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

姓名:陈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法律硕士

指导教师:曹海晶

2010-05-1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所谓行政补偿就是指当行政主体在履行公职时,不可避免的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应当由相应行政机关予以补偿,以弥补受害人的权益损失的法律制度。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行政补偿制度体系,并且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的行政补偿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相对模糊到明确规定这一发展过程,但是目前我国行政补偿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尚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本文首先对行政补偿制度的基本法理作了详细的梳理,仔细考察了行政补偿制度的性质、特征和理论基础,以便为下文写作提供理论依据。在第二部分,着重对国外行政补偿制度的考察,希望通过对国外行政补偿制度的对比研究,总结它们中间的共同优点,希望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依据。在第三部分,对我国现在的行政补偿制度进行历史性考察,追溯其发展脉络,通过对国外行政补偿制度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现有制度的不足之处。

本文的第四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重点,在上文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具体构想。第一,从行政补偿制度的构成要件着手;第二,在宪法性文件中体现行政补偿原则;第三,制定相应的行政补偿标准;第四,出台行政补偿的具体方式;第五,细化行政补偿的具体程序;第六,完善行政补偿诉讼救济途径。

关键词:行政补偿制度合法行为完全补偿行政补偿救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So-called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refers to the administrative subject in the exercise of public power, when the inevitable to cause damage to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shall be compensated by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of the victim's rights legal system. Abroa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relatively perfect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China's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from scratch, from experience to the specified fuzzy this development process, but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pace.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carefully examines the nat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oretical basi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writing the below. In the second part, the foreign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by foreign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summariz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among them, for our common hope of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In the third part of our present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the historic evolution of abroa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ystem of our shortcomings.

This i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whole article on the core, in contrast analysis based on the abov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First,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on the constitutions, Second, in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in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principle, Thir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tandard, Fourth, the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mode, Fifth, the specific proced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ion, Sixth, perfect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lawsuit relief way.

Keywords: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Legal Behavior Completely Compensation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relief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_ 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2003年2月,某省重点建设项目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该高速公路全长近百公里,在某市区境内达70多公里。工程在该区涉及11个乡镇的土地征收和补偿问题。在工程建设之初,各乡镇政府在没有公示征用土地批准文件更没有与农民协商安置补偿协议的情况下,就派出工作组对土地进行平整和建设准备,大量毁坏青苗,遭到农民的反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民要求政府出示征用土地的相关国家文件决定以及相关公告,遭到政府拒绝。随后,在政府工作人员丈量土地的过程中,遭到农民抵制,并发生冲突。第二天,政府有关部门出动11辆警车近百名警察来到某村,以“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为由,强行抓走20多名村民并予以拘留,期间与村民发生了冲突并发生了流血事件。事后,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媒体记者在采访该区一位主管副区长时,该副区长说,对闹事者拘留是经过上级批示的,但他没有看见有人殴打群众。而且该副区长毫不隐晦:“相关施工征地批文手续连我都没看见,群众如何又能看到呢?”。记者就此事采访了该省国土资源厅时,国土资源厅的一名处长告诉记者,建设单位尚未将征收土地的材料上报,更谈不上批准了。正是这种在行政征收中对程序的无视和默然,导致了在施工中连起码的公示程序都做不到,甚至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就强行施工。

近些年来,诸如类似事件屡上报端,这些行政征收的事件不但伤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同时讽刺了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立法滞后。

的确,反思我国行政补偿立法会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制定出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法》。虽然在过去,陆陆续续的颁布了一些设立行政补偿的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但是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是针对各自领域对象而制定的。在实践中,面对行政补偿问题时候,究竟如何补偿、按照什么标准补偿、什么方式补偿,这些问题都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政府机关和受害人面前。

同时,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加快,发生行政补偿的情形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面对具有自我扩张性的政府公权力,私权似乎受到越来越多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挤压。那么就更需要一部行政补偿法律来适当的制约公权力保护私权了。

虽然行政补偿制度在新中国几部宪法中都多少有所触及,但是正式把它写入宪法的还是第四个宪法修正案。2004年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正式将行政补偿写入宪法之中,这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事情,它标志着我国对行政补偿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同时,也体现我国对公民财产权的更加重视,标志着我国在法治建设征途中更进一步。

尽管行政补偿制度已经写入宪法修正案,但是仅仅是一个原则性规定。至于补偿的具体标准和措施等内容尚未有具体的立法规定。从实然的法律制度层面看,行政补偿的相关规定因为不统一,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混乱、受害人权益得不到全面保障。

因此,完善行政补偿制度,既是落实宪法中公民财产权保护的需要,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在探讨行政补偿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借鉴并吸收西方国家成熟的行政补偿制度经验,并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入探索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希望能使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尽早完善成立。

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其中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行政机关和人民关系的和谐,当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过程中,不惜牺牲百姓群众利益,甚至出现了官商勾结,压榨百姓的事件,由此导致了许多群众上访不满、群体性事件。那么尽早完善行政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不但是宪法上的要求,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希望通过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者对行政补偿制度更多的研究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行政补偿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行政补偿的概念

关于行政补偿的概念,学界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从所有观点来看,至少其所揭示的内涵并无很大的差异。日本有专家认为:“基于行政上的合法行为的损失补偿,是指对因合法的公权力的行使而蒙受的财产上的特别牺牲,从全体公平负担的角度予以调节的财产性补偿”。1我国台湾学者认为:“国家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对人民造成非法定的损害结果,而应由代表国家的行政机关负起填补损害结果的制度,称之为‘行政损失补偿制度’”2;“行政上之损失补偿,乃指行政机关基于公益之目的,合法实施公权力致人民生命、身体或财产遭受损失,而由国家予以适当补偿之制度。”3。我国内陆学者关于行政补偿制度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代表有:“行政补偿,又称行政损失补偿,是指因行政主体(通过行)的合法行政行为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失,依法由前者对相对人的损失予以弥补的责任。”4;“行政补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的合法行为,使本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特别损失,国家基于当事人事前的协商一致,以公平合理为原则,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从经济上、生活上或者工作安置上等诸方面对其所受损失予以适当补偿的过程或者制度。”5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行政补偿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各种理论观点的内涵还是存在许多共识的。首先,学者们都认为行政补偿的原因是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公权力的依法行使,并且权力主体是无过错的。其次,都存在着非法定义务的财产损失和利益的损耗。但是,行政补偿的主体范围大小和补偿方式上学者们还是存在分歧。

