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对糖尿病理解与认识论文

中医对糖尿病理解与认识论文

中医对糖尿病理解与认识论文
中医对糖尿病理解与认识论文

中医对糖尿病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认识

【中图分类号】r 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02- 0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本病的记载。根据其多饮善渴的表现特点,《内经》最早将本病称之为“消渴”,并有“消瘅”、“肺消”、“鬲消”等名称。其病因则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如《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素问.奇病论》说:“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肥美之所发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在≤灵枢.五变≥篇则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指出本病与饮食肥甘,情志失调有关。

在病机方面则指出与肺消胃热有关。如≤素问.阴阳别论≥指出“二阳结谓之消”。≤灵枢.师转≥篇说:“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而在≤素问.气厥论≥则说:“肺消者,饮一溲二”,“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由此可见,在数千年以前,中医对本病就已有一定的认识。

≤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对本病研究又有发展。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认为胃热肾消是本病的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中医理论治糖尿病论文

中医理论 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运用“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理论,充分发挥整体辩证优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认识和了解关于该病的中医科学理论及相关知识,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医理论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组糖耐量减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其临床多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形瘦为主症,也有无明显三多症状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 1未病先防,预防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先天遗传因素外,70%是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治在未病之先,即在尚未发生糖尿病的时候就

做好防范措施,将血糖调节在正常阶段。健康宣教如下: 1.1饮食有节 糖尿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以少食多餐,不可过量为原则,大饥大饱、饮食偏嗜均能形成疾病。宜进食低糖、高维生素类食物,主食宜少,应以粗纤维食物(如玉米、小米、大麦、燕麦、黄豆、荞麦面等)为主,注意适当滋补,加用瘦肉、蛋类、鱼类、植物油等;多食用含淀粉低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萝卜、菠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杏等),少食土豆以及含淀粉较多的食物;要多吃含铬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香菇、大豆制品);忌食芳香、辛辣、助火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禁止吸烟和饮酒。做到“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1.2调理情志 “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糖尿病是一种与情感应激相关的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情感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力戒不良情感应激反应,忌大悲、大喜,更不能恼怒发脾气,要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志等方法、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保证身体健康。有意识地控制、驾御、调节自己的心神。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了解其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使其心情平静,善待一切,树立起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性情急躁者,可以指导他们通过下棋、赏花、等怡情养性,听一些激扬、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谈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的医学科学,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通过这学期选修课的学习,对中医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我国古代,存在三大学说。首先是精气学说,它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精气,乃气中之精辟,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气构成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其次是阴阳学说,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暗晦的都属于阴。最后是五行学说,“五行”,就是指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的说理工具。 知道了中药的三种学说,当然会联系到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症,热症;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成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寒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和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所以治疗热症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症的药物是温热的。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过程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过程 糖尿病为西医病名,根据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最早,认识源远流长,仅现有文字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理论奠基阶段 早在《皇帝内经》中就有“消渴”、“消瘅”、“消中”、“鬲消”、“肺消”等不同名称,对消渴的记载散见于约十四篇中,对消渴病的名称、概念、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则、预后及调摄方法等都分别做了论述。在病因方面,认为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等因素,与消渴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谓:“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又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在病理方面,指出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消渴发病的主要病理,如《素问·阴阳别论》谓:“二阳结谓之消。”书中对消渴的主要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形瘦等已有明确记载,《素问·气厥论》谓:“肺消者,饮一溲二”,“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灵枢·师传篇》谓:“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在治疗方面,强调指出消渴病人要禁食膏梁厚味和芳草、石药等燥热伤津之品,如《素问·腹中论》谓:“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并指出可用性味甘寒能生津止渴的兰草治疗。

《素问·奇病论》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在预后方面,已有根据脉象判断病情的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谓:“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内经对消渴的认识,是后代消渴理论发展的渊源,至今对消渴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西汉淳于意的诊籍中,有“肺消瘅”一案记载,是消渴病最早的医案,案中不仅记载了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而且更以“形弊”、“尸夺”形象地描述了消渴重症患者形体消瘦的典型症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消渴作为篇名,篇中对本病的阐述有论有治、有方有药,认为胃热肾虚是导致消渴的主要机理,并提出治法,首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治疗方剂,至今仍为治疗消渴的有效方剂,为临床医家所推崇。该书其它篇章对消渴并发肺痿等证也有记载,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云:“肺痿之病,从何得之?……或从消渴,小便利数,……重亡津液,故得之。” 二临床医学的发展阶段 从晋至清,历经1660年,消渴病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发展。隋代巢元方根据消渴征候表现、兼证、预后的不同,在《诸病源侯论·消渴病诸侯》中,将消渴归纳为消渴侯、渴病侯、渴后虚乏侯、渴利侯、渴利后损侯、渴利后发疮侯、内消侯、强中侯等八种征候类型。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也有补充,认为消渴发病原因主要是服五石散,使下焦虚热、肾燥阴亏所致。巢氏还明确认识到消渴病易发痈疽和水肿等并

