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腹腔镜治疗未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12例报告

微型腹腔镜治疗未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12例报告

微型腹腔镜治疗未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12例报告
微型腹腔镜治疗未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12例报告

微型腹腔镜治疗未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12例报告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隐睾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

择先天性隐睾12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30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住院时间3~4 d,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标签:隐睾;睾丸固定下降术;微型腹腔镜

隐睾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疾病。多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腹腔镜在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传统的睾丸下降固定术在治疗未触及的小儿隐睾时存在探查睾丸困难,睾丸下降不完全等缺点,腹腔镜下能够在腹腔内探查腹膜后及腹股沟管内存在的睾丸,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12例未触及的小儿隐睾进行腹腔镜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腔型隐睾患儿12例,年龄12~142个月,平均(44±6.4)个月,所有患者均为腹腔型患者,体表无法触及睾丸,右侧7例,左侧4例,双侧1例。其中11例睾丸位于内环口,1例位于腹腔。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常禁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取平卧位,必要时抬高下肢15°~20°,排空膀胱,采用三孔法,气压8~9 mm Hg,镜头探查双侧内环口处,了解睾丸、精索血管及输精管解剖情况后经操作孔插入操作器械。推移肠管,暴露视野,探查精索及睾丸,沿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切开后腹膜找到睾丸。探查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盲端汇聚处,若空缺则判断为睾丸缺如。如果隐睾位于腹腔内环口上方,予电凝刀尽量靠近远端横断睾丸引带,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输精管,避免损伤。向内侧牵拉睾丸,在精索血管的外侧方剪开腹膜,切开精索血管和输精管表面的纤维包膜及周围筋膜。充分游离松解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周围组织,松解的程度可上至肾下极、下至内环。小心向膀胱后方离断输精管表面膜状结缔组织予松解输精管。尽量延长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长度。在同侧阴囊底部作小切口,按常规方法扩张形成睾丸储袋。经腹用直抓钳做达到阴囊底的隧道,重建腹股沟管。在腹腔镜监视下,大弯钳抓住睾丸引带,将睾丸、精索血管输精管无张力、无扭转向下缓慢牵引入阴囊,直到睾丸被放入已造好的肉膜袋内。睾丸韧带与肉膜缝合,使睾丸固定于囊袋内,结束手术。

