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医药认识的论文

对中医药认识的论文

对中医药认识的论文
对中医药认识的论文

对中医药的认识

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姓名:文艾学号:20090512997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

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通过这学期对中药综合知识的学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药化学成分、鉴定、炮制、制剂方面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在我国古代,存在三大学说。首先是精气学说,它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

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其次是阴阳学说,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最后是五行学说,“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

规律的说理工具。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知道了中药的三种学说,那么我们就应该近一步了解中药的性能,

“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证、热证;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病有虚证、实证,故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特性-性能。性味,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

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

之差异。而温热与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 这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中概括出来的;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的, 此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即药性较平和,偏热,偏寒不明显,未越出寒、热、温、凉四性范围,虽有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

般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味:指药物中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实际上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 酸涩功似,并不另立,仍称五味。性味不同之药物,功效就有区别, 性同味异,或味同性异的药物,在功效上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点。

如寒性药物,若味不同,则其作用有差异;梔子苦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淡竹叶甘寒,清热利尿;浮萍辛寒,疏散风热、利尿退肿。

共同之处是寒性均有清热作用。若甘味药物其性不同,则作用亦不相

同。共同之处是味甘,故均有补益之功效。升降浮沉,人体发生疾病,病变部位有上、下、表、里之别;病势有上逆、下陷之异,治疗上就要求药物应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使之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脏腑气机,使之平顺,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病邪在上在表者宜用升浮之药物;病邪在下在里者宜用沉降之品,旨在药达病所。病热逆上宜降,病热陷下宜升,这是运用中药必须掌握的一般规律。然而, 遇到痰涎壅实,胸闷窒呕吐者,利用升浮之瓜蒂以涌吐痰涎;若泻痢初起而系积滞所致者,则用消积导滞、沉降攻下之大黄通泄之,此乃通因通用之法。由此可见,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几种趋向而言。

学习中药知识就必须了解中药的炮制,它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人类为了生活、生存必须劳动生产,必须猎取食物。由于人类的增

值,鸟兽鱼之类不敷食用,则尝试草木之类充饥,人们常误食某些有毒植物或动物,以致发生呕吐、泄泻、昏迷,甚至于死亡, 有时吃了之后使自己疾病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这种感性知识积累多了便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为了服用方便,就有洗净、将整枝整块的擘成小块、锂为粗末等简单加工,这便是中药炮制的萌芽。这种利用火来炮生为熟的知识,逐渐应用于处理药物方面,从而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

在古文献中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和简单的炮制原则。到了汉代,中药炮制技术已有较大的发展。有关药物炮制的方法更多的是散见于处方药物的脚注,与药物配伍、剂型、煎法、服用相联系。其

中有些炮制方法已趋成熟。对制药火候上提出“烧、炼、熬”三者不同。并出现了大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但方法比较简单。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目的也多样化了,开始从减少副作用而进入增加和改变疗效,从汤剂饮片的炮制而同时重视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崭新阶段。金元时期,名医各有专长,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等均特别重视药物炮制前后的不同应用,炮制辅料的作用,开始对各类炮制作用进行了总结,明代又进一步系统整理,便逐渐形成了传统的炮制理论。明代对医药比较重视,在中药炮制技术上有较大的进

步,在炮制理论上也有显著的建树。清代多在明代的理论基础上增加炮制品,此时的医药文献多有专项记载炮制的方法和作用,但也有某些炮制的不同认识和看法。

现代炮制经验基本沿用明、清的理论和方法,由于遵循不

同,经验不同,各地方法也不甚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继承方面,各地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版可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同时,国家药典中也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并相继出版了一些炮制专著。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中药可以多种炮制方法,

一种炮制方法兼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既有主次之分,又彼此密切联

系。一般认为中药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一)降低或消除药

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三)增强药物疗效,(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五)便于调剂和制剂,(六)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七)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八)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那么人们是怎样去鉴定中药的呢?首先就是鉴定中药的品种

