社会稳定和对反革命分子的有效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事异时移,当年有效的制度在今天却严重制约了监狱管理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监狱布局不合理,且基本独立于地方社会,许多监狱形成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小社会,监狱办企业,监狱办社会,社会负担很重。 中国监狱企业设立的出众同其他国家一样,是为了实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但是,在实际实行过程中,由于监狱经费保障体制不顺,“生产经营几乎成了与罪犯改造并重的监狱工作任务,并由此形成了事实上的监狱经费的主要保障与来源” 。在1994年《监狱法》颁布之后,虽然监狱警察的“皇粮”和囚犯的“囚粮”逐步由国家拨给,但是目前监狱建设发展的大量经费、监狱的管理教育经费、监管设施经费、工人工资、狱警工资的不足部分、罪犯生活费的缺额、监狱全部社会服务支出等仍由监狱企业负担。 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对它的期望是带来改造和生产的相互促进,实现社会效益与改造效益的双丰收。然而,实践证明,这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监企社混合的多元体制带来的是监狱工作的复杂和艰难。监企社合一使得生产经营活动过多的挤占了有限的刑罚资源,牵扯了太多的人员与精力,造成监狱警察角色的矛盾与错位,更严重的是,政府把企业作为监狱经费的主要来源的错误指导思想造成监狱经费没有稳定的可靠的保障。“当一个监狱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奋斗时,社会不能指望它高质量的完成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重任。” (二)改造罪犯方式、手段落后 监狱管理制度始终都要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保证犯罪改造的质量。但仅有这个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良好的改造质量需要先进合理的改造方式作保证。我国监狱目前的改造方式和手段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落后的改造手段不能保证理想的改造质量。

XX监狱门卫管理办法

XX监狱门卫管理制度 为切实做好机关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监狱机关正常秩序,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机关门卫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 二、门卫值班人员要认真负责,坚守岗位,积极主动做好门卫值班工作。做好联络工作,及时传达、报告有关情况。 三、热情接待来客,严禁闲散人员进入机关大楼;外来人员在与有关科室联系并获其同意后方可入内,并填写《会客登记表》;对上访人员,应先报告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接待,未经许可不得放人进入办公区域。人员携带物品出门,须凭院内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才予放行。对寻衅闹事、威胁机关安全、扰乱正常办公秩序的人员,值班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处置或报告、报警。 四、严格车辆管理,本单位车辆凭通行证进入;外来办公人员车辆,取得接洽部门同意后,验证登记方可进入并填写《外来车辆登记表》;非本单位车辆严禁入内;严禁任何车辆在单位门口停放。 五、值班人员要及时做好门前“四包”,即包区域整洁、包卫生清洁、包绿化完好、包设施无损,搞好单位“四防”,即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突发事件。 六、值班人员在岗位不准喝酒、打牌、下棋等。值班人

员因擅离职守,造成事故、案件发生,造成国家、个人财产损失的,视情节,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于出现下列情节之一的,视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一)对于工作期间喝酒、睡觉、下棋者。 (二)未经领导批准擅自脱岗者。 (三)未经批准擅自旷工者(擅离职守超过1小时视为旷工)。 七、值班人员应做好办公室安排的其他工作,特殊情况离岗须经办公室批准,并确定临时值班人员后,方可离开。 八、本制度的解释权属XX监狱办公室。 九、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监狱体制改革