1.3 术后随访

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8例高位隐睾患者施行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睾丸下降固定后体积均有明显增大,因较开放手术精索游离充分,故术后未见明显睾丸回缩现象,同时避免了大切口瘢痕明显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对高位隐睾患者有着良好的手术适应证,有切口小,恢复快,探查彻底,游离充分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位隐睾;腹腔镜;手术 隐睾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成人发病率0.8%~1.0%,接近于1岁后的儿童发病率,说明1岁后下降的几率很低。隐睾的诊断和定位主要通过触诊来实现,对于临床不能触到的睾丸,即使应用B超、CT等检查仍不能作出有效的定位诊断,所以很多情况下手术探查仍是诊断治疗隐睾的主要手段。腹腔镜隐睾探查术是最早应用于泌尿外科的腹腔镜手术,目前在许多地方已成为隐睾的常规诊断方法,文献报告97%的隐睾患者可以用腹腔镜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行腹腔镜下睾丸复位固定术[1]。本院自2005年8月~2010年5月对38例高位隐睾患者采用腹腔镜隐睾探查治疗术,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10年5月对38例高位隐睾患者行腹腔镜隐睾探查治疗术,年龄1~7岁;1~2岁21例,2~3岁11例,>3岁6例,平均住院4 d。术后睾丸位置固定良好。1年后彩超对下降睾丸作对照观察,睾丸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作胸透及血常规项目检查,1岁以上同时作心电图检查,肠道准备,术晨禁食水,术前排空膀胱,手术首选全身麻醉。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慎重选择腹腔镜手术,既往曾有隐睾探查术者不应选择腹腔镜手术。 1.2.2 术中操作因为患者均为婴幼儿,腹壁与大血管间的距离较近,所以手术中注意穿刺气腹针和套管针不易过深,以防损伤大血管。小儿膀胱顶位置高,术前必须排空膀胱,以免损伤。小儿腹腔容积小,充气量及气腹压力均应小。 麻醉后,患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在脐上或脐下取长1 cm穿刺孔,作为观察孔,注入气腹压力7~10 mm Hg,观察有无损伤,在耻骨联合上3~5 cm及髂前上棘内侧2~3 cm处取操作孔切口,通过腹腔镜沿睾丸下降途径,先检查腹股沟管内环处有无血管,如有血管,沿血管寻找睾丸,确定睾丸位置。如果找到输精管盲端,仍未见睾丸和血管,则多为睾丸和精索血管与输精管分离而位于腹内高位;如果找到血管盲端,则确定为睾丸缺如综合征;如果睾丸接近正常,而位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分析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27T09:52:15.95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10期作者:雷芳琼[导读] 探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小儿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腹腔型隐睾,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将患儿分配给责护,完成对应护理工作,如执行医嘱用药,生命体征与伤口护理,稳定患儿情绪等;观察组38例,采取综合性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入院宣教、术前 及术后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对比两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根据Horasanli疗效标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11%,大于对照组的80.56%,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确切,可协同提高并巩固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隐睾;腹腔镜手术;护理小儿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正常发育降至阴囊的畸形疾病,作为儿科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1]。腹腔镜下手术作为治疗小儿隐睾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由于小儿隐睾患儿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过程中,治疗护理依从性差,心理状态不佳,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小儿隐睾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质量,本研究旨在探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 回顾性分析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治疗的74例小儿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腹腔型隐睾,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年龄范围1.2~10.7岁、平均年龄5.4±2.6岁;其中左侧16例、右侧14例、双侧6例;观察组38例,年龄范围1.3~10.4岁、平均年龄5.5±2.5岁;其中左侧16例、右侧15例、双侧7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将患儿分配给责任护理人员,完成对应护理工作,如执行医嘱用药,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儿情绪等;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入院时做好患儿及家长心理评估及相关疾病知识宣教,交代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的宣教、加强生命体征与伤口观察、饮食及导尿管的护理;心理护理,综合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语言亲切温和、态度和蔼,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表情、年龄,给予针对性的安慰、劝告、暗示等;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述小儿隐睾的危害及手术与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长对患儿的心理支持作用,促进患儿积极接受治疗护理;术前准备,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术前准备,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皮肤清洁,重点注意脐部清洁,采用乙醇擦拭脐部,术前严格遵守禁食原则,并清楚地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关于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术后加强生命体征与伤口观察,重点关注腹部情况,如有无腹胀、腹痛等腹腔内出血症状;动态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根据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协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术后一周尽量平卧休息。向主治医师了解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评估病情的转归情况,并严密观察脐部及阴囊部伤口的愈合情况;饮食及导尿管护理,术后待肛门排气排便后,根据医嘱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扭曲、折叠、受压和脱落,保持引流通畅。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根据Horasanli疗效标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及下部,且无萎缩;良:睾丸位于阴囊上部,且无萎缩;差:睾丸未降至阴囊或睾丸萎缩[2]。 1.4 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2.1两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11%,大于对照组的80.56%,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对比 3 讨论