和质量,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效不同。以假充真,品种混淆,也是对中药进行鉴定原因。例如,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另外,品种是变化的,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鉴定方法有四种,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对象,如全草、根、粉末;有时需几种方法配合运用。第一、来源鉴别,观察植物形态观察特征,采集有花果标本。单纯靠营养器官是不够的,有时易得出错误结论。重点采集完整繁殖器官。核对植物学文献,植物态、图鉴、植物分类学报、补编,必要时查对原始文献。核对标本,最好到植物所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必要时请专家协助鉴定。

第二、性状鉴别,宏观观察方法,观察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第三、显微鉴定,先制片和封藏试剂,再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的检查,最后扫描电镜。第四、理化鉴定,通过对物理常数测定、膨胀度、色度、溶血指数以及荧光反应、显微化学反应、指纹定性分析、有害物检查来实现的。

中药鉴定也是有难点和空白的。同一药材的同属不同品种、性状、结构相似如党参属、沙参属、铁线莲属、钩屯属、石斛属、黄精属, 同种药材不同地区产品,动物药的鉴别阿胶、龟板、蛇胆,未知药材鉴别及检索已知形状:结构、粉末、它的药名或范围,未知粉末鉴别等方面都是存在难点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中药鉴定有了新技术、新方法。例如:色谱法,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热分析法,电分析法以及等电点法。

中医药的发展促进了中药化学的出现,中药化学是一门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的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植物中化学成分的学科。它随着化学分离、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色谱分离技术和各种波谱分析技术的开发使用和逐步普及,使中药中成分复杂、含量甚微、分离难和鉴别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同时药理活性成分筛选技术的进步,对促进中药化学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中草药有上万种,来源复杂,加上生态环境各异,进行过现代研究的只是少数,而经过相对系统研究的则更少。中草药中含有生物碱、苷类、甾体、萜类、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有机酸、微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类成分,而每一类的数目又非常庞杂,这些化学物质并非机械的堆集在一块,而是共存于同一生命有机体中, 之间还可能通过机体的新陈代谢相互关联。如果几种甚至十几种中草药混合在一起,其成分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提取分离技术是开展天然药物研究的必要条件。采收之后如何加

精品文库工能确保有效成分不损

失?我们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在

这些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了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为了使人们学习之前

对所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有所认识, 人们对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同时还

将系统地总结了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我们知道炮炙是传统中药材入药

前的一种特殊加工过程,有炒、炙、煅、蒸、煮、憚等十多种加工处

理方法。其他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天然药物种类繁多,所含的化学成分也十分复杂,又因各种成分的结构及性质不同,所采用的提取分离方法也各异。近年来一些先进技术在提取分离中的运用,大大缩短了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的周期。无论何种方法,首要的是熟悉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灵活运用。提取一般是指用适宜的溶媒和适当的方

法,将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尽可能完全提出的一个过程;得到的提取

物中仍含多种化合物,再将提取物中所含的各种成分----- 分开的过程,称为分离;将分离所得单体化合物加以纯化合物的过程,称为精制。提取、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很多。

我们常用的是溶剂提取法,根据天然药物中各种化学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中尽可能的溶解出来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此法的关键就是如何根据所提取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溶剂。溶剂通常可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常用亲水性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氯仿、苯、石油醚等。选择溶剂时,溶剂的亲水性和亲脂性要与所需提取成分性质

相适应,而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也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之分。化合物亲水性基团越多(如:羧基、羟基、含氧基团等极性基团),其极性就越大,表明为亲水性;而亲水性基团少者,则表现为亲脂性。这种亲水性和亲脂性的程度和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及极性基团的极性大小和多少。一般来说,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分子中的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数量越多,则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而亲脂性就弱;反之,则亲脂性越强,亲水性就弱。极性小的成分在亲脂性溶剂中溶解度大,而极性大者在亲水性溶剂中溶解度大,这就是所谓“相似相溶” 的经验规律。这常作为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选择溶剂时的主要依据。

溶剂的种类有多种,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溶剂,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进行选择,并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考虑: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天然药物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价廉、易得、使用安全等。