1杨建顺著. 日本行政法通论.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590

2李惠宗著. 行政法要义.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1. 663

3翁岳生. 行政法.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1669

4胡建淼. 行政法学.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 553

5胡锦光. 行政法专题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38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政补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用征收补偿制度的出现,第二阶段是征用概念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后期把合法行政造成的损失也纳入了征用概念范畴,并且给予补偿。关于以上补偿的因由,已经得到学者们的认可,但是本文认为行政补偿除了包含以上内涵之外还应该包括无因管理造成财产损失的补偿。

无因管理本是民法上的概念,指未受委托,并无义务,而为他人(本人)管理事务。管理行为客观上符合本人的意思并且使其收益的情形下,管理人享有获得补偿权。从公法领域来看,公民未受行政机关委托而代替行政机关实施了行政机关应当实施的行为,类比私法上无因管理原理,公民在为行政机关管理事务过程中遭受到了财产权益损失,自然也应享有获得补偿权,因为公民无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定责任,这本是法定政府的职责。

1.2 行政补偿的性质和特征

根据学者们的行政补偿制度不同概念,形成了多种行政补偿性质的学说,主要有:

第一,行政职权说。依据该观点,行政补偿主要是因为行政机关在合法行使行政行为时,不可避免的使某些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到侵害,因此应当由行使合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对权益受害者的赔偿责任。

第二,民事责任说。该学说认为,行政补偿是民事责任的一种例外情形,并不是国家行为的后果之一。

第三,法律责任说。该理论观点坚持认为,只要造成了财产权益损害,行政补偿在实质上应是一种法律责任,这种责任表现为行政机关在行使行公权力过程中“中断社会义务面前平等原则”责任。

第四,行政行为说。其观点阐释为,行政补偿源于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它应当是行政机关实施补救性的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应当是行政机关的一种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极救济,因此将行政补偿视为具体行政行为而加以研究更为合理。1第五,公法义务说。该学说认为行政补偿的性质属于行政主体公法上的义务。

虽然学术界对行政补偿的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概括起来我国目前有关行政补偿性质的学说主要有三种:责任说、义务说和行为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三种学说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行政补偿的性质,都是值得肯定的。

行政补偿制度的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行政补偿起因于合法的公权力行为和行政的无因管理行为。

根据前面的分析,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当然应当予以补偿。那么无因管理行为也应当纳入行政补偿的范畴。

第二,它以行政相对人因为公共利益遭受到权益损失为前提。

行政补偿是对为公共利益遭受损失的受害人的补偿,如果是为私人利益遭受的损失的补偿就是民事补偿了。

第三,应当由行政机关作为承担行政补偿责任的主体。

行政公权力主体行使法定行为,履行法定义务时,因为这些行为和义务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它们代表的是国家或者说是社会公共意志,当这些行为和义务在行使和履行过程中,使行政相对人遭受到侵害,这时应当由代表国家意志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而与行政主体中具体行为和义务的行使人和履行人无关。因此可以这么说,由国家合法侵权而承担的责任,属于严格的国家责任。

第四,行政补偿应当应当以公平补偿为原则。

行政补偿应当是弥补合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或者无因管理的补偿,其标准一般应当按照市场价值衡量,不能让相对人因补偿而收益。

第五,行政补偿应当以正当合法程序予以保证。

要保证行政补偿及时、充分、有效,正当程序必不可少。

1.3 行政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通过从法学理论的层面上剖析国家缘何要对依法行使职权时给相对人造成的1胡建淼. 行政法教程.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0. 30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权益损失承担责任,这就是行政补偿制度理论应当解决的问题。行政补偿制度以行政补偿的法理为依据,行政补偿制度的法理发展能够促进其不断发展完善,对行政补偿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行政补偿理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行政补偿制度的诸多理论学说源自各自特定的时代背景,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而一路演进。从行政补偿制度诞生的那一刻起,专家学者们对其的研究就相伴始终,并且最终形成了一批不同的理论学术观点。

第一,公共负担平等论。最早以法国学者为代表的公共负担平等论,它孕育于法国大革命前出现的公法理论,后来成为法国的主流学说。生活在十八世纪学者普罗文斯,通过对法国当时的法律总结,获得一个结论:“如果公民为整个社团蒙受损失或为之提供物资,那么他理应受到补偿。但如果他仅承受了施加于每个居民的负担,则又另当别论。”普罗文斯的结论认定,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以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为实施前提,如果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实施的合法行政行为,在行使过程中,造成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在实际上就相当于额外附加于行政相对人作为普通公民应履行法定义务之外的负担,这种负担如果由受害人一人独自承受,则有失公允,它应当由全社会公平承担。那么这种承担方式可以是由国家先于负担,而后通过赋税等方式再转移到全部国民身上。

第二,既得权利保障论。该观点认为,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享受的各项权益,如果公民的权益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的,那么就应该得到绝对的保证,即使是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致使公民权益遭受到损失,那么国家也应当公平合理合法的予以补偿。

第三,特别牺牲论。德国的奥托?麦耶是这种学说的首倡者。奥托?麦耶认为,“不存在绝对的财产权,任何财产权的行使都要受到一定的、内在的、社会的限制,只有当对财产的征用或限制超出了这些内在的社会限制时,才产生补偿问题。也就是说,对行使所有权的内在社会限制是所有公民都平等地承受的一种负担,不需要赔偿,然而,当这种负担落在某个公民头上,它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牺牲,必须进行补偿。”1

第四,结果责任论。结果责任说源于日本,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该学说认为,只要行政行为在行使过程中,侵犯了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致使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失,不管这种行政行为在行使过程中有无违法情形以及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都应当由行政机关无条件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社会保险论。社会保险论认为,一国国内的公民与其国家之间的关系相似于保险人与承保人之间的保险关系。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国家依法向国民征税,国民向国家缴纳税务行为与保险人向承保人投保相似。因此国家对国民遭受的损失予以补偿也就相仿于保险公司承包后对保险人遭受的损害予以理赔,此乃社会保险论。据此观点,只要公民依法纳税,那么国家成员不论为何而遭受权益损害,国家都应承担补偿责任。

第六,社会协作论。该理论源起法国,由法国宪政学者狄骥首创。据此观点,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彼此之间形成相互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一种协作或者相互契约,人与人彼此之间应当为了这种人类社会的稳定和演进而必不可少的作出一些牺牲。这种牺牲主要是个人部分权力的放弃与个人自由的限制,而这种由人与人之间社会协作与通过协约形成的社会相应的应当以其全部力量保障其内部成员的生存与发展,并对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予以积极救助。