腹腔镜下腹腔高位隐睾下降术

小手术大技术微创治隐睾首选腹腔镜睾丸没有在阴囊内,而是在“肚子里”“安了家”,医学上称之为隐睾症。上海九洲微创泌尿外科专家对隐睾患者做了最直观的解释,隐睾是可以早期得到有效处理的,并因此可以防止其成年后对性和生育能力的损害,因而关键是要抢时间,务必要尽早完成治疗过程。上海九洲医院微创泌尿外科在根据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吸取传统与现代医学精华,率先开展的腹腔镜下腹腔高位隐睾下降术,为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临床诊疗做出了极大贡献。 【隐睾症状分析】揭开隐睾症神秘面纱 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这是男性生殖器官先天性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隐睾症症状 临床上把隐睾又分为高位隐睾和低位隐睾,通过把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以上的隐睾症称为高位隐睾。调查数据显示,高位隐睾约占先天性隐睾的15%,由于其复杂的解剖学因素,临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对高位隐睾症的治疗多采用业内领先的微创术。 【警惕隐睾危害】及时治疗是关键 上海九洲医院专家介绍到,隐睾是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在成年后会给男性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如造成男性生育能力低下或不予、睾丸扭转、睾丸恶变等。因而,专家提醒广大家长的是,明确并警惕隐睾症的危害,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临床上隐睾常见危害有以下几类: 一、产生心理障碍:阴囊里没有睾丸,外生殖器形态的变化,会使患者自卑,不愿去公共浴室洗澡,出现心理异常; 二、影响性功能:睾丸发育受阻,性激素分泌不足,则可影响以后的性功能; 三、极易发生恶变,隐睾由于生长环境改变以及发育上的障碍,使睾丸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恶性肿瘤,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是正常睾丸的35倍; 四、容易发生损伤:由于睾丸未在阴囊内,隐在腹股沟区,位置浅表,稍有撞击或外伤,便容易发生损伤,产生疼痛;