中药化学成分经过提取浓缩后,得到的仍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

需要进一步分离与精制才能得到所需的成分。两相溶剂萃取法简称萃取法,是在提取液中加入一种与其不相混溶的溶剂,通过振摇使原提取液中的某些成分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而其他成分仍留在原提取液中。如此反复多次,将所需成分萃取出来的分离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溶剂的选择,常根据被分离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溶解度来决定。如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偏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乙醚、苯、氯仿进行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就选用弱亲脂性的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萃取,也可采用在氯仿或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溶剂,以适当增加萃取溶剂的亲水性。例如分离亲水性强的皂苷时,多选用正丁醇或异戊醇与水进行萃取;分离黄酮类成分时,则往往采用乙酸乙酯和水进行萃取。但要注意的是: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的效果就越差,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的任务,1、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

2、研究药剂学的基础理论。

3、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4、吸收和应

用现代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理论、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随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药物制剂也发展了四代产品,第一代制剂特点是:给药次数多,血药浓度起伏很大,有“峰谷”现象。第二代制剂特点是:作用时间长,减少了服药次数,血药浓度较平稳,克服了普通制剂“峰谷”现象。第三代制剂比缓释制剂更精确:定时、定位、定速。第四代制剂属于控释制剂范畴。针对靶器官或靶组织作用

中药剂型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传统剂型:丸、膏、汤、散等。

改进剂型(现代剂型):口服液、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

新剂型:微丸、脂质体、气雾剂、靶向制剂等。中药制剂的发展思路,

必须符合中药制剂的特点应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保持中药固

有的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的传统优势,努力在复方配伍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1

————————————————————————————————作者:————————————————————————————————日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159dian 2717hua 1195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要求2~3~qq4~9~5~2~6~3~5 / 2`6248qq0221 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 (一)论文应含内容: 1、题目:力求简明、恰当,包括副标题和标点符号不超过36个汉字。 2、摘要:应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尽可能地保留原论文的重要信息;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并加入关键词(3—5个),关键词应反映全文主要内容信息;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一致。 3、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含引(序、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节的标题、序号和结论、参考文献、注释附条等。 4、正文:为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5、注释:为论文中的字、词等作进一步说明的文字,一般以脚注形式置于该页下方。切忌在文中注释。注释原则上不能低于6个。 6、结论:为本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性文字,要求明确、精炼地总括本论文的观点,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7、参考文献(中外文):要求依次写明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地、出版单位(期刊名)、出版时间(期数)版次、页码。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能低于10篇。 (二)论文的打印、装订格式: 论文采用word文档书写,文件名统一用个人姓名。 1、封面:论文封面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用初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用二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的内容用宋体加粗小二号字,本页下方居中写上完成论文的年、月。 2、中文摘要: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两字间空三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 3、英文摘要: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英文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全文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全文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徐佳虞莉青夏延明赵影张馥晴 指导老师:陆雄 (上海中医药大学03针英七,上海202003) [摘要]目的:研究染发剂对幼年小白鼠肾功能的阻碍。方法:用市售染发剂给20只昆明种幼年小白鼠染毛(即实验组,雄鼠M1组n=10,雌鼠M2组n=10),另20只小鼠做空白对比(即正常组,雄鼠N1组n=10,雌鼠N2组n=10)。染毛第18天经摘眼球取血,测血肌酐和血清尿素氮,并取肾组织作肾脏病理切片观看。结果:外观上来看,M1组的脱毛现象较明显;数据显示,实验组的血肌酐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M2组的血清尿素氮明显高于N2(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M1组与N1组的血清尿素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形状学观看结果没有发觉病理形状学改变。结论:目前市售常用染发剂短期内能够导致雄性小鼠脱发觉象,但对雄性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状没有明显的损害;对雌性小鼠,能够导致血清尿素氮的升高,但不阻碍血肌酐以及肾组织病理形状。提示短期染发毒性较轻微,其造成的毒性可能有性别差异。 [关键词]染发剂,幼年小白鼠,血肌酐,血清尿素氮,病理形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社会的进展,色彩丰富的染发剂已不再单用于遮盖白发,它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象征,同时这一现象正更加趋向于年轻化。然而染发剂对人体的危害却不容我们忽视。染发剂要紧是由对苯二胺构成,据CCTV每周质量报告指出,这些有毒的化学品要紧通过皮肤毛囊进入血液到达骨髓对染发者造成肝、肾的损害,从而诱发各种癌症。目前可查研究差不多上局限于血液骨髓的破坏及部分癌症的研究,肾毒性的确切性研究尚无。因此,本实验旨在确定短期内染发剂对肾脏是否造成毒性反应。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昆明刚断奶小白鼠共40只,平均体重为9.8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染发剂组(即实验组,M1组雄鼠10只,M2组雌鼠10只),以及正常对比组(N1组雄鼠10只,N2组雌鼠10只)。实验动物均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批号SCXK(沪)2003-0003 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 1.1.2染发剂:市售常用氧化型染发剂二种颜色(随机选为:红色和黑色),染发剂均购自超市。(批号768128-D,上海章华保健化妆品,卫妆特字(2003)第0728号) 1.1.3 实验器材:刷子、弯镊、剪刀、镊子、微量吸管 TGL-16G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 TP1020自动脱水机(德国Leica公司)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 一、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概述 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作用机理、给药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安全有效和稳定可控的药物为目标,以中药及其关联产品为研究对象,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与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的生产、加工炮制、制备工艺、新剂型、新技术的研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安全性评价,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等开展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创新理论与方法。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作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手段和方法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开发、管理的能力,即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论文应在所在学校导师和企业、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的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联合指导下,由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立完成。 二、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形式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 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必须体现论文作者综合运用中药学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进行中药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须联系中药产业、行业发展的现状,重点突出,应能反映工作成果的新颖性;须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应用价值。 1.专业方向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包括如下五个专业方向: (1)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 (2)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 (3)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 (4)药物筛选与评价方向 (5)药事管理方向 2.内容要求 (1)选题