上述行政补偿的各种学术观点主要是针对行政补偿为什么是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作出论证。社会协作论和社会保险论的适用范畴相对较为宽泛,它不仅解释了行政补偿制度,甚至对行政赔偿和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都适用。按照社会协作论和社会保险论,对于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到损害后,不论这种损害是否与行政行为有关或者行政行为有无过错,行政机关均应实施救济。但是这种学说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不符。因为即使在最富裕的社会组织中(即国家或者地区)也没有能力做到对所有内部成员所遭遇到的各种损害予以完全补救。在此等情形下,一个社会组织(表现为国家)对其内部成员遭遇的侵害很难采取单一的救助行为。唯一的方式就是根据目前社会组织中的公正公平原则划分行政赔偿、行政1马怀德. 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与实务.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4. 4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救助和行政补偿的区别。然后再根据权益损害的发生因由与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来决定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而对这些造成损害的原因予以不同对待。从救济赔偿范围广度及救济的充分性上看,应以行政赔偿为最大。1因为发生行政赔偿,一定要有一个前提,即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行为时存在过错,而这种过错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它更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对这种过错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而行政补偿导因的行政行为是合法的,这是与行政赔偿的根本区别,这种行为具有行政正当性和不可责难性,不存在惩罚性补偿,所以行政补偿补偿的范围和广度远远小于行政赔偿,总的来说,它以能完全补偿受害人损失为限。而行政救助的发生原因与国家无关,更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它只是国家履行其救助职能的一种体现。可见,社会协作论、社会保险论作为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虽然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也有一些缺陷。2

相对于人权保障论、社会协作轮以及社会保险论,把公平负担平等论作为行政补偿的基础理论更加合适一些,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为,从我国宪法上来分析,公平负担平等论与平等原则相似。宪法中的平等原则要求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是平等的。具体到公共社会范畴,就是要求公民在平等地享有公共生活的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平等地承受公共生活的负担履行相应义务。另外,公共负担平等论无法解释由国家承担行政补偿费用和由各级财政支出承担行政补偿费用的区别。对于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上文提到的其他几种理论,结果责任论、既得权利保障论也不适合作为我国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结果责任论往往是针对违法侵权,注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所以不适合作为我国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另外既得利益保障论主张的内容已是现代宪法确立的根本原则之一,它已经是补偿立法的重要宪法依据之一,而不能再简单作为行政补偿的基础理论。

那么我国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呢?本文认为,我国行政补偿的理论应当以特别牺牲理论和公平负担平等理论相结合为基础。

1姜明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477页

2同上.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依据特别牺牲理论,一国公民只要是为了社会利益作出了不可避免的损失,那么国家就应当给予权益受害者公正的补偿,而体现公正道义,该理论既体现了宪法中对私人财产予以保护的原则,又体现了宪法中的平等原则,进而使社会公平公正在一个法治国家中显现出来。另外,特别牺牲理论包含了公平负担平等说的基本含义。因为行政补偿在国家使用财政收入支付时,可以以公平负担平等论来解释补偿原因而符合特别牺牲说。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域外行政补偿制度---考察与借鉴

每一种制度的出现和演进都不是偶然的事情,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孕育发展而来,那么行政补偿制度也是如此,它的出现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某一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也是政治文明,社会民主和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那么行政补偿制度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域外行政补偿制度的考察研究,希望对我国大陆地区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域外行政补偿制度的考察

2.1.1 法国行政补偿制度

行政补偿制度起源于法国。早在法国的《人权宣言》中就宣布:“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显系必要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侵夺。”后来,法国依据《人权宣言》的精神,颁布了首个行政机关对因实施公共事业受到损失的人给予补偿的法律,初步建立了以无过错责任为特征的损失补偿制度。1后来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又一次对《人权宣言》中的精神加以确认:“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补偿时不在此限。”2目前,法国没有单独的行政补偿法律制度,法国把行政补偿制度纳入行政赔偿制度之中,因而在法国行政补偿制度统一规定在行政补偿法之中。但是二者还是有不同的,区别在于行政赔偿制度坚持过错主义而行政补偿坚持无过错主义。从行政补偿内容来看,法国的行政补偿制度分为公用征收补偿和公用征调补偿。公用征收补偿由以下几个要件构成,第一,公用征收标的仅仅限制于不动产;第二,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第三,通过法定强制方式取得;第四,必须是坚持事先公平补偿原则。公用征调补偿由以下几个要件构成,第一,公用征调的标的范围要广,包括不动产、动产和劳务,但是只能取1姜明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74

2王名场. 法国行政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8. 36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得不动产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而对于动产它不但可以取得使用权还可以取得所有权;第二,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第三,依照法定许可程序取得。

2.1.2 德国行政补偿制度

德国的行政补偿制度研究的十分精细,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了征收补偿、类似征收补偿、特别负担补偿和征收性侵害补偿等。

第一,特别负担补偿,“该种类型的补偿,强调损失的特别性或者说是强调行政相对人因为公共利益而比其他公众承担了多于一般或正常水平的损失”。1第二,征收性侵害补偿,它是指多数不规则的、不能遇见的合法行政活动派生后果造成的财产损害,特别持久,因此超过了征收法上的牺牲的界限。2第三,征收补偿是指,国家或者行政机关基于社会利益的需要,而不得不对具体特定公民的财产或权益所为个别限制及剥夺而给予的补偿一种制度。

第四,类似征收补偿,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但是又无责任行对给相对人造成损害而给予的补偿一种制度。它是人们为弥补征收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基于结果责任的损害补偿纳入行政补偿的范围。

2.1.3 日本的行政补偿制度

二战前的日本是没有行政补偿制度的,当时行政法院不受理行政赔偿案件,但是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合法行政行为造成相对人财产权益损害情况,从而开始制定新的行政赔偿制度体系。在日本,行政补偿前提必须是因国家或者公益需要所实施的合法行为引起的损失,与以违法行政行为造成损害为前提的行政赔偿不同。它补偿的对象是特定的公民所遭受的权益损失,这种补偿是事前的,并且以双方协商为前提。

2.1.4 英国的行政补偿制度

在英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行政补偿制度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在无侵害违法行为和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况下,依法履行职权时给普通公民的权益造1「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 行政法总论. 岛家伟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670-671

2同上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损害所给予的补偿。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强行剥夺财产权所有权的补偿。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行政机关强制剥夺公民财产权权益时,如果有法律明文规定应予补偿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二,合法侵害行为的补偿。合法侵害行为的补偿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法定行为时,不可避免的使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害,如果法律明确规定的应当进行补偿,则应当由行政机关进行补偿。合法侵害行为的补偿与强行剥夺所有权的补偿不同。前者是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难以避免的使普通公民合法权益遭受到一定的损失,而后者是行政机关通过强制的手段直接的剥夺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强制卖出的补偿。强制卖出的补偿是指因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权时致使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影响而无法使用时,公民可要求实施行政行为的机构以市场价值购买该损失无法合理使用的财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行政补偿方式,是公民对行政机关所具有的权利。