监狱体制改革 监狱体制改革,是从源头上、机制体制上解决监狱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 一、关于准确把握监狱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问题。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监企分开与收支分开,特别是监企分开。工作中,应当注意纠正两种片面认识:一是简单化认识。即在监企分开中搞形式主义,“名”分暗合、换汤不换药;二是绝对化认识。即搞一刀切,背离监狱企业作为为监狱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场所和生产手段的特殊企业的本质属性,形成监企脱节甚至监企对立。必须在坚持改革基本方向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湖北实际、结合监狱单位具体实际,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紧紧抓住试点工作的本质性、方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和解决不同时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保试点工作既不随意变通,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在推进监企分开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子公司受集团公司领导并对其负责,与监狱不再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两个平行的协作主体;二是在领导体制上,监狱长不兼任子公司法人代表,由集团公司指定一名执行董事兼任子公司经理;三是在协调机制上,过渡期内由监狱党委牵头联席会议制度,但只负责协调监、企双方合同或协议范围内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至形成新的监企合一。在收支分开工作中,监狱与子公司不直接发生资金往来,子公司向监狱支付的罪犯劳务费,由子公司上交到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与省监狱管理局统一结算,省监狱管理局再按规定分解到各监狱。为加强监督,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委派并对集团公司负责。 二、关于监狱企业的定位问题。对于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企业的定位,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希望把监狱企业定性为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一种是认为监狱企业应该完全照搬公司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上这些观点都是对监狱企业没有一个正确的定性,没有把握特殊企业的实质。在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企业的性质仍然是为监狱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场所和生产手段的特殊企业,为改造罪犯服务,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企业。监狱企业与社会企业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存在四个不同点:一是性质不同。监狱企业是依法对罪犯实行劳动改造,提供劳动场所和生产手段的特殊企业,是监狱改造罪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任务不同。监狱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为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和技能培训,作好生产计划、原料供应、产品营销、技术指导、市场开发等工作;三是劳动力不同。监狱企业的主要劳动力是罪犯,而罪犯具有流动性、不稳定性、不可选择性以及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参差不齐等特点;四是享受的政策不同。监狱企业享受免交企业所得税和土地使用税、增值税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专项贷款核销、政策性破产等金融优惠政策,享受建贷贴息、技术改造贴息等生产建设优惠政策。随着新体制的逐步建立与规范,监狱生产的经济性任务必将逐步淡化,而对罪犯劳动改造的功能必须加强,监狱生产必将从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向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根本性转变。监狱企业的定位和管理必须抓住“特殊企业”这个关键,坚持在特殊方面做文章,结合监狱生产产业、产品的不同构成,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试点,监企分开后的监狱企业是独立的企业,不是行政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同时也不同于社会企业,政府应给予扶持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在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运行稳定正常后,应通过特殊立法的方式,将有关重点问题明确下来,包括监狱企业的性质、授权、应享受的特殊优惠政策以及委派警察的公务员身份等。 三、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问题。对于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企业的管理理念,在讨论中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认为完全向社会企业看齐,追求效益和利润最大化,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一种是监狱企业管理可以放松了,完全向西方监狱的罪犯劳动习艺化方向发展。这两种观点都脱离了监狱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实行监企分开,不是简单的监企分家,而是为了重新构建统一规范、管理严密的刑罚执行制度体系和机制、新的监狱企业组织形式和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监狱企业管理方式改革必须抓住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监狱企业的性质,是为监狱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场所和生产手段的特殊企业。二是必须为教育改造罪犯服务,向以改造罪犯为宗旨的方向转变。三是必须是有效生产,也要讲求效益,既使罪犯感受到其生产劳动的价值,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关于监狱企业的管理体制问题。对于监狱企业的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监狱不再管监狱企业,监狱企业的管理完全交给省监狱局的集团公司管理;一种是监狱要管监狱企业,但担心管不了、不好管、管不好,出现监管改造与监狱生产“两张皮”,影响监狱整体工作。监企分开后,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如何将二者有机地

监狱网络管理制度

监狱外网网络管理制定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我狱网络管理,规范上网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监狱信息安全,防范网络风险,结合我狱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狱所有办公计算机及其使用人。 三、管理规定 1、上网计算机实行审批登记制度,使用人因工作需要上网时,须填写《上网计算机审批登记表》,交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科技信息科审核,由监狱分管领导审批备案,科技信息科负责设置及接入。 2、上网计算机原则上只能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和查阅技术资料;严禁上网查找、浏览、下载及发布带有暴力、色情、反动、封建迷信等不健康内容的信息,不得在网上从事股票交易或网上购物、与工作无关的网上聊天等活动。严禁安装和下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和程序。 3、上网计算机使用人员必须认真履行保密条例,严禁在上网计算机内储存和处理工作资料,严禁在上网计算机中储存涉密信息。 4、严禁私自将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接入监狱网络,以上设备的设置不当将导致监狱网络瘫痪及核心设备损

坏,造成严重后果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上网计算机使用人员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确定,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未经批准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所有人员上网行为进行监管,科技信息科负责督察。 四、上网审批登记流程 1、申请人领取《上网计算机审批登记表》并填写。 2、申请人将《上网计算机审批登记表》交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经科技信息科审核后报监狱分管领导审批。 3、科技信息科根据监狱分管领导批示对相关电脑进行设置及联网。 五、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科技信息科将于2013年5月10日起对未经审批登记的计算机实行上网限制。 附件:《上网计算机审批登记表》 二○一三年四月十五日 上网计算机审批登记表 部门:

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管理制度研究

=收稿日期>2006-02-13 =作者简介>张宁,男,湖北警官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管理制度研究 张 宁 (湖北警官学院学生处,湖北武汉430034) =摘 要>监狱制度是实施监狱管理的重要工具。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管理沿用清末旧制,继而又 大量沿用北洋政府的监狱管理制度。司法行政部、湖北高等法院及其所属监狱也都制订和颁布劳役、收监与戒护、分管分押、教诲教育等管理制度。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湖北监狱制度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独裁工具,体现了国民党政府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关键词>国民党政府;湖北监狱;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K 2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06)04)0083)05 On the prison manage m ent syste m in H ubei in t he period of ku m ingtang govern m ent Zhang N ing (H ubei U niversity of Po lice ,W uhan 430034,Ch i na) Abstrac t :The prison m anage m ent syste m is the i m portant too l for t he execu tion of the prison m anagement .In the ku m i ngtang period ,the prison m anage m en t fo ll ow ed the syste m of the Q i ng dynasty and Be i yang govern m ent .T he jud i c i a l depart m ent and H ubei super i or court constit u ted and pub li shed some sy stem s .on t he pena l serv itude ,putti ng in pr i son and protec ti on ,m anagement respectively ,educa ti on and tu iti on .T he prison managem ent syste m i n H ube i prov ince embod ied the darkness o f t he ku m i ngtang m anage m en t . K ey word s :kum i ngtang gove rn m en t ;t he prison i n H ubei prov i nce ;the m anage m en t syste m 监狱制度是实施监狱管理的重要工具。我国在商朝时监狱制度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根据出土实物和甲骨文的反映,当时监狱形态,基本上 是简单地改造和利用了的自然物,如土窖和槛笼等,还制造了束缚犯人手脚的械具,从而奠定了古代桎梏制度的基础。西周在监狱管理上推行了/以圜土聚教罢民0的特殊制度,被认为是近代/感化0制度的滥觞。春秋战国时期,监狱管理制度也有所创新。李悝制定的5法经6中有/囚法0一篇,就是专门关于狱政管理的法制规定,后代各朝律中的5断狱篇6,即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汉朝根据/德主刑辅0、/礼法并用0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悯办恤刑0的主张,构建了/录囚0制度。西晋颁布的5狱官令6,是中国最早有关狱官管理的制度安排。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监狱管理制度的成熟阶段。从监禁方式的分类到械制的规范化, 从狱禁制度的明确规定到犯人生活卫生的严格管理,都标志着中国古代监狱管理的发展水平。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注重对狱务的控制,管理措施比前朝更加健全。辽、金、元三朝监狱管理多采汉制并具有民族压迫的特点。明清时期,注重加强监狱管理的疏通和调节措施,实施/热审0、/审录0等制度。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种类繁杂,监狱管理沿用清未旧制,继而又大量沿用北洋政府的监狱管理制度。司法行政部、湖北高等法院及其所属监狱也都制订和颁布了许多监狱管理制度。 一、监狱劳役制度 监狱劳役也称监狱作业。劳役制度在商朝就规定囚犯在关押期间要劳作。西周圜土制度规定囚犯要服劳役,圜土是指西周不同类型的监狱,是 # 83#2006年7月 第4期 总第91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Journal o fH ubei U niversity of Po lice July .2006 N o .4 Se r .N o .91

关于监狱管理规定

关于监狱管理规定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 行刑罚。 监狱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 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监狱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等活动,受法律保护。人民检察院对监狱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监狱工作。 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罪犯必 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监狱的设置及其机构人员: 监狱的设置主要包括两种: (1)监狱。是关押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 期两年执行罪犯的场所。监狱可以分设男犯监狱和女犯监狱,女犯 监狱应当由女性监狱人民警察直接进行管理。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 及刑期长短,监狱还可分为重犯监狱和轻犯监狱。 (2)未成年犯管教所。是关押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 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未成年犯的场所。由于其关押的对象主要 是不满18周岁的犯罪人,因此,未成年犯管教所也可以称作未成年 犯监狱或少年监狱。中国对未成年人一贯给予特殊的保护,对犯了 罪的未成年人同样如此。未成年犯管教所采用与其关押对象相适应 的管教原则及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监狱的设置、撤销、迁移,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批准。这样有助于根据历史、经济和自然条 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来使监狱的设置布局合理。各监狱设监狱长1人,副监狱长若干人,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和配备 其他监狱管理人员。工作机构除一般包括行政机构和生产经营机构外,还设狱政、生活卫生、教育等机构。 监狱的管理人员是人民警察,这一规定明确了监狱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监狱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与公安、交通警察等具 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刑罚的执行: 收监:监狱对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并且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上的罪犯执行刑罚。监狱对交付执 行刑罚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有严重疾 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监狱可 以暂不收监。对于暂不收监的罪犯,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 定暂予监外执行。对其中暂予监外执行有社会危险性的,应当收监。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刑罚。前款所列暂不 收监的情形消失后,原判刑期尚未执行完毕的罪犯,由公安机关送 交监狱收监。 申诉、控告和检举:罪犯对生效的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监狱在执行刑罚过程中,根据罪犯的申诉,认为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应当自收到监狱提请处理意见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将处理结果通知监狱。 监外执行: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在监内服刑的罪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监外执行条件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暂予 监外执行,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 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 减刑、假释: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根据监狱考核的结果,可以或者应当减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