中药药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学专业(本科层次)(C100802)中药药理学(03046)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16年版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结合目前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中药药理作用、产生作用的主要成分、机制;主要现代应用与不良反应。它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中医和针灸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自学,学生理解中药基本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掌握各类中药及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就和现状,为进一步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包括总论及各论。总论重点阐述中药药性药理、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中药研究的思路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各论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分类,每章主要包括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概述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相关的主要(基本)药理作用,常用药物介绍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各论多数章节还附录常用方剂的现代研究,虽然该附录内容不列入考核要求,但是作为课程学习知识的补充与延伸,能进一步充实对中药的现代认识。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和药理学的分支学科,是沟通传统与现代、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中医药与西医药之间的桥梁性学科。就中药学专业而言,中医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中药学课程的药性理论等传统中医药知识作为中药药理学的指导,药理学课程作为中药药理学阐述中药现代科学内涵的核心前期课程。

何立群教授情况简介 -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合作导师何立群 一、简介 何立群男 1959年8月生浙江 宁波人,医学博士。 198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2005 年在上海中医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5、2006年先后二次赴日本富山医科 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和美国Baylor 医药院从事研究工作。现任上海市中医 药研究院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 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FDA药品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学科组中医一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医刊》、《临床肾脏病杂志》、《上海中西医结合学报》等八家国内核心杂志的常务编委和编委。曾先后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和上海市领军人才。 主要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尿、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研制出治疗肾病综合症蛋白尿的经验方“四蚕汤”和治疗慢性肾衰的中成药制剂抗纤灵冲剂在治疗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及肾纤维化方面已取得明显的临床及实验疗效,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上海市及上海市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共9项,近5年来在《JASN》、《Phytotherapy Research》等英、美、

中医药大学论文格式

论文内容: 1、内容要求:与中医护理、临床等相关; 2、字数5000~8000字; 3、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4、摘要字数要求在100~200字之间。不得过多或过少。论文要求: 1中文摘要 (1)“摘要”二字(小二号黑体)居中,字间空一格。 (2)“摘要”二字下,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3)“关键词:”(四号黑体)在摘要内容之后隔一行空二格编写。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数量为3-5个,与“关键词:”接排(不留空格),每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 3章节、各间标题及层次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20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章标题(第一章****)为小二黑体,节标题(一)为小三黑体,中文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正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间距为1.2倍行距。 打印要求:论文需按格式要求排版A4纸打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 提交时间:毕业考试当天,以临时通知为准。请各位学生提早准备,以免耽误毕业成绩,影响毕业证发放。 如下文