2.2 域外行政补偿制度的借鉴

通过梳理几个国家的行政补偿制度,本文对法、德、日、英国等几个国家的行政补偿制度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为我国行政补偿的制度建设提供一个全面的的参考。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借鉴他们的成熟制度理念,并结合我国自身客观现实,以推动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发展进步才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本文认为,从以上几个国家的行政补偿制度中概括以下几个共同之处:

第一,多数西方国家均把行政补偿知道写入宪法之中,作为一个宪法基本原则,这对于我国宪法中建立相应原则,加强公民财产权保障规范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行政补偿制度都是统一、有序、完整的法律系统。这对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基本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思考的角度。

第三,凡是行政补偿制度完善的国家大多是宪政民主法治国家,所以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对于我国宪政民主建设有重大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现实与评判

3.1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由来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并未立刻制定出正式宪法,只有新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但是在《共同纲领》中未就行政补偿制度作出任何规定,只是针对私有财产保护作了一些宣示性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从这点来看,《共同纲领》中的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化,一个制度的实施与运用必须是具体且可操作的。那么怎样做到如何细化公民财产权益保障制度呢?这就需要加强相关部门法律的制定工作。《共同纲领》作为首个宪法性文件,实际上孕育了我国的相关补偿制度,为我国后期相关补偿立法奠定了原始基础。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学界通称的“五四宪法”。在这部宪法的第13条写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这是我国首个对公共征收征用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文件,也是首个宪法文件。显然这一规定对于中国以后征收征用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创设,它带着缺憾而生,留下了一个重大的漏洞。第一,这部宪法中仅规定了征收征用而没有涉及到征收征用后的补偿内容。也许立法者认为补偿与征用本应相生相伴不需多表,但是这种含糊不明的表述用在庄严的宪法条文之中显的就非常不妥了。第二,条文中关于征用的对象十分有限,仅仅把征用的对象限于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这就给法律适用留下了一个口径,为执法留下了伸缩性。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后制定出台的“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两部宪法文件都没有对征收征用制度进行修改。在这两部宪法中,征收征用规定表述为:“国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因为“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这两部宪法制定出台时,我国所处在一个特殊社会阶段。关于征用的规定过于形式化与原则化,根本不具备实施可能性。而且在法律条文标表述中删掉“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一词,这本是征收征用的实质要件,它的缺失使得征收征用制度脱离了其实质内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开始向建设一个法治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八二宪法”即现行宪法被制定出台,这部宪法中关于征收征用制度写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虽然这一规定恢复了“五四宪法”有关征用必须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规定,相比“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两部宪法,这部宪法的规定略有进步。但任然存在明显不足,第一,任未对补偿事项作出规定,第二,比较比前几部宪法征收征用对象或者范围规定,这里的征收征用对象或者范围规定的更加狭窄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八二宪法”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随后,我国又出台了四个宪法修正案,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在这四个宪法修正案中,前三部修正案内容均未涉及到征收征用条款,只有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对征收征用条款进行了集中修改,修改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项:

第一,细分了征收和征用区别,便于对征收和征用作了界定。

在这个修正案中,第一个修改之处是将“八二宪法”的征用制度:“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修正案之所以这样表述,是因为考虑到征收和征用二者的区别。征收与征用既有一致的地方又有差异的地方。首先,它们都是一些共同点,即必须是征收与征用必须是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第二,征收与征用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第三,征收征用权利人财产后必须予以相应补偿。而征收与征用又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点,即征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收行为后导致的结果是原权利人的财产所有权的变更,而征用行为的结果只是使得原权利人财产使用权受到限制,而不涉及所有权变更。

第二,新增征用征收后进行补偿这一重要内容。

虽然征收制度和征用制度都是因为社会利益的,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无偿获得当事人权益的借口,依据前文分析的法理,当事人不能为社会利益所作出的“特别牺牲”自己埋单,行政机关还是应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就征收征用的范围作了扩展。

在“八二宪法”中仅仅涉及了土地的征收问题,而对其他形式的财产的征用在规定上留下空白。在新的宪法修正案中,既继承了“八二宪法”中对土地使用权的征用征收以及补偿规定,并且还发展了对一般公民财产权利征用征收及补偿制度。通过第四个宪法修正案,既扩展了征收征用的范围,更是加强了对私人财产权保障的力度。

总之,从新中国宪政发展史上来看,第四个修正案是一个较大进步。它完善了我国行政征收征用制度,确立了行政征收征用的宪法地位,对于以后行政征收征用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宪法指导作用。对于我国公民财产权的保障更是功不可没。

3.2 国内行政补偿制度立法实践

追溯我国有关行政补偿制度,可以发现最早出现于延安时期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中。该条例写道:政府可以通过租用、征用或者以其他土地置换任何人民或团体所有的土地。这里提到的租用、征收或者以其他土地为置换等就是行政补偿制度的最初期的补偿表现形式。建国以后,我国也零零碎碎的颁布了一些行政补偿制度的政策法规,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政策法规成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立法起源。1在1950年颁布的《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中,详细规定国家在征用土地时候,对遭受损失的人以公平合理原则予以补偿的制度。2 1953年11月,

1姜明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75

2《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第14条。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时的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国家征用土地办法》中,涉及到对补偿的标准和程序内容。此后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改草案》都有关于行政补偿的具体规定。除了这些中央政府出台的法律文件之外,许多省级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关于行政补偿制度的政策法规,其内容大多涉及到在修建铁路、开采矿山、荒地造林、垦荒养殖、修建水利设施等建设中需要征用征收的补偿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同时,也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新难题与新形式,一些包含行政补偿制度内容的法律法规陆陆续续制定出台了,行政补偿制度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84年《森林法》、1985年《草原法》、1986年《渔业法》、《土地管理法》都对各自领域内的补偿制度作出了规定。以及随后的《矿产资源法》、《外资企业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与《戒严法》等都对有关范围的行政补偿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这一阶段立法中,突出特点是立法速度比较快,进而使得行政补偿制度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思想认识的限制,补偿范围还比较狭窄,不够广泛。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全体公民的法律意思,权利意思日渐增强,相应的国家立法技术、立法水平也在进步,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崭新的新时期。那么行政补偿制度也随之有着较大的发展,体现在行政补偿的规范性文件增多,行政补偿制度条款的越趋完善。