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

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 发表时间:2012-08-02T16:58:44.1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辛蕾杨青博杨青玉刘琳 [导读] 探讨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临床护理观察的方法。 辛蕾杨青博杨青玉刘琳(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区泌尿外科山东青岛 26600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临床护理观察的方法。方法对146例行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患者给予精心的临床护理观察。结果除8例单侧隐睾症患者因术中发现睾丸发育差行睾丸切除手术外,其余138例隐睾症患者,术后恢复好,腹部无明显疤痕,睾丸下降固定位置正常,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做好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临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护理体会 隐睾症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在未发育成熟儿中占9.2%~30%,在发育成熟儿中占3.4%~5.8%[1]。无论是单侧或双侧隐睾,由于对日后生育和精神的影响,以及有恶变和扭转的可能,现大多数临床资料[2]认为应早期手术治疗。腹腔镜的应用是外科临床的一大突破,它具有切口小、损伤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近几年开展的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技术,因其创伤小、疗效满意的特点而为患者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年龄3.6-26岁,平均14.8岁。左侧98例,右侧28例,双侧20例,其中合并鞘膜积液25例,腹股沟疝13例;腹腔型112例,腹股沟型34例。施行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120例,Flower-Stephen分期手术18例,8例行睾丸切除术。平均住院5-12天。 1.2 手术方式 全部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技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经腹腹腔镜手术,术中依据睾丸发育情况以及精索长度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含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Flower-Stephen分期睾丸下降固定手术、睾丸切除术。 1.3 护理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由责任护士和手术护士共同商讨制定连续的全程护理计划并实施,在计划中强调责任护士应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手术后护理,手术护士需作好术中配合以及术前术后的病人访视工作。 2 结果 除8例单侧隐睾症患者因术中发现睾丸发育差行睾丸切除手术外,其余138例隐睾症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90-185分钟,术后恢复好,腹部无明显疤痕,睾丸下降固定位置正常,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达98%以上。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一般心理护理护士除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还应针对其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告知手术的配合要求,同时针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原则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讲授、真诚的交流,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和疑虑,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之能愉快地接受并配合手术治疗。对于可能行睾丸切除术者,家属往往担忧未来生育功能,应给予相应的解释与说明,并提供客观的信息,减少担忧。 3.1.2术前准备 (1)完善各种常规检查,确认患者能否耐受麻醉及手术。(2)备皮。(3)肠道准备。(4) 术晨应用抗生素、置胃管,嘱患者术前排尿,使膀胱空虚,以免穿刺套管针损伤膀胱。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禁食、禁水,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等待肠蠕动恢复后,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后再进流质饮食。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补液量2000-3500ml/d,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3.2.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多进食营养丰富的肉类,蛋、奶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3.2.3导尿管的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其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折叠,特别是患者翻身活动后要注意观察。留置导尿管者应每日用0.05%的稀络合碘清洗消毒尿道口两次,并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无异常,一般留置尿管时间为24-48h,拔除后应叮嘱患者多饮水。 3.2.4术后切口的观察与护理手术后患者腹部仅留有4个0.5-1cm大小的切口。如有少量血性渗出,应告知家属是正常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如渗出量较大或阴囊进行性增大,提示术中止血不彻底,应立即报告医生。阴囊处切口可用75%酒精每天消毒2次,注意避免尿液污染。 3.2.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气腹并发症。术后特别注意吸氧,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咳嗽、胸痛等;双肩部酸痛是腹腔镜术后常见轻微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大约为35%- 63%。轻度的皮下气肿通常可于2-3天内自行吸收,严重的皮下气肿如胸部气肿,可限制胸部运动,影响活动。(2)切口出血:注意查看脐孔和耻骨联合上3处穿刺点有无渗血情况,如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压迫止血,效果不佳者可在穿刺孔缝合1针。(3)内脏损伤:腹腔镜手术中脏器损伤可涉及所有腹内脏器及腹膜后器官,但多为胃肠道及泌尿道。临床表现为腹腔内感染症状。手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及全身情况,术后24-48h内应重视患者哭闹、腹痛、腹胀的主诉,以尽早明确是否腹腔内出血以及其它脏器损伤的情况,必要时应剖腹行手术修补。本组患者未出现此类并发症。(4)睾丸回缩及精索扭转:术后密切观察睾丸位置。如回缩至阴囊上部可继续观察,不必手术;若回缩至外环口以上,则于3个月后再次行睾丸固定术。精索扭转后, 睾丸血运发生障碍,可致睾丸坏死。若术后患儿出现睾丸剧痛和触痛,并有恶心、呕吐,应立即拆除缝线手术复位并固定,若睾丸已坏死,则可行睾丸切除术。 4 讨论 隐睾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若延误就诊,将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隐睾的主要并发症是生育力下降或不育及恶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腔型隐睾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120例腹腔型隐睾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确诊为睾丸发育不良,切除睾丸残余;5例确诊为睾丸阙如无法进行手术治疗;81例行腹腔镜Ⅰ期睾丸下降固定术;29例行分期Fowier-Stephens手术。术后随访1~2年,无睾丸回缩、萎缩、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精素游离充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小儿腹腔型隐睾的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腹腔镜;小儿;腹腔型隐睾;临床观察 隐睾为小儿多发病,其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发病率为4%,早产儿发病率为30%,1岁儿童发病率为0.66%。隐睾患儿中有20%体表无法触到睾丸,以往主要通过B超、CT、激素测定等确诊,但是准确率较低。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及适应小儿外科手术的腹腔镜器械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泌尿系统疾病中被广泛应用,可起到探查及治疗的作用,降低了二次手术的概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2004年1月以来,本院采用腹腔镜技术对小儿腹腔型隐睾患儿进行探查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2004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腔型隐睾患儿,年龄1~13岁,平均年龄3.8岁,双侧20例,左侧58例,右侧42例。术前所有患儿均经黄体生长激素(LH)、雄性激素睾酮(T)和卵泡生长激素(FSH)测定,结果均低于正常值。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静脉全麻加骶管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取仰卧头低足高位,于患儿脐下缘位置切开皮肤,大小约0.5 cm,采用CO2建立并维持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为8~13 mm Hg。脐部两旁皮肤各切开0.5 cm,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后进行两侧内环口检查,明确隐睾性状、位置、精索和输精管的血管具体情况,明确诊断,并评估睾丸位置,位于内环口2 cm以内为腹腔内低位隐睾,位于髂窝及以上者为腹腔内高位隐睾。睾丸引带横行断离,将输精管表面以及精索血管的纤维包膜切开,分离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将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长度延长,进行精索血管长度实验(游离患侧睾丸后,用无损伤抓钳夹住睾丸下极并将其牵引至对侧内环口水平,无张力,该长度即为阴囊底部到患侧内环口的长度)。于同侧阴囊底部将皮肤切开约0.6 cm,并潜行分离形成囊带(能容纳下降睾丸)。用弯钳于阴囊底部切开处向上经腹股沟管至内环口进入腹腔,并将该通道适当扩大。然后钳夹睾丸引带,将睾丸、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缓慢且无