黑龙江中医大学成人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 专业 年级______ 姓名______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一、X X X X X X X X X X X (4) (一)X X X X X X X X (4) (二)X X X X X X X (4) 1、X X X X X X X (4) 二、X X X X X X X X (6) (一)X X X X X X X X (6)

中医药大学排名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卫生部直属) 2.北京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3.复旦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4.上海交通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5.中山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6.华中科技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7.四川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8.中南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9.首都医科大学 10.中国医科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11.哈尔滨医科大学7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2.浙江大学3个博士后,35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3.南方医科大学概况3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0个硕士点(原第一军医大) 14. 中国药科大学14个博士后.23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 15.吉林大学医学院4个博士后,11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6.天津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6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7.重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8.山东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9.南京医科大学个3个博士后,20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 20.河北医科大学4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 21.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2.苏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23.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 24.沈阳药科大学1个博士后,1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24.新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 25.暨南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 26.西安交通大学18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 27.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8.天津中医学院1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29.福建医科大学1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30.南昌大学医学院9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31.武汉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 32.郑州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 33.安徽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 34.广州中医药大学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35.山西医科大学3个博士点,43个硕士点。 36.山东中医药大学2个博士后,9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 37.大连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 38.兰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39.东南大学医学院3博士点,26个硕士点。 40.青岛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41.南京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 41.广西医科大学2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中医内科学中内一期末考试范围