从上述法律法规中关于行政补偿制度具体规定情况分析,我国已在一定的法律部门中构建了行政补偿制度体系。虽然这些法律法规中行政补偿的具体制度在各自法律部门有关的适用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制度分散,缺乏相互衔接,很多领域内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有的甚至在适用过程中发生冲突,更没有具体的实施程序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建设进步,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不足日益显现出来。

国家赔偿法判断

国家赔偿法判断 《国家赔偿法》的赔偿范围不仅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赔偿,而且还有精神损害赔偿。A 《国家赔偿法》规定,被行政机关违法没收的财产已经被变卖,但变卖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A 《国家赔偿法》规定,被行政机关违法没收的财产已经被变卖的,行政机关只需给付变卖所得的价款。B 《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决定赔偿的,应当制作赔偿决定书,并自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送达赔偿请求人。B 《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身体健康权的,需要支付医疗费用,但不包括护理费用B 《国家赔偿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赔偿案件,赔偿义务机关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A 按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精神损失与间接损失不在赔偿范围内。B 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申请人请求赔偿的,复议机关可以责令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赔偿。B 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A 偿数额没有异议,仅对赔偿方式有异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B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A 法院审理行政赔偿案件可以适用调解。A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A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与行政侵权行为主体总是一致的。B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但该赔偿义务机关无义务先予赔偿。B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侵权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B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决定不予赔偿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A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权利承受人有权要求赔偿A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的公民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不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B 根据国家赔偿法,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A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的费用由各级政府财政列支。A 公安干警王某在追捕逃犯时依法鸣枪示警误伤过路行人李某,公安局不需要对王某的行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而是承担国家补偿责任。A 公安干警赵某之子小赵将赵某的公务手枪拿出,与伙伴小周玩耍过程中误伤小周,会引起国家赔偿责任。B 国家赔偿法规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赔偿金最高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B 行政机关不可能成为国家赔偿的请求人。A 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也会引起国家赔偿责任。A 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以后,不得再责令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的赔偿费用。B

浅析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武波.doc

浅析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武波- 浅析我国行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武波李晓嵘 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广泛借鉴参考了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赔偿制度,吸收了国内外有关赔偿法理论的优秀成果。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毕竟建立不久,立法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粗疏的情况,主要的一点就是略嫌简略,操作性差。下面笔者就不揣浅陋,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违法归责原则中的“违法”问题。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赔偿责任采取违法原则。但什么是“违法”?赔偿法未作立法解释,理论界的认识也很不统一,造成实践中较大的任意性。然而,从确立行政赔偿制度的本意看,应当明确“违法”是指违反严格意义的法律,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我国承

认或参加的国际公约等。对此,有权机关应作明确解释。 二、关于职务行为的标准与范围问题。执行职务是产生行政赔偿的条件之一,但对“职务行为”的认定标准与范围,赔偿法未作立法解释,不利于实践中的操作。笔者认为在今后制定实施细则或司法解释中应明确规定职务行为的范围不仅包括构成职务行为本自的行为,还包括与职务行为有关连而不可分的行为,如为执行职务而采取不法手段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目的所为的行为以及执行职务时间或处所内所实施的行为。也就是说职务行为的标准应采取客观标准。 三、关于受害人及行政主体共同作用形成损害,行政机关应否赔偿问题。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致害赔偿责任问题,但对行政机关与受害人共同致害的行政机关应否负赔偿责任及如何赔偿未予规定,但实践中此种损害又确实存在,笔者认为,对此种损害,可参照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混合过错”情形处理。 四、关于返还财产应否包括孳息问题。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返还财产。”此处“返还财产”是仅指原物,还是含孳息,从该条规定中无法判明其义。从原物与孳息的关系看,应包括孳息。具体作法可通过有权机关作扩大

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内容提要从两起案例看,在我国迫切需要制定行政补偿法。鉴于此,必须正确认识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意义。此举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等等。从行政补偿理论上讲,如公平负担的理论、结果责任理论、危险责任理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建立行政补偿制度时还要明确界定补偿的范围、补偿程序和补偿标准。 关键词行政补偿法/立法/研究 有两个案例促使我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湖北某县。1998年长江发大水时,政府采取分洪措施,该县部分村镇被淹。灾后政府对村民房屋被淹的损失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一些的厂房设备因分洪被淹造成的损失却未能获得适当补偿或未能获得任何补偿。到处申诉,以致到法院起诉,问题最终未能获得解决。因为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补偿法,没有关于行政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的明确的法律规定。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广东省某市。该市因城市建设需要,于90年代陆续批准了若干(包括一家外资)在城市郊区建石场开采石料,批准期分别为5到10年。但到1998年,该市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地方性法规,要求郊区所有石场关闭和外迁,并平整开采区的土地和在该土地上进行绿化。一家外企对市政府和市矿资办责令其关闭的通知不服,认为自己开办石场是经过市政府批准的,自己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现在不仅成本没能收回(更不要说盈利),还要承担石场关闭善后的大量费用。他为此进行申诉、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要求政府赔偿,但最终亦未能获得赔偿。因为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行政赔偿必须以政府行为违法为前提,而该市政府责令其关闭石场的行为是依法(地方性法规)进行的。从法律上讲,本案应属于一个行政补偿问题,然而我国目前对行政补偿却缺乏专门性的法律规定。 这两个案例和其他类似的案例表明,我国迫切需要制定行政补偿法,建立行政补偿制度。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一粗浅的探析。 一、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意义 国家赔偿是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给予赔偿的法律救济制度,行政补偿则是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合法行

论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及其完善

论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及其完善 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最初由1954年宪法确立,现行宪法再次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有所发展。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将会从很大程序上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职权。本文拟就我国的行政赔偿有关内容作一简要论述。 一、行政赔偿制度的概述 (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及意义 行政赔偿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早在上世纪后期就确立了,有的国家迟至现在才开始创设,少数国家目前尚未建立。考察和总结一些较早建立行政赔偿制度的西方国家,一般认为,行政赔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否定阶段、相对肯定阶段与肯定阶段。我国1954年宪法第97条确认公民“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现行 1982年宪法第41条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宪法依据。以后,1986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7年《民法通则》、1989年《行政诉讼法》等一些单行法律法规相继规定了行政赔偿制度。1994年5月12日《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则标志着我国全面确立了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防腐倡廉,提高行政效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确立行政赔偿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宪法确认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有关行政赔偿制度的规定,要求有关行政机关进行赔偿,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确立行政赔偿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在十四提出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整主要靠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对于政府大量的经济管理行为中发生的对各种经济实体的合法权益的侵害如果没有相应的国家赔偿制度来调整,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就没有法