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186例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型隐睾186例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不可触及隐睾型隐睾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6例不可触及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腹腔镜下 探查186个睾丸,术前采用盆腔和阴囊腹股沟超声检查,随访2~36个月,确诊睾丸的位置、睾丸的大小、回缩、萎缩情况。结果:经过腹股沟和腹腔镜探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睾丸缺如、残余分别为118、7个;腹股沟型高位隐睾12个;腹腔睾丸49个,21个为低位型,28个为高位型;真两性畸形2例,卵黄退化不全5例,条索状性腺2例。治疗方法为常规腹股沟手术(13个);腹腔镜下一次性睾丸固定术(9个);F-S分期睾丸固定术(24个)F-S一期睾丸固定术7个;睾丸切除术治疗大于不良睾丸3个;卵黄退化不全5例始基子宫切除;条索状性腺2例行性腺切除术;真两性畸形2例活检一侧为卵巢,一侧为睾丸;术后随访中患侧睾丸萎缩3个、回缩2个。结论:腹腔镜能对非触及型隐睾进行精准的诊断并同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位于腹腔低位隐睾,采用腹腔镜下一次性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高位隐睾宜采用F-S分期手术进行治疗。 标签:腹腔镜;非触及;隐睾;睾丸一次性固定术;疗效 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十分常见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疾病,足月新生儿发病率约为3.4%~5.5%,满1岁婴儿隐睾发病率约为0.8%,早产儿发病率高达9.2%~30%,在隐睾患儿中约有20%为非触及型隐睾[1]。但是,目前仍未有治疗非触及型隐睾相应的治疗指南,由此,对于治疗的方法尚存在众多的争议,自腹腔镜用于诊治非触及型隐睾后,诊断性腹腔镜已经被广大的学者和医师认可,视其为一种精确诊断隐睾解剖位置并同时进行治疗的工具,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阴囊探查才是临床诊治非触及型隐睾最合理的手术方法[2]。本研究就腹腔镜诊治非触及型隐睾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疗效进行探讨,为今后治疗非触及型应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86例不可触及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1~15岁,平均(4.6±1.3)岁,均进行腹腔镜下探查,共探查186个睾丸,其中双侧11例(双侧均未触及6例,一侧未触及、对侧位于腹股沟5例),单侧175例,本组患儿在术前均进行超声对双侧阴囊、骨盆、腹股沟进行检查,同时对睾丸大小进行准确测量。 1.2 手术方法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探查,根据腹腔镜下探查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输精管、精索血管进入内环患儿使用腹腔镜探查腹股沟后行睾丸一次性固定术或者切除发育不良睾丸以及切除末端精索以及结节;输精管、精索、血管在腹腔内呈盲端则不需再次进行手术探查;位于腹腔内的睾丸,根据其具体的位置决定手术方式,睾丸位于内环或者能牵至对侧内环口则经腹股沟切后或者腹腔镜下行睾丸一期固定术,高位隐睾且不能牵至对侧内环口则行F-S分期手术或者一期睾丸固定术,睾丸发育不良则采用睾丸切除术;睾丸外观