中医内科学中内一期末考试范围: (一)眩晕:頭暈、眼花為主的一類病證 1、名词解释: (1)眴仆:眴仆指因眩晕而仆倒的症状 2、简答题: (1)“无痰不作眩”如何指导临床加以应用? "无痰不作眩"是朱丹溪所提出的头眩病因,既要知道痰是引起头眩的一个重要原因,又不能把这句话理解为痰是引起眩晕的惟一原因,要知道除痰之外,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也都是眩晕的重要病因,临床上还要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等有痰阻之象者,自当以祛痰为要,对其它原因所引起的眩晕,临床见证无痰征者,不可教条地运用"无痰不作眩"之语而滥用祛痰之品。 (2)试述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主证,治法,主方和偏肝肾阴虚型的证治。 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主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疼增剧,烦躁易怒,面红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偏肝肾阴虚型:可兼见腰酸膝软,颧红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治法:补肝肾。主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 3、类证鉴别: (1)眩晕与中风:中风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涡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涡僻不遂为特征。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严重者虽也可突然昏仆,但无半身不遂、不省人事、口舌涡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2)眩晕与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涡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气血不足之厥证昏仆前往往有头晕眼花的表现,与眩晕相似,眩晕重者虽可以突然昏仆,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3)眩晕与痫证:癎证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癎病发作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的表现。其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但眩晕之昏仆无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表现。 (二)痫证 1、名词解释 (1)巅疾:是癎证的别名,首见于《内经》。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脑系疾病,临床表现以突然神志异常为特征表现,可表现为运动障碍,四肢抽搐,二目上视,口作六畜之声。 2、类证鉴别 (1)痫证与中风、厥证:癎证重证与中风、厥证均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表现,但中风常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而无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等,但须注意中风继发本病者。厥证常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格式.doc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与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组成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封面 2.目录(可选) 3.中文摘要 4.英文摘要 5.论文正文 6.参考文献 7.附录(可选) 8.致谢 二、撰写规范 (一)封面:采用学校制定的统一格式(见附页) 各项目使用3号楷体 如有副标题 副标题前加破折号 (二)目录(可选):当毕业论文篇幅较长、层次较多、结构复杂时 可列出目录 目录一般只列至三级 并标明页码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 可另起页;"目录"两字使用3号黑体字 居中 中间空一格 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目录内容使用4号宋体字 要求标明页码 每项内容与对应的页码之间使用省略号分隔开 此项可不必备 (三)论文标题:论文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 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标题使用3号黑体字 加粗居中;外文用Times New Roman 加粗居中 (四)署名:毕业论文署名不要用化名和笔名 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 占一行 与标题对应而居中 名字是两个字的当中空一格 署名选用小4号楷体 (五)中文摘要:"摘要"二字使用小4号黑体 中间空一格 加粗;摘要内容使用小4号楷体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4号黑体) 其后为关键词(小4号楷体) 关键词数量为4-6个 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一般中文摘要约200~300汉字 (六)英文摘要:应含论文的英文题目 全部采用大写字母 "Abstract"(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 内容使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小4号字加粗)其后的关键词首字母大写(小4号) 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一般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七)引言(可选):是论文的起始部分 旨在向读者交待本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 起到引出正文的作用 引言要写得简明扼要 篇幅不要太长 标题使用小4号黑体字 独占行 空两格 引言两字中间不空格;引言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 引言亦可不作为标题 (八)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在本部分要分析问题 论证观点 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字数在5000以上 1、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 小3号黑体字 加粗 独占行 句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1"4号黑体加粗 独占行 句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1.1" 小4号黑体加粗 独占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教务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 (本科生) 一、学制 1、七年制本硕连读其学制为7年,可允许在9年内完成学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至l0年完成学业。 2、五年制本科学士学位其学制为5年,可允许在7年内完成学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至8年完成学业。 3、四年制本科学士学位其学制为4年,可允许在6年内完成学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至7年完成学业。 4、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按课程选修原则的有关规定,可增选一定数量的学分,提前完成学业者,学校允许给予提前毕业。 二、学期 每学年设置三个教学学期,其中两个大学期一般各为15周(其中14周进行理论教学,1周复习考试,详见每学年校历),一个小学期为9周(其中4周集中安排各种社会实践、实习活动,4周安排选修课、实验课和部分重修课,1周机动)。 三、学分的计算 1、各专业需达到毕业的总学分,参见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2、理论课教学:一般每14个学时计一个学分。 3、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验课与分散进行的见习课一般每14—28学时计1个学分(由指导性教学计划确定)。 (2)集中进行的毕业实习、毕业课题设计以每周计1个学分。 (3)其它集中的教学实践、实习以每周计2个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以每周计1个学分。 4、体育课:每年6个学分,3年共计18个学分。 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课程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成绩不合格,则不能取得学分。 四、成绩考核与记载方法 1、学生参加课程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后所得的成绩和学分载入学生成绩记分册及学习成绩登记表,并归入学生本人档案。学校对必修课、限选课实行课程淘汰制,用以严格地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淘汰率为不低于参加课程考核的学生数的5%。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施课程内PBL教学法的课程(经学校认定)以及辅修课程不实行5%淘汰。 2、成绩考核采用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质和量两方面的绩点评定方法。绩点评定方法如下:成绩考核采用A、B、C、D、F五级制进行登入,并用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考核成绩与等级、绩点的关系: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学年:2011-2012学期:1 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胸部检查——胸壁及胸廓检查)题目:检体诊断时数:1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胸壁的检查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异常胸廓的特点和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化。 授课组织形式: 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上海中医药大学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胸部检查——胸壁及胸廓检查)授课教师:金涛 授课时间:20 20111111-20-20-201212年度1学期1周内容教具、时间分配、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 一、本课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胸壁的检查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异常胸廓的特点和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化。二、本课的重点、难点 胸壁的检查方法、内容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正常 胸廓和异常胸廓(桶状胸、扁平胸、鸡胸、漏斗胸)胸 廓一测性或局限性变形、胸廓局部突起及脊柱畸形引起 的胸廓变形。胸壁静脉、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 三、内容安排(含教学程序、主要内容、小结、复习思 考题、下节课预习范围及后续课程介绍) 教学程序:胸廓的检查方法、内容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胸壁的检查、乳房 主要内容:胸廓的检查方法、乳房的触诊 复习思考题:桶状胸的临床意义 PPT ,使用教材:诊断学基础 撰写人金涛教研室内科学撰写日期202011.09 11.09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学年:2011-2012学期:1 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胸部检查——肺部检查) 题目:检体诊断时数:2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及两侧呼吸运动正常情况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掌握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及其增强、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3.了解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法和临床意义。 4.掌握肺部叩诊的方法和内容。 5.掌握正常肺部的叩诊音和肺部的病理性叩诊音及其临床意义。 6.掌握正常呼吸音和病理性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7.掌握干罗音、湿罗音、捻发音和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8.掌握语音传导的听诊方法及其增强和减弱的临床意义。 9.掌握肺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授课组织形式: 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12) Ⅰ考试性质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45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5题 方剂学35题 中医内科学30题 针灸学20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1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0分 B型题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X型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Ⅳ考查内容