高血压病中医保健知识

高血压病中医保健知识 (第四期) 一)基本措施: 1.患病后应加强摄生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恐惧、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2.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房事太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尤需注意休息、娱乐;否则,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房事太过亦是如此。 3.经常散步或户外活动,以及郊游览胜,可促使气血阴阳平和,降低并稳定血压。 (二)饮食调护: 1.控制食盐量 正常成人每日摄入6克食盐为宜;患高血压病尤其是合并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减量,一般每日3~4克。 2.限制饮食,防止过胖 饮食要有节度。长期食量过大,易使痰湿内盛而肥胖,肥胖者又易发高血压病。所以高血压病(尤其是体胖者)要适当限制饮食,或少食精白米饭,多食糙米及杂粮;并可运用“揿针刺耳穴法”减肥。 3.食宜清淡,少食肥甘 对饮食的基本要求是以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肥甘油腻,饮食合理搭配。此外,还需了解三点:①宜以豆类及谷类为主食,如黄豆、大麦、小米、玉米、小麦、高梁等,以白莱、芹菜、西红柿、豆芽、菠菜、萝卜、海带等为主要蔬菜;多食新鲜水果如柑橘、山楂、苹果等。②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而以植物油如豆油、棉油、糠油等为主;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螃蟹、带鱼、鱼子等。③少食发物如雄鸡、猪头肉、狗肉、鹿茸等,因这一类发物均易耗损肝阴,使肝阳易亢,病情复发或加重。 4.戒烟忌酒,少食辛辣 烟酒及辛辣之品对人体的危害对高血压病的危害尤为明显。如烟草中的尼古丁易使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对本病不仅易诱发中风,还会促使内源性(肝)胆固醇合成,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和加重高血压病。 5.因时因地,坚持食疗 即结合具体情况,经常选用下述食疗方服之,亦有防治效果。 (1)葛根粥:粟米100克,水浸一夜滤干,与葛根粉60克同煮粥食,每日1次,常食。 (2)山楂晶:亦可用山楂冲剂当饮料经常冲服,具有降脂、防高血压

中医药文化论文: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初步认识与实践

中医药文化论文: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初步认识与实践[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系、医院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笔者认为,创新管理机制,培植中医药文化,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是中医医院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实践与创新;对策与建议 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实践与创新 1.1 领导重视,群众参与。2008年,我院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大纲》,提出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目标,明确由一名院领导主抓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收看专题片等全院性的活动,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帮助职工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初步形成了“领导班子

重视、各科室齐抓共管、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格局。 1.2 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在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医院精神培育为核心,确立了院训、办院宗旨、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2009年,提出了“以中医药文化促进内涵建设,用深度服务打造优质品牌”的服务文化建设构想,研究制定了门诊、住院、出院、家庭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并建立了院、科二级督导、检查机制,把每个环节的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和考核,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各科室及时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1.3 形式多样,注重实效。2010年,借新病房大楼峻工之机,对医院各种标示、壁画、宣传牌等文化设施进行了修缮和翻新,使门诊、住院部大楼的外观古今交融,显示了中医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内涵;大楼内部凸显中医药文化经典标徽,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画像和中医书法、古医名句、中草药图片等,使医院透射出中医药文化的氛围和品位。通过办宣传栏、讲课等形式,用“仁心仁术”、“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中医药传统佳话教育职工,要求职工做到对患者热情、文明、礼貌、周到服务,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此外,医院通过组织讨论会、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班、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1

————————————————————————————————作者:————————————————————————————————日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159dian 2717hua 1195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要求2~3~qq4~9~5~2~6~3~5 / 2`6248qq0221 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 (一)论文应含内容: 1、题目:力求简明、恰当,包括副标题和标点符号不超过36个汉字。 2、摘要:应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尽可能地保留原论文的重要信息;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并加入关键词(3—5个),关键词应反映全文主要内容信息;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一致。 3、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含引(序、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节的标题、序号和结论、参考文献、注释附条等。 4、正文:为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5、注释:为论文中的字、词等作进一步说明的文字,一般以脚注形式置于该页下方。切忌在文中注释。注释原则上不能低于6个。 6、结论:为本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性文字,要求明确、精炼地总括本论文的观点,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7、参考文献(中外文):要求依次写明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地、出版单位(期刊名)、出版时间(期数)版次、页码。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能低于10篇。 (二)论文的打印、装订格式: 论文采用word文档书写,文件名统一用个人姓名。 1、封面:论文封面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用初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用二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的内容用宋体加粗小二号字,本页下方居中写上完成论文的年、月。 2、中文摘要: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两字间空三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 3、英文摘要: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英文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整理收集的高血压病的饮食调养与中医食疗