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200例分析

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20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隐睾探查及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隐睾探查及复位固定术200例和行开放式手术的小儿隐睾患儿180例的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小儿隐睾,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对患儿损伤小、精索游离充分、可减低并发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小儿隐睾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詞] 腹腔镜;小儿隐睾;开放式手术;复发固定术 小儿隐睾症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之一[1]。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若并发腹股沟斜疝时,活动后患侧出现包块,伴胀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发热;若隐睾发生扭转,如隐睾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肿块,患侧阴囊内无正常睾丸,胃肠道症状较轻。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放式手术,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下隐睾探查及复位固定术是近年来小儿泌尿外科发展较快的一种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高位隐睾,可以大大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诊断治疗效果[2]。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1月~2011年8月行腹腔镜下隐睾探查及复位固定术的200例患儿资料,与本科之前行开放式手术的180例隐睾患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1月~2011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隐睾患儿中,随机抽选行腹腔镜下隐睾探查及复位固定术的患儿200例为腹腔镜组,年龄1~5岁,平均(1.5±0.7)岁;右侧131例,左侧52例,双侧17例;腹腔内睾丸87例,腹股沟管内睾丸113例;随机抽选行开放式手术治疗隐睾的患儿180例为开放式手术组,年龄1~5岁,平均(1.6±0.8)岁;右侧125例,左侧39例,双侧16例;腹腔内睾丸69例,腹股沟管内睾丸111例;排除回缩性睾丸、睾丸缺失及睾丸发育不良患儿,患儿人院后均行体表触诊和彩色超声检查。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腹腔镜组:全麻气管插管后,患儿仰卧取头低臀高位,于脐上缘进入气腹针,置人腹腔镜。从患侧内环口开始观察,确定隐睾的位置、性状、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发育情况后,剪刀横断内环口处腹膜一周,将鞘状突连同睾丸剥入至腹腔内,将输精管和精索血管表面的腹膜及纤维包膜剥除,充分游离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后,腔镜下用分离钳经过内环口作一隧道通向阴囊底部并穿出皮肤,用一大弯钳

微型腹腔镜治疗未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12例报告

微型腹腔镜治疗未触及睾丸的小儿隐睾12例报告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隐睾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 择先天性隐睾12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30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住院时间3~4 d,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型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标签:隐睾;睾丸固定下降术;微型腹腔镜 隐睾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疾病。多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腹腔镜在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传统的睾丸下降固定术在治疗未触及的小儿隐睾时存在探查睾丸困难,睾丸下降不完全等缺点,腹腔镜下能够在腹腔内探查腹膜后及腹股沟管内存在的睾丸,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12例未触及的小儿隐睾进行腹腔镜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腔型隐睾患儿12例,年龄12~142个月,平均(44±6.4)个月,所有患者均为腹腔型患者,体表无法触及睾丸,右侧7例,左侧4例,双侧1例。其中11例睾丸位于内环口,1例位于腹腔。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常禁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取平卧位,必要时抬高下肢15°~20°,排空膀胱,采用三孔法,气压8~9 mm Hg,镜头探查双侧内环口处,了解睾丸、精索血管及输精管解剖情况后经操作孔插入操作器械。推移肠管,暴露视野,探查精索及睾丸,沿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切开后腹膜找到睾丸。探查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盲端汇聚处,若空缺则判断为睾丸缺如。如果隐睾位于腹腔内环口上方,予电凝刀尽量靠近远端横断睾丸引带,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输精管,避免损伤。向内侧牵拉睾丸,在精索血管的外侧方剪开腹膜,切开精索血管和输精管表面的纤维包膜及周围筋膜。充分游离松解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周围组织,松解的程度可上至肾下极、下至内环。小心向膀胱后方离断输精管表面膜状结缔组织予松解输精管。尽量延长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长度。在同侧阴囊底部作小切口,按常规方法扩张形成睾丸储袋。经腹用直抓钳做达到阴囊底的隧道,重建腹股沟管。在腹腔镜监视下,大弯钳抓住睾丸引带,将睾丸、精索血管输精管无张力、无扭转向下缓慢牵引入阴囊,直到睾丸被放入已造好的肉膜袋内。睾丸韧带与肉膜缝合,使睾丸固定于囊袋内,结束手术。 1.3 术后随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