药学专业-上海中医药大学

药学专业 中外合作四年制)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前言 为适应中医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我国医药事业对具有双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中医药人 才的需求,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引进国外教学资源,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国际化竞争的药学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而设立,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双语能力和掌握相关药学知识及技能,适合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领域从事药物鉴 定、药物设计、药品质量控制、药效评价、药物制备、药物销售及临床合理应用等方面工作的药学 专业技术人才。 [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以本科学历教育为起点,课程设置涵盖中英两国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科目。 程教学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部分主要课程由伦敦城市大学教师全英语授课任教。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并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 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并具备在药学专业领域中独 立工作和继承创新的能力。 [ 具体培养要求] 1、素质方面: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 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康体魄的专业人才。 2、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基础,掌握传统和现代药学专业基础知识 和药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传统中医药知识。 3、能力方面: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组 织协调能力,以及在国内外药学领域继续深造的潜力。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4 年(允许延长至6 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 主干学科] 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英语

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格式

南京中医药大学论文格式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组成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封面 2.目录(可选) 3.中文摘要 4.英文摘要 5.论文正文 6.参考文献7.附录(可选)8.致谢。 二、撰写规范 (一)封面:采用学校制定的统一格式(见附页), 各项目使用3号楷体,如有副标题,副标题前加破折号。 (二)目录(可选):当毕业论文篇幅较长、层次较多、结构复杂时,可列出目录。目录一般只列至三级,并标明页码。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可另起页;“目录”两字使用3号黑体字,居中,中间空一格,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目录内容使用4号宋体字,要求标明页码,每项内容与对应的页码之间使用省略号分隔开。此项可不必备。(三)论文标题:论文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标题使用3号黑体字,加粗居中;外文用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四)署名:毕业论文署名不要用化名和笔名。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占一行,与标题对应而居中。名字是两个字的当中空一格。署名选用小4号楷体。 (五)中文摘要:“摘要”二字使用小4号黑体,中间空一格,加粗;摘要内容使用小4号楷体。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4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4号楷体)。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一般中文摘要约200~300汉字。 (六)英文摘要:应含论文的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Abstract”(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内容使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小4号字加粗),其后的关键词首字母大写(小4号),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一般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七)引言(可选):是论文的起始部分,旨在向读者交待本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起到引出正文的作用。引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标题使用小4号黑体字,独占行,空两格,引言两字中间不空格;引言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引言亦可不作为标题。 (八)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字数在5000以上。 1、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小3号黑体字,加粗,独占行,句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1”4号黑体加粗,独占行,句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1.1” 小4号黑体加粗,独占行,句尾不加标点符号。 2、正文:中文一律采用小4号宋体,段落缩进2个汉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三线表。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4、图、表格按顺序编号,图表内容一般为5号及小5号宋体,表头及图的文字说明用5号黑体,居中排。 (九)致谢:即向对本论文撰写过程中提供指导、帮助的有关人士表示谢忱,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标题使用4号黑体字,“致谢(谢辞)”另起行,空两格,两字中间不空格;内容使用小4号宋体字。

药学专业-上海中医药大学

药学专业 (中外合作四年制)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前言 为适应中医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我国医药事业对具有双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引进国外教学资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国际化竞争的药学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而设立,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双语能力和掌握相关药学知识及技能,适合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领域从事药物鉴定、药物设计、药品质量控制、药效评价、药物制备、药物销售及临床合理应用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以本科学历教育为起点,课程设置涵盖中英两国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科目。课程教学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部分主要课程由伦敦城市大学教师全英语授课任教。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并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并具备在药学专业领域中独立工作和继承创新的能力。 [具体培养要求] 1、素质方面: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康体魄的专业人才。 2、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基础,掌握传统和现代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药学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传统中医药知识。 3、能力方面: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在国内外药学领域继续深造的潜力。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4年(允许延长至6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英语