高血压病的饮食调养与中医食疗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初期主要是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心悸、乏力等症状,并在工作紧张或用脑过度时,症状加重;晚期病人可发生心、脑、肾和视网膜的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可产生组织病理改变。 高血压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同遗传、长期精神紧张、肥胖、食盐摄入过量、吸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许多营养因素,如热能、钠、钾、镉、锌、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维生素及食物中某些其它成分,同高血压病的发病有关,并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合理营养是十分重要的,其效果有时不亚于降压药物。通过膳食调节控制血压,能显著降低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的死亡率。 怎样食疗高血压?控制此病从目前来看,饮食调理至关重要,否则药物再好也不奏效。 限制食用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如肉食动物的脑、肝、心、鱼子、肥肉、猪肉、黄油、骨髓等。每日进食胆固醇的总量应在300mg以下。如果血脂持续过高,还应限制高糖类食物。 有些食物的蛋白质,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例如,豆制品含有一种特殊营养成分——谷固醇,就可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患者经常食用豆制品是非常有好处的。 经常注意多食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有利于促进脂质代谢的功能。此外,蜂蜜、海蜇、海参、茭白、芹菜、醋、枸杞子、荸荠等对降血压有一定作用。 患者注意食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烹调方法,加工的食品、汤剂以清淡为好。酱菜、榨菜、松花蛋、咸肉、火腿等含钠盐较高的食物,如食之过多,在内分泌的作用下能使血管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所以,应少食含钠盐的食物。同时还应适当限制饮酒,而完全忌酒是不可取的。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_论文

中医药文化养生之食与行 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养生之精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时刻与健康相关联,本文主要讲述了关于食与行,我们需要注意的养生之道。 关键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那就是“太极图”。“太极图”集中体现了阴阳和谐的价值理念,体现了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规律。而这恰恰就是中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是亲切的,而且是感情深厚的,对它就有了高度的认同感。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的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饮食与养生。 饮食养生指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保证人体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大的能力,是人类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的各种饮食疾病吃的营养不均衡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一是饮食宜清淡。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水果,二是晚上要少吃。 饮食的原则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第二要顺应四时。 认识生活在自然之中的,自然气交之中。《黄帝内经》说,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第三、调畅情志。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与人,同样人的情绪变化有利有弊。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的的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的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是即将破坏的身体机能

中医药大学论文格式

论文内容: 1、内容要求:与中医护理、临床等相关; 2、字数5000~8000字; 3、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4、摘要字数要求在100~200字之间。不得过多或过少。论文要求: 1中文摘要 (1)“摘要”二字(小二号黑体)居中,字间空一格。 (2)“摘要”二字下,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3)“关键词:”(四号黑体)在摘要内容之后隔一行空二格编写。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数量为3-5个,与“关键词:”接排(不留空格),每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 3章节、各间标题及层次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20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章标题(第一章****)为小二黑体,节标题(一)为小三黑体,中文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正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间距为1.2倍行距。 打印要求:论文需按格式要求排版A4纸打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 提交时间:毕业考试当天,以临时通知为准。请各位学生提早准备,以免耽误毕业成绩,影响毕业证发放。 如下文

黑龙江中医大学成人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 专业 年级______ 姓名______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一、X X X X X X X X X X X (4) (一)X X X X X X X X (4) (二)X X X X X X X (4) 1、X X X X X X X (4) 二、X X X X X X X X (6) (一)X X X X X X X X (6)