行政赔偿的范围以及其适用

行政赔偿的范围以及其适用 行政赔偿的范围即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范围。它包括行政赔偿的行为规范和损害范围。前者是指国家对哪些行政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后者是指对行政侵权行为造成的哪些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行政侵权行为侵犯的客体的不同,可以把行政赔偿分为侵犯人身权的赔偿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欧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欧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何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4条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违反行政职责的行为。”究竟违反行政职责的行为包括哪些行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只要侵权行为具备了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并且没有可以免责的抗辩事由,就应当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对于侵犯人身权的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赔偿方式。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月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1、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2、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决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

国家赔偿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竞赛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不是国家赔偿的类型( D ) A.立法赔偿 B.行政赔偿 C.司法赔偿 D.公务赔偿 2、下列关于赔偿请求人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侵权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B.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确认违反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C.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D.应当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协商酌定 3、下列关于赔偿请求人要求行政赔偿程序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A.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出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B.赔偿请求人不必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赔偿申请 C.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不允许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D.赔偿请求人在行政诉讼中不能一并提出赔偿申请,赔偿申请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这是行政先行处理原则。 4、在我国公有公共设施导致的赔偿是属于( D) A.行政赔偿 B.司法赔偿 C.国家赔偿 D.民事赔偿 5、我国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 C)为前提条件。 A.个人过错 B.公务过错 C.行为违法 D.无过错责任 6、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D) A.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

B.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 C.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及其所在机关 D.国家 7、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下列行,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的是( D ) A.对桥梁管理欠缺 B.因军事演习发生损害 C.行政裁量不当 D.乱摊派 8、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原则是违法归责,下列对违法的含义不正确的理解是( B) A.违法指的是行为违法 B.违法指的是行为结果违法 C.违法指的是违反法律,是一个客观标准 D.行政违法既包括积极的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 9、下列行为中国家应负赔偿责任的是:( A )

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论文

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论文 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全文如下: 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立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已经日趋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内 容主要包括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当事人、赔偿程序、赔偿方式等。 一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即判断行政主体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与标准,是司法 实务中处理案件的基本尺度。它对于确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举证责任 的负担、承担责任的程度、减轻责任的依据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该规定 表明,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违法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要不要赔偿, 以行为是否违反法律为标准。它不追究行政主体的主观状态,只考察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 与法律的规定一致,是否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这一原则既避免了过错原则操作不易的弊病,又克服了无过错原则赔偿过宽的缺点,操作方便,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原则。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行政赔偿范围包括对侵犯人身权和侵犯财产权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国家赔偿法》 第3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违法行为包括:①违法拘留或者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行政强制措施的;②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③以殴打等暴力行 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④违法使用武器、警械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⑤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为包括:①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 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②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 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③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④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 行为。 《国家赔偿法》第5条的规定,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的情形包括:①行政机关工作人 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个人行为,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其职权没有任何 关系,不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行为。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谁造成损害,谁承担责任,因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或行政工作 人员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从事的民事活动行为而造成的损害后果,都应当由行为人个人承担。 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遭受的损害,是因自己制造假相、欺骗行政执法人员或自己伤害自己造成的,国家不负行政赔偿的责任。如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王某录像机的处罚决定,王某气愤至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

行政补偿制度的研究

行政补偿制度的研究 内容提要从两起案例看,在我国迫切需要制定行政补偿法。鉴于此,必须正确认识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意义。此举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等等。从行政补偿理论上讲,如公平负担的理论、结果责任理论、危险责任理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建立行政补偿制度时还要明确界定补偿的范围、补偿程序和补偿标准。 关键词行政补偿法/立法/研究 有两个案例促使我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湖北某县。1998年长江发大水时,政府采取分洪措施,该县部分村镇被淹。灾后政府对村民房屋被淹的损失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一些的厂房设备因分洪被淹造成的损失却未能获得适当补偿或未能获得任何补偿。到处申诉,以致到法院起诉,问题最终未能获得解决。因为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补偿法,没有关于行政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的明确的法律规定。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广东省某市。该市因城市建设需要,于90年代陆续批准了若干(包括一家外资)在城市郊区建石场开采石料,批准期分别为5到10年。但到1998年,该市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地方性法规,要求郊区所有石场关闭和外迁,并平整开采区的土地和在该土地上进行绿化。一家外企对市政府和市矿资办责令其关闭的通知不服,认为自己开办石场是经过市政府批准的,自己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现在不仅成本没能收回(更不要说盈利),还要承担石场关闭善后的大量费用。他为此进行申诉、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要求政府赔偿,但最终亦未能获得赔偿。因为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行政赔偿必须以政府行为违法为前提,而该市政府责令其关闭石场的行为是依法(地方性法规)进行的。从法律上讲,本案应属于一个行政补偿问题,然而我国目前对行政补偿却缺乏专门性的法律规定。 这两个案例和其他类似的案例表明,我国迫切需要制定行政补偿法,建立行政补偿制度。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一粗浅的探析。 一、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意义 国家赔偿是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给予赔偿的法律救济制度,行政补偿则是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合法行使

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吉木萨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赔 偿和行政补偿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国家赔偿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制度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国家赔偿由本制度规定的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 第二章行政赔偿范围 第三条各部门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相对管理人人身权利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权利: ㈠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限制和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㈡以殴打的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的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㈢造成公民身体伤害和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四条各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对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㈠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

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㈡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乱罚款的; ㈢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赔偿请示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第六条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受害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 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为授权的赔偿义务机关。 行政机关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利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

论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及其完善.

论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及其完善 论文题目:论我国的行政赔偿及其完善 论文内容: 一、行政赔偿制度的概述

二、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三、行政赔偿的当事人、范围、方式及程序 四、我国现行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

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最初有1954年宪法确立,现行宪法再次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有所发展。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本文拟就我国的行政赔偿有关内容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行政赔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行政主体、行政违法行为

外文摘要 The administration reparations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that the nation compensated the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r country is compensated system at the beginning constitution by 1954 and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urrently in effect constitution is stipulated once more ,“administration procedural law ”to some extent development in 1989 .Issuing the of “Nation compensates the more perfect of system .The administration is compensated system and is established and puts into effect and will understan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at in more effectively guarantee citizen ,person artificial pers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 on the very big proceduce ,and promote state organs according to law administrations authority of office .This text ,article ,etc.is drawn up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r country concerned concerned of the reparations work and is briefly discussed . Keywords:Administration reparations ,Please the reparations is asked somebody for help , Compensate the duty mechanism ,administration main body ,Administration illegal activities .