中医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ce18045304.html, 中医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2011~2013年度SCIE收录6所中医药大学科技文献统计与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1期.王利敏.刘曼.黄英华.闫军堂.邹慧琴. [2].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9期.司建平. [3].我国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6期.徐思群.靳琦.王慧.李孜.蒋祥.吕媚.谭巍. [4].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1期.官翠玲. [5].北京市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0期.谭巍.蒋祥.徐思群.李孜.吕媚.王慧.刘盼.刘伟.李瑞锋.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教育》过刊网络版制作及载文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1期.张玮玮.张弛.杨文君.白进.尤海燕. [7].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关键问题.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1期.祁兴华.虞舜. [8].构建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探析. 《中州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7期.王艳翚.宋晓亭. [9].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长征行动”世界中医药大会十年回眸.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10期.李振吉.黄建银.

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规定

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规定 (上中医教字15号) 为了更好地实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第一章转专业的条件和程序 第一条学生确有专长,转专业后更能发挥专长者,可允许其转专业。转专业的学生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在读一年级的本科非定向委培学生。 (2)政治表现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好学,富有上进心,身体健康,操行评定80分以上(含80分)。 (3)在校期间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 (4)所学课程考试没有不及格,由非医学学位专业转入医学学位专业的学生学分绩点须达到3.2。 (5)从未转过专业。 第二条受理时间:转专业的工作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三学期进行。在规定时间外,不受理转专业申请。 第三条受理程序: (1)每年第二学期结束后,教务处启动转专业工作。各二级学院、部填写教务处统一印发的“院部接受转专业学生计划表”。同时各院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对申请转入学生的考核方式、程序等,并连同计划表上报教务处。 (2)教务处对各院部接受转专业计划名额进行审核、汇总,报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执行。(3)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到所在各院系的教学科研办公室领取“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按表格规定填写并送回所在院部,逾期不再受理。(4)各院部对所有申请转专业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后转送至学生申请转入的专业所在院部。 (5)各院部遵照公布的“转入规定”对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考核、审定,并将接受学生名单和审核结果报教务处。凡需要对学生进行面试的院部,应事先安排好面试点时间、地点。(6)教务处将转专业学生资格审核意见汇总后,公示一周并报主管校长批准,通知转出院部。 (7)在新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周内,各院部到学工部统一办理新转入学生的学籍、学生证、注册等事宜。 (8)对于学生已修的课程,如原专业与转入专业课程代码相同,可直接转换;课程代码不同者,须通过免听、免修流程予以核定。与教学计划不符的课程一律转为任选课。 第二章转专业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转出转入专业的学生人数控制在本专业该年级人数的5%以内。 第五条学生转专业后,原已经获得到学分符合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要求的,经教务处审核确认后,予以承认;不符合要求的可作为选修课学分。 第六条转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新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部学分,完成所有教学环节并符合毕业条件的,方可授予新专业毕业证书。 第七条下列情况的转专业属特例,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1)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能在其他专业学习者。 (2)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上述学生转专业,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指导性教学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要求,按照学校以培养学生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现代科学和医学知识以及创新思维为一翼、以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特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保持良好的中医药价值取向,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事业工作的初步合格的中医师,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通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临床诊疗基本技能课程,以及一定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牢靠的中医思维和一定的批判精神,并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 (三)通过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辨证论治的能力,同时逐步树立中医治未病等健康养护理念,并能对公众作中医药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学习,体现中医药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中医药多学科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注重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使学生能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具备跟踪获取专业学术发展信息和基本分析处理能力。 (五)培养中努力体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不断加强中医特色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强化医学伦理、医患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环节教学,同时通过体育俱乐部制,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以及中医特色养生的保健手段,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人才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5年(允许延长至7年)。 四、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分为两大类:即必修课类与选修课类(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 必修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