论文: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的关系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营养膳食 【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较全面材料搜索,医院统计调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存在不遵医饮食行为,由于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常见病之一,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将理论与最新的素材相结合完成了这一课题。在中国,我们将全力支持即将在中国开展的“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行动以实际行动积极履行医护人员社会责任,也希望全社会都参加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行列中。目的是让广大高血压患者及其家人对高血压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结合自身病理需要的情况下能做到合理调节膳食营养。 【关键词】:高血压营养膳食保健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0%—20% 。其中绝大多数高血压的患者,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者的95%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已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高血压的引发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一、高血压发病的因素 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如遗传、环境、体重等。遗传因素占40%,其他因素占60%。 (一)、遗传 60%的高血压均有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的儿女约一半会有高血压。发病原理还不清楚,但研究认为可能与基因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有关,性格也会有影响。 (二)、饮食 饮食习惯、营养因素与血压调解有密切关系。近些年来的调查表明,高盐膳食是引起其原发性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钠摄入量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58,即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和1.2mmHg。另外,部分研究表明,长期喝咖啡、膳食中低钙和饮食中饱合脂肪酸过多,均可促使血压升高,经常吃鱼的地区,血压水平则往往较低。由此可见饮食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节有重要意义。 三)、吸烟 烟草中所含的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吸入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不吸烟者增高2倍,缺血性卒中危险增高l倍,癌症死亡危险增高45%,总死亡危险增高21%。 (四)、肥胖 调查表明体质量超标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体质量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比正常体质量者高10倍。事实证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往往合并存在,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论文:生物与中医药关系

论生物学对中医药的发展作用 岳雷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邮编:635000 摘要:中西医理论体系争论由来已久,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成为共同发展方向。生物学理论或可以成为中医和西医之间的桥梁,成为中西医结合共同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物学,中医学 一、中西医之争 由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再次引发中西医之争,始终贯穿两个问题:中医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中草药有没有效果? 始于宣统三年天津中医与《大公报》笔战,因为中医疏离于国家防疫,对鼠疫应对失效,划上了一笔败笔,从此陷入沦落深渊。对于中医,我们认识到:中医是经验性的,西医则是实验性的;从理论上,中医较西医处于比较低级的科学阶段。这个结论应该能够得到普遍接受。从历次的辩论中,可以得到佐证,争论似乎可以分成归为两类: 1)肯定西医,也肯定中医; 2)肯定西医,但否定中医。似乎没有肯定中医同时否定西医的,更没有否定两者的。显然,西医比中医有更高的认同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将如何发展?客观上,也只有两种可能性:1. 自恃博大精深,而固步自封。如果中医固步自封,面对西医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中医迟早有一天被淘汰! 2. 自感技不如人,而奋起直追。如果中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经验性科学

的不完善性,而奋起直追,那么只能是步西医的后尘,拿来西医的试验方法,诊断方法,而融入到西医的行列。而随着“拿来主义”和“融入西医”,中医也就自我消灭于无形之中!所以,中医不发展,就是自我淘汰;中医若发展,就是自我消亡;殊途同归,可以中医的必然归宿是------自身发展,并融入西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西医结合。 二、争论结果 无论哪次争论,始终存在一个现象:西医的理论凌驾于中医之上。实际上,中医本身不应该被消灭,而应该借助现代生物学手段发展。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中医西医之间的沟壑会越来越小,而融合成为一个体系,当然这个体系除了中医向西医融合,也不排除西医对中医精华的吸取。而从生物学解释,中医也成了一般性意义的科学,或说,实验性科学时,那时,中医也就完完全全地融入了西医,成了西医的一部分。 2014年11月24日,中国农工党中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第一届“中医科学大会”。会上陈竺认为,中医药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和系统论、整体论的认识特点,已为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应当借助现代学术语言实现对中医药学的解读和发展,要加快传承与创新步伐,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他认为,如果能够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与现代西方医学结合,将有望给医学

中医是如何看待糖尿病的

中医是如何看待糖尿病的 以中医观点来看,糖尿病是古代消渴病的一种。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分为三消即三事儿,即上消(肺部的事儿)、中消(胃部的事儿)、下消(肾的事儿)。我国传统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与这三事儿发生亲密接触的四大缘由:1.老天爷给的五脏庙先天比别人家地基差;2.内心太脆弱,没事就发发脾气、掉掉眼泪;3.管不住自己的嘴,吃成大胖子;4.过度透支身体。接下来,让我们听听中医专家跟我们讲述如何治疗糖尿病。 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饮食在找事儿,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医圣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给糖尿病患者发布了三条黄色警戒线即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代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你要是不管住嘴,就算太上老君给你颗金丹也不能救命! 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吃饱了饭,多出去溜达溜达。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的运动是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调节情绪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求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别一遇到个事儿就像张飞似的急得蹦起来,也别像林妹妹那样哭哭潇湘竹。得学学人家薛宝钗,凡事心平气和,天塌下来咱也得有条不紊地做事做人,这样身体才会舒服,也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中药治疗从降糖作用来说的话,西药治疗较快,而在整体调控改善症状方面中医优于西医。中医治疗适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2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1型糖尿病,中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治高血压的中医食疗方法