3000字90浅析行政赔偿制度进程中的若干问题

3000字90浅析行政赔偿制度进程中的若干问题

浅析行政赔偿制度进程中的若干问题 【摘要】:建立完善的行政赔偿制度是我国完善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必经之路。完善这一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加强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力度,国家法颁布十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法治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对赔偿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完善国家行政赔偿制度。本文就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对针对如何将行政赔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也对一些制度性的问题提出了长远的思考,其中提出的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意见还希望能在完善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过程中尽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赔偿范围;赔偿程序 行政赔偿制度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经过了漫长的路程,最早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是通过宪法来确立的。1999年,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全面建立起来。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十多年来,推进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有利于加强行政权力的实施和和公务人员的监督力度,然而到现在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已经暴露了很多的弊端,本文通过各个角度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一步审视我国现有的制度,为完善这一制度而献计献策。 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概述。 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行政赔偿是一种责任,行政赔偿源自于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而造成的损害,因此侵权的主体应当是行政主体。行政侵权主体与需要负责任的主体是相分离的,一般来说,行政侵权的主体是执行公务的公务人员,而责任的主体的是公务

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赔偿范围 1、局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的权利。 ①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②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抵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的;③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④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2、局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利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①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②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③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二、赔偿义务机关 1、局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则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2、局委托机构在行使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则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3、经局复议的,因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由局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三、赔偿程序

1、赔偿请示人要求应当先向局提出, 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2、赔偿请示人根据受到不同损害,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要求,要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 3、局对依法确认本程序赔偿范围内情形之一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四、赔偿计算标准赔偿数额计算标准按《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计算。 五、受理部门:政策法规股 六、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国家赔偿和行政赔偿

国家赔偿和行政赔偿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可能会接触到和行政赔偿这两个概念,也有可能就是其亲身经历的。由于对法律知识的缺乏,人们并不了清楚这两个名字到底是什么含义。下面就让为大家带来国家赔偿和行政赔偿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家赔偿和行政赔偿 国家赔偿,又称国家侵权损害赔偿,是由国家对于行使公权利的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的活动。我国的《》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国家赔偿。 所以行政赔偿只是国家赔偿中的一种

二、行政赔偿的特征 只有行政主体才享有行政权,才能实施行政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当然行政主体是由行政人员组成,行政行为是经行政人员作出。因此,行政主体往往具体化为有关的行政人员。没有行政主体,就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司法机关作为司法权主体,行政机关作为机关法人、行政人员作为公民等而引起的赔偿,都不是行政赔偿。 赔偿原则 只有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执行公务的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非行政行为,如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民事行为及行政人员的个人行为等,均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行政违法

只有违法行政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赔偿,合法行政行为不能构成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仅以客观上行政行为违法为要件,而不以行政主体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要件。 造成损害 行政赔偿因行政主体违法行政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而引起。首先,违法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违法行政行为只有在侵犯了相对人合法权益即属于行政侵权行为时,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侵犯的不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则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没有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利于相对人的违法减免税,就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如果剥夺的是相对人的非法利益,也不能构成行政赔偿。其次,行政侵权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违法行政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害,如不举行听证但未影响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或者该行政损害不是由该行政行为造成,如由于相对人本人过错造成,则不能构成行政赔偿。

浅析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缺陷

浅析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缺陷 行政赔偿制度建立以来,对于制约、监督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导致一些应由行政赔偿来调整的社会关系得不到合理合法的调整,一些案件无法可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完整、充分的救济和保障,也妨碍了行政赔偿制度功能的发挥。纵观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法律的法律规定及其实际运作,其主要缺陷具体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1.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过于单一 我国行政赔偿使用的是违法归责原则,其直接表现就是《国家赔偿法》第2条关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据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的规定,违法归责原则的弊端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违法认定标准的模糊性。理论上我国关于违法的种类包括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的行为;适用法律错误和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范围;滥用职权;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权等,这种“违法”认定标准的模糊性使得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充满不确定性。 第二、违法原则无法解决行政裁量滥用以及共有公共设施设置、管理瑕疵致损等情况下的赔偿问题。我国违法原则与《行政诉讼法》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相一致,但由于损害往往还可以引起其他事由发生,因而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就难以适应丰富的行政法制发展实践的需要。 第三、违法原则无法解决共同侵权等情况下的责任分担问题。在行政赔偿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多个行政机关共同侵权的情况,此时单独依靠违法原则就无法分清各个机关应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由于现行立法所确定的违法原则排除了过错因素因而使得不同的侵权机关之间、侵权机关与公务人员之间、侵权机关与受害人之间的责任分担问题无法获得有效解决,极有可能加重国家负担。 2.行政赔偿的范围过窄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侵犯相对人人身权或财产权,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的权利。这里的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既包括作为的违法行为,也包括不作为的违法行为;既包括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包括某些事实行为。行政违法后能否寻求赔偿得不到法律支持的赔偿表现在: 第一、规范性文件违法造成的损害。行政规范文件在我国往往以行政机关发布的红头文件为表现形式。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将其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之内,然而,鉴于规范性文件所具有的普遍适用性,因而其可能造成的损害往往也更大。

浅析行政征用补偿制度

浅析行政征用补偿制度 摘要:从理论界有纷争的行政征用展开,着重分析了行政征用补偿的特征及其法律制度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行政征用行政征用补偿 An Analysis of Administrative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Gao ling-hua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Shanghai 20XX42,China) Abstract:Beginning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expropriation in dispute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I analyse the character istics and shortings of administrative expropriation pensation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our country ‘s administrative expropriation pensation. Key word:administrative expropriation;administrative expropr iation pensation 一、对行政征用行为的概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行政征用补偿制度,本文先行对行政征用作一阐述。我国学术界对行政征用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广义的行政征收包括行政征用、行政征收、行政征调等。即把行政征用看作是行政征收的一种类型,认为行政征用是指为了公共利益之目的,行政主体按照法律规定取得行政管理相对人财产的单方行为。①(二)、行政征用系指国家通过行政主体对非国家所有的财物进行强制有偿的征购和使用。目前主要体现在国家对集体土地的征用上。此外,还有国家对文物的强制征购,行政机关对船只的强制租用等。②(三)、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目的,为满足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转移相对人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 ③(四)、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性的取得行政相对人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或劳务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④笔者认为,上述前三种观点均能基本把握行政征收行为的实质,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联系和区别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联系和区别 行政补偿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合法行为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采取得补救措施.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基本上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过程中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得损害采取补救措施,而且在危险责任领域,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之间没有明确得界限.然而,两者仍然存在许多区不,表现在: 1、缘故不同.两者基本上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治理过程中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所采取得补救措施,然而,行政赔偿所针对得损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得违法行为,而行政补偿针对得是合法行为. 2、范围不同.行政赔偿得范围小于行政补偿得范围.行政赔偿受国家赔偿法得限制,国家并非对所有得行政侵权行为都承担赔偿责任,如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一般认为实行国家豁免,国家对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造成得损害不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补偿得缘故行为除了合法性这一限制之外,没有其他得限制. 3、程度不同.行政赔偿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补救程度不如行政补偿充分.国家赔偿法针对得损害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得损害,而行政补偿没有这种限制.而且,对国家赔偿法规定范围之内得行政侵权行为所造成得损害,国家也并非

全部赔偿,而是限于最低限度得直截了当损失.国家赔偿法规定"计算标准"得作用之一为了限制赔偿得数额.行政补偿采取补偿实际损失得原则,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得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得合法权益造成了多大得损害,国家就补偿多少.所以,行政补偿所针对得损害必须是特定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遭受专门得损害,而不是普遍得损害.wc从损害这一点来看,行政赔偿着眼于赔偿得最高数额,而行政补偿着眼于损害得特定性,没有数额得限制. 4、程序不同.行政补偿可能是在损害发生之前由行政机关与公民协商解决,也可能是在损害发生之后由行政机关与之协商解决.行政赔偿只能发生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由行政机关与公民协商解决.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都能够适用调解,然而,公民因与行政机关对行政补偿不能达成协议而起诉得,适用一般得行政诉讼程序;与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对行政赔偿不能达成协议而起诉得,适用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程序. 5、性质不同.行政赔偿性质上属于行政法律责任,而行政补偿性质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赔偿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得行为而承担得一种法律责任,具有否定和责备得含义;而行政补偿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为所造成得损害而采取得补救措施,行政机关作出得补偿决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6、依据不同.行政补偿得法律依据是有关得单行得部门法律法规,而行政赔偿得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

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的联系和区别

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的联系和区别 司法赔偿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都属于国家赔偿,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如赔偿损害的范围、计算标准、赔偿主体等,但两者之间也存在许多区别,表现在:1、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不同。在行政赔偿中,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受委托的组织及其公务人员以及事实上的公务员。在司法赔偿中,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履行司法职能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以及军队的保卫部门、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上述机关的工作人员。 2、实施侵权行为的时间不同。行政侵权行为发生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而司法侵权行为发生在司法活动中,以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监狱管理权以及在民事、行政审判中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保全措施以及执行措施为构成要件。 3、追偿的条件不同。无论是在行政赔偿中还是在司法赔偿中都实行追偿制度,赔偿义务机关在履行了赔偿义务后,可以责令有关责任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但是,国家赔偿法对两者的追偿条件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行政追偿的条件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这种标准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司法追偿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二是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三是在处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相比较之下,司法追偿的范围要比行政追偿的范围窄。国家赔偿法划分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法律规定了较大的裁量权,认定司法工作人员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比较困难,而且追偿的范围不能过宽,否则很容易挫伤司法人员的积极性。 4、程序不同。行政赔偿的程序与司法赔偿程序差别较大。行政赔偿程序分为单独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和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单独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实行行政处理前置的原则,行政赔偿争议在行政程序不能解决的,最终可以通过行政诉讼途径解决。司法赔偿程序没有单独提出赔偿请求和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划分,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决定不服的,要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的赔偿委员会申请,由其作出最终的决定。可以看出,司法赔偿自始至终都是通过非诉讼途径来解决的。

国家赔偿法试题及答案

《国家赔偿法》考试题 一、国家赔偿法单选题 1、公民的(B)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保护。 A、监护权 B、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 C、著作权中的署名权、发表权 D、荣誉权 2、某甲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当他被执法车辆撞伤后, 赔偿请求人应该是(D) A、甲的父母 B、甲的配偶 C、甲的兄弟姐妹 D、甲某本人 3、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D )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4、行政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须以赔偿义务机关(A)为前提。 A、先行处理 B、不予受理 C、确认违法 D、拒绝赔偿 5、刑事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C)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 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刑事赔偿决定。 A、5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6、赔偿请求人在国家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C)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A、2个 B、3个 C、6个 D、12个 7、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B)为赔偿义务机关。 A、受委托的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受委托的组织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D、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8、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A)为赔偿义务机关。 A、被授权的组织 B、授权的行政机关 C、被授权组织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D、授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9、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C)内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A、6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10、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C)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1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B)为赔偿义务机关。 A、上一级行政机关 B、该行政机关 C、下一级行政机关 D、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12、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的,(B)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行政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行政复议机关对加重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A、最终 B、最初 C、最后 D、以后 13、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C )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D、不能 二、国家赔偿法判断题: 1、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超越受委托权限,给行政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应是接受委托的组织。( X )

行政补偿法律规范适用浅探

一、相关案例 2004年2月5日,北京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京防指字[2004]29号关于采取政府收购方式清理本市原种禽场周边地区散养家禽的紧急通知:其中清理范围包括西田各庄肉鸡原种场半径3公里以内的所有散养家禽;清理方式为采取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并由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偿方式进行清理。当日,某县人民政府发布了通告并下发了密政字[2004]64号关于清理北京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周边地区家禽紧急会议纪要。会议议定:对北京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半径3公里以内的所有家禽进行收购。涉及西田各庄镇苍头、疃里、西田各庄、董各庄4个村;对养殖户补偿标准为散养鸡每只30元,成规模养殖的肉鸡,由畜牧专业人员核定肉鸡实际养殖成本,在核定后补偿养殖成本的基础上,每只再补偿2元。西田各庄镇苍头村霍某所饲养肉鸡在被收购范围内。2004年2月6日,被告某县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收购成规模养殖户原告霍某饲养的33日龄肉鸡2996只。之后,被告某县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根据某县畜牧服务中心畜牧师王某估算的肉鸡成本加上每只肉鸡2元的利润,即以每只肉鸡13.10元的价格对收购原告霍某的肉鸡进行了补偿。原告霍某已将补偿款领走。 某县人民法院判决如下:为了预防禽流感疫情,保护原种基地的安全,被告某县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对收购范围内成规模肉鸡养殖户原告王某饲养的肉鸡进行收购,理当予以补偿。原告王某对被告某县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的收购行为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被告某县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根据市场行情等客观情况,以某县畜牧服务中心畜牧师王某估算的肉鸡成本加上每只肉鸡2元的利润,即以每只肉鸡13.10元的价格对收购原告王某的肉鸡进行补偿,并无不当,对原告王某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1] 本案发生在禽流感的大背景下,是一起典型的行政补偿诉讼。行政补偿是指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合法行使职权行为或因公共利益需要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给予补偿的法律救济制度。[2] 行政补偿,作为一种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对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合法地给特定人带来特别损失时依法予以弥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