治高血压的中医食疗方法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为主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药物降压、食疗等方法。高血压(https://www.doczj.com/doc/a013399264.html,)属中医“头痛”、“眩晕”等病证范畴,同时与“不寐”、“心悸”、“中风”等病症亦有一定联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需要终生治疗。专家认为,治疗高血压不能单依靠降压西药,科学的饮食对高血压的预防和康复有着积极作用,中药调理体质也有助于降压药物发生疗效,减少用药量及其毒副作用。为此,特意介绍几款简便的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试试治高血压的中医食疗法: 山楂,有消食化积、降压降脂功能。如每日用鲜山楂 10 个,捣碎后加冰糖适量,水煎当茶饮。还可以熬些山楂粥来吃,适用于老年人食滞、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 菊花,可散风热、清肝火、降血压。如菊槐绿茶饮,可将菊花、槐花、绿茶一起加沸水冲泡 5 分钟饮用。 玉米须,可利尿、降血糖(血糖食品)、降压降脂。可用玉米须(30克)煎水代茶饮。玉米须( 18克)、决明子( 10克)、白菊花

(6克),每日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长期饮用能稳定血压,改善症状。 枸杞,可养阴补血(补血食品)、益精明目,还有明显的降血压(https://www.doczj.com/doc/a013399264.html,) 、降血脂作用。可配合菊花一同泡茶饮用,或拌蔬菜炒食、凉拌食用。 鲜芹菜汁,可清热利湿、平肝凉血、降脂降压。将芹菜 250克洗净,放入沸水中烫 2 分钟,取出后切碎绞汁。每次服 1小杯,每日 2次。适用于眩晕头痛、颜面潮红、易兴奋的高血压患者。 西洋参切片泡饮,具有降低疲劳度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对高血压、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改善心脏病引起的烦躁、闷热、口渴。 另外,三宝茶可作为经常性饮料。将普洱茶、菊花、罗汉果各等份 ( 各 6克),三药共制成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袋 20克。1袋以沸水冲泡10分钟,待温饮服,有降压、消脂、减肥的功效。 除了中医食疗之外,患者也要适当服用西药帮助降压,降血压较有效的西药主要有深海鱼油、大豆卵磷脂、维生素C、液体钙等。医生提醒,患者们选择降压西药除了注意价格外,要综合考虑其生产方信誉、知名度、药物疗效等,例如三九医药公司是国内药业知名品牌,相对信得过,旗下的999降脂降压宝(https://www.doczj.com/doc/a013399264.html,)系列产

关于中药安全问题的论文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 摘要 主要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I

目录 绪论 (1) 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 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2) 1.2 中药品种复杂 (2) 1.3 中药炮制不当 (2) 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3) 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3) 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4) 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 (5) 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5) 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5) 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6) 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6) 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II

绪论 2004年美国FDA宣布禁止麻黄用于减肥营养品,2006年,我国FDA发出紧急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喇五加注射液”等7种注射液,2008 年12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4月中药注射液清开灵致患儿死亡,2009年2月注射双黄连使一女患者死亡等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重视起来,同时使得本来就存在着广泛质疑的中药制剂再次遭受到更加空前的信任危机。中药是否安全? 1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的真相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的真相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现已达到1.14 亿,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 万! 79.4% 的人45 岁以后就会得糖尿病!每12 秒中国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死亡! 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数高达300 万! 中国早已超越印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一场空前盛大的“甜蜜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解决糖尿病健康危机迫在眉睫。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糖尿病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个血糖指数高低的问题,还有一个接一个可怕并发症的出现,对健康的掠夺,对生命的啃

噬糖尿病有哪些可怕的慢性并发症呢? 1. 视网膜病变 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力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失明。失明患者中有30% 是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引起的! 2. 糖尿病肾病 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可让糖尿病患者因尿毒 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 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3.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 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

4. 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的四肢末 端感觉异常,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那么,这将会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最终走向残疾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 1. 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是这样吗?我的答案,反调唱多了,不说,大家想必也知道了。 血糖太多了,不外两个因素: 其一,进入的太多;其二,排出的太少。

医学毕业论文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 种综合病症。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中医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 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 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 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 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 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 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1]。 1 控制饮食中医 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如 用猪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克,每日两次。 及三豆饮,用绿豆一百克、黑豆五十克、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或苦瓜炒肉,鲜苦瓜一百克、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 2 配合适当运 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 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 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2]。说明适当运 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 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 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与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3]。 4 中药治 疗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著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现时治疗糖尿病已将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包含在内,做到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会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求他们饮食控制一至两个月,及配合运动疗法。若血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临床一般将患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三型分型论治:①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